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芦花飘飞的时节

又到了芦花绽放的节气

白绒绒飘飞的一幕

是未曾淋湿的记忆

弥漫的,不只是凄迷

在冬日来临的`季节

那多情的花絮

又一次

纷纷扬扬

落满了湖岸草堤

思绪,随风滋长

起起伏伏

泛起那些陈旧的印迹

遥远的他乡

物象变得清晰

沉淀的心事

如同轻盈的芦花,游走在

秋与冬擦肩的天际

未读懂的那些花语

在这一刻

也敞开了谜底

飞得再高再远

总是沿着特定的轨迹

或行走,或徘徊在

生命的轮回里

白色的芦花,扬起的

并非,是对冬日的祭礼

那一团团簇拥的温暖

驱散了冬夜的寒意

遥远的北国

一群群野鸭,丹顶鹤

正朝着芦花飘荡的圣地

迁徙

在这里

又会重现,交颈的情爱

春暖花开的希冀

樱飘飞的散文

空灵飘落的片片樱花

悄然滑过我的指尖

忍不住地伸开双手

小心翼翼地接过几片

受伤的脉络依稀可见

仿佛一阵忧伤的叹息

那是你的声音么

如果有一天

我离开了

你会不会在不经意间想起我

想起我们那些曾经的泪水与欢笑

还有那甜甜的、涩涩的青春年华

也许有一天

你看到片片樱花在耳旁飘过

要记得

那是我对你深深的呼唤

要记得

我曾在你的青春里停留过

《清明时节》

清明时节,是扫墓的时节,有的要进关内来祭祖,有的是到陕西去上坟,或则激论沸天,或则欢声动地,真好像上坟可以亡国,也可以救国似的。

坟有这么大关系,那么,掘坟当然是要不得的了。元朝的国师八合思巴罢,他就深相信掘坟的利害。他掘开宋陵,要把人骨和猪狗骨同埋在一起,以使宋室倒楣。后来幸而给一位义士盗走了,没有达到目的,然而宋朝还是亡。曹操设了“摸金校尉”之类的'职员,专门盗墓,他的儿子却做了皇帝,自己竟被谥为“武帝”,好不威风。这样看来,死人的安危,和生人的祸福,又仿佛没有关系似的。相传曹操怕死后被人掘坟,造了七十二疑冢,令人无从下手。于是后之诗人曰:“遍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于是后之论者又曰:阿瞒老奸巨猾,安知其尸实不在此七十二冢之内乎。真是没有法子想。

阿瞒虽是老奸巨猾,想,疑冢之流倒未必安排的,不过古来的冢墓,却大抵被发掘者居多,冢中人的主名,的确者也很少,洛阳邙山,清末掘墓者极多,虽在名公巨卿的墓中,所得也大抵是一块志石和凌乱的陶器,大约并非原没有贵重的殉葬品,乃是早经有人掘过,拿走了,什么时候呢,无从知道。总之是葬后以至清末的偷掘那一天之间罢。

至于墓中人究竟是什么人,非掘后往往不知道。即使有相传的主名的,也大抵靠不住。中国人一向喜欢造些和大人物相关的名胜,石门有“子路止宿处”,泰山上有“孔子小天下处”;一个小山洞,是埋着大禹,几堆大土堆,便葬着文武和周公。

如果扫墓的确可以救国,那么,扫就要扫得真确,要扫文武周公的陵,不要扫着别人的土包子,还得查考自己是否周朝的子孙。于是乎要有考古的工作,就是掘开坟来,看看有无葬着文王武王周公旦的证据,如果有遗骨,还可照《洗冤录》的方法来滴血。但是,这又和扫墓救国说相反,很伤孝子顺孙的心了。不得已,就只好闭了,硬着头皮,乱拜一阵。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单是扫墓救国术没有灵验,还不过是一个小笑话而已。

四月二十六日。

飘飞的记忆诗歌

秋雨如丝,淅淅沥沥。

雨滴轻盈地滑落进我心里。

心湿你我,润泽爱的'天地。

撩起你酒窝里明媚的笑意。

望着雨丝在风的摇曳里,

婆娑起舞,

霏霏烟雨,燃起一帘幽梦的回忆。

被雨打湿的心,化身为飞舞的花絮。

将思念飘远,飘进你的思绪里。

眷恋的夜里,

铺开唐宋遗落的韵致,

墨香里和你芳草依依。

我痴痴地润笔,

在这一张素笺里读你。

一会儿惆怅,一会儿欢喜。

耳畔响起你的软软轻语。

我在这幻境里和你旖旎。

爱的真谛,

渲染了四季,

丰润了纤瘦的心底。

捻指纤纤柔情,

放飞心灵,随风去寻觅,

心经也默默为你念起,

只为你,

痴爱一生,

换你倾城一笑,

我愿化作轻风,

敲你窗棂,透进你心里。

种下花田千倾,

让这深爱醉了我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