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春联写在木头上?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上。下面小编收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参考。

春联简介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不过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也有说是辛寅逊或孟昶的儿子孟喆所撰。[1-2]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成对出现

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原先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黄纸,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贴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故新年贴对联是有必要的。

新年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短短10个字,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

发展

满族尚白,清宫廷春联用白纸,蓝边包于外,红条镶于内。但满人入关久远,深受汉文化影响,此风俗在民国后渐渐消失。

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最早的春联是:“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这副春联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卷号为斯坦因0610)上,该遗书记录十二副在岁日、立春日所写的春联。该联为排列序位中的第一副,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较后蜀主孟昶的题联早240年。“三阳始布;四序初开”打破了“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世界纪录,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春联。新年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子书写。

朱元璋大力提倡贴对联。他在金陵(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在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穿便装出巡,挨家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批、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具、影壁中。 同时,每家每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新年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传说,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中国民间广为流传。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反映了每到除夕之日,每家每户挂桃符(即今春联)的盛况。同时,随着门神的出现和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来书写桃符,以往的桃符所肩负的驱邪避灾的使命逐渐转移给门神,而桃符的内容则演化成用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降临和五谷丰登的美好心愿。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每家每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这家三十两银子。由此可见,“春联”的得名和推广,是朱元璋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颁布御旨才得以在每家每户推广开来的。

传说

传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送去喂虎。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于是中国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形式

新年,是中华民族“百节之首”。

贴春联

在中国历史文明中,庆祝新年的习俗很多,至今在中国民间尤其是农村中保存最广的习俗当是贴春联和贴门神。

贴春联,是中国民间庆祝新年的第一件事情。每当新年将近的时候,每家每户都在大门两边贴上崭新的春联,红底黑字,稳重而鲜艳。表达一家一户对新年的美好愿望,诸如“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之类;或与中华民族干支纪年文化相关连,春联中嵌有“鼠”、“牛”、“虎”、“兔”、 “龙” 、”蛇“、”马“、”羊“等生肖物名,如“锦鲤飞身酬远志;祥羊跪乳感亲恩”等;一些春联还注意反映不同行业、不同家庭不同的“幸福观”。因此,认真研究新年时人们张贴的春联,无疑是观察民间风情的一个有意义的途径。

贴春联的.习俗究竟起于何时,至今无准确的材料可资查证。不过,大约可能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可以在史籍中证实的。此外,根据《王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着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寓意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新年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中国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手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中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传说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对联 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使用方法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什么的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大多数还是照个人的时间安排来选择贴的时间。“地增鸿连满门财,天赐吉祥全家福。”根据普通话上下联均以第二声阳平收尾,根据平水韵还能区分平仄。在没有横批而且上联气势弱于下联才使用上仄下平。

对联的上联贴哪边?

要看横批的书写,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上联就应该贴在右边,反之上联则贴在左边。另外,对联除了对仗等要求外,一般应上仄下平,就是上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上声和去声,下联结尾字的音调应该落在平声。(阴平、阳平)

与贴春联有比较集中的时间不同,摘春联的时间各地差异较大。依照各地民俗的不同,分有整年说、过节说和自然脱落说三种主要类型。

整年说。春联有喜庆吉祥之意,所以“旧”春联需等到来年贴春联的时候才摘除并贴上新的春联,寓意辞旧迎新,福运一年。在这一整年里,如果春联有破损,需及时修补。

过节说。春联作为驱赶“年兽”的法宝之一,待到“年”过完后,春联就可以摘了。按各地民俗的不同,有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算作过完年的,也有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时候算过完年的等等。随着城市的发展,出于市容市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有在新年长假期间或是新年长假之后摘除春联的统一要求。

自然脱落说。所谓自然脱落就是把春联贴上后就不顾不管,任凭春联被风吹雨打,自然脱落。亦或看到春联被风吹雨打后破烂不堪了,就直接摘掉。

对于摘下来的春联,还有“烧春联”一说,就是将摘下来的旧春联烧掉,寓意将所有的晦气烧掉。

中国民间有一种神话的传说:春联即为天上的神仙,当春联烧掉后,就会升上天庭,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民间的情况,希望天神能给民间的家庭带来好运等等美丽的传说故事。

由于春联在民俗里属于祥物,所以肆意破坏(焚烧、撕毁、涂画等)春联的行为是一种不道德行为。

我国最早的春联

春联,又叫“春贴”、“门对”、“对联”,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对联的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对联的两边都要互相对应。今天为大家准备的是我国最早的春联,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阅读需求。

我国最早的春联一

我们中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其渊源是博大精深的。就对联这门既高雅又通俗的学问来说,也是这样。古代的圣贤豪杰,以至皇帝老子,莫不至爱为之。今天喜爱的人也为数特多。每逢过年、结婚、祝寿、丧葬等红白喜事,人们都喜欢写对联、贴对联。许多名山胜地风景区的楼、台、亭、阁,更少不了对联。正因为有人喜爱对联,所以历朝历代流传下来的对联作品,一经收集、整理、编辑、出版,就会成为洋洋大观,鸿篇巨制。湖北省楹联学会以陈东成、闻楚卿为首的一班人,历尽十年,饱尝甘苦而编纂的《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就是一部颇具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实用价值的联书。

过去楹联界都说中国最早的对联,是后蜀主孟昶(919—965)的那一副春联:“新年纳馀庆;佳节号长春”,现在的楹联史就不能这么说了。

其一,从现在起,这种说法已被《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收集的唐人对联的事实突破了。《黄梅分卷》、《咸宁分卷》、《黄冈分卷》、《京山分卷》、《蔡甸分卷》均有突破,其中《江夏分卷》突破5例。而时间最早的一例,即是《江夏分卷》里的《江夏王(李)道宗题寺门》联:

深山窈窕,水流花发泄天机,未许野人问渡;

远树苍凉,云起鹤翔含妙理,惟偕骚客搜奇。

为了让众多的联友了解情况,弄清事实真相,笔者先后三顾湖北省图书馆,见到了这一珍贵对联的庐山真面目。该联在省图书馆特藏是这样被珍藏的:“类号”:史地593;“书名”:《灵泉志》,共3册;“备注”:抄件。请注意,是孤本“抄件”,有史料可查。

其二,历史辞书载:李道宗(公元600—653年)唐初大臣,字承范,唐高祖李渊的侄儿子,也就是秦王李世民的叔伯兄弟。唐太宗即位后,与李靖等攻东突厥,俘颉利可汗,有战功,先擢升刑部尚书,继迁任礼部尚书,后封为“江夏王”,并于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干布联姻,后于高宗永徽年间,为长孙无忌所诬,流放象州(今广西象州东北),途中病死。

其三,据甘方武考证:“所有这些,《武昌府志》、《江夏(武昌)县志》都有较详细记载。李道宗并在灵泉山建有‘紫萼园’,‘隐居数年’。现今‘昭园’东侧尚有其墓。”笔者为此两次前往当今楚天名胜龙泉山。在风景区管理处段先龙陪同下,找到了李道宗墓地。

我国最早的春联二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新开始。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就成为我国节日传统的一部分。

春联的历史很悠久,它的前身叫做“桃符”。即用暗红色的桃木削成长的方形的`木,在木板上画上两个神像—神茶和郁垒的画像,钉在大门两旁,用来驱鬼避邪,以求吉利。

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后蜀有为君主叫孟昶。一年除夕时,他的心情很好,便让身边的翰林学士辛寅逊写完后,孟昶看了不中意,于是提起笔来,亲自写下了个字: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字虽不多,但这两句话非常吉利。“余庆”就是余福,意思是新的一年又接受新的福气。第二句是美好的节日叫做春节,意味着温暖的春天永驻人间。这十个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把“新春佳节”四个字巧妙地嵌在了里面。所以孟昶写完,身边的大臣们都叫好,孟昶自然也很高兴。

从这以后,桃符就逐渐变成了对联,后来桃木又被红纸所代替。一到春节,家家户户门上贴着鲜红耀眼的对联,喜庆的气氛自然更浓了。

孟昶的这副春联是公元964年写的,史书中有记载,所以保留下来。它离今天已经有1300多年了,是我国最早的春联。

最早的秋天-作文

清晨一片树叶从枝头随风轻轻落下,落在了树叶铺满的路边。似乎在诉说着秋天就要来了。

经过了春天的播种和风险,夏天的种种考验,秋天正悄悄来到。秋天是一种开始,秋天是沉甸甸的。

金色的阳光照耀大地,心情从夏天的炎热变成了秋天的安静。

有人说,秋天是寂寥和凄凉的。也有人说,秋天是一种美丽和希望。秋天,这个季节,我们更懂得了生命的真谛,懂得了更高层次的责任和美丽。这种美丽不是表面的,不是外表的,这种美丽是庄稼地里沉甸甸的收获,是满枝头挂满的果实,还有经历了风雨后满园盛开的花朵。

风儿渐渐有了冷的感觉,树上的叶子也有了黄色的变化。秋天,没有了夏天的酷热和烦躁。静静地坐在窗前,任思绪飘扬。秋天,来得这样快,仿佛是一刹之间。大地变了颜色,大自然换上了秋天美丽的外衣。

看那庄稼地里,金黄的玉米一片连着一片。高粱红色的穗子,在微风中摇曳。大豆随着风儿哼着小曲。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

看那果园里啊,鲜红的西红柿一排一排站立。紫色的葡萄在阳光下歌唱。绿色的梨子挂满枝头。果子成熟了,果园丰收的繁忙。硕果累累的秋天透着丰收的喜悦,秋天五彩缤纷的'景象。瓜果飘香的秋天更加美丽。

一片树叶落下来,轻轻捡起。这是一片秋天的叶子!带着淡淡的清香。沉甸甸的金色,令人陶醉的清香。

秋天,给大地带来了一片美丽,给田野带去了金色,给白云送来了蓝色的云朵,给大家带来了一丝凉爽的秋风。

这就是最早的秋天。

头上长树的新娘作文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鳏夫,他的前妻给他留下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孩子都是好孩子,互相很疼爱。过了些日子,男人再婚了,他的新妻子有一个很丑很坏的女儿,跟她妈妈一样。

从这个女人进门的第一天,男人的孩子们就不得安生了。家里就没有他们能待的地方,男孩就想到外面闯世界,自己养活自己。

他在外面转了一段日子,到了王宫,在那儿他得到一份工作,替马车夫干活儿。他聪明伶俐,手脚利落,把马养得膘肥体壮浑身油亮。

他妹妹还在家里,一天过得比一天差。她的继母和姐姐总是挑她的毛病,不管她到哪儿去,做什么,她们都骂她、打她,她没有一分钟能安静下来。她们让她干重活,说刻薄的话,却只给她很少的食物。

一天,她们让她到溪边打水,水里冒出一个丑得可怕的脑袋,说:帮我洗脸,姑娘!

好的,我很高兴帮你洗。女孩说,就开始擦洗这张丑陋的面孔。但她忍不住想这可真不是件让人愉快的事儿。

她洗完了,洗得干干净净,水里又冒出一张更丑的脸。

帮我梳头,姑娘!这张脸说。

好的。我很高兴能帮你。姑娘说,就开始梳理那纠缠的头发。可以想象,这也不是件让人愉快的工作。

她做完了,又冒出来一个还要可怕的脑袋。

吻我一下。姑娘。这个脑袋说。

好的。我吻你。姑娘这么做了。她觉得这是她这辈子干的最苦的事儿了。

三个脑袋开始商量怎么回报这个善良的姑娘了。

她会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姑娘,明媚得像白天一样。第一个脑袋说。

她梳头时金子会从头发上落下来。第二个脑袋说。

她说话时,金子会从她嘴里掉下来。第三个说。

姑娘回家时,明媚得像白天,后妈和她的姐姐生气了。但更糟糕的是,她一开口说话,金币从嘴里掉了出来。后妈更火了,把她赶到猪栏里,叫她到那儿和她的金子,待在一起,不许踏进房屋一步。

没过多久,后妈叫她自己的女儿去溪边提水。

女孩带着提桶去了,靠近岸边的地方,冒出来第一个脑袋,说:姑娘,帮我洗脸!

自己洗!后妈的'女儿说。

第二个脑袋冒出来了。

帮我梳头,姑娘!第二个脑袋说。

自己梳!后妈的女儿说。

第二个脑袋沉了下去,第三个脑袋浮上来了。

吻我,姑娘!第三个脑袋说。

我怎么会吻你那张丑陋的嘴!女孩回答说。

三个脑袋聚在一起商量怎么对待这个姑娘,她坏脾气,自以为是。最后,他们决定让她的鼻子长到四厄尔长,下巴有三厄尔长,前额长根杉树枝,她一开口嘴里就掉灰。

她拎着水一回家,就叫她妈妈:开门!

自己开门吧,亲爱的孩子。妈妈说。

我没法走近,因为我的鼻子。女儿说。

妈妈出来一看,你可以想象,妈妈是什么心情。她尖叫、哭泣,但鼻子和下巴就是那么长。

在王宫干活儿的哥哥,他走的时候带着妹妹的画像,每天早晨、晚上,他都会跪下来为妹妹祈祷。他是那么的爱她。

马厩里干活儿的其他男孩们听到他祈祷,就透过钥匙孔偷看,看见他在一幅画像前跪下来,他们就告诉所有的人,年轻人每天早晨和晚上都要跪拜偶像,最后,他们跑到国王面前,请国王自己去看他在干什么。

开始国王不相信,但是他们说得那么诚恳,他就蹑手蹑脚凑到钥匙孔前偷看,看见年轻人跪下来,双手交叉放在胸前,墙上挂着一幅画像。

开门!国王叫道。但年轻人没听到。

国王又叫他。年轻人专心地在祈祷,也没有听到。

我说,开门!国王又叫,是我,我要进来!

年轻人跳起来,打开门,他匆匆忙忙,忘记把画像收起来了。

国王进门,看见画像,脚像被捆住一样,站了好一会儿。他觉得这画太漂亮了。

天下可没有这么漂亮的姑娘!国王说。

年轻人说,这是他妹妹。他自己画了这张像,她就算不比这画像漂亮,也不至于比这画像丑。

嗯,要是她有这么漂亮。我就让她当我的王后。国王说。

他命令年轻人回家把妹妹接过来,然后立刻回来,一刻也不许耽误。年轻人答应尽快,立刻就出发了。

年轻人回家接他妹妹,他后妈和她的女儿也要跟去,于是他们一起出发了。

他妹妹随身带着首饰盒,里面藏着她的金子和她的小狗,小狗的名字叫小雪。首饰盒和小狗都是妈妈留给她的。

他们走了一段路,得过海了,哥哥坐在舵上,后妈带着姐妹俩坐在前头,他们航行了很久才看见陆地。

看那白色的海岸线。我们就在那儿登陆。哥哥指着海说。

我哥说什么?妹妹问。

他叫你把首饰盒扔到海里去。后妈说。

要是哥哥这么说,我就扔。妹妹说着,就把首饰盒扔下了海。

他们继续航行,哥哥又指着海岸说:那个宫殿就是我们要去的地方。

我哥说什么?妹妹问。

他叫你把狗扔进海里去。后妈回答说。

妹妹哭了,非常伤心,因为小雪是她在世上最亲密的伙伴了,但是最后她还是扔了。小雪,是我哥哥叫我扔的,上帝知道,我是多么的不愿意啊。

他们继续航行了很久。

你们看,国王会在那儿迎接我们。哥哥指着海岸说。

我哥说什么?妹妹又问。

他叫你自己赶紧跳到海里去。后妈说。

她悲伤地哭泣。但这是她哥哥说的,她觉得她得这么做,所以她跳下去了。

他们到宫里时,国王看见一个丑陋的新娘子,鼻子有四厄尔长,下巴有三厄尔长,前额长着根树枝,这可把他吓坏了。但是婚宴已经准备了,食物烤好了,酒也酿好了,客人们也都在等着了,就算是新娘这么丑,国王也只好认了。

但是他非常愤怒,当然没人能责怪他的愤怒,他下令把哥哥扔进蛇坑里去。

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四,一个漂亮的姑娘走进宫里的厨房,求厨娘让她睡在那儿,借给她一把梳子。她那么可怜,厨娘就给她了,她梳头的时候金子直往下掉。

一条小狗跟着她。她对小狗说:出去,小雪,看看是不是到时候了。

她说了三遍,三遍狗都出去了。这时候已经快天亮了,她要走了,走的时候说:丑陋的头上长树的新娘,睡在国王的身边。我在你床上放沙石。我哥哥和冰冷的蛇睡在一起,没人哀悼,无人同情。

我会再来两次,然后再也不来了。她说。

早晨,厨娘告诉别人这件事。国王说,下个星期四他要到厨房亲自看看,看看是不是真的。

星期四,天黑时,他到厨房来了。他拼命地揉眼睛,想让自己保持清醒,但还是睡着了,那个头上长树的新娘轻轻地唱歌,他就很快睡着了。漂亮姑娘来的时候,他睡得正香,打起了鼾。

这次也一样,姑娘借了把梳子梳头,金子从头发间落下来。她叫狗出去看了三次,天亮时她走了,说:我还会再来一次。然后就再也不来了。

第三个星期四晚上,国王又来了。他带了两个人来,每人拽着他一个胳膊,他快睡着时,这两人就摇醒他。他还派了两个人看着头上长树的新娘。

夜色降临时,新娘又开始唱歌,他的眼睛又快闭上了,脑袋也垂了下来。

这时候,来了一个漂亮的姑娘,借了梳子梳头,金子从头发上掉下来。然后她又让小狗出去看看天是不是快亮了,第三次,天色开始亮了。

于是她说:丑陋的头上长树的新娘,睡在国王的身边。我在你床上放沙石。我哥哥和冰冷的蛇睡在一起,没人哀悼,无人同情。

我再也不来了。她说,然后就打算走了。但是那两个架着国王的人握住国王的手,塞进去一把刀,刀割到了姑娘的小拇指,出了一点血。

这位真正的新娘自由了。国王也醒了。她把所有的一切都告诉了他,她的后妈和姐姐如何出卖她。国王立刻把哥哥从蛇坑里放了出来,蛇一口也没咬他,然后把那母女两人扔了进去。

国王摆脱了可怕的新娘,别提有多高兴了。他的新娘像白天一样明媚动人。

这下,真正的婚礼举行了。婚礼是如此的盛大,远近七个国家的人们都交口称赞。

国王和他的新娘带着小雪去了教堂,接受过祝福之后,他们又回宫了。之后的事儿,我就再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