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莆田晚报社人才需求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了解当代媒体及企业对与人才的需求,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汉语言文学专业,了解单位人才需求的渠道,为更好的学习自己的专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我在2024年的暑假的认识实习期间,以提问的形式,对莆田晚报社的同事以及一些领导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调查。

一. 媒体对新闻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的要求

(一)对人才的需求

我在莆田晚报社见到了林总编。莆田晚报社隶属于《莆田晚报》是中共莆田市委主管、湄洲日报社主办的一份综合类报纸,是莆田市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在被问及对人才的需求时,林总编首先表示,媒体。尤其是平面媒体,对于人才的要求是在变化的。在过去,报社所要的记者,是综合性的人才,有扎实的文字功底,负责对消息的采集和报导,报纸的版面内容,也大都是新闻事实。而现在,随着报纸内容的多样化,版面的专业化,专栏专刊不断增多,报社所需要的,更多的是专业性的人才。

林总编谈到,由于报纸具有深层次报导的能力,报纸为受众所展现的,更多的是综合分析之后的结果,平常的生活琐事后面也许有着经济纠纷或者法律问题,这就需要经济或者法律方面的人才。

(二)是否招聘应届毕业生

在谈到是否招聘应届毕业生的问题时,林总编表示,莆田晚报社会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他提供了一些数据:05年,招聘一个浙大新闻系的毕业生,一个浙师大的,还有一个湖南师范大学的;03年,招聘安徽大学毕业生2个;02年,招聘武汉的大学毕业生1个。林总编谈到,报社找人的范围是文科类专业或是与新闻类专业有关的大学毕业生,如文秘 历史 经济 法律等。林总编认为现在的报纸越来越贴近人民生活,语言亲切,口语化,所以报社对记者的文字要求并不是很高,最主要的还是一种新闻的敏感性。所以报社非常欢迎经济或是法律类的人才,“当然了,要是新闻学士学位,又有法律或经济硕士的学位,我们是大大的欢迎了。”林总编幽默的说

(三)对毕业生具体的要求

关于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工作能力问题,林总编认为确实并不突出,缺乏经验和

实践能力是最主要的缺点。他认为这是一个应知和应会的问题。学校的教材有些理论方面的知识与现实并不合拍,造成大学毕业生面临实践时的困扰。林总编还指出锻炼需要一个过程,刚走上工作岗位,实践不够,很难做出成绩,所以在大学期间,大学生应加大实践,锻炼自己的能力。

关于这个问题,赵书记的看法是一样的。可见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校要注意锻炼的。而有些实习生往往实习的时候很勤快,一旦被录用就开始懒散,这是非常不好的。另外,赵书记还补充,工作主动性不够也是大学生的缺点,总要领导布置了任务再去完成它。

对毕业生具体的要求,林总编和赵书记都一致认为要勤奋。作为新闻记者,就一定要吃苦甚至享受吃苦。赵书记还补充在校期间培养自己的政治意识也是很重要的。

二. 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及对大学生的要求

(一)人员组成莆田晚报社:60%以上为大学生,中专生比率为90%以上。并在集团内部设有博士站,董事中大部分为MBA硕士学位。

(二)内刊内报的发展情况

笔者通过调查了解这两个集团的内刊内报均发展良好,每期刊物都送往市政府办公室和书记处,与报社电台有良好联系,内刊受到广泛的重视。

(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接待者均坦言,对于一个资产庞大,员工众多的企业,管理中确实有不可避免的困难或者不可协调的部分,尤其是报业集团的记者,由于工作性质需要时常到外面采访,所以在管理上需要更多的新的模式。但企业对员工负责,会尽量做到维护员工的利益,尽可能避免管理中的事故和漏洞。

三. 对于调查的总结

我通过这次调查,受益菲浅。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并粗略的了解了媒体及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对自己以后的专业方向有了一定的定位,为自己专业的学习打了一点基础,明确了将要掌握的能力。

无论以后向哪个方向发展,做为一个汉语言文学的学生,都必须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沟通能力和敬业精神,要不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新闻敏感。希

望自己能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自己所需的素质,我想这也就是这次调查的目的了。

第2篇:调研报告人才需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情况调研

生科学院09级生工3班王涛2024247

4前言:

随着2024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战略决策的问世,大批大学生回村建设已成事实。我们针对农村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大学生服务新农村的现状等问题开展了此次调查活动,其中有可喜之处,同时也有不少值得深思的问题„„.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农民是国民的支柱,高素质的农业人才则是农业健康发展的保证。而到底什么样的人才才是农业发展所最需要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了此次社会调研实践活动。

在此次调研中,我深刻了解到了新农村建设的任重而道远,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然而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低下以及人才的缺乏,使农村发展困难重重、进展缓慢,迫切需要一批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农业院校毕业生加入到新农村建设的行列中,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城乡共同繁荣。

首先,利用假期充足的时间对家乡周围的父老乡亲及基层干部进行走访,以从基层了解到真实的情况。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基层干部文化程度和领导能力的不足。在调查走访的对象中,有70%左右的农村领导干部仅仅具有初中学历,只有很少一部分干部具有高中学历,文化程度不高决定了他们对于时代发展把握的不足。缺乏市场意识使他们无法正确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对现代农业技术了解少使他们缺乏运用新技术科技种田的意识。这也相应的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引导鼓励具有丰富知识的大学生积极为建设新农村服务是符合时代需要的。

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国家最新农业农村政策的普及不足。对于粮食补贴政策,大多数农民知道“现在国家给钱让咱种田,得好好种”。但是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农

业小额贷款政策等了解较少,甚至有部分农民对此些政策产生了误解,比如,有些乡亲认为“家电下乡中标产品都是不好的,多花点钱买没有补贴的放心”。对于国家大力支持的农村小额贷款政策乡亲们基本不了解其申请条件和流程,觉得和一般贷款没有什么区别,“都要不少利息”,少部分了解小额贷款政策的农民担心贷款所实施的致富项目的前景,“要是赔了就还不上贷款了”,封建社会高利贷的阴影依旧影响着农民的思想,使他们一次次的错过了很好的支付机会。这不能不归咎于政策知识普及的不足,积极开展农业相关政策的宣传讲解势在必行。

其次,对已经在农村服务的大学生进行调研,以了解大中专毕业生在农村的作用发挥情况。

可以说大部分“村官”对自己现在的工作情况和未来发展前景是持有乐观态度的,不过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比较突出的一点就是,抱着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理想的大学生很多得不到乡亲们的理解,不少乡亲们认为’他们是在城市里找不到工作才到俺们农村混饭吃的,”这种看法或多或少会打击大学生们的服务热情,部分“村官”觉得获得农民的尊重比政府给于他们物质上的优惠补助更重要。再者就是大学生的工作能力得不到认可,有一部分农民认为大学生眼高手低“说大话不干实事”,其实这种看法并不是空穴来风,在目前的高校里确实存在部分眼高手低的大学生,他们顺利通过了“村官”考试加入到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行列中,但是到了工作岗位上急于作出业绩,不顾农村现状而采取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在所难免。通过本人对“村官”的访谈和问卷,认为在大学生于高校求学期间学校就要培养大学生深入基层实践的能力,志愿者服务活动就是一个不错的方式,高校可以组织部分立志服务农村的大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农村地区进行支农,支教等力所能及的活动,深入第一线了解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坚定他们服务农村的信念,还有利于他们提前发现农村存在的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方案,锻炼实际实践能力。

综合整个调研活动,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农民缺乏长远发展的观念,这种观念最突出表现在劳动生产中,他们期望自己的劳动短期内可以取得回报,例如打短工结束就可以获得工资,种田到了收获季节就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刻,搞养殖时只要最初一段时间没有赚钱他们会“果断”的结束并且否定之前的劳动…….而对于需要较长时间(超过1-2年)才有成效的活动比如种植果树等经济作物因为要积累经验而以不适合自己为由而拒绝投入。这也许是由于农民自身大多没有多少资金积累,没有勇气进行长期的投入造成的,而如果允许这种状态维持下去,那么农村取得长足发展是很难预料的。此外,当“村官”们来到农村,进行许多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有所成效“不能见现钱”的工作时,农民基于自身看法而不合作就是可以理解的了。这同时也为促进大学生服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突破口,本人认为,利用国内这方面的实事来开导农民,启发并鼓励他们长期投资并取得回报的意识和勇气,同时相关金融机构采取配套优惠政策(比如小额贷款)并加强宣传,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在农村人才需求上,带领农民打开市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的市场人才,服务于农业养殖的动物科学类人才,服务于农业种植的农学人才是农村急需的人才。此外,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计算机技术人才也正日益成为促进农村发展所必须的因素。不了解计算机的作用,因为看到太多孩子上网成瘾误入歧途而对网络产生误解,觉得网络就是毒药的农民不在少数。所以,积极加强针对农村的计算机方面的科普教育,提升针对农村的网络服务质量势在必行,同时鼓励优秀的网络人才加入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队伍,用自己的知识为农村建设尽一份力。

另外,高校尽力将惠农的技术进行实践转化,促进服务于农业的实用技术的科

普推广,武装农民,是一项促进农业发展的举措,并在促进农业发展的同时增进农民对于农科院校的认识,了解到了农学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中的巨大作用,改变以往“学农科没出息”的观念,以吸引更多的有志学子进入农科院校学习并在将来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以农业知识在实际中的成效来提高农科大学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确保农科大学的发展服务“三农”,惠及农民。

由于小组成员能力所限,调研结果难以全面客观的反映新农村建设人才需求的真是情况,望见谅。

后记:

为了更好的了解新农村建设的人才供需情况,我们将进行进一步的调研活动,以期能够为农业发展、农民致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3篇: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中共XXX县委组织部

关于对中科院科技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

市委组织部:

根据2024年10月10日电函精神,我县在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现将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对中科院科技人才需求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XXX县总人口共302658人,全县各类人才队伍达10704人,占总人口数的3.54%,其中专业技术人才4237人, 占各类人才总数的39.58%;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360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40.73%;从学历结构上看,全县人才队伍中,具有中专及以下学历的6232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58.22%;具有专科学历的2813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26.28%;具有本科学历的1617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15.11%;具有研究生学历的42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0.39%;从年龄结构上看,全县人才队伍中,35岁及以下的3596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33.59 %;36至40岁的2214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20.68%;41至45岁的1389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12.98%;46至50岁的1590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14.85%;51至55岁的1437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13.42%;56岁及以上的478人,占各类人才总数的4.47%;从专业技术职称情况上看,全县有职称的4177人,具有高级职称的131人,占职称总数的3.14%;具有中级职称的1508人,占职称总数的36.10%;具有初级职称的2538人,占职称总数的60.76%。

二、存在问题

1、人才外流较大。XXX籍国民教育大学生绝大多数在外地就业,数万接受过义务教育的中青年农民进城务工,到大中城市和其它领域择业,使我县人才流失严重。

2、现行分配制度的影响。目前,由于我县经济条件较差,个人待遇较低,留不住人才。突出表现在近年来我县大学生回乡就业的比例持续下降,加之1999年以后大中专学生不分配,县内补充较少,无论在年龄、文化上都出现了断茬、断档局面。

3、人才评价制度的影响。近年来,中省市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人才到基层工作、支持贫困地区人才发展的政策,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城乡客观存在的差异,绝大部分高层次人才集中在大中城市。此外,由于国家现行的技术职务晋升、科技成果评选、优秀人才的选拔,依然比较重视学历、理论、论文等,因此县域内人才获奖难、晋升难。

4、人才不足的瓶颈制约。在我县源源不断向城市输出人才的同时,城乡差异不断扩大,我县人才队伍面临着补充少和流失大的双重制约,总量不足、学科不全、结构不够合理、特别是经济建设与产业发展方面人才青黄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