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人朱熹的诗词

朱熹简介

朱熹(1130.9.15—1200.4.23),南宋理学家,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熹的诗

《题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苔落绛英。

《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泛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浣溪沙》

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

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

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菩萨蛮·晚红飞尽春寒浅》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

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

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菩萨蛮·暮江寒碧萦长路》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

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

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好事近·春色欲来时》

春色欲来时,先散满天风雪。

坐使七闽松竹,变珠幢玉节。

中原佳气郁葱葱,河山壮宫阕。

丞相功成千载,映黄流清彻。

《西江月·睡处林风瑟瑟》

睡处林风瑟瑟,觉来山月团团。

身心无累久轻安。况有清池凉馆。

句稳翻嫌白俗,情高却笑郊寒。

兰膏元自少陵残。好处金章不换。

《南乡子·落日照楼船》

落日照楼船。稳过澄江一片天。

珍重使君留客意,依然。风月从今别一川。

离绪悄危弦。永夜清霜透幕毡。

明日回头江树远,怀贤。目断晴空雁字连。

《咏蕙》

今花得古名,旖旎香更好。

适意欲忘言,尘编讵能老。

《赋水仙花》

隆冬凋百卉,江梅历孤芳。

如何蓬艾底,亦有春风香。

纷敷翠羽帔,温艳白玉相。

黄冠表独立,淡然水仙装。

弱植晚兰荪,高标摧冰霜。

湘君谢遗褋,汉水羞捐珰。

嗟彼世俗人,欲火焚衷肠。

徒知慕佳冶,讵识怀贞刚?

凄凉柏舟誓,恻怆终风章。

卓哉有遗烈,千载不可忘。

朱熹的名言

1、 心大则百物皆通,心小则百物皆病。 ——朱熹

2、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3、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 《劝学诗》

4、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朱熹

5、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朱熹 《四书集注》

6、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朱熹 《近思录》

7、 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朱熹 《朱子语类》

8、 自古圣贤,皆以心地为本。 ——朱熹 《朱子全书》

9、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 ——朱熹

10、 言常苦于有余,行常苦于不足。 ——朱熹

11、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朱熹

12、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朱熹 《春日》

13、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观书有感》

14、 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朱熹

15、 以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不患不到圣贤地位。 ——朱熹 《范纯仁语》

16、 存天理,灭人欲 ——朱熹

17、 蹉跎莫谴韶光老。 ——朱熹 《四时读书乐》

18、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19、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

20、 心,生道也。有是心,斯具是形以生。恻隐之心,人之生道也。 ——朱熹 《近思录》

21、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朱熹

22、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朱熹

23、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朱熹

24、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朱熹

25、 心统性情者也。 ——朱熹 《近思录》

26、 "人之洗濯其心以去恶,如沐浴其身以去垢。 ——朱熹 《四书集注》"

27、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朱熹 《朱子全书》

28、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而是要多读遍数,自然上口,永远不忘。 ——朱熹

29、 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朱熹

30、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朱熹

31、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朱熹

32、 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 ——朱熹

33、 书册埋首何日了,不如抛却去寻春 ——朱熹

34、 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朱熹

35、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朱熹

36、 圣人之所以为圣也,只是好学下问 ——朱熹

37、 慎勿谈人之过,切勿矜己之长。 ——朱熹

38、 十年浮海一身轻, 归对梨涡却有情。 世上无如人欲险, 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39、 世路无如人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 ——朱熹

40、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朱熹

41、 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朱熹

42、 礼即理也。 ——朱熹

43、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朱熹

44、 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 ——朱熹

45、 在天为命,在义为理,在人为性,主于身为心,其实一也。 ——朱熹 《近思录》

46、 学者须先立志。今日所以悠悠者,只是把学问不曾做一件事看,遇事则且胡乱恁地打过了,此只是志不立。 ——朱熹

47、 虚心顺理,学者当守此四字。 ——朱熹

48、 诚能体而存之,则众善之源,百行之本。 ——朱熹

49、 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 ——朱熹

50、 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朱熹

51、 为学读书,须是耐烦。 ——朱熹

52、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朱熹

53、 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 ——朱熹

54、 鸟畏死,故鸣哀;人穷反本,故言善。 ——朱熹 《论语集注》

55、 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朱熹 《朱文公集》

56、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朱熹

57、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朱熹

58、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熹

59、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

古代诗人诗词名句(精选80句)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古代诗人诗词名句(精选80句),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

2、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李白长相思二首其一》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4、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5、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7、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10、直缘感君恩爱一回顾,使我双泪长珊珊。卢仝《楼上女儿曲》

11、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12、诚知此恨人人有,贫*夫妻百事哀。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二》

13、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鹊踏枝》

14、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15、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文廷式《蝶恋花》

16、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长。张仲素《燕子楼》

17、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文天祥)

18、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

19、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著,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20、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2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22、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23、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2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杜甫)

25、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26、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27、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

28、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2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30、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园。(孟子)

31、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朱彝尊《高阳台》

32、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33、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34、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

3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

36、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37、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白居易《长恨歌》

38、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39、泪纵能乾终有迹,语多难寄反无词。陈端生《寄外》

40、妾似胥山长在眼,郎如石佛本无心。朱彝尊《鸳鸯湖棹歌》

41、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4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43、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44、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45、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4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结发为夫妻》

47、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48、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

49、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50、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5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5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53、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54、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55、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56、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57、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5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屈原)

59、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60、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司马迁)

6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

62、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佚名《凤求凰·琴歌》

6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64、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

65、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66、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67、吃一堑,长一智。(古谚语)

68、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69、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70、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71、春宵一刻值千金。(苏轼)

72、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苏曼殊《本事诗》

73、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7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苏轼)

75、休言半纸无多重,万斛离愁尽耐担。陈蓬姐《寄外二首其二》

7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

77、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诗经·周南·关雎》

78、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顾敻《诉衷情》

7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80、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古代诗人王之涣

导语: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创作了大量的经典诗作,深受人们的爱戴。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古代诗人王之涣,欢迎大家阅读。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

王之涣现存生平资料不多,只知早年由并州迁居至绛州(今山西新绛县),曾任冀州衡水主簿。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因被人诬谤,乃拂衣去官,“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圭爵,酷嗜闲放。”。后复出担任文安县尉,在任内期间去世。

王之涣“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早年精于文章,并善于写诗,多引为歌词,常与王昌龄、高适等诗人互相唱和,名动一时。他尤善五言诗,以描写边塞风光为胜,是浪漫主义诗人。靳能《王之涣墓志铭》称其诗"尝或歌从军,吟出塞,曒兮极关山明月之思,萧兮得易水寒风之声,传乎乐章,布在人口。"但他的作品现存仅有六首绝句,其中三首边塞诗。[1]他的诗以《登鹳雀楼》、《凉州词》为代表作。章太炎推《凉州词》为“绝句之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婚姻

王之涣与李氏的婚姻,可能还有一段罗曼史。开元十年(公元722年)两人结婚时,王之涣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年已35岁,而李氏年方二九,比王之涣小17岁,正是妙龄女子。县令的千金,嫁给父亲部属、35岁又已婚的小小县尉,颇耐人寻味。这一定是为王之涣的才华所倾倒。

靳能在墓志铭中称王之涣“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有异才”,可谓对王之涣一生的完美概括。

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恩爱。王之涣在家赋闲15年,李氏安贫乐素,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王之涣再入宦场,生活刚有了转机,却染病身亡,使李氏不到40岁而守寡。王之涣死后六年,李氏也因病而死。因王之涣有前妻,两人竟不能合葬。

生平

《唐才子传》说王之涣为蓟门人,或因他年少有侠气、从五陵年少游、击剑悲歌的`性格而臆猜,靳能墓志铭记载,之涣“本家晋阳,宦徙绛郡”,则晋阳(今太原)为其原籍,家居绛州(今山西新绛县)。墓志铭说王之涣卒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二月,享年55岁,推之可知生于武后垂拱四年(公元688年)。

王之涣出身于太原王家,为当时名门望族。他的五世祖王隆之为后魏绛州刺史,可能因此而移家绛州的。曾祖王信,隋朝请大夫、著作郎,入唐为安邑县令。祖王表,唐朝散大夫、文安县令。父王昱,鸿胪主簿、浚仪县令。从曾祖到父亲,虽然皆为官,但均为小官。王之涣排行第四,自幼聪颖好学,年龄还不到20岁,便能精研文章,未及壮,便已穷经典之奥。他少年时豪侠义气,放荡不羁,常击剑悲歌。到了中年,他一改前习,虚心求教,专心写诗,在十余年间,诗名大振,与王昌龄、高适等相唱和。后来,他曾一度作过冀州衡水县主簿,时间不久就被人诬陷。于是,王之涣拂衣去官,在家居住十五年,晚年任文安县尉,在任上死去。

王之涣是盛唐的著名诗人,他写西北风光的诗篇颇具特色,大气磅礴,意境开阔,热情洋溢,韵调优美,朗朗上口,广为传颂。为盛唐边塞诗人之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仅七个字,祖国壮丽山河景色跃然纸上。可惜他的诗歌散失严重,传世之作仅六首,辑入《全唐诗》中。

不知何故,王之涣未走科举之途,而以门子调补冀州衡水主簿。任衡水主簿时,王之涣父母均已去世,衡水县令李涤将三女儿许配给他。王之涣才高气盛,不愿为了衡水主薄的卑职而折腰,加上有人诬陷攻击,他便愤然辞官而去,“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在家过了15年闲散自由的生活。后来他的亲朋好友觉得他这样一直沉于下层,不是办法,便劝他入仕。后来补文安郡文安县尉,仍是一不起眼之小职。他在职官风以清白著称,理民以公平著称,颇受当地百姓称道。谁料不久,他竟染病不起,以55岁之壮年,卒于官舍,葬于洛阳。

如此有才华之人,可惜终不见用,天也不假其年。这也是诸多有才华的正直知识分子的常见结局。他的诗虽只流传下六首,但这寥寥数首,确为我国古典文学宝库的精华。也为众多学子提供了参考。

王之涣的诗

1、《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凉州词》

(一)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二)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3、《送别》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4、《九日送别》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5、《宴词》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6、《横吹曲辞·出塞》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诗的赏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

这两首诗,大概只要是稍有点文化常识的中国人,没有不知道的,它们都是唐诗中的名篇,它的作者,就是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山西太原)人。祖籍晋阳(今山西太原),其高祖迁今山西绛县。他的父、祖都做过县令一类的小官。他自幼聪明,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结交多游侠少年,常在一起纵酒高歌,直到年岁不小,才在两个哥哥的帮助下认真读书。

他没有走科举的道路,仅做过冀州衡水县主簿,还因为受人诬陷,愤而辞职,连这样的小官都不做了。不过,他在做衡水主簿的时候,也还是有收获的,那就是县令李涤很欣赏他的才华和为人,把第三个女儿嫁给了他。

王之涣辞官以后,就到处去探名胜,访名人,诗酒风流去了。直到晚年,在朋友们的劝告下,才又做了文安郡文安县尉,最后死在任所。

王之涣在当时就享有诗名,与著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等人都是好朋友,经常在一起诗酒唱和。他的诗流传极广,很多诗都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

王之涣的诗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可惜流传至今的只有六首。但其中就有《登鹳雀楼》和《凉州词》这样的名篇,使他跻身于唐一流诗人的行列而无愧色。

古代诗人李贺的简介

李贺(790~816)  ,中国唐代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诗与先辈齐名。元和三、四年间(808~809),在洛阳,李贺往谒。据说,韩愈与曾一同回访,贺写了有名的《高轩过》诗。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官员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逝世。死前曾以诗分为四编,授其友沈子明。死后15年,沈子明嘱写了序。人们出于对李贺的怀念,传说李贺临死时,见天帝派绯衣使者相召到天上白玉楼作记文;又传其母一夕梦见李贺,说他正为天帝作白瑶宫记文(《李贺小传》及张读《宣室志》)。昭宗时,上奏请追赐李贺进士及第,赠补阙、拾遗官职。但因宫廷发生事变,所奏被搁置。  李贺曾自编其集。有《李贺诗歌集注》。生平见李商隐《李贺小传》,新、旧《唐书》本传,《宣室志》,《幽闲鼓吹》,《摭言》。

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文献通考》中说:宋景文诸公在馆,尝评唐人诗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岁寒堂诗话》中说:李贺有太白之语,而无太白之才。

【诗词特色】

李贺诗受楚辞、古乐府、齐梁宫体、李杜、韩愈等多方面影响,经自己熔铸、苦吟,形成非常独特的风格。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长吉上访天河、游月宫;下论古今、探鬼魅,他的`想象神奇瑰丽、旖旎绚烂。长吉刻意锤炼语言,造语奇隽,凝练峭拔,色彩浓丽。他的笔下有许多精警、奇峭而有独创性的语言。如羲和敲日玻璃声(《秦王饮酒》)、银浦流云学水声(《天上谣》)、玉轮轧露湿团光(《梦天》)等匪夷所思的奇语,比比皆是。可以说,尚奇是长吉所处的时代、特别是他的良师益友韩愈所代表的韩孟诗派共同的追求。他也有不少明快易懂的作品,如《勉爱行》、《感讽五首》其一、《京城》、《嘲少年》等。

长吉诗的另一大特点就是较多地写古体诗、写乐府,很少写当时流行的近体诗,现存诗作无一首七律。李贺在乐府诗的继承和创新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借古寓今,或讽或叹,灵活多变,涣然有新意。在同时代的元白、张(籍)、王(建)两派乐府外,别开境界,独树一帜。他特别擅长短篇,如《天上谣》、《梦天》、《帝子歌》等,是后人称为长吉体的代表作。在唐代,李商隐、的古诗,就是走李贺所开辟的道路。宋人、、、、,元人、,明人,清人、黎简、,都受到李贺诗的影响。

杜牧(《李长吉歌诗叙》)赞之为骚之苗裔。王夫之(《唐诗评选》)说:长吉于讽刺,直以声情动今古,真与供奉()为敌。毛先舒《诗辨坻》说:大历以后,解乐府遗法者,惟李贺一人。设色浓妙,而词旨多寓篇外。刻于撰语,浑于用意。薛雪(《一瓢诗话》)认为:唐人乐府,首推李、杜,而李奉礼、温助教(即温庭筠),尤益另炷瓣香。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依约楚辞,而意取幽奥,辞取环奇。高棅称他为天纵奇才(《唐诗品汇》);姚文燮以为他力挽颓风(《昌谷集注凡例》);黎简甚至说:论长吉每道是鬼才,而其为仙语,乃李白所不及。鲁迅先生同情李贺的不幸,且年轻时较爱读唐朝李贺的诗,在他手书古人的诗文中,李贺是最多的一位。主席与陈毅元帅探讨诗词时也曾说:李贺的诗很值得一读,不知你有兴趣否?(《致陈毅》)

毋庸讳言,李贺的诗也有不少缺点。一方面由于过分雕琢求奇,有的作品语意晦涩、堆砌词藻,艺术形象欠完整,情思脉络欠连贯。杜牧含蓄地说: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钱钟书评曰:长吉穿幽入仄,惨淡经营,都在修辞设色,举凡谋篇命意,均落第二义。[2]《谈艺录》另一方面由于李贺仕进无路,体弱多病,尽管是一个青年诗人,术特色李贺的诗想象力丰富,意境诡异华丽,常用些险韵奇字,作品中出现的死字达20多个﹐老字达50多个,风格同唐朝其他诗人迥然不同。他的诗作内容有一部分承袭了《楚辞》中《山鬼》,《国殇》等篇的传统,如《神弦曲》、《雁门太守行》、《金铜仙人辞汉歌》等。另一部分则很有现实主义风格,如《老夫采玉歌》,反映了贫民生活的艰苦。同时他的诗中也流露出对好景不常、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贬李者说是牛鬼蛇神太甚(张表臣《珊瑚钩诗话》),甚至认为是诗之妖(潘德舆《养一斋诗话》)。  用一个过字来简要概括长吉诗,还是很有道理的。

【重要笺注】

1.杜牧《李长吉歌诗叙》

2.李商隐 《李长吉小传》

3.《新唐书 文艺志》(其中记载李贺诗集有五卷本,较之小李杜的记载多出了一卷,为外卷)

4.北宋五卷本《李贺歌诗编》

5.南宋本《李长吉文集》

(主要有鲍钦止本、宣城本、京师本、会稽姚氏本等五种刻本,其中,前三本都是四卷二百一十九首,而后两本除有四卷本的二百一十九首以外,还多出了一个外集)

6. 南宋  吴正子《李长吉诗笺注》(这是现存的李贺诗歌的最早注释本,其中的内容有题解、校勘、注释、笺疏四个部分,吴氏还详细论证了鲍钦止本、宣城本、京师本、会稽姚氏本等五种刻本的流变与特点)

7.《四库全书》中将评与吴正子评合为一本,题名为《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四库馆臣评此二书为:正子此注,但略疏典故所出,而不一一穿凿其说,犹胜诸家之淆乱。辰翁论诗以幽隽为宗,逗后来竟陵弊体。所评杜诗,每舍其大而求其细。顾极称之。好恶之偏,殆不可解。惟评贺诗,其宗派见解,乃颇相近,故所得较多。

8.明代 董懋策 评注的《唐李长吉诗集》

9.明代 曾益 注释的《昌谷集》

10.明代 余光解 《昌谷诗集》

11.明代 黄淳耀 评注的《李长吉集》

12.明清之际 由姚佺笺注,邱象升等六人辨注、孙之蔚等七人评注的《李长吉昌谷集句解定本》

13.清代 姚文燮 注《昌谷集注》

14.清代 刘嗣奇 辑评之《李长吉诗删注》

15.清代 李汝栋 选注《昌谷集注》

16.清代 王琦  笺注之《李长吉诗汇解》(此作为李贺诗歌评点集大成者,分为校注、汇解两大部分,录诗分卷,均依吴正子的注本。明清以来成就最高,流传最广。四卷并外集共收诗二百四十一首,又从郭茂倩编的《》中收录《静女春曙曲》和《少年乐》,故而凡二百四十三首,为李贺集各种旧注本中存诗最多者)

17.清代 吴汝纶 评注之《李长吉诗评注》

18.清代 方世举  批点之《李长吉诗集批注》(方世举的评点也值得一读,所评点的长吉诗,过寻于姚佺等人笺注《李长吉昌谷集句解定本》,凡评诗一百九十首,有总批数则,批语中特以以长吉之近律者与律同为标明)

19.清代 黎简 评点黄淳耀评本之《李长吉集》

20.清代 陈本礼 注《协律钩玄》

21.清代 李裕 辩注《昌谷集辩注》

22.叶葱奇 疏注之《李贺诗集》(此作十分重要,与南宋吴正子的《李长吉诗笺注》,清代王琦的《李长吉诗汇解》为三座里程碑)

23. 笺注之《李贺诗校笺证异》

24.刘斯翰 选注之《李贺诗选》

25.吴企明、尤振中先析之《李贺诗选析》

26.杨抱朴 《诗鬼之诗》

27.傅经顺 主编之《李贺诗歌赏析集》

28.朱自清《李贺年谱》及《补记》

【传世精品】

《高轩过》

《梦天》

《雁门太守行》

《致酒行》

《李凭箜篌引》

《金铜仙人辞汉歌并序》

《秦王饮酒》

《老夫采玉歌》

《野歌》

《苦昼短》

《马诗二十三首》

《仁和里杂叙皇甫湜》

《感讽五首》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罗浮山人与葛篇》

《天上谣》

《浩歌》

《秋来》

《苏小小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