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乎乎的羊肉汤散文

三九天寒,瑞雪纷飞,朔风如割。风雪里是一个个急匆匆回家的身影。回到家,一碗热乎乎的羊肉汤端上来,那可是最美的享受。这个冬天里,我做过不止一次羊肉汤,不止一次享受到这人间美味。

羊肉应当是多数北方人冬天的肉食首选。书上说它性温能补,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身,益肾气,养胆明目,治虚劳寒冷,五劳七伤。还在没读过这些的时候我就从父母嘴里知道它是“热”的,能御寒暖身,是冬天补养的佳品。父母在世的时候我每年春节回家探亲,返回时毫无例外是一顿炖羊肉。父亲从挂在粮房屋梁上摘下冻得硬梆梆的羊肉,剁下来化开,晚饭后搭到炉子上咕咚半晚上,一锅美味就成了。早上吃的时候放萝卜白菜,就着馒头饼子,吃得满头大汗。吃过羊肉背上行囊走进刺骨寒风里,一点儿也不觉得冷。父母跟在身后送我上车,有些类似《红灯记》里李玉和唱着“临行喝妈一碗酒”走出家门的感觉。当然,我不是到日本鬼子的宪兵队,而是再一次离开亲爱的爹妈、心仪的田野走向远方的工作单位。有爹妈的一碗羊肉汤垫底,无论多寒多冷,一个冬天心里都是暖暖的。

早先家里每年养七八只羊,冬天宰一只能吃一个冬天。到我成家后,父亲的羊群稍微扩大,每年宰两只,让我拿一只。父亲去世后,弟弟从他工作的偏远山区给我带了几年羊,是牧区少数民族的那种肥大品种。这两年二妹每年冬天供应一只,选的是三四十斤的大家伙。开始父亲让拿羊肉的时候我不愿意拿,不是不想吃,而是不太会做。羊肉做不好膻味太大,还没吃就想吐。后来不知道是谁告诉我说,做羊肉非常简单,就看你会不会弄了。他说的'方法是,凉水下锅。按他的方法,煮出的羊肉果然没一点腥膻味道。

每年一只羊我是这样处理的:拿来先分解,分成够吃一顿的袋子冻好。当然也把腿肉剔下来分装成袋,吃炒羊肉。做羊肉汤的时候提前拿出来解冻,基本都是常温下浸入水里解冻的。化好的羊肉放凉水烧至开锅,捞出来把水倒去;冲冼后再次凉水下锅,放姜、橘子皮、草果、桂皮等,没其他调料的时候单放点儿姜也行,在高压锅里压20分钟左右。压好的羊肉自然冷却后等汤中的油脂凝结,捞出扔了(我不喜欢吃羊油,喜欢吃的可以做油茶),剩下的就是香喷喷的一点也不油腻腥膻的羊肉原汤了。

有了制作好的原汤羊肉,吃的时候就方便任意加工了。一般情况下我是做粉汤。粉汤制作方法是:泡好手工粉条(也有用粉丝的),青头萝卜切片、白菜切丝(我是竖着切丝),备好蒜苗、香菜、葱等。锅里原汤和清水各一半(全是原汤太浓),羊肉捞出剔骨,切成薄片下锅,水开后依次加入萝卜、白菜、泡好的粉条,放孜然、白胡椒粉、盐和少许味精,碗里放蒜苗、葱碎和香菜。一碗香气氤氲的羊肉粉汤就成了。

当然也可以吃手抓肉。羊肉汤加热后把羊肉捞出来直接上桌,佐以蒜片、盐、孜然即可。现在我很少吃手抓的主要原因是,牙齿的咀嚼能力下降,羊肉进牙缝者太多,浪费而麻烦。好多人仿照蒙古族朋友煮羊肉,味道很美,但对牙口不好的人来说,就有些为难。所谓的开锅羊肉,是把羊肉直接下入大锅,边开锅边打沫子,直到煮熟。熟不等于烂,有些人用刀子割着吃。不习惯这种吃法就吃不出羊肉的香味。

有时候炒一盘孜然羊肉,也很美味。冻好的羊肉切成片,适量生抽、孜然、姜丝、花椒粉、辣椒面、胡椒粉等拌入淹制至完全化开,少量油大火炒熟。想吃点蔬菜的可以洋葱丝炒入,盛出即可。炒好的孜然羊肉有烤羊肉的风味,趁热吃最佳。单独的烤羊肉虽然好吃,但我不太喜欢。因为肉一烧烤,会产生有害成份。为了解馋危害身体的事情,划不来。

还可以单喝羊肉汤,想放什么味道、什么样的菜蔬都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能吃辣者,可在煮羊肉的时候就放入红辣椒,让它有点儿辣味。

人的吃喝应当与时空环境搭配,这就有了食物时令,吃喝氛围。这种讲究在古代似乎比今人更注意。比如白居易就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他觉得在这样“天欲雪”的气象下,围着小火炉坐在一起喝新醅的米酒恰到好处。吃羊肉自然也以屋外刮风飞雪的时候最好,最能衬托它给人热量的意蕴。当然,再来一口酒,也是极有味道的。在寒风凛冽的日子里读唐代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的诗句,最大的感觉就是如果这个又饥又渴的夜归人面前能有一锅羊肉汤、一壶开胃酒,就太完美了。

我吃过做法与部位不同的各种羊肉。如羊肉汤、羊肉串、羊蝎子、羊脖子、羊杂碎、羊肉臊子等等,当然少不了羊肉泡。打开网页,羊肉的做法、吃法林林总总,单是一个羊肉汤的做法也五花八门,各有风味。在成都,我看到过简阳羊肉;在陕西,被朋友请去吃了著名的羊肉泡;在河南,品味过羊肉烩面;在深圳,看到过跟北方完全不同、烫去羊毛带着皮的羊肉……吃过的品类有些觉得好,有些吃不惯,有些完全无法接受。事实上,人的口味主要在习惯。习惯了,腥味也尝不出来。不习惯,闻名遐迩的羊肉泡也觉得不如一碗自己做的羊肉汤。当然,不是开店经营的,自家做的东西素淡而清爽,能被较多人接受,说一声不错,已经很得意了。

数九寒天手脚冰冷的时候,喝上一碗羊肉汤,它一定会让你暖胃暖肺又暖心的!

2022年1月10日

飘香的羊肉汤散文随笔

我喜欢吃羊肉泡馍的毛病是父母从小给惯下的。

我的祖籍是河南人,因家境贫寒,父亲不到二十岁便独自一个人来到了陕西铜川。在铜川一住就是六十个春秋。在铜川我也自然地来到了这个世界,成为一名地地道道的老陕。可是父亲总不能接受我是陕西人的说法,非让我承认是河南人不可。我曾多次地劝他,但始终不能让父亲在心里扭过这个劲。国家普查人口,我们就是陕西人,他不赞成,可我也不去和他争辩,因为意义不是很大。

也许是父亲来陕西的时候年轻,很快便适应了陕西人的生活习惯,可以说陕西的饭菜他都喜欢吃。父亲说河南的饭菜不好吃,灶台也很脏,远不如陕西人家的灶台干净。父亲还说,陕西的牛羊肉泡馍最好吃。

我小的时候经常有病,身体很虚弱;到了冷天咳嗽的很厉害,脸涨得通红,像鸡冠子一样,几乎连气都难上来。

“这孩子定是短命的鬼,得想个法子……”娘对父亲说。

父亲只是默默地听,不说话。没过几日,父亲领来了一位年迈的老者。老者对我好一阵子观察,看看我的手,又在我的两个手腕上摸了好久。临走的时候给娘和父亲说了好多话。说的啥话,时间久了我已无法记起。

没过几日,父亲早早地起了床。娘问道:“这么早你干啥去?”

“我赶会(集)去。”父亲说罢出门,走进了东方还未发白的夜色中……

听父亲说过,集市离我们居住的地方很远,到底有多远,我不知道。只知道天快黑的时候,父亲步履艰难地牵着一只山羊回到家中。

在我的很多文章里,经常谈起父亲的胆量。父亲一生从来未宰杀过任何一种有生命的东西,就连一只鸡都不敢杀。买回来的这只羊还是请别人杀的。后来我才知道,杀羊的时候父亲躲在邻居家里,那血淋淋的场面他是不会看,也不敢看。第二天早上,在我起床后,娘给我端来一碗热气腾腾的羊肉汤;碗里肉不是很多,从碗里飘出诱人的香味。葱花、香菜自然是少不了的。还有一块用小麦粉和玉米粉两掺蒸的馒头;兴许是不能常吃上肉吧,这碗羊肉汤特别的香。由于是冷天,杀过的羊肉可以存放,这只羊我们一家将近吃了半个月。我心里很清楚,大部分都进了我的肚子。汤喝完了,羊肉自然也没有了。父亲工资很低,不能再买一只羊回来。不过每个礼拜父亲都会买些羊骨头回家,熬汤给我喝。就这样,我整整喝了一个冬天的羊肉汤。天气慢慢变暖的时候,父亲不再买羊骨头熬汤了,怕喝了上火。打那以后,我的咳嗽竟然好了起来,直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也没有犯过。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冷天喝羊肉汤的好处。

秦岭以北陕西的大部分地方我都去过,只要有卖吃食的街道、集镇,几乎都有卖羊肉泡馍的。牛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要说味道好,尤以西安牛羊肉泡馍最盛名,它烹制精细,诱人食欲,因它暖胃耐饥,普通老百姓都能吃得起,深受人们的喜爱。即便是外国人来西安也要品尝一下。我每次去西安,总是要美美的吃上一顿,以饱口福。的确,娘给我做的羊肉汤只能和“水盆羊肉”相媲美,因没有馍可煮。不能叫煮馍了,可我还是很想娘做的羊肉汤。

牛羊肉泡馍最初的`做法很简单,时间也可以追溯到汉朝以前。当时汉人和北方的游牧民族打仗,不可能携带鸡鸭鱼肉,只好以当地的牛羊为食。汉人士兵随身携带的干粮,水分是不能多的,以防发霉变质。年轻的士兵牙齿锋利,可以咬动,老兵是不行的。当士兵把锅里的肉吃完后,老兵就把咬不动的干粮放在锅里煮……这是不是现在牛羊肉泡馍的雏形,我虽没有在文献里去查找,但是,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现今羊肉泡馍的煮法有四种:单走、干拨、口汤、水围城。这四种煮法人们都吃过,只不过没有人去问它的名字罢了。单走,馍和汤分别上桌,把馍掰到汤中吃,或咬一口馍喝一口汤,各是各的味。这种吃法和我小时候的吃法一样。干拨,有人称“干泡”,煮好后碗里不见汤,能戳住筷子不倒。口汤,泡馍吃完后,就剩下一口汤。水围城,顾名思义,汤宽,像大水围城。你掰完馍,把筷子一根放在碗上,伙计便会明白这碗是“干拨”,其它的几种吃法不需要表示,煮馍的方法是相同的,馍块大汤就多点,反之则少,有经验的厨师看到掰馍大小就知道要加多少汤了。

在自己家中吃羊肉汤是不能和泡馍馆相比的。家里的馍都是发面,不能煮。泡馍是特制的,称饦饦馍,一个二两。据说是九份死面一份发面糅合在一起烙制而成,七、八成熟即可。全是死面的话口感不好,也不利消化;全是发面就煮不成了。掰出的馍不是越小越好,如黄豆、花生米、蚕豆即可。馍掰好后,伙计呈送给掌勺大厨,加羊肉汤大火快煮,加牛羊肉、粉丝,葱花、香菜;高级一点的(称优质的),还有木耳、黄花菜。这样一大碗泡馍,翠绿的葱花、香菜,红褐色的牛羊肉,黄色的金针菜,黝黑的木耳、香味四溢,使人食欲大增。把辣子酱铺在上面,切忌搅动,应当从一边“蚕食”,以保持鲜味。糖蒜、泡菜用否,个人自愿。饭后饮用一小碗原汁烹制的高汤,以为清口。

我常年久住铜川,当馋虫在肚子里闹意见的时候,我就去牛羊肉泡馍馆吃一碗。了却一下心中对牛羊肉泡馍的思念.

每当我路过牛羊肉泡馍馆,闻到那飘香的羊肉味,都会驻足停留片刻;即便是肚子不饿的时候也是如此。从那飘香的羊肉味中我想到了很多很多,我的童年、我的青年;我的父亲买回家的那只羊,还有娘亲手为儿子熬的羊肉汤……

在我写这篇文章结尾的时候,才真正领悟到,谁做的羊肉汤最好。我不说大家也会猜到了。真的,小时候喝的羊肉汤真香,现在还飘着香气。

玉成桥的羊肉汤赛团转散文随笔

〞简阳包子,石桥面,要吃麻花草池沿,玉成桥的羊肉汤赛团转〝

耳熟能详的简州旧歌谣,为我们画出了一幅简阳的美食地图,做为简阳羊肉汤的成名地和发祥地,玉成桥羊肉汤又当之无愧的成了简阳羊肉汤一个特殊的文化符号。

岁月悠悠,美味留韵,从付国光老先生开始,玉成桥羊肉汤给了我们太多舌尖上的诱惑以及对未来的猜想,可以这么说,没有付国光老先生就沒有如今的玉成桥羊肉汤,玉成桥羊肉汤改写了简阳羊肉汤的历史。

从地图上看,玉成桥位于简阳以西,蜿蜒美丽的绛溪河水穿境而过,由北至南环绕场镇,河上落魂桥、二洞三步桥、曲水桥、圣经桥成就了著名的玉成八景之〞四桥印月〝,人们沿河而居,逐水放牧,水美,草丰,成就了名动一方的玉成桥羊肉汤。

玉汤佳肴醉八仙,九里长埂逸仙泉。

遥想几十年前,〞烟市巷吃九里埂花生下烧酒,水巷子吃羊肉汤泡干饭〝,曾经是玉成桥人最为舒适惬意的生活方式。

老街上的红锅(玉成国营饭店),一度是诱嘴狗(指嘴馋的小朋友)们的天堂。

放学后,你挤我,我挤你乱做一团的围着掌勺的付国光师傅,眼巴巴的望着锅里翻滚腾的一片片羊肉。善良的付国光老先生懂得孩子们的心思,瓢儿轻轻一勾,半碗羊肉汤就成了孩子们的美食。

围着锅台转的,还有一个个头不高,叫苏宁的孩子,由于家就住在红锅的对面,他成了红锅里的赶不走的常客,不仅喝汤,偶尔还会在锅里整上几铲子。付老先生也不生气,只是轻轻的拍拍头,算是小小的惩罚。

也许正是因为这不经意的几铲子,三十几年后,他成为了玉成乡第一个在网上卖羊肉汤的人;成了第一个冬至节走进水利厅伙食团烧羊肉汤的人;成了第一个完整传承付老先生厨艺的人;成了第一个获得省市绿色羊肉汤奖项最多的人。

苏宁是一个有着浓郁乡土情结的人,在羊肉汤还没有走出玉成桥的那段日子里,若干回徘徊在水巷子老街,听方思达茶馆的艺人打金钱板,闻让人柔肠百转的羊肉汤味道。

一碗米饭,一碟干辣椒,一盆热气腾腾的羊肉汤,在物质平乏的年代,这就是梦中的江南,这就是多少玉成人生命中最为鲜活生动的记忆。

巫昌友说青春不堪百度,岁月总是难堪回首,随着老街的逐渐冷落,玉成桥羊汤走出了玉成,走出了简阳,走出了四川。

如今 再次百度玉成桥羊肉汤,洋洋洒洒上万条信息,成为了〞玉成桥的羊肉汤赛团转〝,最为强劲的注解。

玉成桥是一个人口不足35000人的弹丸小镇,然而就是这么一个并不起眼的小乡镇,却拥有了一个让玉成桥人都感觉到心惊肉跳的品牌――玉成桥羊肉汤。

无论在哪个城市,你都会遇到打着〞正宗玉成桥羊肉汤〝牌子的餐馆!

〞正宗玉成桥羊肉汤〝已经成了大街小巷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线,不管是不是玉成人,〞正宗玉成桥羊肉汤〝都成了生意人们吸引顾客的金字招牌,难怪著名的辞赋家冷林熙先生曾经笑言,玉成桥羊肉汤的招牌比玉成桥的总人口还多。

尽管只是冷老先生的笑言,却表达了辞賦家对玉成桥羊肉汤的喜爱和由衷赞叹。

自从付国光老先生离开玉成桥后,玉成桥还有没正宗的羊肉汤?成了很多好吃嘴关心的问题。

成都三官堂有简阳羊肉汤,小关庙有简阳羊肉汤,石桥有简阳羊肉汤,那么正宗的玉成桥羊肉汤又身在何处呢?

2022年夏天,著名的〞简阳三赋〝(赵克伦、冷林熙、苏文杰)亲赴玉成桥,品尝了〞食香阁〝羊肉汤后,赞不绝口,称赞玉成桥羊肉汤〞冠绝千古〝,〞金品玉汤〝〞名不虚传〝

平日里斯斯文文的辞赋家们,连续喝了三盆羊肉汤,依旧意犹未尽,冷林熙先生还即兴作了一首《玉成乡赋》赠与食香阁老板苏宁,这是自玉成乡有建制以来,第一次有辞赋家为玉成乡而赋,冷林熙先生也因此有幸成为了讴歌玉成乡的词赋第一人。

也许,连苏宁自已也没有想到过,年幼时的一段经历,竟然成了他掌握玉成桥羊肉汤技术的敲门砖。

苏宁的食香阁酒店,位于石三路玉成段左侧,紧邻玉成车站。既有曲水清溪环绕,又有玉草路,石三路交汇,还有青山相望,是一个既可以品茗而幽,又可以大块朵颐的闹中取静之地。

有山有水还有美味,自然引得了过客的青睐,看百年黄桷树,钓绛溪黄辣丁,实地参观宰杀黑山羊,体验玉成羊肉汤最原始的吃法,听苏宁讲述玉成桥羊肉汤的来龙去脉,看似平淡至极的体验,却让上至成都,下至重庆都有好吃嘴慕名而来,吃了羊肉汤不过瘾,看了也不过瘾,还要打包带走才过瘾,难怪南充著名诗人钟明全惊呼,玉成桥是来了就走不脱的地方,食香阁羊肉汤是勾魂的汤。

诗和远方是诗人笔下流淌的蒹葭江南,玉成桥与玉成桥羊肉汤却是诗人笔下流淌的雨中小巷,诗人在《玉成桥印象》里写道:食之有香,一味一格,因为食香阁,不辞长作玉成人。

诗人慕名而至,却又无奈的叹息而归,玉成桥留下了他的念想,他却沒能带走玉成桥的味道。

2022年九月,在苏宁的推动下,食香阁酒店正式推出了羊肉汤网络销售业务,四面八方的人们,从此不再为吃不上正宗的玉成桥羊肉汤而发愁。

诗人钟明全闻讯后,大喜过往,挥毫写下了几个字:玉成桥的羊肉汤赛团转!

《一碗羊肉汤》阅读答案

一碗羊肉汤

就在县里准备树立脱贫致富的典型时,长岭乡建起了一个大牧场。刘乡长说,这个大牧场完全采用孟加拉式的养殖办法,从新疆、内蒙古和西藏各地购进优质绵羊2022只。虽然乡里在农发行贷了100万元的款,但望着潮水般的羊群,大家心里很踏实:这钱不出两年就可赚回来。

县委张书记亲自到牧场察看,拍着刘乡长的肩膀说:“不错不错,因地制宜,这才是真正的脱贫项目。”回到县城,张书记当即打电话召集开会,谈了到长岭乡察看天然牧场的感受,他要求从县委班子开始,轮流到长岭乡牧场去参观。

县委办的同志不敢怠慢,连夜排出参观者的顺序:从6月8日起,当天是常委班子成员,9日是县政府领导,10日扶贫办,11日县委办,12日县委组织部……一直排到了第二年的3月19日,把县直各单位、各乡镇、村组都排上了,要求所有参观单位要认真了解长岭乡的经验,学习他们敢想敢干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提出自己乡、村的脱贫办法,力争在两年之内摘掉全国贫困县的帽子。

接到县委办的通知,刘乡长说,这次县里对长岭乡牧场如此重视,要把长岭乡树为脱贫致富的典型,我们一定不辜负上级的期望,一要把牧场建设得更好,二要搞好接待工作,给参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乡政府办的同志冷不丁地提出一个问题:一天要接待二十多个人,生活咋安排?这一下难住了刘乡长,牧场远在离乡政府二十多公里的荒山上,参观的人在乡里吃饭不合适,到山上又没有好东西招待,怎么办?刘乡长忽然闪出一个念头。他说:“我说个办法,人家领导来参观牧场,这牧场就是养羊,咱们这里啥都缺就是不缺羊,明天领导们来,我们在山上垒两口大铁锅,拣两只大肥羊宰杀,在山上熬两锅羊肉汤,经济又实惠。”大伙一听,不禁拍手叫绝。第二天县委的小车一字型排开,足有二十多辆停在了离长岭牧场五六里的山下路旁,领导们一路风尘来到牧场,大家看到荒岭上建成如此规模的牧场,无不咋舌称赞。中午12点,每人一大碗鲜羊肉汤配上两个脆香的烧饼,更让领导们赞不绝口。县委张书记端着羊肉汤喝了一口说:“香,这比吃几百几千块的宴席有滋味多了,你们勤俭节约的精神更值得发扬。”张书记号召,今后无论谁来牧场参观,都只准喝羊肉汤,不准吃酒宴。

第一批来了,第二批来了,一批又一批的参观者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转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市扶贫办的领导得知长岭牧场的事,决定到牧场看看。这下可慌了刘乡长,他电话与县委张书记商量了好长时间,询问接待的事宜,张书记最后在电话中毫不犹豫地指示:仍然用羊肉汤招待。

市领导来了,他们转圈看了看牧场后表示满意,就是不见大羊群,便问羊呢?刘乡长心慌慌的,说正在联系贷款购买。现在资金是个大问题,希望市里能给扶持点。中午他们端起羊肉汤时,一位老领导提了个问题:这羊肉是从山下买的,还是在山上杀的?刘乡长忙回话:“这是咱牧场的羊,现宰现熬,鲜得很,鲜得很!”这位领导盯着碗里羊肉和漂在汤里厚厚的一层油,皱起眉头问:“一天能宰几只?”刘乡长忙竖起两根手指:“两只,两只!”领导没有再说话,放下羊肉汤就走了。

刘乡长等着市扶贫办的`答复,但眼看牧场的优质绵羊宰完了,还不见上面的精神。于是他沉不住气了,去找县委张书记。张书记正在低着头看一份《内参》,一行醒目的标题在张书记和刘乡长眼前晃着:《参观者一年吃掉一个牧场》。张书记沮丧地说:“刚才市里来了电话……牧场暂时关闭。”

(选自《最好的小小说》)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这篇小说描写了长岭乡建牧场,由脱贫致富典型,发展为接待参观者,牧场羊快被吃完的过程,故事情节曲折新奇,小说结尾出人意料。

B. 小说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情感,市扶贫办领导对刘乡长他们的做法不满,就是通过老领导表情的细微变化表现出来的。

C.第三自然段描写县委办工作人员安排各级领导参观的日程表,突出了长岭乡接待任务的密集繁重,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D.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特别是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细节描写、环境描写等手法,准确巧妙,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E.这篇小说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反映了农村脱贫致富深层的问题,具有较强的讽刺意味,艺术感染力强,能引起读者的深思。

2、小说中刘乡长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后半部分引用了《内参》的报道,作者这样写对情节安排有什么作用?(6分)

4、从牧场关闭原因的角度,谈谈你对小说主旨的理解。(8分)

参考答案:

1、(5分)B C

【评分标准】选B给3分,C给2分, D给1分;选A、E不给分。

【解析】A“脱贫致富典型”不准,只是脱贫项目,尚未脱贫致富。“结尾出人意料”不全对,结尾也在情理之中; D项没有环境描写;E“运用典雅凝练,风趣幽默的语言”不对,本篇小说语言朴实无华。

2、(6分)① 因地制宜,真抓实干:为了长岭乡脱贫致富,在荒岭上建立牧场。②头脑灵活,积极争取:面对频繁的参观者,他用羊肉汤来接待;向县委书记询问接待事宜,希望市扶贫办扶持牧场。③没有原则,缺乏远见:为了不辜负领导期望,为了让参观者满意,无休止地宰羊接待,使得牧场的羊大幅减少,也没有彻底摆脱迎来送往的官场作风。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3、(6分)①照应前面情节:正因为市扶贫办的考察,发现长岭乡依然贫困的原因,才会有《内参》文章的出现。②推动情节发展到高潮:《内参》的文章为关闭牧场提供了依据,情节逻辑合理。③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表现结尾的突转:参观者吃掉一个牧场,令人深思。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4、(8分)① 长岭乡自身的原因:建立起了牧场,但是结构单一,表达了没有可持续发展资源的乡村依然贫穷的主旨。②县委张书记的原因:张书记考察后指示各级领导参观,增加了牧场的负担,并对羊肉汤赞不绝口,助长了招待风气,表明上级政府的形式主义、表面文章使贫困的百姓更贫困的主旨。③各级参观者的原因:一批批的领导参观牧场,都对长岭乡牧场特别是那碗羊肉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揭示频繁的请吃拖垮了牧场的现象。④ 政策和资金扶持不足的原因:长岭乡牧场要发展,真正脱贫致富,还要靠优惠的政策和贷款扶持。

【评分标准】每点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