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亚夫军细柳》有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周亚夫军细柳》有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读《周亚夫军细柳》有感1

在学完《周亚夫君细柳》之后,我感触最深的便是周亚夫的恪尽职守、不卑不亢的精神品质。

周亚夫面对着权力滔天的皇帝,依然能够保持作为一位将军的操守,让皇帝遵守军规。好一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与刘礼,徐厉相比,周亚夫的大丈夫气质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榜样。

无独有偶,古有亚夫,今有有光,庄有光转业到省安监局后,先后担任安全监督管理二处主任科员、副处长, 九年来,庄有光始终以这种“拼命三郎”精神做好本职工作,不管是综合协调、道路交通安全整治还是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重大事故的调查处理等工作,庄有光经常是“协调、协调、再协调,加班、加班、再加班”。

如此敬业与乐业,当然一方面缘于当兵的经历,还缘于他一直保持着军人的那份责任感与使命感。

不管是周亚夫还是庄有光,他们恪尽职守的精神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我们也应该像他们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做一个恪尽职守的人。

读《周亚夫军细柳》有感2

《小女巫艾米》是一个很温馨的`故事,有一个大家庭,爸爸妈妈经常在外,有一个在这家庭里工作了16年的好保姆,有一个会开车的好爷爷,还有七个有特色女孩,比起我这个独生女的家温暖热闹多了。我做梦也想有姐姐能照顾我的学习生活,我做梦也想有妹妹能陪我玩,在这本书里实现了。

在这七姐妹中最吸引人眼目的是《小女巫艾米》:她红色的头发不同于每个姐姐;镜子里映不出她的影子,她能吸收光线;在澡盆里,她像只皮小鹅、一个救生员、一朵睡莲、身体仿佛充满了空气,安然地浮在水面;不管离地在多高,她总能轻松地骑着扫帚在房间里飞来飞去,当她翻个筋斗落在床上时,宠物小猫突然跳起把头靠在她的背上,要知道小猫有6年没有这么亲近人了;当她躺在摇篮里轻轻地说:“咯咯。”时,这家的宠物鹦鹉竟说:“女主人,我来了。”当贪钱的鲁巴把艾米的姐姐喜碧拉囚禁在地下室时,艾米骑着扫帚攻击了他,小猫抓伤了鲁巴,鹦鹉飞到门卫喊:“危险!救命!有坏人!地下室!”

多能干的艾米,我如果有这样一个小妹妹多好啊!我如果能学到她的超能力多好啊!有了骑扫帚飞行的本领,上学放学我就不用年迈的爷爷接送了;有了吸收太阳光的能力,我就是能源了;有了浮在水中能力,我就不愁游泳不达标了,据说美国游泳名将菲利普斯就有小时就能泡在水里,也许我也可能成为奥运名星,为国争光呢!特别是如果我能懂得动物的语言,如果我能和植物交流,如果我是它们的主人,我就是博物家和科学家了,就能实现我梦寐以求的理想了。

当然《小女巫艾米》的开头写得很有意思,结尾也很快乐。但这些都是比不上《小女巫艾米》的精彩!

关于周亚夫军细柳的教案

导入新课

“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掠夺”“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多么震撼人心的语言,由此可见,军纪严明,才能成就伟业。今天,我们就要去见证这样一位刚正的将军。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史记》的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汇;

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3、学习运用对比刻画人物的方法;

4、学习周亚夫忠于职守的精神。

作者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 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

作品简介

《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共三千余年的史事,全书一百三十篇。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题目解说

周亚夫(前199~前143年),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汉族,沛郡(今江苏丰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封为条侯。军,驻军,驻扎。细柳,地名,在今陕西咸阳西南,渭河北岸。文题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发生地点。

读准字音

祝兹zī侯棘jí门彀弓弩

按辔pèi徐行持节诏将军从属车骑

介胄zhu作揖yī 称chēng谢 嗟jiē乎

曩nng者其将固可袭而虏lǔ也

可得而犯邪yé

整体感知

匈奴入侵,皇帝慰问军营,在周亚夫所在的细柳军营看到了与其他军营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皇帝进细柳军营不太顺利,但对亚夫将军却有着极大的夸奖。

学习第一段

1、 朗读

2、 字词注释

【1】文帝:汉高祖刘邦之子刘恒,前180年至前157年在位。

【2】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

【3】大:大规模,大举。

【4】入边:侵入边境。

【5】宗正:官名,负责皇族内部事务的长官。

【6】军霸上:驻军霸上。

【7】祝兹侯:封号。

【8】棘门:原为秦宫门,在今陕西咸阳东北。

【9】河内:郡名,今河南北部地区。守,郡的行政长官。

【10】细柳:古地名,在今陕西省咸阳西南,渭河北岸。

3、翻译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陵;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的侵略。

4、问题探究

结合全文,说说第一段的作用。

①首句“大入边”三字点出边关危急,渲染了烽火连天的紧张气氛;

②后面几句接着写三支军队奉命备战戍边的情况;

③结构上开启下文,内容上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之中,为人物展示其性格特点提供了宽阔的舞台。

小结:第一段,交代边境的紧张形势和刘礼、徐厉、周亚夫的三军驻地。

学习第二段

1、朗读

2、字词注释

【1】上:指汉文帝。

【2】劳:慰问。

【3】军:军营。

【4】已而:不久。

【5】 之:到,往。

【6】被:通“披”,穿着。

【7】彀(gu):张满弓弩。

【8】弩(nǔ):用机括发箭的弓。

【9】持满:把弓弦拉足。

【10】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11】且:将要。

【12】军门都尉:守卫军营的将官,职位略低于将军。

【13】闻:听从。

【14】诏:皇帝发布的命令。

【15】居无何:过了不久。

【16】使使:派遣使臣。

【17】节:符节,皇帝给的凭证。

【18】壁门:营门。

【19】车骑:汉代将军的名号。

【20】约:规定。

【21】按:控制。

【22】辔:马缰绳。

【23】徐:缓慢地。

【24】揖:拱手行礼。

【25】介:铁甲。

【26】胄(zhu):头盔。

【27】为动:被感动。

【28】式车:式通“轼”,俯身靠在车前的横木(轼)上,表示敬意。

【29】谢:告知。

【30】去:离开。

3、翻译: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一直骑马进去了,将领们用下马的礼节来欢迎欢送。旋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兵器锐利,开弓搭箭,弓拉满月。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即将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诏令。’”过不多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着节牌通告了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皇上也只好放松了缰绳,让马慢慢行走。到了大营,将军亚夫手持兵器,长揖到地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皇上为之动容,马上神情严肃地俯身靠在车前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4、问题探究

(1)汉文帝到霸上及棘门军两个军营遇到的情形怎样?

明确: 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

(2)文帝的先行卫队到了细柳遇到的情形怎样?汉文帝到了细柳遇到的情形又怎样?

明确:①不得入;②又不得入。

(3)文帝进军营的方式怎样?

明确: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4)天子“为动”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5)第二段重点写的是文帝在细柳营劳军的情形,为什么要交代文帝在霸上及棘门劳军的情形?这种写法给你什么启示?

明确:①在细柳营劳军,文帝亲身感受到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严明,将士恪尽职守,常备不懈,与在霸、棘门所遇情形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周亚夫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特点。

②运用对比,让人事碰撞,能形成反差,使人物性格、事情的性质得到更鲜明的展示。

(6)你怎样评价周亚夫的军士?

明确:在周亚夫严格的训练下,他们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战斗力强;能够胜任任何作战任务。

(7)“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表现了什么?

明确:这句话表明在细柳营中,将军之令高于皇帝之令,足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军纪严明。

小结:第二段,写汉文帝劳军的经过,重点写了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之严。

学习第三段

1、朗读

2、字词注释

【1】既:时间副词,已经。

【2】嗟乎:叹词,啊。

【3】曩:先前,从前。

【4】固:一定。

【5】虏:(被)俘虏。

【6】而:被侵犯。

3、翻译:

出了营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了。以前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那里的将军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的,至於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的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4、问题探究

(1)文帝在细柳营处处受阻,却不以为怒,反而直赞“此真将军矣”,从中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文帝是一个以国家利益为重,能够接受下级正确意见,胸怀宽广的明君。

(2)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军纪严明,治军有方、刚正不阿的人。

(3)文帝对周亚夫、徐历、刘礼三位统帅各是怎样评价的?

明确:①评价周亚夫:“此真将军矣!”“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

②评价徐历、刘礼:“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小结:第三段,写劳军后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对周亚夫的赞叹。

课文总结:全文赞扬了周亚夫忠于职守、治军严明和不卑不亢、刚正不阿的品格,同时也体现出汉文帝的深明大义和知人善任。

主题

文章通过写汉文帝巡视、慰问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整、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真将军”形象。

巩固练习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 驻军、驻扎

军中不得驱驰 军营

2、上自劳军 慰问

劳其筋骨 使……劳累

3、已而之细柳军 到,往

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助词,的

4、居无何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居天下之广居 居住

拓展练习

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明确: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要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终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阅读感悟

【1】自古以来,不论哪一代君王,要想治国安民,立法严纪是他们的首要之选。如果没有纪律,国家何以繁荣昌盛;如果没有纪律,社会何以安定有序。

【2】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在校应认真遵守纪律,做一名优秀的中学生。

古汉语知识

1、 通假字

【1】军士吏被甲(同“披”)

【2】改容式车(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2、一词多义

【1】使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派遣)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使臣)

【2】军

①军霸上(驻军)

②上自劳军(军队)

【3】之

①已而之细柳军(到)

②不闻天子之诏(助词,的)

③称善者久之(无意义)

【4】以?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任命)

②请以军礼见(用)

【5】诏

①不闻天子之诏(名词,皇帝发布的命令)

②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动词,下诏,下命令)

【6】上

①上自劳军(名词,特指皇帝)

②受上赏(形容词,上等)

【7】令

①将军令曰(动词,下令)

②军中闻将军令(名词,命令)

【8】入

①匈奴大入边(动词,侵入)

②直驰入(动词,进入)

【9】为

①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动词,作为)

②天子为动(介词,被)

【10】乃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副词,就)

②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副词,才)

3、古今异义

【1】天子先驱至(古义:先行引导的人员;今义:走在前面引导)

【2】军中闻将军令(古义:听从;今义:用鼻子嗅)

【3】持节诏将军(古义: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今义:节日)

【4】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古义:营垒;今义:墙壁)

【5】请以军礼见(古义:请允许我;今义:希望对方做某事)

【6】使人称谢(古义:告知;今义:感谢)

4、词类活用

【1】军棘门(名词用作动词,驻军)

【2】介胄之士(名词用作动词,披甲戴盔)

【3】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名词用作动词,下诏)

【4】锐兵刃(形容词使动用法,使……锋利)

5、文言句式

天子为动(被动句,“为”表被动)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应该要怎么写呢?我们不妨一起来看看范文吧!以下是小编为您搜集整理提供到的周亚夫军细柳教案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有相当的分量,而且随着二期课改精神的要求,文言文比重已逐年增加。因此,怎样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很值得探讨。

语言是一个文化全息体,是储存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水库。而文言文教学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一直以来,文化气息浓烈的文言文教学却缺乏了“趣”。教师一味地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来教,文言文教学只是简单的字词解释;学生更是把它当成了背默的负担而“谈虎色变”。在这样一个越来越追求人才文化底蕴的时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怎样把文言文教学放在课改的前列,是作为语文老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努力追求文言文教学上的创新突破。每个学期都要开一节研讨课,我选择的大都是文言课文;而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也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年前,我上过一节校内公开课《周亚夫军细柳》,说实话,那时完全是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法。去年的12月学校举行语文研讨活动,我又一次选了这篇课文作为研讨对象。不仅是为了继续探索文言文教学的“趣”,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超越。再一次和学生一起学这篇课文时,我找到了一点文言文的“趣”

[案例描述]

(《周亚夫军细柳》第一课时带领同学预习,学生借助注释和字词典,正确清楚流畅地朗读。本教例为第二课时)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课文——《周亚夫军细柳》,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散读课文。要求在正确清楚的基础上,做到抑扬顿挫,传情达意。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三分钟后教师拍手表示散读停。)

教师:朗读时,最重要的是能够传情达意,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做点评。

(一女生举手,老师点名她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学生点评,认为她读得过快过平,没有抓住人物的性格。)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要有分寸,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接下来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一男生站起来读,声音很好,而且声情并茂。同学们称好,老师也表扬。然后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教师:从题目看,我们知道本文主要描写“周亚夫”这个人物。那么,读了那么多遍后,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进行思考讨论。

(同学小组讨论两分钟左右,有同学举手发言)

学生一:我认为周亚夫是个治军严明的将军,比如文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这句话,它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的军容特别的严整,而这正是他严明的表现。

学生二:我同意周亚夫是个威仪的将军,在文中还可以找到一些事例,比如“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还有“上至,又不得入”,以及“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这些话都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军纪特别的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

教师:很好,刚刚两个同学说得不错,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亚夫的性格特点。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注意人物的感情,请同学读出这几句话的“严明”。(学生读)对周亚夫这个人物个性,还有不同的意见或有所补充的吗?

学生三:我想补充,文中对周亚夫的军礼也做了描写,比如“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写出军礼的严谨,一丝不苟。

学生一:我认为从旁人的.言语反应也可以看出来。如“皇帝敬劳将军”“群臣皆惊”。

教师:对,那么你们认为“惊”字包含了几个意思?

(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同学们一致认为周亚夫是个严明的人,并且也从文中找出很多依据,那么周亚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而不是和其他将军一样?

学生四:因为周亚夫忠于职守,坚守岗位。

学生五:我觉得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天子来视察,想在他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他欢心。

(学生笑,教师欲笑又止,一学生举手站起发表意见)

学生二:不对,从文中的句子看出,周亚夫的言行举止都是很自然的流露,是他善于用兵的表现。他既然连天子的面子也不给,要求天子也按照军中的规矩做,是他的严明所在,并不是奉承。

(其他同学点头称赞,学生五也点头认可)

教师:所以突出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以及旁人的看法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个威仪,忠职的将军。那么作者司马迁对他是怎么评价的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再来揣摩作者的协作意图。

(同学们纷纷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即《史记》中的《绛候周勃世家》)

教师:在原文的末尾,司马迁又一段对周亚夫的评价,请同学们现在散读这一段,然后讨论作者的态度。

(学生讨论得出作者对周亚夫的用兵是持赞扬的态度)

教师:司马迁是我国汉代时期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的《史记》是历史的“实录”,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除了周亚夫,他还描写了一系列的下层人物和一系列的爱国英雄,人物各具姿态,栩栩如生。而且,在文末总要加上:“太史公曰……”,表明自己的看法。这里我给同学们印发了两篇,《越王勾*世家第十一》和《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请同学们回去阅读,了解《史记》里的其他人物,进一步感受司马迁塑造的人物个性特点。

(下课铃声响起……)

[案例注释]

在中学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也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可是,文言文虽然地位很重要,但在教学上总是缺乏“趣”,原因在于它没有活的语境。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人们平时说话是不会用它的,因而无从听到;既无从听到,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活”的语境。所以学起来显得枯燥无味。

本教例很想从这方面来改进,即增强学生对这篇古文的兴趣,让他们能想学现代文那样有生机,主动、积极。在预习中我强调的是朗读,而不是通译。语言作为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声读出来总是带有语气的,词语的色彩、句子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行文节奏的起伏、感情气势的跌宕,都和文章的内容、语气的表达密切相关;而诵读正是对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声韵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

在课堂的开始,也进行了课文的诵读。作为书面语体的文言有很强的可读性,张口一读便听到了,十几个、几十个人齐声朗读,每天都读一阵子,连语境也有了。这样读来读去,许多词、语、句、篇都装在自己的头脑里,入门又有何难?古代有“书声琅琅”,“口舌成疮”这样的词儿便是最好的证明。

读一篇(段)文言文有个别地方不懂或懂得不够,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急于求懂。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习惯。所以我没有就一些字词来开展教学,而是用了两个提问:“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周亚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同学们反复的阅读课文,使学生十分熟悉课文,积累丰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不仅了解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许多字词在理解中也无师自通了。

如果离开对课文的理解直接讲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解释,不就是俗话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吗?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不在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而在“知其然”的不足上。比如对周亚夫这个人物个性的理解上,,学生一旦有了足够的“知其然”之后,则所谓“所以然”,即使自己不能悟出,也是一点就通的。而学生一旦是自己领悟出来的,也便是学习中的“趣”了。

[案例扩展]

语文课堂上,学生有了“趣”的话,应及时地利用。课堂上补充的《绛候周勃世家》的结尾部分是学生主动去阅读的,从语气和语意中去探寻文章内容的走向和作者行文的匠心,把握文章的脉络。接着向学生推荐了《史记》里的两篇文章,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拓展学习,真正做到积累一点,延伸一点。并调动学生把新信息与旧信息相联系,在文言文教学上,体现这点的便是做文言卡片。可惜这节课上,并没有实践。

这节课只是个例子,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遗憾,比如在点拨分析人物形象时,没有及时教会学生学法,从而没有做到知识的迁移。

探索尚未成功,今后还需努力!

周亚夫军细柳的教案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有相当的分量,而且随着二期课改精神的要求,文言文比重已逐年增加。因此,怎样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很值得探讨。

语言是一个文化全息体,是储存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水库。而文言文教学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一直以来,文化气息浓烈的文言文教学却缺乏了“趣”。教师一味地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文来教,文言文教学只是简单的字词解释;学生更是把它当成了背默的负担而“谈虎色变”。在这样一个越来越追求人才文化底蕴的时代,怎样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怎样把文言文教学放在课改的前列,是作为语文老师需要思考和实践的一个重大问题。

在几年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努力追求文言文教学上的创新突破。每个学期都要开一节研讨课,我选择的大都是文言课文;而在平时的上课中,我也注意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年前,我上过一节校内公开课《周亚夫军细柳》,说实话,那时完全是传统的呆板的教学方法。去年的12月学校举行语文研讨活动,我又一次选了这篇课文作为研讨对象。不仅是为了继续探索文言文教学的“趣”,更是对自己的一种挑战和超越。再一次和学生一起学这篇课文时,我找到了一点文言文的“趣”

[案例描述]

(《周亚夫军细柳》第一课时带领同学预习,学生借助注释和字词典,正确清楚流畅地朗读。本教例为第二课时)

教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课文——《周亚夫军细柳》,在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现在我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散读课文。要求在正确清楚的基础上,做到抑扬顿挫,传情达意。

(学生朗读,教师巡视,三分钟后教师拍手表示散读停。)

教师:朗读时,最重要的是能够传情达意,现在我请一位同学来把这篇课文朗读一遍,请其他同学认真听,然后做点评。

(一女生举手,老师点名她来读,其他同学认真听,之后学生点评,认为她读得过快过平,没有抓住人物的性格。)

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做到字字不含糊,停顿、重读和语调的把握要有分寸,读起来才会抑扬顿挫分明。接下来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

(一男生站起来读,声音很好,而且声情并茂。同学们称好,老师也表扬。然后全班同学齐读课文。)

教师:从题目看,我们知道本文主要描写“周亚夫”这个人物。那么,读了那么多遍后,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进行思考讨论。

(同学小组讨论两分钟左右,有同学举手发言)

学生一:我认为周亚夫是个治军严明的将军,比如文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这句话,它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的军容特别的严整,而这正是他严明的表现。

学生二:我同意周亚夫是个威仪的将军,在文中还可以找到一些事例,比如“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这句话,还有“上至,又不得入”,以及“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这些话都写出了周亚夫军营中,军纪特别的严明,连天子也不例外。

教师:很好,刚刚两个同学说得不错,从这些句子中,我们可以看出周亚夫的性格特点。那么我们在朗读的时候也要注意人物的感情,请同学读出这几句话的“严明”。(学生读)对周亚夫这个人物个性,还有不同的意见或有所补充的吗?

学生三:我想补充,文中对周亚夫的军礼也做了描写,比如“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写出军礼的严谨,一丝不苟。

学生一:我认为从旁人的言语反应也可以看出来。如“皇帝敬劳将军”“群臣皆惊”。

教师:对,那么你们认为“惊”字包含了几个意思?

(学生踊跃回答)

教师:同学们一致认为周亚夫是个严明的人,并且也从文中找出很多依据,那么周亚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而不是和其他将军一样?

学生四:因为周亚夫忠于职守,坚守岗位。

学生五:我觉得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天子来视察,想在他面前表现自己,以博得他欢心。

(学生笑,教师欲笑又止,一学生举手站起发表意见)

学生二:不对,从文中的句子看出,周亚夫的言行举止都是很自然的流露,是他善于用兵的表现。他既然连天子的面子也不给,要求天子也按照军中的规矩做,是他的严明所在,并不是奉承。

(其他同学点头称赞,学生五也点头认可)

教师:所以突出人物形象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动,以及旁人的看法和评价,从不同的角度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周亚夫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是个威仪,忠职的将军。那么作者司马迁对他是怎么评价的呢?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我们再来揣摩作者的协作意图。

(同学们纷纷拿出课前查阅的资料,即《史记》中的《绛候周勃世家》)

教师:在原文的末尾,司马迁又一段对周亚夫的评价,请同学们现在散读这一段,然后讨论作者的态度。

(学生讨论得出作者对周亚夫的用兵是持赞扬的态度)

教师:司马迁是我国汉代时期成就最高的散文家,他的《史记》是历史的“实录”,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除了周亚夫,他还描写了一系列的下层人物和一系列的爱国英雄,人物各具姿态,栩栩如生。而且,在文末总要加上:“太史公曰……”,表明自己的看法。这里我给同学们印发了两篇,《越王勾*世家第十一》和《吕不韦列传第二十五》,请同学们回去阅读,了解《史记》里的其他人物,进一步感受司马迁塑造的人物个性特点。

(下课铃声响起……)

[案例注释]

在中学教学文言文,就好像在孩子们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铺开了一条通道,让他们能穿越时空,去阅读、去思考、去吸取,与两千年前的大师直接对话,了解并深刻地认识我们的'祖先,懂得我们的历史,从而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文化。也是许多中学生接触传统文化的起点,这将为他们以后进一步认识了解并热爱祖国文化打下基础,并对其一生的文化素养的形成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可是,文言文虽然地位很重要,但在教学上总是缺乏“趣”,原因在于它没有活的语境。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人们平时说话是不会用它的,因而无从听到;既无从听到,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活”的语境。所以学起来显得枯燥无味。

本教例很想从这方面来改进,即增强学生对这篇古文的兴趣,让他们能想学现代文那样有生机,主动、积极。在预习中我强调的是朗读,而不是通译。语言作为文章思想感情的载体,声读出来总是带有语气的,词语的色彩、句子的构造、修辞手法的运用、行文节奏的起伏、感情气势的跌宕,都和文章的内容、语气的表达密切相关;而诵读正是对文章作品的思想感情“原汁原味”地声韵表达,是把“写在纸上的语言变成活的语气”

在课堂的开始,也进行了课文的诵读。作为书面语体的文言有很强的可读性,张口一读便听到了,十几个、几十个人齐声朗读,每天都读一阵子,连语境也有了。这样读来读去,许多词、语、句、篇都装在自己的头脑里,入门又有何难?古代有“书声琅琅”,“口舌成疮”这样的词儿便是最好的证明。

读一篇(段)文言文有个别地方不懂或懂得不够,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急于求懂。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习惯。所以我没有就一些字词来开展教学,而是用了两个提问:“你认为周亚夫有什么个性特点,你有什么依据?”“周亚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让同学们反复的阅读课文,使学生十分熟悉课文,积累丰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不仅了解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而且许多字词在理解中也无师自通了。

如果离开对课文的理解直接讲句子的翻译和字词的解释,不就是俗话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吗?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不在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而在“知其然”的不足上。比如对周亚夫这个人物个性的理解上,,学生一旦有了足够的“知其然”之后,则所谓“所以然”,即使自己不能悟出,也是一点就通的。而学生一旦是自己领悟出来的,也便是学习中的“趣”了。

[案例扩展]

语文课堂上,学生有了“趣”的话,应及时地利用。课堂上补充的《绛候周勃世家》的结尾部分是学生主动去阅读的,从语气和语意中去探寻文章内容的走向和作者行文的匠心,把握文章的脉络。接着向学生推荐了《史记》里的两篇文章,促进学生主动的进行拓展学习,真正做到积累一点,延伸一点。并调动学生把新信息与旧信息相联系,在文言文教学上,体现这点的便是做文言卡片。可惜这节课上,并没有实践。

这节课只是个例子,存在许多的缺陷和遗憾,比如在点拨分析人物形象时,没有及时教会学生学法,从而没有做到知识的迁移。

探索尚未成功,今后还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