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特点、原因及防护对策论文

一、高校瑜伽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常见类型

(1)头部损伤。头倒立式、手倒立式、乌鸦式、孔雀起舞式、蝎子式等练习,容易造成头部撞伤和擦伤。(2)颈椎损伤。肩倒立式、犁式、侧犁式、头倒立式、车轮式等动作对颈椎的压力特别大,容易造成颈椎关节错位、甚至颈椎间盘突出。(3)脊椎损伤。脊柱扭动式、门闩式、上轮式、下轮式、鸽王式、弓式、眼镜蛇式、肩倒立式、犁式、侧犁式、头倒立式、车轮式等练习易使脊椎受伤。(4)腰部肌肉扭伤。鱼王式、套索扭转式、风吹树式、三角伸展式、圣哲玛里琪式、腰扭转式等练习易造成腰部肌肉扭伤.(5)腿部肌肉韧带拉伤.前屈式、背部前屈伸展坐式、三角伸展式、束角式、坐角式、扭转前屈伸展坐式、半莲花前屈伸展式、猴王哈努曼式等,这些练习常导致腿部肌肉韧带拉伤。(6)踝关节扭伤.英雄坐式、榻式、莲花坐式、骆驼式、蛙式、束角式、卧英雄式等易造成踝关节扭伤.

二、高校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特点

(1)疼痛感滞后是瑜伽运动损伤的一项重要特征.

瑜伽虽然是一项有氧运动,但它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剧烈运动。瑜伽伤害造成的疼痛有滞后的特点,往往练习瑜伽之后,隔天才疼痛。因此,受伤之后的练习者也不知道是由于瑜伽而造成的.

(2)一旦练习瑜伽受伤之后检查起来十分的困难.

练习瑜伽如果做不好确实容易出现损伤,瑜伽运动损伤属于软组织受伤,这些伤害多发生于关节、肌肉、韧带以及软骨等,而x光片却很难确定,通常情况下很难得到受伤者乃至医生的重视.

(3)恢复需要一段比较长的时间.

三、高校瑜伽教学运动损伤的原因探究

(1)缺乏对运动损伤的防护意识。经过走访国内多所高校瑜伽教师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学生缺乏对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意识是导致其受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在高校瑜伽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瑜伽学习的经验,对瑜伽的认知也很浅显,仅限于塑形减肥.学生在练习中盲目攀比,忽视自身的实际能力,急于求成,不遵循瑜伽的练习规律,一味的求新求难,多数学生不了解瑜伽运动损伤的知识及其危害程度,学生在练习中缺乏防护意识导致运动损伤,造成伤痛困扰。这种现象正是源于教师对瑜伽课堂中运动损伤防护意识的'匮乏,未能将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实现其作用。因此提高瑜伽教师对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防护意识,既是教学的需要,也是瑜伽发展的必然选择。(2)人体本身因素。人体某些部位的生理解剖结构薄弱,是造成运动损伤的一个原理。(3)师生间缺乏沟通。在整个瑜伽教学的过程之中, 有不少学生由于联系错误而出现了身体的不适, 但是不好意思向老师诉说而没有将情况及时汇报给老师,教师无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形对教学内容作出调整,随着动作幅度的加大和时间的延长, 学生的身体情况会越来越差,伤痛也会进一步加剧。由此可见,为了减少伤痛给学生所带来的困扰,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就显得特别重要了。(4)组织练习方面的原因.1)不按照练习原则进行严格操作.2)存在场地设备、器材和服装上的不合理性。3)练习者身体状态差和气候不佳的因素.

(5)瑜伽体位姿势的错误.1)后弯体位.后弯可以强壮后背部肌群,拉伸体前侧肌肉,同时也能放松胸肌#肋间肌# 筋膜,打开胸腔,强化呼吸循环系统功能。但后弯练习中容易出现腰椎疼痛#后背肌肉痉挛等.如果练习者不注意脊柱的纵向伸展,直接折叠腰椎,或者核心力量不够,则会将身体重量完全压迫到腰椎上.2)前屈体位。前屈可以拉伸脊柱以及下肢后群的肌肉#跟腱,对肝、肾、胰腺和胃肠等腹内器官有按摩作用,但有的练习者使用爆迫力和反弹力,过度前屈导致腘绳肌拉伤.3)扭转体位.瑜伽扭转体位能滋养脊柱周围神经,充分伸展和按摩连接椎骨的肌肉和韧带,增加脊柱弹性,但扭转过程中,如果练习者躯干活动受限,身体会出现代偿性动作,造成颈椎、肩带部位的拉伤,脊柱的扭转应该先从腹部开始,腹肌用力,然后过度到胸部、颈部,核心力量可以有效的固定脊柱,保持身体平衡性和稳定性,防止脊柱因为扭转强度过大而出现弯曲,导致脊柱受伤.4)倒立体位.

倒立体位练习可滋养脑垂体、松果体,加强脑部氧供#血供,改善人体内脏下垂及淤气、淤血的状况,促进腿部血液循环等.但练习过程中容易因为肩带、上肢肌肉无力以及肩关节伸展性不足,造成颈椎代偿用力或由于肩背部肌群力量弱,紧张,身体失去平衡导致颈椎受伤.

四、高校对瑜伽教学中的运动损伤防护策略

(1)深化认识加强防护.从主观意愿出发,提高师生对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认识,明确其危害性.任课教师在瑜伽教学中要采用预防措施,练习时加强保护,在每个动作练习时都要告知注意事项.在教学大纲中要加入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知识.在瑜伽教室、黑板或宣传栏里介绍瑜伽损伤的危害性及防护知识,定期开展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知识讲座,设置瑜伽教学网络平台,借助网络宣传瑜伽运动练习的注意事项、损伤的预防和治疗等知识,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师生间统一认识,明确开展瑜伽运动损伤防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要有信心与耐心。操之过急地练习瑜伽不仅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而且还会加大心理的负担,因此,循序渐进的练习会让你收获更多。

(3)加强师生间的沟通。通常情况下, 由于瑜伽练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习练瑜伽者只要跟随教师循序渐进地练习就能够得到身心的释放和明显的进步,是不会对身体带来任何伤害的。

(4)了解不适宜练习瑜伽的人群。 瑜伽并不像慢跑等传统锻炼手段那样适合所有学生。专家认为有 4 类人群不适宜练习瑜伽: 第 1类。骨质疏松患者,容易造成撕脱性骨折或压骨折。第 2 类,神经疾病患者,容易压迫到神经,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第 3 类,椎间盘突出患者。第 4 类,关节组织疾病患者。这类患者一旦在瑜伽练习中受伤则很可能极其严重,甚至是致命的。因此,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状态,避免出现损伤。

(5)明确自身练习瑜伽的目标。不同的瑜伽层次,侧重的难点和重点存在不同。因此,对于学习者要明确自己练习的目的。有些人是为了减肥、治病,有些人是为了减轻精神压力,在瑜伽中追求平静。但是很多人根本不清楚自己学习的目的,只是盲目赶潮流,这样就会增加损伤的几率.

(6)增加对易拉伤肌肉和韧带的训练.鉴于人体结构具有一定的弱点,为有效预防身体损伤,应针对易拉伤部位的肌肉和韧带多加强练习,多进行一些拉伸的动作训练,增强柔韧性。

五、结论与建议

瑜伽因其独特的魅力深受学生喜爱,瑜伽虽然看似柔缓,但一些体式强度较大,如果掉以轻心,或者练习方法不正确,容易造成肌肉韧带拉伤、关节、脊柱损伤等,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伤害,同时也制约了瑜伽的发展。为了预防瑜伽运动损伤,学生应该在教师引导下掌握正确的练习方式,加强身体素质练习,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训练中保持专注; 教师需要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教学设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同时将瑜伽运动损伤的防护纳入到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并通过科学的教学管理,最大限度的规避练习中的运动损伤,让学生在课堂上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华。论高校瑜伽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J].湖北体育科技,2022(4):468-469.

[2] 刘晶,宋乐。瑜伽伤害大众健身市场的盲点[J].安徽体育科技,2022(10)。

跳远运动中常见损伤的原因及对策论文

跳远运动是一项将身体技能、技巧融为一体的体育运动项目。但随着跳远运动的发展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比赛竞争性、对抗性日益激烈,随之而来的就是在比赛和训练中出现的各种运动损伤也不断增多。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避免或降低跳远运动损伤的发生,这对确保运动员的身体健康,促进现代跳远运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跳远运动中常见损伤的原因

1.1 踝关节损伤

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端及距骨三骨构成,是由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及胫骨下关节面共同组成踝穴,距骨置于踝穴中,外踝较内踝窄而长,并稍向后,距骨的关节面前窄后宽,背伸时较宽的距鞍进入踝穴,故此时关节较稳定,跖屈时,因距鞍较窄部置于踝穴,所以,此时踝关节稍微松动,如果踝关节受到外旋和足内收,内翻外作用力时,就极易引起损伤。

1.2 膝关节损伤

膝部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髌骨及腓骨组成。膝关节是位于全身最长的两根骨杠杆之间,周围的肌力薄弱,在运动中关节幅度大,承受力重,所以在运动中极易受伤。以起跳和落地瞬间对膝关节伤害最大。在助跑最后一步为了加快着板动作,采用像跑时那样的“扒地”动作,此时,膝关节与地面的夹角为175°~178°,而落地瞬间扭转时膝关节的稳定性主要靠股四头肌与髌骨束维持,髌骨被股四头肌紧紧压在股骨髌面上,如果膝关节剧烈地在半蹲位做屈伸扭转活动,就会加重髌骨的负担,使它受到更大的牵拉、摩擦、扭转,从而加大运动损伤的可能性。

1.3 腰部损伤

跳远运动中经常出现的较大幅度的屈伸运动,都是以腰部为枢纽带动肢体来实现的,如跳远运动中“挺身式”进入腾空步后,摆动腿的大腿随即积极下放,小腿由前向后下呈弧形摆动,髋关节伸展,两臂向下后上方摆动,这时起跳腿应向摆动腿靠拢,臀部前移,胸、腰稍向前挺,形成展体挺身的姿势,腰部往往由屈到充分伸展,如果运动中动作不合理、骶棘肌力量不足便会引起腰部、骶髂部肌肉筋膜或韧带撕裂,椎间关节失衡损伤,所以各种暴力均可使关节、韧带及腰椎间盘损伤。

1.4 自身因素分析

未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充分,关节不够灵活,动作不协调;准备活动的内容与练习内容结合的不恰当;准备活动的量过大、时间过长,均可造成运动损伤。

2 预防措施

2.1 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准备活动不单单为了提高体温和肌肉弹性,更重要的是要克服人体惰性,确保人体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加强体内新陈代谢的过程,减少肌肉活动的粘滞性,提高肌肉的力量和弹性,促进关节囊内滑液的分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因此训练和比赛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

2.2 养成自我调节能力

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自身的身体素质和疲劳现状,不要加重局部负荷而导致运动损伤。另外,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还要养成自我调节的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

2.3 合理安排训练

合理安排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同时要注意对运动员的身体训练。身体能量是基础、预防是关键,适宜的身体训练不仅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为技术掌握和运动成绩的提高打好基础,同时也可以降低运动员损伤的风险,为此训练方法要科学,运动量要合理。若运动量安排不合理,不但不会提高运动成绩,而且还会造成运动损伤。

2.4 良好的场地器材及运动设施

适宜的场地设备,较好的'场地器材不仅为运动训练和比赛创造了有力条件,而且还能不断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另外,对运动员服装和鞋必须严格要求,其中跑鞋也是运动员造成损伤的一个重要因素,不适宜的跑鞋会导致姿势不正确,肌肉、关节功能障碍,所以运动鞋大小要适宜。还要考虑场地的硬度、弹性,地面是否平坦,沙坑有无杂物和松软度等外界因素,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3 小结

跳远运动项目是高速度、高展度的极限运动,这就决定了从事该项运动的人易受到损伤的危险,为此教练员、运动员在不断改进训练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安排训练内容,从而减少运动损伤几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宋德海。对我国优秀跳远、三级跳运动员的运动损伤流行病学调查与分析[J].四川体育科学,2022(2):47-50.

[2] 宗春林。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2):100-102.

[3] 蔡 彬。跳远运动员常见的运动损伤原因及预防措施[J].成才之路,2022,30:70-71.

[4] 王江红。中学生跳远运动损伤原因的调查和实验性研究[J].考试周刊,2022,47:87.

大学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原因及防范对策论文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 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口号。积极的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改善大脑皮层及神经系统的协调指挥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在现代的高校中都开设了各式各样的体育课程。开设体育课程能够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还能够为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在当前的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学生出现运动损伤问题。教学中运动损伤问题不仅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甚至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身心影响。因此对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产生原因以及预防措施进行研究不仅意义重大,而且十分的重要。

一、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常见类型

肌肉酸痛:有些人因为平时工作忙,利用放假的几天到健身房进行集中大量的体能训练,充分休息后就会出现相应运动部分肌肉的酸楚、疼痛。同理,如果同学们平时很少运动,只在体育课上集中锻炼的话,就会出现肌肉酸痛、手脚无力等症状。

肌肉拉伤:有些人在平时锻炼比较少的情况下,假期参加攀岩等运动时,很容易由于热身不足、运动过度、用力时姿势不正确造成,表现为拉伤肌肉的疼痛,受伤肢体的功能下降。另外牵拉受伤肌肉时,疼痛会加剧,而外表一般没有改变。

关节扭伤:有些人在爬山时,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扭伤了附在关节外面的肌腱和韧带造成的,比较常见的有踝、膝、腕、腰等关节扭伤,除了局部疼痛外,有时还有红肿。

软组织挫伤:参加足球、篮球等身体对抗性强的运动项目,容易由于身体局部受到撞击引起,局部会有红肿或青紫,并伴有疼痛,挤压伤处疼痛会更剧烈。

关节脱位(俗称脱臼):在参加网球等运动项目时,往往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使肩关节的肱骨头从关节腔中脱出,导致关节脱臼不能活动,局部可有肿胀并伴有疼痛、畸形等。

骨折:一般比较少见,多由于突然摔倒或从高处跌下引起,骨折部位疼痛剧烈,可为刀割、针刺样疼痛,局部可有肿胀、触痛明显。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1、思想疏忽,认识不到位

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在思想上麻痹大意,对课堂上运动损伤的预防意识认识不够。尤其是有些学生运动经验不足,但是好胜心强,急于求成,表现欲望强烈,忽视教师课堂上的要求,按照自己意愿进行体育活动,从而增加了运动损伤的概率。

还有部分老师课堂经验不足,防范意识薄弱,出现运动损伤后,救助措施不当照成二次伤害。

2、行动懒散,准备不充分

体育活动前的准备热身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呼吸、心血管系统的活动,使学生能够有准备的从相对安静的状态转入紧张、激烈的运动状态。而有些学生意识不到准备热身活动的重要性,轻视其对预防运动损伤的作用,更有甚者认为做准备热身活动是在浪费时间。在不进行热身练习的情况下,会出现肌肉僵硬,身体协调性差,极易出现运动损伤。研究表明准备热身不足是运动损伤的首要原因。

3、缺乏锻炼,身体素质差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在 18 岁左右,都在成年的左右徘徊,身体、骨骼等还没有完全的发育成熟,因此对外界的抵抗预防能力还没有达到最强。发育中的骨骼以及身体内的软组织与成年人相比还比较脆弱,突然性的体育运动可能造成软组织挫伤,甚至肌肉的拉伤,更严重一些会导致骨折。现在的大学生家庭条件都比较好,再加上都是独生子,在家里都会得到特殊的照顾,肥胖现象越来越普遍,因为体重的增加,导致灵活性降低,耐力下降,运动强度稍微大一点就会出现不适,增加了出现运动损伤的几率。

4、环境条件,设备落后

有时上课的环境条件达不到要求,同样会导致运动损伤的出现,例如:在湿滑的场地打球运动,在光线不足,高温条件下进行运动等。运动设备的落后以及损坏,同样会造成运动损伤的产生,例如:在不平的场地上运动,在不牢固的体育器材上进行运动,以及穿不合适的衣服鞋子进行体育运动等等。在环境条件以及设备条件都不满足的条件下进行体育运动,都会带来一定的运动损伤。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高校体育教师要不断的提高预防课堂上运动损伤的意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高校体育教师积极的做好预防学生运动损伤的措施,在出现运动损伤后不要逃避,要积极面对认真的总结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及其不足之处,保证类似的问题不再发生第二次。关于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

不断的提高高校学生和老师的思想认识,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需要建立在运动安全教育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都要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不断的提高预防运动损伤的意识,以预防课堂运动损伤为教学练习的第一目的。日常的课堂中加强运动安全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预防运动损伤,抓住运动损伤发生的规律,不断的总结课堂经验,做到以预防为主的课堂目标。

2、加强学生课堂前的热身练习

体育课堂上的热身是一堂体育课中最重要的部分,是本节体育课能否安全,高质量的完成的关键。认真的完成准备热身练习,可以对容易发生或之前发生过运动损伤的部位进行保护,对身体的.其它部位进行防范。实践证明大多数的运动损伤都和课前没有认真的热身有关系,课前的热身一定要充分,包括身上的每一块肌肉和每一个关节。热身活动结束到正式活动开始之间的间隔不易超过四分钟,在正式活动中若中间间歇时间过长或转换练习项目,都要进行补充热身活动或者专项的准备活动。

3、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

培养高校大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在日常的体育课堂上要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积极的引导学生们参与到日常的课堂练习上,合理的安排课堂内容,使学生们能够养成科学、系统的终身锻炼身体的方式方法。

总而言之,高校体育教学中运动损伤的防范需要得到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实行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将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概率降到最低,保证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有效的发挥体育课对学生增强体质的作用,保证高校大学生可以健康的成长。只有高校体育教学工作者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负责认真的完成课堂的每项任务;在课堂之余勤思考、多总结就可以在日常的体育教学中减少或者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周伟良 . 中职学校高等教育中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J].当代体育科技,2022(13)。

[2] 杨翔宇 . 高校体育课堂中的运动损伤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J]. 华东科技大学学报,2022(12)。

[3] 朱年丰 . 高校体育教学中常见运动损伤的应对措施 [J].体育世界(学术版),2022(11)。

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预防对策论文

摘要:在篮球教学中,学生的基本任务是学习,运动损伤则会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因此探究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并积极预防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立足于中学篮球教学现状,主要分析了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的发生及预防对策。以期通过笔者努力,找到促进篮球教学质量不断提升的可靠策略。

关键词:篮球教学;运动损伤;预防对策;原因

篮球运动是大多数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因此篮球教学在各个学校的开展也十分广泛。但篮球运动是一项结合弹跳、奔跑、撞击以及投射的综合运动,在篮球运动中往往会发生激烈的身体碰撞,从而引发一些运动损伤。

一、篮球教学中发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1、教师安全指导做不到位

学生时代是一个活泼爱动的年龄阶段,他们的身影常常出现在篮球场和足球场上,这也是富有朝气的代表。但学生的知识认知还不全面,同时身体也处于发育阶段,因此在运动过程中十分容易受伤,而这些运动损伤很可能影响到学生的未来健康成长。所以,教师的正确科学的指导就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本职就是教导学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出一份力。但很多教师在篮球教学时却未做到科学正确的指导,只是简单的讲解篮球运动中的技巧,对于学生在运动的注意事项讲解不足,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正是因为教师的安全指导做不到位,才增加了篮球教学中运动损伤发生的概率。

2、教学设备的配备及检修不充分

学校的很大职责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安全健康快乐生活学习的场所。所以,保障学生的健康生活是每一个学校的责任。但很多学校在这一方面做的却不够好,过于重视学生的成绩教学,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关注却不够,把教育经费基本用在成绩教学中,对于学生运动场地的的建设的投入过少。正是这一原因,学生的运动场所十分简陋,运动设备老化严重,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同时,学校对于教师的安全培训工作做的很不到位,对于学生的安全指导工作做的不够,由于学校的不重视使得教师在教学时没有意识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学校对于校园安全隐患的忽略也导致学生的运动损伤可能性增大。3、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一个人的安全问题更多的在于自己的安全意识的薄弱。有着很强的安全意识的学生在运动时就会很自然的考虑到安全,因此在运动中会考虑到运动负荷,自己能否承受,哪些行为是不安全的,从而避免。但在现如今的`学生中,安全意识十分薄弱,由于缺乏专业的安全指导,学生的很多行为都有这样一定的危险性,但学生本身却未注意到。以至于学生在篮球运动时往往会做出一些超负荷的动作,落地后不及时缓冲,渐渐的膝盖磨损过大,身体健康受到威胁。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也是篮球教学时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之一。

二、篮球教学时运动损伤的预防对策

在篮球教学中,预防运动损伤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校及时对运动设备更新与检修

篮球教学作为大多数学校必备的体育教学项目,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学校在校园建设时要注重篮球项目设备的完善。在篮球运动中,学生的弹跳十分的多,由于从空中跳落对于学生的膝盖磨损很严重,只有通过缓冲才能减少这样的损伤,但在各个学校中的篮球场地大多是水泥地,没有弹性,学生降落时对于膝盖的损伤时巨大的,长久一来学生的腿受伤的可能性非常大。这时,学校可以加大学校篮球场地的经费投入,多建设室内篮球场地,铺设木地板以此增加场地的弹性减损伤。同时对于篮球场地的篮筐也要定期检修,以此解决隐患。想要减少篮球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学校首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运动场所。

2、教师积极科学指导学生安全运动

教师的科学指导有着重要意义,只有在教师的正确科学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安全的完成相应动作技术,如果没有正确的技术,在打篮球时就很有可能出现意外从而受伤。篮球教师都是经过专业的选拔才成为教师的,他们的动作才具有规范性,规范的动作技术就会在运动中把危险降到最低。例如,教师在讲解三步上篮的技术动作时,就要告诉学生在降落时双腿弯曲缓冲,使得膝盖得到保护。同时教师在进行篮球教学时,也要让学生做好准备活动,把学生的各个部位预热起来这样运动时,就可以变得灵活,避免受伤。通过这样的安全指导,就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学生在篮球运动中的运动损伤。

3、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

在篮球教学时,想要降低运动损伤,最主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只有让学生养成安全意识,学生在运动时才会注意自己的安全。如果学生的安全意识不到位,即使教师在篮球教学中说到运动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在打球时也不会注意,继续犯错误,所以首先教师要把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起来。在教学时,教师可以讲解在篮球运动中不注意安全从而引起的受伤,通过实例让学生明白在篮球运动中注意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学校也可以积极的开展体育安全教学月,对教师进行更加全面的安全培训,在校园中积极的开展安全意识宣传,让学生在思想上意识到在篮球运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这样就可以在篮球教学时很大程度的减少运动损伤。

三、总结

篮球运动对于学生来说十分的常见,通过篮球运动,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同时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但篮球运动是一项激励的身体碰撞运动,在篮球教学时,教师要教授正确规范的技术,同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运动损伤,这样才能使学生在篮球运动中享受到真正的快乐,让学生在享受篮球给他们带来快乐的同时健康茁长地成长。(作者单位: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参考文献

[1]尚志强.学校体育教学中运动伤害事故的原因与预防措施[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22(03)

[2]荣霁,刘排.论篮球运动“大众化”发展趋势对体育院校篮球课程建设的影响[A].第6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22

[3]唐启臣.试论高职院校篮球教学中的讲解与示范[J].科技创新导报.202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