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森林调查报告

篇一: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报告

国家林业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证书号:林资证字甲a012号 **省*****族自治县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二○○六年三月项 目 名 称 ****自治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项目完成单位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分院 分院院长***(高级工程师)业务副院长***(工 程 师)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高级工程师)*** 技术负责人 *** *** 参加项目人员:

项目组人员 *************** 配合单位人员:

************************************************** 成果编制人员: 数据统计 *** *** 编制专题图 *************************** 编写报告 *** 审 稿:*** 前 言

*****族自治县山区幅员广阔,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发展林业有着雄厚的物资基础。如何进一步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本县森林资源,关系到保障农业稳产高产、促进全县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山区农户致富奔小康的需要。

森林资源调查是林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通过调查,摸清森林资源家底,建立完备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合理制定林业发展规划,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此,受**彝族自治县林业局委托,**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承担本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任务。

**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接到任务后,及时抽调23名技术人员,组建项目组,全面负责**县的森林资源调查任务。

本次调查,按照《**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试行)》(2023年5月)、《思茅市、文山州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补充规定》、《**彝族自治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方案》、《**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第一次调查会议纪要》的有关要求开展调查工作。

调查工作于2023年6月开始筹备,8月17日至11月2日开展外业工作,历时78天;11月3日进入内业工作阶段,包括调查材料检查、统计、制图、成果复制等工序;2023年3月全面结束。外业工作的各阶段,由县林业局和项目组组成外业联合质量检查组,对外业工作进行质量检查。外业结束时,省森林资源总站和思茅市林业局组成联合质量检查组对作业小队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全县外业调查综合合格率为98.1%,质量评定等级为“优”。

本次调查全县总面积为446585hm

2、活立木蓄积量27666100m3,森林覆盖率66.8%,林木绿化率69.1%,公益林与商品林比例为34.7:65.3;系统抽样调查估计的全县活立木总蓄积量为26621290m3,总体蓄积量的估计区间为24356402~28886186m3,小班调查活立木总蓄积与抽样调查估计值差值在1倍标准误内,系统抽样总体蓄积精度为91.49%,达到规定精度90%以上要求。本次调查的主要成果有: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森林分布图、森林按森林类别、生态公益林保护等级和事权等级图、基本图、林相图、2×2m县卫星全景影像图、森林资源统计表、小班因子一览表及其电子文档、县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库光盘。

调查成果,在林业厅的主持下,于2023年3月22日在思茅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评审会上顺利通过评审验收;项目组根据验收会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县人民政府对本次调查十分重视,成立了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办公室具体负责调查的协调和处理工作。林业局抽派5名技术人员与项目组组成联合质量检查组,各乡镇、保护局、森工局抽派人员18名配合工作。在整个外业工作中,得到**县人民政府及市林业局、各乡镇政府、林业站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项目组 二〇〇六年三月 目 录 第一章

工作开展情况.......................................................................................1 第一节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1 第二节

调查的内容.........................................................................................1 第三节

调查的依据.........................................................................................1 第四节

主要技术方案.....................................................................................2 第五节

工作开展情况.....................................................................................4 第六节

外业工作质量评定及调查精度.........................................................7 第七节

主要调查数据.....................................................................................8 第八节

成果资料.............................................................................................9 第九节

需要说明的问题.................................................................................9 第二章

基本情况.............................................................................................13 第一节

地理位臵及行政隶属.......................................................................13 第二节

自然条件...........................................................................................13 第三节

社会经济概况...................................................................................18 第四节

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现状...................................................................20 第三章

森林资源现状.....................................................................................25 第一节

各类土地面积、森林覆盖率...........................................................25 第二节

森林面积蓄积...................................................................................30 第三节

林种结构...........................................................................................33 第四节

用材林资源.......................................................................................36篇二: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格式)森林资源调查报告(1)(供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第一章调查工作概况(简况)1.1调查地点 1.2调查技术依据

1.3调查使用的数表及资料 1.4调查内容

(1)各类土地面积及分布

(2)各龄组、优势树种面积、蓄积分布(3)各龄组组成树种蓄积、径级分布(4)无林地各立地类型面积分布(5)各小班因子调查 1.5森林区划

1.6主要调查方法及精度

(1)调查方法:目测、标准地、实测(2)精度控制:“三类”或“a”类技术标准(3)面积:“实测”或“勾绘”(4)林种“档案”

(5)林木检尺及蓄积计算:“全林每木检尺”计算蓄积或设置“标准地”调查推算蓄积(6)起源及林龄:“实地调查”或“档案”(7)权属:“林权证”

(8)其他调查(9)精度控制 第二章基本情况(概况)2.1地理位置 2.2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势 2.2.2水文 2.2.3气候条件 2.2.4土壤与植被 2.3社会经济状况 第三章森林资源概况 3.1林地权属 3.2各类土地面积 3.3森林活立木总蓄积

3.4有林地面积、蓄积分布情况 3.5有林地各龄组结构

3.6有林地各优势树种(组)组成情况 3.7有林地各组成树种蓄积结构 3.8林木树种株数及径级分布 3.9小班因子 位置图 基本图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2)第一章基本情况(概况)2.1地理位置 2.2自然条件 2.2.1地形地势 2.2.2水文 2.2.3气候条件 2.2.4土壤与植被 2.3社会经济状况

第二章调查目的、内容及方法 2.1调查目的 2.2执行标准 2.2.1调查标准

2.2.2调查详细等级和精度要求 2.2.3调查工具 2.2.4调查用图 2.2.5成图方法 2.3调查范围 2.4调查内容 2.5调查方法

2.5.1林地区划系统 2.5.2面积调查方法 2.5.3株数、蓄积调查方法??? 2.5.6地类划分及林地、林木权属和起源的确定 2.5.7面积、株数、蓄积统计方法 第三章木森林资源概况 3.1林地权属 3.2各类土地面积 3.3森林活立木总蓄积

3.4有林地面积、蓄积分布情况 3.5有林地各龄组结构

3.6有林地各优势树种(组)组成情况 3.7有林地各组成树种蓄积结构 3.8林木树种株数及径级分布 3.9小班因子 位置图

基本图篇三:森林生态学调查报告

森林生态学实习调查报告

题目:关于校园植物群落的调查报告——以家属区及周边(第四区)为例

学生姓名 所属组别 学 号 指导教师 院 系 风景园林系 专业名称班 级 2023年05月24日 一,调查的主要内容

①调查时间:2023年05月24日 ②调查地点:校园家属区及周边道路 ③调查对象:校园植物群落组成 ④调查方法:

调查方法是利用种类-面积曲线法。即在按一定比例增加取样的同时,在确定群落的表现面积后,该群落的植物种类名录、群落生活型谱即可得出。具体方法如下:

1.根据植物群落中的优势种、外貌特征和地形部位的变化选择典型调查地段。 2.记载植物种类、生活型类型和植物种累计数。

某一生活型的百分率=该生活型的植物种数/该群落所有的植物种数×100% 群落中各生活型百分率序列即为该群落的生活型谱。利用对一个类型的最小面积中植物名录,确定各个种属于所划分的五大类生活型中的哪一类。并计算各生活型的百分率:

某一生活型百分率=某一生活型物种数/群落全部物种数 按上式计算出各生活型百分率,列成表1,即生活型谱。仪器工具:皮尺,花杆,海拔仪,指北针,记录板。⑤调 查 人: 二,报告正文 1.前言

为了在实践中巩固和进一步认识所学知识,老师给予了我们这次宝贵的实习机会。在本次实习中,我们十人小组详细地走访了学校两处家属区,调查了地区的主要树种,分析了所调查区域的非生物环境因子——光因子时空变化规律下的生态作 用和植物的适应性及其生态类型。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家属区内植物较丰富,这主要是因为小区居民环保意识较强,喜欢植树种草。同时在调查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努力解决。2.主体

一,群落的植物名录群落内乔木以香樟,枫杨,日本珊瑚树为主,这主要是人为地种植行道树造成的,枫杨树下主要有构树幼苗更新。同时落叶树与阔叶树兼有,反映了本地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地理特点。树木大多是观花观果观叶等观赏树种,如牡丹,石榴,红枫等树种。藤本植物以葡萄为主,也是人为种植的。但养护不太好,病害较严重。灌木较多,以石楠,金边大叶黄杨为主,应该是小区绿化的结果。草本植物以天堂草,马尼拉草这些草坪草为主,应为人工的草坪种植。同时一些蔬菜较多,反映了居民种植蔬菜的喜好。在墙角等贫瘠处散见苔藓,地衣。

高位芽植物(ph)多年生芽着生在空气中的枝条上,至少高于地面25cm以上。包括乔木和高灌木、藤本和木质藤本、附生植物、高茎的肉质植物。地上芽植物(ch)多年生芽紧接地面(高度低于25cm)。如匍匐灌木、矮木本植物、矮肉质植物、垫状植物。

地面芽植物(h)多年生草本,地上部分在生长季结束时死去,留下体眠芽在地表或地表下,被积雪或枯枝落叶保护。如季节性宽叶草本和禾草,莲座状植物。

隐芽植物(cr)休眠芽位于土壤表层以下或没于水中,如深根茎植物、球茎、块根植物、水面植物、沉水植物。

一年生植物(th)以种子度过不利季节的植物,如一年生草本植物。

三,分析所调查区域的非生物环境因子——光因子时空变化规律下的生态作用和植物的适应性及其生态类型。

所调查的区域优势树种不明显,整个调查区域内香樟,枫杨,日本珊瑚树的盖度较大,均占主要地位,为小灌木营造林下空间。所以林下空间光照度并不充分,主要为耐阴树种。该地块的植物设计能够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将形态和生态能够相适应的植物作合理配置,由于道路两旁乔木层为枫杨,枫杨的密闭性较强,林下阳光缺乏,故其下种植的植物均为阴生灌木和地被。而东面居民区乔木层是香樟,其下是一个较开阔的草地空间。西面居民区乔木层浓荫覆盖,其下也多种植耐阴树种。设计者用不同的植物组合营造了不同的植物空间,提供了一个可供休憩与观赏的环境。利用不同植物组合充分利用阳光,塑造良好植物空间,能够用植物顶极发展理论作指导,从长远的植物群落结构、绿化立体结构来考虑树种的搭配;通过搭配不同树种,使得树木的色彩、季相,花木的花期、花色色彩变化丰富,很好的实现了美学价值.

第2篇: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调查报告

森林资源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以下是收集的森林资源调查报告,欢迎查看!

一、森林资源培育现状

(一)森林资源培育的重要性 1、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

县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以山地为主,山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2%,境内群峰耸立,高差悬殊(最高海拔1732米,最低海拔218米),山高坡陡,谷峡水急,加之雨量充沛,且在4-6月较为集中,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对坡耕地、残次林、荒山荒地等生态脆弱的地块采用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增加林地面积,是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

2、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需要

我县的森林资源存在较大弱点,首先是资源分布不均,以山区为主的红岩、洗车、水田较多,而以丘陵为主的里耶、城郊较少;其次是树种结构较单一,天然林以枫香、栎木等为主,人工林以杉木、桤木、日本落叶松为主;再次是林分质量较差,单位面积蓄积量低于全省平均水平。通过森林培育工作,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宜抚则抚、宜补则补、宜改则改、宜造则造,是提高林分质量、增加森林附加值的最佳手段。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需要 通过造林、封育、补植等培育措施,可以增加林地面积,可以实现现有林分提质增效,进而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的生存空间,其种类和数量将会逐年增加,森林的总体功能将得到加强。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通过森林经营、造林等培育措施,确保森林资源后续储备增加和森林质量提高,同时实行合理采伐,确保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将森林资源变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绿色银行,实现森林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

(二)我县森林资源培育总体概况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州林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的森林资源培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主要表现如下特点:

1、以林场为骨架,点面结合县林业局1982~xx年以来,先后建立了永龙界、跑马坪、砂子坡、万宝山等12个林场,林业局局属林场林地总面积达18938hm2,占全县林业用地222368hm2的8.5%,活立木蓄积230327m3,占全县活立木蓄积3636240m3的10.3%。另外,我县有乡(村)级林场及大户林场1234个林场,经营林地面积18938hm2,我县多个林场广泛开展了造林、改培、森林经营等培育活动,规模大,标准高,有力带动了我县森林资源培育工作。2、建基地,突出地方特色 xx年以来,我县建立了两大特色基地,一是成功引种日本落叶松,全县已累计营造日本落叶松15万亩,成为省最大的落叶松基地,目前长势良好,改写了南方千米以上为“难利用地”的历史,唐苗生副厅长等领导多次现场考察、指导,得到了省林业厅领导、专家的高度评价;二是大力推广生物能源林—光皮树,全县已累计营造光皮树8.86万亩,为我省最大的光皮树基地,光皮树种子能加工生物柴油,具有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战略意义,同时,加工的油可食油,营养丰富,前景广阔。特色基地的建立对改善县域生态环境、培植县域支柱产业、增强林业发展后劲,意义十分深远。3、大力发展珍稀树种,提升森林价值

xx年以来,我县培育了大量珍稀树种苗木,树种涉及南方红豆杉、鄂西红豆、红榉、红稠、红椿、银杏、珙桐等,累计育苗株数达210万株,珍稀树种累计营造林达8200亩,因珍稀树种推广工作出色,xx年我县大黄沟示范场被省林业厅授予“省百个珍稀树种培育示范基地”。珍贵树种的推广,提升了森林价值,以闽楠为例,其木材价格为同规格马尾松的10-20倍。4、造、改、抚、封结合,提升培育效果

我县森林培育工作中实行造、改、抚、封结合,2023年以来,完成人工造林92.1万亩,改培0.1万亩,封山育林9.5万亩,抚育3.8万亩,森林经营10.6万亩,无节良材培育5.5万亩,因地制宜选择培育方式,提升了培育效果。5、整合资金,为森林培育奠定基础 2023年以来,我县采用多渠道筹资,国家、地方财政累计投入森林培育资金达105131.8万元(含退耕还林补偿),同时馥生开发公司、现代中药材开发公司等企业投入资金1200万元,用于油茶、药材基地建设,为我县森林培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三)我县在建林业重点工程概况 1、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项目:我县于xx年秋季实施国家退耕还林二期项目,到xx年冬季止,共实施退耕还林70.8万亩,占全县国土面积的15.4%。其中退耕地造林37.4万亩(经济林1.23万亩),配套荒山造林33.4万亩,退耕地按生态林补偿16年(前8年230元/亩.年,后8年115元/亩.年)、经济林补偿10年(前5年230元/亩.年,后5年115元/亩.年)、配套荒山造林补助50元/亩苗木费,累计国家投资达92361.5万元。

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项目:我县于xx年秋季实施国家退耕还林荒山造林项目,到xx年春季止,共实施退耕还林2.1万亩,其中人工造林0.7万亩,封山育林1.4万亩,按人工造林300元/亩、封山育林70元/亩计,累计投入国家专项资金达308万元。

巩退项目:我县于xx年秋季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到xx年春季止,共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5.2万亩,国家累计投资2703.7万元,其中速丰林0.1万亩,投资32.5万元;光皮树造林2.4万亩,投资716.0万元;毛竹造林1.3万亩,投资1209.2万元;油茶低改300亩,投资16.0万元;油茶新造林1.4万亩,投资730.0万元。

2、长防林工程

我县于1990年开始实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其中2023年至xx年春共实施长防林工程9.6万亩,其中人工造林4.4万亩,封山育林5.2万亩,按人工造林300元/亩、封山育林70元/亩计,累计投入国家专项资金达1695.8万元。3、石漠化综合治理林业工程

我县于xx年开始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至xx年春止,共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1.6万亩,累计投入国家专项资金达1020.8万元。其中人工造林1.0万亩,投资870.1万元;封山育林(含补植型封育)0.6万亩,投资150.7万元。4、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工程

我县于xx年开始实施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工程,至xx年春止,共实施中央财政补贴森林抚育工程3.8万亩,累计投入国家专项资金达380万元。其中幼龄林抚育2.3万亩,投资230万元;中龄林抚育1.5万亩,投资150万元。5、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工程

我县于xx年开始实施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工程,共实施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工程2700亩(其中新造1500亩,改培1200亩),累计投入国家专项资金达135万元。6、德援项目 我县于xx年开始实施中德财政合作造林项目,共实施中德财政合作造林工程21.0万亩,累计投入资金达2834.6万元,其中:人工造林8.0万亩,投资1813.2万元;封山护林2.4万亩,投资6.8万元;森林经营10.6万亩,投资1014.6万元。

(四)绿色工程实施概况

根据州委、州人民政府实施“绿色”的要求,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全力以赴,xx-xx年累计完成24670.8亩(xx年度1590亩,xx年度6060.6亩,xx年度6904.2亩,xx年度4366.0亩,xx年度3250亩,xx年度2500亩),涉及里耶、召市、水田等28个乡镇。绿化涵盖公路(里耶-八面山公路、“209”国道、省道S305线等)、库区(石牌镇卧龙水库)、城镇(民安、里耶等)街道及可视山体、河流(洗车河、果利河)等,同时打造了惹巴拉、入城口等景点。共计用苗297.1万株,米径1.5cm以上的大苗栽植占32%,树种涉及樟木、深山含笑、木莲、杜英、拐枣、醉仙含笑、连香树、七叶树、兰果、毛竹、华榛、杨梅等30余种。绿化采用乔、灌、草相结合,实施整体绿化,并配有花台、水池、奇石、亭榭等,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我县xx-xx年“绿色”行动累计投入资金3890万元,其中xx年度投入资金130万元;xx年度投入资金507万元;xx年度投入资金1343万元,xx年度投资1100万元,xx年度投资959.3万元,xx年度投资85.4万元。xx年我县创造岩板、苞谷等林业生态村16个,完成四旁树造林82.9亩,公路绿化1.2公里(折合面积15.6亩),古树保护29株,封禁保护11579亩,造林树种为桂花、南方红豆杉、紫薇、深山含笑等,打造了特色生态村。

(五)在建种苗工程概况

林木种苗是林业发展的基础,为确保造林成效,我县强化种苗质量管理,规范种苗生产,截止xx年8月,全县办理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12户,苗木种类涉及造林用苗、绿化大苗、经济林苗等,树种有毛竹、马尾松、枫香等34个,近年来特别加强了闽楠、大叶榉、亮叶水青冈等珍稀乡土树种的培育,年产优质珍稀乡土树种苗木达50万株。全县良种使用率达85%以上,一级苗使用率达90%以上,为我县森林资源培育奠定了坚实的种苗基础。

(六)国有林场森林培育概况

我县有国有林场两个(国有砂子坡林场、国有曾家界林场),经营总面积38000亩,2023年以来,国有林场开展了多项森林资源培育活动,完成人工造林5200亩,改培1200亩,封山育林1450亩,森林抚育25640亩,森林经营26410亩,无节良材培育350亩…,国有林场高标准、高质量开展森林培育工作,带动了全县森林培育工作,发挥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缺乏长远、统一的规划,以工程为单位,各自为阵。

县地处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每年林业工程项目规划较迟,较粗糙,省里的任务下达到县里后,县里通过一段时间,进行项目整合,再由县里下达到各部门或建设单位一般都要到年底,各部门或建设单位为了完成任务,未做到科学规划,只顾眼前,各项目单位你搞你的,我搞我的,各自为阵。缺乏整体的、长远的规划。

(二)投入严重不足。 1、工程项目立项不全

县地处腹地,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难以与时俱进,建立合理、科学、全面的项目储备库,争资上项缺乏竞争力。

2、单位面积投资成本严重偏低,标准不一

缺乏国家林业专项定额标准,各林业项目单位面积投入差异显著,以长防工程和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为例,长防工程投入直接费300元/亩,而石漠化综合治理林草植被恢复工程近800元/亩。长防林实施过程中苗木费约需65元/亩,造林工资、抚育费、管护等约需590元/亩,资金缺口大,且长防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等无间接费,工作开展有难度。3、配套资金难以到位

县属老、少、边、穷地区,财政资金困难,而国家下达的各行各业项目基本需要地方配套,配套资金难以到位,国家财政补贴、需地方配套的项目难以顺利实施,建议取消各项林业重点工程州、县两级地方财政配套资金。4、难以整合社会资金

林业周期性长,用材林一般20年左右方可受益,经济林一般5-8年才能受益,加之自然灾害频繁,如xx年冰灾、xx年特大干旱,同时面临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林农、企事业单位的投资积极性,社会资金对林业投入少。

(三)森林资源培育手段不科学。 1、重造轻管

造林要取得成效必须是“三分造,七分管”,可在有些乡镇是“七分造,三分管,甚至没有管”,片面追求造林数量增加,忽视造林质量提高,在造林抚育培管上以点代面,忽视抚育质量,经营不合理,造林与政府力推的其他产业存在理解上的冲突,毁林开荒现象严重,打击力度不大,致使造林成效难以巩固。2、重造轻改

县自2023年以来通过退耕还林、长防、德援、巩退、石漠化治理等工程造林面积达92.1万亩,再用来造林的土地空间不多了,林业的重点要转入到中幼林的培育和低质低效残次林的改造。近几年局属林场通过德援、森林抚育等项目进行森林经营、中幼林抚育仅达14.6万亩。面上中幼林培育、低质低效残次林的改造基本没有涉及,仅油茶低质低效残次林面积可达10万亩。3、重利用轻培育

多年来县里的商品材指标集中在林场发放,面上基本上没有发放,导致面上木材黑市经营猖獗,各乡镇疲于林政管理,疏于森林培育。

4、应对自然灾害的机制不健全 面临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威胁应对机制和机构不健全。

(四)特色资源培育严重滞后。 1、珍贵用材树种培育严重滞后

珍贵用材树种是指具有特殊经济价值、特殊生物学地位、特殊生态功能的树种,多数分布在天然林中,少数为人工栽培。这些树种对扩大资源,满足经济社会的需求,保存优良基因、增加生物多样性、维系生态平衡,均有重要意义。近2年来县林业局通过多方努力,珍贵用材树种造林占了很大的比例,特别是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巩退营造林项目,市场引导农户在认识上发生转变。2、无节良材培育刚起步

无节良材是树干无节、通直、圆满、匀称的优质木材,能大幅度提高林木经济效益,社会需求巨大。县林业局把无节良材培育作为健康森林科学经营,森林资源提质增效重要抓手。与大径材培育、木材战略储备、森林抚育、森林经营相结合,以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生产力为中心、人工整形修枝为技术手段、获得优质木材为导向、促进高效林业发展为目标,采用高标准新造林与现有培管提质相结合方式,无节良材培育,在局属林场实施,效果好,面上林农开始接受,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前景广阔。3、珍贵花卉苗木培育不够

花卉在几千年的栽培与应用中,各地各时期都积淀了丰厚的花卉文化,在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解决农民就业,保持生态环境,发挥综合效益,促进农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县花卉市场主要依靠进口花卉,很少有长治的特色花卉和苗木。二是大多数经营者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不能对购买者在养护管理方面做出专业的指导。三是一些经营者从南方运来的花木没有经过缓苗期和适应期,直接卖给消费者,大多以地栽苗充当盆栽苗,花木很难正常生长,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花店所销花卉,除干花外,都以外来花为主,极少有地产花。

4、名、特、优、新经济林培育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经济林树种、品种结构不合理,品种老化,经营管理粗放,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供应时效受限,储藏保鲜手段落后,深加工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流通渠道不畅通。

(五)部分林业工程多头管理,行政干预大。

林业本属弱势行业,单位面积投入少,加之林业周期长,受旱灾、冰冻、火灾的机率高,再者贫困山区从事专业造林的公司、企事业单位少,因此要对有资质的造林单位进行招标,难上难,况且若有单位中标,也不可能用机械在山区作业,最后完成造林施工的是当地农民工。因此我县在实施该项目时,利用过来有造林经验的当地农民工,自愿组成专业队,每队10-20人,承包造林200-300亩,各队采用抽签确定施工地点,效果很好。故建议该项目若为当地农民工施工,可免予招标。巩退、石漠化等项目资金在县里基本上要进行一次整合,项目资金进行调整,项目的规模、整体效果均不能达到预期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