匣中少女台词翻译 《满井游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满井游记 作者: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

《满井游记》原文注释及翻译

满井游记

作者: 袁宏道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 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 (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文章主题:

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亲近大自然的情怀。以及寄情于山石草木的潇洒之情。是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欣赏和赞美。

写作背景:

袁宏道少敏慧,善诗文,年十六为诸生,结社城南,自为社长,“社友年三十以下者皆师之,奉其约束不敢犯。”万历二十年(1592)登进士第,万历二十三年(1595)谒选为吴县知县,听政敏决,公庭鲜事。政暇与士大夫谈文说诗,以风雅自命。宏道任吴县县令时,在任仅二年,就使“一县大治”,“吴民大悦”。辞去县令后,“为人贷得百金”,作妻室生活费用。首辅申时行赞叹说:“二百年来,无此令矣!”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满井游记》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越二年,补礼部仪制司主事,数月即请告归。后迁官至稽勋郎中,不久即谢病归里。万历三十八年(1610)卒,年四十有三。他去世以后,连购买棺材及眷属回故里的路费都是朋友们的捐助和卖尽他的书画几砚凑的。《明史》卷二八八有传。此文被选入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书及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在八年级下册语文书中充分使学生学习本科主要内容及核心思想。

注释:

1、选自《袁中郎集笺校》。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2、燕(yān):指北京地区。3、朝节(zhāo):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4、冻风时作(zuò):冷风时常刮起来。冻风:冷风。作:起。5、局促:拘束。

6、廿(niàn)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所以没有写月份。

稍和:略微暖和。

7、偕(xié):一同。

8、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

9、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10、若脱笼之鹄(hú):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11、于时:在这时。

12、波色乍明: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13、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

14、新开:新打开。

15、匣(xiá):指镜匣。

16、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17、娟然:美好的样子。

18、 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掠。

19、 梢:柳梢。

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

20、麦田浅鬣(liè)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21、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驴。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22、劲:猛,强有力。

23、浃(jiā):湿透。

24、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代鱼。

25、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

26、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

27、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毁坏、耽误。

28、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29、适:正好。

30、恶(wū)能:怎能。

31、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译文一:

燕地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严寒的余威还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就会沙土飞扬,碎石子乱滚。(我)(被)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出去(却)不行。每次顶着风急速行走,没(走到)一百步就(被迫)返回了。

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我)和几个朋友一起从东直门出去,到了满井。高高的柳树长在河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眼看过去空阔无际,(我)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水面的一层冰开始融化了,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层层推动,清澈透明,可以看到底,(水面)亮晶晶的好像镜子新打开,清冷的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擦拭过一样,鲜艳悦目,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未舒展,柔软的柳梢在风中散开,麦苗高约一寸。游人虽然不是很多,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常有。风力虽然依然猛烈,但是步行却会汗水湿透背。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安适愉快,自得其乐,一切动物之中都有喜悦的气氛。(我)才知道郊田的外面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这一点。

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心中没有牵挂在山石草木之间的人,只有(我)这个闲官儿了。而这个地方正好和我很近,我将从这里开始游玩,怎能没有记游的文章呢?己亥年的二月。

译文二:

北京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留的寒冷仍然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一刮风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行。每次冒着风快步出行,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个朋友一起(走)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岸生长着高大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放眼望去是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我(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上的冰面刚刚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泛起一层一层像鱼鳞似的浪纹,河水清澈透明,水面亮晶晶好像刚刚打开的镜匣,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里射出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丽得如同刚刚擦过一般,娇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刚梳好髻鬟似的。柳条将要伸展却尚未伸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散开。低矮的麦苗像兽颈上的长毛,高约一寸,游人虽然还不算很多,汲泉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是走起路来,也会汗流浃背。凡是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儿、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一切动物身上都散发着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不因为游山玩水而耽误公事,潇洒地游玩在山石草木之间的,只有这个官职吧。而满井这地方正好离我的居所近,我的出游将从现在开始,怎能没有记录呢!这时已是己亥年二月了。

一词多义:

1、乍:

波色乍(zhà)明 (初,始)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xiá)也 (突然,忽然)

2、鳞

鳞浪层层 名词作状语,波浪像鱼鳞似的一层一层的

呷浪之鳞(代鱼)

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指鱼类和爬行动物)

3、然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 (……的样子)

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然而)

4、虽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虽然)

游人虽未盛 (虽然)

5、得

欲出不得(能,能够)

悠然自得: (心情舒畅)

6、时

冻风时作 (时常)

亦时时有(常常)

于时冰皮始解 (这时)

7、之

脱笼之鹄 (助词,的)

倩女之靧面 (语气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郊田之外 (表限定关系,以)

8、始

于时冰皮始解 (开始)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才)

词类活用:

鳞浪层层 :名词作状语,像鱼鳞似的

泉而茗者 :名词作动词,汲泉水 名词作动词 煮茶

罍而歌者:名词作动词 举杯

红装而蹇者:红装:名词作动词,穿着艳装 名词作动词 骑着驴

作则飞沙走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滚动。

麦田浅鬣寸许:名词作状语,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倒装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宾语前置句,“未之知”就是“未知之”)

句意:才知道郊外未尝没到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

被动句: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为翻译成被前为名词后为动词,所以是被动句)

句意: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擦拭过一样,鲜艳明媚,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

古今异义:

披风——古义:在风中散开。今义: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

许——古义:表约数。今义:大约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局促——古义:拘束。今义:空间的狭窄,时间的短促。

土膏——古义:土地肥沃。今义:很稠的糊状物。

恶能无纪——恶,古义:怎么。今义:恶人,罪恶。

通假字:

恶能无纪 :通“记”,记录

重点语句:

(1)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燕地一带(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严寒的余威还很厉害。

(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高高的柳树长在河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眼看过去空阔无际,(我)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3)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心中没有牵挂在山石草木之间的人,只有(我)这个闲官儿了。

狼原文翻译及注释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狼原文翻译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

狼原文翻译及注释

作者: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  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骨头已经扔完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给人们增加笑料罢了。

字词1.词性活用现象:

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3.一词多义: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想, 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

敌 攻击, 恐前后受其敌。 敌方, 盖以诱敌。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敌。 向前, 狼不敢前。

4.虚词的用法:

(1)之

代词,它,指狼又数刀毙之。 助词,的,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助词,调整音节,不译,久之。 助词,位于主谓之间,不译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以

介词,把投以骨。 介词,用以刀劈狼首。

连词,来意将遂人以攻其后也。 连词,用来盖以诱敌。

( 3)“其”的含义

①恐前后受其敌。(指狼)。 ②场主积薪其中。(指打麦场)。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拾柴草堆)。

⑤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户)。 ③屠自后断其股。(指狼)。

5.常用字词:

惧:恐惧。 从:跟随。 故:原来(一样)。驱;追赶。 窘:困窘。 恐:恐怕。 顾:看到。 瞑:闭眼。 暴:突然。 毙:杀死。股:大腿。 寐:睡觉。 黠:狡猾。

为学原文翻译及注释

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译文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也可翻译为:每天不停地学习,)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 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 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 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 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

字词解释 1.为学:做学问。 2.之:代词,它,指天下事。 3.亦:也。 4.矣:了。 5.则:就。 6.者:…的事情;…的'人。 7.资:天资 8..庸:平庸。 9 .去:到 10.逮:及。 11.旦旦:天天。 12.怠:懈怠。 13.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4.之:它,指代学问。 15.蜀:四川。 16.之:的。 17.鄙:读(bǐ)音,边远的地方。 18.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19.于:对。 20.欲:想要,要。 21.之:到…去,往,到。 22.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 23.恃:凭借,倚仗。 24.何:怎么样?这是商量语气 25.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 26.足:足够。 27.数年:几年。 28.下:顺流而下。 29.还:回来。 30.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31.越:到了。 32.明:第二。 34.自:从。 35.惭色:惭愧的神色。 36.顾:难道。 37.焉:加强语气的助词。 38.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39.恃:凭借,依靠,倚仗。 40.买舟:雇船。 41.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 42.犹:还,仍然。 43.顾:反而,还。 44.至:到达。 45.去:距离。 46.色:神色,脸色。 47.之:在句子中不用翻译。

意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关于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表现了贫者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 成功←行动,坚持←立志 文中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

手法: 作者分别举“贫和尚”“富和尚”的例子,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勤奋坚定的信念。贵在立志,事在人为,立志而为。

各段的意思 第一段提出为学难易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第二段说明了成功与天资并无多大关系。 第三段用蜀鄙二僧的故事,来论证“只要立志,终将难事变为易事”的深刻道理。 第四段总结全文:为学贵在立志,实践才能变难为易。

秋思原文翻译及注释

作品介绍

《秋思》的.作者是杜牧,被选入《全唐诗》的第523卷。

原文

秋思

作者:唐·杜牧

热去解钳釱,飘萧秋半时。

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

发短梳未足,枕凉闲且欹。

平生分过此,何事不参差。

注释

①钳釱:刑具名,在颈为钳,在脚为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