一去二三里古诗

《山村咏怀》是北宋哲学家邵雍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列锦的表现手法把烟村、人家、亭台、鲜花等景象排列在一起,构成一幅田园风光图,并创造出一种淡雅的意境,表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译】

一个小孩,牵着妈妈的衣襟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眼前要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的繁茂,小孩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嘴里念叨着“八枝 ,九枝,十枝 ~~~~~~~”。他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自己的身上。他刚要动手,他的妈妈便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的人就不能看美丽的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来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作者简介

邵康节(一O一一~一O七七)邵康节(康节为谥号)名雍,字尧夫。宋朝时代的著名卜士。北宋真宗大中祥符4年(公元1011年)12月25日(辛亥年辛丑月甲子日甲戌辰)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又迁共城(今河南辉县),37岁时移居洛阳。

是中国占卜界的主要代表人物。《梅花易数》是他的发明的占卜方法。可是这本书版本很多,估计已经是传伪了。先天易学是他的主要代表作。可是在他的著作中关于先天易学叙述的并不详细。朱熹的《周易本义》对于先天易学作了详细的介绍。

邵康节象数派易学的代表人物。我们直接研究他的思想只有《皇极经世书》一书。这是一本推演朝代兴衰的书。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从《皇》书的观物篇可以看出。

邵康节祖上姬姓,出于召公世系,为周文王后代。他自幼胸怀大志,一心致力于科举进取之学。居共城时,其母李氏过世,他便筑庐于苏门山,布衣蔬食守丧三年。当时李挺之为共城县令,听说邵康节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邵康节遂拜其为师,从学义理之学、性命之学与物理之学。数年之后,邵康节学有所成,但从不到处张扬,所以了解他的人却很少。时有新乡人王豫同邵康节论学,他自恃自己的学问足可让邵康节师事之,谁知议论过后却深为邵康节的学识所折服,于是便虔诚地拜邵康节为师。邵康节移居洛阳之后,所悟先天之学进一步完善,又收张岷为弟子,传授《先天图》及先天之学。邵康节40岁时娶王允修之妹为妻,后二年得子伯温。51岁时(嘉佑6年),丞相富弼曾让邵康节出来作官,甚至说“如不欲仕,亦可奉致一闲名目”,均被他婉言谢绝了。嘉佑7年,王宣徽就洛阳天宫寺天津桥南五代节度使安审珂的旧宅基地,建屋三十间,请邵康节居住,富弼又给他买一花园。熙宁初,朝廷实行买官田新法,邵康节的天津之居园划为官田,司马光等二十余家又集资为他买下。邵康节命其园居为“安乐窝”。这时神宗下诏要天下举士,吕公著、吴充、祖龙图等人推荐邵康节,朝廷连着发下三道诏书,让邵康节除秘书省校书郎、颍川团练推官。邵康节再三推辞不得已而受官,可是他又称疾不肯赴职。邵康节57岁时,父亲邵古(伊川丈人)去世。邵康节与程颢在伊川神阴原(今伊川县伊水西紫荆山下)“不尽用葬书,亦不信阴阳拘忌之说”选择了一块墓地予以安葬。又过两年,邵康节的同父异母弟弟邵睦猝死于东篱之下。他与弟睦手足情深,咏诗数首以表思念之情。邵康节在洛阳闲居近30年。冬夏则闭门读书,春秋两季出游。每出游必着道装乘小车。

城中的士大夫听到车声,均倒屣出门相迎,儿童和仆人也高兴地尊奉他。久之,在洛阳城里有“行窝十二家”。他乐天知命,常以诗言志,以园林景色、醇酒茗茶自娱平生。他虽言“此身甘老在樵渔”、“身为无事人”,然而他却是在一心效法圣人,观物得理,究天人之际,要为后人留下一门大学问。他尝有这样的诗句:“只恐身闲心未闲”、“若蕴奇才必奇用,不然须负一生闲”。可见他是具有远大抱负的'人。

邵康节虽然不支持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但是也不公开反对。“自从新法行,常苦樽无酒”、“怀觞限新法,何故便能倾”、“侯门深处还知否,百万流民在露头”等诗句,反映了他对待新法的态度。门生故旧中的当官者,有的为反对新法要投劾而去,他劝说这些人:“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二程兄弟与邵康节同巷里居住近三十年,世间事无所不论。程颢尝说:“邵尧夫于物理上尽说得,亦大段泄露他天机。”又说:“尧夫之学,先从理上推意,言象数,言天下之理。”以“内圣外王之道”评论邵康节之学,以“振古之豪杰”评论邵康节其人。

熙宁10年(公元1077年)3月,邵康节有病卧床百余日而不能起。至7月4日病危,5日凌晨去世,享年67。遗嘱命治丧之事从简一如其父,从伊川先茔。邵康节病中,司马光前来探视。邵康节对他说:“某病势不起,且试与观化一巡也。”司马光宽慰他:“尧夫不应至此。”邵康节说:“死生亦常事耳。”当时正值张载从关中来,他给邵康节诊脉后说:“先生脉息不亏,自当勿药。”又要给邵康节推命吉凶,说:“先生信命乎?载试为先生推之。”邵康节回答:“世俗所谓之命,某所不知,若天命则知之矣。”张载说:“既曰天命,则无可言者。”邵康节《闲行吟》一诗曰:“买卜稽疑是买疑,病深何药可能医。梦中说梦重重妄,床上安床叠叠非。列子御风徒有待,夸夫逐日岂无疲。劳多未有收功处,踏尽人间闲路歧。”可见他是一个不信世俗之命也不搞卜筮稽疑那一套智数的人。程颐前来探病,诙谐地说:“先生至此,他人无以致力,愿先生自主张。”邵康节说:“平生学道固至此矣,然亦无主张。”程颐还是跟他戏谑,邵康节也开玩笑地说:“正叔可谓生姜树头生,必是树头生也。”这时邵康节的声息已很微弱,就举起两手做手势,程颐不明白,问:“从此与先生诀矣,更有可以见告者乎?”邵康节说:“面前路径常领宽,路径窄则无著身处,况能使人行也!”邵康节病重之中犹有“以命听于天,于心何所失”、“唯将以命听于天,此外谁能闲计较”、“死生都一致,利害漫相寻。汤剂功非浅,膏肓疾已深。然而犹灼艾,用慰友朋心”等诗句,足见他对待生死的乐天态度。

邵康节去世后,邵伯温请程颢为其父作墓志铭。程颢月下渡步于庭,思索良久对程颐说:“颢已得尧夫墓志矣。尧夫之学可谓安且成。”遂于《墓志》中有“先生之学为有传也,语成德者,昔难其居。若先生之道,就所至而论之,可谓安且成矣”之语。哲宗元佑中,赐谥“康节”。欧阳修之子欧阳棐作《谥议》:“雍少笃学,有大志,久而后知道德之归。且以为学者之患,在于好恶,恶先成于心,而挟其私智以求于道,则弊于所好,而不得其真。故求之至于四方万里之远,天地阴阳屈伸消长之变,无所折衷于圣人。虽深于象数,先见默识未尝以自名也。其学纯一不杂,居之而安,行之能成,平夷浑大不见圭角,其自得深矣。按谥法,温良好乐曰康,能固所守曰节,谥曰康节先生。”崇宁初,从祀孔子文庙,追封新安伯。明嘉靖中,祀称“先儒邵子”。

邵康节的著作,除《皇极经世》、《观物篇》、《击壤集》和《渔樵问对》外,据程颐和朱熹讲,还有《无名公传》。另外,还有邵伯温据邵康节讲学语录整理而成的《观物外篇》。两宋间人王湜《易学》曰:“康节先生遗书,或得于家之草稿,或得于外之传闻。草稿则必欲删而未及,传闻则有讹谬而不实。”又于“皇极经世节要序”中说:“康节先生衍《易》作《经》,曰《皇极经世》。其书浩大,凡十二册,积千三百余板。以元经会二策,以会经运二策,以运经世二策,声音律吕两相唱和四册,准《系辞》而作者二册。”其实,王湜所见十二卷本的《皇极经世书》,已是邵伯温于邵康节去世后将《皇极经世》与《观物篇》合在一起,又加入其祖父邵古的声音律吕之学与张岷听邵康节讲学时所作的笔录(定名为《观物外篇》)厘订而成。一至六卷为元、会、运、世,七至十卷为律吕声音,十一卷为“观物内篇”,十二卷为“观物外篇”。对此,清王植于《皇极经世书解·例言》中已有说明。


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古诗一去二三里教案设计

2.小学一年级语文一去二三里教案

3.一去二三里教案小班

4.一去二三里板书教案

5.大班《一去二三里》教案

6.古诗一去二三里优秀教案

7.一去二三里表格教案

8.一去二三里教案反思4篇

9.小学一去二三里教案

10.一去二三里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