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句阎连科经典语录

1、每个人都生活在黑洞中。

2、一切反抗都是无意义的。

3、文学也可以从内向外扩散。

4、从内真实开始走向内真实。

5、磁铁与铁的关系是存在的。

6、我属狗,爱狗就等于爱自己。

7、日光原来是黑色的——倒也好。

8、抓住了内真实就抓到了最重要的。

9、我们必须放弃外真实而走向内真实。

10、马尔克斯让内真实与读者靠近了一步。

11、《狂人日记》一开始就进入了内真实。

12、贝克特从内真实开始就停留在内真实上。

13、一场民主一场雨,把炸裂的什么地方都湿了。

14、每个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有一种力量要爆发。

15、内真实就是那种极具震撼力的心灵的灵魂的东西。

16、49年以后(国内的)小说都与真实没有什么关系。

17、卡夫卡对作家的影响更大,而马尔克斯影响了更多的读者。

18、《狂人日记》在今天仍具震撼力,因为它仍有内真实的存在。

19、卡夫卡是理性的,胡安鲁尔福是神性的。马尔克斯是理性加神性。

20、我就走。走得人单影只,白雪皑皑,古诗城像过眼烟云样消失在了我的身后。

21、卡夫卡把作家从因果关系中解放了出来。直接进入内真实而放弃外真实的描写。

22、从此,我过早的记住了一个词汇:熬煎——它的意思是,在黑暗中承受苦难的折磨。

23、但是《越狱》除了拍摄手法,故事情节外,还有内真实的存在,那种要活着的力量就是内真实。

24、凡是注重外真实的小说、电影、电视剧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凡是注重内真实的都拒绝了很多读者。

25、在死亡的生命之上,确实看到了飞舞的粉色蝴蝶,看到了天地之间的雪花,也还有雪后的一丝初晴。

26、我说我不是嫖客我是教授呀。人家就笑了,说前几天来了一个嫖客,也说他是教授。说来过一个人,还说他是省长呢。

27、《变形记》第一句话做到了什么?因果关系不存在了。超越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内真实直接说内真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28、我是一个嫖客,我该杀过人。可那警察不理我。他看了我一眼,像一张嘴突吐出了一口痰,把我留在那儿,便踩着繁华的黄昏,朝着长安大街别的地方走去了。

29、人类用数千年建立起来的情感秩序、道德秩序和人的尊严的尺度,正在那阔大、古老的土地上,解体、崩溃和消散,一如法律的准绳,正沦为孩童游戏中的跳绳和皮筋。

30、石器时代、铁器时代、机器和科技时代,农具的生命,当今天可用计算机和数据操纵左右时,其血脉气势,看似到了最为旺盛的时候,其实也正是人的生命从如日中天滑向夕阳陨落的开始。

31、十九世纪有托尔斯泰的“存在”,而陀思妥耶夫斯基走得更深远,十九世纪走向二十世纪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这个过程以故事为桥梁在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鲁迅都较自觉,还有沈从文和汪曾祺。

32、人们以追求和创造文明为借口,一代代从农村奋斗到都市的命运之跌宕、感伤和欣喜,其实最根本的目的,不是人们惯常说的事业、爱情和荣誉,而是为了对农具最彻底的摆脱,让农具的记忆,在根本上从头脑中剔除。

33、农具的命运,如果和土地与回炉新生被人为所割断,就成为跳崖、跃楼死亡的人在崖头、楼顶那瞬间的站立。博物馆是农具的.囚室,是农具之木乃伊齐整排列的库房,是人类以文明的名誉,给农具的最为虚伪无情的残忍。

34、我们大家都知道,新的一年从这个时候真正开始了。该做学问的要到耙楼那儿做学问,该做小姐的,要回天堂街各家店里做小姐。就都齐声吼着连声念了句诗“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便就各自分手了。

35、人类和土地的联系,最初是居住和耕作,可现在,还有附加了挖掘后的无限开采与无尽污染。土地孕育了人,可人又反过来成为了土地的主人,这就是儿子做了母亲的皇帝,还要娶她为妻,奸于妾室。世界如此,时间从来没有能力修正这伦理的颠倒。

36、土地的出生问世,大约就是两个目的:一是为了野荒的生命,树木、河流、草芥、昆虫,都是它的后代子女。二是为了人的耕种。耕种使人类存活,土地升华。让土地的意义从自然到被赋予和强加。人类从来不管土地需不需要那些意义,因为人类需要,就赋予它那些疲劳的使命和空洞的赞歌。

37、黑暗不仅是时间、地点和事件,而且还是水、空气、人、人心和人们最日常的存在和呼吸。如果仅仅把黑暗当做前者,那是巨大的狭隘,而真正幽深、无边的黑暗,是所有的人,都看到了黑暗,却都说明亮而温暖。最大的黑暗,是人们对黑暗的适应;最可怕的黑暗,是人们在黑暗中对光明的冷漠和淡忘。

38、城里人把日子叫生活,乡村人把生活叫日子,似乎是对同一种状态的不同说法,本质差别却是有着天壤的不同,日子更多的含义是一天加一天,天天都是那样,单调、乏味、无奈、消耗人的生命,你无力改变,生活给人的感觉是丰饶、有色彩、有人气、有宽阔马路、明亮的路灯。但是到了最后,一个懂得这样子去过日子的人,他是一些多么顶天立地的人。

阎连科的经典语录有哪些

1、胡安鲁尔福的《佩德罗巴拉谟》:阴阳界限的推翻;人的恍惚性和不确定性。——恍惚的内真实。

2、从内真实开始走向内真实。

3、49年以后(国内的)小说都与真实没有什么关系。

4、马尔克斯让内真实与读者靠近了一步。

5、卡夫卡把作家从因果关系中解放了出来。直接进入内真实而放弃外真实的描写。

6、贝克特从内真实开始就停留在内真实上。

7、一场民主一场雨,把炸裂的什么地方都湿了。

8、我属狗,爱狗就等于爱自己。

9、内真实就是那种极具震撼力的心灵的灵魂的东西。

10、十九世纪有托尔斯泰的“存在”,而陀思妥耶夫斯基走得更深远,十九世纪走向二十世纪是一个由外向内的过程,这个过程以故事为桥梁在走,陀思妥耶夫斯基和鲁迅都较自觉,还有沈从文和汪曾祺。

11、但是《越狱》除了拍摄手法,故事情节外,还有内真实的存在,那种要活着的力量就是内真实。

12、在死亡的生命之上,确实看到了飞舞的粉色蝴蝶,看到了天地之间的雪花,也还有雪后的一丝初晴。

13、《变形记》第一句话做到了什么?因果关系不存在了。超越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从内真实直接说内真实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14、文学也可以从内向外扩散。

15、《狂人日记》一开始就进入了内真实。

16、凡是注重外真实的小说、电影、电视剧都会产生巨大影响,凡是注重内真实的都拒绝了很多读者。

17、磁铁与铁的`关系是存在的。(《百年孤独》里吉普赛人带来磁铁)

18、内真实是必须存在的。

19、我们必须放弃外真实而走向内真实。

20、《狂人日记》在今天仍具震撼力,因为它仍有内真实的存在。

21、的确的,所有的炸裂人,为了钱,似乎从来没有停脚慢慢走路,日日都在你追我赶地奔跑着。一切都是动的慌张的。只有山脉和天空还是那样静止着,一成不变着。

22、卡夫卡是理性的,胡安鲁尔福是神性的。马尔克斯是理性加神性。

23、马尔克斯的《一桩事先张扬的谋杀案》比卡夫卡走得更远。反抗的无力的真实、甚至反抗中的无聊都写出来了。 ——内真实与外真实的结合。

24、每个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有一种力量要爆发。

25、卡夫卡对作家的影响更大,而马尔克斯影响了更多的读者。

26、一切反抗都是无意义的。

27、抓住了内真实就抓到了最重要的。

28、每个人都生活在黑洞中。

阎连科《老师! 老师!》阅读答案

关于阅读理解做题的步骤历来有多种方法,我们认为,最好的方法是:先整体感知文章(在这一步也可以看题,不过看题的目的是为了读懂文章)——然后看题,在文中找答案。

老师! 老师!

阎连科

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⑦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ào dié,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⑧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⑨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⑩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选自《读者》2022.10有删改)

15.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3分)

16.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4分)

17.结合文章,理解第⑨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3分)

18.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 (4分)

19.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4分)

《老师! 老师!》阅读答案

15.(3分)我在酷暑的一天带同学逃课帮母亲捉蚜虫,还强词夺理顶撞张老师。(“逃课”“捉蚜虫”“顶撞”各1分)

16.(4分)文章题目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和感叹号(感叹句)。(2分)这样既强调了人物的身份,又表达了作者对老师崇敬和赞美的强烈感情,起到吸引、震撼读者的作用。(2分)

17.(3分)虽然张老师的背影在眼前消失了,但是张老师的形象和精神还留在我心中,(1分)让我像听心跳一样时常清晰记起,(1分)这表达了我对张老师的无比敬爱和深情难忘。(1分)(可以不分析,直接答含义即可)

18.(4分)张老师默默扎根教育,辗转多校,过着一种平凡清贫的教书生活,他的一生“清寂”。(1分)他事业有成,为教育做出了贡献;(1分)子女成才,家庭幸福(1分)。因此充满了“暖意”;但是,他一生清苦,命运坎坷,不被人重视,不被人记起,因此他的人生充满“寒凉”。(1分)

19.(4分)他热爱教育,默默坚守教坛43年,一生的金贵岁月奉献给了教育,培养学生成才;(2分)他关爱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受学生敬仰。(2分)

阎连科《打》阅读答案

打是“我”对父亲的最大的印象。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打》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阎连科

①算到现在,我的父亲有二十四五年没有和我说过一句话了。埋他的那堆黄土前的柳树,都已经很粗很粗。不知道他这二十四五年想我没有,想他的儿女和我的母亲没有,倘若想了,又都想些啥儿,念叨一些啥儿。可是我,却在25年间,总是想念我的父亲,想起我的小时候,父亲对我的训骂和痛打。好像,每每想起我父亲,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

②能记得的第一次痛打是我七八岁的当儿,少年期,读小学。学校在镇上,在镇上的一个老庙里,距家二里路,或许二里多一些。那时候,每年的春节之前,父亲都会千方百计存下几块钱,把这几块钱找熟人到乡村信用社,全都换成一叠儿簇新的一角的毛票,放在他枕头的苇席下,待到了初一那天,再一人一张、几张地发给他的儿女、侄男侄女和在正月十五前,来走亲戚的孩娃们。可是那一年,父亲要给大家发钱时,那几十上百张一毛的票儿却没有几张了。那一年,我很早就发现那苇席下藏有新的毛票儿。那一年,我还发现在我上学的路上,我的一个远门的姨夫卖的芝麻烧饼也同样是一个一毛钱。我每天上学时,总是从那席下偷偷地抽走一张钱,在路上买一个烧饼吃。偶尔大胆起来,会抽上两张,放学时再买一个烧饼吃。那一年,从初一到初五,父亲没有给我脸色看,更没有打我和骂我,他待我如往年无二,让我高高兴兴过完了一个春节。可到了初六,父亲问我偷钱没有,我说没有。父亲便厉声让我跪下了。又问我偷没有,我仍然说没有,父亲就在我脸上打了一耳光。再问我偷没有,仍说没有时,父亲便更为狠力地朝我脸掴起耳光来。记不得父亲统共打了我多少耳光,只记得父亲直打到我说是我偷了他才歇下手。记得我的脸又热又痛,到了实在不能忍了我才说那钱确是我偷了,说我偷了全都买了烧饼吃掉了。然后,父亲就不再说啥儿,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我不知道他扭到一边干啥,不看我,也不看我哥和姐姐们,可等他再扭头回来时,我们都看见他眼里含了泪。

③第二次,仍是在我十岁之前,我和几个同学到人家地里偷黄瓜。仅仅因为偷黄瓜,父亲也许不会打我的,至少不会那样痛打我。主要是因为我们偷了黄瓜,其中还有人偷了人家菜园中那一季卖黄瓜的钱。人家挨个儿地找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家里去,说吃了的黄瓜就算了,可那一季瓜钱是人家一年的口粮哩,不把钱还给人家,人家一家就无法度过那年的日子去。父亲也许认定那钱是我偷了的,毕竟我有前科,待人家走了后,父亲把大门闩上了,让我跪在院落的一块石板铺地上,先噼里啪啦把我痛打一顿后,才问我偷了人家的钱没有。因为我真的没有偷,就说真的没有偷,父亲就又噼里啪啦地朝我脸上打,直打得他没有力气了,气喘吁吁了,才坐下直盯盯地望着我。那一次,我的脸肿了,肿得和暄虚的土地样。因为心里委屈,夜饭没吃,我便早早地上了床去。上床了也就睡着了。睡到半夜父亲却把我摇醒,好像求我一样问:“你真的没拿人家的钱?”我朝父亲点了一下头。然后,然后父亲就拿手去我脸上轻轻摸了摸,又把他的脸扭到一边去,去看着窗外的夜色和月光。看一会儿他就出去了。出去坐在院落里,孤零零地坐在我跪过的石板地上的一张凳子上,望着天空,让夜露潮润着,直到我又睡了一觉起床小解,父亲还在那儿静静地坐着没有动。

④那时候,我不知道父亲坐在那儿思忖了啥。几十年过去了,我依旧不知父亲那时到底是在那儿省思还是漫想着家和人生的啥儿。

⑤第三次,父亲是最最应该打我的,应该把我打得鼻青脸肿,头破血流的.,可是父亲没打我。是我没有让父亲痛打我。那时我已经越过十岁,也许已经十几岁,到乡公所里去玩耍,看见一个乡干部屋里的窗台上,放着一个精美铝盒的刮脸刀,我便把手从窗缝伸进去,把那刮脸刀盒拿出来,回去对我父亲说,我在路上拾了一个刮脸刀。

⑥父亲问,“在哪儿?”

⑦我说:“就在乡公所的大门口。”

⑧父亲不是一个刨根问底的人,我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素洁的乡村孩子了。到后来,那个刮脸刀,父亲就长长久久地用将下来了。每隔三朝两日,我看见父亲对着刮脸刀里的小镜刮脸时,心里就特别温暖和舒展,好像那是我买给父亲的礼物样。我不知道为啥儿,我从来没有为那一次真正的偷窃后悔过,从来没有设想过那个被偷了的国家干部是个什么模样儿。直到又过了多年后,我当兵回家休假时,看见病中的父亲还在用着那个刮脸刀架在刮脸,心里才有一丝说不清的酸楚升上来。我对父亲说:“这刮脸刀你用了十多年,下次回来我给你捎一个新的吧。”父亲说:“不用,还好哩,结实呢,我死了这刀架也还用不坏。”

⑨听到这儿,我有些想掉泪,也和当年打我的父亲样,把脸扭到了一边去。

⑩把脸扭到一边去,我竟那么巧地看见我家老界墙上糊的旧《河南日报》上,刊载着郑州市1981年第2期《百花园》杂志的目录。那期目录上有我的一篇小说题目,叫《领补助金的女人》,然后,我就告诉父亲说,我的小说发表了,头题呢,家里界墙糊的报纸上,正有目录和我的名字呢。父亲便把刮了一半的脸扭过来,望着我的手在报纸上指的那一点。

11两年多后,我的父亲病故了。回家安葬完了父亲,收拾他用过的东西时,我看见那个铝盒刮脸刀静静地放在我家的窗台上,黄漆脱得一点都没了,铝盒的白色在锃光发亮地闪耀着,而窗台斜对面的界墙上,那登了《百花园》目录的我的名字下面,却被许多的手指指指点点,按出了很大一团黑色的污渍儿,差不多连“阎连科”三个字都不太明显了。

12算到现在,父亲已经离开我四分之一世纪了。在这二十四五年里,我不停地写小说,不停地想念我父亲。而每次想念父亲,又似乎都是从他对我的痛打开始的。我没想到,活到今天,父亲对我的痛打,竟使我那样感到安慰和幸福;竟使我每每想起来,都忍不住会拿手去我儿子头上摸一摸。可惜的是,父亲最最该痛打、暴打我的那一次,却被我遮掩过去了。而且是时至今日,我都还没有为那次本正真切的偷盗而懊悔。只是觉得,父亲要是在那次我真正的偷盗之后,再对我有一次痛打就好了。在父亲的一生中,要能再对我痛打上十次八次就好了。觉得父亲如果今天还能如往日一样打我骂我,我该有何样的安慰、幸福啊。(摘自阎连科《我与父辈》,云南人民出版社2022年5月版,有删改)

1、父亲一共打了我几次?每次都是因为什么打我?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②③两段在写父亲因“我”犯错误打“我”之后,每次都写到“把他的头扭到一边去”这个细节。试分析这两个细节的含义。

第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11段中画线句子具有怎样的含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痛打”和“爱”似乎永远挨不上关系,但本文却通过“痛打”,表现了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浓浓的爱。你怎样看待这种父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打》阅读答案

1、两次。一次是七八岁时,“我”因为投钱买烧饼吃又不承认而被父亲痛打;另一次是10岁以前“我”因为被父亲误解偷了人家的瓜钱而被父亲痛打。(意对即可)

2、第一个:心疼儿子;内疚不能自己不能给儿子更好的生活。第二个:后悔错打了儿子而难过。

3、为儿子自豪;对儿子的思念。(意对即可)

4、可以从两个方面作答。这是一种深沉的、粗犷的父爱,是男人对男人的爱;这种爱可以培养孩子坚强、忍耐、勇于承担责任的性格,可以让男孩子多一点阳刚之气,如今的男孩子大多缺乏这种阳刚之气;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也容易给孩子造成身心伤害。(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