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皆迷画中仙,无人怜爱世间魁”意思是:世人皆沉迷于虚幻的事物,却无人顾及真实存在的美好。所有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完美的情人,但那却是虚幻缥缈而又遥不可及的。

“万众皆迷画中仙,无人怜爱世间魁”出自郭敬明的《小时代3.0刺金时代》。

这个句子的字面意思是:全世界的人都迷恋绘画中的美,没有人喜欢现实世界中的美(“魁”就是魁首、第一的意思),同时,这句话也与唐昭的表情相吻合,以说明唐昭的心理缺陷所造成的损害,并营造一种浓郁的气氛。

扩展资料

郭敬明,1983年6月6日出生于四川自贡,中国作家、上海最世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最小说》等杂志主编。

高中时期以“第四维”为笔名在网站榕树下发表文章。2002年出版第一部作品《爱与痛的边缘》。2003年,因玄幻小说《幻城》而被人们熟知和关注。2004年,郭敬明成立“岛”工作室,开始主编《岛》系列杂志。

2005年,郭敬明出版了小说《1995—2005夏至未至》。2007年,郭敬明出版了小说《悲伤逆流成河》。

2008年至2012年陆续出版《小时代》“三部曲”。2013年6月27日,由郭敬明自编自导的同名电影《小时代》问世,并因此获得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新片“最佳新人导演”奖。2013年12月,郭敬明出版散文集《愿风裁尘》,并在腾讯文学首发。

2014年7月17日,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3:刺金时代》上映。2015年6月3日,郭敬明宣布自己不仅以导演身份入主《爵迹》同时也参演《爵迹》。2015年7月9日,郭敬明执导的电影《小时代4:灵魂尽头》上映。

2016年郭敬明所创作小说《夏至未至》将拍电视剧。2016年3月,郭敬明透露将出《爵迹》新书四部曲,电影《爵迹》将于暑期档同期上映。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敬畏”之情的句子有

托尔斯泰墓的环境是“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形状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我们可以用“简陋”这两个字来形容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你大声说话。

”“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今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上述两个句子都足以表达参观者的崇敬之情。

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起到“反衬说明朴素的纪念碑最能打动人心”的作用。

作者之所以说“特殊的日子”,是因为他参观托尔斯泰墓当天,恰好是托尔斯泰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参考资料:高中时的阅读文章,15年前的旧文了,幸亏还没忘记。

世间最美的坟墓

1,3 问都在这里找 2 问pass朴素之美,美在朴素的坟墓。

在作者的笔下,托尔斯泰墓“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如此朴素无华的坟墓,却让作者受到震憾,让读者感受到那座普通坟墓所升腾出来的攫摄人心的力量。

这是因为,追求朴素,远离“可耻的奢侈生活”是托尔斯泰的幸福观,也是他思想感情的寄托。

正是这种“纪念碑式的朴素”比起那些用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来修饰自己坟墓的人更加让人敬仰和崇敬,更容易活在人们的心中,因为这种伟大的人格本身就是一座丰碑。

“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也没有。

” “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

”他的坟墓“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

这就是名震全球的俄罗斯伟大文学巨人列夫·托尔斯泰的坟墓!一个普通地无法再普通的坟墓,一个世纪伟人的息身之所。

也许我们会在心中自问,怎么会呢?茨威格面对坟墓时也是惊讶的。

是的,这是事实,一个让我们无法相信却又必须相信的事实。

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同样朴素而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

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这也正是打动读者的基础。

托尔斯泰以他的资财和地位,荣誉和贡献,比任何人都更有权来炫耀他的高贵、华美和高不可攀,然而他却彻底挣脱了市俗的一切羁绊,义无反顾地去追寻人的本质的平凡。

正因如此,茨威格“从心底深深热爱”着托尔斯泰,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感情更是无比地浓厚而真挚。

朴素之美,美在朴素的语言。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作者通过语言来承载他的情感及思想,再通过语言传递给读者。

读散文时尤其应当捕捉那些渗透着作者鲜明、强烈感情的语言。

本文承载作者鲜明、强烈感情的语句,并不华美、秀丽,而是那么地朴素真实。

文章文字简约,行文朴素,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表现了作者高超的语言功力。

同时读者也被这种朴素感化,对托尔斯泰油然产生崇敬之情。

茨威格伫立墓前,萦思怀想,心灵的那份震撼是自不待言的,似乎他应该把自己最显才情的词句铺展出来,用更具色彩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但他没有。

全文语言极为简洁朴素,这是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正好适合于描写托尔斯泰朴素的坟墓,正好适合于写出托尔斯泰那朴素的品格,也正好适合于表达作者对托尔斯泰朴素真挚的敬意。

所以,我们感受到了语言的朴素之美,阅读中似乎我们也正好顺着这朴素的文字流淌着对托尔斯泰那种真实的朴素的敬意。

作者对托尔斯泰的仰慕,他为伟人这普通的墓穴所受的感动,以及从中体悟到的深刻哲理——多少情思,多少感慨,全部隐匿在平淡朴素的文字背后。

因此可以说,打动作者的是那伟人墓的朴素,打动读者的,除此之外还有作者行文语言的朴素。

朴素的坟墓伟大的人,朴素的语言真挚的心。

茨威格让我们今天朴素不再多见的生活多了份感动与思考,伟大而平凡的托尔斯泰让我们更深谙了平凡与伟大的含义分给我吧,才20分,没人会回答的。

我回答的已经很好了。

世间最美的坟墓 最后一句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候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写作手法:动静结合 (风儿低吟,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情景交融衬托对比 (这个是主要的)比喻象征

说说《世间最美的坟墓》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的英名似乎不相称,但这正是作者立意之所在,普通中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淡泊名利),这也正是文章打动的基础之所在。

尽管这是一个极普通,极朴素的墓地,但它和伟人高尚的心灵联结在一起,也可以说,正是墓地惊人的朴素与墓主人的伟大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感动了作者。

作者又将自己被剧烈震撼的情感通过朴素的语言传达出来,多少情思、多少感慨,都包含在《世间最美的坟墓》平淡朴素的文字中,使文章的形式与内容、情感的表达与理性的思考都达到了完美的统一,具有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作者深切的歌颂托尔斯泰不重名声、追求朴素自然的高贵品格。

在作者对托尔斯泰的歌颂中,也体现了作者的价值判断――最朴素最动人。

为什么说托尔斯泰的坟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因为托尔斯泰留给人们丰富的文化遗产,他伟大的人格力量感染着人们,然而他墓地周围朴素、安谧、祥和,不破坏自然的和谐与完整,所以作者说列夫托尔斯泰的坟墓是最美的。

《世间最美的坟墓》寄寓在对墓地朴素美描绘中对托尔斯泰人格美的赞美。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世袭伯爵,曾参加克里米亚战争。

返回雅斯纳·亚波利亚纳的农庄后致力于农民教育。

1862年结婚后,创作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的巨著《战争与和平》(1859~1869)、《安娜·卡列尼娜》(1875~1877)。

1879年经历了一次信仰危机后信奉和平主义,主张以勿抗恶的方式对社会进行改革。

并否定自己以前的作品。

因执着于自己的信念使家庭关系恶化,死于出奔途中。

其作品多达45卷。

名著还有长篇小说《复活》(1899)、戏剧《黑暗的势力》(1886)和若干短篇小说和评论。

11月7日(阳历11月20日)在阿斯塔波沃车站逝世。

遵照他的遗言,遗体安葬在亚斯纳亚·波利亚纳的森林中。

坟上没有树立墓碑和十字架。

求教案,最好有课后习题答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案 世间最美的坟墓 【教学目标】 1, 感受文章语言的简洁清丽之美 2,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与分析评价文章思想内容的能力 3,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散文中情景理的完美结合 【教学难点】 1.散文中情景理的完美结合 2.体味饱蘸作者浓烈情感的语言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解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在俄国的一个树林中有一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它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更没有逝者的名字,它“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从不关闭的”,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大家能想到这个小小的,普通而又平常的长方形土丘里包容着一个什么样的伟大人物?作者称其为“世间最美的坟墓”。

(板书标题) 二、作者简介 1.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

生于维也纳一个尤太工厂主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

1904年后任报社编辑。

他早期致力于诗歌创作与翻译。

欧战爆发后,流亡瑞士,从事反战和平活动。

战后埋头写作。

曾出访过苏联,与高尔基相识。

1933年法西斯上台,他再次流亡,加入英国国籍,后辗转流寓巴西,终因对欧洲前途的绝望偕妻自杀。

他一生中著有多种名人传记,突出再现了人物的精神面貌,并用精湛的心理分析手法,在中短篇小说《狼子野心》上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其著名作品有刻画中产阶级妇女感情生活和不幸命运的《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及谴责法西斯迫害的《象棋的故事》等。

他仅有的一部长篇小说《烦躁的心》。

2、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 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

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

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

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

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

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

《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

《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

《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

《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

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

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3.歌德(1749~1832),德国诗人,作家。

出生在富裕的市民家庭,16岁进入莱比锡大学,后就读与斯特拉斯堡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曾当过律师。

青年歌德受启蒙主义思想影响,早期作品表现了他的叛逆精神,这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作有《普罗米修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等。

1786年,歌德来到意大利,对希腊罗马古典艺术产生了兴趣,完成了诗体悲剧《埃格蒙特》等。

1794年与席勒开始长达十年的合作,共同开创了德国的“古典时期”,促成了德国文学的空前繁荣。

他的主要代表作还有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漫游时代》、自传《诗与真》《浮士德》等。

4.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诗人,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

生于英格兰的斯特拉特福镇。

1585年去伦敦谋生,做过剧场杂役、编剧,后成为剧院股东。

逝世前三年回乡安度晚年,他一生著有戏剧37部,长诗2部,十四行诗154首。

他创作成就最大的诗戏剧,代表作早期有历史剧和喜剧,基调积极乐观,有《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中期是悲剧时期,风格沉郁悲壮;《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后期传奇剧时期,对世事带有和解宽恕倾向,作品有《暴风雨》《亨利八世》等。

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过程中的社会矛盾和世态人情。

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语言精粹,有很高地艺术成就,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三、找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并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作者1928年在俄国旅行时,在伟大作家托尔斯泰墓前感受的真切描述,从字里行间我...

世间最美的坟墓读后感

世间最美的坟墓,最朴素!——题记刚刚参观完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见证了伟人陵墓的雄伟与庄严!见证了后人对他们的敬仰!没人会觉得坟墓的宏伟豪华奢侈,只会认为那是一种敬重。

是身为伟人的他们所必须的,每个伟人都是如此! 陵墓那股沉重的敬意任在心底游荡,踏着羊肠小道,闻着清新芬芳的泥土气息,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不知不觉便走到了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前,土堆上面长满颜色淡雅的花朵!远望就是一个小花坛。

花儿很精神,没有名贵的物种那般的娇弱,但是却散发着名贵花种所缺少的淡雅美!正当我折服于花儿的美丽,隐约听到微微的脚步声,是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

他惊奇德盯着土堆不语,过了片刻便会意的一笑,仿佛明白了什么一样!只是低沉的讲了一句:“这种做法很符合他的性格!”我更是听得一头雾水,难道这是一个坟墓?难道他所指的“他”就是坟墓的主人?可是这也太简陋了吧?普通人再落魄也中有个名字或墓志铭吧!看来伟人和平民的差距竟然这么明显!不禁为坟墓的主人不平,悲伤起来!从那个中年人口中得知,这土堆的主人是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那个世界文豪,居然在这凄冷之地安息。

他不应该像莎士比亚,歌德那样在宏伟的陵园中与伟人相伴的吗?凭他的成就,理所当然的进入陵园应该不成问题。

原来这是托尔斯泰的遗愿——安息在自己亲手种植的树林中,这个承载者幸福的树林!想必他的一生并不是很幸福吧,所以才期待,渴望幸福!饱经忧患的老人终于在这里找到了宁静。

是的,这里清幽,有鸟鸣,有花香,有生机…摒弃了一切尘嚣,多么适合这位伟人的性格!与之相比,莎士比亚,歌德显得太过高贵,伟大。

让人遥不可及;而托尔斯泰坟墓的栅栏没有关闭,是多么随意;但人们还是尊重给他,敬仰他!自觉的保持安静与肃穆,与这坟墓保持距离!他们对列夫托尔斯泰的敬重绝对不亚于莎士比亚,歌德!就如茨威格所说的: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

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