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美大学生对话调查报告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子媒体“英语环球”(China Plus)日前推出“2022:中国、美国和我”线上问卷调查。此次问卷旨在促进中美两国年轻人的相互沟通和理解,为两国公共外交营造良好氛围并提供数据支持。这是英语环球连续第二年推出的针对中美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将用于英语环球于10月11日在纽约主办的“2022中美大学生对话”线下活动。

此次问卷涵盖了未来期望、高层交流、彼此印象、务实合作、文化感知、生活体验等六大领域的话题,有500名中国大学生和350名美国大学生就中美两国未来几年的交往、竞争与合作提供了年轻人的观点和视角,参与人数比2022年增长70%。与2022年的调查结果相比,今年的问卷调查结果呈现出如下特点:

一、 连接现在与未来,将个人视角与两国关系紧密结合

面对当前中国与美国、俄罗斯、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关系,66%的受访中国大学生认为中美关系最重要;而39%的受访美国大学生认为美欧关系最重要,36%的受访美国大学生认为美中关系最重要。关于今年美国总统竞选活动、尤其是希拉里克林顿与唐纳德•特朗普的电视辩论,受访的中国大学生最关注美国总统候选人的对华政策阐述,关注程度远高于对总统候选人关于美国本国政策的阐述。

虽然对当前双边关系重要性的排序不同,但大部分受访的中美大学生对2022年时的中美关系秉持积极正面的态度。在描述未来的双边关系时,受访者使用最多的词汇包括“至关重要”、“不断改善”、“更加紧密”“合作共赢”等等。

有趣的是,19%的受访中国大学生认为自己在2022年会往返于中美两国,相信自己到时会在美国工作生活的受访中国大学生的比例为7%。

二、 融合国家外交与公共外交,为高层交流出谋划策

国家外交与公共外交在未来几年会更加紧密地融合,今年的问卷也突出了这一点,受访的中美大学生开始为两国领导人未来的互访提出自己的建议。受访的中国大学生建议美国领导人可以通过学习一项文化技能来了解中国,他们最为推荐书法(49%),其次是茶道(22%),再次是太极(17%)。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领域,既有文化传承,又可以学习汉字,可谓一举两得。而受访的美国大学生认为中国领导人要了解美国,建议首先了解美国社会(55 %),其次是美国政治(14%),再次是美国经济(13%)。

同时,今年受访的中国大学生期待美国领导人今后访华时多去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城市看看,比如扬州、绍兴等等;受访的美国大学生则重点推荐能反映普通美国人日常生活的小城市。这说明在双方的交流中,认识彼此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日常生活最符合双方的需求和期待。

三、 在发现问题的同时,呼吁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去年的调查显示,46%的受访美国大学生认为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最严峻考验是环境污染。而在今年调查中,关于双方最应进行合作的领域,“环境保护”得票最多,有38%的受访美国大学生和29%的中国大学生投票给了这项。这说明双方在发展的过程中均重视对可持续发展,并希望在未来通过合作来共同解决环境问题。关于排在第二名和第三名的未来合作领域,受访的中国大学生认为是科技和文体教育,受访的美国大学生则认为是科技和社会治理。

四、 受访的美国大学生对中国的了解有所深入,但双方对彼此了解的不对称性依然存在

受访的美国大学生对中国的认识比去年有所提升。例如,在此次受访的美国大学生列出的`“最敬仰的中国人”名单上,孔子、成龙、马云排名前三,这不同于2022年问卷中成龙遥遥领先的情况。这次马云首次出现在榜单上,证明中国企业家代表逐渐被美国所熟知。预计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家、科学家、运动员、作家等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被美国人所了解、敬仰。

但是,调查也反映出双方对彼此文化了解依然存在不对称性和不均衡性。由于传播渠道、手段、影响力差距等原因,在美国国内学习过中国文化的受访美国大学生仅占33.5%,有66.5%从未接触过中国文化;而中国大学生因为美国娱乐和科技产业的影响,对美国的文化了解更加深入。

同时,双方对对方国家和人民还有很多好奇和疑问。受访的中国大学生普遍对美国枪支管理、安全事务、种族歧视等问题存在诸多不解;受访的美国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则包括 “中国人为什么那么努力工作”“中国人每个月收入多少”“中国的教育制度是怎么样的”“在美国吃到的中餐与中国本土的中餐有什么不同”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双方未来仍需进一步加强交流沟通,了解对方的基本信息和社会状态。

北京时间10月12日早7点,2022年中美大学生对话将在纽约举行,届时该问卷结果将得到进一步讨论和传播,英语环球也将通过YouTube、国际台英语脸书账号China Plus News和刚刚上线的China Plus新闻客户端、CIBN互联网电视、腾讯视频等平台面向国内外受众同步视频直播,敬请期待。

2022大学生心态调查报告

中青在线上海5月2日消息,近日,上海开放大学信息安全与社会管理创新实验室与复旦大学社会治理研究中心联合发布《大学生心态调查报告(2022)》。报告显示,越是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社会信任感越弱。

调查发现,大多数年轻人不大赞同“诚信吃亏”。大学生的社会信任程度较高,过七成的被访者认为“大多数人是可以信任的”。另外,对社会的普遍信任感在城市等级间仍然呈现出分化。来自北上广深和其他大型城市的学生的信任感明显低于来自中小城市、小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

调查发现,总体上来看,对于“诚信吃亏”的说法,分别有42.0%和28.6%的青年学生选择了“不太赞同,诚信有时也带来好处”、“很不赞同,讲诚信的人才能最终受益”,远高于选择“非常赞同,老实人受欺负”的'4.4%和“比较赞同,很多好人没好报”的15.5%。

面对社会中的大多数人,71.6%的大学生都认为“是可以信任的”,显示出较高的社会信任水平。但对社会的普遍信任感在不同等级的城市间呈现出分化。来自北上广深和其他大型城市的学生的信任感明显低于来自中小城市、小城镇及农村的大学生。除“北上广深”外(65.9%),从“其他大型城市”到“中小型城市”、“小城镇”,最后到“农村”,学生的普遍信任度依次从64.4%提高到了72.1%、74.0%和75.6%。从主要成长地类型来看,越是来自大城市的大学生社会信任感越弱,社会经济等级上的“大城市”成为信任感上的“小城市。

此次调查历时一年,样本来自39所高校6351名在校大学生,在性别分布方面,男生占42.9%,女生占57.1%。

高中美术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一】高中美术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今天的造型艺术,以其多元的视觉形态冲击着我们的眼睛,令我们的视觉神经得不到片刻的休息。绘画、摄影、多媒体、电影、建筑、雕塑、装置、服装、表演、行为艺术等使造型艺术世界不断扩大蔓延,甚至无法定义。

西方在文艺复兴以后至19世纪中期,其艺术形式就不断地翻新。尤其是出现印象派之后,立体主义、野兽主义、抽象主义、达达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直至今天的后现代艺术。其多元的形式令我们目不暇接惊愕不解。对于我们来说,由于生活的环境及历史的原因,有可能不理解或不喜欢那样的一种存在,但是没有理由不去了解这种存在的原因。

艺术永远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不可否认西方艺术的发展离不开那里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与历史,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精神观念的反映,有什么样的思想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所以,观念的转变是最重要的!

中国已进入了现代社会,虽然发展缓慢,人们的封建意识依然存有,但终究是回不到1840年以前了。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观念转变的过程,而艺术教育是该走在时代的前沿,因为艺术具有其前瞻性,我们的艺术教育怎能脱离这样一个时代?素描教学的观念作为艺术教育的基础,怎样与时代发展相适应?这是我们的教育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 素描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是时代精神的体现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化的观念下形成的。过去的古典艺术,一个时期或一个地域的风格样式基本接近,越成熟的艺术越具有程式化的特点。如:古埃及、古印度以及中国的传统艺术都有一套完整的技术程序和固定的风格样式。其风格样式的兴衰变化大多是由政权的更迭、朝代的兴衰决定的。

我们从艺术史的角度来看,古典艺术是在封建制度下形成的,艺术家是为皇帝或上帝服务的,那时的艺术家一定有宗教情感,几代人为表达一种情感锤炼一种样式,虔诚得并不认为自己所做就是艺术。而进入资本主义时代,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精神得到广泛传播。人对客观世界及对人自身的不断认识,人,作为生命的主体得到了应有的尊重。艺术家发现了潜藏在生命里自由的欲望以及发现与创造的欢乐,造型艺术再也不仅仅是宗教的图解和宫廷的装饰了,要求艺术和科学并列,造型艺术和音乐、文学是同样崇高的艺术形式。进入现代社会,艺术家要通过艺术表现自我,艺术的精神在于创造,而当“人人都是艺术家”的口号进入我们的生活时,当代西方艺术形式的丰富让长期饱受封建意识压抑的人们就不能完全理解了。

素描的多样性是在人的认识不断发现不断创造的过程中形成的,可以说,是在尊重个体人的创造才使素描的多样性成为可能。

我们的教学,是以培养健康的人为前提的。尊重每一个人,发现每一个人的创造潜能,是教育者的责任。其实“人人都是艺术家”就是尊重每个人的存在,我认为仍然是人本主义精神的体现。

由此看来,素描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素描教学的内容应更宽泛些,素描不仅是技巧与方法的训练,也应是思想与观念培养。

二. 作为基础教学素描既是思想也是方法

素描是思想方法,是一种思维方式。克利说:用一根线条去散步。就说明了这样一个涵义。我们看到历史上中外艺术家的素描杰作,无一不反映了大师的思想及独特的看法。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丢勒、鲁本斯、伦勃朗直至印象派之前的古典艺术家,在创作之前大都要先画素描草图进行构思,即使现代艺术家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也同样是利用素描的方式在思考。因为素描是如此的简便而直接。

从这一点上来说“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有一定的道理。只是这个“素描”是什么“样式”的素描有待商榷。

造型艺术的基础是由艺术形式决定的,单一的素描方法不可能解决“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问题。而且,不同的思想观念产生不同的素描形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塞尚、凡高、马蒂斯、毕加索、齐白石、徐悲鸿各有不同。

素描是要解决造型问题,但更重要的是解决观念认识问题。如在一些新的媒体造型艺术中素描仅是一些辅助手段而已,并不一定需要有很强的素描“造型”能力。

各类造型艺术对素描的要求也是不一样的。建筑设计艺术与纯绘画艺术对素描训练的要求就不同。建筑设计需要理性的介入,尊重科学技术手段,侧重人的心理与生理的社会性视觉需求及实用功能的合理性。在素描训练上更注重理解与分析,对形体的比例、透视、空间尤其是对比例、对数的概念的理解似乎更重要。比如包浩斯的基础课程设置:.约翰.伊顿与莫霍利的基础教学就是一个重内在精神冥想,另一个则重实用技术的规范与秩序的代表。而纯绘画艺术比较注重个性化的直觉与感性的训练,西方油画与传统的中国画其对素描的要求也是不同的。西方油画的素描注重对客观形象的分析与表现,尤其是古典油画除有理想审美标准之外,还要有透视、解剖知识的运用,视觉真实可信是首要的;对于传统的中国画,没有素描这一名词,按素描的广泛意义来理解,齐白石的虫、草、翎、毛画稿就是素描,《芥子园画传》就是素描手册。

由于艺术观念的不同也决定了素描形式的不一样。中国古代论画有“得意忘形”“以形写神”之说,东坡云:“论画与形似,见于儿童邻”;而西方古典艺术家们为了“形似”却发现了解剖与透视原理。具象写实的画家与抽象表现的画家其素描的表现如此不同,都是因为观念影响了他的表达方式。

素描是一种思维方式,音乐是一种思维方式,区别文学与哲学是因为她们不是用文字语言去思考,而是用独特的语言方式——视觉的或听觉的图象和声音去思考。

素描是视觉的,是看法,也是技术方法。有什么看法就有什么样的技术方法,传统的中国山水画没有焦点透视,中国画家在画一幅画时不必站在固定的一点对景写生,所谓“搜尽奇峰打腹稿”,采用的是散点透视“三远法”;而西方的风景画一定是固定的视点、固定的光线,即使不是对景写生也要运用严格的焦点透视法则和具体的光线效果。最初西方艺术的透视法、光影法传入我国是不被接受的,因为人们的习惯看法被改变了。

素描不仅是思想,还是一种技术。因为艺术的“术”字就不能回避技术问题。中国画讲笔墨技巧,近千年的锤炼已形成了一整套独特的表现技术:勾、勒、皴、擦、染、点……,在国门被打开之前,人们觉得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而后的观念变化是看到了世界的模样,是“科学”影响了我们的看法。这时的我们想画一张看上去“正确”的素描,还需要学习相应的解剖与透视知识以及光影变化的规律等技术手段。

素描教学技术训练是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是这个技术训练要有相应的思想观念作指导。

艺术院校设置造型艺术基础课由三部分组成。即:素描、色彩及工具材料的应用。这三部分既有分工也有联系,是一个整体的三个方面不可或缺。素描训练离不开工具材料及对色彩的感觉;同样色彩训练也离不开工具材料及对素描的认识;而工具材料就是一切艺术创造的物质基础,这一点是应该明确的。选择工具材料是观念的问题,而熟悉工具材料就是个技术性问题。素描训练在对“造形”的把握过程中,技术问题就摆到了前面。

任何一种形式观念的素描都离不开可视的媒介载体——材料与图形。材料是平面的或立体的,有色或无色的纸或其它质地的基底,图形是铅笔、粉笔或墨水的痕迹等等,这些材料组合本身就有技术含量。想画得有立体感和空间感,相应的技术和知识是必备的。构图、形体与空间、画面整体感的控制,点、线、面、影调与黑、白、灰的处理,解剖知识、透视规律的运用等等。由于专业的不同所需技术手段亦有所侧重,但在传达对形体的感觉过程中具体的技术手段是丰富的,需要我们去感受去发现。不能否认,有时对技术的探求也会带来观念的变化。

即便如此,素描教学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部分,其训练的一开始就应介入到艺术的本质,不应仅仅停留在技术训练的层面上。将素描训练看作是人的知觉训练、情感训练、社会人的精神表达式。我们知道没有感觉就没有艺术,丰富而敏锐的感觉才是艺术的生命所在。因此,作为造型艺术基础的素描教学应以开启发掘学生天性为己任,发现学生不同的视知觉感受能力及独特的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同时辅以相应的造型技术语言以建立起公共勾通能力,这才是素描教学应起的作用。也只有如此才能充分体现出素描教学在基础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三. 在实践中把握素描教学

1. 素描教学应解决的问题

首先说是该解决认识问题,其次是表现问题。但素描教学的具体问题是什么呢?简单的说是造型问题。复杂了说:素描教学应解决在色彩之外文字语言等其他媒介无法表达或表达无力时所需的视觉图形语言。运用视觉图形语言去思考、去表现视觉感受以及引导视觉感受是素描教学的核心问题。

(1).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的能力是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在素描教学中培养学生深入观察、独立思考、有自己的判断力是首位的;

(2).研究人的普遍视觉需求。人的视觉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两个方面,研究具体社会阶层人群对图形的感知能力是素描教学的.重要课题;

(3).在具体的素描作业中画面的组织结构是第一位的,我们所说的造型离不开特定的画面空间。画面的组织结构与构图经营位置有相通之处,不同的是“组织结构”更强调画面图式内在的有机联系,强调视觉形式具有生命的整体构成;

(4).形象感觉的表现与传达。包括形象特征、形体结构、质感与量感给每个人相同或不同的感受。这里既有视、知觉的训练也有表现技巧的训练;

(5).工具材料的运用与发现,对材料工具的敏感是当代艺术家的重要特征之一。素描的工具和材料是朴素的、相对简单的,正因为简单才留有发挥我们想象的空间;

(6).了解历史与传统。对中外历史与传统的了解与掌握是学习素描的重要途径之一古今中外的素描大师是我们学习的参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 2. 素描教学应有针对性

素描训练是有针对性的。这是由教学的阶段性不同、专业的性质不同、思想观念的不同决定的。

(1). 针对学生年龄阶段的教学,首先是了解学生的生理年龄及专业年龄特点,以避免重复教学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浪费有效时间;

(2).针对学生个性素质的开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不同的,为将来的艺术实践打下宽厚坚实的基础,不是先入为主的风格样式的训练,而是在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同时能加以科学的引导;

(3). 针对特定课题的训练。不同的课题有不同的要求,将素描艺术的形式因素分解剥离开来,有针对性的分别训练,以强化对视觉形式要素的感受力;

(4). 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特点的感、知觉技能训练。不同的专业有不同的要求,了解专业特点首先是教师的必备素质。要让学生多了解不同的造型艺术特点,了解各种造型艺术语言的经典与素描的关系,以避免学习素描的盲目性。 3. 素描教学的技术训练

前面谈了作为基础的素描教学一开始就应介入到艺术的本质——精神的表达。将素描作为人的精神表达方式,就需要涉及到技术性问题,所以“技术性”是素描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我们常说的艺术教学是教技术还是教艺术在教学实践中是要有清醒的认识。

(1)看的方法。视觉艺术离不开“看”,“看”本身并不需要技术,用心去看就可以了。但是,人的知觉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知识的缘故,“看”就发生了变化。能够用“心”去看,也是需要一定方法的。看是人的知觉重要组成部分,人接受信息的80来自视觉,基础教学就是要唤醒人的知觉。

有些人对“色”敏感,有些人对“形”敏感,有些人喜欢粗线条的大关系,不拘小节;而有些人则喜欢细节的罗列,不厌其繁。“整体的看”与“比较的看”,在教学中如何引导既是观念的问题也是个技术性问题。

(2)工具材料的运用。一方面要多尝试运用各类干、湿性材料,以便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方便的、耐用的、持久的工具和材料,为能充分表达自己做好物质的准备。教员就似个大师傅将各种菜谱摆出来,学生可以自由挑选,当然大师傅还应该是个营养师。

(3)理论知识的运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素描教学就是最初的结合点。透视学、解剖学、人体工程学、视觉心理学等都是造型艺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在素描教学上的运用体现了极复杂的技术性,应分阶段、分层次、分专业开设实践应用课程,有重点的进行实际操作与演练。

4. 素描教学的实验性

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其实验性。在教学中探讨素描表现的可能性是贯彻教学

实验精神的具体方法与途径:一方面是材料应用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是视觉心理接受的可能性,从这两方面入手可以大大拓展我们的视觉空间。素描作为基础教学是有其相对稳定性的,但是,作为艺术教学,创造意识的培养是教学主要目的。没有实验精神就不会有所突破,墨守成规的技术训练谈何创造?

开放的社会需要开放的艺术,开放的艺术需要开放的思想。实验性是向未知挑战,是面向未来。在素描教学中我们应该体会的是思想、是创造精神。

【二】高中美术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摘要:本文根据高中新课改要求,针对当前高中美术教育诸多不适应新课标的环节进行分析,调整思路,理顺美术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及对策,为更好的开展美术教育指明方向。

关键词:美术教育 课时分配 自主能动性 弊端 创新

在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价值大潮的推动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了诸多新的变化。一专多能的人才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基本标准。美术教育作为高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已在很大程度上被绝大多数学校和越来越多仁人志士所重视,高中美术教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变化。随着《中央关于文化体制改革决定》的颁布与实施,美术教育也必将会迎来她光辉灿烂的春天。

然而,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诸如地域之别、城乡之别、校与校之别,重视程度等种种主、客观因素,致使高中美术教育改革举步维艰。甚或有些学校领导对美术教育的认识比较肤浅,致使美育教育在整个高中教育中淡出了学校、学生、家长及社会的视野,美术教育作为基本的艺术修养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一、高中美术教育的现状分析

面对当前高中新课改的具体要求,及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的精神,美术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当前高中美术教育所面临的诸多不适应的环节及现状作如下分析:

1、学校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美术教育的目标难以实施。

绝大部分中学对美术课程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没有足够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片面认为开设美术课会耽误学生学习时间。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把美术课当成可有可无的课程来开设,教学中只重视高考必考课程,无形之中淡化了素质教育的渗透,美术教育的目标落实更无从谈起。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成为高分低能,整体素质不高,与社会完全脱钩的书呆子。试问,目前社会上一些“应考”能力很强,而实际工作能力极差的人还少吗?当前我国青少年诸如理想、信念、情趣的缺失,难道与不重视美育教育就不无关系吗?所以,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今天,开展审美教育启迪学生智慧,陶冶学生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达到规范言行,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的目的就显得何等的重要!素质教育的落实应体现在对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同样也包括学校开设的全部学科,而不是只停留在高考必考课程的教学中,即各门学科都要相互渗透,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整体素质。

2、高中美术课程开设的课时相对不足,教学内容无法深入细致。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新课标要求新高一要开设美术鉴赏课,并有诸多美术模块供学生进行自主选择。然而,在某些中学里能够开美术鉴赏课就已经很庆幸了。甚至有的高中鉴赏课只能到高二分科后,只有文科同学才有幸上美术鉴赏课,况且一个班一周只有一节课,一学期最多上16节课,实际上只是一种走马观花式的学习,学生大部分时间被主要学科占据,学生对美术教学内容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根本无法深入的领悟美术课的精髓。长此以往,必将会对学生造成一种审美上的缺失!严重偏离了《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基本原则。

3、高中美术教学主要以学生对古今名师名画的鉴赏为主,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高中美术鉴赏课是通过对古今中外美术史中的建筑、绘画、雕塑、工艺设计等领域进行鉴赏与学习为主,在启发学生立体空间性思维,联想性思维、逆向思维、开启智力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众所周知,美术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只有建立在一种长期的动手动脑及艺术实践与艺术体验的基础上,怀着一种对艺术深深的情愫,方可领悟其所蕴含的美的真谛与奥妙。

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受繁重文化课及大量课外作业影响,学生全部时间都被占据,致使学生根本没有充沛的精力来真正的了解美术,更不用说实践了。如果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或者说停留在美术的表面,夸夸其谈,那显然是纸上谈兵,学生的审美能力根本无法提高。我们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干任何事情都需要亲自实践,全身心地投入,方可获得美的启发和感悟,否则一切讲解都会显得苍白无力。

4、学生对于美术课的重要性理解不到位。

大部分学生总认为美术与高考无关,他们将来又不走艺术类专业,美术课成了他们的消遣课。课堂上有的学生将课本闲置在一边,想听就听,不听就继续沉浸在题海里;有的家长认为搞艺术的就是文化课学不好的,素质比较低下的,对美术缺乏足够的、理性的认识。甚至整个社会舆论的导向,只是极力的炒作文理科状元,对美术成绩优秀的学生只字不提。

5、学校对高中的美术教师的培训程度不够,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彰显不足。

美术教师在学校教育的舞台所扮演的始终是配角,未能得到应有的理解与重视,没能给专业教师一个充分发挥作用的平台。有的学校认为美术教师可有可无,几乎忽视了他们的存在,严重挫伤了部分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以致他们在工作上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甚至一心向钱,教学成了第二职业。即使开设美术课,也是单纯的技能教育,只是作为落实课程标准的形式而已。这些问题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审美教育就只会停留在表面上,也将会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的落实。

以上这些现象是对美育教育的严重忽视,学生、家庭、社会对美育如此态度,中学美育教育的开展就显得步履维艰,审美教育在中学的顺利开展就只能是纸上谈兵了。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未来的国民素质如何提高!

二、高中美术教育相应对策分析。

鉴于以上状况,要着力从根本上扭转和改变此类现状,笔者以为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并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齐课程,教师要勇于创新。

作为高中美术教育,每所学校都应严格按照课程标准保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满足学生在该学科的知识及审美需求,为学生终身着想。同时,作为新时期的美术教师更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意识,课堂教学要勇于探索与创新,以便为更好地进行美术教育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更有效的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美术教育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以为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它包括一个人的心、身、意、德、志、言、行、知、能等诸方面。所谓素质教育应是在以上诸方面对受教育者以系统全面的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身心健康、有道德、有知识、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有用之才。学校开设的一切课程和活动都应将美育教育渗透于其中,才能真正达到落实素质教育的目的。那种把学校只开设了美术课就算是落实了素质教育的认识是片面的、甚或是错误的。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综合教育的具体体现,美术教育在落实素质教育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每个受教育者来说自然是不可缺少的。

由此可见,只有面向全体学生,着力体现美术学科的特点,把握审美教育主线,美术课方能发挥其最大的育人功能和作用,才能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审美教育会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受到美的启迪和陶冶,从而塑造美的心灵,提高其审美能力,开阔其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从课堂教学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美术课的积极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乐在其中,学生对美术课才会有兴趣,才能真正地让学生的思维进入美的艺术境界,才能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也只有如此,新课程标准才能真正地落到实处。中学美术课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以为首先应重视课堂的导入,它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课堂教学的前奏曲。好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美术老师还应注重课堂导入技巧的训练,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其次还应注重美术教育与生活的联系,“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谓美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实际上是对社会生活、对世界的一种重新认识。在美术教学中应把美术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鼓励学生走进生活,激发灵感,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还应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最后,在美术课堂中,教师不仅要注重美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应注重美术课的多样性与综合性,立足学生生活经验,将其转移到生活与美术的联系点上,只有把握主线,使课堂真正的活跃起来,才能使美术课堂充满无穷的魅力、活力、使学生拥有更多更新颖的兴趣点,充分调动他们情绪,使其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爱学乐学,进入学习美术的境界,真正达到美术教育的目的!

3、切实加强美术教师的专业培训, 努力提高其专业水平。

首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国家对素质教育的更加重视,学校也应遵循以教学为本,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思路抓好教学工作。真正落实审美教育,关心专业教师的成长,提高专业教师的地位(包括晋级、评优、提干等),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加大改进、提高的措施力度,加强正确引导、支持和鼓励。通过函授、进修及外听名师讲学等手段,促进教师间的一种相互交流,共同探讨与研究教学教法,丰富课堂教学艺术。

其次,美术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作为美术教师,应该具备一专多能的美术才能。常言道:“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栽柳柳成荫。”只要我们在这其中一个方面取得成就性的突破,那另一个方面也必然会豁然开朗,向前迈出一大步。

有人进入中学美术教育的领域,就彻底的放弃了自己的专业,试想一个经过多年打拼而最终毫无结果,连自己都不热爱绘画的老师,能教出优秀的学生吗?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一年能创作出多少幅优秀作品?能参加几次美术展览?都获得了那些荣誉奖项?自己对于美术专业究竟专不专?广度、宽度、深度究竟如何?不要总是将客观原因归在学校或他人身上,一个没有紧迫感、危机感、时代感及使命感的老师,一定不是一个好老师。

我们可以换位思考,学生会喜欢平平庸庸,在学术上没有任何建树与成就的老师吗?打铁先要自身硬,作为一名专业性的老师,我们务必要拿出证明自己实力的真正好作品;如果整天不思进取、游手好闲,即使把你放在美术高校也未必会受人重视。徐悲鸿为什么能够成为真正的美术教育家与优秀的画家,他当年不也是从中学教师做起的吗?白雪石、魏紫熙为什么能够在山水画领域大展宏图呢?而他们当年都是从中学教育中走出来的绘画大家。一直以来,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孜孜不倦为中学美术教育事业而献身的前辈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作为新时期的我们,在平凡的美术教学工作中,要耐得住寂寞,潜心研究画理画论,锤炼笔墨语言,探索绘画规律,发现美术教育的真谛!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美术同仁的携手努力下,必定会造就出一批能胜任新形势下高中美术教育的优秀师资队伍。那么,以审美教育为主的高中美术教育一定会落到实处,并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作用,同时也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

只有这样,教学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爱学,教师爱教,教学相长,才能提高教师的审美水平和技能功力,培养他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作为专业教师更不能自暴自弃,应振作精神,因陋就简,创设条件,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深入研究审美教育及其规律。树雄心着眼长远,争朝夕狠抓当前,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美术教育事业,为自己所钟爱的职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初中美术教育调查报告

须要明白一个情况或一个事件的时候,我们常常要开展全面的分析研究,调查的结果通常在调查报告上面呈现出来。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调查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美术教育调查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美术教育调查报告1

从初中美术教学状况的调查分析入手,寻找高一学生审美能力、绘画、手工等技能参差不齐的原因,寻求改变这一状况的途径及对策。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

审美教育,是以陶冶情操、培养情操为特征,以生动形象为手段,提高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的一种教育形式,美术学科教学是审美教育的最重要的阵地之一。

就目前农村学校美术学科教学而言,存在着严重差异,尤其表现在部分学生的美术基础技能较差制约着综合能力的发展,并对此提出若干意见。

二、问题的提出

新入学的高一学生美术欣赏能力、美术基础技能严重参差不齐,给高中美术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成了摆放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新形势下,这一问题的出现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它关系着素质教育能否全面实施,关系着是否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幸福负责这一责任,关系着是否能够全面实施"三个一切",望能引起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三、问题形成学生水平差异的原因调查分析结果

(一)生源问题

1、各学校的重视程度不一。在农村各学校中,中心学校的领导老师重视程度较高,学校配有专业的美术教师,如:晋城市阳城县润城镇中心学校每年都参加县局举办的各种竞赛,长此以往,带动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较好,而其他农村学校不参加这一活动,因此与镇中心校相比会形成较大的差距。

2、有些农村中学领导往往也很重视,但由于师资配备不平衡,一般美术课都由其它学科老师代课,授课内容比较随意,不按大纲、课标要求上课,天长日久势必形成一定的差距。

3、还有些学校领导、老师、学生重视都不够,认为美术学科只是副科,乡镇教办又不统考核,老师随便"代代",学生随便学学,这样与活动较多的中心校形成了较大的差距。

(二)由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同一班级在同样的教学、学习条件下也会形成一定的差异。有些同学天生爱好美术,在自身兴趣的激发下,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美术素养自然会提高很快;而有些学生或受社会大环境的制约影响,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能一统天下,或受父母家庭的影响,认为学美术没出息,再加上缺乏一定的兴趣爱好,差异的存在也就不足为奇了。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对于初中阶段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高中美术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取措施,针对性地对这一问题进行解决,有计划、有措施地进行美术学科教学

1、由于农村中学这种状况的出现,就高中美术教学而言,本身就和初中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缺乏一种"连续性"。初中美术教学,特别是一些师资薄弱的学校无法对学生进行美术技能训练,这些学校美术教学中只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多向思维能力,学科教学往往容易多注入表现、抽象、超现实等手法,学生绘画多姿多彩,说白了就是让学生随便画画,因而完全忽视技能技巧的培养;而高中美术教学从根本上要使学生有一定的中国画、素描、色彩技能。根据这一情况,教师可根据教材与教学的.需要适当增加一些初中教材以外的技能常识方面的知识讲授,尽量填平存在的天形的"沟"这样做,其一,在面上可增强初中美术教学与高中美术教学的连贯性;其二在点上可以对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补课"。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不能因此而扼杀学生的自主与创新。高中中学生的教学毕竟不是美术专业训练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在美术教学薄弱的学校中欣赏课问题尤为突出。高中美术教学中更应注意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激发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在学生掌握美术欣赏方法与欣赏程序的同时,增加美术技能、技法的介绍,这样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价值、审美情趣,同时又能鼓励学生有自己的审美选择,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为学生动手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3、美术学科教学中可适当自主开发一些教学内容,这些内容可据初中美术教材为依托,选择一些既复习初中部分知识,又能本着针对初中教学中技能传授不够的特点选择性、过渡性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为美术学科课时少,学生易忘,再进行回顾的特点进行教学,又能对薄弱学生进行"补课"。例如:教高一学生欣赏中国画时,可穿插中国画用线的方法、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可为线造打个基础,又可为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补上一课。

4、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是重要的教学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个别差异出发,在课堂教学以及课外、辅导中对基础较薄弱的学生进行"特殊"的辅导,力量有所倾斜,让这些学生能与大家共同进步,不至于对美术失去兴趣,或作业成为负担,草草了事,应差式地完成任务,尽量能做大面积"丰收"同时。

初中美术教育调查报告2

美术课区别于其他的文化课,美术课的内容更加新颖,形式更加丰富,同时也是很难给学生传达的一门课程。美术鉴赏课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课程,是对生活中美的提升,同时他也回归生活中的美,讲解这门课的时候要充分联系生活,才会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美术保持密切联系,享受艺术、美化人生的前提。可见选择容易激发学生兴趣的内容有多么重要。

调查的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

初一5班 人数:59人 调查形式:问卷调查

问卷的内容:

1、你们喜欢美术课吗?

2、你们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欣赏课还是室外写生或者临摹课)

3、你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关注美术的展览吗?(画展、雕塑展、剪纸展、设计展等)

4、在平时你们有创作有感美术的作品吗?(漫画、素描、水粉、国画、书法、泥塑等)

5、你们收集过一些美术作品吗?

调查结果:

分三个类型:

一、对美术非常感兴趣的并且在平时生活中积极接触美术的人39名同学,这些同学中喜欢欣赏课的大概占一半,喜欢实践课的占一半,最重要的是在他们的平时生活中都有动手做一些各种形式美术作品,去关注一些画展啊什么的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并且有很大的幸福感。

二、对美术课喜欢程度一般的同学有16名,他们仅仅仅仅是依靠老师在课堂上的兴趣,他们是属于被动型的,在课余时间关注美术的程度弱了一些,但在老师的引导下还是对美术很积极的。

三、第三种则是对美术不感兴趣的有4名同学,觉得美术课很没意思,画画太麻烦了,还有的认为自己画的画不好所以不喜欢,有点自卑的心里,这些学生暂且归为对美术未开发者吧。

调查分析:

针对每个问题,这三个类型的学生都有不一样的见解。接下来具体分析一下。

第一类型的学生有很多是从小就接触美术的学习,并且非常的感兴趣,动手的能力强一些。也有很多的作品收藏。现在的学生接触美术的频率非常的广,所以他们喜欢美术作品的类型也非常的多,不仅喜欢传统的国画、剪纸、手工艺品、水粉画外,更多的人喜欢漫画,卡通画,并且自己更喜欢临摹这些漫画或者卡通画,在调查是我还关注了他们的作业本上文具上都是各种各样的漫画,这些正是现代中学生对美术的一种新鲜追求的方式,这些学生对美术的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喜欢的美术更是形式多种多样,在第一个问题的回答上,他们写的很随意自由,这反映了他们对美术课有着一种轻松自由的心,所以横享受这个过程。喜欢赏析课的同学觉得让自己对美术只是了解的跟广阔了,喜欢实践课的学生觉得美术课动起手来更加有趣了,无论画的好坏,能亲生去体验他们觉得是一种莫大的乐趣。更具学生自己的取向,他们美术课都有了自己的认识,在生活中积极接触有关美术的活动,传统的和现代的它们的美术爱好范围是多元的,这样他门对美术的理解就会更加灵活。

第二类是对美术被动型的。它们的特点是主动性不高,但是在上课时还是表现的很积极的,主要是靠教师的引导来完成的,在平时的生活总对美术的接触中表现的不太积极,但是在上课中他们对美术课内容的理解还是很有想象力的,这些学生应该是缺乏老师和家长的更多的肯定吧!但是相对于上一类型的学生,它们的动手能力就弱了点,这也是没有的到更多的肯定造成的吧,所以积极性不高了,针对这些少数的学生需要和家长老师一起努力来及发们对美术更高的兴趣,这是提高他们美术兴趣的第一步!

第三类型是属于尚未开发型的。在调查中只有四位学生,它们的理由是没意思或美术课麻烦还有一个学生觉得不能让自己自由的发挥,有点拘束,没意思的同学可能比较懒吧,不想让自己麻烦,这就需要老师去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单独找他谈话,发现他对美术的兴趣点,然后去激发他的兴趣。觉得自己受到美术限制的学生应该是属于自由创作型的,更倾向于实践课吧,可以单独对他辅导,其实他对美术的理解是更灵活的,所以跟他的美术教学也应该是更加灵活的,给他有针对性的辅导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情,美术课本来就应该是小班教学的,这样学生才会得到更多的关注啊!

调查总结:

从统计结果来看,学生接触了各种形式的美术作品,接触的区域也很广泛,但地区的传统美术作品占大多数;尽管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接触多种形式与不同区域的作品,并且90%的学生会去看美术作品,而从第4题的结果来看,他们的绘画能力却不理想。因此,仅靠平时生活中的美术接触,而缺少了有效系统的引导,就不能使学生深入地认识美术和提升美术兴趣。

可以认为学生在接触美术过程中,对美术的认识是十分表面、肤浅的,仅仅是凭自己的主观喜好作出选择,因此对他们美术学习帮助并不大。所以应真正地引导他们吸收美术中的精华与知识,前提是摆脱盲目性,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而对于小学生来说则更需要教师或家长的帮助。初中生更喜欢追求丰富多彩的生活,喜欢阅览艺术作品,对丑的理解更深刻;更想成为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