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词的夸张艺术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他的诗歌运用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增强了诗歌感染力。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贡献首先是把积极的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推向新的高峰,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想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李白诗歌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真正能做到“笼天地于袖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达到出神入化。丰富的想象给艺术构思插上了翅膀。他惊人的想象力和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分不开的。李白诗歌夸张手法的常用方式有这样几种:

一、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扩大夸张在李白诗歌中最为突出,如《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的首句“白发三千丈”,劈空而来,似大河奔流。从手法上讲,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样,都是以“三”、“九”等表示众多的虚数进行夸张。“白发”长至“三千丈”,比“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瀑布还要多十倍,此句虽悖于事理,却含有至情,是诗人借白发之长来表自己愁思之深,它如雷霆,如潮涌,一下子便抓住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悬念。这类夸张在李白诗歌里还有很多,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用“雪花大如席”的夸张突出燕地奇寒,风光奇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这两句描写轻舟在那万重山急流中飞驰的轻快迅速——轻舟在江上驶,猿猴在岸上啼,只觉得江水两岸的猿声仍在耳中不停地啼着,而船却早已飞快地穿过万重山了。李白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轻舟的飞快,从中可以体会到李白获赦后轻松愉快的心情。“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上云乐》)这些都是扩大夸张的典范。李白诗中缩小夸张虽不及扩大夸张多,但为数也不少。如:“楼船一举风波静,汉江翻为雁鹜池。”(《永王东巡歌》),说浩荡的长江水和汉水,对于永王李粼来说,只等于一个小小的雁鹬池。这是对李粼军威之盛,地盘之广的一种歌颂,抒发了自己希求效力于消灭安史叛军,平定中原的爱国理想,气概豪壮。“谁道此水广,犹如一匹练。”(《江夏寄汉阳辅录事》),浩瀚的汉水犹如一匹白绢,这都是空间方面的极度缩小。其它如:“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等。夸张手法的作用都是很明显的,它可以使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鲜明,可以使社会生活的本质体现得更突出,可以把自然界的景物描绘得更生动、更形象。所以,夸张这种手法在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作家手里使用得更多。

二、夸张和想象的结合

李白常把奇特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写自己强烈的心潮激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至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些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胆的夸张,寄与明月更是奇特想象,对友人的思念在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达。“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别致而又形象贴切。“南风吹我心,飞堕酒楼前。”(《寄东鲁二稚子》),思念儿女的骨肉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蜀道难》中诗人更是以雄健奔放的笔调、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蜀地山川的雄奇险要。这首诗里充满了大胆的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夸张之辞在诗中前后出现了三次,成为贯串全篇的旋律。此外,蜀山之高,可以迫使驾驶着太阳神车的六龙望而却步;这样的高山,就算是极善飞翔的黄鹤也不能越过,猿猴想攀援更是徒唤奈何。这里的山势那样的高峻,以至于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天穹上的星辰,真是令人吓得气都喘不过来……这些突兀雄奇的想象、夸张,使得蜀山之高、蜀道之难被渲染得非常形象、非常突出,诗人的浪漫情感也被表现得非常强烈、非常动人。

三、夸张与比喻连用

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是李白书写炽热感情所常用的艺术手法。有时,他既用夸张,又用比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两句不但夸张奇特,气势宏伟,而且比喻新奇、恰切,以有形比喻无形,化抽象为具体,变悖理为合理,因而在艺术的真实中产生了强烈的魅力,令人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诗描写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银色的瀑布,飞一般往下奔流,一泻直落三千里,令人感觉仿佛是银河从那九重天的顶高处直落而下似的。诗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极写瀑布的高,水流的猛和流泉的白,是写瀑布壮丽景观的名句,充满着浪漫主义色调,充分表现了李白纵横不羁的豪气。另如“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等,都是夸张中有比喻的名句。

李白诗中的夸张虽然奇特得惊人,却是合乎情理,有现实依据的,既是极度的夸张,有是高度的真实。由于李白充分发挥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从而使他的诗歌气势磅礴,壮丽多姿,如天风海涛,不可羁绊、不可束缚,成为浪漫主义的典范。

李白诗歌的夸张艺术

导语: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他的诗歌运用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增强了诗歌感染力。李白诗歌中夸张的常用方式有: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奇特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结合,大胆的夸张与新奇的比喻连用。李白诗歌中的夸张虽奇特惊人,却合乎情理,既是极度的夸张,又是高度的真实。由于李白充分发挥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等艺术手法,他的诗歌成为浪漫主义的典范。

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贡献首先是把积极的浪漫主义艺术创作推向新的高峰,他以天才的艺术创造,在更广大的`范围内运用多种手法,扩大了浪漫主义想象,增强诗歌的感染力,使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得到发扬光大。

李白诗歌表现出惊人的想象力,真正能做到“笼天地于袖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文赋》),达到出神入化。丰富的想象给艺术构思插上了翅膀。他惊人的想象力和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手法分不开的。李白诗歌夸张手法的常用方式有这样几种:

一、扩大夸张和缩小夸张

扩大夸张在李白诗歌中最为突出,如《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诗的首句“白发三千丈”,劈空而来,似大河奔流。从手法上讲,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样,都是以“三”、“九”等表示众多的虚数进行夸张。“白发”长至“三千丈”,比“飞流直下三千尺” 的瀑布还要多十倍,此句虽悖于事理,却含有至情,是诗人借白发之长来表自己愁思之深,它如雷霆,如潮涌,一下子便抓住读者,引起读者的强烈悬念。这类夸张在李白诗歌里还有很多,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北风行》),用“雪花大如席”的夸张突出燕地奇寒,风光奇特。“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朝发白帝》),这两句描写轻舟在那万重山急流中飞驰的轻快迅速——轻舟在江上驶,猿猴在岸上啼,只觉得江水两岸的猿声仍在耳中不停地啼着,而船却早已飞快地穿过万重山了。李白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轻舟的飞快,从中可以体会到李白获赦后轻松愉快的心情。“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天子九九八十一万岁,长倾万岁杯。”(《上云乐》)这些都是扩大夸张的典范。李白诗中缩小夸张虽不及扩大夸张多,但为数也不少。如: “楼船一举风波静,汉江翻为雁鹜池。”(《永王东巡歌》),说浩荡的长江水和汉水,对于永王李粼来说,只等于一个小小的雁鹬池。这是对李粼军威之盛,地盘之广的一种歌颂,抒发了自己希求效力于消灭安史叛军,平定中原的爱国理想,气概豪壮。“谁道此水广,犹如一匹练。”(《江夏寄汉阳辅录事》),浩瀚的汉水犹如一匹白绢,这都是空间方面的极度缩小。其它如:“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云台歌》),“感君恩重许君命,太山一掷轻鸿毛。”(《结袜子》)等。夸张手法的作用都是很明显的,它可以使事物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更加鲜明,可以使社会生活的本质体现得更突出,可以把自然界的景物描绘得更生动、更形象。所以,夸张这种手法在李白这样的浪漫主义作家手里使用得更多。

二、夸张和想象的结合

李白常把奇特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写自己强烈的心潮激荡:“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至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些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胆的夸张,寄与明月更是奇特想象,对友人的思念在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表达。“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把思念长安的心情表现得十分别致而又形象贴切。“南风吹我心,飞堕酒楼前。”(《寄东鲁二稚子》),思念儿女的骨肉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蜀道难》中诗人更是以雄健奔放的笔调、丰富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蜀地山川的雄奇险要。这首诗里充满了大胆的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夸张之辞在诗中前后出现了三次,成为贯串全篇的旋律。此外,蜀山之高,可以迫使驾驶着太阳神车的六龙望而却步;这样的高山,就算是极善飞翔的黄鹤也不能越过,猿猴想攀援更是徒唤奈何。这里的山势那样的高峻,以至于伸手就可以触摸到天穹上的星辰,真是令人吓得气都喘不过来……这些突兀雄奇的想象、夸张,使得蜀山之高、蜀道之难被渲染得非常形象、非常突出,诗人的浪漫情感也被表现得非常强烈、非常动人。

三、夸张与比喻连用

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是李白书写炽热感情所常用的艺术手法。有时,他既用夸张,又用比喻。“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两句不但夸张奇特,气势宏伟,而且比喻新奇、恰切,以有形比喻无形,化抽象为具体,变悖理为合理,因而在艺术的真实中产生了强烈的魅力,令人惊叹。“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诗描写庐山瀑布的雄伟壮观——银色的瀑布,飞一般往下奔流,一泻直落三千里,令人感觉仿佛是银河从那九重天的顶高处直落而下似的。诗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极写瀑布的高,水流的猛和流泉的白,是写瀑布壮丽景观的名句,充满着浪漫主义色调,充分表现了李白纵横不羁的豪气。另如“朝如青丝暮成雪”(《将进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等,都是夸张中有比喻的名句。

李白诗中的夸张虽然奇特得惊人,却是合乎情理,有现实依据的,既是极度的夸张,有是高度的真实。由于李白充分发挥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等浪漫主义艺术手法,从而使他的诗歌气势磅礴,壮丽多姿,如天风海涛,不可羁绊、不可束缚,成为浪漫主义的典范。

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艺术特色

李白他的作品以浓厚的感情为基调,反映出他是个热爱生活,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爱国诗人。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艺术特色,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字太白,蜀人,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后人称之为“诗仙”,是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游历祖国的美好河山,吸收了大自然瑰丽动人的美好景色,使其豪迈奔放的性格在诗中得以淋漓尽致的流露,对权贵的谴责也表现出了游侠的仗义之情,而在友情的呵护上更是动情万分。他的独特视角与独特的游历是分不开的,他的坎坷,他的磨难,他的厄运,他在这一切独特的遭遇中默默承受着。所以,只有通过对开阔的和极具震撼力的山河中的自然景象的描绘才能刻录下他的经历,因而夸张手法便成了他最好的表达工具了。

一、探寻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重要意义

在李白的一千多首诗歌中,竟然用了一千多处的长修辞的手法。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运用,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也为人们树立了一个运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榜样,其成就是卓尔不群的。

他曾追慕过《诗经》的现实主义思想,当遇到屈原的《楚辞》后更是仰慕不已。他发现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屈原的经历是何其的相似,但李白的视野更为开阔,他把人生的经历融入作品中,作出很多极具个人特色的优秀作品。他继承了屈原诗歌中的浪漫主义思想,并使之得到进一步发展。他不断吸取生活中的一切浪漫意象,不断丰富圆润自己要表达的情怀,使作品呈现出更为丰富而又深邃的意境。他的夸张手法为其浪漫主义奠定了基础,也因为夸张手法的娴熟运用,成就了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的历史地位。

二、探寻李白诗歌大量使用夸张手法的主要原因

李白的人生经历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他的官场生活真正是大起大落,升官之时可谓爬到“顶”上,跌下之时,又进入“谷底”之渊了。在升升降降的遭遇中,他的思想由美好的梦想变成悲哀的现实。这样的经历,磨炼了他独特的审美视野。他不再消沉,而是把思想释放到美好的河山景色之中。他被“黄鹤楼”的美震慑了,被“荆门”的辽阔吸住了,被“黄河”的水滋润了。“长河落日”“冰川雪景”“朝阳落日”“沉鱼落雁”全成了他笔下的情景,他被山河的美灌醉了。他满腔的感情像一座即将爆发的火山,需要找到一个突破口来释放情怀,这个“火山口”就是诗歌,而最让他倾泻而出的便是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他东临碣石,西达大漠,把所见所闻化成了优美的诗歌!是的,是阅历、是遭遇、是坎坷的命运,成就了他寄托感情的载体―诗歌,也是他丰富的人生体会,成就了他独特的夸张艺术手法运用的巅峰。

三、在李白夸张手法的作品中漫游

在李白浩浩千余首作品中,大都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笔者在教学工作中总结后得知,他的夸张手法运用主要有以下三种:

1.运用比喻式的夸张手法

在《秋浦歌》中,他写得如此的真实,他的心灵被残酷的现实所打击,于是发出了“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的慨叹;还有《望庐山瀑布》中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式的夸张修辞手法,“三千丈”“三千尺”都是极度的夸张,虽然一个是比喻自己的烦愁之长,一个是比喻瀑布的高,但都能深刻地让读者体会到诗人内心所传达出来的真实情感,也更恰当地流露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人生感悟。

2.用数字去夸张自己的所感所悟

李白由于其狂放不羁的个性和超凡的想象力,在他的诗句中,运用数字进行夸张的修辞手法很具有代表性。比如,形容世界上最忧愁的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浦歌》)这首诗,开头便劈空而来:白发三千丈,这奇妙的夸张说得简直不近情理,单看这一句似乎叫人无法理解。可是李白却接得很好,缘愁似个长。这么长的白发原来是因为无边无尽的忧愁!李白用其独特的整体代换思想,用有形的头发把无形的愁绪代替出来。那么这个满头银发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在这里李白没有运用直接描述的方式,说这个人皱纹满面或是老态龙钟等,而是一种映射的思维,让自己面对着镜子,用镜像语言来间接表述镜子里的这个人怎么这么老了啊!再如,用“桃花潭水深千尺”(《赠汪伦》)来表现“我”与汪伦之间的情谊;用“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来形容庐山瀑布的壮观……

3.善于用夸张手法去表达环境

在《夜宿山寺》里,把自己的观感也写下来了――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诗中,哪句属真?哪句属假?真真假假,假假真真中体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才华。“危楼”是真的,但“高百尺”又是真的吗?而“手可摘星辰”又是真的吗?“星辰”只有百尺高吗?这肯定是不可能的。但诗人“不敢高声语”是真的。因为诗人的命运,曲折的人生之路,已到了不敢轻易说话的份儿上。他很担心自己的每一句话都会惊动“天上”的人,这个杨玉环。谁惹得起?所以,李白只有忍住内心所有忍不住想要说的话。在这样的人生际遇中,他变得不轻易大声说话,宁可化作细细的涓流,汇入诗歌的长河中去。与此相似的还有《蜀道难》中的路,怎么可以与“上青天”之路相比呢?是夸张?还是形容自己的官场之蜀道?只有他自己清楚了。

他不仅在抒写“自我”和寻仙、梦游等易于施展浪漫主义手法的主题上采取了这种手法,而且在反映战争以及描写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的主题上也常常采取这种手法,以驰骋他“想落天外”的想象力:(1)通过幻想境界来表达自己对残暴、丑恶的敌人的憎恨和对苦难人民的同情: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古风》其十九;(2)通过奇妙的想象来表达真挚的友情和对长安的眷念: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金乡送韦八之西京》;(3)通过自然美景寻求精神的寄托,把大自然当作知心的朋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他这种在异乎寻常的想象力中所产生的大胆的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把诗人热烈的感情和愿望注入被描写的环境对象之中,使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诗意,从而产生激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四、论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成就

李白的诗为人们创造了一系列梦幻般既现实又虚假的世界,既有无比开阔的意境美,也有五彩缤纷的色彩美,还有大气磅礴的气势美和美如音乐的节奏美。

1.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意境美

李白不但善于写景,而且更能为人们制造出梦中之美景。在《送友人》中,有“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这里的“青山”“白水”美如仙境,因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又创造了一个具有极其开阔空间感的优美景色。在青山白水中,还加上落日的余晖及白云落天的映衬,这不是美不胜收的思念之情之景的真实写照吗?只有这样的景才可以容得下这个忧郁而不羁的灵魂。

更让人留恋和展开联想的是这首《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样开阔无边的景,这样气吞山河不可多得的构想,使人生出无尽的遐想:山在曲折环绕中突现奇境,江水悄悄地进入到另外一个让人迷恋的大千世界,留住了友人的情,却留不住这滔滔而逝的江水。人生难以预测,风景也同样难以把握!再看他制造的“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意境,月下的镜可照古人吗?还是天上的月可以照见古人?云里是否会制造楼阁出来呢?或者一切都只是梦境?但无论怎样,他为我们在诗歌的领域中用奇幻的想象绚烂的境制造了一幅世外一样的桃源生活景。也只有这样美的境,才可以容得下一个孤独而受伤的灵魂!

2.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色彩美

在李白的诗歌中,永远抹不掉的色彩是十分丰富的。其中有绿色、青色、白色、紫色等,让人觉得他的诗可以绘画,甚至诗便是画。在《春思》中的“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草成了碧丝,桑也成了绿枝,映入你视线的是一幅少妇桑蚕图的真实写照,其优美柔和的绿色便占据视线了。而在《下终南山终过斛斯山人宿置酒》中也写到绿色的句子――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给人的感觉还是绿色与青色!如果累了,换一种颜色便有了“八月蝴蝶黄,双飞西园草”。读他的诗你的视觉永远不会疲劳,他的夸张永远不会失去真实,他的真实永远在夸张的范围之内。

当然,在他的夸张艺术手法中,还有很多色彩艳丽的句子。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的云彩,诗中的寺宇,都是有颜色的,还是一种耐人想象的色彩。他的诗生命力很强,一切都赋予了极强烈的色彩,因而使一切变得更有生命力了。

3.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气势美

李白的诗,很多都是大气磅礴、气贯如虹的佳句,为其作品增添一种大气的风格。

其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最为突出其大气的风格。虽然是夸张,但不失一种独特的空旷之美,大气之美。另外还有类似“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豪气冲天的句子比比皆是。

4.李白诗歌中夸张手法的节奏美

也许是受了《诗经》与《楚辞》的影响,在李白的诗中很多使用夸张手法的句子都具有极强的节奏美,其中被人写进歌词里的名句便有“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这句。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是具有节奏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种能配乐的诗是可以让他成为一个配乐高手了。

这种种的成就,不是一个不问世事的人便可以做到的,相反,他是经历了一般人无法经历的种种际遇才深有体会的。他交友是如此之真,待人是如此的诚,做事是如此的直率认真,生活才会如此的多姿多彩!他对夸张手法的运用达到了完美的境地,矗起了一道让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峰。他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巨人,是我们后人学习夸张修辞格的楷模。是李白成就了他的诗,也是夸张手法的运用,造就了一个浪漫主义的精英之才――“诗仙”,他创造的艺术之美将继续走向未来的艺术领域。

李白夸张的诗有哪些

导语:李白夸张的诗有哪些呢?作为文艺作品的诗歌,却可以运用夸张手法,对客观事物故意夸大或缩小。李白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篇中,夸张手法运用非常成功,这为他的作品增添了夺目的光彩。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相关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蜀道难》

唐代: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 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二)《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三)《将进酒》

唐代: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作: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不足贵 一作:何足贵;不复醒 一作:不愿醒/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作: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四)《横江词》

唐代: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

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海潮南去过浔阳,牛渚由来险马当。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海神来过恶风回,浪打天门石壁开。

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

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

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

月晕天风雾不开,海鲸东蹙百川回。

惊波一起三山动,公无渡河归去来。

译文

【其一】

别人都说横江好,我却说横江恶。一连三日的.大风能吹倒山,江中的白浪比瓦官阁的屋顶还要高。

【其二】

海潮向南而去,远至寻阳,牛渚山历来比马当山还要险峻。欲渡横江又嫌风高浪险,愁似长江之水,长流万里。

【其三】

横江上西望长安,归路为大江所阻挡,向东而望,汉水东连着扬子津。白浪如山哪里可渡,江上的狂风使船夫失色。

【其四】

好像是海神来过之后一样,又来了一阵恶风,巨浪拍击着天门山,打开了山门石壁。浙江八月的海潮能比得上这里的风浪吗,浪涛像连绵的山峰喷雪而来。

【其五】

横江馆的津吏上前来相迎,向我指着东边生起的海云说:相公有何事这么着急过江?像这么大的风波是不能开船的。

【其六】

月出星天起大风,江雾不开,海潮就像是海中大鲸东游一样,压促着百川之水往回倒流。惊涛骇浪冲击得三山摇动,先生不要渡河,还是回去吧。

(五)《赠裴十四》

唐代:李白

朝见裴叔则,朗如行玉山。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身骑白鼋不敢度,金高南山买君顾。

徘徊六合无相知,飘若浮云且西去!

(六)《春夜洛城闻笛》

唐代: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七)《北风行》

唐代:李白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天(一说冬天),当时李白游幽州(今北京、天津与辽宁朝阳一带)。王琦注:“鲍照有《北风行》,伤北风雨雪,行人不归,李白拟之而作。”(《李太白全集》)

译文:

传说在北国寒门这个地方,住着一条烛龙,它以目光为日月,张目就是白昼而闭目就是黑夜。

这里连日月之光都照不到啊!只有漫天遍野的北风怒号而来。

燕山的雪花其大如席,一片一片地飘落在轩辕台上。

在这冰天雪地的十二月里,幽州的一个思妇在家中不歌不笑,愁眉紧锁。

她倚着大门凝望着来往的行人,盼望她到长城打仗的丈夫回来,长城可是一个苦寒要命的地方啊。

丈夫临别时手提宝剑,救边而去,在家中仅留下了一个虎皮金柄的箭袋。

里面装着一双白羽箭,一直挂在堵上。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沾满了尘埃。

如今其箭虽在,可是人却永远回不来了他已战死在边城了啊!

人之不存,我何忍见此旧物乎?于是将其焚之为灰矣。

黄河虽深,尚捧土可塞,唯有此生离死别之恨,如同这漫漫的北风雨雪一样铺天盖地,无边无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