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梁王城散文

一条千年流淌不息的河,一段美丽悲情的传奇故事,这就是我魂梦牵萦的故乡——梁王城。

我的故乡是一处风景秀丽,山清水秀的小乡村,它坐落在鲁南苏北的交界处,也就是今天的江苏省邳州市境内;虽然,它远离都市,独处在一个偏僻的小角落,但是,亘古文明的京杭大运河,却从它的身边蜿蜒流过,流淌不息的运河之水和往来穿梭的船儿,带给我的故乡许多传奇的故事,也给我的童年,带来许多梦想和憧憬,从这里,我寻梦离开家乡,告别了带给我童年快乐和遐想的母亲河,沿着向远方延伸的运河堰,开始了自己的人生之旅。

从小呆在农村我,当时并不觉得故乡有多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没电没有喧嚣,对于渴望外面世界的我,离开这里,走向繁华的都市,才是我的梦想,直到多年以后,一如落叶的我在外飘摇,才蓦然发现,我的梦却不在远方,他依然遗落在我的故乡-梁王城。

故乡的美丽不仅因为山清水秀,还因为她有着美丽的故事传说,和留下的'一座座历史遗迹,据说在梁王城金銮殿的位置(靠近运河边的一处高台),据说曾经有个传奇人物,看到一头驴在推一头石磨,花钱买下这头驴,告诉驴的主人,我要暂时远行,你帮我看着驴,继续推磨,不要停止,直到七七四十九天我会回来的,结果,到了七七四十九天,从磨盘里往外冒金子,这位神奇的人物就用这些金子,建造了昔日辉煌的古城帝国--梁王城,而这位神人据说就是后来的梁王城的主人—小梁王,而驴推磨的地方,就是后来的金銮殿。

这些传奇故事和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遗迹,以及目前各种历史资料的记载,都在相互佐证,我的家乡梁王城,曾经辉煌的历史和真实存在,直到南水北调工程需要重新挖掘大运河,为了保护曾经的历史遗迹,才开始对梁王城的遗址进行发掘性的保护,在考古队员的挖掘整理下,才揭开了梁王城真实的历史面纱。

我的家乡梁王城,靠近古运河西岸,梁王城遗址则在运河东岸,据当时的考古发现,从北侧一面挖掘的断层中看,这些地层中最底层的是大汶口文化,向上依次为龙山文化、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六朝、宋、元、明、清直至现代的地层,五千年文明史历历在目。在梁王城遗址之外的30公里范围内还发现了同时期的刘林遗址、大墩子遗址和山头遗址,面积都在20万平方米以上。如此大规模的考古发现,可谓开创了江北水乡考古史上的奇迹,此处遗迹面积之大,规模之广,跨度之远,保存之完整,其历史意义可与兵马俑相媲美。

运河侧畔,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五千年的丰厚历史文化底蕴,孕育了江北水乡古老灿烂的文明史,也为梁王城这座神秘的千年古城,写下了一曲浪漫悲情的传奇故事。

相传远古时期的梁王城是一个国富民强,物华天宝之国,在君主小梁王的精心治理下,人们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安居乐业的生活,当时,由于诸侯割据,狼烟四起,梁王城也很难成为一方净土,保国为民也成为小梁王的重任,然而,让人们奇怪的是,如此一个国度,却无一兵一卒的军队,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却国泰民安,周边的诸侯国也秋毫无犯,频频示好。

虽说小梁王无兵无卒,但是,却有一直神秘的部队,国师为他驯养了一批蜜蜂,据说,这批小蜜蜂在蜂王的带领下,勇猛无比,当有敌人来犯时,只要敲响点将台上的那面大鼓,蜂群们便在蜂王的带领下倾巢而出,不管是敌人的马匹还是士兵,均被蛰的死伤惨重,当敌人溃败后,只要敲响点将台上的铜锣,鸣金收兵,听到锣声,蜂王便带领他的蜂群,返回城中巢内;如此一来,外面诸侯闻风丧胆,没有谁敢再对梁王城有非分之想,所以,才有国泰民安,百年盛世的景象。

传说小梁王膝下无子,但是,却有九个如花似玉的女儿,九个女儿个个聪明绝顶,貌似天仙;其中,老九年龄最小却最聪明顽皮,更是深得小梁王的疼爱,由于梁王城内多年风调雨顺,人们安居乐业,久居城内的小梁王想出去邻国,会会老友,顺便看看山水,散散心;一日,他将九个女儿招到面前,告诉女儿们自己的决定,然后,语气严厉的说,我走后,任何人都不许敲点将台上的那面鼓,交代完毕,便带上随从离开梁王城,开始了他的访友之旅;

平日里小梁王对女儿要求甚严,只许在宫内游玩,自父亲小梁王一走,九个女儿就像出了巢的小燕子,到处乱飞,一天到晚疯跑,特别是老九,更是像出了笼子的小鸟,到处乱飞,因为是公主,又是父王最疼爱的人,大家也都宠着她,因此,她在城里是想到哪里去就到哪里去,想干啥就干啥,真是自由自在。

忽然有一天,顽皮的老九来到点将台,看到一面大鼓,想起父亲临行前的交代,越发好奇,于是,便抄起旁边的鼓棒,用力敲了起来,这时蜂王听到鼓声,以为敌人又来入侵了,便率领蜂群倾巢而出,勇敢迎敌,老九一看这阵势,吓坏了,撒腿就跑,而蜂王带着蜂群围着梁王城四处寻找,却没有发现任何的敌人,若是练兵,主人也该敲锣了,但是,蜂王等了很久,也没有听到鸣金收兵的锣声。蜂王在想,难道是主人不想要我们了?还是故意想让我们走?迟疑彷徨等待中,蜂群在梁王城的四周,飞翔了好久,他们在等待主人小梁王的召唤,希望主人能够回心转意,然而,小九姑娘早就吓得躲起来了。于是,伤心不已的蜂王带领自己的蜂群,恋恋不舍地向北飞去,飞了一段时间,就徘徊一会,然后蜂群停了下来。他们希望主人能够重新呼唤他们,但是,让他们失望的是,他们没有听到熟悉的锣声。他们落下停留的地方就叫“南落”,也就是今天台儿庄北10公里“南落”地名的由来。

没有锣声,蜂王伤心至极,带领蜂群继续向北飞,但是,离开自己生活的故土,还有朝夕相处的主人,群蜂悲愤,于是便再次落下,等待主人回心转意的锣声,这次停留的地方,就是今天台儿庄被“北落”地名的由来;然而,夕阳西下,蜂群们始终没有听到期盼的锣声;于是蜂王率领蜂群,伤心而去。蜂王带领蜂群飞到山亭,在一座叫翼云山的山上筑巢而居,至今,据说路过山边的人们常常听到山里传来嗡嗡的蜂鸣声,有时还从山间的石缝中流出的清泉,都有甜甜的蜂蜜味道。

过了数月,小梁王一路访友,遍览名山圣水,开心而归。当他回来后,看到蜂群已走,便一下子瘫坐在地,他知道,梁王城完了,现在无一兵一卒,国破家忘,已经不远了;气愤至极的小梁王便在城东的一块高地上,让人挖了一个大大的坟墓,留上通风口,并放进一些吃的食品,将九个女儿,全部活埋于此,这就是今天梁王城遗址内“九女敦”遗址的由来;活埋完女儿后,小梁王郁郁寡欢,不久便因病而死,梁王城从此开始走向亡国之路,以致于后来被他国吞并,在梁王城考古史上,徐国的神秘失踪不知是否与此有关。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悲情而又富有神秘色彩的梁王城的故事,以一曲悲歌演绎了古运河畔的历史传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当浪花淘尽,我的故乡梁王城,雄风依旧,浪漫依旧;今天家乡的人们,已经重新过上安居乐业,富裕祥和的生活,而梁王城美丽的传说,就像大运河流淌的神话,在家乡人们的心中传颂。

如今,我的家乡梁王城,伴随着她的美丽传说,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旅游度假,休闲小憩的水乡天堂;而我每次回到故乡,都会沿着古运河畔,放眼曾经的梁王古城,思绪万千;此刻,我才发现,我的魂牵在大运河畔,我的梦想遗留在梁王古城的传奇里。

我爱你,我的故乡—梁王古城。

故乡,我的根的散文

秋风起,落叶归根,根是什么?根是生命的原乡,是故乡。故乡是根,是每一个生命尽头时,灵魂故地重游的地方。

——题记

人一生能够深种的记忆并不多,很多路过的风景,只能保留一盏茶的时光,前后相抵,慢慢会被光阴冲淡。能够留住的一定是些,情深意重的、一生都在怀想的东西。这些抹不去的记忆里,最牵动人心的,就是故乡。因为故乡应是每个人初始的地方,它既是我们的血乡,又是每个人的身世,祖祖辈辈的故事,都被那一方水土所收藏,无论我们走多远,故乡永远是根,在未来的某一天,多数人,都将落叶归根,即便是客葬他乡,那颗飘起的灵魂,也会循着来时的路,故地重游,去寻找根植的地方。

山村于我,是铭心刻骨的,因为在我的记忆系统里,山村是最早入住的,从我的目光能够清楚地打量这个尘世,第一眼看到的是,大山环绕的村庄;最初认识的人,是操着山东口音的乡亲四邻,他们是烽烟四起的年代来到这里,也是因为他们,这个曾经没有人烟的地方,成为了我的故乡。我吃着山村的黑土地产出的粮食、喝着山里的泉水、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长大。山村里有我失散的小伙伴、和回不去的年华。人总是会对人生的起初,记忆犹新,无论好坏,时隔多久,或是日后的生活多美好,还是会怀念那些曾经。那些个当初,是在你最纯净时光中,见到了当时最精彩的世界,于是,用记忆把它临摹成一幅画,这幅画是永恒的,她画在了你心上的。你无法把它从你的生命中抹去,永远不能。

故乡在我的脑海中,一直是一幅油画,虽然贫瘠,可画境淳朴娴静。即便在远离故土的今天,我依然怀念着,怀念那山、那水、那一方人,还有那些年少的岁月。虽说当初的日子贫苦、艰难,可那段时光是缓缓的,人心是平和的,更是热情的、真诚的。在某些时刻,时间似乎静止,定格在唯美的画面里,青山碧水,田野庄家,牧童夕阳,晚霞炊烟,组合起的田园画境,在今天而言,抛出对物质的奢求,是多少城里人所向往的生活画面。

故乡,地处长白山腹地,那是一个大山环抱的村庄,白山黑水,土地贫瘠——因山地被雨水洗刷,田园犹如骨瘦如柴的老人,在悠长的岁月里,为村人贡献着余温。连绵的群山,把几百户人家围绕其中,几个小村落,被一道道山梁隔开,几条从山里流淌出的小溪,汇成一条清浅的河流,村庄里滋养着村民的泉水,成为河流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流向山外的河水是甜的,清澈见底,河水如山里人的眼睛一样纯净。带着山里人渴望与探寻的目光,流向山外,流到城市,汇入江河,一去不回头。我是跟着河流,流入到城市的,跟着河流去山外追寻的人越来越多,离开的人,却没有河水那么绝情,偶尔,还会回去探望。

离开故乡已经近三十年的光景,三十年的流光,没有冲淡故乡在心底的印记,或许是太刻骨。少年时的山村生活,对一个人的影响太深刻,村庄的风物人文,深深地镌刻在心坎上的,挥之不去。山村,收藏了无忧无虑的欢笑、留下了青春的脚步、太多的人事成为忘不了的故事,任流光奔涌、任繁华三千,故乡最终成为了离乡人,洗尽铅华的乡愁。

去年回乡为母亲扫墓,还有一个愿望就是探望故里,山村,还是那么贫穷,落后,骨感的土地,消失殆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时光。我的街坊四邻,他们老了,我也不再年轻,彼此相见不相识,他们有我的长辈、我的发小,我的记忆停留在三十年前,可岁月的风沙很无情,侵蚀了我记忆中的容颜,见面后,外在的陌生感,很快被一种久违亲的切感所替代。很多父辈人已离世,山坡上多出的坟茔,是那些老去的灵魂,他们守着大山,与山村同在。村子里的人少了,土地开始退耕还林,结束了它们曾经的使命。山林更加郁葱起来,像我一样离开的鸟儿,也陆续回归,饮着朝露,迎着朝阳,欢快地吟唱,那是一曲故乡情。

曾经的自己,嫌弃过那片热土,因为它的贫困、闭塞,让我看不到未来。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心生厌烦,不想如老辈人一样,把人生困在土地上。春种、夏锄、秋收,年复一年,浑身上下都是土。偶尔,进趟城,从城里人的眼光中,我看到了鄙视与不削,那眼光,刺疼了我,年轻躁动的心,感觉到了做农民卑微,我决心不做农民,因为那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最终我离乡而去。

当我住进了城里,我觉得,我过上了好日子,再也不用早出晚归地和泥土打交道。我开始庆幸,庆幸自己逃脱繁重的体力劳动,有了新生活。很多年轻人都萌生了和我一样的意念,如我一样走出山村,去城里打拼,追求梦想。于是山村在我们的逃离中,慢慢开始空荡。村子里留守的除了老人就是孩子,再后来,孩子也随父母去了城里,乡村学校空了。而今,守候村庄的大都是苍暮之年的老者,苍山、幽林、安静的村落,墙根下晒着太阳的老人,这样的一幅景象,是落寞、还是还原,我不知道该如何下这个定义。

如今,我离开山村已三十载,在这座城市生活了二十多年,二十几年里,留给我深刻的东西少之又少,因为太过纷杂,我不知道给如何去记忆。城市,除了高楼、水泥路、汽车、和拥挤的人群,市井的吵杂,再就是陌生的眼神,让我感到丝丝凉意。城市里的生活节奏快的`要死,生活的压力,像一根抽打陀螺的鞭子,在不停地赶着你奔跑,你想休息会,可看到那些比你跑的快的人,你就得咬紧牙,使劲地追,追到现在,我还是一个落后分子。当我赶到疲惫了,我开始怀想我的山村,山村的时光真好,那么的慢,那份淳朴宁静仿佛把时间定格一个幻化的空间里,人可以把灵魂放逐于青山碧水间,任意畅游。

山村的生活,在周而复始的四季轮回里,按部就班,播种希望,收获喜悦,简单到让你觉得心如清泉,清明纯净。泥土路,雨后散发出独有的土腥味,那气味很特别,比城市阳光下的泊油路的味道清香。路边的花草,随性地生长,不用循规蹈矩,那么的自然天成。黄牛的脚力和轿车的速度相比,就是蜗牛,可晃晃悠悠,没污染,稳妥又安全。人总是在经历过后,才知道那些当初的珍贵,就犹如我此时的心情,手指敲打着键盘,脑海中满是乡村的美,曾经我眼中的丑陋,却一扫而光。我只好把我心中的乡村,用文字展现出来,我想把它描绘成一幅长卷,铺展在未来的岁月里,等我终老之时,我沿着画中的脉络去寻根。

人这一生,无论走多远、阔别多久,故乡的土地,永远刻着我们的脚印、收藏着我们的灵魂。离开了那方山水、那处地域,却驱不散氤氲在心底的思乡之情。故乡的山水花草、农田庄家、篱笆院、泥草屋、浓郁的乡野风情,像一幅淳朴,简洁的水墨,紧紧锁住我们游离的视线。朴实的民风、温暖的乡情,滋养着一颗颗漂泊的心。故乡在,我们的根在,我们的魂魄不会四处飘荡。

时过境迁,太多往事已淡出,唯有对故乡的那份念,是挥之不去的。如今再回首,山村的时光仿佛是一坛陈年老酒,慢慢品咂,香韵悠长,越发的醉人。于是我开始沉醉——沉醉于故乡的青山碧水间、沉醉于绿油油田野里。我更加眷恋——眷恋父老乡亲那热乎乎的温情,眷恋那种缓慢而平静的乡村生活,眷恋故乡所有的一切。山村将是我生命尽头时,灵魂的归宿。

散文我的故乡我的村庄

随着三月的桃花在画眉的啼鸣中纷纷盛开,隐匿于记忆深处那故乡的春天又再次清晰地返回我的脑海。一转眼,自己和故乡已经有了近三十年的距离,以致它的影像越来越模糊。梳理离乡多年的风雨岁月,原以为早已忘记了旧时的故乡,但每当月明星稀、夜不能寐时,仰望天空那轮圆月,总会不由自主地就把它想起。

我的故乡在洛阳。作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一直以来,洛阳都是一个让我引以骄傲和自豪的城市。它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河洛文化和河洛文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和源头。这里是“河图洛书”的故乡,历史上曾有大大小小十三个朝代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 。而我出生的那个村落——史家湾,就位于市区东边的洛河北岸。

史家湾,一个很通俗的村名。和那些镶嵌在河流边的中国大多数村庄一样,它的村名后面也自然而然地带着一个“湾”字。但它却是个不一般的湾,因为它栖息在一条中国历史上很著名的河流——洛河的怀抱。和她沿岸的那些大大小小的湾一样,都是这个母亲孕育的子孙,带着她骄傲的印记。而洛河,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流淌了多少年我倒说不清楚,但我知道她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起码已经汹涌澎湃了几千年,大禹治水成功划定九州,还不全赖于洛河里背驮"洛书"的那只神龟。从此,这条河就缓缓流进了中国的历史,成为河洛文化的滥觞,自然也就成为中华文明的发源。

作为一条名闻遐迩的河流,洛河,曾经带给世人无数神奇的传说。如果传说中的宓妃不是神话,那么我们这个村庄的先民们也一定和洛河流域的有洛氏族人们一起,学会了结网捕鱼,学会了狩猎、放牧、养畜。劳动之余,聆听过宓妃用五弦琴奏出的优美动听的乐曲。也一起见证了后羿为保护宓妃,保护百姓的田地、村庄和牲畜与河伯——这个黄河里的浪荡公子,所展开的那场激烈厮杀。

记忆里的故乡是美丽的。一年四季,那条美丽的洛河,从村南沿儿缓缓向东流过。还有一条清澈的溪水从村西向南滑入洛河。而洛河滩上星罗棋布的水塘子,大大小小,深深浅浅。夏天,河里不仅有红尾巴的大鲤鱼还有一群群光屁股的孩子们,一边捉鱼,一边玩水嬉戏。而那溪里,不仅有一米多长的大鳝鱼,更有比火柴棒还短的小虾米。水塘里的鱼似乎品种更多,但好多我都叫不出名字,草鱼、鲢鱼、泥鳅,还有比村庄年龄似乎还长的乌龟。

故乡的村庄,在我的眼里至今还是那么鲜活和饱满,一年四季变换着它缤纷不断的色彩。春季的村庄是艳丽的,桃花李花,粉红雪白,点缀在一望无际的碧绿麦田之上,把浓郁的馨香浸润在村庄家家户户的窗轩。夏季的`村庄是甜蜜的,田野被各种时鲜瓜果覆盖着,桃子、李子、杏子,硕果飘香,压弯枝头。那比馒头还大的水蜜桃,每个孩子的肚子最多只能装填两个。甜瓜我倒是能自己吃掉一个,因为喜欢它的香味。西瓜还不熟,就经常有垂诞欲滴的淘气鬼偷偷地溜进果园把它开膛破肚。而夏秋的村庄更是丰硕的,大麦、小麦、荞麦,金色的麦浪在村子的四周翻腾。比芭蕉扇还大的荷叶,能遮挡住还没有饱满的莲蓬,但如何也掩盖不住,它身后随风摇曳的荷花仙子的美丽。圆圆的西红柿,尖尖的红辣椒,长长的四季豆,青青的金达菜,还有黄瓜、南瓜、冬瓜,蚕豆、花生、芝麻,玉米、红薯、棉花,这些几乎已经遗忘的各种蔬菜名称,今天突然又很清晰地活跃到我的笔下,让自己也颇感惊奇,怎么故乡的田园里,竟然会有这么多好吃的东西。

如今,美丽的故乡和我留存在故乡里的美丽记忆,都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慢慢消褪。当年荷叶婆娑,稻花飘香小溪潺潺,鸥鸟翔天的美丽洛河滩,如今都哪里去了?曾经的桃红李白,曾经的荷塘月色,曾经的瓜果满园,曾经的鱼米之乡,我再也再也找不见了。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速,故乡的田地这些年一点点被征用,据说连居民区——村落的最后一片,也面临着拆迁。今年春节回洛,专门到村子看了看。站在即将彻底消失在历史中的村庄村头,眺望以前的洛河滩,我再也找不回它昔日的美丽。呈现在我眼前的,全是追逐金钱的现代人,为了淘沙卖钱而挖的一个个沙坑,班驳陆离,伤痕累累地布满它的躯体。美丽的洛河水也没有了往日的风采,河床裸露,几乎断流。我想,它也许都化做了那美丽的洛神女伤心的泪水,在为我那曾经美丽的村庄偷偷哭泣,黯然神伤。别了,我的村庄,我的故乡。如今,连一直梦想着能够叶落归根,入土为安的爷爷的骸骨也不得不多次迁移,以至最后流落他乡。谁敢再奢望,我的村庄,我那曾经美丽的村庄,还能一如往昔?

今天,也许是最后一次看到我曾经熟悉的村庄,我要把它的一切都珍藏在心中,就像珍藏一幅画一样,在思乡的时候看一看,慢慢咀嚼,慢慢回味。

王城公园的写景作文

我的家乡在洛阳,那里风景优美。比如有洛圃公园、花圃公园、植物园……最让我难忘的就是王城公园。

春天来了,公园里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小草从地下偷偷地探出头来,东张西望。柳树梳着长长的辫子随风舞动。池塘里的鱼儿欢快地摆着尾巴。最让人心动的就是那即将开放的牡丹花骨朵,个个含苞未放、跃跃欲试,他们都想早些开放,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夏天,公园里的花草树木更加郁郁葱葱。树荫下坐满了乘凉的人们,特别是游乐场里布满了儿童们天真而又灿烂地笑声。

秋天,凉风习习,公园里有些清净。只见那枯黄的树叶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小草也枯黄了,远远望去像一片片黄地毯。

冬天,只有那些松柏、冬青树依然亭亭玉立,他们为公园增添了几分生气。一场大雪过后,整个大地、树木都披上了银装,更是一幅神话般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