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大秀美的诗句

应该是这句。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它汇聚了大自然的神奇秀美,把北南两坡分化成黄昏与拂晓。

这是它的翻译。

你看,是这句吧?“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 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钟”字,将大自然写得有情。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本是个普通字,但用在这里,确是“奇险”。

由此可见,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在他的青年时期就已养成。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眼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不言而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望岳这首诗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

一二句写泰山山脉绵延辽阔;三四句挟泰山雄峻磅礴;五六句是仔细愿望,见群峰云生,仿佛有归鸟入谷。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

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

“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

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

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

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

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

“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

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

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 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

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

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望岳【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

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热情赞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

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

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

诗《望岳》中,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但诗句句都是写“望”字,...

《望岳》就不必说了。

还有《游泰山》李白其一四月上泰山 石屏御道开六龙过万壑 涧谷随萦回马迹绕碧峰 于今满青苔飞流洒绝巘 水急松声哀北眺崿嶂奇 倾崖向东摧洞门闭石扇 地底兴云雷登高望蓬瀛 想象金银台天门一长啸 万里清风来玉女四五人 飘摇下九垓含笑引素手 遗我流霞杯稽首再拜之 自愧非仙才旷然小宇宙 弃世何悠哉其二清晓骑白鹿 直上天门山山际逢羽人 方瞳好容颜扪萝欲就语 却掩青云关遗我鸟迹书 飘然落岩间其字乃上古 读之了不闲感此三叹息 从师方未还其三平明登日观 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 如出天地间黄河从西来 窈窕入远山凭崖览八极 目尽长空闲偶然值青童 绿发双云鬟笑我晚学仙 蹉跎凋朱颜踌躇忽不见 浩荡难追攀其四清斋三千日 裂素写道经吟诵有所得 众神卫我形云行信长风 飒若羽翼生攀崖上日观 伏槛窥东溟海色动远山 天鸡已先鸣银台出倒景 白浪翻长鲸安得不死药 高飞向蓬瀛其五日观东北倾 两崖夹双石海水落眼前 天光遥空碧千峰争攒聚 万壑绝凌历缅彼鹤上仙 去无云中迹长松入云汉 远望不盈尺山花异人间 五月雪中白终当遇安期 于此炼玉液其六朝饮王母池 暝投天门关独抱绿绮琴 夜行青山间山明月露白 夜静松风歇仙人游碧峰 处处笙歌发寂静娱清晖 玉真连翠微想象鸾凤舞 飘摇龙虎衣扪天摘匏瓜 恍惚不忆归举手弄清浅 误攀织女机明晨坐相失 但见五云飞还有:泰山历代文选 以上几乎全部包括。

http://www.taishanly.com/Article/wenhua/wenxue/ldwx/题灵岩方丈 曾巩(北宋)泰山 石介(北宋)泰山石 李德裕(唐)送东岳张炼师 刘禹锡(唐)泰山老人 张籍(唐)又上后园山脚 杜甫(唐)望岳 杜甫(唐)题灵岩寺泉池二首 李白(唐)游泰山 李白(唐)登封喜雪 李隆基(唐)泰山吟 谢灵运(南朝宋)泰山吟 陆机(西晋)仙人篇 曹植(三国魏)驱车篇 曹植(三国魏)四愁诗(节选) 张衡(东汉)汉武鼎铭 刘彻(西汉)泰山吟 谢道韫(东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