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

某日在电脑上看了《怎样做一名好的幼儿教师》文章,让自我又学习了一些知识,教师一向是人们所尊崇的事业,这茖职业被称为太阳底下最崇高的是职业。教师要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要用满腔的热情去启迪人生,春雨润物般的言传身教不仅仅能使孩子获得渊博的知识,还能使幼儿拥有丰富而高尚的灵魂。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具备对人真诚、心地善良,有爱心,要热爱幼儿,还应不断补充自我的知识储备量。这就说明我们教师就应具备求知的精神,要学而不厌,要掌握渊博的文化知识,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在学以致用。幼儿教师还应具有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的崇高品质,凡要求孩子做的自我务必先做做好。

教师还要有耐心,应对不听话的幼儿要耐心的教导祂们,不能侮辱祂们,这不仅仅会伤害幼儿感情,而且会使矛盾激化,在幼儿心中失去威信,教师的劳动是十分艰苦、复杂的,教师只有持续愉快平静的心境,才能使幼儿产生一种愉快的感情体验,提高用心性,并因此创造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用自我的言行品格去影响幼儿,才是为人师表。还有教师教书育人应是应对全体幼儿,要对班级里所有幼儿关心,但是在平常的教学中,我还是比较喜欢那些听话乖的小朋友,往往忽略了那些调皮的幼儿,在这一点我想在今后工作中就应要注意。

看了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我想我以后必须会努力,多读一些幼教文章。争取做一名让孩子开心,让家长放心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2

《纲要》中指出:艺术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意义。它贯穿着不同领域,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过程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幼儿美术教育是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提高其审美修养和艺术素质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它强调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是以活动过程本身为目的的一种需要的满足。在暑假里我阅读了《给幼儿教师的建议》中的《在情境中教美术》一篇文章后,结合本人在美术课题中的一些教学活动,也做了一些思考:

在大班《丰收啦》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国画“向日葵”的绘画活动,活动的目标有两个:一是能掌握向日葵的特征,学习用一笔双色来画花瓣。另一个是能够合理布局,表现前后的遮挡关系。这次活动是通过边讲故事边画图的形式,把孩子带进故事情境中,从而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故事是这样引出的:“有一天,老师去散步,走了一大圈(向日葵的花盘外形),这块地真不错,我决定开垦一下,要种点什么。先往左边开了一条条沟,又往右边开了一条条沟……变成了一个个小格子。这么好的地,我种上了一颗颗种子(点画向日葵的籽)。”然后我又用相同的方法画了另一个遮挡的向日葵,并没有刻意的提出遮挡的关系,只是说在走大圈时,碰到了一条沟,就不能再走了。完成了这些步骤,整个向日葵花盘就呈现出来,孩子们一下就猜出画的是向日葵。然后是添画花瓣,先请孩子们说说花瓣的颜色:有的说是黄色的,有的说是橘黄色的,也有的说一半黄色一半橘黄色。结合孩子们的观点我及时讲述了一笔双色的画法:先用毛笔蘸上桔黄色颜料,把笔舔好再去蘸黄色的颜料,舔好笔后沿着向日葵圆一个接着一个印画花瓣就可以了。

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只有个别孩子的花盘画得小了些,这次绘画活动多数孩子都是自己动手画的,前后的遮挡关系的向日葵表现的很好,一笔双色运用的也不错,最后我还将多数孩子的作品布置成了主题墙饰《向日葵花园》。由此可见,一旦孩子们的注意力和情感被故事的情境所吸引,并被给予了运用美术语言加以表现自己情感的机会,那么,不用过多地去教他们美术技能、技巧,他们也会对自己的美术创作变得积极、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幼儿没有较高的绘画技能,他们的美术作品也依然会充满着创造性和激情。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3

随着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不论是国家还是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于幼儿教师来说,“活到老,学到老”的理念必须坚守,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我认真仔细地将《幼儿行为的观察与记录》这本书研读了一遍,受益匪浅。

关于“观察与记录”这个话题,其实是由来已久了,但是在过去的我们所撰写的观察记录中,更多的是带着治疗的眼光去找“毛病”,所以经常会在观察记录中看到类似某某小朋友出现攻击性现象了,是因为他性格暴躁、孤僻等诸如此类的标签式字眼。在接触了“学习故事”之后,我对观察记录有了一个不一样的认识。

一、明确观察目的——理解孩子

我们知道毛毛虫是美丽蝴蝶生命中一个必经的阶段,它不会飞,也没有那么美丽。我们知道牛犊不能产奶,尽管有一天它会长大,会产奶,但是有太多的人希望孩子能够尽可能地像成年人一样做事,并且越快越好。如果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解读孩子、了解孩子,我们可以更成功地引导孩子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学会如实地观察儿童,特别是站在儿童的角度来思考。

二、真实看待幼儿——注重细节

从作者的大量案例中,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注重细节的记录。尤其是孩子的眼神、声音、身体姿势、手势、面部表情等的描述。通过这些描述我发现,这些就是儿童揭示自我的方式。他们的眼神、声音、身体、手势、面部表情都在说话,都在与我们交流,他们通过自己的做事方式以及所做的事情向我们展示他们的内心界。

总之,我读了这本书,从理论上更清晰地认识了为什么要观察儿童,观察儿童行为后该如何评价这一行为,让我更好地运用到工作中。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4

我是怀着一名幼儿老师的心情看完的。这不是一本书,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篇又一篇。

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3、工作时间长,报酬少;4、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5、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6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7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9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10家长工作有难度;11、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直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一开始看到这篇文章时,觉得这作者真的写出了老师的心里话,一些不平。但多看了几篇后,才知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做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虽没有小学老师、中学老师、大学老师那么的高级,但我们却能把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5

工作之余,捧读一本自己所喜爱的书是一种最完美、最温馨的休息方式。并非因为缘自那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才读书,只为从中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感受书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怀。

自从园里开展了“五个一”读书活动以来全园上下掀起了读书热,大到名著、小到诗歌,每读一本书,都为自己的精神世界注入了新的营养,丰富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在唐诗宋词中可感受那纯正的古风古韵,体味作者那种怀才不遇,志向高洁的清高,看一本世界名著,时常也被作者那近乎完美无暇的塑造方式所感叹。

《幼儿教育》这一杂志也是我在工作中最得力得助手。从“研究与探索”中学习到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从“经验荟萃”中吸收先进经验,为我所用;从“保育与健康”中体会如何使孩子们拥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灵。

读书是一种享受,读书更是一种提高自我的途径,也许你不曾感到,那小小的一本书中蕴涵着多么强大丰富的营养,滋补着你的精神世界,让你的知识层次渐渐增高,总之,我会诊视我读的每一本书。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6

我很喜欢幼儿教育这本书,它贴近我们幼儿教师的生活与学习,像一盏指路灯,从不同的角度与方位给我们指明了教育教学的方向。书中有好几个版块,每当我一拿到这本书,第一反应就是先看看其中最最让我体味深刻的卷首。很多的小故事,大道理,给了我心灵上的启迪,精神上的满足,知识上的提高与视野上的开阔。

我又一次翻开了《幼儿教育》,一册上,卷首中的铁杵磨成针几个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很小的时候,我就学过。这个故事一直被老师作为教导孩子要有恒心的道德范例,他们希望孩子能像李白一样领悟其中的道理,用老奶奶铁杵磨成针的恒心与毅力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不要遇到一点挫折就气馁、逃避。曾经我也给幼儿们讲过。

这个故事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可是,在书中它又有了铁杵磨成针新释,难道在这里还有什么我们还没有参透的道理呢?带着疑问,我一口气就读完了它。读完后,我又进入了思考,现在的孩子,是新时代的人,同样的故事,对他们有截然不同的教育效果。

他们并没有对老奶奶磨针的毅力发出赞叹声,而是说:那么费力气,为什么不去买一根针呢?她真是太笨了。我们也都知道,这个故事对孩子而言,有另一层寓意,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不怕困难,要坚持到底。但是,又有谁能肯定这条道就不是死胡同?坚持是要的,没有坚持就没有胜利,但是,现在的社会,变通则显得尤为重要。文中说到:变是生命的一般规律,适者生存,想要适就要变,如果不变通怎能适应变化的环境?而不适应又怎能生存?这个实例本身并没有错,错在我们运用它进行教育的视角与方法。教育只有注入时代的信息,才会焕发出活力,出现新面貌。

感谢《幼儿教育》,让我的心灵得到启迪。由此感发:无论什么事,我们教师应从多个角度多思考,换一种方位,换一种角度,对我们又会有一种豁然开朗、截然不同的感受与体会。让我们做一名适应时代的教师,多方位教育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在领悟道理的基础上,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试一试,我们会懂得更多,收获更多,体验得更多。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7

1992年3月28日,是近代教育学的奠基人,伟大的教育家,捷克人民的优秀儿子杨·阿姆司·夸美纽斯诞辰400周年和他的不朽著作《大教学论》《母育学校》问世360周年。夸美纽斯的历史贡献是举世公认的,他的教学和教育理论体系十分严整和丰富,广泛受到各国教育工作者的热爱与钦佩,业已成为教育科学领域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世界上每年都有数以百计的有关夸美纽斯研究的学术专著、论文发表,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在纪念这位伟大的捷克教育家诞辰400周年之际,本文试就夸美纽斯与《母育学校》的问题,作一探讨。

《母育学校》一书是夸美纽斯主要代表著作之一。他是在1628年用捷克文写成。1632年出版。后来又被翻译成德文、波兰文、英文,克罗地文、俄文、瑞典文和意大利文多种文字出版,普遍受到各国学术界的热烈欢迎。《母育学校》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学校,而是“母亲膝前”教育的意思,为此,《母育学校》一书还专门加有一个说明性的副标题:“论6岁以下儿童的细心教育法”。由此可见,《母育学校》是一部关于幼儿家庭教育的专著。关于这本书的写作意图,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第28章“母育学校的素描”中曾简要地作了阐述,认为“关于这种早期的教育,一切细节应由父母去斟酌办理。”但是“第一,因为父母有家务要照料,所以不能象专以教导青年为职务的学校教师一样有系统地进行工作;第二,因为就智力与可教性而论,有些儿童发展得比别人快得多……

①作为教育家“我们应为作父母与作保姆的人写一部手册,把他们的责任用白纸与黑字写出,放在他们的眼前。这本手册应就儿童所当学习的各种科目加以简单的描述,应当指出教导每一种科目的最合适的时机,和灌输它们所当采用的最佳的言词与姿态。这本书的名字叫做‘母育学校’指南”。

②《母育学校》既是一本幼儿教育的专著,又是《大教学论》的补篇。此书的重要意义和历史价值应予充分肯定。夸美纽斯的幼儿教育理论是极其丰富的,他在此书中着重论述了以下几个问题:

一、儿童的本质

《母育学校》第一章的标题就提出“儿童是上帝最珍贵的恩赐,是不能跟任何事物相比拟的宝物。因此,必须给以极大的关怀。”

③这里在字面上虽然仍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但实质上是对封建宗教意识的一种反驳。因为在西欧中世纪时期思想观念占统治地位的是基督教的教义,在人生意义上宣扬的是所谓人生而有罪的原罪说,妄称婴儿是带着“原始的罪恶来到世上的,一生必须不断的赎罪,当然儿童也就成为“赎罪的羔羊”,种种肉体的、精神的折磨也就不断地加到他们的身上。但夸美纽斯反其道而言之:“儿童是这样一个创造物,是由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体组成的委员会来造成的,并且是上帝用他自己的指头创造的。”

④进而又说:“儿童对父母来说应当比金银和珍珠宝石还可爱还贵重……金银和其他东西是没有灵性的东西。不外是被人脚践踏的尘土,只是稍许比较加工和精微一些的尘土而已,而儿童则是上帝的活生生的形象。”

⑤夸美纽斯还不厌其烦地举出许多例子反复说明“儿童是无价之宝”这样一个思想,不管对于父母或对于国家来说都是如此。他认为,对于父母来说,儿童产生于我们的实体本身,是我们实体的一部分,生来是颗没有被玷污的纯洁的“种子”,保持有谦虚、善良、和睦、可亲的美德。另一方面,儿童对于国家来说,他们必然会发育长大,成为未来的博学的学者,哲学家和科学家,以及国家的领导者。所以儿童也就是国家的未来。由此出发,夸美纽斯要求父母应该加倍地热爱儿童,要求国家更多地关心儿童的成长。

二、论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夸美纽斯吸收和继承了古希腊、古罗马教育思想家,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家关于儿童早期教育的理论并总结他本人长期教育实践的经验,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问题多次作过深刻的论述。他早在《母育学校》之前的教育著述中多次引证自然界生物成长的许多例子,反复阐述了及早对儿童进行教育的问题,认为这种早期的教育对儿童的健康发展起到重大的作用。在《母育学校》的卷首“献辞”中,他又提出了“一切都有赖于开端”这样一个基本思想。其内涵包括两方面的意思。其一,他认为细心、正确地组织好儿童的早期教育,是防止幼儿沾染不良恶习和预防人类堕落的重要手段,同时,幼儿及早获得一些必要的初浅知识为入学以后的教育奠定成功的坚实基础。其二,夸美纽斯引用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公元前106一前43)的话说:“整个国家的基础在于童年的正确教育”。

夸美纽斯关于幼儿教育的重要性见解,是在他所处的特定历史时代与社会条件下提出来的。当时欧洲正处于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关键时期,作为反封建的新教教派一员及领袖的夸美纽斯,不断揭露和抨击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竭力谴责封建贵族和教会的种种罪行,他追寻封建社会道德败坏的原因来自人心的败坏,于是寄希望于通过教育,发展新的人性来医治社会的疮伤,使国家和教会得到改良。而这种教育应该及早从幼儿抓起。夸美纽斯的这种考虑有其合理的因素,即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力图以世俗的文化以及和谐发展的教育取代中世纪的神学教育,以细心正确的幼儿家庭教育取代封建专制的贵族家庭教育,从而为资产阶级培养有知识,有能力的新人。其偏颇之处在于夸美纽斯只从道德方面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但他根本不了解其腐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单靠教育是无济于事的。

三、论幼儿的健康教育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幼儿的体育他在《母育学校》第5章中用了近30节的篇幅专门论述了“怎样去发展儿童的健康和力量”问题。他认为,只有在儿童是活生生的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教育。因此,他恳切地要求每一个母亲应该关心的是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

夸美纽斯认为,保障幼儿身体健康要从婴儿出生之前做起。首先妇女自怀孕之日起,为了使她所怀的胎儿健康地诞生到人间来,就要关心自己,注意保持身心的健康,不要使胎儿受任何的损害。在孕妇和胎儿的保健方面,夸美纽斯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有益的建议和忠告。如孕妇凡事有节制,不多食、不饮酒,要避免碰撞和摔倒,也不要去做不适时的斋戒,“因为这些东西都会戕害自己的身体和力量而不利于胎儿的成长。”⑥此外,孕妇还要严格克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惊惶、苦恼、着急、发愁。因为如果不预防这些现象,不但会影响新生儿的情绪气质,而且突然的恐惧和过度的刺激还会造成流产或降生一个孱弱的婴儿。为此,他要求孕妇保持平静而愉快的心情并去操持一些家务和进行适量的活动,劝告她们不要过于贪眠、过于懒散,这样则于身心有益。

合理喂养是婴儿出生后的主要问题。夸美纽斯要求做母亲的应当给儿童哺乳,不应该使儿童离开自己;他严厉谴责当时的贵族妇女宁愿去亲妮一只小狗而不愿怀抱婴儿,以及为了保持自己外貌、体型的娇美和生活悠闲舒适而不愿照料亲生儿女的风气,认为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十分有害的风尚。对此,大家不能保持沉默,不能让其蔓延。

婴儿断乳以后的饮食要富有营养,份量要适度,也不在吃喝太烫和厚味辛辣的东西。此外,夸美纽斯还特别告诫父母们不能给幼儿随便用药,不然,“这无异于使他们服毒”⑦。他还强调儿童宜于吃天然的食物、软和的、容易消化的食物。这些是很有见地的、合乎营养学、医学科学的看法。

由于幼小儿童的躯体、骨骼、血管都十分稚嫩脆弱,因此父母和成人必须特别细心地照料他们,他曾比喻说:儿童比黄金更贵重,但比玻璃更脆弱。很容易因大人的一时疏忽而伤害其感官或四肢,以致失去听力或视力,造成终身的残废,而这是无法纠正的。

为了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夸美纽斯要求儿童自幼就要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使饮食、衣着、睡眠和活动都有一定的规律;为儿童以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打好了基础。同时,也有利于养成他们整洁,节制等良好品德。夸美纽斯十分赞赏当时流行的一条谚语:“愉快的情绪就是健康的一半”⑧。为此,他要求所有的父母必须竭力设法为幼小儿童安排各种娱乐活动,如散步、做游戏、唱歌、讲故事和看图画等,使他们的生活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而有益于身体的健康成长。

四、论“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教育

夸美纽斯在重视幼儿体育的同时,还强调发展幼儿智力的重要性,这是和他的“泛智”思想紧密联系着的。继《大教学论》之后,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又一次赞美人类的智慧,认为智慧胜过价值连城的珠宝。他风趣的颂扬说,在智慧的右手握着永恒与幸福,左手握着财富和荣誉,她的途径是美好的途径,她的道路是安全的道路,但必须通过勤奋、努力、和学习来取得。因此,他认为父母的明智不仅在于使儿童健康地生活,而且也要尽力做到使他们的头脑充满智慧,这样才能成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他还正确指出,成人不应以为儿童无需多大努力就能自行获得知识,就能使智力发展起来,父母应尽最大的努力去启发幼小儿童养成学习的习惯,并对他们进行初步的智力教育。这是父母身上肩负的一种责任。关于幼儿初步智力教育的内容,夸美纽斯把它规定为三个方面:帮助幼儿通过感官积累对外部世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初步观念;发展语言能力;训练手的初步技能。通过这三方面的教育和训练,使幼儿获得多方面知识的萌芽。为此,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详细列举了幼儿“百科全书”式启蒙教育的学习科目。要求幼儿在物理学、天文学、地理学、光学、年代学、修辞学、数学以及经济学等方面,逐年去了解,掌握一些初步概念。他在这里虽然使用了许多科学部门的大字眼,但就其具体内容要求来说,他要幼儿学习的只是这些学科中最普遍、最通俗、最初浅的内容而已。如学习物理学,只是教幼儿一些有关水、火、雨雪,花草树木,常见动物等小知识。光学方面,包括知道什么是光明和黑暗,并能区别几种常见的颜色等。地理学指认识摇篮、住房、庭院,自己居住的城市或乡村,知道什么是山、河、林、田、路等。年代学则是初步弄懂关于春夏秋冬,年月日、星期、明天、昨天等季节,时间概念。经济学范畴的是有关家庭成员的称呼、家具餐具的名称,以及幼儿每日生活中可见的家务管理等。此外,由于夸美纽斯笃信宗教,所以他也要求幼儿学唱“教义问答”和赞美诗。把宗教教育列入儿童教育课程在当时欧洲有其历史与社会原因,虽不足取,却是可以理解的。

在夸美纽斯的早期智力教育中,还包括伦理学的内容:从改良社会道德的要求出发,夸美纽斯十分重视从小就为孩子打下良好德行基础的问题。希望幼儿德行的.实践能够成为他们的第二天性。为了使幼儿道德教育收到良好的效果。夸美纽斯坚决反对父母和成人溺爱放纵孩子,容忍他们在毫无纪律约束下为所欲为。他正确地指出,如果父母在儿童的心灵中播下任性的种子,却想收获纪律地果实,那不是非常奇怪的吗?他认为,儿童任性实际上不是孩子缺乏理智,而是成人愚蠢造成的不良后果。为此,他要求自幼培养儿童的纪律观念,但又不要过于严厉,应以温和的态度对幼儿提出合理的要求。

五、论幼儿教育方法

夸美纽斯一再强调父母是儿童的教育者,负有把自己的儿女教育成人的责任。但在如何教育子女上,却有很大的学问,要求做父母的不仅要有耐心,而且要肯下功夫去研究他。因为,“不用勤勉的劳动而能把儿童教养成人,那是不可想象的”。⑨他希望父母和成人一定要深思熟虑,采用符合幼儿发展程度的恰当方法去教育孩子。关于体育和道德教育的方法,在上文中已有提及,不再赘述。至于如何对幼儿进行初步智识教育的问题,夸美纽斯认为最可靠有效的方法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官去认识外部世界。他还具体建议,运用故事和寓言来发展幼儿的智力,因为妙趣横生的故事,深入浅出的寓言,儿童听起来不但觉得生动有趣,而且易于理解和记忆。此外,夸美纽斯还{良重视游戏,认为游戏不仅有益于儿童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助于发展肢体活动能力和智力的灵敏性。他正确地指出,游戏的时候,幼儿的智力处在紧张地活动状态之中,因而会得到磨炼,促使智力得到发展。因此他主张,不管儿童想玩什么游戏,只要不会伤害身体或损坏东西,成人都应支持并给予帮助,而不应限制或阻止;反之,让孩子无所事事倒是有害于幼儿身心发展的。

在发展幼儿语言方面,夸美纽斯要求从一开始就应注意发音清楚,要教导并帮助幼儿清晰地读出字母、音节和词,而且一旦开始说话就要注意纠正模糊的喉音。为了使儿童掌握语言,他亲自编写了《语言初阶》、《世界图解》等教科书。在这些教科书中,他进一步要求把语言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他说:“文字的学习不应该离开它们所代表的事物。”⑩显然,这是他的“直观性教学原则”在幼儿教育中直接运用。另外,夸美纽斯认为父母或成人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在幼儿教育中更显得重要。因为这一时期儿童的思维是具体性为特征的。大人们的言行举止,仁慈地、温存地、好意地对待儿童的态度,都是他们直接模仿的榜样。

六、论父母应当怎样准备他们的孩子人学

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最后的第11章和第12章中,专门探讨了有关幼儿入学及做好入学前准备工作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他认为,幼儿需要有比教师所能给与他的更多的关怀,所以最好留在“母育学校”里,在母亲庇护下,自然而然地,在不知不觉中和仿佛是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学习。但儿童到了五、六岁的时候,他的骨骼和头脑的发育日趋完成,对此,夸美纽斯主张6岁以后的儿童应该到学校中去继续学习已经开始的东西。因为到了这个时期,儿童已能容易地学完需要在家学会的东西,如果再不把儿童马上送到真正的学校中去,那么,无疑地他会习惯于无益的休闲,甚至会养成类似粗野的缺点,而这类缺点一经养成,以后是很难加以铲除的。与此同时,夸美纽斯又指出,6岁入学也不是绝对的要求,从儿童各自能力发展的不同情况出发,入学时间推迟或提前半年到一年,也是允许的。他提出确定幼儿是否已经了解应在母育学校知道的东西;其二,儿童是否已具有注意力、思考力和一定的判断能力;其三,儿童是否具有继续学习的愿望。

在幼儿入学以前,夸美纽斯要求父母必须认真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工作。要求父母鼓励儿童入学,告诉他上学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它就象赶集或收获葡萄一样给人快乐;在学校里会有其他孩子同他一起学习和玩耍。可以给儿童看看为他准备好的学习用品,赞扬未来教师的善良与博学,引起儿童对教师的信任与热爱的感情,如此等等。他告诫父母,千万不应以学校和教师来恐吓儿童,使儿童心怀恐惧,不愿入学。

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一书中所论述的幼儿家庭教育思想,是他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处处体现了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体现了打破封建教育旧传统,探索幼儿教育新方法的创新精神。他在论述幼儿教育诸方面问题时,不仅广泛吸取了古代以后当时教育思想发展的有益成果,而且还力图在当时科学发展所能达到的水平上,以及他个人对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科学认识水平上,去着力论证幼儿教育的各种要求,企图把幼儿教育建立在一定的科学基础上。这一点是十分可贵的。不可否认,《母育学校》通篇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有些论述又过于片面或绝对化。这些都是由历史条件和他的世界观所决定的。尽管如此,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中阐述的幼儿教育理论,不失为世界教育史上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遗留产。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8

我们都在羡慕着应老师他们能“玩转绘本”细细想来确实我们许多工作的不到位。我们在选择绘本的时候有认真的去筛选绘本嘛吗?在认真研究幼儿的年龄特点了吗?互动,游戏的角色都有适时的加入吗?原来我总是以自己的教育经验不足为借口,其实不然,很大时候,可能真的是自己的拖延而致。在面对文库中诸多的领域,不同作者的绘本,常常不知该作何选择。在这次的绘本交流会中,我也见识到了许多优秀的绘本,算是一种收获了,但最值得的还是为我们提供一个选择思路:

一、绘本的定义:以绘本作品为核心内容,以儿童自然创作为基本方式,融合语言、艺术、社会各领域内容,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的一种戏剧散学。

二、了解绘本可以戏剧化,通过听几位专家,尤其是俞春晓老师的课,我进一步明确了什么是语言。绘本课不仅仅是讲述故事,还应该学习故事中传递的知识或其他内涵。重点不是故事本身,而是不拘泥于绘本,从故事中引出有用的东西,传递给孩子们,尤其再配上舒缓动人的音乐,更会让人感动异常。

三、儿童在戏剧活动中的发展、关注儿童的肢体语言上的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动作的表现性,角色表达的形象化,人物让幼儿自己选,戏剧内语言的练习和创造,模拟角色的声音、语气、、腔调、与同伴的讨论与交流。好的活动设计要从幼儿的角度出发,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去研究活动设计的逻辑。

“让幼儿在快乐中学,让老师在快乐中教”。

除去这些,也还是要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来进行一定的调整。所以,我所看到的几堂课都是不一样的感觉,及时流程相类似。但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林老师和何老师的亲和力和应变能力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像投影仪出现问题了,孩子们开始躁动,但老师还是以幽默的方式“原来风太大了”逗得孩子们大笑,课堂继续。由此可见,绘本的选择,教学方式和教师的状态都是重要的。我也在反思,我们班级在周五开展的绘本集教到底欠缺了什么?好像都欠缺了许多,更觉得自己失败极了,不过也幸好在这次的学习中,让我发现了所欠缺的东西。因此必须要加强要求自己,了解绘本,了解孩子,同事也了解自己。希望我们的班级绘本课会越上越好。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9

本学期我阅读了虞永平教授撰写的学前教育专著《幼儿教育观新论》,受益匪浅。

《幼儿教育观新论》是一本记载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行为往来的书籍。书中以案例的形式记载了若干个师幼互动行为,虞教授用35张图表将研究的成果以数据的形式给我们展现了孩子在对人、对事所持的各种内在的尺度,寄予的各种期望、企盼、要求等,呈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本书从儿童观、教育观、活动观、课程观、环境观、生活观、游戏观、知识观、教师观和评价观十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论述与讲解。主要阐述了幼儿教育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和这些问题在现代的新发展,对于教师重新认识幼儿教育基本问题,改变教育的观念的方法,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有着很大的帮忙。

新《纲要》提出:幼儿园教育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师与幼儿游戏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幼儿游戏中扮演着许多主角,从时间的规划,到环境的创设,到行为的观察、活动的指导,无不体现了教师的支持与参与。

读了这本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第七章“游戏观”,不仅仅个别小案例是我们工作生活中常常出现的问题,还带给了游戏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仔细阅读着每一字每一句,从中获得些对自己有利或有帮忙的信息和经验。

书中的第七章第三节“幼儿园游戏情境创设与观察指导”的阐述资料令我感触颇深。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是观察者、记录者,更重要的还就应是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参与者和引导者。

该章节中重点讲解了对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指导,总结出了三种最常见的观察记录游戏的方法:整体扫描法、定点观察法、个人追踪法,透过各类记录表和观察实例,对幼儿游戏中教师的参与方式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指导。作者用了一些发生在幼儿园的真实的师幼互动案例,描述性的记录了孩子的几多欢乐、几多愁!走进教师与幼儿的现实生活场域,走进了他们进行行为往来的一个又一个的微小空间。在这些案例中孩子们具有独特的内在尺度、动机、意愿、需要与冲动,以及老师是如何去了解孩子的需要、明白他们的思想,把握好与幼儿互动的节奏,运用恰当的方法介入、指导等等。作者以关注者的身份对师幼互动行为发表种种先见,以白描的手法展现师幼互动行为的现实所在。

我将书中感悟到的见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在幼儿园游戏中也摸索出了五种促进师生互动的方法:拟人法、情景再现法、抛砖引玉法、媒体辅助法、问题设疑法。

如:巧用“拟人法”,游戏时抓住幼儿的年龄特点,赋予小木偶、玩具小动物等以人的口吻,引出交流话题的一种方法。运用拟人化的教育,将抽象的道理说得简单,通俗易懂,复杂的说教变得形象,易于幼儿理解和认可,其效果远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此方法个性适合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能够在短时间内缩短师生间的距离,进而激起幼儿与“小动物”一齐说说、做做的愿望,师生间的互动自然产生了。

再如利用“情景再现法”,这是一种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幼儿必须的情感体验,参与游戏分享讨论的方法。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我觉得情景再现的方法还是比较适合的。情景再现法的使用是让幼儿在一种直观、用心、愉快的情绪下参与分享讨论,有情感的参与,幼儿自然会投入这样的情境中,与教师的互动讨论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几种方法各有千秋,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状况选取适宜的方法指导幼儿进行自主性游戏,既可单独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结合使用。

以上是我在粗浅的翻阅这本书后的一点体会,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还将再细读书中的许多案例,感知它深刻的涵义,体会身临现场与孩子发生的一切……。相信透过我进一步细致地观察、全面的了解,在实践中真正体会到与孩子平等互动的快乐,定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0

我正在读《做一个专业的幼儿教师》里的“幼儿园本研修”部分,这部分内容使我了解到为进一步发展幼儿教育事业,我们国家进行多次幼教改革,所有这些努力使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幼儿教育进一步明确了方向,同时也进一步掌握了教育规律,对教师的使命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知道要做好一个好老师,好班主任,应该做到“三心二意”。所谓“三心二意”,是指爱心、信心、恒心这“三心”,真情实意、深情厚谊这“二意”,能做到三心二意的老师一定是热爱孩子,善于研究孩子、会呵护孩子心灵、受孩子喜欢的好老师。

书中谈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评价等诸方面的问题都是通过不断的实践研究,摸索出来的,以往的一日活动中存在着六多现象,即集体活动多于自由活动,教学活动多于游戏活动,室内活动多于户外活动,等待时间多,控制时间多,班级人数多。联系自己的教学,虽然仅是不同往日,幼儿教育更多体现的是以幼儿为本,更具科学性,但不可否认有些时候在教育活动中,因急于求成,过多的干预了孩子的自由学习。老师讲的过多,限制了孩子思维的发展。让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的空间。生活教育中有时缺乏耐心,不是去教孩子做,而是过多的帮孩子做,导致孩子们的自理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

一个教师不管他唱的有多好,弹得有多棒,也不管他的课上的有多创新,如果没有很好的师幼关系作基础,课堂上没有师幼良好融洽的情感交融,那么,他的教育也是失败的,只不过是一个人的表演罢了。什么才是好的课程,好的教育?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出发点,时刻把孩子放在心中,蹲下身子,用一颗童心与孩子交流,倾听他们的声音,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说他们听的懂得话,把教育融进游戏盒生活之中,还给他们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快乐中健康的成长。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活得个体,同时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不能做控制者,一定要在了解孩子生理、心理特点的基础上再进行教育,灵活的教育个体,促使我们教师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要不多的学习,不断的向专业方向发展。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1

《这就是幼儿教师》是篇文章,但我把它当书一样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篇文章是以一位幼儿教师用自己的心态写出了自己对工作的一些想法。一共十六点写出了幼儿教师方方面面,有工作上的,有生活上的等。1、整天有写不完的案头工作;2、工作强度大,活儿忙不完;3、工作时间长,报酬少;4、工作上的比赛无休止;5、幼儿老师的安全责任大;6在社会,没有谁能瞧得上幼儿老师;7每天都在幼儿的吵嚷声中度过;8每天和孩子嘻嘻哈哈,在一些人眼中就如疯子般。9为了布置区域什么垃圾物品都要。10家长工作有难度;11、当孩子们长大了,认识儿时的幼儿老师几乎是零等等。

看了这篇文章后,我觉得这位作者用反写方法,突出了幼儿教师的伟大。幼儿老师虽在一些人眼中很小很小,但却能把家中的小霸王教育的懂事。比如:“当新生幼儿才入园时,二三个孩子一起哭,抱完这个哄那个,哄完那个又抱这个,老师常常是骗一个,哄一个,抱一个,拉一个后头还跟着好几个!要是遇到几个感情脆弱的家长,孩子哭,她也哭,那就又得哄家长。于是大人小孩一起哭,那场面那家伙那整个一人间练狱啊!哭还算小事,现在的孩子普遍奥特曼看多了,特暴力,那是又打又闹又踢又咬死活不要上幼儿园,所以老师身上留点小伤那是常事。”就从这点上,就看出了幼儿老师的不同一般。

看了几遍后,知道作者的含意——幼儿老师的不简单!我做为一名普通幼儿教师感到真幸福。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伟大,因为我看到了我们的高尚,因为我看到了我们幼儿老师在人家眼里的不同。我们能让一个不懂事的孩儿学会懂事,未来的才子们都是从我们手中开始起步的!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2

假期我在“读一本好书、来一场旅行”的约定中,选读了《童年的秘密》这本教育名著。本书由意大利当代教育最伟大的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玛利亚.蒙台梭利撰写,书中从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和教育学的角度为我们提示了儿童发育和成长的秘密。

捧读此书使我受益匪浅,进一步提升我在幼儿教育方面的知识,也让我得以更深刻地了解和理解儿童。现在让我们在这本书的带领下一起来探索儿童的秘密吧!

全书分为三大部分,介绍了儿童生理、心理各阶段的发展,儿童的教育,爱的智慧,成人与儿童的冲突等。书里充满爱的语言,充满爱的教育方式,因此我感受最深的是作者在“爱的智慧”章节中关于爱的理解——“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它像一颗行星,得到了太阳的光辉!它的动力就是本能,是生命的创造力量,在创造过程中,他产生了爱,这种爱充满了儿童的意识,并影响着儿童的自我”。

爱是降生于世界上每一个儿童的禀赋,要是儿童爱的潜能得以发挥,或者其全部价值都得以发展,我们就会取得无法计量的成就。但丁把这种儿童的本能为动力的爱,这种对一切的热爱称之为“爱的智慧”,它是一种精神能量,伴随着创造力的得到。

这种爱也是:当一个孩子发现桌布歪了,他就会想到桌布应该怎么铺,并且调动他的所有热情,慢慢地试图把它弄平整。对这个孩子来说,这是一种令他狂喜的行为。我们也许会认为,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多么的幼稚。但或许,这正体现了我们对孩子的不理解。

孩子可以不厌其烦重复做一件他们认为有意思的事,甚至完成后会有一种幸福喜悦的感觉,我们成人眼里的无聊但对于一个正处在认识世界的儿童来讲,这些社会法则是不适用的,当一件事完成的步骤越精细,孩子重复的次数就会越多。只有爱与理解才会让我们发现更多独属于孩子世界的精彩。

这种爱是:早晨孩子进去唤醒他的父母,这是一件极讨厌的事情。但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促使一个儿童一醒过来就去寻找他的父母呢?孩子来了并触摸他的父母,父母抱怨孩子的打扰,孩子却回答说:“我并没有叫醒你们,我只是要给你们一个吻。”我想任何父母听到这样的话都会给孩子一个吻。

这就是孩子与成人的不同,我们往往以自己固有的观念来评价孩子,认为孩子不懂事、便会和孩子发生冲突,正是这种不理解、不尊重孩子的行为,给孩子的心理无形烙上伤痕,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对我们成人深深的爱。自以为是为了孩子好,但其实却造成相反的结果。

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需要正确地移情,即感人之所感,并知人之所感,接受其感情,不一定接受其中的行为。我们应该从孩子的立场和角度出发,换位思考,如:“假如我是孩子”来建立移情。只有相信孩子,这样才会让我们更能贴近孩子的心,就像我们的教育理念一样,遵循自然,静待成长。

通过这些事例对内心世界的描绘,使人油然想起童年的特征,想起童年吸收的心理,它爱一切吸收一切,并使其在未来的成年人中得到体会。还记得初做妈妈给孩子讲《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故事时,我总认为我们成人对孩子的爱是无私、伟大并多于孩子的。但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其实孩子爱我们胜过其他的一切。

如何才能将我们对儿童的爱化为滋润的雨露来灌溉儿童的心灵?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孩子自然会知道自己想做什么,该如何做。在一次又一次的探索中,他们会逐渐成长起来。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合适的爱的表达方式、方法,寻求合适的表达时机和教育环境。”

教育是一种充满爱的工作,爱的智慧需要身体力行、春风化雨。是一颗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爱的智慧需要我们始终保持一颗敏感的心,保持对孩子的全神贯注,对孩子的细微行为也有所预期,并迅速做出反应。

我们努力为了孩子那份爱!为了爱的明天!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3

最近有幸读到莫源秋老师的《做一个幸福快乐的幼儿教师》。不禁细想幸福是什么?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幸福是一种心态,是一种生活价值的体现,是一种你对待人和事的态度和观点,同样的事情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方式,你若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你就会捕捉到幸福。对于作为一名平凡的幼儿教师的我来说,幸福就是真切的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舒适感,一种与孩子在一起的快乐感,一种自我价值体现的成就感。幸福就是幼儿一声甜甜地“老师好!”,幸福就是孩子们灿烂的微笑,撒娇的吵闹……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对幼儿教师要求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压力越来越大,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要加强自身的心理保健,充分运用积极的方式来做一个快乐的幼儿教师,达到幸福感,真正做一名幸福的幼儿教师,谱写自己的幸福人生。只有感到幸福的人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

幼儿教师能否在工作中感到幸福,不仅关乎幼儿教师自己的幸福,而且关乎幼儿的幸福。因为一个视幼儿教育工作为不幸和煎熬的人,很难承担积极的、温暖的、充满生命情怀的幼儿教育任务,也很难用真诚的爱心与幼儿进行广泛的交往。只有由衷地感受到工作的幸福——乐在与幼儿的互动中,乐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乐在与同事的合作中,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才会充满热情,才会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情,才能以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去感染幼儿,让幼儿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自然,他们也就成为了幼儿喜欢亲近的教师。

这本书也教会我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理解幸福既是拥有幸福的基础,又是拥有幸福的前提。千百年来幸福问题一直是被哲学伦理学研讨的重要课题,但幸福是什么至今依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人们应该认识到:幸福是知识渊博情趣雅致的精神富足。精神上的富有才是最为持久的幸福。而要取得精神的财富,读书是最有效的方式。幸福是知足常乐善于感恩的淡然心境。知足常乐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一种能够理性看待自己得失的价值观。以平常心来淡看庭前花开花落,以求索心,来追求知识能力的提升,以感恩心来对待组织、对待工作、对待生活。

与其说幸福是孜孜以求、费心尽力得到的报偿,不如说幸福是一种智慧,是一种心灵的感悟。我们要拥有一颗平常心,用幸福眼看世界,那么他就会拥有幸福。要常怀敬畏之心做一个谦逊的人。敬畏使人向上苍开放一己的内心,使人爱而诚恳,使人庄重而谦卑。

因为快乐,所以幸福。我不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式的牺牲者,也不是繁琐工作的被消耗者,而是一个努力追求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快乐幸福的幼儿教师。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4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办与阅读有关的活动。

老师,你经常读书吗?你上次读书是在什么时候?

曾看过这样一项调查数据: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最多的是犹太人,每人64本。其次是俄罗斯,每人55本。美国每人21本,日本每人17本。而中国13多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不到1本。在俄罗斯,每20人就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在犹太民族,小孩稍稍懂事,母亲便会在《圣经》上滴一些蜂蜜,叫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这书是甜蜜的。

也早就有人写过文章介绍,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地铁里,火车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静静地读书。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人们要么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打瞌睡,要么是低头族—玩手机,鲜有看书的人。

不要责怪我们的孩子们不爱读书,我们成年人呢?一年下来读了几本书呢?很多人都会以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等借口抹去了读书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和时代相通的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育的改革思想,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从哪里来?我觉得组织教师读书是最好的方法。阅读教育专著和文化专著是一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名师培养工作的基础工程。

提倡教师读书进而带动学生阅读。只有让学生在上学时代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这样他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如果当一个学生读了六年书离开小学,或者在读了六年书离开中学的时候,却没有阅读的兴趣,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完成任务和成功了吗?我想,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了我们民族的兴盛不衰,我读书了吗?我组织学生读书了吗?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读书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意义是拯救自己,因为不读书的教师最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孔子是名教师,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既是"经师"又为"人师"。他的那种高山景行的大家风范,千载流传,令人叹服。当代教师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想一大部分原因是能够"为人师表"太少了。只有"经师"和"人师"二者兼备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把学校办成一个学习的团体,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意识到,只有阅读才能拯救自己,从而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一般的信仰,这应该是"文化关怀"神圣诺言最美好的兑现。

用阅读拯救我们自己,让阅读给孩子们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15

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一书中谈到了"一个经验"(anexperience)的概念,并将之界定为:"我们在所经验到的物质走完其历程而达到完满时,就拥有了一个经验。"该界定显示出"一个经验"至少具有两重含义。一是完整性,即"走完其历程"。二是圆满性,即"达到完满"。完整性和圆满性共同构成了"一个经验"的内涵。

应该说.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大多能尊重幼儿对完整经验的需要,比如.给幼儿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让幼儿唱完一首歌,帮助

幼儿完整地经历一次科学探索活动,等等。然而,不少幼儿园在追求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幼儿所获经验的圆满性。例如,在美术活动中教师会不断地催促幼儿完成其作品;为了在活动结束时让幼儿得出答案,教师会缩减探索的时间,给予幼儿过多的直接帮助.等等。在这种情况下,虽然表面上看来,教育活动是完整的,教师引导幼儿获得了完成某一个教育活动任务的经验,但这种经验却是肤浅的,不具有累积性。在有限的时间内试图完成一个完整的任务,常常会在关注幼儿经验完整性的同时,以牺牲幼儿经验的圆满性为代价。

那么。如何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使幼儿获得的经验既完整又圆满呢?

一是分解。分解就是把原先过于庞大的"一个经验"分解为一个个小的"经验"。比如。要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就可以让他们通过几次活动分别来探索水的颜色、味道、流动,物体的沉浮等不同特性。对一首歌曲的学习,可以通过体验理解歌词、初步学会演唱、歌曲演唱与表演、音乐游戏与创造等几个层层叠加的活动分步骤地逐渐达成。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每一次都获得了相对完整的一个小的"经验".而每一个小的"经验"的不断累积便构成了既完整又圆满的一个大的"经验"。这就好比我们成人在读长篇小说和看电视连续剧时的经验历程模式。

二是留白。留白是国画创作中的一种构图方法,以收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留白就是在教育活动设计时间歇性地预留一部分不做任何教学安排的时间。有了在活动设计时有意识的留白后,教师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才有可能从急迫的教育任务中脱身,才有可能用更多的心力来观察、分析幼儿:当教师意识到幼儿在活动

中的表现与活动计划不一致时,才能根据幼儿现场的反应调整教育计划,切实追随和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使他们通过活动获得深人、满足的体验。

三是时间。充足的活动时间是幼儿获得高质量经验的条件。要让幼儿的经验完整和圆满,教师必须学会放慢脚步,善于等待,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按自己的步调进行探索。有了充裕的活动时间,教师才可以不急于让幼儿获得某个既定的结论,幼儿也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自主探索,自己寻找结论,自己发现和修正错误。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幼儿才会体验到挫败与成功,感受到困惑、激动、喜悦、失落、难过等各种情绪,幼儿所获得的经验才会是饱满、充实的,并在与原有经验的汇聚中成为推动幼儿成长的重要力量。

【幼儿教师读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