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三字诗句

1、埋下一座城、关了所有灯。

2、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

3、摇曳在笔尖的舞姿、是聚光灯下最浓烈的一抹艳红。

4、我目送沿海的日落、紧抱一个醉生梦死的枕头、游不出回忆却学不会放手、怎么走。、5、用一根火柴烧一座蜃楼、借这场大雨让自己逃走。

6、躲在万劫不复的街头、微笑参透覆水难收。

7、睫毛下的伤城路过了谁的风景谁的心。

8、当掉的浅色寂语、你开了一家收购店、等来了遗忘的海角天光。

9、女巫亲吻过的咒语破天而来、浇湿的誓言漉漉退场、我坐在海上补一张网、你伏在海底披星戴月的歌、唱。

10、等一个人、还是等一个故事。

11、泅渡一个世界、共一场生死。

12、那首关于我们的歌、你把结局唱给了谁听。

13、你掌心华丽的情色线条纠结进了谁的城池里欢声笑语。

14、把爱写成兵临城下的不朽传奇、那么、你会不会不辞冰雪披荆斩棘地奔赴而来。、15、把我们的故事刻在被风化的山墙上、路人看到的时候哭了。


16、你是谁朝思暮想的笔尖少年、在绝城的荒途里辗转成歌。

17、用一千年的时间去爱你、再用一万年的`时间去忘记。

18、谁眼角朱红的泪痣成全了你的繁华一世、你金戈铁马的江山赠与谁一场石破惊天的空欢喜。

19、下一世的情歌、把词交由你填、看看你仍旧是谁高高在上的王。

20、橱窗里盛放的琳琅满目、是阜盛而过的年华栩栩生辉。

21、那首情歌有关风月、却无关你我。

22、戏子入画、一生天涯。

23、如花美眷、也敌不过似水流年。

24、路过的风景、有没有人为你好好收藏。

25、我在漫天风雪的回忆里披荆斩棘、你却在哪一个的字典里演绎皈依。

26、绘一场生死契阔的游戏、为我们的故事写一个结局。

27、爱尔兰雪、土耳其蓝、莫斯科眼泪。我都收藏在小小的太阳里、还有晴天和微笑。波斯湾海、维也纳厅、阿拉伯传说。我都纪念在厚厚的相集里。还有七粉和公主。

28、把悲伤掩饰得天衣无缝。

29、为谁唱离歌、对谁说情话、给谁写天涯。

30、谁用微笑假装自己不悲伤。

31、把醉了的明天寄托在潘多拉的琴弦、浮沉余生虚伪地歌咏天上人间。

32、是宿命的悲、还是轮回的痛。

33、辗转在谁的年华谁的天涯。

34、那一场盛世流年、我们守着寂寞伤得面目全非。

35、寂寞这么多、在承受的有几个。

36、谁把谁的明媚尽收眼底、谁把谁的难过感同身受。

37、我有没有跟你说过爱是我不变的信仰、我有没有告诉过你爱就是永远把一个人放在心上。

38、喜欢的歌、静静地听。喜欢的人、远远的看。

39、过程和结局都有了、再去纠缠、连自己都觉得贪婪。

40、悲伤自找的,幸福是你给的。

41、怕冷的女子,心一定是凉的。

42、守住的是仓皇而班驳的灾难、是用整个生命也敌不过的假象。

43、只身步步海天涯、路无归、霜满颜。

44、如果有一双眼睛为我流泪、我愿意再次相信这个悲凉的人生。

45、星星的故事、是陪你走在人海里、却不会让你走丢。

46、舌间搁浅的妙蔓、是想为你舞一曲最后倾国倾城。

47、夜微凉、灯微暗、暧昧散尽、笙歌婉转。

48、繁杂的经历在眼角镌刻深深的纹、我转身雕下一朵花。

49、我徒手唱歌、你弹奏的肖邦、却盲了我的眼。

50、我流浪了那么久、还不想回家、因为你不在家、我便永远没有家。

51、那些纠缠到深夜里的流言蜚语我不怕让你听到、也不怕让全世界听到。我是怕你听到了、并相信。

经典的三字对联

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经典的三字对联。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揪辫子;割尾巴

钻狗洞;跳龙门

试金石;敲门砖

看冷暖;比高低

咬耳朵;磨嘴皮

前怕龙-----后怕虎

敲竹杠;耍花枪

肉中刺;掌上珠

孙行者--------祖冲之

狗尾草--------鸡冠花

唱高调;开小差

凸碧堂--------凹晶馆

走红运;背黑锅

志于道--------时乃功

赍盗粮-----借贼兵

经一失-----长一智

乾元阁--------坤贞宇

眼不见-----心不烦

墨西哥--------文中子

鬼打鬼;人托人

催命鬼;丧门神

留后路;打圆场

独角兽--------比目鱼

张之洞--------陶然亭

戴高帽;穿小鞋

长舌妇;负心郎

有治人-----无治法

冲宵汉--------起宏图

疑无路--------小有天

拦路虎;落汤鸡

潇湘馆--------衡芜院

下地狱;上天堂

金不换--------石敢当

柳浑青--------李太白

独脚蟹;没头鹅

惊天地-----泣鬼神

黄花宴--------红叶诗

少所见-----多所怪

闹意见;发牢骚

满招损-----谦受益

光明路 方便门

霍去病--------杨大年

金石乐--------书画缘

此一时-----彼一时

胸中正-----眸子了

撑场面;赶时髦

死心眼;贱骨头

一头热;两面光

拜天地;闯江湖

磨不磷-----涅不缁

育心经典三字经

古人曰:“熟读三字经,便可知天下事,通圣人礼。”

《三字经》自南宋以来,已有七百多年历史,共一千多字,可谓家喻户晓,脍炙人口。三字一句的韵文极易成诵,内容包括了中国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广泛生动而又言简意赅。《三字经》早就不仅仅属于汉民族了,它有满文、蒙文译本。《三字经》也不再仅仅属于中国,它的英文、法文译本也已经问世。1990年新加坡出版的英文新译本更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丛书”,加以世界范围的推广。也是古代儿童的必背读物。

已经有一千多年历史的《三字经》依然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在过去,包括章太炎在内的有识见的学者,多有致力于《三字经》的注释和续补者。模拟《三字经》形式的`读物,如《女三字经》、《地理三字经》、《医学三字经》、《西学三字经》、《工农三字经》、《军人三字经》、《佛教三字经》、《道教三字经》层出不穷,风靡天下。近期,文化部原常务副部长高占祥先生还创作了《新三字经》,同样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借鉴《三字经》韵语集中识字的原理,深圳市策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也开发出包括《中华字经》在内的『爱文识字阅读系列教程』,进行汉语阅读教学推广,取得广泛好评。

《三字经》全文长达1722字,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

《三字经》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名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杨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夏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堕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皆称帝 元灭金 绝宋世

舆图广 超前代 九十年 国祚废 太祖兴 国大明

号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迁燕京 十六世 至崇祯

权阉肆 寇如林 李闯出 神器焚 清世祖 应景命

靖四方 克大定 古今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书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嬴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三字经经典故事

《三字经》作为儿童启蒙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缩影。

1、《孔融让梨》

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个。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德。

2、《母子同刑》

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3、《孟母断机》

有一天,孟轲读书厌倦了,跑回家。正在织布的孟母十分生气,就把梭子折断,在了地上。孟轲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发火。孟母说》“一匹布要一根根一寸寸地织,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夜才能有所成就。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折断的梭子一样,还能织布吗?”孟轲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学习更用功,终究成为著名思想家。

4、《五子登科》

窦禹钧是五代后晋人,年轻时人品极差,家里本来已经很有钱,还贪得无厌,盘剥穷人。他妻妾成群却没有儿子。一次他做梦,梦见父亲对他说,如果再心术不正,上天会惩罚他。醒后他十分害怕,再也不敢作坏事了,并开始帮助穷人。后来有梦见父亲对他说,他将会有五个儿子,还能长寿。果然他生了五个儿子。他记住自己的教训,对儿子严加管教,后来五个儿子,都当了大官,这就是五子登科。

5、《孟母三迁》

孟轲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很早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贫穷,但母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他们最初住在坟地旁,孟轲就模仿做丧事。孟母很担心,就搬到集市上,与一家屠夫为邻,孟轲又模仿起杀牛羊来了。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学校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专心学习礼议。孟轲从小受到教育,最终成为著名思想家。

6、《铁杵成针》

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经常逃学。有一次,他又逃学去玩,在河边看到一位老奶奶专心致志地磨一根铁棒。他奇怪地问这是干什么,老奶奶说要把铁棒磨成针。他不理解,这么大的铁棒要磨到什么时候?可老奶奶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他深受启发,从此发愤学习,终于成为天下最著名的诗人。

7、《鸿门宴》

秦末,刘邦攻下秦都咸阳,其手下告诉项羽说,刘邦有野心,项羽听后很害怕欲杀刘邦,即在鸿门设宴招待刘邦,席间指使项庄舞剑要杀刘邦,多亏项伯保护幸免于难,后来在刘邦护卫的斥责下,项羽才放弃杀刘邦的念头。

8、《韦编三绝》

孔子勤奋好学,知识渊博,一生都没有松懈过。那时候还没有纸,书都是用竹简作成的,再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孔子为了研究“周易”,每天不停地翻阅竹简,结实的牛皮绳居然因磨断而换了三次。可见没有刻苦精神,就不能成为有学问的人。

9、《杀妻求将》

战国军事家吴起,其妻子是齐国宗室的女儿,他们住在鲁国。不久齐国发兵攻打鲁国,有人推荐吴起率兵抵抗,鲁穆公因吴妻是齐国人,怕他有私不敢任用,吴知道后,为了功名,居然杀了妻子取得信任,最后打败了齐军。吴虽成名,但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鄙视。

10、《大禹治水》

上古时期,洪水泛滥,百姓深受其苦。舜帝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由于方法不当,洪水越来越大,鲧因此被杀。大禹后来接替父亲,继续治水,并吸取父亲的教训,采取疏导法终于制服了洪水。其间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其公而忘私的精神,受到历代人的称赞。

11、《孙敬悬发》

汉朝有个叫孙敬的人,嗜好读书。读书时间长了,免不了会瞌睡。为了不影响读书,孙敬想了个办法》他在梁上系根绳子绑住头发,这样打瞌睡时一点头,疼痛就赶走睡魔。最终他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12、《苏秦刺股》

苏秦是战国时期著名纵横战略家,开始时随鬼谷子学纵横术,学成后变卖家产四处游说,。几年后,没有一官半职,钱也花光了,只好回家。父母。妻子。兄嫂都认为他没本事没出息,都不理他。于是,他开始发愤读书,困了就用锥子刺大腿来提神。最后终于学成,提出了六国联合对付秦国的合纵术,成了天下名人。

13、《卧薪尝胆》

春秋时期,一次吴国将越王勾践包围,勾践只好求和,但发誓要报仇雪恨。为了不忘耻辱,他床上铺刺人的柴草,并悬挂一个苦胆,每天睡柴草尝苦胆,以此激励自己,使越国实力不断增强,最终灭了吴国。

14、《孙康映雪》

孙康是晋朝时期的大学学问家,小时家里很穷,连灯油也买不起,但他还是想尽办法读书,一个雪夜,他拿着书在月光下读,由于看不清两眼发麻,他又干脆趴到雪地上,大雪象一面镜子,把书上的字照得很清晰,他惊喜万分直到这次读完。长大后凭着苦读学到的知识,成了一名大学问家。

15、《车胤囊萤》

车胤是晋朝人,非常喜欢读书,但家里穷得连灯油也买不起,他十分苦恼。有一天晚上,他在野外散步,看到许多飞舞的萤火虫,顿时有了好主意。他用纱绢作成一个袋子,抓了一些萤火虫装进去,借着萤火虫的微弱的光来读书。后来他做了大官,仍坚持勤苦学习。

16、《苏洵发愤》

宋朝著名文学家苏洵,小时不喜欢读书,到了27岁仍一事无成。看到许多同龄人都考中了秀才。举人,才猛然醒悟,下决心迎头赶上。他以一改往日习惯,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学问大展,并带动儿子都刻苦读书。后来他同儿子苏轼。苏辙一起进京赶考,相继金榜题名,声震京城。

17、《李密挂角》

隋朝李密,生性好学,走到哪里都把书带在身边,有一次上街把“汉书”挂在牛角上,被宰相杨素看到,杨素见他如此好学,顿生好感。通过交流,杨素发现他有举一反三的独到见解,就叫儿子杨玄向他学习,隋朝末年,杨玄起兵反隋,他做军师。后来为推翻隋炀帝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8、《祖萤咏诗》

北朝后魏时期的祖萤,父亲当过太守,家里又很多藏书。他从小爱读书,小小年纪就出了名,8岁时就能写诗,12岁当了中书舍人的官,被称为“世圣小儿”。他说写诗要出自内心,要有自己的见解和风格。他长大后当了大官。

19、《女娲补天》

上古时候,水神共公不服皇帝统治,就与他打起来。战争异常激烈,从天上打到人间,最后打到西方不周山下。战局僵持不下,共工脾气暴躁,一头撞向不周山。结果,灾祸发生了。因不周山是支撑天的柱子,天柱一倒,天倾西北地陷东南,造成洪水泛滥。女娲为了拯救人类,采来五色石,用天火敖成膏,把天补上。但倾斜的天,凹陷的地,再难恢复。至今,日落西山水流东南。

20、《仁义礼智信》

这是封建社会人们的行为规范,简称“五常”。“仁”者,对人宽厚有爱心;“义”者,为人正派,爱憎分明;“礼”者,行为端庄,彬彬有礼;“智”者,处事果断周密;“信”者,诚实稳重讲信誉。这些做到了,就是正人君子;反之,就是遭人唾骂的坏人。至今仍有积极意义。

21、《火烧赤壁》

曹操挥兵南下后,因北方士兵水土不服,为了适应水战便把战船的首尾用铁索相连。周瑜采用了部将黄盖诈降的计策,使用火攻。一天夜里,当黄盖的小船驶近曹操的船队时,趁着东南风,放火烧船,曹操的船队顿时变成火海。

22、《推敲的故事》

贾岛是唐朝诗人,写诗十分认真,被称为“苦吟诗人”,一次他来了灵感,写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开始他对句中的“敲”字,想用“推”字,可又拿不定主意,于是不断地用手做着推敲的动作,以致于得意忘形撞到了京城最高长官韩愈的轿子。韩愈被他执着的精神所感动,非但不责怪他,他俩还成了好朋友。现在,人们把“推敲”作为学习认真的代名词。

23、《范缜论神灭》

范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唯物主义者,南朝时期佛教盛行,全国上下沉迷其中,他对此深恶痛绝,写了一本“神灭论”的'书,对这种社会风气进行批驳。他认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互相依存的。当时的宰相肖子良用高官厚禄引诱他放弃自己的观点,他却不为所动。最后被横加罪名流放到岭南,也没有放弃自己的观点。

24、《黄帝制历》

中国的历法是全世界最早的,既科学又实用,是在黄帝时期发明的。黄帝手下有两个大臣,叫羲和及常仪,他俩对天象都感兴趣,黄帝叫羲和研究太阳运行规律,叫常仪研究月亮和星辰的变化规律。经过努力他俩终于研究出这套历法,并一直沿用到现在。这就是“黄历”。

25、《开天辟地》

传说很久以前,天和地连在一起,象个大鸡蛋,里面漆黑混沌。一个巨人叫盘古在里面睡了一万八千年,感到很憋气,便用斧头把“鸡蛋”剖开,里面清净的阳气变成了天,浑浊的阴气形成了地。此后盘古每天长一丈,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终被固定下来,人和动物就生活在这里。这就叫“盘古开天地”。它反映了我们祖先与大自然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6、《文姬辨琴》

蔡文姬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她父亲蔡邕也是东汉著名的大学者。一次,蔡邕正在弹琴,忽然家中的猫抓到一只老鼠,但还未能制服老鼠,蔡邕不知不觉受到感染,此情绪贯入到琴的旋律中。在后房听琴的蔡文姬忽然说》“猫鼠斗快结束了吧。”蔡邕很惊奇,连声称赞。可是战乱时代才女被匈奴掳去,20年后被曹操用重金赎回。蔡文姬归汉后,整理了许多父亲失散的书稿,为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作出了贡献。

27、《道韫咏诗》

谢道韫是东晋女文学家,自幼好学,聪明而有才辨。一年冬天下大雪,伯父谢安与人在后院赏雪,谢安一时高兴,出了一句“大雪纷纷何所似”来考晚辈们,大家抢着回答都不如意,此时道韫答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了非常高兴。因此,后人称之为“柳絮才”,后来嫁给了大书法家王羲之子,被当时人们称为气质高雅超凡脱俗的女子。

28、《梁灏夺魁》

五代时期的有名才子梁灏,从小喜欢读书,长大后又博览群书。他35岁那年,参加了朝廷考试,不料名落孙山,他没有因此气馁,更加发愤学习。谁知命运偏偏与他作对,政权换了几代还是没考中。宋朝建立后,82岁的他考中了头等状元。他的好学不倦,坚忍不拔精神一直被后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