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为人轻贱

《金刚经》是成佛之经、功德之经、灭罪之经、降魔之经。下面是《金刚经》为人轻贱 ,希望你能喜欢。

复次。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段经文是说,这个人,重罪轻受。“复次。须菩提。”释迦牟尼佛,恐怕众生不明白这个大乘实相的妙法,而生出一种疑惑,疑惑什么呢?疑惑释迦牟尼佛说的这个经典,这样子的深妙,可是为什么有人念《金刚经》,还被人家看不起呢?恐怕人生出这种的怀疑,所以又讲一遍。说,“复次。须菩提”:说,空生,“若善男子善女人”:这个修五戒十善的男人,和修五戒十善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他受持于心,持之于身,那么又能读又能诵这一部经典。“若为人轻贱”:这个人,假设他诵经,被人所轻贱。这是什么原因呢?人看不起他,说,你看他还念经呢!还念佛呢!那简直成一个经混子、佛迷糊了。经混子,就在念经,谓挂羊头卖狗肉。挂这个羊头卖狗肉,是这个店,不是这一行。就说,他这个还学佛,念佛呢!你看他!无所不为,又偷,又杀,又邪,又淫,又邪淫,又妄语,又饮酒;他无所不为,他还念经呢!真等于骂人呢!这简直他是骂佛呢!这么样,这是轻贱这个人!

为什么这个人念经会被人这么样轻贱呢?会被人这样看不起呢?“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这人他在前生,有无量无边那么多的罪业--或者杀过父亲,或者杀过母亲,或者杀过阿罗汉,或者破和合僧,或者出佛身血;到处挑拨是非,挑拨离间,这样子,所以他应该堕恶道;不应该得到这个微妙的、甚深这种的实相的大乘佛法。那么他现在得到了,所以“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应该堕落到这个三恶道。三恶道就是地狱、饿鬼、畜生,这三种的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以现在世间人轻慢他的缘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前世的罪业就消灭了。所以他这个重罪轻报,虽然应该堕落恶道,因为现在被世人一轻贱他,哈!他的罪业就消了。

所以,你们每一个人要念经的时候,有人看不起你们,有人说,这才是迷信呢!那真是你的德行所感。为什么有人这样来轻慢你呢?轻贱你,看不起你?认为你是一个最愚痴的?英语叫什么?stupid,这意思。very stupid !他这么样一想你啊,你前生这个罪业就都没有了,就都消了;他要不这样给你,来轻看你,你罪业不能消。为什么呢?“法不孤起,仗境方生。”你没有一个人这么样轻慢你,再来试验试验你,有没有忍辱的功夫,这么试验试验你。你有忍辱功夫了,你认为不要紧。

你说你轻慢我吗?这真是摩诃般若波罗密!这真是,摩诃般若波罗蜜。你能这样啊,你觉得他轻慢你这种的滋味,就等于那个波罗蜜那么甜,你就可以到彼岸了。所以,你应该感谢他,说,你真是我的善知识,你这一轻慢我,我的罪业就消灭了。这可真是,我成佛,是你度我成佛的!那么你这样一想,你怎么会再生嗔恨心呢?自然而然就会有忍辱了,有忍辱就波罗蜜了。

那么“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你看!这说的决定词,一点含糊都没有。“则为消灭”:决定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应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这种佛果,一点你不要疑惑的。

所以你们谁念经,有人骂你,那是最好了!有人打你,你就向他叩头。你说,阿弥陀佛,你就是佛了。这回你这一打我,我前生的罪业,如汤泼雪,就好像那个慧日销霜雪一样。那个太阳照到那雪上,把雪都给照化了。这个他轻贱你就等于太阳,你的罪业就都化了;化了,罪业消尽了。你业尽情空,就可以证得佛果,就可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前一段经文所说要有人读诵这《金刚经》,要为人轻贱,这因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人先世有罪业,应该堕落到三恶道去。以今世人轻贱的缘故,那么前生的罪业就消灭了。这叫重罪轻报。那么应该得到无上正等正觉。

拓展阅读:《金刚经》与抑郁症患者

我发现诵经对治疗抑郁症的确有巨大神奇的疗效,无法形容的妙处,真是难以预料,难以想象啊,这是我的亲身体会。请朋友们耐心把我的文字看完,我建议大家不妨亲身试试。用庄重的态度,用虔诚的心灵去感应!一定见效。

我是个多年的抑郁症患者,现在身体完全康复感觉良好,除了工作之外还能轻松地做家务,开开心心边哼歌边做,一点也不觉得劳累。以前患病时我做点家务就觉得好累好累,常常不想搞卫生,家里总是很脏,心里非常着急,衣服要洗了不想洗,地板要擦了不想擦,东西丢落得到处都是,一塌糊涂那像个家啊,我恨自己不像个女人,是个好女人就应该把家收拾的清清爽爽,干干净净才是。可是我的身体真不争气啊,天天注意力不集中,头晕、脑胀,无精打采,不是这儿不舒服就是那儿不舒服儿,人没有爽快过一天,特别容易疲倦,晚上睡不好,白天老打哈欠,晕晕沉沉,能坐着就不想站着,能躺着就不想坐着,成了十足的懒汉,其实我也不想这样 “沉沦”下去呀,谁人不想朝好的方面发展呢?我也曾多次告戒自己要坚强起来,打起精神,可是自己没有能力去战胜,它不是以我所想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不能主宰自己,时刻都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身体像被抽去了灵魂的躯壳,行尸走肉般在人间晃荡,头手脚不是自己的一样,那么不听使唤。说不出的苦哟!这样的日子真难熬,往事不堪回首。

多年来我不甘屈服命运的安排,积极治疗,多管齐下,体育锻炼,饮食调节,中西药轮回反复,猛烈攻击,也没降伏这个顽固的病魔,不知道自己到底得了什么绝症,心里是那么无助,欲哭无泪。01年我终于在一家大医院精神科找了位有名的专家诊治,做出最正确的诊断--抑郁症。最后定下吃百忧解,他嘱咐我一定要坚持服药,时间要久。我谨尊“教诲”,不敢丝毫怠慢,按时按量持之以恒吃百忧解近三年,花费一万多元总算好了点,但还是有些不舒服,不算是个健康人,照样不太想做事,懒散,工作家务感觉费劲。心情时不时低落,心理咨询的文章我也看了不少,人生的励志名言,好理论,大道理也记住了许多许多,塞满了整个胸腔,但到关键时刻却无多少用处,一旦遭遇小小“挫折”就把曾经刻苦钻研的“放眼看世界,拓宽心怀,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雷锋似的好思想抛到了九霄云外,依然小人之心,情绪瞬间滑坡低落深陷抑郁,不能自拔,要死要活,没日没夜,疲劳至极。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现在通过每天抽出时间诵经后,却是旧貌换新颜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身体上的诸多毛病竟然奇迹般地消灭了,心胸开阔了,成了一个健康的正常人。我的老公看我诵经后心情和精神变化这么大,他也惊讶了,继而非常感兴趣现在也信佛修佛了。他在百忙之中每天也抽出一点时间诵经,他说每次诵完经都有说不出的舒畅和精神,整整一天都不感觉疲劳,如果那天没诵经还真觉得像少吃了一顿饭那样不舒服呢。

诵经,真的对治疗抑郁有神奇的疗效啊。

我想,无论从科学或是迷信的角度都可以合理解释的。站在迷信的角度看,多诵经是消除业障,增加功德能帮你消除一切疾病和痛苦,其福得不可思量。站在科学的角度看,当你一字一句地读经时你的神经系统处于相当集中的状态,经文很拗口,你不高度集中就难以顺利地读完读好,你的脑子必须排除一切杂念,而你的声音和气息不断从嘴中,从喉咙,从丹田处均匀地吐出……这是一个多么和谐的全身贯注的神经运动,我觉得这个“过程”是神经系统休息,康复的“灵丹妙方”,绝妙!绝妙!

诵经时你的神经系统在不断地调整,不断按摩,不断增加免疫力,不断分泌出你平时及其缺少的神经递质,继而它就不知不觉就过度到了稳定平衡的正常状态,你坚持诵经,胡思乱想的毛病定能彻底屏除,你会觉得以前自己是多么地狭隘,执着,而这时你一静下来脑子里冒出的事情就是经文,越品味越其乐无比。根本就没心思去担忧前途命运的什么杂七杂把坏事情了,我现在的感觉就是这样,我老公也是这样。他昨天还告诉我他在等车时脑子里蹦涌而出就是经文里的字词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我把修佛诵经称为神经系统康复的捷径之仕途。

诵经的不经意间,自然而然理想的目标实现了——你的大脑司令部调整到了有活力的健康正常状态。

它再也不是失灵的指挥部了,它健康,它强壮,你就毋须怎样去学理论,怎样去宽心,怎样去解心结,作那些费力不讨好的心理咨询了,因为它已经有免疫力了,它能杜绝一切“心理疾病”,它能自由地控制,不在话下,它有能力自由地驯服情绪低落的'劣马,它是主人翁,它不再是奴仆,也不再任由恶劣情绪恣意忘形让你深险其痛苦深渊不能自拔。

朋友们,你们认为我分析的对吗?这可是我十几年抑郁症患者的长期探索的“结晶”哦。

我认识的佛友,个个心胸开阔,,大大方方,从不斤斤计较,而精神状态又极其良好,他们的生活非常幸福,事业成功。诵经是他们每天的必修课。

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常听人说修佛能治疗好医院都治不好的疾病,这样的例子我早就从网上,从生活中都知道了很多。只是我一直没重视。我相信科学,非常相信医院,一直认定“死理”——医学的伟大无以复加,无与伦比。我近三年坚持服着昂贵的“百忧解” (药物名),每个月要花好几百大洋呐!(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我并不是叫朋友们就不要相信医学了,该服药的还是要照常服药,有病还是得上医院去看。但是对于某些慢性疾病通过医院长期治疗也没康复的,就不要认死理老去吃药了,比如,我们有些抑郁症患者吃的药还真不少呢!身体怎样?完全康复了吗?没有啊。所以我们要听听别人身体康复的“方子”啊,起码也得去试试,不要一开口就否认,是不是?)

以前我的邻居看我身体不好曾多次告诉我修佛,说诵经对身体有特别的好处,但我一直不当回事笑笑而不为之。我现在真的很懊悔自己醒悟得太迟,行动得太晚。期间,我多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我心里最清楚,也破了不少的财。我吃的中药可以用板车拉,走访的名老中医无数,顽固的抑郁症依然恣意忘形地折磨我。

抑郁的朋友哦,赶紧行动起来,病情严重的可以一边服药,一边修佛诵经,直至达到稳定状态,就可停药了。

《金刚经》是成佛之经、功德之经、灭罪之经、降魔之经、超度之经、长寿之经……持诵金刚经的功德连佛陀也赞叹不尽。在有生之年加入[每日背诵金刚经]群共修,哪怕仅仅只诵读几句偈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利益!为了在后五百年里以最少的力量获得最佳的修行效果!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皆共成佛道!

《心经》与《金刚经》

《心经》的译本从古到今有二三十种,在汉地,以玄奘大师的译本流传最广。玄奘大师翻译的《心经》共260字,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处处直指人心,袒露般若精义。

佛陀初转*轮先说四圣谛,即苦集灭道。灭谛中提及涅槃,为了阐释涅槃的内涵及意义,佛陀更深入说明空性之理。二转*轮中,借由对空性的认知,证明烦恼是可以断除的,从色法到一切遍智空,一切法皆无自性。佛在二转*轮中宣说了《般若经》及诸部般若,是大乘佛法中的深法。《心经》全称《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是字数最少的`一部佛经,是《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摄于此经。佛说《心经》,亦在灵鹫山。佛被诸菩萨、声闻弟子围绕,于甚深法性光明境界入定,加持舍利弗对“般若波罗蜜多”提出疑问,由观世音菩萨辩答,令与会众生更能领悟。观世音菩萨说出《心经》的内容,佛出定后,认可菩萨所说,欢喜赞叹。

般若波罗蜜多是整个佛法的精髓。释迦牟尼佛圆寂时,将大、小乘的八万四千法门交付于阿难尊者,郑重地告诉他:“你如果把除了般若波罗蜜多之外的所有八万四千法门全部忘掉,全部损坏,我也不怪罪你;但如果把般若波罗蜜多中哪怕一个四句偈的内容忘记了,丢失了,我就要责罚于你!”《大般若经》云:“余经犹如枝叶,般若犹如树根。”又云:“不学般若波罗蜜多,证得无上正等菩提,无有是处。”又云:“般若波罗蜜多能生诸佛,是诸佛母。”般若法藏随着时光推移,应化的地区不尽相同。般若法藏到达何地,何地就属于正法区,当地的众生就能知见佛的法、报、化三身。能够值遇般若,就是众生得到度脱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以执持般若法藏是维系正法而使正法长久住世的唯一因缘。

般若法要如此殊胜,而《心经》又是所有般若波罗蜜多的精华。古往今来,高僧大德都对《心经》倍加推崇。明代紫柏尊者云:“夫《心经》一书,乃世出世间圣贤豪杰之神术也。”弘一法师云:“《心经》虽二百余字,能包六百卷大般若义,毫无遗漏,故曰心也。”

《心经》的译本从古到今有二三十种,在汉地,以玄奘大师的译本流传最广。玄奘大师翻译的《心经》共260字,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处处直指人心,袒露般若精义。当年玄奘大师西行,进入莫贺延碛,八百里流沙,上无飞鸟,下无走兽,更无水草。大师艰难前行,路上碰见许多恶鬼,千奇百怪,环绕前后,即使心中默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也不能统统驱散。大师想起在蜀地曾见到一位病人,身上脓疮臭秽,衣服破污。大师可怜他,将其带到寺里,施给他购置衣食的费用,这位病人便向他传授了《般若心经》。于是大师便诵起《心经》,刚一发声,恶鬼就踪影全无。玄奘大师能在危险境地脱险,全靠这《般若心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重点,就是空性。经文一步步揭示五蕴皆空;六根、六尘皆空;十八界皆空;十二因缘、四谛皆空;菩萨的智与得皆空;阐明菩萨无挂碍、无执着、无颠倒,功行圆满,证大涅槃,三世安住。诸佛也是依般若波罗蜜多,究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在般若法会上,释尊还宣讲了影响极其深远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即《金刚经》。

《金刚经》通篇讨论的是空的智慧,一般认为前半部说众生空,后半部说法空。这部经典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大师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玄奘大师译本《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8208字,为鸠摩罗什译本的一个重要补充。

《金刚经》在汉地影响极为深广,禅门五祖以下,以此经为印心经典(五祖以前禅门以《楞伽经》印心)。六祖慧能大师善用《金刚经》弘道,使一代时教广布天下。在对日常经典的接触中,《金刚经》被诵得最多,议论得最多,对人影响也最深广。除了鸠摩罗什大师及僧肇大师对于翻译的贡献是一个原因以外,最重要的当属其思想。

《金刚经》具备强大有力的文字阵容,扫除微细执着行相,最见奇效。如经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此一句经文影响之深远,恐怕是般若经中之最了。

又如经文中“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尤其是第十八部分所说的:“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是何等深远,又何其现实的阐发,于后世产生了多大影响,令多少人彻悟心源,都是无法统计的了。有一则“吃点心”的公案,传扬了很久:

唐代四川的宣鉴禅师,精研性宗及律法,颇有造就,时常与人讲《金刚经》,远近知名,时人称为“周金刚”。他听说南方禅宗盛行,大讲顿悟即成佛,心里气愤说:“出家儿千劫学佛威仪,万劫学佛细行,不得成佛,南方魔子敢言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我当搂其窟穴,灭其种类,以报佛恩!”

他对御制《金刚经青龙疏》[1]进一步阐释,叫做《青龙疏钞》,有一大担,出四川,过湖北,直往湖南江西。一日,走到路边一老太太点心摊旁,放担歇脚,打算买点心充饥。老婆婆问:

“这是什么文字?”

答曰:“《青龙疏钞》。”

“讲何经?”

“《金刚经》。”

老婆婆道:“我有一问,你若答得,施与点心。若答不得,且别处去!”

宣鉴禅师云:“请问!”

老婆婆问道:“《金刚经》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未审上座点哪个心?”

禅师顿时无言,担起担子就走,历往龙潭、沩山参学。龙潭得悟,便点火烧了《青龙疏钞》,复由沩山禅师雕凿乃大悟。因常住朗州德山(今湖南常德),人称“德山”。

“德山”的棒,是禅门影响最大的,与“临济喝”齐名。其棒喝禅风颇为着称,曾上堂击语云:“这里无祖无佛,达摩是老臊胡,释迦老子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担屎汉,等觉妙觉是破执凡夫,菩提涅槃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鬼神簿、拭疮疣纸,四果三贤、初心十地是守古冢鬼,自救不了。”

可以想见,佛门衣法以《金刚经》印心,继发的华彩,该是何等夺目!

[1] 《青龙疏》系唐代御注《金刚般若波罗密经》之宣演,凡六卷,乃青龙寺沙门道氤奉唐玄宗之诏,所作《金刚经》之疏注。

《心经》与《金刚经》全文

弘一法师早年师从名家唐静岩,篆、隶、真、草无所不学,尤其是北魏碑体,用功尤深。夏尊在《李息翁临古书法后记》中说:“居常鸡鸣而起,执笔临池,碑版过眼,便能神似。所窥涉者甚广,尤致力于天发神谶、张猛龙碑及魏齐诸造像”。可见弘一法师临摹是极其认真,并能神形兼备,以至可以乱真的。下面是《心经》与《金刚经》全文,欢迎参考阅读!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金刚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修行】依此观才能知,因缘聚散的条件、时间、变化之真理 。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修行】修行就在日常生活,要时时观照行、住、坐、卧、动、静、语、默之中的每个当下。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

【修行】不懂就要问,要问得诚心,要问得恭敬,要常赞叹别人,随喜功德。

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修行】修行在起心动念处修,要善护自己的心念,不起恶念、妄念,不要攀缘,要记得佛所交代的话,依教奉行!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修行】还未发心修行,当下发心;已发心者,使祂不退;常存道心,便能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修行】钟不敲不响,人不问不答,既然已问,当一心听讲。

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修行】一灯能除千年暗,一智能灭万年愚,发心之时,其心自降,应这样安住。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修行】闻法要心甘情愿,放下身心世界一切杂念,以此为重,生死事大。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

【修行】发心度人,自我的.执着、私心就渐渐破除,所以妄心自然降伏。度一切众生,直到都解脱为止;随缘度化,亦不须刻意攀缘,实际上还是众生自度。

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修行】要行菩萨道,首先要破除执着,把我、我所,你我对待,及一切相对的概念破掉。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

【修行】布施就是帮助于人,不应存有要人回馈之心,或是感谢之心;只问自己做了什么,不要去想别人回报什么。

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不也,世尊!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修行】有限不及无限,有量不及无量;有执着之心,所得亦小;心似虚空,亦无虚空之想,其福德不可思量。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修行】事相和理体,可谓一表一里,是因缘起产生了现象,此事相本质就是空,故说色空不二。

广告

金刚经说什么

作者:南怀瑾

当当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修行】行者要常观诸相,便可发现其生灭变化无常,故说是虚假,明其假,故不起妄想,若知道其真相,便当下自见本性。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

【修行】对于没有经历过的人,跟他谈此事,他当然不信;唯有亲自体验,才知此滋味。学佛修行,应多植福,常为人服务便是种福田;有福障碍就少,加上不断精进,就容易开启智慧。

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修行】虽造多福,烦恼不除,亦是枉然;一念生起清净之心,福德无量。无烦恼罣碍,才是有福气的人。

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则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则着我人众生寿者。

【修行】不执身心境,不执有与空,亦不执此概念;不执则一切无碍,空不是没有,而是不受影响,却充满生机。

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修行】想取就是执着,佛法是药,有病当服,无病则舍;问病是否除,切莫迷在是什么药。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

【修行】迷时有分别对待,悟了本是一体;迷时有佛可成,有法可说;悟了自性是佛,无一法可说。

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修行】从有什么,到无什么,这是修行的过程;从无什么,到有什么,这是度众的过程;无有尽离,是证悟的结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

【修行】事不离理,虽未悟理,能以财物布施,其福甚多。修行从做得到的先做;若悟不了,读诵经典总做得到吧!虽入不了定,静坐总做得到吧!

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修行】学佛若没有智慧,怎能觉悟;此经是般若经,依此而修,不但是自己觉悟,连一切诸佛也是这般。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修行】初果不执六尘,方证初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修行】二果不执往来,方证二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修行】三果不执不来,方证三果。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

【修行】四果不执此名,方证四果。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修行】行者不与人争辩,知众生意识心作祟;行者不贪染而迷六欲,故得清净。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修行】事上来说,有得是知,一切无所得;理上来谈,无所得是,本来无一物。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则非庄严,是名庄严。

【修行】凡夫庄严外在,行者庄严内心,内心不净,外在何益;故当庄严内外,而不执庄严相,正所谓心净则国土净。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修行】知一切相是虚妄,才能无所执着;因不染一尘,故生清净心。行者要用「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来起观照,察觉有所住,就应即刻放下;察觉生不起慈悲心、精进心、欢喜心、清净心,就应知障碍在哪里。

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修行】地大不及天大,有相不如无相大;世人只在相上比较,而不知其心不可限量,实为可惜。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修行】虽以更多财物布施,不及开启智慧,自觉觉他。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

【修行】有殊胜的因缘,为人解说金刚经全部,讲者及听者,都应赞叹;若无此机会,就随缘讲说任何一段经文,使众生离苦得乐。由于行者的修为,别人自然恭敬供养,像礼佛塔一样。

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则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修行】先熟读此经文,再默记于心,然后了解经义,依教奉行,则能完全受持,定当有所成就。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则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

【修行】全经的精神,在于经题,故应依此来受持。金刚是不动的本体,勿被境所转;般若是智慧的妙用,于生活中去展现;波罗蜜是事情的完成,故要精进去达成每件事。亦不去执着金刚般若波罗蜜之法,方能大用。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修行】当处说法,随处灭尽,若有说法,便是执着。虽然说法,亦是本有,并非别人说般若,汝就有此,而是自性本有的。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

【修行】不执小亦不执大,大小不是问题,执着才是病。不论由小至大,不管从内到外,这些都是对待,事实若无微尘,怎成世界,故微尘世界,名异而实同。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修行】阿难尊者,见佛相好,故发心随佛出家。相虽庄严,亦是虚妄,凡夫与佛,也是这样。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修行】虽以身命布施,福胜七宝,然亦不能解脱生死,故受持般若经,方为究竟。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希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

【修行】行深才能解深,行深由读诵而来,读诵从信而来,信由自身而来,若己不行,怎么行深,又怎能深解呢?

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则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则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

【修行】六祖惠能大师,一闻此经,即得开悟,定是菩萨乘愿再来。我们闻此经,还不一定相信,甚至胡思乱想,或是想读更多的经典,心怎能清净,这是不会见到实相的。实相亦是假名,名为实相。

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则为第一希有。

【修行】末法众生,德薄垢重,由于诱因太多,资讯太泛滥,能闻此经,就可信解,可谓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修行】行者无我执、无法执,便离一切诸相,要破相就要正观,方能大彻大悟。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希有。

【修行】相信故不惊,清净故不怖,行正故不畏,此人甚为希有。

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

【修行】五度像盲,般若像眼;若无般若智慧,怎能解脱,故为第一波罗蜜。布施去悭贪,持戒得清净,忍辱除瞋心,精进免懈怠,禅定不散乱,般若有智慧。

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

【修行】修忍辱波罗蜜,若有忍耐之心,即非忍辱波罗蜜,而是着相修行,遇境不动才是忍辱。

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支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瞋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修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之忍辱,非一蹴可及。所有的成就也是这样,累积过去的历练,遇境方能经得起考验。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修行】有相发心,是有为法;离相发心,是无为法;有无尽离,真发菩提心。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则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应如是布施。

【修行】真为众生,应破除一切私心,及自我意识,来行大慈悲心。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众生。

【修行】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凡夫有差,诸佛无别。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修行】行者应言:真理、实相、如法、爱语、一致之语言。所谓:「唯传见性法,出世破邪宗。」

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修行】法是无常,故无实;却有作用,故无虚。知心无实,故「无所住」;知法无虚,故「生其心」。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则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修行】心有所住,无明即生,不见真相,不明空理,像人入暗,则无所见;住心若除,菩提即生,则见实相,像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则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修行】前人走过的路,是最好的捷径。五祖弘忍及惠能大师,皆要我们持诵金刚经,依此而修,即得见性。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修行】精进多劫以身布施,不及闻此经典,信心不退之福德;若依此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之次第而修,定可成就。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

【修行】大经大智能解,大故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今闻大乘,能信便是大根器,若去大向小,就是小根器。

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则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受持读诵是自觉,广为人说是觉他;四句偈虽少,却可渐入全经;初为人解说,以后广为人说,其人成就不可思议,亦荷担如来家业。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修行】乐于小乘法者,没有大根器,是不能听受大乘经典,更何谈为人解说。因无大智,故好之;因无大悲,故乐之。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则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遶,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修行】行者若能照金刚经修持,不论何时,不论何处,皆为众生所恭敬,且受供养,与佛无异。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为人轻贱,往昔造恶;今闻金刚经,当善自护念来自度,依佛所付嘱去度人,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修行】行者当供养三宝、父母、师长及一切众生,且亲自承事其劳。然而供养承事诸佛,却不及受持读诵此经之功德,此世尊苦口婆心,一再叮咛教诲,我们当觉醒!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则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修行】闻此经典,能信是大智,受持是大行,读诵是大悲,荷担是大愿,因经义不可思议,故十方三世,一切佛皆由此经出。果报亦不可思议,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修行】修行应先发菩提心,但亦不可执此心,若执此心,便是着相。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修行】度一切众生的心是「慈悲」,无有一众生可度是「智慧」。

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

【修行】诸法本来空寂,实无菩提心可言!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佛本自心,谁能给予。

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

【修行】不明此义,不能觉悟;了然于心,授记为佛。

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道本自然,佛亦是,明白本来,即是如来。

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修行】心本无实无虚,缘起说有,缘灭言无,无有定法可以言说。

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修行】大与小对,非是真大;无有对待,是名大也。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即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修行】名,可名,非常名。心、佛、众生,皆是假名矣!

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修行】庄严于心,离心非庄严;无心即是庄严道心。

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修行】五蕴皆空,本是无我;诸法生灭,当下空寂。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修行】佛由人成,故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修行】佛无障碍,故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修行】佛有智慧,故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修行】佛悟诸法,故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修行】佛已证得,故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

【修行】心之复杂,虽胜于恒河沙,但一切变化,不离自心也,故众生种心,如来悉知。

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修行】众生妄心,如来真心;真妄二心,实是同心。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修行】诸法本空,因果不空。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修行】有则有范围,无则无边际,有执处处碍,无执观自在。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修行】报身非法身,亦不离法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修行】诸相非体性,亦不离体性。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修行】诸法本无,因人说有。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修行】迷时众生,悟时佛;佛与众生,本无别。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本无一物,何来所得;参透此理,即证无上。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法因缘起,本是性空;圣凡无别,一切平等。

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非善法,是名善法。

【修行】离一切相,修一切善,亦不执此善,是为大慈大悲也。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修行】财施,不及法施;有漏,不及无漏。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

【修行】执心度众,是凡夫;随缘度化,即佛心。

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修行】佛随世间说,非真有个我;凡夫听人言,误以有个我。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佛言: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修行】相同心非同,莫以一窥全。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修行】六尘非实,着相是邪,莫往外求,心正即是!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行】成佛须三身具备,无此圆满即未证得。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修行】说有是常见,说无是断灭,故言:「此法无实无虚」之中道义。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修行】因证无我,故不执福德;能于一切境中,安住其心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修行】执即是贪,怎能舍;无执无贪,怎不舍。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修行】来去坐卧是生灭,自性如来无生灭。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修行】世界缘灭成微尘,不论微尘多小,实是因缘所灭。

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

【修行】微尘缘生成世界,不论世界多大,实是因缘所生。

何以故?若世界实有,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修行】微尘、世界,皆是因缘生灭,实无一法可得,只是强名一合相,莫以为真也。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修行】以众生知见,怎能悟佛知见;佛之知见,即是不存一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修行】金刚经所言,便是诸佛知见,行者当信解不疑,才不致辜负世尊之苦心。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

【修行】一切修行若无发心,实不能成就,故佛弟子们当发菩提心,依教修行,随缘度众。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修行】有慧则不取于相,有定则能不动,此是定慧等持也。若要有此功夫,应于一切境界,老实观照「诸行无常」,方能领悟「诸法无我」,以证「涅槃寂静」之果!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修行】深信才会受持,奉行才可到达,切勿自欺欺人,而要老实修行。奉劝诸行者:诚心臣服佛陀,礼敬无上法义,亲近善知识们,自悟、自行,共成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