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感两篇散文

一:“权力”之戏解

权力,古往今来都是一个炙手可热的词语。词典上对其给予了两种解释,即1:权位,势力;2:职责范围内的指挥或支配的力量。

但窃认为这只是理论上广义的阐释。

如果你要真正弄清这个词的内涵,只要对你单位的、社会上的.某些领导干部在职时与退位后的心态与行为进行观察、对比,你就会发现,其实权力就是一个让人的灵魂与性格发生扭曲性变化的魔物。

身着权力伪装的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一个人,当其没有权力或丧失了权力的时候,他才算回归了自然,成为了一个在人格内涵意义上的真正的“人”。

如果我是一叶障目而以偏概全的话,那么千万别把对号入座的愤慨发泄到我的身上。好在从权坛上走下来的人是不屑于这类在网络上舞文弄墨般的雕虫小技的,不信,我都开了将近五年博了,在网上可能还从来未邂逅过一个官家出身的博友。

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酸。就算是吧!

二:是菩萨显灵,还是信佛无用?

有一位年过七旬的退休职工,于半个月前,骑着自行车在公路上被一辆拉沙的大货车剐了一下,摔倒在地,人事不知;自行车车盘被撞弯曲。当被人从车底下拉出来时,一条腿的软组织严重受伤,皮肤青肿;所幸下肢骨头未断未折。送到县医院住院治疗了一个多礼拜,才算没有留下后遗症。

这位老人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信佛的历史已有二十多年了。家里专门供奉了一尊佛像,长年灯烛放明,香火不断;每逢初一十五,必定斋戒,食素不荤,并且风吹不动、浪打不移地到附近的庵堂向菩萨进香许愿;每有本地廟寺落成或菩萨金身登位,必定不惜自己微薄的养老金,慷慨捐款以表诚意。

正因为有这个背景,所以对于这次的飞来之祸,其家人和旁观者持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幸得信佛,正因为有了菩萨的保佑,才能危里逃生,大难不死,有惊无险;如果当时与车体的接触再多一分一毫,则大命休矣,菩萨的及时搭救功不可没;另一种看法是信佛也无用。既然菩萨有灵,就应该未卜先知,何不及时显化,全程保佑,让他免除这一次皮肉之苦与惊魂之吓!与那些从不信佛但却也能安然无恙的芸芸众生相比,说一句敢于得罪菩萨大人神灵的话,似乎信也是白信。何况在数年之前,这位老人已经遭遇过一次被摩托车碰撞造成脚踝骨骨折之祸。

两种想法似乎都有道理。笔者也弄糊涂了!

朋友们,你能说得清其中的奥秘吗?

散文家谈散文教案

[教学目的]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教学重点]

1、重点: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见解。

2、难点:了解散文鉴赏知识。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作者简介

晓 雪: 1935年生,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诗集《祖国的春天》,诗论文集《浅谈集》,散文集《雪与雕梅》等20余种。有些作品曾翻译成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缅、泰、韩等国文字和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他担任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获得过意大利蒙德卡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研读课文

1、理清文章结构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介绍散文的特点及各种风格的散文。

第二部分(3—7):认为《白鹭》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散文。

2、请把《白鹭》对白鹭独特的美的部分画出来。

讨论并归纳: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黛之一忽则嫌墨。”

“或许有人会感觉美中不足,……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3、找出文中对《白鹭》评价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

⑴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期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用高度概括的话对《白鹭》进行评价。“非常”“极其”“独特”“独到”“绝妙”使用恰切。

⑵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而入寥廓。”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三段分别引了姚鼐、莱辛、《白鹭》中的话来评价这篇文章。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这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品味”的好散文。是一篇结构精巧,语言清新,见解独到,感受独特的好散文。

作者围绕中心,或举例、或引用、或议论。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最精妙处指给大家看,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学小评论。

4、请依据学生的理解,试给晓雪的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标题。

讨论并归纳: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结尾说:“《白鹭》就是一篇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实在”能否去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

“实在”一词不能去掉,它表达的感情比开头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要强烈得多,经过一番描绘之后,作者认为白鹭实实在在是一首诗,有诗一般美,有诗一般的意境,用“实在”一词表示不容置疑。“韵在骨子里”指白鹭的.美是由内而外的,看了叫人回味无穷的,不易被人发现的美,它的美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微的人。

6、请选择两篇文章中感兴趣的段落背诵下来。

例如:

⑴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该段句式整齐,对各位作家作品的风格作了概括,如数家珍,用词非常准确,词汇很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⑵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这是一幅非常清新的水墨画,作者想像非常大胆,描写十分生动有趣。确实给人像是在欣赏诗的感觉,非常的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三、布置作业

授后小记:

在诵读的基础上,师生共同研讨、品味散文《白鹭》。着重谈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晓雪的感悟进行比较,看看差别在哪里。

中学生语文散文家谈散文的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

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文章内容,并说说作者的见解。

2、品读文章,在感悟作者情感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独特感受和见解。3、阅读两位作家的文学作品,形成专题对他们的作品选择某个角度赏读、评析。

[教学重点]

1、重点:体会作者独特的感受和独到见解。

2、难点:了解散文鉴赏知识。

[教学时数] 一教时

一、作者简介

晓 雪: 1935年生,原名杨文翰,白族,云南大理市喜洲人。1956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52年开始发表作品。先后出版的著作有诗人论专著《生活的牧歌——论艾青的诗》,诗集《祖国的春天》,诗论文集《浅谈集》,散文集《雪与雕梅》等20余种。有些作品曾翻译成英、法、西班牙、意大利、缅、泰、韩等国文字和哈萨克、维吾尔、蒙古、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他担任过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等职务,获得过意大利蒙德卡罗国际文学奖特别奖。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笔名郭鼎堂、麦克昂等。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回国后从事文艺活动。1924年以后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倡导革命文学。1949年后,担任新中国文联主席,继续进行文学创作。他长期担负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组织领导工作,对发展中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病逝北京。生平著述很多,诗集《女神》,历史剧作《蔡文姬》等,现有《郭沫若全集》留世。

二、研读课文

1、理清文章结构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二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介绍散文的特点及各种风格的散文。

第二部分(3—7):认为《白鹭》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好散文。

2、请把《白鹭》对白鹭独特的美的部分画出来。

讨论并归纳: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黛之一忽则嫌墨。”

“或许有人会感觉美中不足,……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3、找出文中对《白鹭》评价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

⑴这篇散文,用非常精彩,极期简练的文字,抒写了作者对白鹭的独特的感受和独到的认识,绝妙地描绘出白鹭“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的美。”

用高度概括的`话对《白鹭》进行评价。“非常”“极其”“独特”“独到”“绝妙”使用恰切。

⑵我想起古人的描述,“其文如升初日,……而入寥廓。”

莱辛说:“不要让人一看了事,应让人品味,反复地品味。”

《白鹭》就是一篇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

以上三段分别引了姚鼐、莱辛、《白鹭》中的话来评价这篇文章。

总而言之作者认为这是一篇能让人“反复品味”的好散文。是一篇结构精巧,语言清新,见解独到,感受独特的好散文。

作者围绕中心,或举例、或引用、或议论。把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最精妙处指给大家看,是一篇短小精悍的文学小评论。

4、请依据学生的理解,试给晓雪的这篇欣赏文字重拟一个标题。

讨论并归纳: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5、结尾说:“《白鹭》就是一篇让人“反复地品味”的好散文。它“是一首精巧的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言有尽而意无穷。”“实在”能否去掉?“韵在骨子里”是什么意思?

“实在”一词不能去掉,它表达的感情比开头的“白鹭是一首精巧的诗”要强烈得多,经过一番描绘之后,作者认为白鹭实实在在是一首诗,有诗一般美,有诗一般的意境,用“实在”一词表示不容置疑。“韵在骨子里”指白鹭的美是由内而外的,看了叫人回味无穷的,不易被人发现的美,它的美只暗示于细心的注意深微的人。

6、请选择两篇文章中感兴趣的段落背诵下来。

例如:

⑴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也喜欢林语堂的幽默隽永,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

该段句式整齐,对各位作家作品的风格作了概括,如数家珍,用词非常准确,词汇很丰富,读起来朗朗上口。

⑵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

这是一幅非常清新的水墨画,作者想像非常大胆,描写十分生动有趣。确实给人像是在欣赏诗的感觉,非常的柔婉清丽、秀美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