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武汉美景的散文

武汉的冬天就是这样,淡淡的忧伤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描写武汉美景的散文,欢迎大家的阅读。

描写武汉美景的散文一

武汉的冬天,很少有飘雪的日子。

当我把目光深情的凝向从前时,思绪终于还是停留在了记忆中的那个冬天里。

依旧是风花雪月,只是现在,似乎找不着当时的无邪与天真了。

有时候在想,那些错落冗长的记忆变成文字。若把它冻结在时间里,会不会让记忆逃离尘世?没有答案,也没有人希望得到答案。

看着冷冽的河面,想着曾经河上飘着温柔的雪,心里时时会涌起一丝无声无息的暖意。

武汉的冬天就是这样,淡淡的忧伤着。又觉得很漫长,也许只需从一场雾,或者一片落叶的落下就开始了。

有了雾,接踵而至的便是落霜轻寒。之后便出现了枫叶红于二月花的绝美景致了。

冰的出现,渲染了冬天的气氛和执着了寒冷的理由。这时候,武汉的冬天才算真正来临了。在少有温暖的日子里,冬天越走越深,我却在期待着一片雪花的诞生。

武汉的冬天层次太多,自是不甚分明。若去了城里某一处大型园林或者历史悠久的公园里,到处都是四季常青的乔木。眼里的绿色还在有恃无恐的招摇,或深或浅,或明或暗。这里一丛,那里一片。

更多的还是落叶科树木夹杂其间,在秋之尽头,能深深体会到一树凋零一树绿的奇情怪景。或有那遍地的落叶,均匀铺就,如柔软的地毯,躺在行人的脚下,很淡雅,很从容。

几棵枯树伴几杆翠竹,青松,几条藤蔓绕墙头。朝阳的叶子依然翠绿,阴暗处却很难看见绿色。便是这小小的植物,却表现出了春秋两种不同的景致。

这样的情形,大约在江南,更准确的说,武汉才能见到了。

初冬的晨雾黯淡了粉尘,抑或是寒风吹散了阴霾。

在这样的日子,天空反而洁净了许多,甚至连鸟儿的痕迹也稀少了。

立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倍感了那一句诗中所言的豪情与苍凉。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长江之水波涛滚滚,却不似从前那般纯净,碧蓝。隐约听见远方汽笛的鸣叫,竟似传自远古的关外城阙之上奏响的号角,竟裹着一缕浓浓的思乡之情。

冬天的来临,直接导致了沿江两岸的杨柳褪去了昔日容光焕发的军装。瘦了秀发,枯了容颜。

江滩的沙滩,芦苇杆近似枯萎,却仍在风中轻舞。一株株互相搀扶,如龙钟的老人。

谁曾留意,便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郁郁葱葱,赏景纳凉的好去处,转瞬间一切却沉寂了下来。武汉的冬天冷得怪异,很少下雪,人们便习惯于在芦花飘扬的日子去构思雪花的浪漫。

北方人在武汉是过不惯冬天的,湿漉漉的冷,一直从脚心冷得头顶。

一张口便是一团团白雾冒出,一挪窝便感寒气袭人。

可偏偏就是不下雪,不怕恼了你。实在冷得厉害的时候,老天就洒几粒雪籽籽下来,然后跟着下一场小雨。那雪粒儿砸在头上,脸上,似针儿刺一般疼。

着眼处,尽是武汉冬天的景色,再不留意其他的去处了。

描写武汉美景的散文二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我跟大姐他们去了趟武汉。我们是去武汉的叔叔家。叔叔家在汉阳区桃花岛那个位置。从上海出发前我将电子地图看了几遍,确认自己已完全熟记了那个区域。这是我第一次上叔叔家拜访。本想同叔叔去黄鹤楼走走的,没想到黄鹤楼周围人潮汹涌,吓得我们赶紧掉头而回。

鉴于去年十月一日凌晨出发高速公路上事故频发、拥堵严重,今年我们选在了一号晚上十点多启程,而返程日期定在了五号。因此,这次来回的高速公路上一路顺畅,只是在武汉的行驶过程中,整个市区堵得一塌糊涂。主要是由于武汉市区的多条道路在修建地铁、或是道路开阔的缘故。

最早去武汉大约是在六十年代,那时还小,对城市的印象也不是很深,也不知道什么黄鹤楼之类的一些值得光顾的地方。现在,每年的“十一”黄金周差不多都会去武汉走走。但想及城市堵车如斯,实在心生敬畏。真盼着那路、那地铁能早日完工。要不然,看人潮就不必走那么远了啊!

想来上海算堵车厉害的了,只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那样的堵车已基本跟自己关系不大了。但没想到武汉堵车也如此厉害,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了那样的极度反差,我在回程的高速公路上非常顺畅地开着车时,一想到武汉的拥堵,心里便会漾起一种异样的舒坦。

开惯了沪粤长途,如今跑沪鄂这样的中途,实在觉得很是轻松。由此悟得:大运动量训练是很有好处的。尤其可喜的是,这次长途开车,依然毫无累感。若哪次出游觉得开车会觉得累了,就得好好开始注意休息了。

我知道叔叔四十多年前就热衷写作,但现在武汉却较难静下心来写点东西,原因颇多,我很能理解的。我如今在上海西南如此安静的境况下也没有动笔成全昔愿,同样也是因为有几多顾盼铸成的牵绊。

二十几年前就想弹电子琴。1990年,大伯从台湾来沪起,我就拥有了一架音质还算不错的雅马哈琴。由于之后颠沛流离、浪迹四方,所以学琴之事被一再耽搁。不久前,际会因缘让我终于肯将不少时间消磨在了学弹电子琴上了。也会忆及文章事宜,但不会勉强做任何哪怕曾经玩得很爽很心仪的游戏。既然弹琴刚弹出一点心得,那继续时若心花开依旧,文章之事放着以后再说吧。

此次武汉之行,让我又一次体验到了如海人潮带给我的心灵暗示。这世上人真是多啊!好在我在上海的一个人还不算太拥挤的区域,真的还算是蛮幸运的。

我是6日早上回到上海的。当天下午开始睡觉,到了7日凌晨醒来,看了会儿电视,又继续睡。这次醒来已是7日上午八时。这是个秋阳非常令人心悦的日子。本来是想写点儿什么的。但见琴后还是让自己的十个手指——活动在了琴键上。

《送别》这首曲子算是练得差不多了,现开始在练节奏有些明快的《爱拼才会赢》。歌词比较励志,但我似乎不怎么需要了。武汉的人潮,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也更让我巩固起一种曾有的向往——人,应该悠游在少人的区域,那会存活得比较轻松、有趣……

好久没跟文字打交道了,也不曾想到会突然让手指拨弄出上面这些文字轨迹,是有觉得思路极其跳跃,甚至文思也好生混乱。不过,在那么悲惨的境地,一种异乎寻常的随意感,令我产生出少见的心动。同秒针声赛跑出来的文字,原来也是会令我留恋的……

描写武汉美景的散文三

在杭州简单地逗留一天后,我们就回到了武汉。虽然,从杭州到武汉,坐的是慢车,足足有十个小时。

但是,到了武汉,我们还是很兴奋的。因为,在外漂流了一个星期,我终于回来了。回到武汉,离家又进了一步。

以前,对于武汉,村里面习惯性地叫汉口。每次到汉口,我只是匆匆来过,不留下自己的一个足迹。这次,好不容易来到武汉,而且还可以多停留了一会儿。所以,我决定在汉口多呆了一会儿。而且,在整个南下旅行的'计划中,武汉也是我们旅行的一部分。

虽然,在外面,我和战友们在一起调侃:我是来自湖北的。一提到湖北,他们就会以为我是武汉人。其实,我只是在武汉呆了三个月,而且,还是在来来回回的忙碌之中。对于武汉,我也和外地人一样,仅仅停留在古人留下的题壁诗句和历史典籍里面。

虽然,每次放假回家,抑或收假去学校,我都要经过汉口。但是,就像是南飞的鸟儿,南方才会自己最终的归宿。对于这中间的城市,顶多是一个过程。

这次,一起玩的战友也和我一样来到了武汉。其实,对于武汉,我也和他们一样,是那样的陌生。以前,我只是调侃地说自己的家乡~孝感离武汉近,差不多半个小时的车程。但是,那只是距离,并不代表自己的熟悉度。不过,他们既然和我说了,到了武汉,就到了你的地盘。那我听了这话,当然是自信十足。对于武汉的公交线路,尽管自己已经离开武汉三年了。但是,那个交通数字自己一直未曾忘记。

汉口,武昌,之间的连接线就是十路!还好,这个公交车次至今还没有改变。这回,看着他们羡慕的眼神,我立刻觉得自己更加范性十足了。

他们来到武汉,第一个目的地就是黄鹤楼!

可是,对于黄鹤楼,我并不比他们陌生。黄鹤楼,我也只是停留在古人的诗词之中。每次来往汉口与武昌,我也只是在公交车上向外暼一眼,看一看它的英姿。这回,没想到自己要身临其境了。

提起黄鹤楼,我立刻会想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尽管,我知道诗人的脚下并非黄鹤楼。但是,如果诗人站在黄鹤楼上,看着滚滚流逝的长江水,我想诗人一定会写出更加让后人惊叹的诗句。

这次,我终于有机会与黄鹤楼零距离接触了。并且,这次旅游的时间还很宽裕。还好,这黄鹤楼是一处名胜古迹,对于现役军人来说,这些都是免费的。进入黄鹤楼,我才发现,那个高耸的古典大楼,只是黄鹤楼景色的一部分。黄鹤楼,由于和现代的接轨,黄鹤楼也吹来了一股改革开放的春风,在这个诗人墨客都想留下足迹的古楼,重新焕发了新生。

对于黄鹤楼,这个“江山第一楼”,在众多的古人诗词当中,最著名的当属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这首诗了。“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现在黄鹤楼上面,与友人一起游览。眼看着友人就要离开自己,看着滚滚流逝的长江水,诗人觉得时间短暂,宝贵的时间一去不复返,自己就像是远处的一叶孤舟,顺着长江水向远处漂流,成为一个孤影。但是,听说友人是去扬州,诗人也替友人感到高兴。烟花三月,正是下扬州的好时节。只是在这黄鹤楼之巅,看着一眼看不见尽头的长江,诗人觉得这长江水从古至今,一直在潺潺流淌。回首自己的一生,漂泊无定,四处求安,岁月蹉跎,也和这长江水一样东逝了。

不过,这首诗虽然著名,但是,真正被后人记住被广为传颂的好像是“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真是亏了黄鹤楼,火了烟花三月的扬州。

所以,作为江南四大名楼之一,在众多的诗词作中,必须有一首诗为它正名才对。

于是,一位唐代的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面对这滔滔不绝的长江水,看着这江南的名楼,古代的楼阁琼宇,再想想自己的一生,诗人不免触景生情。于是,选择一处光滑的石壁上,写下这样一首传颂千古的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人在写这首诗当中,似乎并不是在执笔,而是在与一位故人聊天。可是,昔人已乘黄鹤去,这处只有空洞的黄鹤楼。黄鹤楼再美,再宏伟,没有了欢笑,顶多是一座触景生悲的楼阁。诗人想到这些,回忆起自己的思乡之愁,在这长江的烟波上,早也觉得自己身在异乡,尽管外面的世界很美好,但自己也会想起家乡。真是“家乡何处不逢愁”啊!

后来,黄鹤楼这个被古人给予愁思的江南名楼,终于有人为它正名了。

一代伟人先后两次来到黄鹤楼,分别位于大革命失败时期和建国后的“三大改造”之中。

伟人面对这黄鹤楼,又看着这长江水,“莽莽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河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虽然,自己身在大革命失败的危急关头,却并没有被白色恐怖吓倒。反而,他却心情澎湃。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作者站在这黄鹤楼旁,想象自己如同古人那样饮酒,但是,作者并不像古人那样触景伤怀,集中于自己个人的情感之中。而是,以天下兴亡为己任,面对滔滔不绝的长江,作者内心里对红色革命的执着以及对新国家的向往,也如这波涛汹涌的长江,一浪比一浪高。

如今,我也站在这黄鹤楼上,自愧肚子里笔墨较少,也没有伟人般博大的胸怀,很难写出千古传唱。可是,作为一名军人,看着芳草凄凄的鹦鹉洲,脚下逐浪高的长江水,还有那熙熙攘攘的武汉长江大桥和江上的往来船只,我怎么不慨叹祖国的伟大与壮观。同时,我的身上的责任也更重,为保卫这一片土地的安宁而无私奉献。

描写武汉美景的散文四

夏天去武汉,坐两天火车,可见其远。

武汉住三天,可赏之景实在不多,只是隐隐约约地感到,它很特殊,尽管很难发现。

武汉确实是个容易使人迷路的大城市。有人说中国城市只有两座可称大,大上海,大武汉,上海我是去过了的。

既大则必杂,包罗万象,上海就是个典型,余秋雨写过关于上海人的文章,从性格特点,古今历史逐一分析,没有心情读完——实在太长!武汉又有些不一样。

刚出火车站,便见满地公共汽车,都漆得光鲜油亮,不愧为湘鄂之都。司机披着厚实的旧制服,年纪不小,斜倚在方向盘上,瞟着缝隙里漏出的一缕阳光入神,车上人的多少都与他无关,他所关心的,就是这辆车了。

上车找位坐下,一开车,带着一阵机器的轰鸣,人就差点飞出去,公交车速度不快,但摇晃得好似拼尽了全力。司机不以为然,打太极似地转起方向盘,汽车就一个转弯接一个转弯,一不小心,户部巷过去了,昙华林过去了,黄鹤楼只看到了一个飞檐,就与我告别了,车过长江,一艘艘渡轮就在我们脚下弯腰过了桥,这就是武汉?我们要去的是哪?

我不熟悉长江,它太大,导致我们对它的期望也太高,看到真正长江总会有点不过尔尔的感觉。在长江最老的那座跨江桥旁边,岸是土黄的,江也是土黄的,高大的桥影落下来,江水的一半便染成了青黑色。两个桥头好像海岸边的灯塔,隔着一条长江和上面粗犷的铁架,不失忧伤地对视着。几个老旧的铁板绘画有意思,描绘海鸥过日边,虽然长江边没有海鸥,这个宣传栏也已经锈迹斑斑,但它仍是我长江对我最生动的印象之一。

原来许多武汉人跨江上班不一定会坐车,从东头到西头,只需一艘渡轮便顷刻而至。

所谓船坞就是一座建在水上的建筑物,与普通房子无异,只是多了两扇紧锁的大门,对面就是波澜阵阵的长江。从窗子里向外看,这种渡轮似乎已经不多了,零零星星地拴在岸边,有的歪倒在浅水区,好像醉酒不醒的人。

发船有固定的时间,只剩几分钟时,侯船的人多了起来。有的推着电动车,摩托车,有的带着长长的钓鱼杆,这种杆是专为长江鱼而准备的,有的带了刚买的热干面,将酱料拌一拌,香气就扑到了鼻孔,于是呼噜呼噜地当众表演吃面——他们不一定是老人,也有不少年轻人在其中,一同等待着那艘老船。

这艘船果然从对岸缓缓开了过来,靠着周边围着的,浸湿的旧轮胎,它歇在泊位里,于是大铁门打开了。

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拥挤,推着自行车,摩托车的人们都去了另一扇门,大家让一个正捧着热干面的老先生过去,几个带了长长的钓竿与鱼饵的老人呆在最后,怕不小心戳到别人。

船很稳,毫不摇晃,只是马达发出不小的声响,我们就在这种低吼声中离岸。船大人少,于是大家便都跑到最上层的甲板上,那里的脚下就是长江。

这天可真大!别处没有这么浩大的江水,怕也支撑不起这么广袤的穹际。八月阳光刺眼,天空在一阵亮白色中透出一点蓝韵,好像女孩子们漂洗着的衣裙。这便是夏天吧。

那最老的一座桥从这边一直跨过那边,两边是西洋风格的砖塔楼,中间则是钢铁组成的桥架。长江上已经建了无数新桥,一座座气势不亚前作,但这座老桥,还是与众不同。

它不能算美,整座桥都只是单调的钢铁色,好像一根钢柱贯穿了南北;而且这根钢柱锈迹斑斑,可谓最老的一根。但我感到它应该出现在这里,应该出现在武汉,也应该出现在武汉人的眼中。不由得想起那个公交车司机,乘客,推着自行车,夹着鱼竿,捧着热干面等船来的人们。

后来与武汉人谈话,问路,我总想起这跨江的大桥——它也是一个武汉人吧。

描写武汉的散文(通用6篇)

导语:武汉的冬天就是这样,淡淡的忧伤着。以下是小编整理描写武汉的散文(通用6篇)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描写武汉的散文1

武汉的冬天,很少有飘雪的日子。

当我把目光深情的凝向从前时,思绪终于还是停留在了记忆中的那个冬天里。

依旧是风花雪月,只是现在,似乎找不着当时的无邪与天真了。

有时候在想,那些错落冗长的记忆变成文字。若把它冻结在时间里,会不会让记忆逃离尘世?没有答案,也没有人希望得到答案。

看着冷冽的河面,想着曾经河上飘着温柔的雪,心里时时会涌起一丝无声无息的暖意。

武汉的冬天就是这样,淡淡的忧伤着。又觉得很漫长,也许只需从一场雾,或者一片落叶的落下就开始了。

有了雾,接踵而至的便是落霜轻寒。之后便出现了枫叶红于二月花的绝美景致了。

冰的出现,渲染了冬天的气氛和执着了寒冷的理由。这时候,武汉的冬天才算真正来临了。在少有温暖的日子里,冬天越走越深,我却在期待着一片雪花的诞生。

武汉的冬天层次太多,自是不甚分明。若去了城里某一处大型园林或者历史悠久的公园里,到处都是四季常青的乔木。眼里的绿色还在有恃无恐的招摇,或深或浅,或明或暗。这里一丛,那里一片。

更多的还是落叶科树木夹杂其间,在秋之尽头,能深深体会到一树凋零一树绿的奇情怪景。或有那遍地的落叶,均匀铺就,如柔软的地毯,躺在行人的脚下,很淡雅,很从容。

几棵枯树伴几杆翠竹,青松,几条藤蔓绕墙头。朝阳的叶子依然翠绿,阴暗处却很难看见绿色。便是这小小的植物,却表现出了春秋两种不同的景致。

这样的情形,大约在江南,更准确的说,武汉才能见到了。

初冬的晨雾黯淡了粉尘,抑或是寒风吹散了阴霾。

在这样的日子,天空反而洁净了许多,甚至连鸟儿的痕迹也稀少了。

立在黄鹤楼上,极目远眺。倍感了那一句诗中所言的豪情与苍凉。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长江之水波涛滚滚,却不似从前那般纯净,碧蓝。隐约听见远方汽笛的鸣叫,竟似传自远古的关外城阙之上奏响的号角,竟裹着一缕浓浓的思乡之情。

冬天的来临,直接导致了沿江两岸的杨柳褪去了昔日容光焕发的军装。瘦了秀发,枯了容颜。

江滩的沙滩,芦苇杆近似枯萎,却仍在风中轻舞。一株株互相搀扶,如龙钟的老人。

谁曾留意,便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郁郁葱葱,赏景纳凉的好去处,转瞬间一切却沉寂了下来。武汉的冬天冷得怪异,很少下雪,人们便习惯于在芦花飘扬的日子去构思雪花的浪漫。

北方人在武汉是过不惯冬天的,湿漉漉的冷,一直从脚心冷得头顶。

一张口便是一团团白雾冒出,一挪窝便感寒气袭人。

可偏偏就是不下雪,不怕恼了你。实在冷得厉害的时候,老天就洒几粒雪籽籽下来,然后跟着下一场小雨。那雪粒儿砸在头上,脸上,似针儿刺一般疼。

着眼处,尽是武汉冬天的景色,再不留意其他的去处了。

描写武汉的散文2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期间,我跟大姐他们去了趟武汉。我们是去武汉的叔叔家。叔叔家在汉阳区桃花岛那个位置。从上海出发前我将电子地图看了几遍,确认自己已完全熟记了那个区域。这是我第一次上叔叔家拜访。本想同叔叔去黄鹤楼走走的,没想到黄鹤楼周围人潮汹涌,吓得我们赶紧掉头而回。

鉴于去年十月一日凌晨出发高速公路上事故频发、拥堵严重,今年我们选在了一号晚上十点多启程,而返程日期定在了五号。因此,这次来回的高速公路上一路顺畅,只是在武汉的行驶过程中,整个市区堵得一塌糊涂。主要是由于武汉市区的多条道路在修建地铁、或是道路开阔的缘故。

最早去武汉大约是在六十年代,那时还小,对城市的印象也不是很深,也不知道什么黄鹤楼之类的一些值得光顾的地方。现在,每年的“十一”黄金周差不多都会去武汉走走。但想及城市堵车如斯,实在心生敬畏。真盼着那路、那地铁能早日完工。要不然,看人潮就不必走那么远了啊!

想来上海算堵车厉害的了,只是通过自己的努力,那样的堵车已基本跟自己关系不大了。但没想到武汉堵车也如此厉害,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有了那样的极度反差,我在回程的高速公路上非常顺畅地开着车时,一想到武汉的拥堵,心里便会漾起一种异样的舒坦。

开惯了沪粤长途,如今跑沪鄂这样的中途,实在觉得很是轻松。由此悟得:大运动量训练是很有好处的。尤其可喜的是,这次长途开车,依然毫无累感。若哪次出游觉得开车会觉得累了,就得好好开始注意休息了。

我知道叔叔四十多年前就热衷写作,但现在武汉却较难静下心来写点东西,原因颇多,我很能理解的。我如今在上海西南如此安静的境况下也没有动笔成全昔愿,同样也是因为有几多顾盼铸成的牵绊。

二十几年前就想弹电子琴。1990年,大伯从台湾来沪起,我就拥有了一架音质还算不错的雅马哈琴。由于之后颠沛流离、浪迹四方,所以学琴之事被一再耽搁。不久前,际会因缘让我终于肯将不少时间消磨在了学弹电子琴上了。也会忆及文章事宜,但不会勉强做任何哪怕曾经玩得很爽很心仪的游戏。既然弹琴刚弹出一点心得,那继续时若心花开依旧,文章之事放着以后再说吧。

此次武汉之行,让我又一次体验到了如海人潮带给我的心灵暗示。这世上人真是多啊!好在我在上海的一个人还不算太拥挤的区域,真的还算是蛮幸运的。

我是6日早上回到上海的。当天下午开始睡觉,到了7日凌晨醒来,看了会儿电视,又继续睡。这次醒来已是7日上午八时。这是个秋阳非常令人心悦的日子。本来是想写点儿什么的。但见琴后还是让自己的十个手指——活动在了琴键上。

《送别》这首曲子算是练得差不多了,现开始在练节奏有些明快的《爱拼才会赢》。歌词比较励志,但我似乎不怎么需要了。武汉的人潮,留给我很深的印象,也更让我巩固起一种曾有的向往——人,应该悠游在少人的区域,那会存活得比较轻松、有趣……

好久没跟文字打交道了,也不曾想到会突然让手指拨弄出上面这些文字轨迹,是有觉得思路极其跳跃,甚至文思也好生混乱。不过,在那么悲惨的境地,一种异乎寻常的随意感,令我产生出少见的心动。同秒针声赛跑出来的文字,原来也是会令我留恋的……

描写武汉的散文3

夏天去武汉,坐两天火车,可见其远。

武汉住三天,可赏之景实在不多,只是隐隐约约地感到,它很特殊,尽管很难发现。

武汉确实是个容易使人迷路的大城市。有人说中国城市只有两座可称大,大上海,大武汉,上海我是去过了的。

既大则必杂,包罗万象,上海就是个典型,余秋雨写过关于上海人的文章,从性格特点,古今历史逐一分析,没有心情读完——实在太长!武汉又有些不一样。

刚出火车站,便见满地公共汽车,都漆得光鲜油亮,不愧为湘鄂之都。司机披着厚实的旧制服,年纪不小,斜倚在方向盘上,瞟着缝隙里漏出的一缕阳光入神,车上人的多少都与他无关,他所关心的,就是这辆车了。

上车找位坐下,一开车,带着一阵机器的轰鸣,人就差点飞出去,公交车速度不快,但摇晃得好似拼尽了全力。司机不以为然,打太极似地转起方向盘,汽车就一个转弯接一个转弯,一不小心,户部巷过去了,昙华林过去了,黄鹤楼只看到了一个飞檐,就与我告别了,车过长江,一艘艘渡轮就在我们脚下弯腰过了桥,这就是武汉?我们要去的是哪?

我不熟悉长江,它太大,导致我们对它的期望也太高,看到真正长江总会有点不过尔尔的感觉。在长江最老的那座跨江桥旁边,岸是土黄的,江也是土黄的,高大的桥影落下来,江水的一半便染成了青黑色。两个桥头好像海岸边的灯塔,隔着一条长江和上面粗犷的铁架,不失忧伤地对视着。几个老旧的铁板绘画有意思,描绘海鸥过日边,虽然长江边没有海鸥,这个宣传栏也已经锈迹斑斑,但它仍是我长江对我最生动的印象之一。

原来许多武汉人跨江上班不一定会坐车,从东头到西头,只需一艘渡轮便顷刻而至。

所谓船坞就是一座建在水上的建筑物,与普通房子无异,只是多了两扇紧锁的大门,对面就是波澜阵阵的长江。从窗子里向外看,这种渡轮似乎已经不多了,零零星星地拴在岸边,有的歪倒在浅水区,好像醉酒不醒的人。

发船有固定的时间,只剩几分钟时,侯船的人多了起来。有的推着电动车,摩托车,有的带着长长的钓鱼杆,这种杆是专为长江鱼而准备的,有的带了刚买的热干面,将酱料拌一拌,香气就扑到了鼻孔,于是呼噜呼噜地当众表演吃面——他们不一定是老人,也有不少年轻人在其中,一同等待着那艘老船。

这艘船果然从对岸缓缓开了过来,靠着周边围着的,浸湿的旧轮胎,它歇在泊位里,于是大铁门打开了。

没有我想象的那么拥挤,推着自行车,摩托车的人们都去了另一扇门,大家让一个正捧着热干面的.老先生过去,几个带了长长的钓竿与鱼饵的老人呆在最后,怕不小心戳到别人。

船很稳,毫不摇晃,只是马达发出不小的声响,我们就在这种低吼声中离岸。船大人少,于是大家便都跑到最上层的甲板上,那里的脚下就是长江。

这天可真大!别处没有这么浩大的江水,怕也支撑不起这么广袤的穹际。八月阳光刺眼,天空在一阵亮白色中透出一点蓝韵,好像女孩子们漂洗着的衣裙。这便是夏天吧。

那最老的一座桥从这边一直跨过那边,两边是西洋风格的砖塔楼,中间则是钢铁组成的桥架。长江上已经建了无数新桥,一座座气势不亚前作,但这座老桥,还是与众不同。

它不能算美,整座桥都只是单调的钢铁色,好像一根钢柱贯穿了南北;而且这根钢柱锈迹斑斑,可谓最老的一根。但我感到它应该出现在这里,应该出现在武汉,也应该出现在武汉人的眼中。不由得想起那个公交车司机,乘客,推着自行车,夹着鱼竿,捧着热干面等船来的人们。

后来与武汉人谈话,问路,我总想起这跨江的大桥——它也是一个武汉人吧。

描写武汉的散文4

早就听说过"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武汉长江大桥和坐落在珞珈山的樱花胜地——国立武汉大学以及号称“风情小吃一条街”的户部巷,今年中秋我终于乘上前往武汉的火车。

一位挚友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早晨六点我们就在车站会面了。中秋当天,武汉天气很好。白云飘飘,阳光微斜,好友开着小电动载我穿过华科校园里一排排的法国梧桐。参天的古木让我不自觉地哼唱起张靓颖的那首歌"那排法国梧桐,多繁茂的枝桠,听到一曲G大调巴哈…"。稍作休整后我们决定前往武汉大学。

从华科东小门出来后乘坐340路公交没多久就可以到达此行的目的地武汉大学。"江城多山,珞珈独秀;山上有黉,武汉大学。"清末湖广都督张之洞创立的武汉大学,就像是武汉的一张名片。武大校园濒临东湖,坐落在珞珈山,校园内绿树成荫,除了极富盛名的樱花园,更值得一提的我认为当属校园里的民国风格建筑:宋卿体育馆,老文学馆,图书馆,老法学院和被学生们称之为"樱花城堡"的宿舍。临波门外的东湖是游人的一大落脚处,宽窄不一的石柱小道伫立于胡波之上,三三两两的人们结伴走在石路面上。我和好友寻了块较为宽敞的石面坐下,湖上清风拂来,脚下未触及之处皆是东湖的水。在高出湖面两米多的石柱路上走走停停,闲适时光似乎过的太快。

晚上我跟随好友与她的同学们在操场赏月。其中一位高个子女生是校笛箫社的,当即就在我们的起哄下起身吹奏乐曲,一曲《女儿国》以后紧接着又是一曲《枉凝眉》,曲声婉转悠扬,"何以箫声默,默以箫声何?多情深几许,几许深情多。"我不禁在中秋这个团圆夜中感伤起来,好在身旁众人隐约也都有所感触,我也就不觉有多难堪了。

第二天早晨,好友的一位湖北学长主动提出给我们充当导游,八点多我们就到达了辛亥革命纪念馆。事前,我并不知会来这,朋友见我诧异,开口嘻笑:"来了武汉,怎么能轻易错过红楼呢!"

隔着老远就看见孙中山先生的塑像伫立于坛上,一道铁栅栏围住的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鄂军都督府。这座在蛇山南麓绿树丛中掩映着的一组红墙红瓦的山字形建筑,就是100多年前中国乃至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政权湖北军政府的遗址,也就是武汉人称之为红楼的地方。

我们首先去到的是靠左侧的一楼,里面陈放有关章太炎的遗物。章太炎是中国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思想家、史学家、国学大师及民主主义革命者。1898年春,曾受张之洞之邀赴武汉办报,后来又逃亡至日本于孙中山结识其后加入了同盟会。许许多多历史的见证——旧报及遗物被整整齐齐地陈放在玻璃柜里供后人参观。在这众多物品里,只两件衣,引起了我的最大兴趣。一件是民主革命者的挨过枪眼的破洞血衣,另一件则是一袭碧绿旗袍,旁边摆着的是一双三寸金莲绣花鞋。我停下脚步驻足良久,之后又跟着朋友前往博物馆。博物馆同样大气磅礴,内里行人如织。

后来我还在朋友的引领下来到了武汉长江大桥。灼热的阳光疯狂抢夺着皮肤的水分,我俯身倚着栏杆,颇有点“凭山阑槛倚晴空”的味道。数百米下的江风裹挟着热气扑面而来,我们的头发早已在风中凌乱。由于在武汉长江大桥和户部巷耽搁了过久,我们赶到美术馆和湖北省博物馆的时候两边都已经闭馆了。我们只好作罢,稍微休整了一会便一起前往光谷。

短短三天并不足够让我体会武汉这座城市的美,但这几天的快乐记忆却永远镌刻在我的心上,历久弥新。

描写武汉的散文5

您到过武汉吗?您知道武汉站是啥模样?不妨我们一起去看看。

武汉站气势宏伟,外形似鲲鹏展翅为:9片波浪型重檐屋顶,中部为拱起的大厅屋顶,象征九省通衢、中部崛起。车站高达50米,总建筑面积37万多平方米。它又是武汉三大交通枢纽的重要站点之一。车站建成后于2022年12月26日正式通车。

车站主楼出口分前后为东大门,西大门,东大门前方是一道绿色屏障,由种植的红叶石兰形成密密丛丛的绿篱,分界出外围行车道。西大门为后方出口处,这里是一片阔大的林园。

车站从地下到顶层分为三层为:地铁站,一楼大厅,二楼候车厅乃至出站口。地铁口就在车站一楼大厅中央,一出地铁口,可以迅速地疏离,不受任何阻扰。

一楼大厅以高架桥下穿内空层设计建设而成,充分利用了空间,减少土地占用。顶部呈半圆艺术造型,给人以美观的感觉,前后通透,宽敞明亮,舒适恬怡。

东大门前两条去往武昌、汉口的各条公汽站,是这里重要乘车站点,站点醒目耀眼,无论多少旅客的到来,很容易找到自己要乘的车次。

车站东广场的南侧是去往其他城市的长途汽车客运站,名为:“杨春湖长途汽车客运站。”这里也有去往天河机场的客运服务。售票大厅宽敞明亮,服务窗口排列有序,无论平常还是节假日,都不会造成拥挤与混乱,给旅客带来便捷快速的服务,减少滞留现象。

车站主楼靠北侧分别为:一座工作人员值班办公楼,大休息间,供工作人员进餐,小憩,更衣。一座为大酒店。

车站一楼大厅前设有露天电梯,乘动车的旅客,可以对接乘电梯上二楼。二楼有宽敞的平台,平台上有二十四小时服务的士车辆,为来往旅客提供方便。

车站一楼大厅内设有各种副食品商店,商品以湖北地方特色为主。另有餐饮部,全天候服务,旅客就餐、小憩任由之。

晚间的车站灯火阑珊,四周通明,仿若无影灯下映明月的美景。

车站东大门广场备有一排排木制条纹长长的坐凳,沐浴乘凉,可坐,可躺。广场绿荫怡然,景观树,花卉随季节适时绽放。广场的正前方,穿越绿篱,跨过一道外围公路,就是一道高高的土墙,通过建造形成一道绿色长廊,宽大约五十多米,长足足有一千五百多米。北侧进站口处是多种树木组成的林园,长廊里分别有竹园,松园,桃园,红叶石兰园,樟树园等组成,形成多种自然风格,各种园区色调分明。墙地脚是蜿蜒图形的月季花卉,整个长廊似卧式在东大门的正东面,它为车站平添四季风情风貌。尤其是北侧进口处一道长条花坛里通过嫁接的月季,似牡丹,似月季,花朵硕大,色泽娇艳欲滴,色彩斑斓,蹊跷的是有红色,竟有绿色,还有黄色,黑色的。像是人工雕琢,其实是科学培植出来的自然花朵。它们盈盈满满地开,突突突地勃发,旅客进站以夺目的色彩,吸引旅客为之赏心悦目,心旷神怡。

东大门广场南侧,是一处宽阔的轿车停车场,可容纳上百辆之多,停车处井井有条,标志着管理严谨规范。

东大门广场北侧是一条宽敞的进站公汽马路,行驶便捷。

车站北侧外围,是一片沙树林,沙树林里穿越一条人工修建的荷池。荷池南北走向,由里至外大约百把米长,不宽。夏季到来,朵朵莲花竞相开放,小小的荷池满满的绿映红,红映绿,红绿相间,生机盎然。即便是夏日炎炎,都会给旅客带来阵阵舒爽与清凉。

北侧不远处是杨春湖,与车站相依相伴。都说山因水而灵秀,水因山而雄厚。车站因水的衬托而显为灵动秀美。清澈的湖面,在微风中,轻波荡漾,物影绰绰,旖旎潋滟。旅客们的到来,不妨到湖岸观光,释放一下旅途的劳顿,留下缕缕情思。

车站的整个西面,是一座庞大的林园。它紧紧地簇拥着西广场,掩映西楼。林园深处,曲径通幽,几条悠长而洁净的道路,供旅客行走,直接进出站内。林园中央横穿一条南北走向的水渠,宽约十来米、它的上游是杨春湖,下游通往大东湖的排水管道。水渠中建有音乐喷泉,岸边有小型亭台,供旅客游玩欣赏。这条水渠中段因西广场平台的覆盖,表面隔成南北两段,底下水流畅通。水渠里长有野生水草,少许芦苇点缀。它的构建形成一道水源生态,源源不断地巡回流淌,起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作用,它的观赏价值全在依林傍水,依园而行的艺术景观。

水渠靠西向外延伸,是精美别致的人工花坛。花坛穿插着一些名贵树种,如柞树,银杏树,樟树,红叶李,沙树,不同品种的桃树,樱花树,松树,石榴树,梨子树,柳树,还有些不知名的树种等等。由这些常绿树构成的林园,格外茂密蓬勃栩栩生辉,彰显着车站四季如春。尤其是春季桃花盛开,弥漫出阵阵甜蜜的芳香,将那处绿叶吐纳出的新鲜氧气溶解成一道道轻波袅绕的云烟,在阳光里放射出迷人的光彩,辉映着车站的全貌。雨天如一席轻纱垂帘,覆盖在车站的整个上空,犹如大自然的朦朦胧胧。晴天郁郁葱葱,滴萃满目,不乏群鸟栖憩,鸟语花香,令人如痴如醉,梦幻交织。仿佛整个车站静卧在林园深处。

紧挨林园南头是一处宽敞的绿荫草坪,草坪为旅客提供了开阔的绿色视野,可以席地而坐,可以漫步而行,让身心贴近泥土,在绿色的光阴里放牧。

车站的上空,悠悠的白云下,工作人员放飞的和平鸽展翅飞翔,一个人鸟和谐的灵动画面时时铺展在车站境内。这样一个以园林生态环境为主体的交通枢纽,实为不多见。

这里建站前,是一片荒草丛生,行人稀疏,交通不便的“野外”处。建站后繁荣昌盛,欣欣向荣。它也是太平盛世,盛世中华的象征。大家不妨来武汉一睹它的芳容!

描写武汉的散文6

记忆中,每个人都会恋上一座城,因为某些事某些人某些故事。我在武汉这座城市的小故事,温馨感动。人们说,城中书香气自华,就像昙华林,我记忆中的天堂。

第一次听到昙华林的名字是听室友说的,她在那里买了一些很好看的信封与明信片。我记得那一张张樱花邮票,那么小巧,那么古典。从那以后,我便心心念念要去昙华林了,可是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去。

2022年的元旦,我终于踏上了去昙华林的旅途。人们说,昙华林在一条很隐蔽的街里。昙华林就像是一位蒙着面纱坐在纱窗后的曼妙女子,多少爱慕者不远千里只为一睹芳容。而我,就是昙华林的爱慕者。下了车后,我和朋友沿着路牌寻找,路的两旁都是一些奇怪却很古典的房子,零星的路人。走着走着,街道上人很多了,我看到女生一般都拿着小糖人,还戴着花环,是的,这就是昙华林街了。

我喜欢昙华林带给我们的这种文艺的气息。我也应景的买了花环,糖人,就像自己到了小时候。昙华林的房子每个差不多都不一样,但都是一样的文艺,而且它们一般只有一层,我喜欢这种可以看到屋顶的房子,我看到它的青砖黛瓦,不想城市中那些高楼大厦带给我的距离感。我最喜欢一座有着红色窗户的房子,他看起来跟其他的房子差不了多少,门口的石阶,不知道被岁月刻下多少痕迹,门口,有个白发的老爷爷搬了个木头板凳坐着晒太阳,不知道怎么的我觉得很窝心。那个红色的木质窗户,更为这座房子增添了一份强烈的时代感,窗台放着一个金色的花瓶,里面插着向日葵,故意打开的窗户,大家争相拍照,好像这样自己也可以融入这份美丽似的。

来昙华林,也许买东西吃东西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通过它我们能够懂这座城市。梧桐小院,咖啡馆,书店,饰品店是它们最大的特色。店里的物品不一定有多么特殊,但每一个都是那么的精致,而店主竟神同步的用一些美丽的明信片装饰整件店,看似家家店大同小异,走进去看才发现别有洞天。

我最爱一家叫做罗克慢递的店,它并不是在路边,而是在一条巷子里,高大的树遮住了它美丽的容颜,我们兜兜转转走好几个石阶才到达。店主是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在从容的给到来的客人准备奶茶,房子很小,还有桌子,除了明信片,还有一些别致的饰品,店里没有什么装修,朴实舒适,浓浓的奶茶香,还有午后的阳光绕过窗户,暖暖的洒满整个房间。我想到之前在电影里看到的一个情节,几个姑娘也是在午后,发现了一家叫做乌龟慢递的小店,她们兴奋的拿着笔在桌子上认认真真的给自己写一封信,有用笔悄悄脑袋甜蜜微笑的,有相互偷看的,那时的她们是最美丽的。后来,她们遇到一些事,爱过,伤心过,开心过,她们都在长大,并且成长的更加美好了。后来,她们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在一个海边婚礼上她们收到了曾经的乌龟慢递的信,青春一幕幕浮现,那时稚嫩的自己。我以前一直都在为这个情节所感动,却不知道,某天我也可以身临其境这种感动。

人们都说,来昙华林一定会收获很多很多的照片。的确,它有太多的意想不到,它有太多的值得记忆的东西。而昙华林最有趣的就是那些街景。那些店主也很聪明,每个店外都是一番风景。有各种各样的桌子椅子,盆栽,流苏复古的灯,还有个性的墙画,古典的门,好看的地方必定会吸引很多游人争相拍照,与此同时,店内的生意自然红火了起来。当然,武汉方言的叫卖也是蛮有风味的,地道,最原始的拉客方式。路边有很多卖棉花糖冰糖葫芦的,这些儿时的回忆汹涌而来,于是迫不及待的买了尝尝鲜。当然路边最有趣的是一些人的表演啊,和一些手工做的东西,令人惊叹。

来昙华林,你不仅可以收获美景,还可以当个安安静静的吃货,昙华林街的尽头就是一条美食街,各种小吃,像什么臭豆腐,炕土豆,锅贴豆皮,烧烤应有尽有,每次都是吃撑着回去的。

昙华林被称为武汉最文艺的地方,的确,它的一砖一瓦都让我感受到了它身体里迸发出来的古老,而我,也看到了这座城市么文明与繁荣,生生不息。

邂逅昙华林,时常梦回,再来一场文艺之旅。

描写春天美景的散文

导语:春天到来了,湖边的柳树露出一束束新叶,在湖边随风飘扬,婀娜多姿。小花们钻出脑袋,微笑着面对太阳,在阳光的沐浴下朝气蓬勃。描写春天美景的散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描写春天美景的散文,欢迎阅读参考。

描写春天美景的散文

有时候,我们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神奇,它让我们在经历漫长寒冷、一片萧瑟的冬天之后,却悄悄为你送来了温情款款、如诗如画的春天。这让人不禁想起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一句话“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同时再次印证了一条真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能够在困难面前坚持不懈的人,等待他的一定是美好的明天。

春天是一位爱心使者。被严寒剥掉衣服的万物,在冬季里冻的瑟瑟发抖,春天来了,轻轻地为它们披上色彩斑斓的衣裳、戴上五彩缤纷的花朵,把世界打扮成一位美丽动人、青春洋溢的姑娘。大街上,一棵棵壮实的白玉兰,迎风招展,千万个花朵,似张张洁嫩的笑脸,对春天微笑。江堤边,一排排修长的垂柳,披着美丽纤细的长辫,似新疆维族少女,翩翩起舞。公园里,一株株娇柔的桃树,花开嫣然,似天边朵朵彩霞,美轮美奂。这些早春的花木,冲走冬的寒冷和灰暗,带来繁花似锦的春天。

春天是一部情景剧。有风、有雨、有雷电,风是和煦的,雨是温暖的,雷电是轻柔的。跳跃的溪流被解禁,如长蛇穿行在春色渐浓的深山老林里,沐浴着“红杏枝头春意闹”的意境。鸟儿登上枝头,撩拨着响亮清脆的歌喉,争相炫技,抖落一个冬天的冤屈,为幸福美好、多姿多彩的春天歌唱。一枝腊梅,从睡梦中惊醒,不经意的打了个哈欠,便穿越了时空,开了一树惊艳夺目的'鲜花。春天,总掩藏在油菜花深处,被热闹的阳光簇拥着,等待你我兴冲冲地闯进去,然后便重新开始四季的轮回。

春天是一个旅游的季节。春天不旅游,心里真难受,春天去旅游,一年都舒服。春游一定要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去,看花草树木的鲜艳夺目,听鸟兽虫鱼的美妙音符,闻春回大地的芬芳清香,丢掉一切的疲累和烦恼,无拘无束地亲近大自然,彻底给身心放个假。

春天是一个诗意浪漫的季节。正是因了这个缘故,古今中外多少文人墨客,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走进春天,歌颂春天。比如,杜甫描写春雨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白居易赞美春草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贺知章描写春柳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王维寄托相思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还有陈云夫人于若木女士游览陕西安康紫阳后,感慨地写道“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等等,他们个个感情丰沛、才华横溢,为我们带来的别样的春天情怀。唯有朱自清先生所带来的《绿》如一幅风景画,挂在季节的长廊里,永不凋谢!

春天是一支歌、一幅画、一次生命的绽放,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让我们尽情的享受这美好的春天吧!

描写春天美景的散文

三月伊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纤细的雨丝步履轻盈地走过大地,留下了春的印迹,春姑娘笑意盈盈欣欣然撩开神秘的面纱,随着春风春雨轻盈飞舞,绽放自己的美丽。沉睡了一冬的草儿也开始揉揉朦胧的双眼,伸伸懒腰,投入春天的怀抱。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初来乍到的春,用温润柔滑的雨珠唤醒了一冬的沉寂,春草芽儿细细地冒出,朦朦胧胧中,那抹极淡极淡的新绿若隐若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和蔼可亲的春,用柔嫩光滑的手掌轻轻抚摸草儿、花儿、苗儿,无声无息滋润万物,莞尔轻盈地迈动了脚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神采飞扬的春,用和煦温暖的春风唤醒了大地,绿草如茵,柳树刚刚长出嫩黄的细叶。

桃李争春,百花争艳,春色撩人,香满人间,乱花渐欲迷人眼。

春雨无声润物,春风又绿神州,鸟语花香,桃红柳绿,万物竞自由,到处透着勃勃生机。难怪韩愈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和美好。

人们在春天播下了希望的种子,等待着秋的收获。春天是花的世界,是一切美的融合,是一切色彩的总绘。或许过去你灿烂无比抑或郁郁不振,或许展望未来还有点迷茫,但是我们可以把握现在,前方正因为未知,所以才有我们不断追逐的渴望。

拂晓燃起云朵的红颜,美丽绚烂在春天绽放。此时此刻,春光烂漫,带着梦想,扬帆起航吧,少年。勇往直前,无所畏惧,效康熙大帝,豪情万丈,年复一年,头顶天脚立地,昂首挺胸,阔步向前,用生命的燃烧之火照亮茫茫前途,用滚烫血液印证无悔人生!人生之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的踩踏,才能从黑暗到黎明,从黄昏到朝阳,从谷底到山峰。

春风正暖,朝阳正好,就让我们带着甜蜜的微笑,去追寻春天的足迹,触摸美丽的春天吧!这一路收获的不只是美丽的风景,还有一份厚重的充实、满满的幸福和一份的乐观豁达心情。

描写公园美景的散文

湖畔垂柳成荫,那柳枝儿一条条的垂到了水面,随风起舞,轻轻的给湖水搔痒。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描写公园美景的散文,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描写公园美景的散文【一】

春在天地间铺展开来之后,夏就一日一日临近了,太阳的光芒愈加锐利。几场春雨把天空清洗地愈加澄澈,白云一大朵一大朵,愈加形态分明,或如大大的棉朵,或如洁白的棉被;有的飘逸开来,丝丝缕缕,如扯开的丝絮。湖边的垂柳已不是春天那样娇嫩,碧绿的丝绦,变得柔韧起来,叶子也茂盛起来。蝉扯开了嗓子,歇斯底里地欢唱,激越的响声回荡在林间湖面。

麦收过后,盛夏也就到来了,今年天气特别炎热,太阳一升起来,就如火燎。有时候,从早到晚暑气不散,睡在床上,就像睡在热炕上一样。白天里,有阴凉的地方就成了人们的好去处,洛神湖边的柳树林是离湖较近的人们的最佳选择。

坐在湖东岸,荫翳的柳树林中,一泓碧水尽收眼底。清风拂面,湖水清凉,暑气在这里退避三舍,来时的炎热一忽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藏青色的湖面一刻不停地荡漾着,起伏着,在风的推动下,形成一个个活的小水丘。这些小水丘像一个个缓缓涌出的喷泉,它比喷泉更柔媚。这活跃着的湖面,好似一方巨大的丝绸布料,极软而又极柔的那一种,迎风一抖,不仅面,边边角角都飘动起来了。

阳光照耀着跳跃的湖水,湖面上出现了一块块碎金。我正在欣赏湖面的柔波,突然,一排波浪涌过来,跃上了湖岸,打湿了我的衣裤,随即就“汩汩哗哗”的轻快退去。湖水涌动着,时而一排浪涌来,轻轻地冲刷着石岸;时而形成朵朵涟漪,温柔的拥抱石岸,轻吻着,发出啵啵的声响。岸边的垂柳,如娇羞的少女低垂着头。垂柳自有自己的美丽,纤柔的枝条随风飘动,抬头仰望,如同千万屡绿瀑从空中落下。棵棵垂柳倚湖畔而栽,袅袅婷婷,很像一个个脱去外套,显露出柔美线条的青春少女。

宽阔的湖面上浮起淡薄的雾气,看去,朦朦胧胧如隔了一层纱,顺着湖面向南望,雾由淡而浓,一片白茫茫的,一直延伸进远处的天空。我右侧不远处,有一条长虹般的石拱桥,这是座联拱石桥,通东扯西,横跨湖面之上,此情此景用“长虹卧波”来形容恰如其分。

桥面由17个大小不一的联拱共同支撑,桥拱从中间到两边,由大到小,桥拱的形状像拱形的门洞。这座桥东西对称,从整体上看,桥面就像一张大弓,直面天空。西岸的药王山,临湖而立,自北而南,成为一个小山包,如浮在水波浩淼的洛神湖上。山上树木葱茏,碧森森,充满生机。三两个小亭子或头或身从山腰露出来,小山南是一座勾心斗角的`大亭子,这几座大大小小的亭子掩映在青翠的山林中别有一番情趣。和药王山相邻的是一座影视城,颇具规模,灰砖灰瓦,庄严古典,气势恢宏。再往南是迷蒙在茫茫雾气中的垂柳林,高树成林成片,矮树成带,再远处一片翠色延伸进城里。

目之所及,茫茫湖水的尽处,也是林带的尽处,上面是灰白的天空,高阔的天空下,林带就像谁用画笔描了一下,呈现出一抹短窄的浓绿。尤其美丽的是西岸的垂柳,舒展的柳枝,如滚滚的绿云,比云更曼妙,如一群清纯的少女新洗的秀发,散发出青春的气息。我正在欣赏着美景,突然间一条银白的鱼儿跃出水面,“啪”得一声又落进水里,我顿时一阵惊喜,有捉住它的冲动。

记下了这番美景,辞别洛神湖畔,走过联拱石桥,游览了植物园。本想登上药王山,一览周围的美景,然而时间不允许,只好弃药王山而去。

描写公园美景的散文【二】

“暖暖地午后,请你陪我到梦中的水乡,谁也带不走那扇古老的窗。看那青山荡漾水上,看那晚霞吻着夕阳。”不知是从何处看到这样一首歌词,不记得曲调,不知是谁吟唱,但那词如画般的意境,却让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我家乡那早已消逝了的小镇。

记忆中的小镇,有一条古老的小街,长长的,总感觉望不到尽头似的,用青石板铺就的街面,被一代代小镇人踩的光滑而圆润。街面很窄,两边屋檐相接,中间只见一线天光,晾衣杆可以穿街而过,对门人家隔街隔窗都可以相谈。沿街是各式各样的店铺,还有代表小镇最具文化经济性的邮局、信用社、供销社。不开店的人家的屋门也是一律敞开着。房子都是砖木结构,都是两层楼和几进之深的小院,对不熟悉小镇的外面人看着,却总有着那“庭院深深深几许”的神秘感。

小镇的外面是一条湾湾的沙河,沙河的两岸是那倒垂的水柳,河岸有人家的地方,在河边都有青石铺就的洗衣和淘米用的条石板,那湾湾的沙河把小镇一分为二,沙河的上面,建有一座小桥,年代并不久远,但也为小镇平添了一份景致;小镇和众多地处皖南山区的小镇一样有着相同的格局;也都是处在群山的环绕中。它没有沈从文笔下那湘西吊脚楼组成的小镇那样浑朴奇险,也没有苏州小镇那具有文化意昧的精巧雅致,比之余秋雨笔下的江南小镇,我家乡的小镇其实也不过是条古老的小巷吧。但是对于我来说,那童年的小镇,却是刻在我生命里的,总在每一个落寞的时光如昨日重现;一眸的记忆远望,心灵所触的就是那些细雨如丝的仿若梦境的时光,那小巷、那老屋、那石板路。

杏花烟雨的江南,青草长满河堤时,是江南最美丽的时节,记忆中也是小镇最美好的时光。因小镇是地处皖南沿江的交界处,闭塞中常略显繁华。童年时的小镇民风平和安祥,且依然是遵循着古老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最喜欢的是小镇的早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山那边升起,小镇最忙碌的时侯也开时了,四方的乡民们从家里挑来各色的新鲜蔬菜,在小巷街面的两旁排开。且总有一些为了生计而奔波的南来北往的行人,在小镇逗留,给小镇带来陌生而新鲜的面孔。这时的街面总显的拥挤而繁华;每每这个时刻,总喜欢早早的起床跟在大人后面去买菜,喜欢在街面熙攘的人群里钻来钻去,找着自已喜欢的东西看着,虽没钱也没想着去买,当内心却特别的快乐。

小镇早晨集市买卖的时间很短,城里人称为‘露水市’,当8点过后,所有镇机关都到了上班时刻,小镇集市的人群也慢慢地散去,只有那街面固定的店铺开着,悠悠的等着顾客,这时街巷总有一些老人和闲人在街檐下打牌下棋,而爱聊天的女人们,则喜欢捧着瓜子,闲闲的在一起,有着说不尽的陈年旧事,道不完的街面新闻,聊到情深处,常忘了去回家做饭。温暖、恬静、慵懒、舒缓、这就是小镇民居的生活方式,时光也就这样如流水般缓缓走过。在走过的记忆时光里,却留给我一个难忘而快乐的童年。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江南的风是温柔的,小镇的雨是缠绵的,缠住了过客的思念,但却留不住那匆匆的脚步。江南的杏花在烟雨中开了又谢;江南的柳枝在春天的阳光下,绿了又青;只是我那童年的小镇,早已在新时代文明的冲击下吞没,弹指间消逝在江南的烟雨中,成为了远逝的一片风景。任时光荏冉,任岁月变迁;那童年的小镇记忆,依然如梦般收藏在我生命的画页中。

常在那天淡夜凉,月光满地的惆怅时,想起那童年的小镇,想起那美好的时光,那里的一切依然清晰如昨,那小巷、那老屋、那石板路;那里的一切象一张淡淡的水墨画一样,深深的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如梦似烟。

描写公园美景的散文【三】

春雨,一落笔总是受到人们的喜爱,杜甫的《春夜喜雨》具有鲜明的代表性,“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自然是传诵千古的佳句。“春雨贵如油”,自然也具有典型的说服力。当然,对于春雨的感情也并不都是出于赞美的情怀。

一场佳约,却因了春雨的扰乱,徒自惹人无限烦恼,“最妨他,佳约风流,钿车不到杜陵路”。这不是史达祖在《绮罗香咏春雨》里埋怨的诗句吗?因了春雨的扰乱,诗人只好徒自沉入与佳人往昔温馨相聚的回忆之中:“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

自然,为更多人知道的诗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也是写到了一场春雨,对于爱花,怜惜花的人们来说,那春雨自然是有点残忍,不解风情,是它们“做冷欺花,将烟困柳,千里偷催春暮。”本来啊,人们约定在明天要去洛阳观赏牡丹啊,可是,这一场春雨就把这一件事儿搅黄了。不说雨天行车的不便,就是到了洛阳,在雨中看那被雨激打的落花惨景,岂不更令人大为扫兴。

人们对春雨的情感或是或非,不一而足。仔细分析一下,人们对于春雨的感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感情好恶功利地去看待评价的,自然没有遵循春雨的本色去看。按照自然节气来看,进入四月,清明节以后,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雨是慢慢的多了起来,也就是进入了一个盛雨期。唐朝诗人杜牧在其《清明》里写到“清明时节雨纷纷”,可见一到清明节,乃至清明节以后,进入盛雨期,从古至今都是这样的规律。因此,有人在清明节下雨的时候写到:“这一天下着唐朝的雨,我们的心情很沉重的话。”就是很有趣味的一句话。

南宋诗人翁卷在其《乡村四月》里写道:“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北方有一句俗语称: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可见,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一过清明节,也就是进入四月份,应当是农事活动频繁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需要播种下来年的收入,才能保障社会民生的基本需要。在这个季节里,又恰好进入了盛雨期,这正是上天有“好生之德”;春雨,是上天赐予人间的佳酿甘霖。我们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去拥抱春雨,岂不见,在春雨之后,山原不是更绿了,花儿不是更艳了,天空不是更蓝了,人们的心情不是更好了吗?

拥抱春雨,即使在春雨中淋得衣服湿漉漉的,也是快乐的;拥抱春雨,即使在春雨中延误了一场花期,也是值得的;拥抱春雨,让我们为春雨写出赞美的篇章,抒发我们内心的欢快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