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句嘱咐的话

亲戚的孩子找上工作,举行家宴招待亲友以示庆贺。席间亲友长辈自然要对即将走向社会的晚辈说一些鼓励的话、嘱咐的话。大家说了一圈话,有人提议我也说几句。我感到很为难,我属于那种官场上没品,腰里没款的人,离世俗成功的标准差得很远,没资格对晚辈说三道四。但不说几句又好像有些不尽人情事理,有句俗话说:经验与教训都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既然如此,自己毕竟在社会上多摔过几个跟头,就说了两句本人的人生感悟,供晚辈后生参考。这两句话是:一爱甚不爱甚,不能不爱钱。二要甚不要甚,不能不要脸。

钱是自己工作劳动的收入报酬,是个人和家庭幸福生活的物资基础。在人世上钱不是万能的,但是缺了钱是万万不能的,有道是一分钱难倒了英雄汉。因此,走上社会一定要努力工作,辛勤劳动,多积累一些文化科技知识,多掌握一些劳动技能,尽可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就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所以干大事,挣大钱,是理直气壮的心愿,不必遮遮掩掩,口是心非,爱钱没错!

中国人对钱常常怀有矛盾的心理,人人都想多拥有钱,因为钱是过上好日子的根本保证。但又认为钱具有肮脏、低贱甚至罪恶的一面,公开说自己喜欢钱有点庸俗掉分。有人爱骂富人钱迷心窍,为富不仁。抱一种穷革命,富修正,富反动的仇富心理。其实钱就是物资财富,它是一个中性的东西,一个人拥有的钱多钱少,不能决定这个人的品格道德的.高下好坏。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些富人钱多烧得不行,干出一些欺凌霸道的不仁不义、违法乱纪的事情,令人愤恨。但是富人中也有不少有社会责任感的,比如,比尔。盖茨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同时也是捐善款最多的人。李嘉诚是华人首富,同时也是捐善款最多的华人。有相当一部分富人把遗产不留给子女,而是捐献给社会。财富多了,不能正确对待,确有迷乱人们心智良知的一面。但贫穷更不是个好东西,更容易使人堕落。衣食足才知礼仪羞耻,人民生活普遍富裕才能成为和谐的社会。

挣钱理财是一个人谋生的基本能力素质,中国人对子女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这个内容。最近报纸网络上不断有人惊呼大学生炒股买基金,是不务正业,弊害多多。我却认为不必大惊小怪,大学生就是不应该死读书,买基金炒股票,节假日打工做家教应该成为大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中一部分内容,只要自己量力而行,适而可止就行了。学习不光是在学校从书本上学,也应该从社会实践中学。从小就养成劳动挣钱光荣的观念,亲身体验钱来之不易的艰辛,养成珍惜金钱、善于理财的习惯,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念,这对一个人的成长是大有益处的事情。

老话说得好:人活脸面,树活皮。脸面是一个人的自尊心、荣辱观的直接外在表现,是获得人们的尊重,获得社会承认的通行证。马克思说过: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是不能脱离人群社会而独立存在的。为人在世,首先要懂礼、讲理、遵纪、守法,自己的言行要符合社会的道德规范,社会的秩序,按照社会通行的规则办事。破旧立新,移风易俗当然要进行,但那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自己不必当那种惊世骇俗的先行者,为人还是谦和一点好。在多数情况下,人与社会是一个适应改造的关系,而不是对抗的关系。如果一个人硬着脑门要与社会过不去,那反过来,社会就会常常不容你。但在大革命的非常时期例外。所以,走上社会以后,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言行,加强个人修养,丢人掉分的事不做,见利忘义的事不干。在人际交往中,你应该给足别人的面子,人家也就常会回敬你面子。耍横不讲理的人,虽然有时也能多沾点便宜,但失去了人们的信任,路就会越走越乍。人在世上,脸面最为重要,有脸面的人,才能活出尊严,活出自信,活出潇洒豁达,活出成就幸福感。

自从孔子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主张以来。义与利之辨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我今天谈金钱与面子的关系也属于这种辩论范围。我认为从古至今,确有大公无私的人,如古代哲学家墨子,新时代的雷锋,牺牲奉献是他们共同的人生信念。他们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在家国存亡的危机时期,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有良知的平凡人也会爆发出人性的光辉,他们挺身而出,舍生取义,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对这些中华民族的先烈英雄再这么赞誉都不过分。提出向他们学习永远都不会过时。但我还要说:在世俗社会中,在社会正常秩序下,绝大多数的人还是公而有私的,一味要求人们大公无私甚至是一种有害的极左行为。比如,从战场上九死一生归来的伤残军人,你不给人家合理抚恤安排,却要求人家继续无私奉献,那就有点不合情理了。

在正义公平的社会里,人际关系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合理合法的情况下,个人谋求发挥自身最大潜力,为社会多做贡献,从而多得到社会的劳动报酬,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我提出爱钱没错。人活着就要挣钱,但挣钱不是人生的根本目的。人活着受到别人的尊重,受到社会的承认才有做人的尊严体面,才有人生的积极意义。因此,人活着就必须讲面子,讲仁义道德,讲礼义廉耻,讲劳动奉献,尽到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特别是个人富裕了,更应该有爱心,尽更多的社会责任。追求生活富裕是个人的权利,尽社会责任是个人应有的义务,做人义与利都要讲,这是做人的两个方面,不可偏废,当然在不同的情况下也应有所侧重。

嘱咐教学反思

今天,我在讲《嘱咐》一文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全班37人,没有一个不流下了眼泪 ,就连听课的老师也是泪水充满了眼眶 。这是我事前所没有料到的,回想这堂课,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做得好:

一是充分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始,我结合本单元训练重点出示了两道小组学习题:

⑴找出课文的重点词句,并理解意思;

⑵看看课文围绕这些重点词句写了哪些事例。然后四人小组读文,合作解疑。在课中,我先指导学生分析当我欺负小伙伴时,“母亲黑亮的眸子闪着光芒”表示什么意思?怎样朗读?想象母亲嘱咐“我”的话。

在完成这一步之后,我又让学生分组讨论,后两种眼睛(疲倦而闪着亮光,闪着泪花;严厉逼人)表示什么意思?怎样读?想象母亲嘱咐 “我”的话。学生分组讨论热烈,在汇报时答案各异。特别是母亲嘱咐 “我”的话想像丰富,合情合理。如当我帮妈妈给菜苗浇水、除草、捉虫时,母亲的眼睛闪着光芒。

有一个小组长有了不同的答案:

①孩子,你真乖。

②孩子,长大了要多干活。

③孩子,记住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④孩子,只有勤劳才会有收获。

二是充分发挥了质疑的功能。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现在我有三个问题想问大家,请同学们猜猜,我会 提哪些问题?

在学生充分质疑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三个问题:

①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手掌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这句话矛盾吗?你如何理解?

②母亲疲倦了,目光应该是暗淡的,为什么会有亮光?

③你们猜猜,赵老师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会想到什么?学生在发言中思维活跃。如第二个问题,有一个学生回答:有一个词语叫“助人为乐”,帮助别人就快乐,所以母亲眼里会有亮光。

三是把人文引进课堂。

设计上至所以提的第三个问题,是为了引出本文的主题——母爱。我在课堂上讲述了自己在去年暑假离家前的一段情景。

然后我让学生齐背孟郊的.一首有关母爱的诗《游子吟》,我又配乐朗读了一位即将到南方工作的儿子与母亲分别的情景,最后播放了歌曲《母亲》。

通过这一系列宣染,学生已深深地感动了我以此为契机讲述了下面一段话: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也许你们从出生到现在都 没有感受到母亲对你那种无微不至的体贴入微的爱,也许你会认为母亲对你做的一切都必须很正常,现在让我们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母亲为我们做了哪些看来是微不足道却又饱含着母爱的事呢?

学生纷纷诉说着,泪流满面,最后,我声情并茂地对学生说:“让我们轻轻地呼唤:妈妈,我爱你!让我们大声地呼喊:妈妈,我爱你!”一堂动人心弦的语文课在师生的泪水中结束了,我想我成功了。

回顾这堂课,我想是新标的巨大作用,也是我一年来研究“三疑三读”教学模式的效应。“自主、合作、探究”“以学生为主体”“把人字写进课堂”会是我今后课堂教学教学中永恒的主题!

嘱咐的说课稿

一、教材解读

课文从无声的嘱咐入手,到无声的嘱咐归总。全文洋溢着着母爱的味道,这爱里有甜蜜,也有酸楚。母亲的爱,有的浓烈,有的细腻,有的壮烈,有的含蓄,甚至让我们不易察觉的到。

本文的语言洗尽铅华、朴素淡雅,至而,你可以说她是平铺直叙不见有奇的。但细细读来,你会发现这些文字却能在波澜不惊之中拨动你心底深处最深的那根弦。

所以,我希望打动学生的不仅仅是的内容与情节,更应该是的语言,那么带领孩子们品词析句是第一要务。在这儿,我进行了第一次取舍,“舍”课文的情节内容,“得”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扎扎实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将训练与感悟结合在一起,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我想,这也是一个语文老师最基本的最朴素的责任。

《嘱咐》一文中,围绕着无声的嘱咐,通过三件事情三次写了母亲的眼神。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对这三个故事进行了取舍。取其二、留其一到下节课上。在备课时,做这样的取舍我的内心也很矛盾——这样处理势必使得结构不甚完整。但在反复读课文后,我发现课文这三个故事是有层次的,前二者讲述的都是母亲通过眼神传递给孩子,可以说是言传的层次;后者则是母亲的实际行动,是身教的层次。身教重于言传,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更大,更深刻。可以分开处理。同时考虑到这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这样的处理能使课堂更充实更从容。再者,也给第二课时留下了进一步学习的余地。

二、设计意图

教学目标设定为:凭借课文语言材料,特别是三次描写母亲眼神的话,感受到母亲无声的嘱咐中包含着无微不至的爱。抓住重点句,初步去体会“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意思。

要达成这个目标有很多途径,中触动人心的语言也有多处,就如同大珠小珠落玉盘。所以在这儿,我必须舍掉这盛珠子的'“玉盘”,而得一条将玉珠连成串的主线。这是第三次在舍与得之间徘徊。

我将“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母亲无声的嘱咐。”这个问题做为主线,开展教学。设计了三个层次:

第一层:将这三处描写母亲无声的嘱咐的话找到,读通顺。这一点是立足学生的学习基础来说:一则,这是将五年级的教材放在四年级使用;二则,学生是上课铃响之后才看到教材的,缺少一个预习的过程。

第二层,逐句去读,说说有什么发现?结果孩子们读出了这三句话的相同处:都是写母亲眼神的。此时推一步,说说从哪些词句中反映出来的,孩子找到了:黑亮的眸子、闪着泪花的眼睛、目光这三个语言点,从而明白了同样一种事物却有这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进而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多样性丰富性。

第三层:读出感悟,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标点符号改换训练等。

三、课堂得失

课堂教学永远是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正因为此才令人为之神往、奋斗不止息。今天的课上,有一点特别遗憾:在体会句2中母亲的眼神又嘱咐我什么时,孩子们马上就联系了课文内容来说:妈妈希望我不要以大欺小干坏事。可见,他们初读课文是认真的,是有收获的,已经了解了课文的梗概。而他们的老师,我,却很煞风景地将孩子拉回到句2上来谈。其实这个地方完全可以让孩子们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拿出来读,然后再回到句2上去,那样效果会更好。因为我自己的应变能力不够,所以在课堂上产生了与学生之间的拉力。这令我深思。

自己认为比较好的一个环节是,抓动词“举”与“落”,一唱三叹中语言文字落实到位。

在课文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句话: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手掌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这一举一落之中,母爱的味道呼之欲出。这两个动词,体现了一张一弛、一紧一松的意境。在朗读中,孩子领会了两个动词的意思后,感受到前半句该念重一些,后半句改念轻一些,因为举起的手是很有力气的;而落下的手却是轻柔的。这样的说法充满了童趣。此为一叹。

在此基础上拓展写话,妈妈,我知道……孩子这样写道:妈妈是不忍心打我呀,妈妈很是疼爱我的;我错了,我懂您的心意了,请不要再生气了……此为二叹。

三叹,将此句的句尾改成“!”或“?”将这一切定格在感叹号的深刻中,定格在省略号的回味中。

我们说,嘱咐无声,却声声如雷撞击在儿心上,让我们咀嚼出母爱的味道;嘱咐无声,声声落在文字上,定格在你我心中。

次此上课,在舍与得之间穿行。怀揣着舍与得走过今天,走向明天的思考。

《嘱咐》阅读答案

母亲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她的爱是用无声的嘱咐传给我的。 四五岁的时候,母亲就带我下地了。在绿油油的菜畦里,我跟母亲学着给菜苗浇水、除草、捉虫。①母亲笑眯眯地看着我,黑亮的眸子闪着光芒。 再大一点,我有时会仗着自己力气大欺负小伙伴。我清楚地记得,母亲是怎样责备我的。母亲粗壮的手臂高高举起,手掌落在我身上却一点也不疼。②我永远忘不了的是那张充满怒气的脸,尤其是那双闪着泪花、严厉逼人的眼睛。 记得我上了学以后,一个夏天的中午,母亲冒雨上山给我寻找治气喘病的草药。回来时,她的蓑笠不见了,浑身上下被淋得透湿。父亲问她,她笑笑说:“路上碰见邻居小林妈,我把蓑笠给她了。”当晚母亲发了高烧。我静静地趴在她身边。母亲用发烫的手轻轻托起我的下巴,嘴角露出一丝快慰的笑意。③凝望母亲疲倦而闪着亮光的眼睛,我觉察到母亲用目光,正默默嘱咐着我什么。 长大以后,我在书本里找到了母亲当时嘱咐我的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错,母亲的眼睛,不就是这么嘱咐我的吗? 想起母亲的嘱咐,我就会联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祖国的土地、祖国的历史养育了我勤劳善良的母亲。母亲对我的嘱咐,不正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 无微不至:

(2) 快慰: ~在文中画出母亲对“我”的“无声的嘱咐”的一句话,并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3、 画线的(1)、(2)、(3)句话,表达了母亲对“我”的怎样的嘱咐?用自己的`话简要的写下来。

4、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速度和语调应该是( )

(1)快而低沉 (2)慢而高昂 (3)慢而低沉 (4)快而高昂

5、把下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意思不变。

不错的,母亲的眼睛,不就是这么嘱咐我的吗?

6、为什么说“母亲对我的嘱咐,不正是祖国母亲对我的期望吗?”

参考答案:

1、无微不至:指待人非常细心周到。

快慰:因高兴而心里感到安慰。

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不要 以:因为 善:好事(好行为) 为:做 恶:坏事(坏行为)

整句话意思: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去做,不要因为坏事小而去做。

3、交流第一次嘱咐:

(1)第一次母亲在什么情况下嘱咐“我”?(四五岁时,我跟母亲在菜园里劳动。)

(2)母亲的眼睛是怎样的?(黑亮的眸子闪着光芒。)

(3)此时,母亲的目光表示什么意思?(赞许、鼓励)

(4)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母亲的眼睛会说话,她会嘱咐“我”什么呢?请结合当时的情况想像一下。(孩子,你真是个勤劳的好孩子!……)

交流第二次嘱咐:

在“我”仗着自己力气大欺负小伙伴时,母亲那闪着泪花、严厉逼人的眼睛表示对“我”的责备,她好像在嘱咐“我”:你要友好待人!

交流第三次嘱咐:

在“我”趴在生病的母亲身边时,母亲那疲倦而闪着亮光的眼睛表示对“我”的希望,她好像在嘱咐“我”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

4、3

5.不错的,母亲的眼睛,就是这麽嘱咐我的。

6.因为只有成为国家栋梁,才能成为有用之才,母亲对我的嘱咐,就是要报效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