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海参崴之旅心情说说 俄罗斯远东之旅随笔 初秋的早晨,天下着沥沥的小雨。我们踏上了俄罗斯远东之旅。 我们从黑龙江东宁口岸出境,东宁与俄罗斯只隔一条小小的界河-----波尔

俄罗斯远东之旅随笔

初秋的早晨,天下着沥沥的小雨。我们踏上了俄罗斯远东之旅。

我们从黑龙江东宁口岸出境,东宁与俄罗斯只隔一条小小的界河-----波尔塔夫卡河(意为清澈的小河)。河只有五、六米宽,河上有一座桥,桥一侧护栏中间挂有一信箱。导游小姐让我们猜它用来做什么,大家都猜不出。导游小姐说,这是中俄双方边境人员用来交换意见的地方,这样可以及时沟通意见,减少误会,避免争执。

我们终于踏上这片神秘的土地。她与我们身后那片美丽的土地山水相连,没什么区别。不同的是,人种突然变了。我们所见到的都是高个的白色人种,我觉得奇怪,东宁来的导游小姐告诉我们,俄罗斯远东地区这一大片土地,过去是我们的国土,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一百四十年前,沙俄侵占了这片土地后,把这里的中国人迁徒到遥远的地方,又从其他地方迁来大批的俄罗斯人,以达到永远侵占这片土地的目的。

此刻,我虽身处异国,可脚下踩的却是祖国先民曾经筚路蓝缕的土地,真是感慨万千啊!

汽车在旧时的战备公路上奔驰,沿途多是森林和草地,不时可见到一些废弃的`军队营房。庄稼地很少见,即使有也是草高于苗,与中国境内一望无际的庄稼地形成鲜明的对照。看来俄罗斯的农业发展不太好,难怪沿途我们停车时,总有一些俄罗斯小孩来向我们要面包。

中午到达海参崴,海参崴以盛产海参而得名。是俄罗斯远东滨海边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它建于1860年,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天然不冻港和著名军港,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金融中心。它三面环海,主要由三个海湾组成,类似我国的大连旅顺,市内地势高低起伏,建筑物依山势而建,又类似我国的山城重庆。由于滨海,属于典型的海洋气候,夏凉冬暖,雨雾常见。又由于经纬度的关系,天要比广州早亮三个小时。

我们下榻海参崴酒店。给我们印象特别深的是俄罗斯电梯。每次启动时,总是“咔哒咔哒”响,有时停层不到位。虽然俄罗斯在航天、国防工业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民用工业实在不敢恭维。总的说,俄罗斯的生活消费品较匮乏。但是基本上每个家庭都有小汽车,只不过多为从日本进口的二手汽车。城里一般的小康家庭,在郊外都有自己的别墅。

在海参崴,我们见到不少中国人,大多数都是来旅游的。俄罗斯人,对中国人是比较友善的,在电梯里见面,他们常会用生硬的中文说“你好”,看来都较为彬彬有礼,可能是与受教育程度有关系。俄罗斯少女身材苗条好看,大多数是天生的模特儿,但据说结婚生小孩以后会发胖臃肿。

海参崴人颇有欧洲遗风,以黑为美,每逢假日,必举家到海边度假。有一海滩,绵延几公里,我们见到许许多多的俄罗斯人,有的游泳,有的躺着晒太阳,有的把自己埋在沙堆里,只露出头部,有的甚至带来帐篷,在海边安营扎寨。

远东之旅,走马观花,行色匆匆。赏心悦目的是迷人的风光,古朴的风情;而发人深思的是什么?是那沉重的历史。

俄罗斯归来游记优美随笔

从俄罗斯回来已经一周了。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那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子,那个诞生过列宁、斯大林、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肖洛霍夫、列宾、柴可夫斯基、巴甫洛夫、门捷列夫等一大批杰出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的国度是那样的迷人。那随处可见的绿色森林,那雄浑壮观的紫金宫殿,那洋葱头状的东正教堂,还有那热情四射的俄罗斯人,尤其是那个在新圣女公墓映入我眼帘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在墓前落下眼泪的老人……犹如一个个电影镜头,栩栩如生地在我眼前一遍遍地闪过,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我一生的愿望在那一刻,在那一个个镜头面前得以实现,得以满足,让我在忧郁中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愉快……是啊,但凡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对俄罗斯有着很深的情结。那曾经的爱与恨,那曾经的亲与痛,已随历史的起起落落成为过往,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新的彼此友善、信任又鲜明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想想是那样的令人感慨,令人深思……

正是这样,近些年如潮水般涌向俄罗斯的中国游人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在红场,在涅瓦河畔随处可见。甚至连中国大妈们的广场舞也都跳到了红场,跳到了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前。此次我就在圣彼得堡看到了七八位中国大妈在皇村叶卡捷琳娜宫不远处的一座宫殿边跳起了广场舞,我佩服她们的勇气和对广场舞的执着,但也为她们的举动牵心甚至不敢苟同,总觉得有哪些地方不搭……

俄罗斯——大地和其子,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相互依附、相互生存的紧密关系。这在其他以民族或地名、或文化而生成的国名乃至国家是很少见的。也正因此,俄罗斯人对祖国的情感天然合一,浑然一体,它的紧密,它的悲催,也是其他民族少有的。尤其是经历了两次卫国战争,俄罗斯民族那种对祖国的情感积淀已经深深地注入血液之中。

20xx年春节,我在海南三亚读完了《屠格涅夫》,联想到之前我读过的《托尔斯泰传》《普希金传》《回忆果戈里》,我给朋友发了条这样的微信:“我深深惊叹十九世纪乃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产生了那么多世界一流的作家、艺术家,这个忧郁、善感、多情、火热而又果敢的民族,有这么一群人真够让人赏心悦目的。……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这么丰厚的文化素养,当下的`俄罗斯一定会重新崛起。”

眼下我真的来到了俄罗斯,我从下降的飞机上收起我从机翼旁专注的探望俄罗斯深绿色大地的眼光,背起我在万米高空阅读的《俄罗斯文化论》,走进这个处在东方和西方、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国家,我感到一种别样的激动和兴奋。而这种激动和兴奋始终伴随着我在俄罗斯的日子……在莫斯科胜利广场,高大的纪念碑下走来两个身着军服、胸前挂满奖章的老兵,不顾语言的生疏,我比划着拉起其中一位长者的胳膊,忙让妻子给我们合影,旁边的老兵高兴地拿出他的手机举起他手中的旗子让路过的人给我们一起合个影,年长的老兵伸着大拇指:“Китай!(俄语:中国!)”看着年轻一点的老兵边走边看留在他手机里的影像的那副神情和那位年长的老兵脸上流露的笑容,我把年久失修的简单的俄语单词拾起:“спасио!(俄语:谢谢!)”激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光荣……

望着高大的刻满浮雕的像是一把巨大的利剑似的纪念碑,一位勇敢的骑士斩首妖孽,让人肃然起敬。立体生动的碑座后面,我第一次看到一束燃烧的火焰在不停地闪动——那就是后来我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多次看到的长明火,我的心被这燃烧的火焰所触动,我的情被火焰前默放着的几束鲜花所感染,那不远处碑座上的浮雕好像顿时鲜活起来,我仿佛听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勇的苏联红军的“乌拉”声,看到了枪林弹雨中倒下的战士,看到了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伏尔加河,染红了东欧平原……时间有限,我默默离开,不时回头张望那高大的碑柱,那挥之不去的长明火已经常驻在我的心里……

傍晚,我们入住莫斯科郊外。宾馆坐落在一片白桦林里,旁边有一个不大的湖泊,一条林中小路通向小湖,这小路立马让我想起那首经典的苏联歌曲《小路》……路两边到处盛开着蒲公英黄色的花朵,像是一枚枚微型的开放着的向日葵。我知道,俄罗斯的国花就是向日葵,国树是白桦树,看到蒲公英花,很容易让人想起向日葵。许是这个原因,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无论你在市内还是郊外,都看不到当地人肆意践踏蒲公英,更没有人采挖蒲公英或在白桦树上刻刻划划。此时,在这样的夜晚,你无法不感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那样的安静,那样的迷人。

清晨,布谷鸟叫了,该起床了。不知从哪儿飞来的鸽子和麻雀落在院子里,寻觅着它们的食物。那鸽子和麻雀一点儿不怕人,你若给它们点儿吃的,它们就会紧紧地围在你身边,这在后来几天无论在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都是这样,让人着实惊叹人与动物相处的如此和谐……迎着初升的太阳,沿着通向湖边的小路,哼着《小路》的曲调走去,穿过白桦林,透过一片黄色的蒲公英花,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坐在湖边垂钓了,还有一位金发女郎在那里安静地看书……那情景会让人不禁想到俄罗斯人为什么偏爱油画,因为俄罗斯到处都是这油画般的景色。

俄罗斯归来游记随笔1800字

从俄罗斯回来已经一周了。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那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子,那个诞生过列宁、斯大林、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肖洛霍夫、列宾、柴可夫斯基、巴甫洛夫、门捷列夫等一大批杰出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的国度是那样的迷人。那随处可见的绿色森林,那雄浑壮观的紫金宫殿,那洋葱头状的东正教堂,还有那热情四射的俄罗斯人,尤其是那个在新圣女公墓映入我眼帘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在墓前落下眼泪的老人……犹如一个个电影镜头,栩栩如生地在我眼前一遍遍地闪过,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我一生的愿望在那一刻,在那一个个镜头面前得以实现,得以满足,让我在忧郁中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愉快……是啊,但凡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对俄罗斯有着很深的情结。那曾经的爱与恨,那曾经的亲与痛,已随历史的起起落落成为过往,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新的彼此友善、信任又鲜明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想想是那样的令人感慨,令人深思……

正是这样,近些年如潮水般涌向俄罗斯的中国游人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在红场,在涅瓦河畔随处可见。甚至连中国大妈们的广场舞也都跳到了红场,跳到了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前。此次我就在圣彼得堡看到了七八位中国大妈在皇村叶卡捷琳娜宫不远处的一座宫殿边跳起了广场舞,我佩服她们的勇气和对广场舞的执着,但也为她们的举动牵心甚至不敢苟同,总觉得有哪些地方不搭……

俄罗斯——大地和其子,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相互依附、相互生存的紧密关系。这在其他以民族或地名、或文化而生成的国名乃至国家是很少见的。也正因此,俄罗斯人对祖国的情感天然合一,浑然一体,它的紧密,它的悲催,也是其他民族少有的。尤其是经历了两次卫国战争,俄罗斯民族那种对祖国的情感积淀已经深深地注入血液之中。

20xx年春节,我在海南三亚读完了《屠格涅夫》,联想到之前我读过的《托尔斯泰传》《普希金传》《回忆果戈里》,我给朋友发了条这样的微信:“我深深惊叹十九世纪乃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产生了那么多世界一流的作家、艺术家,这个忧郁、善感、多情、火热而又果敢的民族,有这么一群人真够让人赏心悦目的。……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这么丰厚的文化素养,当下的俄罗斯一定会重新崛起。”

眼下我真的来到了俄罗斯,我从下降的飞机上收起我从机翼旁专注的探望俄罗斯深绿色大地的眼光,背起我在万米高空阅读的《俄罗斯文化论》,走进这个处在东方和西方、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国家,我感到一种别样的激动和兴奋。而这种激动和兴奋始终伴随着我在俄罗斯的日子……在莫斯科胜利广场,高大的纪念碑下走来两个身着军服、胸前挂满奖章的老兵,不顾语言的生疏,我比划着拉起其中一位长者的胳膊,忙让妻子给我们合影,旁边的老兵高兴地拿出他的手机举起他手中的旗子让路过的人给我们一起合个影,年长的老兵伸着大拇指:“Китай!(俄语:中国!)”看着年轻一点的老兵边走边看留在他手机里的影像的那副神情和那位年长的老兵脸上流露的笑容,我把年久失修的简单的俄语单词拾起:“спасио!(俄语:谢谢!)”激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光荣……

望着高大的刻满浮雕的像是一把巨大的利剑似的纪念碑,一位勇敢的骑士斩首妖孽,让人肃然起敬。立体生动的碑座后面,我第一次看到一束燃烧的火焰在不停地闪动——那就是后来我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多次看到的长明火,我的心被这燃烧的火焰所触动,我的.情被火焰前默放着的几束鲜花所感染,那不远处碑座上的浮雕好像顿时鲜活起来,我仿佛听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勇的苏联红军的“乌拉”声,看到了枪林弹雨中倒下的战士,看到了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伏尔加河,染红了东欧平原……时间有限,我默默离开,不时回头张望那高大的碑柱,那挥之不去的长明火已经常驻在我的心里……

傍晚,我们入住莫斯科郊外。宾馆坐落在一片白桦林里,旁边有一个不大的湖泊,一条林中小路通向小湖,这小路立马让我想起那首经典的苏联歌曲《小路》……路两边到处盛开着蒲公英黄色的花朵,像是一枚枚微型的开放着的向日葵。我知道,俄罗斯的国花就是向日葵,国树是白桦树,看到蒲公英花,很容易让人想起向日葵。许是这个原因,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无论你在市内还是郊外,都看不到当地人肆意践踏蒲公英,更没有人采挖蒲公英或在白桦树上刻刻划划。此时,在这样的夜晚,你无法不感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那样的安静,那样的迷人。

清晨,布谷鸟叫了,该起床了。不知从哪儿飞来的鸽子和麻雀落在院子里,寻觅着它们的食物。那鸽子和麻雀一点儿不怕人,你若给它们点儿吃的,它们就会紧紧地围在你身边,这在后来几天无论在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都是这样,让人着实惊叹人与动物相处的如此和谐……迎着初升的太阳,沿着通向湖边的小路,哼着《小路》的曲调走去,穿过白桦林,透过一片黄色的蒲公英花,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坐在湖边垂钓了,还有一位金发女郎在那里安静地看书……那情景会让人不禁想到俄罗斯人为什么偏爱油画,因为俄罗斯到处都是这油画般的景色。

俄罗斯归来游记随笔

从俄罗斯回来已经一周了。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我的眼前总是浮现出那个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子,那个诞生过列宁、斯大林、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奥斯特洛夫斯基、肖洛霍夫、列宾、柴可夫斯基、巴甫洛夫、门捷列夫等一大批杰出而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音乐家、科学家的国度是那样的迷人。那随处可见的绿色森林,那雄浑壮观的紫金宫殿,那洋葱头状的东正教堂,还有那热情四射的俄罗斯人,尤其是那个在新圣女公墓映入我眼帘让我久久不能忘怀的在墓前落下眼泪的老人……犹如一个个电影镜头,栩栩如生地在我眼前一遍遍地闪过,千头万绪,剪不断,理还乱。我一生的愿望在那一刻,在那一个个镜头面前得以实现,得以满足,让我在忧郁中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和愉快……是啊,但凡上了年纪的中国人,都对俄罗斯有着很深的情结。那曾经的爱与恨,那曾经的亲与痛,已随历史的起起落落成为过往,而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的新的彼此友善、信任又鲜明地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想想是那样的令人感慨,令人深思……

正是这样,近些年如潮水般涌向俄罗斯的中国游人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在红场,在涅瓦河畔随处可见。甚至连中国大妈们的'广场舞也都跳到了红场,跳到了皇村的叶卡捷琳娜宫前。此次我就在圣彼得堡看到了七八位中国大妈在皇村叶卡捷琳娜宫不远处的一座宫殿边跳起了广场舞,我佩服她们的勇气和对广场舞的执着,但也为她们的举动牵心甚至不敢苟同,总觉得有哪些地方不搭……

俄罗斯——大地和其子,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成相互依附、相互生存的紧密关系。这在其他以民族或地名、或文化而生成的国名乃至国家是很少见的。也正因此,俄罗斯人对祖国的情感天然合一,浑然一体,它的紧密,它的悲催,也是其他民族少有的。尤其是经历了两次卫国战争,俄罗斯民族那种对祖国的情感积淀已经深深地注入血液之中。

20xx年春节,我在海南三亚读完了《屠格涅夫》,联想到之前我读过的《托尔斯泰传》《普希金传》《回忆果戈里》,我给朋友发了条这样的微信:“我深深惊叹十九世纪乃至二十世纪上半叶俄罗斯产生了那么多世界一流的作家、艺术家,这个忧郁、善感、多情、火热而又果敢的民族,有这么一群人真够让人赏心悦目的。……有这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这么丰厚的文化素养,当下的俄罗斯一定会重新崛起。”

眼下我真的来到了俄罗斯,我从下降的飞机上收起我从机翼旁专注的探望俄罗斯深绿色大地的眼光,背起我在万米高空阅读的《俄罗斯文化论》,走进这个处在东方和西方、欧洲和亚洲之间的国家,我感到一种别样的激动和兴奋。而这种激动和兴奋始终伴随着我在俄罗斯的日子……在莫斯科胜利广场,高大的纪念碑下走来两个身着军服、胸前挂满奖章的老兵,不顾语言的生疏,我比划着拉起其中一位长者的胳膊,忙让妻子给我们合影,旁边的老兵高兴地拿出他的手机举起他手中的旗子让路过的人给我们一起合个影,年长的老兵伸着大拇指:“Китай!(俄语:中国!)”看着年轻一点的老兵边走边看留在他手机里的影像的那副神情和那位年长的老兵脸上流露的笑容,我把年久失修的简单的俄语单词拾起:“спасио!(俄语:谢谢!)”激动中我深深体会到什么叫光荣……

望着高大的刻满浮雕的像是一把巨大的利剑似的纪念碑,一位勇敢的骑士斩首妖孽,让人肃然起敬。立体生动的碑座后面,我第一次看到一束燃烧的火焰在不停地闪动——那就是后来我在莫斯科、圣彼得堡多次看到的长明火,我的心被这燃烧的火焰所触动,我的情被火焰前默放着的几束鲜花所感染,那不远处碑座上的浮雕好像顿时鲜活起来,我仿佛听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勇的苏联红军的“乌拉”声,看到了枪林弹雨中倒下的战士,看到了烈士们的鲜血染红了伏尔加河,染红了东欧平原……时间有限,我默默离开,不时回头张望那高大的碑柱,那挥之不去的长明火已经常驻在我的心里……

傍晚,我们入住莫斯科郊外。宾馆坐落在一片白桦林里,旁边有一个不大的湖泊,一条林中小路通向小湖,这小路立马让我想起那首经典的苏联歌曲《小路》……路两边到处盛开着蒲公英黄色的花朵,像是一枚枚微型的开放着的向日葵。我知道,俄罗斯的国花就是向日葵,国树是白桦树,看到蒲公英花,很容易让人想起向日葵。许是这个原因,在莫斯科、在圣彼得堡,无论你在市内还是郊外,都看不到当地人肆意践踏蒲公英,更没有人采挖蒲公英或在白桦树上刻刻划划。此时,在这样的夜晚,你无法不感到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是那样的安静,那样的迷人。

清晨,布谷鸟叫了,该起床了。不知从哪儿飞来的鸽子和麻雀落在院子里,寻觅着它们的食物。那鸽子和麻雀一点儿不怕人,你若给它们点儿吃的,它们就会紧紧地围在你身边,这在后来几天无论在莫斯科还是圣彼得堡,都是这样,让人着实惊叹人与动物相处的如此和谐……迎着初升的太阳,沿着通向湖边的小路,哼着《小路》的曲调走去,穿过白桦林,透过一片黄色的蒲公英花,可以看到已经有人坐在湖边垂钓了,还有一位金发女郎在那里安静地看书……那情景会让人不禁想到俄罗斯人为什么偏爱油画,因为俄罗斯到处都是这油画般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