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易经的名言

1、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2、人之所助者,信也。

3、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5、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6、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7、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

8、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

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0、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11、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12、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13、《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14、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

15、泽无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

16、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17、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18、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9、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20、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21、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22、一阴一阳之谓道。

23、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24、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25、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26、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27、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28、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29、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30、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3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32、谦谦君子,用涉大川。

33、天地感,而万物化生;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

34、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35、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易经中的名言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君子以教思无穷,容保民无疆。

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

三人行,则损一人;一人行,则得其友。

君子以遏扬善,顺天休命。

日月丽乎天,百谷草木丽乎土。

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

慢藏诲盗,治容诲淫。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

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也。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说以先民,民忘其劳。说以犯难,民忘其死。

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埋,其道光明。

关于易经中的人生

《易经》作为中华文化的群经之始,一方面从哲学的角度指导着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发展;另一方面,《易经》的占卜功能始终神神秘秘、隐隐约约,如果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某个人说自己会卜卦,那么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觉得这个人顿时神秘起来。

这个学期有幸选到吴老师的《周易》与中国传统文化这门课,虽然说是一门选修课,但同学的的兴趣却是极高的,对于《周易》这一国学经典都是抱有极高兴致的,想通过这一门课来一探究竟。

刚上第一节课,我就被《周易》的博大精深所震。之前都以为《周易》只是一部用来算命的书,现在看来,才知道自己的无知,《周易》不只是占筮用书,它还是哲学名著,它与古代文化艺术、历史、哲学、科技、宗教、政治、中医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说它是群经之首,真是一点都没有错。

吴老师首先给我们详细地讲解了阴阳八卦的基本知识,以及《易经》中六十四卦的构成,并详细介绍了《易经》中的第一卦,乾卦。乾者,天之本也,乾卦的组成是六根阳爻,每一根爻都代表了不同的人生阶段,也代表了事物发展的始末。【1】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其意是天是创造万物的伟大根源,既通达顺利与适宜,又端正而本固。体现了阳气是生化世间万物的推动力,天生地,地化人事。【2】它的第一根初九爻辞是“潜龙勿用”。这一爻是说力量还在潜伏当中,应该像“潜龙”那样韬光养晦,以伺时机,不要轻举妄动。也就是说,做人一定要低调,不能在刚开始就希望能够“兴风使浪”。【3】第二根九二的爻辞是“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一爻是接上爻而说,初九的潜龙已经上升,“出潜离隐,故有见龙”,龙已经出现在田野之上,有利于有才有德的“大人”出头露面,展才现世。这个阶段人已经有所发展,应该找到一位合适的.有权威的引导者来指引自己前行。以免走错方向,走入歧途。【4】第三根九三的爻辞是“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利无咎”。这一爻是说,有德行有智慧的君子已经出现,但必须时时刻刻努力不懈,日夜警惕戒备,谨慎从事与做人。当人发展到这个阶段的时候,就必须小心谨慎的去处理每一件事,只有兢兢业业,才能够守得住江山。这一爻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的“月圆易亏,物极必反”的观点。【5】第四根九四的爻辞是“或跃在渊,无咎”。这一爻是说龙要么一跃而上,要么退于渊中,喻示可进可退,但一定要谨慎把握时机。人在这个时候,往往也是最关键的时候。成败在此一举,何去何从,必须谨慎把握。【6】第五根九五的爻辞是“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这一爻辞取龙飞腾于天上自由自在之象,表示利于谒见大人,并能因此大展宏图之志。人一旦到达这个阶段,就是人生最辉煌腾达的阶段,已经摆脱了世间的束缚,自由自在,有利于大展宏图。

【7】最后一根上九的爻辞是“亢龙有悔”,这一爻是说,龙已升到极高之处,其趋势必然下降,最终会因此后悔。也就是说,

【1】,【2】,【3】,【4】,【5】,【6】,【7】都出自于《周易·易经·乾卦第一》

这乾卦包含了人的一生中成功的智慧。它告诉我们,要韬光养晦,在时机尚未成熟时收敛锋芒,藏才能行迹,忍辱负重,待成熟时,一展自己的远大抱负。做事要踏实,稳步前行,在磨砺中不断壮大自己;不断积累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我,要谦虚进取,吃苦耐劳,目标正确,懂得放弃,恰如其分地发挥自我的实力。时机一成熟就应该勇于展现自己的才能,找到引导自己前行的自己的伯乐。事业成功时,切忌骄傲自满,要时时刻刻努力不懈,日夜警惕戒备,谨慎从事与做人。要谨慎把握时机,在关键时刻要么一跃而上,要么退与渊中。当我们达到人生的顶峰时,我们就应该懂得放下,因为当一个人走到极顶的时候,便无路可走,接下来只能是下降的趋势,如果我们放不下,苦苦挣扎,最后也只是让自己精疲力尽而已。

写到这里,我想起来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视剧,《蚁族的奋斗》。里面的主角之一赵荣生当在保险公司的事业节节攀升的时候,并没有放慢脚步,而是急功近切,想要早日取得成功,然而却陷入了别人设计好的圈套里,差点锒铛入狱。我在想,如果他能稍稍听听周围朋友的意见,别那么固执,就不会落得一无所有。这不正是乾卦当中九三爻中所讲的状况吗?在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人往往最容易大意,以为所有的事情只要自己努力便会实现。殊不知在这当中还存在着多少不安全的因素。如果不能够日夜警惕戒备,谨慎的做事,那恐怕就要出现差错了。

自古以来,有多少朝代更迭没落,开元盛世也好,康乾盛世也罢,有哪个朝代最终做到了永世太平?恐怕真的没有。为什么?我想大概是正中了乾卦当中的“亢龙有悔”一爻吧。没有什么事物可以做到一劳永逸,可以永盛一世。因为阴阳二者始终是要趋向平衡的。

从《易经》当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包含做人的道理,更让我加深了对真正人生的理解。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不断揣摩,不断成长。

关于《易经》前史考略

《周易》在先秦称《易》或《周易》,至汉代方有《易经》之称。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易经》前史考略,欢迎大家阅读!

一、商代已有筮占方法

我们说商代已有筮占方法,最可靠的资料就是《尚书?洪范》篇。此篇记载殷商旧臣箕子为周武王言洪范九畴,即从九个方面讲治国的大经大法,其第七个方面: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身其康强,子孙其逢吉。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逆,庶民逆,吉。卿士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庶民逆,吉。庶民从,龟从,筮从,汝则逆,卿士逆,吉。汝则从,龟从,筮逆,卿士逆,庶民逆,作内吉,作外凶。龟筮共违于人,用静吉,用作凶。这是说,殷商之人在作重大决策时,除了王者、卿士、庶民参与意见外,还通过龟卜和筮占的方法来帮助作出决策。有筮占,就应该有解释筮占吉凶的文本。箕子之时用于筮占的文本是怎样的,我们今天不得而知。推测那时已经有了相应的文本,但不是《周易》是可以肯定的。

二、西周的太卜之法

虽然笑子向周武王贡献了殷人洪范九畴,包括筮占之法,但在29篇今文《尚书》中,却很少看到有关筑占之事的记载。当周成王在《大浩》中向世人讲述西周政权的合法性时,他拿出通过大宝龟卜问的结果来增加其权威性,而没有提筮占。《大浩》说:予不敢闭于天降威,用宁王遗我大宝龟,绍天明即命,曰:有大艰于西土,西土人亦不静。越兹蠢,殷小腆,诞敢纪其叙。而当周公到洛阳建成周时,也是用龟卜方法来选址的。《洛诰》述周公之言说: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溏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瀘水东,亦惟洛食。伴来,以图及献卜。

三、春秋时期的筮占活动及以《周易》说理

《左传》《国语》关于筮占之事共有二十二条资料,所记基本是春秋时期的事。分析研究这些资料,我们可以得出如下几点认识。在春秋时期,有《周易》以外的卦交辞体系存在。这种卦爻辞体系有可能是《连山》易或《归藏》易,但也不能排除是其他卦交辞体系的可能,我们可以笼统称之为别《易》。在春秋时期,有当一次篦占结果出来之后,同时用别《易》与《周易》解释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又往往是先用别《易》解释,当解释为不吉时,方用《周易》解释。给人的感觉是,平常人们更习惯于用别《易》进行筮占,《周易》是后起之秀。

四、战国及汉初的'《周易》文本

说到战国时期的《周易》文本,我们首先要提到晋代在汲县旧冢中所发现的竹简《周易》文本。据《晋书?束皙传》记载,晋武帝太康二年,汲郡人不准发魏襄王墓,或言安厘王冢,得竹书数十车。其《易经》二篇,与《周易》上、下经同。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后序》也言及此事,说汲冢《周易》上下篇与今正同,别有《阴阳说》,而无《彖》《象》《文言》《系辞》,疑于时仲尼造之于鲁,尚未播之于远国也。晋人认为,汲郡那位叫不准的盗墓者所盗发的是魏王之墓,但不能确定到底是魏襄王墓,还是魏安厘王墓。魏襄王卒于公元前296年,魏安厘王卒于公元前243年,相差53年。宋代赵明诚《金石录》卷二十载《晋太公碑》:太康二年,县之西偏有盗发冢而得竹策之书,书藏之年,当秦坑儒之前八十六岁。根据此条材料印证,汲郡人不准所盗掘的正是魏襄王墓。在这个墓中发现的《周易》上下篇与晋代的文本相同,从而也与流传至今的《易经》上下篇文本相同。这种出土的竹简文本因为难于保管,估计不久后便毁坏了。

五、马、班建构的《周易》演生史

司马迁(公元前145?年)的《史记》建构了从上古黄帝到西汉武帝的历史,这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通史著作。《周易》的形成在这部通史中也因而有了位置。《周易?系辞下》说:易之兴也,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封之事邪?这是《系辞》作者以探询的口吻说的话,到了《史记?周本纪》那里则向前进了一步。《周本纪》说:西伯盖即位五十年,其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这里,司马迁用了两个盖字,都是疑问之辞,即他也不能确定其事的真实程度,尤不敢肯定周文王确曾重卦。所以张守节《史记正义》说:按太史公言盖者,乃疑辞也。文王著演《易》之功,作《周纪》方赞其美,不敢专定重《易》,故称盖也。

综上所述,伏羲画八卦无从稽考,文王重卦并作上、下篇卦交辞也属不实,孔子作十翼同样不确。所以,司马迁、班固关于《周易》演生史的建构便不能成立。在我们看来,《周易》卦交辞及十翼各篇乃是历史上许多佚名的智者所作,即使没有伏羲、文王、孔子的参与,也并不影响它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元典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