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利益无小事帮扶民情日记

几经周折,赖桥瑞托办的更正户口年龄的事情终于有了眉目。我得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并把证明材料收集齐一些,让她尽快享受社保养老金等补贴。

前段时间,77岁的杨村镇新陂村村民赖桥瑞反映,自己的户口年龄仅为53岁,比实际年龄小了24岁。当她告诉大家自己的长子今年55岁的时候,大家都笑了。可她却笑不起来,因为现在国家出台了新农保、老年津贴等惠民政策,户口年龄比实际小影响了赖桥瑞的各项补助。可是,由于登记户口时间离现在太久,又缺乏证据等等,赖桥瑞一直为这个问题而苦恼。

群众利益无小事。上周,我和驻村干部就按赖桥瑞的`口述,起草了一份报告,跑了县里的档案局、公安局等好几个部门。核实情况之后已上报市公安局,估计不久就会有回复。

来到赖桥瑞家,我和镇干部蔡勇等人和她聊起了家常,并记录了她的兄弟姐妹的姓名、年龄等情况,以收集她更多实际年龄的证据。聊天过程中,赖桥瑞端出了烫皮、花生、米果等客家食品,一边招呼我们喝茶,一边激动地说:“为了我这个老太婆的事,你们来回走了这么多趟,你们真是好同志。”

帮扶干部民情日记五篇

2014年01月29日

昨天中午从兰州汇报旱情情况回来,下午去了大河乡光华村位于榆木山的牧业点,一年一度畜牧业生产的最关键时期---接羔育幼已全面展开,我去的这一户牧民家的新生羔羊因病死了好几只了,乡农牧业技术服务站的技术人员和村干部已闻信去了,并提取了病死羔羊的病料送动物疫病防控中心实验室化验,正在等待结果。本来我要带一个兽医去的,但无奈的是机关的兽医全部去各乡,村突击打小反刍兽疫疫苗去了,我只能只身前往。接羔育幼才刚刚开始,由于持续的干旱,今年流产也较往年明显增加,这是草原畜牧业的本质决定的,虽然这些年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情况有所好转,但是离彻底改变尚需一段时日。了解了这一户的情况,反复交代了要注意的事项,留下了我的电话号码,返回到县城已是华灯初上的时节了,牧区居住分散,要做好农牧村工作实在不易。回来后分别安排了应对的措施,一是安排休病在家的一名高级兽医师和实验室一名女同志,明天再去这一家进一步确诊病因,以便对症下药;二是要求包村技术人员近期督促牧民做好消毒等防控工作,三是要求技术人员继续查阅资料交流诊断,尽快控制疫病,减少群众损失。明天要去明花,祁丰,大河三个乡查看小反刍兽疫防控情况,工作的特殊性和最近牧业生产的形势,需要我们到一线去了解情况,帮助开展工作,再说了,我们一线的100多名干部还在加班加点的忙碌在千家万户呢。下去,到一线,到一线的同志们中间去,到牧业点去过一个“”革命”化的春节。

干部职工的表现令我感动,默默的我对你们说一声---谢谢!

2014年1月13日

今天,我去康乐乡康丰、八音两个村 ,目的是抽查了解暖棚建设、饲草料储备、旱情等情况,一个下午的时间,从干沟门开始,一直到了三岔河、康丰西岭子,走了十四、五户人家。退牧还草工程暖棚建设项目,对牧区的畜棚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今天看的这些户大都建起了高标准暖棚羊舍,虽然补助的标准还很低,但是有了这些补助老百姓积极性还是被调动了起来,再过两年高标准暖棚就可基本全覆盖了,这是畜牧业发展特别是转变生产方式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之一。饲草料储备和加工情况令人欣慰,家家户户都有储备的饲草料,并且都进行了加工,可以看到农牧委制作发放的补饲槽和购置的大量的补饲槽,近几年,通过引导舍饲喂养得到了普遍推广。旱情十分严重,压迪河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每年可以为老百姓节约大量的拉水费用。去年秋季以来持续干旱,进入冬季以来没有有效的降水,尽管每个牧户都储备了大量人畜用水,但就目前的情况看还是坚持不到五月份管道通水,旱情十分严重,令人揪心,特别是西岭子的一户低收入家庭,现在就开始拉水了,一吨水的运费是200元,他家有300只羊,每只羊一天的用水量大约是2.5公斤,每天需要近一吨水,最少还要100天的时间才可能度过这一时期,这就意味着还需要20000元资金用于拉水。这样的村这样的户还有很多,康丰、巴音、赛鼎、大滩、光华、东岭、西岭、东顶、河东、河西等等。

解决饮水困难这些年政府想了很多办法,投入了大量资金,水源问题正在逐步得到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依靠政府 来解决,不是老百姓自己能够解决的。水源问题解决以后,乡、村组织要及时跟进,发动老百姓兴建水窖等储水设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次入户我看到有一些户有高标准暖棚设施,储草储水都充足,对这样几十年不遇的旱灾就能从容应对,而有一些牧户则陷入了困境,究其原因还是扩大再生产投入不足,防灾意识不强。建一座25立方的水窖大约需要一万元,作为家庭确实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但是,和拉水相比较两年就可以收回成本,是很划算的,所以,乡、村两级组织要在修建水窖作为夯实畜牧业发展基础、提升畜牧业抗灾保畜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作为农牧部门我们也要积极向上反映情况,积极争取水窖建设补助资金,提高暖棚羊舍补助标准,为草原畜牧业发展注入更多的资金,不断提升发展水平。

2014年1月9日

今天,我们去了大河乡西岔河村和红湾村,这两个村都是细毛羊发展的重点村。红湾村是近几年扶持的细毛羊、细羊毛生产标准化示范村,连续三年细羊毛售价居全县之首,牧民得到了实惠,在外面也小有名气,每年商贩抢着要哪里的羊毛,这些成绩的取得有个方面的原因,都是,我认为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这个班子能够凝聚人心、能够踏实做事、能够锐意创新,2010年冬季开始他们推行了细毛羊整村穿衣,2011年推行了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标准涂料标识、规格打包、集中销售,走上了标准化生产的路子。2013年他们又建起了集中舍饲养殖点,将部分淘汰畜和当年出栏的仔畜通过短期育肥后出售,截至目前育肥出栏1000多只,增加收入30多万元。近几年他们还坚持提前配种,怀孕母羊后期补饲、羔羊早期补饲技术,繁殖率、仔畜成活率大幅提高,实现了畜牧业生产的利益最大化,是全县畜牧业发展的一个标杆。

西岔河村有较为充足的饲草料基地,有发展细毛羊和舍饲半舍饲养殖得天独厚的条件,过去由于认识不明确,一度细毛羊饲养量大幅滑坡,大量养殖藏系羊等畜种,致使草原退化,邻里纠纷频发。前年以来,通过算细账、作对比,牧民群众坚定了养殖细毛羊的信心,积极调整畜种,目前,除两户自然条件限制不能养殖细毛羊的牧户以外,全部养殖了细毛羊。他们大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新建高标准暖棚羊舍40多座、储草棚40多座,充分利用草地资源种植优质牧草1800多亩,大力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舍饲半舍饲率达到了80%以上,在政府的扶持下人畜饮水、草地灌溉、配种站、储毛棚的设施进一步完善,更加坚定了他们走标准化生产路子的信心和决心他们也正迈着坚实的步伐朝着这个目标前进,2013年冬季全村有8000多细毛羊穿上了羊衣,明年他们将推行机械剪毛、分级整理、标准涂料标识、规格打包、集中销售等一系列标准化生产技术。

我相信只要干群团结一心,一个生产发展,民风淳朴,山清水秀的优美新村很快就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2014年1月7日

今天,去双联联系村康乐乡上游村,一路走了20多户,牧民大多数人都不在牧业点,一打听都去县城的牧民定居楼了,牧民每隔三五天到牧业点清点羊数字,给羊饮水,别的时间都在县城定居点。我们这次去的主要目的是查看旱情、饲草料储备情况。缺水一直是制约上游村畜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作为帮扶单位2012年我们积极协调,经县政府召开现场办公会,在电力、水利、发改等部门的努力下,投资17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扬水站,铺设输水管道20多公里,从根本上解决了人畜饮水困难的问题,面对今年这样持续的干旱,上游村大部分牧民秋季储存的水都能使用到四月份工程恢复供水,一小部分群众由于水窖小或者少还不能满足需求,只能拉运。缺水的问题已不是十分迫切了,我们和村上领导商量2014年要把水窖建设作为解决人畜饮水的.重点,彻底解决这一问题。饲草的储备都比较充足,为了防止大的灾害性天气的发生,我们和村干部商量用村级补奖资金调用一部分饲草料发放到户,做好抗灾保畜的物资储备。走了一圈,我的心里畅朗了不少,我们只要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就能为群众好实事,切实解决一些群众无法解决的实际困难。

游牧民定居,暖棚羊舍建设,草原水利设施建设彻底改变了牧区的基础设施,更为重要的是改变了牧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这种潜移默化的改变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比任何空洞的说教都来的更快更直接,其实,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思想观念,做――永远比说重要一万倍。上游村牧民罗正义深有感触的说:“冬天楼房里住几天就不想到牧业上了,牧业上太冷了”,这是大实话,我也有同感。一辈子放牧的老牧民尚且有这样的感受,那我们的下一代,从小住在楼房里,有几个人还能回到牧业生产中,又有几个能受得了风吹、日晒、酷暑、严寒。实现生态功能区的搬迁,实现生态的保护,我们要做的也许一开始就是温暖的楼房,能够维持生活的一份工作。人,其实还是很容易改变的。

2014年1月6日

今天去马蹄乡横路沟村双联户,三年来,多次去哪里,每次都觉得有新变化,村容村貌,老百姓收入,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看到一排排新建的暖棚羊舍,一幢幢新修的高标准住宅。同样的地理环境,同样的一群老百姓,三年时间似乎这种变化不可理解,过去那里是落后和贫穷的代名词,我现在说那里大部分老百姓人均收入超过了两万、三万、四万有人相信吗,我肯定没有人相信,如果我不是一次次的去哪里,我也不会相信,但是,我告诉大家这是千真万确的,没有一丝一毫的夸张。

其实,哪里都有发展的空间,只是看是不是选准了一条正确的路径,同样的一块土地由于发展的路径不同,发展的效果就会千差万别,马蹄横路沟是一个鲜活例子,过去我们死守着那些土地,粮食产量低,入不敷出,年年岁岁,人穷志更短。我们换了个思路,种草养畜,三、四年大变样,人初步富了思想觉悟提高了,在哪里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感谢党的好政策。在这里没有埋怨没有等待,只有憧憬,只有谋划,户户都在说明年的打算,以后的规划。在哪里人与人之间,户与户之间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情亲、友情,我深深感受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和谐,虽然现在哪里还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哪里的老百姓劳动强度还有点大,收入还不够高,但是,我相信有一条正确的发展路径,有党的富民政策的支持,有老百姓的辛勤劳作,哪里的明天会非常美好。

帮扶对象太苦了的民情日记

天气还是那样阴冷。因为这几天的工作忙,帮扶的事情还没有去落实,今天得抽时间去了解一下。电话约好后,我们一行来到了风江村,说明来意,村书记很热情,在陪同我们去的`路上介绍了基本情况:户主肖端堂,现年72岁,妻子64岁,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全部瘫痪在床,不能言语。三个子女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喂饭擦身、端屎端尿全靠两位老人照顾。因三个儿女需要照顾,两老人年事已高,完全没有经济来源,全靠政府低保来维持生活,多年来,每天只能吃上一顿饭………

我们来到几间破土砖房前,开门的是位干瘦的老人家,神情木然,打量了好一阵儿。我们进屋一看,光线暗淡,屋里潮湿。李书记拉开灯,二张竹床躺着他们全身瘫痪的儿女,神色暗淡地盯着我们,一白发苍苍的老人正在给他们喂饭,老人慢慢回过头,用手揩了揩混浊的双眼,双手颤抖着,哽咽着没有一句话。“唉”老肖叹了口气说:“政府给了我们每年每人1200元低保,现在每天还能吃上一顿饭,只是我们老俩口年纪大了,自己体弱多病,自己都不能照顾自己,想一走了之,又想到三个孩子都这个样子,日子怎么过?”。老肖的妻子只是一个劲地抹泪,口里呐呐地念着:“作孽呀,作孽呀……”

看到这一切,心里真不是滋味,不晓得如何去安慰他们,只能对两位老人说:“老人家,辛苦了,真的苦了您们了……”我掏出身上的500元钱塞到老人家手里,“老人家别担心,相信政府,相信我们,一定不会把你们遗弃,我们还会回来的!”

走出老肖的家门很远,忍不住回头看时,老人家还站在门口眺望……

帮扶村民民情日记700字

2018年5月20日 星期天 晴

2018年3月8日,市委常委、区委书记杨克忠在下河清组织召开“双联”活动座谈会,明确通过联系单位帮扶、村民参与共建,在十月一日前修建完成五坝村十二组4公里长的村民道路,让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有一个大的改变。作为帮扶单位,**公安分局在公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拿出了10万元支持村民道路建设。时间已经过去三个多月了,不知这路修的怎么样了,今天,处理完日常事务,我踏上了前往五坝村的路途,想看看工程进展情况。

来到施工现场,那条崎岖不平的羊肠小路已不复存在,映入眼帘的是各种机械道路施工的一片繁忙景象,路面已铺上沙石,路基已明显加宽,有十几名施工人员正在铺设路肩两边的'道牙砖,我们的车走在上面,已完全没有了之前的颠簸感。回想起当初刚来这里时,记忆似乎已模糊了些许,脑海中深深记得的只有哪车辆驶过时的尘土飞扬和老乡脸上忧郁无耐的表情。看到我来,五坝村陈书记上来和我打招呼:“李局长,你来了!”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他告诉我,这条路的基础工程已完成,剩下的就是将路肩整好后罩面。当我问起村民们对修路怎么看时,陈书记说:“除了沙石料、道牙砖、泥清等物资外,修路所用的人工全都是十二组的村民自己出的,村民们热情高的很,感谢你们的帮助”.

来到我的联系户茹作全家中,两口子刚从地上干活回来,看到我来,亲切的称我“城里的领导亲戚”,一再感谢我开春时给他们送来的农用物资,和我拉起了家常。谈到修路,茹作全告诉我,过去,本组唯一一条通往外乡的路非常难走,尤其是下雨后,道路泥泞不堪,车辆行人根本无法行走。“双联”活动开始后,对这条路进行了重新修建,大伙都非常高兴,这条路带来了方便,也带来了致富的希望。

是啊,这是一条希望之路,也是一条拉近干群关系的连心路,我的心情是喜悦的,“双联”行动在不断深入,路还在修建,希望还在延伸,农民致富增收的路还很长、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