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凤》印象散文

利用一天半的时间,躺在病床上,看完冯大姐的《巧凤》,于我来说,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甚至比冯大姐出书更值得庆贺。

说实在话,我已经很长时间不愿意读书了,更别说长篇,因此,我的知识面很狭窄,也是情理之中了。记忆中,阅读历史上,有过三天一本书的阅读速度,那是初三阶段,快毕业了,老师管的不是那么紧,我便从同学那里借了一本《林海雪原》,也许是少女情窦初开的缘故,我喜欢那“万马军中一小丫”的爱情故事,因此,我不分上课下课,不分白天黑夜,以惊人的速度三天阅完全书,以至于那次考试名次靠了后。

话说回来,这次本县四位作家出书,是我县文学界一大喜事,虽没有亲临售书现场购买,也没有直接向几位大家讨要,但,书还是弄到手了。也许是“书,非借不足以及时阅读”的原故,尽管身体目前欠佳,但还是抓紧时间开始了阅读,因为冯大姐是女性,我便第一个开始了《巧凤》的阅读。

我有一个坏的读书习惯,只要翻开书后,5—10分钟,读不进去的话,我便不再勉强自己了。可冯大姐的书,竟然一下子吸引了我,我一口气读到42页,然后一发不可收拾,草草吃饭,草草洗漱,忍着身上多处疼痛,不断变换着读书姿势,终于在20日晚上23时完成了20多万字的小说,兴奋之余,还给好友打去电话报捷,朋友让我写书评,我说没那个水平,深层次的东西不敢妄评。但是,看完之后,也实实在在有一些感受与想法,现在写出来,也算是读后感吧,如果与冯大姐的思想出入太远,或者亵渎了冯大姐的文字,就当是我胡言乱语,务请冯大姐莫要怪罪。

第一,读完《巧凤》,总体感觉是:

一、非常真实,贴近生活。

书中提到的大批判、闹饥荒、大炼钢铁等等,很多是50、60年代出生的人都经历过的,比如我就参加过批斗会的,也写过大字报的,野菜虽然很少吃,但山芋干却是吃了不少,至于炼钢铁,则是听母亲讲过N次的,而且听说父亲险些在伐树的时候被压死。

二、文字朴实,可读性强。

书是写给别人看的,因此,好坏必须读者说了算。我一向来不喜欢或者说没有水平读高深的东西,引经注典虽能凸显作者丰富的知识面,但读起来很费力,因为一般的(普通的)读者并没有想着要在读一本书时,给自己增加多少知识,猎奇或者消磨时光的因子占的成分也许会更大,当然,阅读的同时,能顺便领悟到一些真理性的东西,那便是收获了。冯大姐的书,通篇没有多少引号,也就是说,没有多少是黏贴的,多半是自己的语言,文辞也很朴素,我猜想与冯大姐的为人差不多。有几个地方也用了一些经典句子,但那是社会流传的`、妇孺皆知的,而且钦到她的文字里,有自然去雕琢之感。

三、熟练老到,娓娓道来。

冯大姐的文字,就像是陈年老酒,读后余味无穷。这与冯大姐见多识广的生活阅历应该有关。“夫妻之间可以不崇拜,甚至也可以不爱,但彼此之间只要有最起码的尊重,也能过日子。但若一方对另一方产生了鄙视的心理,甚至是极度的鄙视,那日子可就没法过了。”这是冯大姐书中的一段话,是对生活的总结?是对人生的感悟?我看的时候很有同感,这也许就是共鸣吧。还有,作为女性,冯大姐的文字里,也不乏对性的描写,但却看不出一点耍流氓的因子,比如说雪鹅与大宝的婚姻,是一场悲剧,那种需要长辈介入指导的夫妻生活,其实算不得夫妻生活,充其量是一种动物本能的诱导,连这种本能都不知道,你说这还叫夫妻生活么?可现实中就是有这样的情形,我们在做姑娘时就听大人说起过,只是我们却没有冯大姐这种坦然入文的勇气与从容。还有,在过去的农村,“扒灰佬”之说也是比比皆是,男人霸道,占有媳妇不算什么,丧偶女人却必须守住贞操。

第二,冯大姐小说中的人物众多,但却安排得井井有条,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看不出夸张与做作的成分。以主人翁巧凤来说,其个性特点可以归纳为:

一、勤劳朴实,勇敢能干。

巧凤出生在农家,童养媳时也是农村大户,因此巧凤练就了一身能干的本领,无论童年、少年、成年,巧凤都是做活的好把式,也无论在小镇,还是农村,巧凤都能凭着自己的一双巧手,把一大家人的生活安排的妥妥帖贴,也无论是好光景,还是坏年成,生活总能给巧凤让开一条道。更值得一提的是,巧凤有一颗玲珑剔透心,小宝看一下自己的手,再看一下母亲的笸箩,巧凤便递上剪刀;小宝看书时喊了一下母亲,巧凤便不声不响地点上蚊烟送过去,这些细小的情节,充分反映了巧凤的过人之处,就在她有极高的领悟能力,这是一个当家女人最难得的的素质与造化。

二、宽容大度,与人为善。

整个小说里,我们没有看到巧凤与谁有过磕磕跘跘,有过新仇旧恨。巧凤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做童养媳时,婆婆对她刁难,她不计较,大嫂对她的好,她铭记在心;嫁给马站长后,对前妻的孩子,视同已出,马站长的母亲对她心存芥蒂,她用真情感化,当妯娌出事后,她又把他们的孩子拢到一块,要知道,那是一个多么艰难的岁月,带着那么多孩子,那是何等的艰辛哦。因为她的宽容,她的友善,巧凤成了最受欢迎的最有人气的当家女人。

三、临危不惧,自立自强。

巧凤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但是巧凤一一面对,镇定自若。如果说幼年时当童养媳是厄运的开始,那么后来的生活更是连连受挫,频频遭难。可是,巧凤有一股韧劲,总是在苦中求乐,童养媳时,她比较利害得失,甘愿留在张家,哪怕再苦再累;被小宝休了回家后,她主动找到张桂芝,要求做保姆,寻求一条生活出路,也为家里减轻了负担;嫁给马站长后,她挑起娘婆两家10余人的生活重担;马站长死后,她不抛弃,不放弃,带着孩子们继续讨生活;得知自己脑瘤的真相,她不慌不忙,从好坏两处着眼,安顿好孩子们,一人前去省城就医,终是好人好报,作者安排巧凤能平安归来。

四、追求美好,人之常情。

巧凤是一个农村妇女,又超脱于农村妇女。(对于读书)巧凤做童养媳时,一心想着能让小宝送她去读书,想做个知识女性,没有如愿。后来做保姆时,她便积极争取读夜校。嫁人的时候,她把让她读书作为条件与砝码,不能说不是明智之举。(对于婚姻)巧凤处在那个年代,婚姻自己很难做主,但是她多少还是掺进了一些自己的想法,看到马站长的老实,她也曾动摇过,特别是小宝被打成右派回乡后,她也激动过,但最终还是听了母亲“过日子”的忠告,马站长死后,刘主任对她的火热追求,也曾让她心动,甚至感悟自己的前半生婚姻生活有很多缺失,但是当她向往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时,她的身体给了她又一次打击,她没有怨刘主任,而是很坦然地放下了这昙花一现的爱情。(对于工作)那个年代,有一份工作就是高人一等,巧凤千真万确意识到这一点,她渴望一份工作,无论临时的还是正式的,到手后,她总是兢兢业业,干的比别人出色。可是当面临一家人生活遇到两难选择时,她却果断地放弃了得来不易的工作,毅然带着一大班孩子回老家谋生活,得失之间,巧凤追求的不是一己私利,而是整个家庭。

以上乃是我阅读《巧凤》后一点浅显的感觉,水平有限,无法上升到理性高度,只好让朋友们见笑了。

印象顾景凤散文

对于顾景凤这个名字,五年前就从县作家协会秘书长侯春玲口中得有耳闻。

记得,那是在一次作协的创作活动上研究发掘本土文学新人的问题,侯春玲用不无钦佩的口吻给大家介绍,说有一个开发廊的女性,叫顾景凤,多年来,一直被不定名的疾病缠身,折磨得她每天到凌晨也几乎无法入睡,她则用写诗歌来冲减病痛和打发无眠的漫漫长夜。

当时,我便觉得这个女子不是平凡女子,很希望有朝一日得以相识。

可是,叨扰着琐事,也就把认识顾景凤的主动性给掩盖了起来,一再延至。直到有一天,姚雅君大姐请文友吃饭的时候,在席间,经姚大姐只一提,我便忍不住如数家珍地表示了在心里早熟悉她的情形。

要说,终于见到了顾景凤的庐山真面目,当然亏了姚大姐,但说到底,还是文学的神秘力量的引领,才让我和我的文友们得以领略这个个性很突出的女性。

初见景凤,一米六多的个头儿,翠绿的毛衫儿外罩了一件很潮的白翻毛马甲儿,黑短裙,配高筒靴,头顶扎着一把高高的橘色马尾,整个一个时髦女郎。看着她红润的面色,倾听她的侃侃而谈,在她身上我真的察觉不到任何患病的痕迹。当时我就想,这个女人真的很刚强!很阳光!她这是在努力活出来个样子,给人看,更是给不肯放过她的病魔看呢。

她在网上发文章,用的名字是月牙弯弯。月亮是姣好的,可是,月牙则是有很大缺陷的,但是,即使不能完满,也要发光。而且,也暗含她的文章大多都是黑夜里写就之意。我以为,这应该是景凤给自己取这名字的用意吧?

就是在那次聚会上,因为景凤对我们在座的都通过道听途说或者作品神交已久,自然将我们看成亲人,所以,她忍不住像竹筒子倒豆子一般地将自己的痛苦经历和盘倾诉出来。

九岁的她,突然,胸闷喘不出来气儿。因为,一大家子人,只有在粮库上班的父亲独自支撑,经济上的拮据情形,已经不言而喻,哪有更多的钱到外地医院给她就诊呢?所以,父母只能听从本地医院大夫的,按结核病给她治疗。

可能是上天有眼吧,渐渐地她的病情真的神奇地稳定了。光阴荏苒,转眼到了十六岁,天生要强懂事的她,不忍心看着个子矮小瘦削的母亲一个人太吃力地操劳家务,硬是替妈妈到很远的地方担水。有一天,一连担了好几趟,结果,就累犯病了。

这回,更重了,睡觉只有用坐姿,才能上来气,连学都不能正常上了。

父母求爷爷告奶奶多方筹措医疗费,带她到省城各大医院治疗,药也没少用,可直到断续地完成高中学业,也没去掉病根儿。

换了一般的人,可能就是窝在家里熬光阴了,可是,景凤却不怨天不怨地,只要病情有缓,就不干呆在家里。

她帮母亲做农活,比健康人都出力。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爱情悄悄地眷顾,她被一个男人感动了。那个男人,是经人介绍的。有一天,从城里去看望她,听她在田地里劳动,便不顾泥泞的肮脏,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去帮她除草。看上去,这本来应该是一段很美的姻缘,可是,也许,月下老人牵线太多,累迷糊了,结果就给这两个人牵错了线,使得两个人婚后因性格不同,经常引发矛盾冲突,即便漂亮的女儿出生,也没有扭转尴尬的局面。

生活的窘迫和婚姻的痛苦,迫使景凤的病又越来越频繁地犯了。

可是,为了孩子,更为了挽救家庭,她总是忍着病痛,上大集体的班。等大集体单位黄了,她就自己出去卖冰棍,在城乡之间倒腾药,开发廊。

就在开发廊之初,她原来的病没有根治,却又因为发廊遭遇抢劫,而吓出了心脏病。心脏经常疼得她呼天抢地,真是屋漏又逢连阴雨。

尽管始终也赚不了多少钱,但是日子总是在艰难中,往下延续着。

就在去年,景凤将成绩优异的女儿送进了大连民族学院这所高等学校。懂事有才华的女儿,总是利用课余时间,到酒店客串司仪等,赚钱补贴家用。不久,景凤长达二十几年的'痛苦婚姻也宣告结束,这下景凤终于可以稍微地松一口气了。

现在,她仍然在县城交警指挥中心斜对过开着一家名叫银月亮的发廊。她的收费应该是全城最低的。她虽然生活依然很困窘,病痛也还是常常将松开些的魔爪突然重新狠狠抠进她的身心,但她依然觉得应该感恩生活。她还萌生了百年之后将眼角膜捐献出去的想法呢。

至于她写的诗歌和其它文章,用董惠敏姐姐的话评价就是,激情饱满,积极向上。对此,我也有同感。我觉得她阳光的作品一如她百折不挠的生活态度,读了,能令人更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和鼓励人去积极追求未来的所有可能的美好。

就在前不久,她还开张了月亮桥婚介所。当我们问起工作本来已经很辛苦,身体又不好,何必再挨累的时候,她则中肯地说:“在开发廊的过程中,接触过很多单身苦于找不到另一半的顾客。能利用发廊认识人多的便利条件,为了有情人能成眷属,累也高兴。”

您瞧瞧,我们的月亮,她就是这么地热爱生活。

见了她的人,读了她的经历,我对生活更多了热爱,几乎是没有了任何抱怨。我相信,读者朋友也一定会与我共鸣的。如果万一不是,那就是我没有写出来,而绝对不是景凤本身的原因了。好在通过我的介绍,您可以自己去认识和感受她。

因为是文友,那就不能不将她的作品拿出来以飨读者,下面就是我抄录的前几天文友聚会后她写的诗歌:

《有感于嫩江文友相聚》

作者:顾景凤

文友相聚在王朝,

心情激动乐逍遥,

舞文弄墨齐上阵,

江山家园添锦绣,

感谢落雪诚相邀,

一为姚姐把风接,

二为绿野来庆生,

三为艳华喜升迁,

三喜临门齐欢畅,

庆山大哥是全才,

嫂子贤德惹人敬,

丁奎大哥排头兵,

老当益壮不落后,

画家吴老师夫妇,

另晚会高潮起伏,

吴家嫂子献国粹

掌声不熄高潮起,

雅君姐姐女豪杰,

绿野荒踪大团长。

日夜奔忙为文友,

才华横益人景仰。

白衣天使董慧敏,

温柔谦虚又美丽

辛勤园丁范大姐,

绿野荒踪好编辑,

居家太太徐姐姐,

贤惠大气而妩媚。

贤姐姐多才多艺,

幕后前台皆英贤,

俊英姐姐吾同乡,

筋连筋来心连心,

月亮心中装满爱,

感恩生命和关怀,

薛妹妹文静秀气,

才思泉涌放异彩

海瑶文武皆精灵,

青春活泼最数她,

遗憾玲姐没在家,

主持能力最数她,

第一农民女诗人,

远在它乡未参加,

青年才俊文臣弟,

美酒不醉人自醉,

满座宾朋齐举杯,

歌唱嫩江好家园。

文人诗友话深情,

光照日月莫等闲,

难忘今宵喜相逢。

王朝酒店壁生光。

写于2022年5月24日晚

饮酒之印象西凤,传奇不息散文

印象西凤之盛世荣华

从有文字开始就有了西凤酒。

殷商,青铜时代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文字甲骨文。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

汉朝,第一次空前民族大融合。

西凤酒始于殷商,盛于唐宋,曾几度钦定易名,

周武王时称“雍酒”,周文王时称“秦酒”,

汉朝成为“柳林酒”,唐朝时钦定为“西凤酒”。

三秦沃土钟灵毓秀,凤鸣岐山,

取日月之精华,集天地之灵气,

地酿天酝,方成凤香始祖。

悠悠凤香,穿越三千年浩瀚时空,

历史消逝了无数故事,沉淀了无数瑰宝,

也沉淀了无尽光荣与梦想,成就了无数文物,

终酿造了西凤的传奇,一个酒文化的传奇!

一路走来,三千年!

印象西凤之战火纷飞

一个血淋淋的时代,除却鲜血便是耻辱!

夫自东师辱后,泰西蔑视,以野蛮待我,以愚顽鄙我。

昔视我为半教之国者,今等我于非洲黑奴矣。

昔憎我为倨傲自尊者,今则侮我为聋瞽蠢冥矣。

真可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你的登场就像一道利剑破长空,

阴霾的天际刹那间出现一道亮丽的光,

1915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西凤酒荣获金质奖章,

为中国的黑暗的画卷增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突然让国人感觉到了一丝光明与希望。

巴拿马世界博览会展期长达9个半月,总参观人数超过1800万人,

开创了世界历史上博览会历时最长、参加人数最多的先河,

中国作为国际博览会的初次参展者,第一次在世界舞台上公开露面,

并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

西凤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头可断,领土可以被侵占,

但是,中国人的骨气不能散,

血可流,人可囚,中国人的节气不能流。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西凤三千年的历史,

是无法轻而易举被几杆洋枪、洋炮磨灭的!

印象西凤之时代华章

再华美的外在,也只能化作历史的一瞬。

历经千年,浮华退却,留下的是酒中的魂。

西凤酒历经3000年、24个朝代的更迭变换,

几百代酿酒大师的口传心悟,将独有的凤香技艺传承至今。

由古时数朝酿造,到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金奖,

1952年被评为中国四大名酒,再至特邀参展上海世博会,

西凤酒的辉煌从未间断,近年来西凤销售业绩连创历史新高,

西凤品牌形象大幅提升,品牌价值和单品盈利能力不断提高,

消费者对西凤品牌的认知度和品牌忠诚度大幅上升。

市场占有率迅速增长,省内市场稳中有升,省外市场快速发展,

市场氛围越来越好,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西凤企业所呈现出飞跃发展的强劲态势,开创了西凤发展史的新纪元。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毛主席领着咱打江山”阿宝的一曲高歌,

响遏行云,全扫靡靡之音;一声入耳,荡气回肠,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这就是黄土高原的精神,这就是“信天游”的意境。

黄土高原的那种气势与浑厚早已经融到西凤酒的骨子里去了!

百年西凤,传奇不息!

钗头凤情感散文

西风衰暮雨千丝,柳影依稀曳旧时。

石壁留题人已去,红尘幽梦总嫌迟。

——秋耳

1

微风中,一把纸伞,于黄昏中缓缓走来。

青丝披垂,微笑徐徐绽放。

桥下莲池绿水青波,幽幽的,如你双眸。

于是,每朵莲花都像你,尤其对着如此美丽的黄昏。

莲池中,蝶儿双飞。

就这样驻足,驻足在温馨而宁静的凡尘。

静静的,就这样相随,相依,让岁月成诗词,成歌赋。

2

剪叶移根,是谁孑孑而立?

故人已去,池水早封,你却还在那里,寒风中飘飘,瘦成一块望夫石。

瞒,瞒,瞒!病魂中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佛前,素手芊芊,拈香一柱,久久而拜。

香火缕缕中,多希望,不是银汉迢迢,金风玉露。

风襟零露,水云凋寒。鹅管轻吹,不见春来,只任冬袭。

遥遥,当年涉水一痕,素靥尘缁,犹记曲屏朗朗,仙掌双凝。

错错错,唯有流恨,不见归期。一腔情,留与绿波。水空天远,望极,已难成愁。空空如也。

五十弦,弦弦皆落。

凄切,继而耿耿。唇齿虽还留香,这里、那里,却早拜别东风。转头,引雪而渡,怕见残,忍听筝。

一抹青,一袭白,引得凉云半惹,裙裾千飞。

是夜,站在桥边,眼见池里鸳鸯携游,又岂能抚平一帘幽梦。

明铛照影,把泪凝妆。偷偷又偷偷。可怜一筝凌波债,都寄了东篱。

3

梦短香消四十年,沈园非复旧池台。

你我所负的,难道仅仅只是那迟迟不肯归去的回首?

莫,莫,莫!为何,所有的情节都已写好,所有的结局都已安排,而悄然而至的,却是汹涌澎湃的心痛?

难,难,难!岁月只因流逝而消失,旧梦岂会因来径坎坷而消逝?

刹那间,类似的黄昏,所有的哀怨,曾是的美丽,已化作热泪,夕阳下,成千古绝唱。

有心的`过错也好,无心的过错也罢,都已成生命中最痛楚的伤痕!

一次又一次的心疼,为何竟也与多年前的如此相似?

此际,城上斜阳画角哀,一切的故事都该结束,一切的情怀也都该随风而去了。

一曲幽歌千古悲,沈园韵事梦魂随。

伤情总是多情故,试问秋风诉与谁?

——秋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