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里的野菜香散文

当春姑娘踩着春天的节拍翩翩走来,漫山遍野的野菜便像听到了号令似的,争先恐后地钻出地面,打量着这个新奇美好的世界。这些春天的野菜,吸纳了天地的精华,经过了一个冬天的韬光养晦、潜心修炼,如今已经修成正果,在春风的盛情邀请下,欣欣然地来到人间,它们不择地势、不避僻壤,只要是有泥土的地方,就有它们清丽的身影。每次回家看望母亲,望着路边田野里各式各样的野菜,脑海里就不由得浮现出了小时候挖野菜的情景,鼻翼仿佛闻到了那沁人心脾的野菜香味……

当时农村的生活非常艰苦,尤其是春天青黄不接的时候,上一年的粮食快吃完了,新粮又不到时候,所以大部分家庭粮食都不够吃,只能用野菜来代替粮食充饥。在这些野菜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荠菜、苦菜、山苜楂。

一、活色生香话荠菜

荠菜是一年生草本野生植物,又名地丁菜、净肠草、鸡脚菜、护生草等,是早春时节营养最丰富、味道最鲜美的野菜。每年三四月份万物萌动、春光烂漫的时节,它就从泥土里悄悄地钻出来,田埂、草地、溪流边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它以独有的馨香吸引着人们走向山野,去寻觅它的芳踪。

记得很小的时候母亲经常去挖野菜,我就会像小尾巴似的,屁颠屁颠跟在后面。开始我常常把别的菜当成荠菜,因为有一种野菜很像荠菜,到处都能看到,长得绿油油的,十分引人注目,结果往往是辛苦挖了半天,也没有几棵是荠菜。后来母亲告诉我,观察是不是荠菜,一是要看外表,荠菜外表有一层细细的绒毛,并且颜色有些灰暗,不那么鲜绿;二是挖出来闻闻气味,如果是荠菜,闻起来有一股清香,而另一种野菜闻起来有一股辣味。按照母亲告诉我的方法,慢慢地我也能分辨出两者的不同了,再也不会把两者混淆了。

荠菜挖回来以后,母亲便会细心地清理掉枯叶杂草,择干洗净,然后变着花样做给我们吃。在长脖子的春天,荠菜对于我们家来说就是难得的“美味佳肴”。

荠菜的根、茎、叶都是可以食用的,尤其是根部,在土里经过了一冬,营养价值极为丰富。母亲告诉我,在挖荠菜的时候,一定要连根挖出来,这样才能保证荠菜的营养不会遗失。虽然刚挖出来的荠菜看起来颜色灰暗,但只要放在开水里一烫,它就像变戏法一样,立马旧貌换新颜,变得鲜嫩翠绿起来。洗净的荠菜水淋淋、绿莹莹的,我总会忍不住拿一棵放在嘴里生吃起来,细细地咀嚼品味着,鲜嫩中有一丝丝苦涩,苦涩中又散发着幽幽的山野清香……

荠菜是百变蔬菜,怎么吃都可以。荠菜掺上新鲜的韭菜,包出的饺子那味道鲜美无比;用荠菜熬出来的鸡蛋粥,那股淡淡的清香,会引逗得你鼻翼大开;用荠菜做出来的菜团子,那股浓浓的香味,会诱惑你吃得肚子溜溜圆;荠菜还可以凉拌,滴上几滴香油,切上点红辣椒,可谓色香味俱佳。总之,无论什么样的饭菜,只要有荠菜参与,都会活色生香,让人大快朵颐。

二、苦菜里的情与爱

苦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药名叫败酱草,又名女郎花、鹿肠马草、天香菜、甘马菜、老鹳菜等。味感苦中略甘,有抗菌、解热、消炎、明目等功效。

在我的老家,每到春天草木开始发芽的时候,山崖、地堰、河滩到处都蓬蓬勃勃地长着一簇簇苦菜。记得小时候,每次放学后我都要拐着篓子、拿着挖菜刀到山里挖苦菜,回来后母亲用热水焯一焯,去掉一些苦味,再掺上点玉米面烀菜粑粑,或者掺上点豆面做成菜团子,这些就成了我们的家常便饭。虽然吃起来仍然有些苦味,但在那个“瓜菜半年粮”的年代,吃什么都觉得是香甜的。苦菜还能清热败火、化瘀解毒,我小时候身上经常长疮,母亲就让我多吃苦菜,那些脓疮往往能够不治而愈。

靠着这些菜粑粑和菜团子,母亲硬是把我们六个孩子拉扯成人。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再也不用靠吃苦菜过日子了。有时候回家,看到母亲又在吃那苦菜粑粑,免不了就责怪母亲,可母亲觉得吃什么也没有菜粑粑香甜,还振振有辞地说苦菜能清心败火、明目养神,多吃点苦菜有利于身体健康。拗不过母亲的好意,我就多吃了几口,苦中带着一股香甜味儿,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小时候的记忆,又仿佛回到了童年……

母亲看到我很爱吃的样子,从此以后就经常把焯好的苦菜或者烀好的菜粑粑给我捎来,这样,远离故土、身居闹市的我也能时常嗅到乡野的气息,品味到母亲给予我的炙爱。

咀嚼着母亲亲手做的苦菜粑粑,一股苦涩而甜蜜的`感觉不由得涌上心头……

三、山肴野蔌山苜楂

在熟悉的山肴野蔌之中,我觉得山苜楂的香味可谓第一品。山苜楂又称山麦楂、山菜,属于落叶小灌木,生长在山峦、沟壑的草丛间。叶子呈长椭圆形,嫩芽绿叶,青翠鲜亮,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它的最佳采集时间。

山苜楂,过去是穷苦人用于度春荒的野蔌,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青睐于这绿色健康的野生菜,山苜楂也因此从偏僻的山野登上了大雅之堂。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天,家里储存不多的粮食就开始捉襟见肘了,母亲就经常领着我到山上去掐山苜楂。春天的阳光暖融融、甜丝丝的,像刚出炉的奶油蛋糕,母亲似乎对这一切毫无知觉,只知道俯下身子一个劲地掐着山苜楂,我却像一只野兔子一样,满山野乱窜,看到野花就采野花,看到鸟儿就扔石头去打,有好几次母亲掐满了篓子喊我回家,却发现我已经在草丛里睡着了。

掐回来的山苜楂,母亲把草叶择干净,在烧开的热水里焯一遍,再放到凉水里浸泡一整天,就可以去掉山苜楂里的苦涩味,吃起来滑而不腻,还保留了山野的清香之气。焯好的山苜楂吃法多样,但母亲一般是用来包包子,山苜楂掺上春天的第一刀韭菜做包子馅,即使不加肉,吃起来味道也特别鲜美,让人齿颊生香。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一年四季想吃什么菜都可以在超市里买到,可是每当春天,我还是会忍不住想吃山苜楂,但母亲年纪大了,已经没力气上山掐山苜楂了,我就从市场上买,但感觉那味道总不如母亲亲手掐的香,这可能有一种深深的恋母情结在里面吧。

春天野菜香散文

春天,冰雪消融, 天气渐暖,一场春雨过后,野菜便静悄悄拱出了地面, 绿绿的芽儿,星星点点若有若无,带来了春的信息,唤起了人们对春天的向往。

野菜是和着节气来的,它们不惧寒冷,按着自己的节奏萌芽生长。它们安家于河岸、田间、地头和道路两旁。泼辣顽强,不管土地多么贫瘠,以生生不息的生命力生存着。

野菜是靠着耐寒能力的强弱先后出现的。先是荠菜,锯齿一般的绿叶,嫩生生绿茵茵惹人喜爱, 常见于潮湿的田垄麦地,长着肥厚的叶子。荠菜猪肉水饺, 很多人喜欢吃,也可以做荠菜粑兰子或其他吃法。辛弃疾的“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诗句,验证了很早以前人们就有食用荠菜的习俗。

接着就是白蒿了。白蒿是蒿草的一种。 “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割了当柴烧”,茵陈是一味中药,能保肝和治肝病。采白蒿可要抓紧哟! 清明前后, 白蒿鲜嫩, 可采集, 洗干净后,撒上细盐,拉上面糊油炸了吃,或做粑兰吃,都很鲜美。晒干了当茶喝, 有保健作用。

生长在田间、地头 河岸和路边的苦菜,虽然有苦味,但也有保健作用。先洗净再用清水泡了,可做玉米面粥,金黄的玉米粥衬着绿绿的叶子,好看又好喝。苦菜蘸酱如今成为城里大酒店很热门下酒菜,昔日生活困难时,它还救过很多人的.命。

面条菜你认识吗?它习惯在麦地里跟麦苗争养分,长得挺厚实,做水饺等,味道很美。 婆婆丁(学名蒲公英) 顶着一两朵金黄的小花儿,在风中摇曳生姿。 还有车辙子( 学名车前子), 生长在车马碾压过的土路上,不折不挠,无怨无悔,除了食用,听说还有利尿通便的保健作用。

到了春末, 青青菜,蓬蓬菜又粉饰登场, 青青菜玉米面窝窝头,当年是救命的美食,现在尝一尝,吃着也不错。蓬蓬菜先煮一下,再用大蒜凉拌吃,清口又去火,很多人喜爱。

但挖野菜是一种耐心活。它们贴着地皮生长,仿佛与土地紧紧拥抱着。越是贫瘠的地方,它的根扎得越深。 寻寻觅觅地找,弯腰蹲着挖,不一会就使人腰酸背痛,所以说这也是锻炼身体的好机会,特别是久坐办公室的人,退休后在家闲居的人,这种锻炼是有益的。

双休日、节假日,走出家门,回归自然,在平淡中寻找真味,玩它个物我两忘,吃它个唇齿留香!来它个健健康康,该是那么惬意的事啊!

春天里的散文

上午去银行存房贷,自动取款机出了故障,我只好排号等候。轮到我时,我来到2号窗口,一个帅气的小伙子为我办理业务。我从窗口递进钱和建行卡,然后他递给我一张单子,我接过来用笔签名,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这个小伙子一直在打量着我,当我把单子递进去后,那个年轻人有些激动地说:“您是孙老师吗?真的是您吗?”

隔着玻璃我也打量着这个小伙子,觉得是很面善,就是想不起来是谁。“孙老师,您先坐那等一下,我一会就出来。”小伙子说。我坐了下来,心里还在努力琢磨,这个年轻人是谁。他喊我老师,看上去二十七八岁,难不成是我代课时教的学生吗?这一晃也快20年了,一时之间我还是想不起他的名字。

“老师,您喝水。”小伙子走了出来,很热情地递给我一杯水。我说了声谢谢,然后接过那杯水。“老师,我是谢建伟。您教的第一届学生,不会已经忘了我了吧?”他笑着说,表情稍稍有些拘谨。

“谢建伟……”我在心里重复着这个名字,大脑迅速地搜素,还真想起这个名字——十八年前,我教的第一届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小男生。但是我的记忆很难跟眼前的年轻人融合在一起。那时候,他只有十三岁,是个有些内向的小男孩,个子也不高,不太引人注目。真没想到十八年后,当年羞涩的小男生已经是一个成熟稳重眉清目秀的小伙子了。

“谢建伟你一直在这个银行吗?我以前也来这里办业务,怎么没见过你呢?”我满是疑惑地说。

“老师,我以前在唐山建行上班,为了方便照顾父母,我调回了咱们小城。”说这句话时他的表情更多了一点拘谨,直到此时我才回想起他当年的模样,上课回答问题时他也曾这般拘谨,和同学们一起活动时他仍是这般拘谨,但一直都是一个很乖的小男孩。那时,他的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比之同龄孩子他吃的穿的用的都差一些,或者是这个原因使他感觉到自卑。

“你父母都搬城里了吗?”我问他,仿佛记得他家是三个孩子,他上面有两个姐姐,也是因为他是计划外超生,挨罚,所以家境比较窘迫。

“是的,老师。我把家安在了小城,妻子和儿子也都跟我一起回来,把父母都接来了。两个姐姐都留在了省城,不方便照顾父母。所以我留下来照顾他们。我爸妈年纪大了,需要我们了。”他说话的时候神态很安然,不再拘谨,在他看来作为儿子照顾父母是天经地义的,哪怕是放弃大城市里的工作,回到这个小城。

“老师,其实有件事我一直想跟您说声谢谢,可一直没有机会。您还记得,那一年我们学校为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捐款吗?那天其实我并没捐钱,是您悄无声息地帮我垫上,而且在那天之后一直没提过这件事。老师,我知道您代课的时候工资很低,但是您善意的援助对我的心灵有了很大触动,那之后,我更加努力的学习,希望自己有出息,变得强大,想着有一天可以堂堂正正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他很动情地说着,甚至他的眼睛有些温热。他的话将我的思绪带回倒十八年前,那时候我还是一个才21岁的小姑娘,学校里最年轻的老师。

记得是一个一年级的小女生患了很严重的病,家里没钱治疗,于是附近的好多村子,甚至我们学校都号召为那个小女孩捐款。我当时是五年级的班主任,每个孩子都把钱捐到我手里,我挨个登记姓名、钱数。那天最后一节课,我到班里公布捐款金额。喊一个名字就报一下钱数。其实当时山里小孩大多没有零花钱,捐款的钱也是从父母手里要来的。最少的捐一元,最多的捐十元。当我念到每个同学的名字时,我清楚地看到,在那个夕阳西下的下午,我的学生们脸上洋溢着年少的稚气和脉脉的温情还有几许焦灼的期待。当我大声读出他们的名字时,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的眼神都聚集在我身上。当我念出那些名字和捐款的钱数时,全班人的目光就会聚集到被点名的同学身上。而那个同学,或略带羞涩不好意思的微笑,或有点不知所措或暗暗窃喜,但我们都可以看到,他的脸上有着无法掩饰的骄傲和喜悦,一定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名字一个个念下去,教室里流淌着一种温馨又灿烂的气息。

在我马上就要念完最后几个名字时,我发现,几乎班上所有的名字都被提及了,但没有谢建伟——那个学习不错,就是有些内向,说话爱脸红的小男生。这个孩子也许是因为家境贫困的原因,很少和同学们打成一片,大多时候都是一个人在教室看书写字。学校里有特困生补助,据学校的老师说,这些年学校补助的名额一直都留给了他。因为计划生育超生,他家被罚的就剩下三间房了,上学也是父母东挪西借帮他凑的,所以这孩子很孤僻,好像觉得低人一等似的,从来不大声说话。我发现此刻谢建伟低着头,在这个时刻他并没有被同学们忽略和淡忘,好多同学的眼神瞟向他,有的同学甚至是幸灾乐祸的表情,他们一定断定谢建伟是不会捐款的,准备好等着嘲笑他。

在这个尴尬的时刻,我突然涌出一种悲凉的感觉,也许我该多关心谢建伟,他也许就不会被同学们拒之门外,也不会被同学们幸灾乐祸地歧视了。于是,我做出了一个选择,我要帮帮他!我拿着那张纸镇静地念出了谢建伟的名字,并在念完他的名字后说出了捐款的金额——10元。谢建伟捐款的金额绝对出乎大家的意料,同学们的目光齐刷刷聚集在谢建伟的身上,拘谨的谢建伟也许没想到我会念他的名字,他胆怯地抬起头,可爱的同学们不约而同地为他鼓掌,有的甚至在说——谢建伟,好样的!平时那么吝啬,关键时候真大方!谢建伟的表情慢慢地生动起来,我居然看到了他强忍的泪花,一直插在口兜的手此刻居然无措!

从那以后,谢建伟不再是形单影吊,很多男生都愿意跟他接近,女生也都很喜欢跟他说话,向他请教问题,我看到这个拘谨、内向、怯懦的小男生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说的话也越来越多。

后来,谢建伟上了中学,再后来我离开了那所小学,偶尔他会给我写信,汇报一下他的学习情况。在信里看得出他仍是个上进的好男孩。我结婚后,再听不到他的消息,但是我一直确信这个孩子将来会是一个有出息有担当的人。

“老师,也是因为年少的羞涩,我始终都没跟您说过一声谢谢。但我一直记得您对我的帮助,或者说您对我的恩德。十元钱在今天看来也许是很微不足道,但在当时它对我来说是一个大数目,是我想都不敢想的`金额。老师,您的一个善举,在我心里播下了阳光。被人关心的感觉特别幸福,从那之后,我不觉得孤单,甚至所有的同学都对我很友好,我也更愿意走到同学们之间,与他们一起讨论问题一起游戏。再后来,如果同学遇到困难,只要我有能力帮助,我都会毫不犹豫伸出手,因为我知道——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我工作后,我也资助了一个贫困山区的小男孩!当我在报纸上看到这个家庭贫困的男孩时,我就像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所以,我毫不犹豫地选择帮助那个男孩,助他完成学业。”

我抬起头看着我眼前的年轻人,情不自禁地拍了拍他的肩头,心里溢满了感动。当年对他的帮助本是一个教师的本分,没想到被他记了这么多年,更没想到他会用这种方式回报我当初的本分之举。原来爱的传递是这样温暖人心。

跟他告别时,他很细致地留给我手机号甚至告诉我家庭住址。当然也留下了我的联系方式,说有时间一定要登门拜访,并邀请我有时间到他家做客,他说他的妈妈也还记得我的好,偶尔看着他小学毕业照片还会念叨我。

回家的路上,春风轻拂,走在春天里,我的心还是满满的感动,这个年轻人带给我太多震撼。为了照顾父母情愿舍弃大城市安家于小城,这样的舍弃不是每个年轻人都可以毫无顾忌的。甚至我想到他的妻子,一定是他的善良、淳朴、美好打动了他的妻子,所以妻子心甘情愿地跟他扎根于小城,并无怨无悔地陪伴、照顾他的父母;他上有父母下有幼儿,需要钱的地方也很多,但他依然义无返顾的常年资助一个贫困男孩上学读书,他这种始终如一的执着,这种大爱,更让人动容。

帮助他人,升华自我,他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打心底敬佩的年轻人。

腊月里的春天散文

当我写下这一题目的时候,我就产生了这一疑问:腊月里怎么会有春天呢?我似乎对读者很不公,很不敬,大不敬,有意在欺骗他们,但细细想来,又不然,虽季节上没有春天,但人的内心,会没有春天吗?
我不是名人,这辈子也不想做名人,倒不是怕“人怕出名,猪怕壮”,而是自己根本就不够资格做名人,只想做个默默无闻地小卒而已。可是自从我的一位文友,将我的事迹以《左手写人生》为题写成新闻稿,发表在报纸上的时候,我竟违背了这一“不想做名人”的誓言。我的事迹见报没多久,很快,我就接到了县电台的电话,她们说她们是乡村频道的《寻常百姓》栏目,要采访我。我当时有种受宠若惊之感,心里,想拒绝,又觉得不好拒绝,毕竟人家是一片好意,盛情难却,我如果拒绝,岂不有点不识抬举了?于是,我犹豫再三,便答应了。来的那天,他们通过电话一而再再而三的询问我家的路线,然后终于把我家给找到了。他们共计来了三人,全是男的,一个看上去有点老些,大约也就四十来岁吧,剩余的两个,看样子,比我要小上五六岁,因为我和他们相对比较起来,竟然显得老一点,虽然我差三岁方才到而立之年,但已没有他们那么少行了。当然,我所指的那“老一点”,并不是什么成熟感,而确确实实是因岁月不饶人所致。他们来到后,母亲便开始忙活给他们倒水,那位老一点的可能是他们的领导,说,“不要忙活了,我们还着忙拍摄呢。”于是,他们架好了摄像机,选好了角度,然后,那个清秀,白皙,戴眼镜的小伙子拿出话筒便开始采访起了我,他采访得很详细,从我的童年到入学再到辍学,然后又是怎么走上文学道路的,全全问及到了。采访完我,又开始采访起我的`父母来,他们足足用了一个多时辰,方才完成他们的采访任务。采访过程中,另一个小伙子始终在摆弄着摄像机,而那个领导则一直在监督着他们,时不时地还教他们怎么做,以我的判断,他们两个肯定是实习生。临走前,那位好心的领导非要我说出现在有什么需要,“没关系的,说吧,我们会竭尽全力满足你的。”要说有什么需要,实不相瞒,还真有,由于我一直有想“出去走走”的心,因此,就特想拥有一台携带方便的折叠轮椅,这,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可我并没为社会做出多么大的贡献,虽立志,要以文笔为生,可专研写作十余年来,一样像样的佳作都没给读者贡献过,然后你还恬不知耻地开口说自己有什么需要?这未免有点太……。人就是自相矛盾的,我虽有这个心理,但最后我还是恬不知耻了一回,磕磕绊绊地,勉为其难地说出了我的这一需要。
节目播出没两天,县里就有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好心大夫给我打来了电话,我一接起电话,他就跟我说,“你好!”
“你好!”
“你也不要问我姓什么,叫什么,我也不需要什么宣传,也不图什么回报,就想帮帮你,我是位大夫,我现在给你买了台轮椅,你联系下你们屯子通往这里的车把它运回去吧。”然后他又说了他现在的位置。
还没等我来得及道一声谢呢,他就已经挂断了电话。接下来,我赶紧与我们另一个屯子以私家车干出租的司机取得了联系,让他代劳将那位好心大夫捐赠的轮椅捎回来。
捎回来后,他把装轮椅的那个大纸箱子帮我搬进了屋,然后我道了声谢,他就匆匆地走了。接下来,我用电话叫来了我的好友阿东,他来后,帮我组装上了。刚组装完,聚会(信基督教的)回来的妈妈又到邻院借来了打气筒,打了打气,接着她又给我穿上了羽绒服,穿完又很是吃力的把我放坐到了轮椅上,然后就推我出去了。
来到外面,我看到了久违了的阳光,呼呼地寒风刮在我的脸上,如同刀子一样,很是寒冷,我抬起头,看那灿烂的阳光,虽可恶的寒风顺着我的衣领,侵袭我身,但我的内心里,却如同提前迎来了春天一样,暖意融融!
是谁,叫我在这严寒的腊月,提前感受到了春天的暖意?是生活在和谐社会里面的这些富有爱心的好心人们,因此,我要感谢这些富有爱心的好心人们,更要感谢这个温暖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