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蓑衣斗笠》

想说一说蓑衣与斗笠完全是出自于我内心的农民情结。这是我少年儿童时农村最常用的雨具。每每看到雨天,看到人们手拿着漂亮的小花伞或塑料雨衣,我便会想起以前的那唯一的雨具——蓑衣与斗笠。

人们运用蓑衣与斗笠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就有“尔牧来思,何蓑何笠”之句,其意为:你的牧人来了,戴着蓑衣和斗笠。

蓑衣是用棕皮经加工而编织成的一种避雨用的外衣。棕树是山区农民主要的经济作物。一棵棕树平均每个月长出一片棕皮,一年只有12片。当地有这样一个谜语:高高山上有一株老芥菜,一年扒12倍(片)。它说的就是棕树的的棕衣。棕树无节,棕叶可以包系粽子用。棕衣除了可以制作蓑衣还可以制作棕棚(睡觉用的床板,深受农村人席爱。),还可以制作棕绳,上山系柴用。

制作蓑衣从缝制领口开始。首先把棕片折叠起来,领口部位大概要排列十五六张,给领口塑型可以用一个瓷碗。如果领子做得不好,背起来就会把脖子夹得很紧。

然后把这些棕片简单地缝起来,这个过程是先穿针后引线,利用棕片向外伸展的'形状,确定摆放的位置。这点不同于用布做衣服,蓑衣的制作主要是依靠拼接,定位准确是做好一件蓑衣最关键的步骤。

说起来简单,但是会制作蓑衣的人却是不多见的。说句实话,我长这么大,还是没有见过如何制作蓑衣呢?可见这棕衣是相当地宝贵的,蓑衣也不是任何人家都会有的。

相对蓑衣来说,斗笠就普遍的多了。一般的斗笠都是用竹子编起来的,中间一般用竹叶夹着(要用包粽子用的大竹叶才行)。我们本地人叫它为凉帽,不管天晴或下雨,农家人出外干活都要把它顶在头上,不禁可以避雨而且还可以遮阳。是每户农家人必有的一件家什。

虽然做工精制,但是一般的山里的妇女都会做。做好之后,拿到集镇里来卖。这样的斗笠分两种形状,一种是尖顶的,一种是圆顶的。每个制作者有自己的擅长的项目,戴的人也各有所好。我家在集镇上面,父亲对山里的人都很熟悉。所以不少的山里人编织好斗笠就放到我们家来买,从中可以赚点微薄的利润。所以,对于斗笠我是非常熟悉的。

一般斗笠买到家之后,总会在上面写几个字。或吉利话、或自己的名字。各有各的喜好。记得在我读书后,父亲买了一顶的斗笠叫我在上面写几个字,以便增加我写毛笔字的胆量。我写好之后,哥哥们都大加称赞说:这小子,书读的不怎样,这几个字还真不赖。为这,我着实自豪了好长时间。后来,我对写字情有独钟与此也大有关联。

正所谓“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穿在身上,风飘不起来,雨透不进去,既防雨雪,又保暖防潮。实在是古代最好的雨具了。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柳宗元的诗句。从此可以说明,这蓑衣与斗笠是每个垂钓者的最爱。当然,晴天是无须穿蓑衣的。但是天晴的日子是绝非是一个真正的垂钓者,垂钓就得下雨或下雪,这样就能体现出一个真正垂钓者的心境、修养与诗意了。所以,这蓑衣与斗笠一定是成了垂钓者的心爱之物了。有了蓑衣,有了斗笠、还有就是这手中的钓竿,也就有了诗情与画意,就形成了一个真正垂钓者。想当年,太公遇见文王的时候也会穿一件蓑衣、戴着一顶斗笠吧?由此可见,蓑衣与斗笠也并非是寒窑之物了,不知还有多少的将相候王都用过他们呢?从这,也可以肯定蓑衣与斗笠的历史必定也是非常久远的了。

除了垂钓者喜欢他们之外,农村人是更加地对他们情有独钟了。在本地,有这样一句顺口溜:着蓑衣,戴凉帽,才象个种田佬。由此可见,农民是经常要用他们的了。而要象个农民,首先必须学会牛耕犁耙。而在六月的天,雨说来就来,这蓑衣与斗笠就成了耕田人的最爱,因为穿起蓑衣就风雨无阻了。行动自如,是每个耕田人必备的随身防雨用具。

上代的种田人几乎都会耕田,可是我的父亲不会。那是因为父亲以前是国家职工,后来被辞退回家后就学不了种田,再加上体弱多病。家里没有人会耕田,也就没有了蓑衣。那时,父亲总希望我们一定要学会耕田,也一定要穿上蓑衣。而我总觉得,蓑衣斗笠虽然能阻挡风雨,但毕竟是太过于笨重了。一直以来,说句实话,我不大喜欢穿上它。可是大哥为了家,离开了学校,希望自己能学会耕田,能穿上蓑衣 、戴上斗笠,做个真正的农民。但是科学的发展最终让大哥没有学会耕田、也没有穿上蓑衣。因为拖拉机开进了农田,不用再用牛来耕田了。

逐渐地,田间的劳作大多都已经机械化了,也就断绝了。尽管我能在某个时间里想起这两样雨具,但是它最终还是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被人们逐渐地抛弃。虽然它曾是那么地诗情画意,但是它只代表过去的时代!看着它的消失,也会让我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我想:明天应该更好!

怀想蓑衣的散文

在江南一个静静的夜晚,我突然想起老家的蓑衣。

老家的蓑衣极为平常,它和镰刀、锄头、竹笠一样终年被农事缠绕着,它就是在四季的风雨中为主人遮风挡雨的一个家用物件。风雨中的劳作是欢悦而艰辛的。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那样笃定,房中忙碌的母亲用眼瞟了瞟那阔大的蓑衣,便从来不会有什么担心;因为父亲背上披着蓑衣。

但我一直很少听到有关歌唱家乡蓑衣的歌谣。倒是在我记忆中蓑衣一直与我所处的江南有关,它一直很古典的沉睡于我遥远的记忆之中,那“青箸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西塞山总是那样离我很近。或者在满目彤云里,宁静极致的江南在一个夜里下起了小雪,那有一半的景色也依然是属于蓑衣的,独酌寒江的孤舟蓑笠翁,也还是那么静静的浸没于悠远的江南山水;一蓑风雨,一叶孤舟,一片兰浆,一弯寒月,一壶老酒,一江碧流,在不远的岸边,逐草而居的茅屋冷峭的雕刻于意象的源头,一阵寒风吹过,整个都弥漫着陈年的酒香。

然而老家的蓑衣就一直没有这份灵动,它就仅仅是一件为了耕作方便的家用物件,它与锄头、庄稼等一直静默和谐地相处着。主人出工了,它就跟着主人上山,黄昏的时候,它们又跟着主人踏歌归来,带着一身泥水,带着初夜微凉的忧郁。所以后来在很多个独处的日子,我一直揣摸着蓑衣是不是在想一些微妙的心事:主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耕作,在沧桑和艰辛的背后,主人该是怎样的一种对于幸福的愿望?当他们披上蓑衣的景象就像张开的翅膀即将飞翔的样子时,主人想没想过怎样去改变命运的轨迹?

可是蓑衣依然归居于斑驳的老墙,它的.身上落满红尘!

它一直与主人的命运息息相关,它和锄头,镰刀等乐享着清贫,它们和主人一起劳累和憔悴,即使岁月的风霜雪剑撕裂了它的前襟,但它总归会在黝黑的而深邃的夜中诞生或者寂灭远大的理想。其实蓑衣最怕的,是在某一个日子,主人背对蓑衣逃离,与它不惜而别。

在江南一个偏隅的茶室,一个曾经披过蓑衣的人忽然想起了久违的蓑衣,他的眼中噙满泪水,在喧嚣和烦躁的人流之中,在漠漠映射的灯光之下,他在异乡苦涩的茶味中翻检起尘封的空间,他依稀感觉到千里之外的故乡,那苍黄而斑驳的木壁之上,故乡的蓑衣,还依然眷恋着主人已经苍老的容颜。

这远方的城市也下雨也下雪,一阵风吹过,寒冷也随之而来了,这时如果说主人诚心穿戴起蓑衣,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温暖和感动啊!

而远离蓑衣的主人躲在暗角,在城市中作一个匆匆的过客,他两眼噙泪,他的内心在等待救赎.

蓑衣阅读答案

蓑  衣

张炜

秋天,刚刚收获过的土地湿润、疏松,可爱极了。稼禾的秸秆都拉走了,香气却留在田埂上。杂生在玉米和豆棵里的草叶儿显露出来,又绿又嫩。蚂蚱在草棵间蹦跳、起飞,很欢快的样子。

人们都忙着整理自己的土地,准备又一次播种。小格细心地揪掉青青的草叶,整齐地堆放在一块儿。她觉得这么嫩的草叶,扔掉怪可惜的,留着回家喂小兔子吧。那些蚂蚱碰到她手上,她就把它们逮住了;很肥大的,用一根草棒串了,别在衣襟上。

邻地里的达子走过来,搓着手上的草汁和泥巴,站在那儿笑。

小格往一边看了看,达子的脚上穿了一双又结实又漂亮的胶鞋,鞋帮上好像还印了一只鹰!她瞥了一眼,禁不住又瞥了一眼。这个达子和她在小学一块读过书的,现在正用一辆轻骑贩卖葡萄,听人说去年一年就挣了五千元……一个大灰蚂蚱用生了刺的双腿猛劲儿蹬了她一下,她的手背上立刻渗出了小血珠。她使劲摔了它一下,说:“一变肥,你就浑!”

达子蹲下来,说:“歇歇吧,又逮植物又逮动物,这个活儿太累。”

小格干脆仰起了脸,看着笑吟吟的达子。她已经不歇气地在地里忙了三天。父亲病了,这么多的活儿全是她一个人做的。她不光有些累,还有些烦呢。她觉得达子在看她的笑话。

达子和她对看着,一瞬间神情严肃起来。他看到她那双从来都很美丽的眉毛,这时候微微皱着——她好像有些恼怒……他眨了眨眼睛,把目光移开,仰脸看天了:“天快下雨了,嗯……快下雨了!”他咕哝着。

“下吧!”她的眼睛盯着他,赌气似地说道。

达子站起来,活动了一下穿着“鹰鞋”的脚,说:“我是说,下了雨,你的地也快整好了,我明天雇来一辆小拖拉机,咱们一块儿耕地吧。”

①小格的心里一热。但她还是垂下眼睫,有些执拗地说:“不,不。还是我自己用铁锹翻吧……”

达子笑了笑,走开了。

停了一会儿,天真的下雨了。田野的人们都跑回去拿雨具了,小格踌躇了一会儿,也跑回家了。

她回到田里来时,披了一件蓑衣。这件蓑衣很旧了,可是还能遮雨。别人都穿了塑料雨衣,戴了斗笠。那雨衣有蓝的,红的,还有淡黄的,迷茫的雨雾里望去,多么好看啊。邻地的达子穿得更高级一点:军用雨衣。

小格有些不好意思了。

她蹲在田埂上做活,一低头就能看见蓑衣襟上粗粗的草绳儿结。她在心里恨起自己来:怎么就穿了它来!可是她心里明明知道:家里没有雨衣,只有一把塑料雨伞……

达子向这边望着,好长时间也没动一下。

他看到千万条雨丝洒向她的蓑衣,蓑衣的毛儿拄着,在雨丝中轻轻弹动着。有时候小格站起来,那球成一团的蓑衣立刻放展开来,似一件草做的漂亮的披风。蓑衣毛儿又多又规整,都朝一个方向斜着……她在田埂上走着,像个穿着斗篷的将军,挺拔而洒脱。他禁不住喊了一声:

“小格——!”

小格重新蹲下去,像是逮一个蚂蚱,身子向前一伏一伏的。达子好像看到了她那被蓑衣遮住一边的脸庞变得通红通红,就像石榴花的颜色。

天暗下来,雨也变得小多了。田野里的人们开始收工了。

小格将草叶捆到一起,提起来往回走去。田头小路上的人很多,各种雨衣摩擦着,发出声音。人们高声地谈笑着,议论庄稼,也议论人。小格默默地往前走去,一次也没有回头。

可是有几个老头子谈论起她的蓑衣了:“蓑衣这东西好!我过去夜里看秋、雨天排涝,都穿蓑衣!”“蓑衣比塑料雨衣可好,它又能遮雨又能当草荐子铺,穿到身上人也暖和。”“哎哎,一时一兴,自从兴了塑料雨衣这洋玩艺儿,蓑衣你贵贱也买不着了……”“蓑衣好!蓑衣好!……”

第二天早晨,小格很早就来到了自己的田里。

②这片土地变得漂亮了,耕过、耙过,就像蓬乱的头发被耐心地梳理过一样——达子的头发倒变得蓬乱了,正在他的地上忙着。

小格知道这是达子的小拖拉机耕的。她问:”达子,你一夜都守在这地里吗?”

“一夜刚好耕完”

“啊……达子!”

小格想:这土地要让我一个人用锨翻,不知要多少天呢!她心里感激达子,可又不知道说些什么才好。……她很想说:雇拖拉机的钱两家一起拿吧!但她就是说不出口。她怕达子笑话她小气。达子有钱呢一一雇拖拉机这点钱,在他来说可算不了一回事。

她在靠近他的地边上做着活儿。

达子忙了一会儿,伸着懒腰走过来。她注意地瞥了瞥他的鞋子:老鹰上沾了稀泥。他说:“趁着土湿,今天就把种播上吧……嘿嘿!明天地里就没活儿了,真棒!”

小格问:“没活了再做什么?”

“驾上我的轻骑!”

小格不作声了。

达子问:“你做什么?”

“我……”小格轻轻咳了一声,“不做什么。”

“你编蓑衣吧!”

小格恼恨地看了他一眼。

达子的脸有些红,微皱着眉头说:“我可不是跟你开玩笑,真的!你没听老人们说到处买不到蓑衣吗?我想了想,真是的,这一年我到处去,就是没见到蓑衣……你编吧,会赚钱的',芦青河湾那儿一片一片蓑衣草……”

“哼,鬼主意……”小格将身子转向一边。

达子失望地看了她一眼,接着嘴角挂上了一丝笑容:“你不懂——‘信息’……明白了吗?明年我准备好好研究一下‘信息’……”

小格笑了。

夜晚,月亮很早就升起来了。小格在里屋坐了一会儿,听到院子里有露水滴落的声音,就走了出来。

大地朦朦胧胧,一片白色。她觉得心上不知怎么热乎乎的,很想往远处走一走……走着走着,她的脚步急了起来;再后来她听到河水的声音了。

她来到芦青河湾了。

月光下,河湾的浅水处一片油绿。那柔软细长的草叶儿像人工整出的一般齐、一般好,茂盛极了。

“啊!蓑衣草……多么好的蓑衣草啊!”她在心里说。

11.请用简洁的文字写出小说中小格对达子的态度的变化过程。(3分)

答:

12.请依据小说相关内容,概括达子形象的特点。(6分)

答:

13.按照要求完成下面两题。(7分)

(1)请依据画线1处的文字,简要分析小格的心理活动。

答:

(2)画线2处运用了比喻和对比手法,请分别作简要赏析。

答:

14.小说最后两个自然段颇耐人寻味。请结合全文,从两个不同角度谈谈你的看法。(8分)

参考答案

11.反感——愤怒——动容——感激——情窦初开

12.达子是一个有头脑会赚钱,有实干精神,有情义,活泼开朗,勇敢追求爱情的农村青年,并最终用自己的真情打动了小格。

13.(1)达子的提议让她心动,可是又不好意思接受,表现了倔强的一面。

(2)把耕过耙过的土地比喻成梳理过的头发,写出了达子的辛苦劳作的成果。注重仪表的达子此时头发蓬乱,写出了达子的幸苦劳作与真诚付出。

14.(1)用乐景写乐情。柔美的月光、浅水,充满生命力的绿,柔软细长的草叶,用景物描写烘托女主人公情窦初开的美好情怀。

(2)心理描写。写出了女主人公情窦初开的心理,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披着蓑衣的野牛

1

壮壮是一头小野牦牛,他和他的家族成员一起生活在美丽的青藏高原上。

有一天,壮壮跟着妈妈在山坡上觅食。无论是细长的针毛草,还是矮短的苔草,壮壮都吃的津津有味。

没过多久,壮壮便吃得饱饱的。

吃饱后的壮壮邀请他的好朋友大力来玩登山游戏。

壮壮又邀请妈妈当裁判。妈妈一声令下,壮壮和大力便撒开四蹄向山上跑去。

跑着跑着,大力渐渐落在了壮壮的后面。

壮壮鼓励大力说:“大力,加油啊,很快就要到达山顶了!”

大力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自己登顶吧,我一点劲也没有了!”说完,大力站在原地一步也不走了。

“不好,野狼来了!”壮壮突然大喊一声,接着便向山顶跑去。大力不明就里也跟着向山顶跑去。

他们几乎是同时到达了山顶。

回望山下,惊魂未定的大力并未发现有什么野狼,这时他才明白,壮壮这是在变着法子督促自己登山。

“对不起,刚才是我骗你了!”壮壮真诚地向大力道歉。

大力说:“没什么,我知道你是好意!”

大力明白,登山能力的培养对于一头野牦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向更高的地方走,才能找到其他食草动物不能到达的草地,只有向更高的地方攀登,才能让那些以食草动物为食的食肉动物望而却步。

两位好朋友站在山顶,望着周围的山峦,慢慢反刍着吃下去的食物。

2

“妈妈,我们捉一只小野牦牛吃吧!”一只躲藏在灌木丛中的小野狼悄悄地央求妈妈说。

“不行!”野狼妈妈说,“有大野牦牛在,我们不能轻举妄动。”

没过多久,小野狼便看到两只小野牦牛向山上跑去。小野狼又催促妈妈说:“妈妈,我们去追赶小野牦牛吧!”

“孩子,我们追不上的。”野狼妈妈说,“你看他们跑得多快啊,他们的蹄子,就是天生为登山而长的!”

“他们的蹄子跟我们的蹄子有什么不同吗?”小野狼透过灌木丛的缝隙看一看野牦牛妈妈的蹄子,又看一看自己的蹄子,不解地问。

“是不一样!”野狼妈妈说,“野牦牛的蹄子大而圆,但蹄甲却小而尖,这跟羊蹄子相似,这样的蹄子不仅强硬,而且稳健有力,还有你看,他们蹄子的两侧以及前面,有坚实而突出的边缘围绕,足掌上还有柔软的`角质,这可以减缓他们身体向下滑动的速度和冲力,使他们在陡峻的高山上行走自如,而我们却不具备这些。”

“那我们就不捉野牦牛吃了吗!”小野狼哭丧着脸说,“可是我好饿呀!”

“再等一等。”野狼妈妈说,“小野牦牛下山的时候,他们就累的快走不动了,到那时我们再偷袭他们!”

“可野牦牛妈妈会保护他们的!”小野狼看了一眼在不远处吃邦扎草的野牦牛妈妈说。

野狼妈妈说:“我自有办法让她离开!”

小野狼不再言语,静静地注视着周围的一切,等待小野牦牛下山。

3

没过多久,壮壮和大力向山下走来,他们一边走一边寻找着可吃的食物,一边吃一边说笑着。

见此情景,野狼妈妈嘱咐了小野狼几句话后,跳出灌木丛,嚎叫着向野牦牛妈妈跑去。

刷刷的跑动声,令野牦牛妈妈猛然一惊,待看清楚是一只野狼向她跑来时,野牦牛妈妈立刻竖起尾巴警告野狼不要靠近自己,但当她发现野狼居然毫无畏惧地向自己冲过来时,野牦牛妈妈仰头向天大叫一声,接着便头向下,尾朝天,弓背弯腰,向着野狼冲了过去。野狼步步后退,野牦牛妈妈则步步紧追,就这样,野牦牛妈妈追赶着野狼渐渐远离了山坡。

“妈妈呢?”壮壮和大力回到山坡上后,壮壮向周围寻找着妈妈的身影。

“嗷——”

就在这时,只听一声狼嚎,接着便有五六只野狼从四面窜出,包围了壮壮和大力,小野狼也从灌木丛中跳出来,加入到了包围圈中。

小野狼很奇怪,“这些叔叔伯伯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呢?”

原来,野狼妈妈在跳出灌木丛后的嚎叫声,早已给在不远处觅食的野狼们发出了召唤的信号,野狼们知道哪里有食物了,便向着嚎叫声发出的地方聚集过来。

野狼们龇着牙,奸笑着,逐渐缩小着包围圈,一步步向壮壮和大力逼近。

壮壮和大力危在旦夕。

就在这时,一阵类似于猪叫的声音在附近响起,接着,壮壮和大力便看到十几头野牦牛从四面八方向野狼的包围圈冲过来。

听到“猪”叫声,野狼们先是一惊,接着便四散而逃。

“是谁救了我们?”壮壮好奇地问大力。

大力也满脸疑惑地向四周看着。

就在这时,壮壮的妈妈回来了。

她谢过来救援的野牦牛们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壮壮和大力。

原来,壮壮的妈妈在追赶野狼前的仰天大叫,便是向在周围活动的野牦牛们发出的求救信号,听到信号后,野牦牛们便迅速赶来,解救了壮壮和大力。

就这样,壮壮和大力在家族成员的呵护下,一天天长大。

4

不知不觉间,寒冷的冬天到了。

一场大雪过后,山白了,树白了,往日唱着欢快歌谣的河流也凝结成了厚厚的白冰。

为了生存下去,野牦牛群只好向食物充裕的山下迁徙。

有一天,一只小鹿发现了这群野牦牛。

小鹿好奇地问妈妈说:“妈妈,快看,来了一群披着蓑衣的野牛。”

向小鹿指的方向一看,小鹿妈妈笑着说:“是野牛,不过,他们还有一个名字叫野牦牛,你说的那些蓑衣样的东西是他们身上长的长毛!”

小鹿说:“长这么长的毛,走路多不方便呀!”

“这能有什么办法呀,还不是为了生存!”小鹿妈妈说,“野牦牛生活在高寒地区,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在多年的进化中,他们的头脸、上体和四肢下部的被毛都变得短而致密,而体侧下部、肩部、胸腹部及腿部的毛都变得长而厚,你看,尤其是他们颈部、胸部和腹部的毛,几乎下垂到地面,形成一个围帘,如同悬挂在身上的蓑衣一般,这样的体毛,既可以遮风挡雨,更适于爬冰卧雪。”

“哦,原来是这样!”小鹿说,“我可以去找他们玩吗?”

“当然可以!”小鹿妈妈说,“野牦牛跟我们一样,都是食草动物,走,我们一块迎接远道而来的朋友去!”

小鹿蹦蹦跳跳地跑在妈妈的前面,向着壮壮和大力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