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干脆面杂文随笔

那天买了一堆豫竹,突如其来的想吃这个东西,可能是马上要高考了,回味一下高中的味道。当我把我的这段时光记忆分享给朋友们的时候,突然发现好多人吃这个的方法都不一样。

我吃这个东西从来都是开封前把它碎尸,这个时候双手捏着塑料袋封口的两边,反方向用力将其撕开,找出调料包,一口气抖进去,捏住袋口疯狂的摇匀,然后拿起来往嘴里倒着吃,到剩下的一点儿时候,如果在家,就倒在掌心上,相互倒腾手,把调料的小碎屑拍掉,一口吞掉剩余再舔舐掌心残留物。

虽然这个吃法很幼稚,就像幼儿园的小孩子,但是在舔之前我是会洗手的啊,就是之前洗一次,之后洗一次,这样的话,保持干净也保持了童心。

我的一个同学,吃豫竹的时候啊,她会先开封,直接掰一块儿下来放在嘴里咀嚼,听着那个咀嚼声我就很震惊,她不放调料包!没有调料包的话,方便面是没有灵魂的啊!!!而且啊!她吃到一半才会慢悠悠的把调料包拿出来洒在剩下的半块儿面饼上!这简直不能接受!重点是!她依旧掰着吃!!!

话说,小浣熊和魔法师干脆面会把调料直接附着在面饼上,那么在吃的时候本身就是面对一个有灵魂的.食物了,但是!如果像豫竹这样,自己去撒调料包的话!那本人就和上帝一样了啊!!!本人来给注入灵魂——这样!撒进去!

我还有个朋友,吃干脆面的时候,是开封后,调料撒在整个面饼上,然后掰着吃。光调料就没办法摇匀吧?

泡面是日本人发明的东西,干脆面应该是泡面的进化种吧?作为这种被冠上“童年”的东西,还是挺感谢霓虹的。

见字如面杂文随笔

云澜:

见字如面

几日不见,就忍不住要给你写信。我还是不太懂那些电子设备,所以,只好给你写信了,也不知道你会不会去拿信。

今天在路上突然看到一对情侣,他们看起来真恩爱,跟我们一样。突然就想你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好好吃饭。上一次表现不错,给你留在家里的胃药你没吃,我不知道是不是你害怕我生气,所以没吃那瓶药。饭一定要按时吃,我给大庆嘱咐过了,一定要督促你吃饭。但是他好像有点不太乐意。

酒一定不要喝多了,不要随便出去吃,实在不想自己做,就去妈哪蹭饭。我就出差这几天,等我回去就给你做饭。

最近天气热了,凉的也不要多吃。对你的胃不好。

出外勤的时候也不要一直自己上,祝红和老楚战斗力也不低。

这些话我都说过好多遍了,我知道你不爱听,但是我还是担心你。

又想起那年昆仑之巅,你走的'时候,那里似乎更冷了,不过还好,我又找到你了。

今天突然想写信,因为想你了。如果你不想写字,就等我回去再跟我说,没关系的。

只要你回我就好,我好想再听你跟我说一句话,求你了。

沈巍

xxxx年xx月xx日

————————————————————————

不知道是多少个日月,沈巍也不知道写了多少这样的信。但是,再也没有人回过他。

拌面杂文随笔

“不想吃拌面啊!这话明明从小说到大,可为什么所有人都装作忘了呢。”M用声带几乎都不振动的声音说着。

“别发呆了M,来吃饭了。”

姨妈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向着餐桌走来。碗里白花花的一片,但又像雪中隐约露出土地的颜色。暗纹交错,这已经让M有些疲于应付了。碗里冒出的热气似睥睨着窗外透明的寒风,努力想在室内营造出温馨。白雾氤氲,但却又轻易被M呼出的气流吹散。

M被这直往脸上扑的热气薰得有些晕眩,渐渐有些意识发散了。思绪飘来飘去,就想起了些以前的事。

“别瞪了,瞪不出来花的'。你现在正是要长身体的时候啊。快拌吧,不然就黏住了。”

虽然姨妈笑盈盈地看着M,可M一点也高兴不起来,心里想着:黏住了岂不是更好。为了推脱一下,M故意小声说:“可是我拌不开啊!”

“那就学着拌呗。早晚会的。”

姨妈转身走向厨房。在M费力且笨拙的搅拌中,面条蚯蚓般在碗中缓慢蠕动。还没入口,手腕的酸痛感就已钻进了心里。

“你怎么还在发呆啊,饭都到你面前了,抓紧吃完去学习啊。”

面对妈妈的催促,M心里有些不满意,因为之前的通知中说好吃米饭的。

“不能吃米饭吗?也很快呀。”

“吃米饭?给你做什么就吃什么。觉得方便的也就你一个人吧。而且你一个北方人,怎么那么喜欢吃米啊,多吃吃面不好吗?”

“那你也要给我个大点的碗啊!每次给我这样的碗还盛那么多面,叫我怎么拌啊 !”

M有些压不住心里的怒火了。他又被骗了。他思来想去也不知道这吃面的地域传统是怎么流传的下来的,毕竟这里是北方的优质水稻种植地啊。没有等来碗,倒是等来了更难以下咽的东西。

“这么大个人,连面也不会拌!自己想办法去。”

M可不认为这种东西可以下饭,便随便加了些盐,顺手拌一下就吃了下去。

M将嘴中的饭全部吐了出来——是盐没拌开的那部分。

“吃饭吃饭!等什么等,你马上就要高考了,还敢浪费时间?快点吃。”

M叹了口气,直接用筷子夹起了刚盛入碗中的面条。虽然很烫,却不是很难以下咽。没什么滋味与口感可言,但有一种莫名的舒畅的喉间滑动。

“别这么拌面啊,很容易洒出来的。”

“明天就吃米饭,今天就先再吃一天面吧”

“你的调料怎么放的这么少啊?可我没觉得你最近口味变淡啊。”

“你为什么不想吃拌面啊。你知道吗,等到了外地,最能勾起你回忆的,肯定就是这拌面。我跟你打保票,等出去你就知道了。你现在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

越飘越远,既然收不回来,那就让它们自在地飘吧。M脑中不同时间的回忆开始编织在一起,遥远模糊的和近来清晰的也都杂化在一块——光怪陆离的新世界。音画不同声让M感到有些错乱,不过已经习惯了。将这比盐更入味的东西拌到面里,很快就能下肚了。

关于春联的杂文随笔

农历乙未年的除夕即将来临,又该到贴春联的时候了。本来,一幅幅大红的春联,该是在喜庆的气氛中,与辞旧迎新的特殊时刻,表达着人民群众对大好春光的热情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例如:“春前有雨花开早,秋后无霜叶落迟”;“一冬无雪天藏玉,三春有雨地生金”等脍炙人口的,蕴含着自然美学哲理的春联,以及陈毅元帅的“年难过,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事难成,事难成,事事难成,事事成”,表达着伟人笑对困难,志存高远的自撰春联,都无不折射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耀眼光芒。回忆起我们小时候,每逢接近年关,村里能拿起毛笔,舞弄一阵墨香的文化人,便开始忙碌了,他们根据当年的年景,以及各家的具体情况,写出一幅幅对仗工整,合辙押韵,内容贴切,充满喜庆的春联来。虽然那时纸墨的质量还远远不及现在的漂亮耐久,但看来亲切,读来舒心,对那时还不富裕的百姓生活确实能带来极大的慰藉。

可如今呢,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生活天天像过年,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却在日渐蜕化,其中一个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几乎没人再动手写春联了,而是电脑制作,打印成幅,内容呢,几乎都是充斥着“恭喜发财”、“买卖茂盛”、“路路顺,事事腾”等俗不可耐的词语,千篇一律,重复累牍,给喜庆的气氛蒙上了一股浓浓的铜臭气息。久而久之,习惯养成自然,除了以笔谋生的专业人士之外,根本没人练书法和写毛笔字了,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除了几位几近耄耋的老者,在迫不得已之时,偶尔颤颤巍巍几笔之外,笔墨纸砚已备受冷落,如此这般,折腾几许,传统的书法艺术将会在农村绝迹。撰写春联、对联的中华瑰宝将会被历史尘封。

本来,作为汉民族文化独特的书写形式——对联,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它不仅可以渲染节日喜庆气氛,颂扬人物事迹,更在历次的`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斗争中,成为了一种战斗的武器。据传在八国联军与清朝政府的“议和会议”上,一洋人“中国通”傲慢地说出一个上联:“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意谓八国联军这“八大王”是“王王在上”;而中国这边,有一人愤怒地站了起来,对以下联:“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怒斥八国联军是四对小鬼“鬼鬼犯边”,给不可一世的侵略者以迎头痛击。1939年,毛泽东为延安新市场撰写了一联:“坚持抗战,坚持团结,坚持进步,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反对投降,反对分裂,反对倒退,人民有充分的救国自主权”。以铿锵有力的语句,号召全国人民抗战到底,也成为声讨一切反动分子的战斗檄文。后来,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了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而我们却把自己的、民族的、优秀的、传统的艺术精粹,当成了花花绿绿的、只是徒有虚名的、应景的形式而已,这是一件多么可悲、可叹的事情啊。

如果,我们再不认真反思,把一些已经颠倒了的事情重新颠倒过来,沿着自己的道路努力前行,干出实实在在的业绩。否则,一个折腾的已经忘记自己本来面目的民族,还会有怎样的出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