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武帝纪》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①自东征备,破之,还于官渡。

二月,绍遣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自引兵至黎阳,将渡河。

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果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绍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将文醜将五六千骑至。诸将复白:“可上马。” 公曰:“未也。”有顷,骑至梢多。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竟大破之,斩醜。良、醜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公亦分营以当,合战不利。公与荀彧书,议欲还许②。 彧以为:“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公从之。

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尽烧其车。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绍谋臣许攸来奔,说公去琼等。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袭。琼等望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 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彼攻琼等,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选自《三国志·武帝纪》,有删节)

【注】①公:指曹操。②许:地名,许县。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良可禽也 禽:擒拿

B.公勒兵驻营南阪下 勒:勒令

C.遣徐晃、史涣邀击 邀:拦截

D.自将步骑五千人夜袭 将:率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若将渡兵向后者 若入前为寿

B.欲与公决胜败 彼与彼年相若也

C.何向而不济 青泥何盘盘

D.绍初闻公之击琼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在处死了密谋加害自己的董承等人后,亲自领军东征刘备,凯旋官渡。

B.为救援刘延,曹操采纳荀攸的建议,佯装渡河,突袭白马,终于大获成功。

C.面对袁绍的连营之阵,处于劣势的曹操在荀彧劝说下,坚定了决战的信心。

D.曹操采纳荀攸的计策,烧毁袁军粮车,斩杀淳于琼,破袁绍后,天下莫敌。

3.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5分)

(2)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5分)

参考答案

1.B(勒:率领)

2.D(A项,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B项,介词,跟/连词,和;C项,疑问代词,哪里/副词,多么;D项,均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D(“斩杀淳于琼”,采纳的是许攸的建议)

4.(1)曹操于是带领军队加快向白马进发,还未到白马,只剩十多里时,颜良(才发觉),非常吃惊,(慌忙)前来迎战。

(5分,“引”“兼”“趣”“逆”各1分,句意1分)

(2)您用很弱的兵力去对付很强的敌军,如果不能制服敌人,必然会被敌人欺凌,这一仗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关键。

(5分,“弱”“当”“是”各1分,“为所”1分,句意1分)4.B(勒:率领)

5.D(A项,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B项,介词,跟/连词,和;C项,疑问代词,哪里/副词,多么;D项,均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D(“斩杀淳于琼”,采纳的是许攸的建议)

7.(1)曹操于是带领军队加快向白马进发,还未到白马,只剩十多里时,颜良(才发觉),非常吃惊,(慌忙)前来迎战。

(5分,“引”“兼”“趣”“逆”各1分,句意1分)

(2)您用很弱的兵力去对付很强的敌军,如果不能制服敌人,必然会被敌人欺凌,这一仗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关键。

(5分,“弱”“当”“是”各1分,“为所”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人谋害曹操的阴谋败露,都被处死。曹操亲自东征刘备,打败了他,回到官渡。

二月,袁绍派遣淳于琼、颜良攻打驻扎在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并亲自领兵到黎阳,准备渡河。

夏四月,曹操北上救援刘延。荀攸劝曹操说:“我们现在兵少,敌不过袁绍,必须分开敌人的兵力才行。您到延津,做出好像要渡河抄他后路的样子,袁绍必然要分兵西应,然后我们用轻装部队袭击白马,(攻其不备),就可以捉住颜良。”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袁绍果然分兵西应。曹操于是带领军队加快向白马进发,还未到白马,仅剩十多里时,颜良才发觉,非常吃惊,慌忙前来迎战。曹操命令张辽、关羽为前锋,大破敌军,杀了颜良。于是解了白马之围。袁绍渡过黄河,追赶曹操直到延津南边。曹操统率部队安营在白马山南坡下,派人登上壁垒瞭望袁军,瞭望的人报告说:“大约有五六百骑兵。”过了一会儿,又报告说:“骑兵逐渐增多,步兵数不清。”曹操说:“不用再说了。”就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把马放开。将领们认为敌人骑兵很多,不如赶紧回去保护营寨。荀攸说:“这正是用来诱敌的,为什么要走开呢?”袁绍大将文醜率领五六千骑兵追到了。曹军的将领们又说:“现在可以上马(出击)了。”曹操说:“还不行。”又过了一会儿,追来的骑兵越来越多。曹操说:“可以了。”于是全体上马。当时曹操骑兵不满六百,最终大败袁军,斩杀了文醜。颜良、文醜都是袁绍手下的名将,才打两仗都被打死,袁军大为震动。曹操回军驻扎官渡,袁绍则挺进守护阳武。

八月,袁绍摆开连营的阵势向曹军步步进逼,背靠沙堆立营。曹操也摆开相应的阵势与袁军对抗,交战不利。曹操写信和荀彧商量,打算退回许县。荀彧认为:“袁绍现在把全部军队集中在官渡,是想和您决一胜败。您用很弱的兵力去对付很强的敌军,如果不能制服敌人,必然会被敌人欺凌。这一仗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关键。况且袁绍不过是个没啥了不起的人物,虽能聚集人,却不会使用。以您的英明勇武,加上辅佐天子讨伐叛乱的正当名义,到哪儿不能成功呢?”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

袁绍运到了几千辆粮车,曹操用荀攸的.计策,派徐晃、史涣进行截击,把这些粮车全给烧了。

冬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食,命令淳于琼等将领带一万多人护送。袁绍的谋臣许攸这时来投奔曹操,劝说曹操攻打淳于琼等。曹操于是留下曹洪守营,自己带领步骑兵五千人趁夜前去袭击。淳于琼等人见曹军人少,就出营列阵。曹操急速进攻,淳于琼等退守营中,曹军就攻打他们的营寨。袁绍派骑兵来救援淳于琼。有人说:“敌人骑兵越来越近,请求分兵抵抗。”曹操发怒说:“等敌人到了背后再讲。”于是士兵都拼死作战,大败淳于琼,把他们都杀了。起初,袁绍听说曹操去攻打淳于琼,对大儿子袁谭说:“他去攻打淳于琼,我就去攻占他们的营寨,他就无处可归了!”于是派张郃、高览攻打曹洪。张颌等听到淳于琼大败的消息,就来投降了曹操。袁军全面崩溃。曹操缴获了袁绍的全部辎重和图书珍宝,俘虏了他的大部分部队。曹操收缴了袁绍的信件,发现了一些许县的下属和军中的人与袁绍往来的信件,就全部都烧了。

冀州各郡多有献城投降的。到这时,曹操打败袁绍,天下再也没有人能敌过曹操了。

《三国志·武帝纪》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五年春正月,董承等谋泄,皆伏诛。公①自东征备,破之,还于官渡。

二月,绍遣淳于琼、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自引兵至黎阳,将渡河。

夏四月,公北救延。荀攸说公曰:“今兵少不敌,分其势乃可。公到延津,若将渡兵向后者,绍必西应之,然后轻兵袭白马,颜良可禽也。”公从之。绍果分兵西应之。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使张辽、关羽前登,击破,斩良。遂解白马围。绍渡河追公军,至延津南。公勒兵驻营南阪下,使登垒望之,曰:“可五六百骑。”有顷,复白:“骑稍多,步兵不可胜数。”公曰:“勿复白。”乃令骑解鞍放马。诸将以为敌骑多,不如还保营。荀攸曰:“此所以饵敌,如何去之!”绍将文醜将五六千骑至。诸将复白:“可上马。” 公曰:“未也。”有顷,骑至梢多。公曰:“可矣。”乃皆上马。时骑不满六百,竟大破之,斩醜。良、醜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绍军大震。公还军官渡。绍进保阳武。

八月,绍连营稍前,依沙塠为屯。公亦分营以当,合战不利。公与荀彧书,议欲还许②。 彧以为:“绍悉众聚官渡,欲与公决胜败。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且绍,布衣之雄耳,能聚人而不能用。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公从之。

绍运谷车数千乘至,公用荀攸计,遣徐晃、史涣邀击,尽烧其车。

冬十月,绍遣车运谷,使淳于琼等将兵万余人送之。绍谋臣许攸来奔,说公去琼等。公乃留曹洪守,自将步骑五千人夜袭。琼等望公兵少,出陈门外。公急击之,琼退保营,遂攻之。绍遣骑救琼。或言:“贼骑稍近,请分兵拒之。”公怒曰:“贼在背后,乃白!” 士卒皆殊死战,大破琼等,皆斩之。绍初闻公之击琼,谓长子谭曰:“彼攻琼等,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张郃、高览攻曹洪。郃等闻琼破,遂来降。绍众大溃。尽收其辎重图书珍宝,虏其众。公收绍书,得许下及军中人书,皆焚之。

冀州诸郡多举城邑降者。至是公破绍,天下莫敌矣。

(选自《三国志·武帝纪》,有删节)

【注】①公:指曹操。②许:地名,许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颜良可禽也 禽:擒拿

B.公勒兵驻营南阪下 勒:勒令

C.遣徐晃、史涣邀击 邀:拦截

D.自将步骑五千人夜袭 将:率领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若将渡兵向后者 若入前为寿

B.欲与公决胜败 彼与彼年相若也

C.何向而不济 青泥何盘盘

D.绍初闻公之击琼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曹操在处死了密谋加害自己的董承等人后,亲自领军东征刘备,凯旋官渡。

B.为救援刘延,曹操采纳荀攸的建议,佯装渡河,突袭白马,终于大获成功。

C.面对袁绍的连营之阵,处于劣势的曹操在荀彧劝说下,坚定了决战的信心。

D.曹操采纳荀攸的计策,烧毁袁军粮车,斩杀淳于琼,破袁绍后,天下莫敌。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公乃引军兼行趣白马,未至十余里,良大惊,来逆战。(5分)

(2)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5分)

参考答案

4.B(勒:率领)

5.D(A项,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B项,介词,跟/连词,和;C项,疑问代词,哪里/副词,多么;D项,均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D(“斩杀淳于琼”,采纳的是许攸的建议)

7.(1)曹操于是带领军队加快向白马进发,还未到白马,只剩十多里时,颜良(才发觉),非常吃惊,(慌忙)前来迎战。

(5分,“引”“兼”“趣”“逆”各1分,句意1分)

(2)您用很弱的兵力去对付很强的敌军,如果不能制服敌人,必然会被敌人欺凌,这一仗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关键。

(5分,“弱”“当”“是”各1分,“为所”1分,句意1分)4.B(勒:率领)

5.D(A项,连词,表假设,如果/代词,你;B项,介词,跟/连词,和;C项,疑问代词,哪里/副词,多么;D项,均为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D(“斩杀淳于琼”,采纳的是许攸的建议)

7.(1)曹操于是带领军队加快向白马进发,还未到白马,只剩十多里时,颜良(才发觉),非常吃惊,(慌忙)前来迎战。

(5分,“引”“兼”“趣”“逆”各1分,句意1分)

(2)您用很弱的兵力去对付很强的敌军,如果不能制服敌人,必然会被敌人欺凌,这一仗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关键。

(5分,“弱”“当”“是”各1分,“为所”1分,句意1分)

参考译文

建安五年春正月,董承等人谋害曹操的阴谋败露,都被处死。曹操亲自东征刘备,打败了他,回到官渡。

二月,袁绍派遣淳于琼、颜良攻打驻扎在白马的东郡太守刘延,并亲自领兵到黎阳,准备渡河。

夏四月,曹操北上救援刘延。荀攸劝曹操说:“我们现在兵少,敌不过袁绍,必须分开敌人的兵力才行。您到延津,做出好像要渡河抄他后路的样子,袁绍必然要分兵西应,然后我们用轻装部队袭击白马,(攻其不备),就可以捉住颜良。”曹操听从了他的建议。袁绍果然分兵西应。曹操于是带领军队加快向白马进发,还未到白马,仅剩十多里时,颜良才发觉,非常吃惊,慌忙前来迎战。曹操命令张辽、关羽为前锋,大破敌军,杀了颜良。于是解了白马之围。袁绍渡过黄河,追赶曹操直到延津南边。曹操统率部队安营在白马山南坡下,派人登上壁垒瞭望袁军,瞭望的人报告说:“大约有五六百骑兵。”过了一会儿,又报告说:“骑兵逐渐增多,步兵数不清。”曹操说:“不用再说了。”就命令骑兵解下马鞍,把马放开。将领们认为敌人骑兵很多,不如赶紧回去保护营寨。荀攸说:“这正是用来诱敌的,为什么要走开呢?”袁绍大将文醜率领五六千骑兵追到了。曹军的将领们又说:“现在可以上马(出击)了。”曹操说:“还不行。”又过了一会儿,追来的骑兵越来越多。曹操说:“可以了。”于是全体上马。当时曹操骑兵不满六百,最终大败袁军,斩杀了文醜。颜良、文醜都是袁绍手下的名将,才打两仗都被打死,袁军大为震动。曹操回军驻扎官渡,袁绍则挺进守护阳武。

八月,袁绍摆开连营的阵势向曹军步步进逼,背靠沙堆立营。曹操也摆开相应的阵势与袁军对抗,交战不利。曹操写信和荀彧商量,打算退回许县。荀彧认为:“袁绍现在把全部军队集中在官渡,是想和您决一胜败。您用很弱的兵力去对付很强的.敌军,如果不能制服敌人,必然会被敌人欺凌。这一仗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关键。况且袁绍不过是个没啥了不起的人物,虽能聚集人,却不会使用。以您的英明勇武,加上辅佐天子讨伐叛乱的正当名义,到哪儿不能成功呢?”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

袁绍运到了几千辆粮车,曹操用荀攸的计策,派徐晃、史涣进行截击,把这些粮车全给烧了。

冬十月,袁绍又派车运粮食,命令淳于琼等将领带一万多人护送。袁绍的谋臣许攸这时来投奔曹操,劝说曹操攻打淳于琼等。曹操于是留下曹洪守营,自己带领步骑兵五千人趁夜前去袭击。淳于琼等人见曹军人少,就出营列阵。曹操急速进攻,淳于琼等退守营中,曹军就攻打他们的营寨。袁绍派骑兵来救援淳于琼。有人说:“敌人骑兵越来越近,请求分兵抵抗。”曹操发怒说:“等敌人到了背后再讲。”于是士兵都拼死作战,大败淳于琼,把他们都杀了。起初,袁绍听说曹操去攻打淳于琼,对大儿子袁谭说:“他去攻打淳于琼,我就去攻占他们的营寨,他就无处可归了!”于是派张郃、高览攻打曹洪。张颌等听到淳于琼大败的消息,就来投降了曹操。袁军全面崩溃。曹操缴获了袁绍的全部辎重和图书珍宝,俘虏了他的大部分部队。曹操收缴了袁绍的信件,发现了一些许县的下属和军中的人与袁绍往来的信件,就全部都烧了。

冀州各郡多有献城投降的。到这时,曹操打败袁绍,天下再也没有人能敌过曹操了。

三国志吴书二十的原文及译文赏析

古之圣王,所以潜处重闱之内而知万里之情,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任贤之功也。陛下以至德淑姿,统承皇业,宜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自顷年以来,朝列纷错,真伪相贸,上下空任,文武旷位,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佞谀之徒拊翼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而忠良排坠,信臣被害。是以正士摧方,而庸臣苟媚,先意承旨,各希时趣,人执反理之评,士吐诡道之论,遂使清流变浊,忠臣结舌。陛下处九天之上,隐百重之室,言出风靡,令行景从,亲洽宠媚之臣,日闻顺意之辞,将谓此辈实贤,而天下已平也。臣心所不安,敢不以闻。

臣闻兴国之君乐闻其过,荒乱之主乐闻其誉;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誉日损而祸至。是以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譬天位於乘饹,以虎尾为警戒。至于陛下,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眩耀毁誉之实,沈沦近习之言。昔宗思佐,梦寐得贤,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以醉酒之间加之大戮。近鸿胪葛奚,先帝旧臣,偶有逆迕,昏醉之言耳,三爵之后,礼所不讳,陛下猥发雷霆,谓之轻慢,饮之醇酒,中毒陨命。自是之后,海内悼心,朝臣失图,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诚非所以保光洪绪,熙隆道化也。

(选自《三国志·吴书二十》)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以潜处重闱之内潜:秘密地,偷偷地

B.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臻:至,到

C.故常侍王蕃忠恪在公,才任辅弼辅弼:辅佐大臣

D.自是之后,海内悼心 悼:悲伤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能体现君主圣明的一组是(3分)

①垂拱衽席之上,明照八极之际者②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

③外无山岳之镇,内无拾遗之臣④譬天位於乘饹,以虎尾为警戒

⑤严刑法以禁直辞,黜善士以逆谏臣 ⑥仕者以退为幸,居者以出为福

A.②③⑥B.③④⑤C.①⑤⑥D.①②④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臣子的身份向皇上进言,已古之人君,揖让以进贤,虚己以求过为论据,劝谏皇上明辨忠奸,发扬大业、兴隆道德教化。

B.本文言辞犀利,直接批评陛下加重刑法以杜绝直言率语,废黜善人以拒谏诤的贤臣,不明毁谤赞誉的实质,沉沦迷恋宠臣的花言巧语。

C.文章举例说从前殷高宗原常侍王蕃忠诚恭敬,奉国为公,才能优异,却在他酒醉之时施以极刑,借以说明不辨忠臣对国家的危害。

D.作者担心皇上身处最高位置,居于深宫,亲近那些献媚取宠的小臣,每天听到的是阿谀逢迎之词,恐怕还会认为这帮人真的贤明,而天下也已经太平了。所以冒死进谏,表现力一位忠臣对国家的.强烈责任感。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宜率身履道,恭奉神器,旌贤表善,以康庶政。(3分)

(2)佞谀之徒拊翼天飞,干弄朝威,盗窃荣利。(3分)

(3)而陛下求之如忘,忽之如遗。(3分)

参考答案

9.A(潜:隐藏,深藏。)

10.D(第三句是说近年以来,朝廷安置纷乱之事。第五句是批评当今皇上的做法。第六句是说朝廷大臣失去希望及其逃避的行为。)

11.C(原常侍王蕃忠诚恭敬,奉国为公,才能优异,却在他酒醉之时施以极刑是当今之事。)

12.见参考译文。其中⑴“率身履道”:率,给…表率,楷模;履道:践行道义;“神器”:指帝位或者国家;“旌贤表善”:旌表,表扬;各1分。⑵“拊翼天飞,干弄朝威”不翻译为“飞黄腾达,干扰玩弄朝廷的权威”扣2分。⑶寻求贤人似乎心不在焉,忽视贤人如同遗弃废物。忘:心不在焉;忽:忽视;遗:遗弃废物,各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古代圣明的君主,之所以能深处宫中而知晓天下的情况,安逸地坐在席上却能洞察遥远边境之地,就是因为任用贤能的人啊!陛下凭着杰出的德行和贤良的资质,继承了皇业,应当以身作则践行道义,恭敬奉守帝位,表彰贤能善良的人,以安定各项政务。近年以来,朝廷安置纷乱,良莠混杂,上下有空职,文武有缺员,朝廷外没有得力的守将,朝廷内没有忠勤的贤臣。奸佞诌媚之徒飞黄腾达,干扰玩弄朝廷的权威,偷名盗利,而忠诚贤良的人们却被排挤贬降,诚实耿直的大臣也遭谤毁残害。因此正直之士被摧折棱角,而庸俗的臣子苟合献媚,他们揣摩陛下的心意奉承恭维,各自迎合时尚,人人执持违反常理的品评,个个口吐欺骗诡诈的论说,于是使清澈的水流变得混浊,使忠直的臣子不敢说话。陛下身处最高位置,居于深宫之中,话一出口,百姓就顺风而从,命令颁布,人们如同影子一样紧紧跟随,亲近那些献媚取宠的小臣,每天听到的是顺合心意的言词,恐怕会认为这帮人真的贤明,而天下已经太平了。我心里感到不安,怎敢不上报陛下。

我听说想使国家兴盛的君主乐意听到有人指责他的过失,荒淫昏聩的君主喜欢听到讨好赞誉之言;听取过失的君主,他的过失一天天减少而福运降临,爱听赞誉的君主,他的美名一天天损害而灾祸到来。因此古代的君主,以礼让进纳贤人,以虚怀寻求过失,身居帝位好比乘坐奔马般谨慎,象踩上老虎尾巴般警觉。至于陛下,加重刑罚以杜绝直言率语,废黜善人以拒绝谏诤的贤臣,不明毁谤赞誉的实质,沉沦迷恋宠臣的花言巧语。从前殷高宗思念辅佐,梦寐以求得到贤明之士,而陛下寻求贤人似乎心不在焉,忽视贤人如同遗弃废物。原常侍王蕃忠诚恭敬奉国为公,才能胜任辅佐之职,却在他酒醉之时施以极刑。最近,鸿胪葛奚这个先帝的老臣,偶尔讲了几句违逆的话,不过是酒醉后的糊涂之言,酒过三巡之后,礼仪上也不再有忌讳,可陛下却大发雷霆,说他轻侮傲慢,让他饮下毒酒,中毒身亡。从此以后,国内人士感到伤心,朝廷大臣失去希望,做官的人把贬退看作幸运,朝内的人把外任视作福分,这确实不是用来保持发扬皇帝大业、兴隆道德教化的作法啊!

三国志魏书曹彰传原文及译文赏析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少善射御,膂力过人,手格猛兽,不避险阻。数从征伐,志意慷慨。大祖(曹操)尝抑之曰:“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课彰读《诗》《书》。彰谓左右曰:“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太祖尝问诸子好,使各言其志。彰曰:“好为将。”太祖曰:“为将奈何?”对曰:“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太祖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反。以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临发,太祖戒彰曰:“居家为父子,受事为君臣,动以王法从事,尔其戒之!”彰北征,入涿郡界,叛胡数千骑卒至。时兵马未集,唯有步卒千人,骑数百匹。用田豫计,固守要隙,虏退散。彰追之,身自搏战,射胡骑,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战过半日,彰铠中数箭,意气益厉,乘胜逐北。至于桑干,去代二百余里,长史诸将皆以为新涉远,士马疲顿,又受节度,不得过代,不可深进违令轻敌。彰曰:“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胡走未远,追之必破。从令纵敌,非良将也。”遂上马,令军中:“后出者斩。”一日一夜与虏相及,击,大破之,斩首获生千数。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将士无不悦喜。时鲜卑大人轲比能将数万骑观望强弱,见彰力战,所向皆破,乃请服。北方悉平。时太祖在长安,召彰诣行在所。彰自代过邺,太子(曹丕)谓彰曰:“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彰到,如太子言,归功诸将。太祖喜,持彰须曰:“黄须儿竟大奇也!”

太祖东还,以彰行越骑将军,留长安。大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文帝(曹丕)即王位,彰与诸侯就国。黄初二年,进爵为公。三年,立为任城王。四年,朝京都,疾薨于邸,谥曰威。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曹彰传》)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课彰读《诗》《书》 课:督促。

B. 应弦而倒者前后相属 属:连接。

C. 一日一夜与虏相及 及:达到。

D. 召彰诣行在所 诣:前往。

1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太祖尝问诸子所好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B. 尔其戒之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C. 虏乃退散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D. 斩首获生以千数以地事秦,犹报薪救火

13. 下列记述曹彰言行的句子,可以作为曹操“黄须儿竟大奇也”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的一组是

① 数从征伐,志意慷慨。

② 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

③ “丈夫一为卫、霍,将十万骑驰沙漠,驱戎狄,立功建号耳,何能作博士邪?”

④ “率师而行,唯利所在,何节度乎?”

⑤ 彰乃倍常科大赐将士。

⑥ 如太子言,归功诸将。

A. ①②④ B. ①③⑥ C. ②③⑤ D. ④⑤⑥

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曹彰年少时,善于射箭、骑马、驾车,本领高强,力量超人,能徒手击杀猛兽。

B. 曹彰早年曾立志做将军,主张赏必行,罚必信,在日后的战斗中实现了自己的初衷。

C. 在敌人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彰临危不惧,善于听取下属意见,制定正确策略,坚守要道,使敌军退散。

D. 曹彰用兵有方,战功卓著,曹操大为赞赏并封他为任城王。

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意气益厉,乘胜逐北

(2)从令纵敌,非良将也。

(3)卿新有功,今西见上,宜勿自伐,应对常若不足者。

答案为:

11.C 12.B 13.D 14.D

《三国志 魏书 曹彰传》

译文:

任城威王曹彰,字子文。曹彰自小善于射箭御马,臂力过人,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从不躲避险阻。曾经多次从军征伐,志气慷慨激昂。曹操见此,常教训他说:“你这孩子就是不想读书,不仰慕追求圣贤治国的道理,而只喜欢骑马击剑;这些东西只能让你成为凡夫而已,又怎么能达到尊贵的.程度呢!”(于是)便督促曹彰去学习《诗经》《书经》。曹彰向左右诉说:“大丈夫一律应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带领十万军队驰骋沙场,驱除戎狄,立大功、建封号,又怎么可以待在这里作博士呢?”曹操曾问众儿子喜欢做什么,让其各言其志。曹彰说:“喜欢做将军。”曹操问:“做将军要怎样?”曹彰答道:“要披坚执锐,遇到危难不迟疑,身先士卒;有功必赏,有罪必罚。”曹操听罢大笑。 建安二十三年,代郡乌丸造反,任命曹彰为北中郎将,行骁骑将军事。临出发之际,曹操训诫曹彰道:“我与你居家时虽为父子,受命时却为君臣,如今凡事须按照王法来行事,你千万要警戒!曹彰起军北征,军队开入涿郡边界,突然遇上约数千骑乌丸叛军。当时曹彰军兵马未集,只有步卒千人左右,马匹也只有数百匹。于是曹彰用田豫之计,坚守要隙,胡骑向后退散。曹彰见状,出营追之,亲身搏战,举箭射向胡骑,应弦而倒者相继不绝。战过半日,曹彰铠中数箭,但精神更加振奋,趁着胜利追击败兵。直至桑干,离开代郡二百余里之遥。军中长史、诸将皆认为军队刚涉远地,兵马疲顿,而且此行又已受节度(军事上的调度限制),命我等不得过代郡,不可深入敌阵,免得做出既违令又轻敌的行为。曹彰说:“带领军队出征,只要是有利我军的事便要做,说什么节度呢?胡军出走不远,我们追而讨之,必能大破他们。如果因为遵从军令而放跑敌人,也不是好的将领。”于是出阵上马,号令军中:“晚出击者,斩。”

(举军追击)一日一夜便与乌丸叛军相战,曹彰带领士兵奋进击讨,果然大破敌军,斩首及生擒者累以千数。曹彰于是以比平常情况双倍的赏赐犒赏将士,将士无不喜悦。当时鲜卑轲比能带领数万骑从旁观望两军强弱,看见曹彰力战,而所攻者皆破,于是向魏军请服。北方都已安定。其时曹操身在长安,召曹彰前去相见。曹彰从代北回来,经过邺城,太子曹丕向曹彰说:“你刚刚得大功,如今往西诣见主上,最好不要自我夸耀,要在交谈中时时表现出好像做得不够的样子。”曹彰到了长安,如太子所言,把功劳归于属下诸将。曹操大喜,用手捋着曹彰的胡须说:“黄须儿竟大奇也!” 曹操东还后,便让曹彰做行越骑将军,留守长安。曹操到洛阳后不久,便得了重病,派驿马往召曹彰,但曹彰未至,曹操去世了。曹丕即王位,曹彰与其他诸侯均向国归顺。黄初二年,曹彰进公封王。黄初三年,册立为任城王。黄初四年,曹彰进京朝觐时,得了急病,暴毙于府邸中。追谥曰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