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黄鹤楼随想散文

行万里路 读万卷书,我们一般都这样认为。可是有的人一生都在读书,可是又有几个象李白站在黄鹤楼上对好友说到: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如果说是崔颢成就了黄鹤楼,李白则把黄鹤楼推到了现在。

而徐霞客一生只有一篇游记,更没有将万里路艺术化称为丰碑,当然不是行万里路 和读万卷书是对立的,我们读书当然可以在行万里路中去消化思考和实践。但是绝不可以让行万里路来读万卷书。

文化成就古迹,古迹催化文人,游览黄鹤楼就是读一部不同时代的诗篇,春风化雨,文化化人。我们读黄鹤楼,不仅领略历史的沉淀,更是感受历代文人雅士的情怀。

读懂黄鹤楼也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思考,尽管黄鹤楼从古代的军事作用到现在五A级风景名胜区,我们在欣赏李白送别诗的意境同时,我们面对长江大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思考现代文明带给人的便捷的同时,我们却失去那种依依惜别的感觉,因为我们有了飞机,高铁和可视电话,也许上午去了扬州,送别酒还没有凉,晚上老朋友又可能出现在我们身边,我们的感情生活就失去了一种沉淀,而变得见面时的陌生。

如果我们仅仅把黄鹤楼看作是一处风景,那么我们看到的是一处现代仿古建筑,和周围并不是很切合的建筑体。

如果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它,这个才是它存在积极意义,历史如果断代,就是对现代的.割裂,无论是废墟还是复制,只要出于对历史的尊重,都是文化的传承,是我们参观黄鹤楼的真正意义。

无论如何,黄鹤楼给我的印象都是历史和现代的碰撞,也是遗存和发展的碰撞。

旅游随想录散文

时下旅游成为一种休闲的时髦方式。大概通常人们在一个地方呆惯了,总有要突破这个狭隘空间限制的想法,这足以见得人的天性,那就是永远都会畅想着——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人们的这种想法大概也和男人们对于“别人的老婆总是好的”的心里一样吧!

人类大概总是一个善于幻想的种族,当然至于动物和植物会不会幻想,我不知道,但我可以大胆的猜想,只要有生命的物种,也许都会有自己的幻想,只是这个秘密可能人类还没有彻底弄清楚。因为人类善于幻想,因而旅游的幸福更多的是在旅游之前的幻想而不是在旅游途中。因为旅游前去的毕竟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对于陌生的地方的新奇感和有关旅游资料的介绍上所产生的强烈的诱惑感常常让一个人浮想联翩。因为善于联想,因此人们的灵魂往往就和所向往的旅游景点契合为一,而这也正应了古人讲的“神与物游”的境界。通常人们都爱讲“看景不如听景”还真是有一定的道理。为何人们有这么一种认识呢?大体也是“草色要看近却无”的审美原理吧,我们通常喜欢“雾里看花”,喜欢欣赏“艺术的竹子”,这一种心里可能都与“距离产生美”的道理有关。

其实还有一种因素不可忽视,那就是“艺术的景”或者是“想象中的景”本身就是一种高度集中了的艺术画面,它不像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景观带有很多的杂质和干扰,甚至是喧嚣,因为这些反而分散了人们对于景观的欣赏和观瞻,加之旅游人员的来来往往,拥拥挤挤,熙熙攘攘,导游的时间限制或者是自己的身体不适等等因素,因而就常常大败旅游的兴致。这就像自己可以想象着坐着飞机升腾上了天空那样带来的惬意优美一样,然而真让你坐上了飞机,那一种眩晕之感,或者是别人的一句“飞机一旦坠落我们就完蛋了”的玩笑话,都会让你产生一种恐惧感,而先前的那一种急切乘飞机的愿望和美好的想象都会跑到九霄云外。因为此时你不是带着一种欣赏景色的兴致,而是另外产生了一种生命之虞的担忧。亲近了大海何尝不是这样的心理,未见大海之前,也许脑海里会蹦出自己带着泳圈在大海里畅游的情景,然而一到大海的跟前,一倾听那骇人的巨浪,还有那汹涌澎湃的激流,此时即使是拿着泳圈也感觉是胆战心惊,那种搏击海浪的豪情也许早就飞到爪哇国里去了,几个人站在近沙滩上臂膀挽着臂膀尚且都能感觉到那一浪打过来的力量,更何况一个人呢?现实的海景或者是空景真是会击碎你那幻想的美梦。

旅游之中还有一种很败兴致的景观,就是充斥在眼前的是在全世界城市都可以看到的高楼和汽车,还有闻那汽车排放出的尾气的臭烟,住一个模式的宾馆,这让你感觉到自己还没有走出自己呆着的.地方的感觉,即使好一点,好像也不过是到了亲戚的家里。俗话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因此,这些诸多的杂质就好像已经击碎了你的想象,让你远远没有产生未来之前的那一种美好的感觉。因此,对于旅游来说,你最好还是看那些不同于自己地方的景观和风俗,也许这些还会给你带来旅游的神奇感和幸福感。记得自己曾经游海南的时候,给我印象很深刻的倒不是那摩天的高楼和来来往往的汽车,而是那在田野里打滚着的水牛和那戴着斗笠插秧耕田的海南农人们,这些景观才让我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他乡异俗的地方。

尽管“看景不如听景”,但是人们还是拼命地往外面跑,以满足哪一种奋跃之心,或者是释放那一颗囚禁之心,不过,即便是“看景不如听景”,但也不要追求十分的高兴而玩极其惊险的景观,因为,旅游,毕竟安全是第一,而不是兴致是第一。

游天鹅堡随想散文

到欧洲旅游,看最多的地方,不是城堡,就是教堂。就像在国内旅游一样,不是寺庙,就是故居。似乎是除此之外,就没什么可看的。

之所以会不辞劳苦的往这些地方挤,不只是城堡、教堂、寺庙、故居的建筑值得一看,更主要的是这些地方发生的故事,承载的精神、主义、理想、追求,能满足游人的好奇心、窥探欲,参观天鹅堡也是源于此。虽说来德国已是第六次,参加电梯展也是第二次,但并没有时间游览一下奥格斯堡的风光。

此次,兴致勃勃的到展馆一看,觉得特别没劲。展示的产品以电缆为主,另有代存的钢绳机,而我们的产品一样也没有。是不是代表看什么重要的暗示信息?只有等待日后再看。

当然,也不是一点儿收获也没有,由此启发,明年的电梯展览以展示公司的新产品、新业务为主。重点展示加工能力,以及公司的差异化、特殊性产品。还有注重颜色的搭配,改变视觉效果。

如果说还像原来那样死守着展台,实在是愧对生命。来一趟德国可不易啊,直到临上飞机前十小时,才拿到签证,确认行程,再买机票。好在事先有了准备,要不然哪里还来得及哦。特别是陈爱华两年前还被拒签过一次。还是带他们好好转转看一看吧。

主推景点就是天鹅堡,说是德国最美丽的城堡。而且只有一小时的路程,心想也好看看吧。看过之后,发自内心的感叹:确实比海德堡美多!

天鹅堡有新旧两座,相邻为伴。黄色的是旧天鹅堡,有些许的沧桑,是路德维希二世国王于1832-1836年最后修建的,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白色的天鹅堡是1869-1890年修建而成的。说是相邻为伴,其实之间还有一段距离。坐马车需要6欧元1人,坐班车需要1.8欧元1人。新旧天鹅堡似年轻与年老的两位骑士守候在相邻的高地上,说是相邻为伴,只是在旧天鹅堡能看到新天鹅堡而已。

要天鹅堡说美,确实不假。有山、有水、有树。中国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文,德国是否也有这样的诗我不知道,但这里的树叶真美。我就奇了怪了,气温已是零度,而且不断的飘点雨雪,那满山遍野的树叶红里泛黄,黄中透红,红里也有藏着绿,依恋在枝头,随风偏偏起舞。落在地上的树叶,还是色彩透亮,无比诱人可爱,令我不忍心踏在上面。

如果说只是被风景之美陶醉,似乎与我有些不相符。透过一般,看到特别、看到过去、看到现在、看到将来,是我的习惯。天鹅堡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个建在路德维希二世的.起居室与工作室之间,仿造的钟乳石洞,洞内有人工瀑布,两边还有效果照明。有一把原木的椅子和一张原木的桌子。是原木,而不是园木,原木是指树皮枝节还在的木头,真的别有情趣,这与城堡的其它房间描金彩银的豪华形成极大的反差。

在起居室与工作室之间突然来这么个反差,出于什么动机?只是路德维希二世的浪漫,还是暗藏着其它的什么?也许只有路德维希二世自己知道。如果联想到他与心爱的茜茜表妹,在订婚前夜突然反悔,取消婚约,而后来终生未结婚,以及他与王室其他人的格格不入,矛盾重重,发展到后来,被污1蔑为有神经病,直至被取消行驶皇权的命运。还有最后和宣布他有神经病的医生范古登神秘地死在斯坦格湖中的结局,感慨甚多。

透过如此重重的故事迷雾,似乎看到了点什么,可又未能确切抓住什么。头脑的思绪像是被城堡内飘荡的灵魂俘虏,一会儿听见路德维希二世的叹息,一会儿又是茜茜公主的嘻笑,突然间,把自己的皇权让母亲武则天的李旦,只愿抛弃人间俗事,跟随神仙赤松子云游天下的汉张良都愤然而起:看看《素书》吧,会有解脱的。识时务者为俊杰,路德维希二世未能识时务,茜茜公主也未能识时务,而唐李旦、汉张良实是识时务者,因此能够逃避凶险,成为人杰。

假设两个悲伤的人结合,是否会有一个喜悦的结局呢?要是到霉的医生范古登,能够少些贪婪,远离是非,也许还能多活几年,至少不会与被自己亲自断送皇权的路德维希二世一起淹没在湖中。

美丽的天鹅堡,悲愤的主人公。

清明随想散文

日升月落,昼夜不停,冬去春来,草木葳蕤,时光的钟摆,滴滴答答,转眼间,又是清明。

坟头的荒草,青了复黄,黄了又青。石雕的碑楼,凝眸静立,只有那伫立于荒丘的柏树,四时守望,郁郁葱葱。

带着满满的敬意和虔诚,还有那各式各样,只要是心里能想得到的供品,在这个被称作坟墓的荒丘面前,叩首如捣,跪着祭供,行礼如躬!那些或久远或新鲜的伤疤,被逐一揭开,祭祀者的心灵,一满真诚,。行礼如仪,每个人虽都有人生的目标,在塚丘前,个个须接受良心和道德的拷问,裊袅的蓝烟,在坟头升起,火苗明灭,其势随风,这又象极了,朝拜者们那忐忑不安的心情,灵魂在故人面前,无处躲藏,愧疚过后,心灵得助,渐次升华!这萧瑟的坟地,虽然荒草丛生,森森柏前,却有庄重肃穆的仪容,荒芜是大自然的原生态,是末经雕琢的美玉陈横,玉体藏地,山河蕴秀,灵魂升天,日月有明,虔诚的心啊,如对清风,有愧悔交加,有失态失声,有自愧弗如的扼腕叹息,有超越升顶的荣耀和激动,百感交集,五味杂陈,但虔心弗移,是缅怀和敬仰,无论荣辱得失,在逝者的面前,汲取的都是道德的滋养,得到的都是奋发的力量!先人啊,这一切风儿都告诉了你:我,我们,她,她们,大家们都来看你!有思念,有寄托,有回憶,有叹息!但更多的却是敬仰,当然也有许多无助和些许的.无奈,试问谁有回天之手,能挽住生命的笼缰,让亲人永这欢聚,不会离去?

风中伫立,一任野风吹乱这或秀美如丝,或健白如草的发根,让眼泪在那或年轻澄澈,或沧桑混浊的眼里,尽情的流淌,岁月有序,花开渐次,生命无常,逝者如斯!明明白白的知道,生命是有灵性的,身体不过是她的载体,离开了这灵性,身体不过是一具皮囊,生命是有温度的,离开了这充满活力的温度,身体便会变得冰凉。生命是有思考的,沒有思考的生命,一定如孤魂野鬼般漫无目标,四处游弋。生命是有尊严的,否则,诚如对天地的敬畏,对风日月的景仰,对死的祭奠,对生的渴望!诚如对风云雷电,时雨阳光!诚如对生老病死的呥叹,诚如对花井花落的酬唱。

清明,不就是对生命的尊重,对逝者的怀念,对心灵的洗礼,对恩情的报答,对往事的追忆,对长者的安慰,对下一代耳濡目染的熏陶和教育。

教沐春风,世代延绎,心有敬畏,道德弘起。

清明,你是告慰逝者,启迪后者,唤起激情,绽放人生的奠礼,你是中华民族孝老爱亲光荣传统的延续。

泱泱中华,瀚瀚九州,看清明祭祀如仪,知华夏绵迮天地,尚尊老孝亲德风,弘千年古国灿烂文明。德隆国强,教化礼成,生生不息,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