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行之--平江古街美文

平江路,是一条普通的沿河石板街,也是古城苏州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一条街道,是古时苏州东城区的一条主干道,南起干将路,北接白塔路,全长1600多米。苏州在旧时也曾称为“平江城”,早在南宋时的苏州地图《平江图志》上,平江路即清晰可辨,其河流形态、街道建制与原先的基本相仿,而且还分明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格局。近千年来,唯有这条街较完整的具有苏州古城的水乡风貌,古朴典雅,走在街上依稀回到了那时的情景,实在是有些时间穿梭的感觉。

我曾多次独自去平江路,不管是和熙的阳光或是细雨的午后,很随意的走在路上,比较安静的随目光所及的各条街道小巷,感觉几与城市的喧闹相隔绝,耳旁不时的传来琵琶声声,以及委婉轻柔的昆曲,夹杂在吴侬软语的乡音里更觉优雅独特。时不时的与几位老伯大妈闲谈几句,他们或许会与你讲一些传说故事或者指点一下附近几幢老宅的历史,那些古巷民宅似乎也鲜活起来了。

一条水巷河道,一条古朴老街,几座石板古桥,两旁的各式民居散落在河道的两边,斑驳的墙壁隐约透出历史的沧桑,精致的雕花门窗还可看出当时工匠的独特手艺,那些褪了色的暗褐色的油漆更显得年代的久远,门楣上的匾额有些已逾百年,门面几乎还是旧时的木栅,一块块的开门关门,后进低矮的阁楼翘角飞檐,一色是雕花镂空窗棂,阳台上放有各色盆景,或兰或菊,玻璃器皿内的水仙清雅淡远,天井院落内总有几枝树或藤蔓盘沿至屋檐,好鸟者把鸟笼挂在枝丫上,鸟的欢唱与游人的嬉笑声交织在一起,真是说不尽的欢畅和热闹。

河堤的两岸均是用青石条堆砌而成,河道很窄,石板桥大多不高,在北端仅有一座石拱桥,分水河道的转弯都是直角,整个河道纵横交叉,贯通全城,形成了古城的水道网络。早年时曾随父亲摇着船穿行在城市的河道里,有些稍窄处只能用竹篙点击堤岸前行,两船来往需在稍宽处让行方能通过。民居大多靠河堤而建,开窗即见河面,有些乡下进城的货船一路叫卖前行,屋内的居民听到,只需从窗口吊下篮子,就可买到需要的食物,银货两讫,方便极了。

船在河道里穿行,相隔不远就会有一座石桥,低矮的需俯下身才能从桥下穿过,残缺歪斜的桥桩或桥墩布满青苔,石缝中蔓草丛生,桥栏上的各种雕纹依稀可见,河堤上的石凳、石栏可供行人休憩。摇船行进在城市的河道,真可谓:我站在船头看沿河两岸的风景,行人站立桥面看穿梭河道的小船悠悠前行,实乃水城一绝。那时的河水清澈,一般居民们在早上都从河里提水,盛放家中的水缸即可饮用,水上的船民大多直接提水烧菜煮饭。

平江路几乎汇集了古城的水巷特色,河东是石板街道,河西均是民宅,多依河而建,外墙大多已斑驳,尤如丹青淡剥,墙面上攀生出的藤萝蔓草,随风摇曳,神采灵动。站在河岸或小坐于石栏,河水在悠悠的流淌,对面古朴的民居,褪了漆的阁楼气窗,灰白的墙壁上随处可见掉了叶子的爬山虎,靠近地面潮湿的墙壁石缝里生长着野蒿之类的杂草,幽静的河道便与粉墙黛瓦的'房屋、楼阁、小桥、花木之间彼此相得益彰,恰似一幅历史画卷,伴随着古桥上模糊的铭文,一起见证着老街的兴衰历史。

身旁是热闹的店铺,游客穿梭往来不绝,各种特色点心沿街摆设,备有桌椅,可随意坐下品尝。沿街店铺的门面虽沿袭着原有的装饰,可店内大多经过装修以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陈设已有许多的变化,除了一些老店经营民间工艺等特色品种外,别的店铺则经营时尚的商品,不少老宅已改作经营酒吧、茶坊、会所,甚至于很现代的,只是外表并不张扬而已。

这条老街近年来的修复兴起,以经营传统商品为特色的街道,吸引了众多的外来商户,街面还是以维持原状为主,各色招幡或仿古小旗,或挂红色灯笼,在风中摇摆招展,传统与时尚共存的经营特色,成为游客必到的场所,可随意购买民间手工艺商品,苏绣或丝绸,品尝地方美食,聆听评弹昆曲,游览古城水乡特色,实乃是最佳的游玩之处。

干将路对面即是苏州大学,学生们稍有空就三五成群的结伴走在热闹的街道,那些时尚的店铺里几乎就是他们的天下,本就不宽的街道更是显得熙熙攘攘的,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增添了蓬勃的朝气。

与平江路两边平行的街巷有好多,若有时间或兴趣随意的走入窄窄的巷子,安静中更显典雅,凝聚着古城悠久历史文化,听其名字就会觉得似乎回到了从前。钮家巷,萧家巷,大儒巷,南显子巷,胡厢子巷,狮林寺巷,中张家巷,丁香巷,东花桥巷,曹胡徐巷待,可以列出一大串,每一个街巷名字都有一个故事,都是一段历史。巷子的一径是高高的院墙夹着曲折的街巷,颇有些曲径通幽的意境。你可看到,窄窄的巷子里,庭院深深,院落里面都有一些花草的摆放,别有一番韵致。居民们的生活大多简朴,很窄的过道内一般都居住着几户人家,在门口有的老人手捧一壶茶,膝上放着当天的报纸,有的在下棋、聊天,大妈们在屋内洗菜做饭,孩子们在戏耍,真是典型的市井生活画卷。

古城繁华地,小巷故事多,有些院落曾经居住着大户人家,当时可谓门庭显赫,风光无限,晚清近代的许多名士都曾居住过这些窄巷深宅的院落之中。最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是在悬桥巷27号了,曾是清代同治七年洪钧的状元府,更使他出名的是他的一段浪漫婚姻。当年他把一位年方二八的“秦淮河名妓”赛金花娶进府中做了三姨太,还专门为她另造了房子。风姿卓越,正当妙龄的赛金花和状元之间自然是发生一出才子佳人的浪漫故事。洪钧出使西方带着赛金花同往,使她见识非凡,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回来后在社交圈更是如鱼得水,自然成了中国第一代的“交际花”。可惜洪钧过早谢世,赛金花后来去了上海,开始了真正属于她的“名妓”生活,之后名满上海滩,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代名妓。

你若爱好戏曲的可去中张家巷,稍一进入就能听到婉转的评弹,循声向前就到了“评弹博物馆”了,绕过前厅展设,后院即是书场,走的巧或许可听上一折开篇,男穿长衫,女着旗袍,怀抱琵琶,用地道的苏州方言时而说上一段,时而唱上一曲,把故事说的神采飞扬,听得你如痴如醉,不忍离去。

再往巷子里走又是一处“昆曲博物馆”,崇脊筒瓦,牌匾显赫,门口悬挂着大红灯笼,一幢传统的古建筑庭院,外表没多大特别,走进去才感觉不是一般的好。庭院里宽敞明亮,青石板铺地,两边是厢楼,过道的墙壁上都是历代名家的戏妆照,解释着昆曲的发展历史。南面正中的一个古戏台,院子里的两边摆放着各种戏装道具,台前是桌椅供戏迷们品茶听曲两不误。戏台的上端天花板上用繁复的藻纹装饰出窟窿的形顶,状凹如井,顶端置一大铜镜,周围浅雕众多的黑色蝙蝠与金色黄云圆雕相依相绕,色泽异常艳丽,蝙蝠与祥云盘旋而上,直达铜镜周围。这个室内的设计妙不可言,屋顶的藻井仿佛是一个共鸣箱,能使演员发出的声音向上聚集,顿时变得圆润洪亮,余音绕梁更是经久不绝。

昆曲可称是戏曲之祖,历史最为悠久,她更注重的是服饰之美,唱腔的圆润委婉,舞美的仪态优雅,音乐的幽远深旷,将戏曲之美达到了极致。一曲青春版的《牡丹亭》走向世界,引起轰动,享誉海内外。现在的昆曲在继承和发展中更趋于完美,这样的舞台、服饰、唱腔的完美组合是整个戏曲舞美艺术的最高峰,昆曲已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真乃是实至名归。

一条平江路就是一座苏州古城的历史,每一块石头,每一幢老宅都是一段历史的传奇,你所看到的不仅仅是一条街,更是一座城市的缩影,几乎就是历史的博物馆,那些故事的背后曾经发生的历史似乎就隐藏在这些古老的物体之中,随时都在散发着文化的蕴气,弥漫在城市的上空。至于本身就生活在苏州的我,自然会在空余的时间忍不住常去,只是随意的逛逛,也许这就是对历史文化的喜爱,不经意的走进博物馆听一曲评弹或昆曲,或是静静的待上一会也是会感到无尽的惬意,美在其中,乐在其中矣。

平行之门情感美文

从我开始记事的时候,从事科研工作的父母消失了一段时间,然后又回到了我的身边。

那段时间成为我记忆中的一段空白,不知道父母为什么离开,又为什么回来,而这一切丝毫没有减弱我对父母的爱。

他们给我的是满满的爱,从小到大无微不至的关怀。我也爱他们,甚至胜过我自己的生命。

自从父母回来后,他们对我的爱仍然一如从前。

虽然每隔一段时间,父母还是会出去旅游,短则两三天,长则半个月。临走的时候,他们会把我托付给邻居安南夫妇照顾。每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也免不了带些礼物送给别人。可是我隐隐感觉有些不对劲,说不出是什么地方,只是一种心理上的反应。

直到有一天,他们再次出去旅游,我又一次来到安南叔叔家,他们的话引起了我的警觉。

“彬原教授夫妇也真的很奇怪,每次去旅游,都说是去不同的地方,可是他们给我们带的礼物却是在本市买的。”安南婶婶唠叨着,“就像上次说去印尼巴厘岛,送给我们的礼物却是我们这里的真丝围巾。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们没有出国去旅游。”

“是啊,我也觉得奇怪。”安南叔叔点点头,“感觉他们是有些怪怪的。”

他们的话让我起了疑心,回想起父母回来后的点点滴滴,我愈发感觉蹊跷,自从他们消失了一年回来后,几乎每年都要出去旅游,而之前他们从来没有这样的爱好,难道他们背后藏了什么秘密?

一个大大的问号在我脑海里晃来晃去。

半个月后,父母回来了,他们明显消瘦了很多,看起来疲惫不堪。我被他们接回了家里,父母依然像以前那样,对我十分疼爱。

大概又过了两个月,他们又提出要去旅游。我感觉他们旅游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了,为了不让他们起疑心,我故意装出不高兴的模样。

父母离开家的时候,我便把平时攒下来的零花钱全部拿了出来,然后租了一辆的士开始跟踪他们。最后,我发王见他们并没有去机场,而是开着车来到了一个荒凉的地方,最后车根本开不进去,他们走下车便开始步行。的士司机接过钱,便将车开走了。我偷偷地跟在父母的身后,想看看他们究竟在干什么。

大约走了半个小时,我看见前方出现了一个蓝色的圆形光圈,十分诡异。父母停下脚步,左右看了一下,然后便朝光圈走去。

哗地一声,他们的身影消失在光圈里。

我吓得倒退了几步,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好半天,我才缓过神,然后试探性地朝光圈走去,刚刚靠近光圈,就感觉一股强大的吸力将我吸了进去。等我回过神的时候,发现自己站在繁华的都市中,而更让人无法相信的是,这块地的地形竟然就是刚刚我下车时的那片荒凉之地的地形。

看着车来车往的都市,我恍若过了一个世纪。顺着熟悉的路一直往家的方向走,我发现路两旁的建筑变了样,而且空中还有不明飞行物飞来飞去。就在我路过一片小树林的'时候,突然发现里面有两个墓牌,不知道为什么,我好奇地走上前,俯下身子想看看墓牌上的名字,却豁然发现那上面竟然是我父母的名字!

我的腿开始哆嗦起来,再仔细一看上面的时间,竟然是六年前。不可能,我刚刚还看见了父母的背影,他们一直都在我的身旁,怎么可能去世了呢?我飞快地朝家跑去,幸亏房子的结构一点也没有变。屋里传出熟悉的咳嗽声,像我的声音,咳嗽后发出长长的拖音。这会是谁呢?我充满了疑问。

“彬朵,快趁热把药喝了!”父母的声音也传入我的耳朵,心狂跳不止,我慢慢地移动着像灌了铅的腿,走到了窗前,豁然看见一个脸色苍白的男孩正虚弱地躺在沙发上,而他的目光正瞄向了我。

我看见了,他和我长得一模一样。

他是彬朵,那我是谁?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什么地方?”我的身子抖个不停。

父母打开门,发现了我,他们显得比我更加惊诧。就在我快要瘫倒在地上的时候,父亲伸出的一双大手托住了我的身体,母亲在我耳边轻声呼唤着我的名字。也许这是个恶梦,在闭上眼睛的时候,我是这样想的。

等我醒来的时候,父母忧心忡忡地坐在我床前,而他们的身旁站着那个和我长得一模一样的男孩,只不过他的精神不太好,看起来像生了病。

“这到底是什么地方,你们是谁?”我知道这并不是梦。

“彬朵,对不起……”父母见我醒来,握着我的手,“本来想等你18岁再告诉你的,没想到现在就被你发现了这个秘密。其实你的父母之前一直在研究平行世界,也就是两个并行的世界。他们创造了平行之门,却献出了生命。我们是另一个世界的你们,和你们有着同样的身体、同样的血型,但是两个世界的发展不一样,环境也有所不一样。你是他们的儿子,也是我们的儿子,我们无法让你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那个世界,所以才穿越了平行之门,去照顾你。”

原来我的父母在六年前真的去世了,而眼前的这对父母竟然来自平行世界,这个世界也有一个我。

姑苏行之古柏奇幽散文

在苏州西南的太湖之滨的光福镇,有一处著名的古迹——司徒庙,是为祭祀东汉光武帝的大司徒邓禹而立的寺庙,因庙内有四株千年古柏,故又称古柏庵或柏因精舍。由此,大凡到光福旅游的人士,除了一探香雪海的梅花之外,顺道去司徒庙看古柏已成为必然。

司徒庙相传是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大司徒邓禹晚年的归隐处,因他对东汉创立的伟大功绩,被后人礼祀奉为神明,日久成庙,常年四时祭祀之。自此之后,素有高僧住院弘扬佛法精神,在光绪年间即有常悟、宏海、觉性等祖师至今代代相传,因庙内有奇柏,故亦称“柏因精舍”。司徒庙内现在所存的建筑多为清代及民国时期所建,大多在前门两进,共二十余间,布局为传统院落式,与一般的寺庙院落并无二致。前为墙门,分立石狮一对,进门为山门、大殿,中间院落隔开,两侧边厢相通,后院一片开阔地,中间一湖泊,湖心有一亭台,建有曲桥相连贯通,周边遍植梅树及其他树木,正值梅花盛开时节,满院香气弥漫,湖堤绿树成荫,徐徐行走其间不觉清风阵阵,毕竟是春天,阳光熙和,又是各色梅花镶嵌在绿园里,正是春意黯然。

在庙宇的左侧,有一长方形的院子,即就是闻名于世的四株古柏园。这四株古柏据传为邓禹当年亲手所植,屈指算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虽经的风霜雨雪,日曝雷击以及自然风暴的侵袭,却依然遒劲壮观,恰如天然盆景,尤其是古柏的造型别致,姿态各异,堪称天下奇绝,无不令见之者为此叹为观止。

这四株古柏分别赐名“清,奇,古,怪”,当然,此名之来历据说是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去香雪海赏梅,路经司徒庙被这四株古柏所吸引,因见其奇特无比,天下之所未见,逐分别对四株古柏赐以“清,奇,古,怪”之名,自此更为天下所知。“清”者,主杆粗壮挺拔直耸云天,枝叶苍翠,遮天蔽日状如华盖,给人以清朗稳健之感;“奇”者,主干似被腰折后断成二枝,一枝垂地而又郁郁葱葱,另一枝离此数米处钻入地里又重新伸出新枝,成一棵新柏树,真是新枝出于古柏,颇有枯木逢春之趣;“古”者,整个树干几乎无皮,中空而苍劲,螺旋形纹理扭曲萦绕盘旋而上,犹如蛟龙缠绕于身,顽强而不屈,似有一种力量诠释着生命的刚毅。“怪”者,其中一棵不知在何年何月被雷劈成两爿,一爿远离母本落地生根,蜿蜒卷曲生长,形似笔架。另一爿却如悬空之吊篮,虽卧于地而又昂首而起,如伏地蛟龙欲腾空入云之势,其状之怪无出其右。“清,奇,古,怪”,以此四字之外实已无字可形容其状矣。

古柏历经千年并遭受各种自然灾害的磨劫,疤痕累累,树心早已腐烂成空,只有边缘残存的枝皮,其依然是郁郁苍苍,四季常青,真正的百折不饶,坚韧威武,是顽强生命力的最好象征。游客无不对此感慨万千,绕园数圈,上下反复观看端详,除了惊叹之余别无语言对于古柏的`崇敬和赞美。

围绕古柏园的三面回廊的墙壁上,几乎布满了名家碑刻,全文镌刻着《楞严经》及《金刚经》,全部用楷书写精刻细镂而成,可见其不凡的功力。《楞严经》是佛教大乘经典中的一部分,全文有多字,分别镌刻在84块青石上。每块石长95CM,宽33CM,平均每块刻字800字之间,整齐的排列在墙壁之上。经文刻于明末崇祯年间,之间有340多年历史,字迹清晰如初。经文分10卷,第一卷为秋亦非居士张炳樊书;第二卷为清凉居士张鲁唯书;第三卷为云栖广雅候峒曾书;第四卷为娄东佛弟子王时敏书;第五卷为归昌世书;第六卷为九月佛弟子大副顾锡畴书;第七卷为建申朔东吴凤里弟子王瀚上化熏沐稽首书;第八卷为仲夏望后一日古娄佛弟子弘节顾同德书;第九卷为大童菩萨戒弟子通皎诸保寅书;第十卷为冬月昆山弟子闻樨居士张立平书;由吴门章懋德镌刻,字迹均称,刀法精湛,一刀一划即见功力。昆山人魏肇鲁为《楞严经》石刻写跋,说明其来龙去脉,是一部保存的非常完好的明代石刻经卷。

《金刚经》整部刻在一块青石碑上,碑高192CM,宽69CM,整部经文5000多字巧妙的设计排列在一座七级宝塔的图案上。从宝塔中心的卷首开始,整部经文可顺序诵读,而每层塔角檐下的铃铛级塔檐下的莲柱上,又各刻一个“佛”字,经文的排列完整而又具有对称性,经文全用工整的蝇头小楷书写,精雕细镂而成。此碑立于碑廊的中间的显著位置,旁边还有一块康熙巡临光福时的御书“松风水月”碑,此碑高41CM,宽96CM。这些举世无双的碑刻无疑是国之瑰宝。

古柏园中的古柏历经两千年而仍有旺盛的生命力,实乃亘古少有。碑廊内如此完整的碑刻经文,其精致的镌刻工艺是佛教史上的奇迹。古柏园与碑廊相得益彰的呈现在众人面前,成为人们对崇尚佛学文化具有非凡的意义。司徒庙因邓禹而立庙,又因古柏而闻名,再因碑刻经文更成为佛教界的经典。

白发姑苏三千丈美文

悄悄地你度过了2500周岁的生日,恰似你的满头白发三千丈。光阴之久,让人有点头昏。古城门枯藤垂直,小桥流水人家。

你说你要成为东方的威尼斯,我说“东方水城”非你莫属了。你有古典韵味和气息,虽然你缺少南京的王气,但是你有200多处园林。你给人以委婉,给人以温馨,给人以依靠。你生产的大米是全中国最有味道的香米,连米都似乎和你一起活了2500多年了。

呜呼!早在2500多年前,你就受尽了折磨。春秋末年你因两国部落首领的争霸而当上了替罪羊。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后卷土重来,终于灭掉了吴王夫差。你随之成为了亡国亡君的地方,而绍兴城却被赞为“报仇雪耻之乡。”你的子民尝尽了亡国奴的滋味。

你穿过历史的.重重迷雾,来到了大明帝国,你终于变得坚强起来了。

你孕育了许多才华横溢的才子,文人骚客齐聚在虎丘山上,丝毫不逊色于当年的王羲之和友人齐聚在兰亭上。姑苏第一才子唐伯虎风流倜傥,才子祝允明(祝枝山)气宇轩昂;画家文徵明一表人才,才子徐祯卿英气逼人。此四人号称“江南四大才子”,这也是苏州城你给予他们的啊!

你让文人变得潇洒酸气,他们因你而桀骜不驯,放浪形骸。你功不可没,是你造就了那些风流才子,尤其是唐解元唐寅。

你打造出来的寒山寺,是一首诗的意境。即“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你的任何一处园林都给人一种即视感,曲径通幽,静谧兴怀,星罗棋布。

我看过余秋雨教授的散文集《文化苦旅》中的《白发苏州》那篇文章,有所感触,不禁感慨万分。因此才有了写苏州的冲动。

我没去过苏州,可我在列车上看见过苏州。即使那天是深更半夜,只隐隐约约地瞧了几眼,便印象深刻,过目不忘了。

姑苏宛如古时候的一轮明月,照见故园和古人,照出古老东方文化的典型与优雅。

轻轻地一只燕子从桥边飞过,正如一位古时候的诗人从桥边走过。

你的园林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你是“诗意地栖居地”。你制造了“诗一般美好的”梦幻境界,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最高雅的“东方智慧。”你让山水融为一体,水光接天。你那构思精巧的园林,朦胧神秘的笼罩,游客早已身临其境、流连忘返了。

你是一幅素描的山水画,鲁迅先生说:“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自然就成了路。”你的路浑然天成,乃是上天所赐。你足以给人慰藉和温暖……

余秋雨教授认为你是当之无愧的天堂,只有你才能给他一种真正的休憩。余秋雨教授经常去你那游玩,而我心灵上与余教授产生了共鸣。我一直很欣赏余秋雨教授的文化散文,因为那可以让我陶冶情操,身心舒适啊!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白居易(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