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的成本》阅读答案

①房子已建好了,有两层楼,七八间房,一个大凉台,地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由于我鞭长莫及无法经常到场监工,停停打打的施工便耗了一年多时间。房子盖成了一个红砖房,也成了我莫大的遗憾。

② 在我的记忆中,以前这里的民宅大都是吊脚楼,依山势半坐半悬,有节地、省工、避潮等诸多好处。墙体多是石块或青砖组成,十分清润和幽凉。青砖在这里又名 “烟砖”,是在柴窑里用烟“呛”出来的,永远保留青烟的颜色。可以推想,中国古代以木柴为烧砖的主要燃料,青砖便成了秦代的颜色,汉代的颜色,唐宋的颜色,明清的颜色。这种颜色甚至锁定了后人的意趣,预制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似乎只有青砖的背景之下,竹桌竹椅才是协调的,瓷壶瓷盅才是合适的,一册诗词或一部经传才有着有落,有根有底,与墙体得以神投气合。

③青砖是一种建筑象形文字,是一张张古代的水墨邮票,能把七零八落的记忆不断送达今天。

④ 大概两年多以前,老李在长途电话里告知:青砖已经烧好了,买来了,你要不要来看看?这位老李是我插队时的一个农友,受托操办我的建房事宜。我接到电话以后抓住一个春节假,兴冲冲飞驰湖南,前往工地看货,一看竟大失所望。他说的青砖倒是青的砖,但没有几块算得上方正,一经运输途中的碰撞,不是缺边,就是损角,成了圆乎乎的渣团。看来窑温也不到位,很多砖一捏就出粉,就算是拿来盖猪圈恐怕也不牢靠。而且砖色深浅驳杂,是杂交母猪生出了一窝五花仔。

⑤老李看出了我的失望,惭愧自己的大意,很不好意思地说,烧制青砖的老窑都废了,熟悉老一套的窑匠死的死了,老的老了,工艺已经失传。他买的这窝五花仔,还是在邻县费尽了口舌才请窑匠特地烧出来的。

⑥老工艺就无人传承么?

⑦他说,现在盖房子都用机制红砖,图的是价格便宜,质量稳定,生产速度快。红砖已经占据了全部市场,凭老工艺自然赚不到饭钱。

⑧我说,那就退货吧。

⑨他更急了,说退货肯定不行,因为发货时已经交了钱,人家吃到肚里的钱还肯吐出来?

⑩建房一开局就这样砸了锅,几万块砖钱在冒牌窑匠那里打了水漂。

⑪我记得城里有些人盖房倒是在采用青砖,打电话去问,才知道那已经不是什么建筑用料,而是装饰用料,撇下运输费用不说,光是砖价本身已经让人倒抽一口冷气。我这才知道,怀旧是需要成本的,一旦成本高涨,传统就成了富人的专利。

⑫我曾经在一个座谈会上说过:所谓人性,既包含情感也包含欲望。情感多与过去的事物相联,欲望多与未来的事物相联,因此情感大多是守旧,欲望大多是求新。比如一个人好色贪欢,很可能在无限春色里见异思迁——这就是欲望。但一个人思念母亲,决不会希望母亲频繁整容千变万化。即使母亲到手术台上变成个大美人,也纯属不可思议,因为那还是母亲吗?还能引起我们心中的记忆和心疼吗?——这就是情感,或者说,是人们对情感符号的恒定要求。

⑬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无法减速和刹车的经济狂潮正铲除一切旧物,包括旧的礼仪,旧的风气,旧的衣着,旧的饮食以及旧的表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使我们欲望太多而情感太少,向往太多而记忆太少,一个个都成了失去母亲的文化孤儿。

⑭然而,人终究是人。人的情感总是要顽强复活,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冬眠的情感种子破土生长。也许,眼下都市人的某种文化怀旧之风,不过是商家敏感到了情感的'商业价值,迅速接管了情感,迅速开发着情感,推动了情感的欲望化、商品化、消费化。他们不光是制造出了昂贵的青砖,而且正在推销昂贵的字画、牌匾、古玩、茶楼、四合院、明式家具等等,把文化母亲变成高价码下的古装贵妇或古装皇后,逼迫有心归家的浪子们一一买单。

⑮对于市场中的失败者来说,这当然是双重打击:

⑯他们不但没有实现欲望的权利,而且失去了情感记忆的权利,只能站在价格隔离线之外,无法靠近昂贵的母亲。

(选自作家出版社《山南水北——八溪峒笔记》,有删节)

15.理解加着重号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怀旧是需要成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法靠近昂贵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概要指出第⑫自然段中所用表现手法(含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简要分析作者不惜用11个自然段写希望用青砖建房而最终“打了水漂”的用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探究作者在本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参考答案:

15.

(1)对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记忆的怀想;

(2)欲望推手下的高成本传统文化情感记忆。(抓住关键答出意思即可)

试题分析:对文章中具体词句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词句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词句,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答案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运用“同义互解”和“虚实互解”等方法变通一下即可。

16.

①引用,借自己座谈会上的一段发言表达自己对怀旧的认识;②对比,鲜明表现人性中的两面;③举例,形象证明“情感大多是守旧”“欲望大多是求新”;④类比,证明人们对怀旧情感符号的恒定要求;⑤反问,强烈(强调)表达情感求新的不可思议。

(“春色”本身含有娇艳女子的比喻义,以此作比喻不能算对。)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查赏析表达技巧的题目,此类题目的解题思路是先指出所用表达手法,再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最后点出其表达效果。

17.

①将青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情感记忆的符号,使所怀之“旧”具象化并具有感染力;②让怀旧的高成本(价格隔离线)表现得具体真实可感;③使“浪子”有心归家而无钱买单,从而只能失去某种情感记忆权利的遗憾与愤懑表达得更真切;④为后文有关人性中欲望膨胀而情感缺失的议论以及无奈心情的表达张本(提供具体的材料依据)。(答出一点记2分,答出意思即可,未尽之处能言之成理亦可。)

试题分析:回答这个问题,需要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入手。内容方面,用于塑造人物和抒发感情。结构方面,为下文作铺垫。

18.

要点:对中国清润质朴的传统文化的眷念;对都市膨胀了的欲望的不屑和厌倦;对打上了欲望烙印的都市文化怀旧之风(需要高昂成本才能聊以怀旧)的愤懑与无奈;期待(呼唤)人性中情感的一面顽强复活;对老工艺无人传承的遗憾。(答出一点记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未尽之处言之成理亦可。)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理解和概括散文主题类的试题,对散文主题的概括,必须是在理解语句,把握文意的基础上进行。其基本方法有:

1、从寻找语段的中心句入手。文段的中心句常在段首或段尾。文体不同,所揭示的中心也就不同;小说为议论的语句;散文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即“文眼”。

2、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入手。从文章的结构可以分析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与中心。分析语段时,还要注意从句与句间的关系入手;明确句群所表达的重点。

3、从体会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写人的文章,由“人”及“义”;写事的文章,由“事”及“理”;写景的文章,由“景”及“情”。

考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怀旧的成本阅读答案

①房子已建好了,有两层楼,七八间房,一个大凉台,地处一个三面环水的半岛上。由于我鞭长莫及无法经常到场监工,停停打打的施工便耗了一年多时间。房子盖成了一个红砖房,也成了我莫大的遗憾。

②在我的记忆中,以前这里的民宅大都是吊脚楼,依山势半坐半悬,有节地、省工、避潮等诸多好处。墙体多是石块或青砖组成,十分清润和幽凉。青砖在这里又名“烟砖”,是在柴窑里用烟“呛”出来的,永远保留青烟的颜色。可以推想,中国古代以木柴为烧砖的主要燃料,青砖便成了秦代的颜色,汉代的颜色,唐宋的颜色,明清的颜色。这种颜色甚至锁定了后人的意趣,预制了我们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似乎只有青砖的背景之下,竹桌竹椅才是协调的,瓷壶瓷盅才是合适的,一册诗词或一部经传才有着有落,有根有底,与墙体得以神投气合。

③青砖是一种建筑象形文字,是一张张古代的水墨邮票,能把七零八落的记忆不断送达今天。

④大概两年多以前,老李在长途电话里告知:青砖已经烧好了,买来了,你要不要来看看?这位老李是我插队时的一个农友,受托操办我的建房事宜。我接到电话以后抓住一个春节假,兴冲冲飞驰湖南,前往工地看货,一看竟大失所望。他说的青砖倒是青的砖,但没有几块算得上方正,一经运输途中的碰撞,不是缺边,就是损角,成了圆乎乎的渣团。看来窑温也不到位,很多砖一捏就出粉,就算是拿来盖猪圈恐怕也不牢靠。而且砖色深浅驳杂,是杂交母猪生出了一窝五花仔。

⑤老李看出了我的失望,惭愧自己的大意,很不好意思地说,烧制青砖的老窑都废了,熟悉老一套的窑匠死的死了,老的老了,工艺已经失传。他买的这窝五花仔,还是在邻县费尽了口舌才请窑匠特地烧出来的`。

⑥老工艺就无人传承么?

⑦他说,现在盖房子都用机制红砖,图的是价格便宜,质量稳定,生产速度快。红砖已经占据了全部市场,凭老工艺自然赚不到饭钱。

⑧我说,那就退货吧。

⑨他更急了,说退货肯定不行,因为发货时已经交了钱,人家吃到肚里的钱还肯吐出来?

⑩建房一开局就这样砸了锅,几万块砖钱在冒牌窑匠那里打了水漂。

我记得城里有些人盖房倒是在采用青砖,打电话去问,才知道那已经不是什么建筑用料,而是装饰用料,撇下运输费用不说,光是砖价本身已经让人倒抽一口冷气。我这才知道,怀旧是需要成本的,一旦成本高涨,传统就成了富人的专利。

我曾经在一个座谈会上说过:所谓人性,既包含情感也包含欲望。情感多与过去的事物相联,欲望多与未来的事物相联,因此情感大多是守旧,欲望大多是求新。比如一个人好色贪欢,很可能在无限春色里见异思迁——这就是欲望。但一个人思念母亲,决不会希望母亲频繁整容千变万化。即使母亲到手术台上变成个大美人,也纯属不可思议,因为那还是母亲吗?还能引起我们心中的记忆和心疼吗?——这就是情感,或者说,是人们对情感符号的恒定要求。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无法减速和刹车的经济狂潮正铲除一切旧物,包括旧的礼仪,旧的风气,旧的衣着,旧的饮食以及旧的表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使我们欲望太多而情感太少,向往太多而记忆太少,一个个都成了失去母亲的文化孤儿。

然而,人终究是人。人的情感总是要顽强复活,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有冬眠的情感种子破土生长。也许,眼下都市人的某种文化怀旧之风,不过是商家敏感到了情感的商业价值,迅速接管了情感,迅速开发着情感,推动了情感的欲望化、商品化、消费化。他们不光是制造出了昂贵的青砖,而且正在推销昂贵的字画、牌匾、古玩、茶楼、四合院、明式家具等等,把文化母亲变成高价码下的古装贵妇或古装皇后,逼迫有心归家的浪子们一一买单。

对于市场中的失败者来说,这当然是双重打击:

他们不但没有实现欲望的权利,而且失去了情感记忆的权利,只能站在价格隔离线之外,无法靠近昂贵的母亲。

(选自作家出版社《山南水北——八溪峒笔记》,有删节)

15.理解加着重号词语在文中的意思。(4分)

(1)怀旧是需要成本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法靠近昂贵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1)对蕴含在传统文化中的情感记忆的怀想;

(2)欲望推手下的高成本传统文化情感记忆。(抓住关键答出意思即可)

16.概要指出第自然段中所用表现手法(含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①引用,借自己座谈会上的一段发言表达自己对怀旧的认识;②对比,鲜明表现人性中的两面;③举例,形象证明“情感大多是守旧”“欲望大多是求新”;④类比,证明人们对怀旧情感符号的恒定要求;⑤反问,强烈(强调)表达情感求新的不可思议。

(“春色”本身含有娇艳女子的比喻义,以此作比喻不能算对。)

17.简要分析作者不惜用11个自然段写希望用青砖建房而最终“打了水漂”的用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①将青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情感记忆的符号,使所怀之“旧”具象化并具有感染力;②让怀旧的高成本(价格隔离线)表现得具体真实可感;③使“浪子”有心归家而无钱买单,从而只能失去某种情感记忆权利的遗憾与愤懑表达得更真切;④为后文有关人性中欲望膨胀而情感缺失的议论以及无奈心情的表达张本(提供具体的材料依据)。

(答出一点记2分,答出意思即可,未尽之处能言之成理亦可。)

18.探究作者在本文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要点:对中国清润质朴的传统文化的眷念;对都市膨胀了的欲望的不屑和厌倦;对打上了欲望烙印的都市文化怀旧之风(需要高昂成本才能聊以怀旧)的愤懑与无奈;期待(呼唤)人性中情感的一面顽强复活;对老工艺无人传承的遗憾。(答出一点记1分,两点3分,三点5分,四点6分,未尽之处言之成理亦可。)

《秋夜纪怀》阅读答案

《秋夜纪怀》阅读答案1

【原文】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明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问题】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 】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

答:【 】

【参考答案】

(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

(意思对即可。)

《秋夜纪怀》阅读答案2

秋夜纪怀

[宋]陆游

北斗垂莽苍,明河①浮太清②。

风林一叶下,露草百虫鸣。

病入新凉减,诗从半睡成。

还思散关③路,炬火驿前迎。④

(选自《四库全书》本《放翁诗选》)

[注]①眀河:银河。②太清:指天空。③散关:即大散关。④炬火驿前迎:举着火把到驿馆前迎接。

(1)第二联写景精细,请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

(2)三、四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3分)答:____________

【答案】

(1)(3分)[要点]①上句写微风穿过树林,叶子悄然落下;②下句写露水沾湿秋草,百虫鸣叫;③全联细致地写出了秋夜的寂静,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3分)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诗人虽秋夜病卧,仍壮心不已,念念不忘昔年在大散关的.战斗生活,还想重返战场,报效国家。(意思对即可。)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题干已经给出答题的方向,“写景精细”,应从写景的角度入手。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诗歌技巧中的写景技巧。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情感。题干问的是“第三、四两联”,就要奔向诗歌的最后两联。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诗人的情感。

《旅夜书怀》阅读答案

《旅夜书怀》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诗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旅夜书怀》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释】

⑴岸:指江岸边。 ⑵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 ⑶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阅读训练】

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5、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6、诗的最后一联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7、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8.本诗首联和颔联的意象有什么不同?试分析这样写的艺术效果。(3分)

9.尾联中“沙鸥”这一意象有什么含义?其作用是什么?(3分)

10、颔联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11、“岂”“应”说的是诗人真实的想法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2、“天地一沙鸥”中的“一”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1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这两句极为传神,为后人传诵,请作赏析。

14、有人说,颔联“开襟旷远”,写出“喜”的感情。你认为呢?请简要分析。

15、简析尾联“沙鸥”这一意象的作用。

16、诗的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物有哪些?

17、诗的后四句是“抒怀”,请简要赏析诗的五六两句。

18、诗歌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19、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请简要分析。(3分)

20、诗前四句写“旅夜”的情景。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景”是: 。

21、“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两句写出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和思想?

22、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

(答出一点即可。)

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4、细草、微风、危樯、星垂、月涌

5、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诗人素有抱负,但长期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他的休官主要不是因为老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漂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6、借景抒情(比喻),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漂泊无依的伤感。

7、孤弱的细草在无边的风里飘摇不定,只有孤立突兀的桅杆和孤独的小舟对抗漫漫长夜。首联营造了凄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的漂泊无依的凄冷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