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家乡的灶为题作文

当我想要翱翔时,总有一缕炊烟给将要启程的我送行;当我将要坠落时,总有一缕炊烟拖住我疲惫的身躯;在我想要回程时,多希望也有一缕炊烟领着我回到梓里。

“灶”这听似老土又落后的设备,却与我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熬过了三伏三九。

从我记事开始,奶奶家就一直用灶来煮饭,烧菜,那时的灶很大,一个灶上有着三口锅,灶台上能放得下砧板和许多菜。特别是年前,一整条庄子上的人都很忙,奶奶家也不例外。那时爸爸妈妈也都会放假,来到奶奶家,做年糕,白面饼和包子。前一天晚上把面粉、糖精、苏打、水之类和到一起,放到一个大瓷缸里,然后把它埋到灶旁边的草堆里。第二天早上,一大团柔软白嫩的面团就“出生”了。奶奶把火开起来,我却跑过去和奶奶抢着烧,这口灶已经有了年代了,灶外也有了几个小洞,时不时从里面溅出小小的`火星,灶上的石灰也已经往下脱落了许多,露出了里面发黄的红砖,高高的烟囱也已经被熏得乌黑,仿佛是顶天立地的擎天柱。坐在灶膛前,说是烧火,其实玩得不亦乐乎。

把一把稻草全部塞进灶膛里,挠挠头,看着灶膛里的灰烟直冒,就是不着火,气急败坏之下,就鼓起嘴往里面吹气,还是不着,就把头探过去看看。突然“砰”的一声,火瞬间蹿起三丈,我前额的头发懦弱的蜷缩了起来,躲避这红色的炙焰,这锅灶不仅给了糕的热量,也慷慨的给予我一股温暖的浪潮。

时光匆匆流逝,我的童年是与这老灶一同度过的,蒸发饼时那云雾缭绕的厨房,炒菜时飘出的缕缕轻烟,寒冷时给我的阵阵温暖,仿佛是过眼云烟般飘过。

可现在科技越蹿越高,老灶也渐渐退出了时代的眼线。人们放弃了这既不方便又不环保的设备,都换上了新式的煤气灶,电饭煲。渐渐地,渐渐地,我忘记了那焦糊的锅巴的味道,忘记了自家做的包子,饼,年糕的味道,也忘记了童年的味道,仅仅剩下一具吃惯了大鱼大肉的躯壳留在这世间.

奶奶的灶脚作文

老家高楼连苑起,灵兽守门明光里。

爷爷奶奶响应建设“美丽新农村”的号召,在村委会的统一规划下,将老家那两层石头砌的“危房”拆了,建起了小洋楼。奶白色的环保漆被石头围墙簇拥着,鞭炮花点缀着,墙里的果树陪伴着,真是旧貌换新颜。雕花的大门一打开,西面的那间石头小屋与周围的一切显得格格不入。

推开那扇厚重而古老的木门,随着“吱呀”的轻喃,那种陌生的年代感一下子扑而来。爷爷说这间“灶脚”是奶奶的“回忆小屋”。爸爸说这间屋子是奶奶的“博物馆”。斑驳的墙上那件灰扑扑的蓑衣下是一个体型庞大的土疙瘩,红砖砌成的`灶身,两个小拱门似的灶膛坐北朝南开放着。白瓷砖铺成的灶面,两个大“鼎”像两只巨兽的眼睛嵌在灶面上。最有意思的那根圆柱似的烟囱穿过屋顶的瓦片直冲云霄。

伯伯说:“这里是美味佳肴的制造所,小时候我们兄弟姐妹总是围着灶台转,冬天冷的时候,手轻轻放在灶膛口,整个身体都暖和起来了。”

奶奶接着伯伯的话茬子说:“就属你爸爸嘴最馋,我叫他抱点柴火来,他呀扔柴火的时候还得顺带一块地瓜……”我听得直乐,似乎看到屡屡青烟从囱中飘向天空,劳累了一天的他们辘辘饥肠有了安抚去处。这时,姑姑的手机里传来“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照大地……”此时,我知道灶是温馨和谐暖融融的载体。我仿佛一下子看到了陶渊明“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十足的乡间生活画卷,诗情又画意。

如今,老家已叫老家,“灶脚”也有了时尚的名字“厨房”。电饭煲、电炒锅、燃气灶、电磁炉十八般新式厨房用具早已领风骚好几年。奶奶的“大灶”却还在逢年过节炊糕派上用场,那种人间烟火味瞬间在心中复活,感觉柴火蒸的年糕香味特别足,就是一块白玉似的圆盘,就颜色都能勾起我们小辈的无限食欲。你想,寒冬腊月溯风呼啸的日子,一家人在灶火融融的灶边来来往往,那浓浓的烟火味,暖融融的温馨氛围,无间的亲情就会填满整个灶间,人间天伦之乐就在身旁围旋,久久地,久久地……

灶作文600字

小时候,我曾在外婆家住过一段时间。一老一小形影不离,乡村,成了我生活的乐园。

记得那时,外婆家还在用土灶。我最喜欢帮外婆烧火了。土灶的表面有三个大小不一的固定的锅;角落里有根长长的烟囱,一直伸到屋顶上;另一头,三个锅的正前方下面一点,有三个放柴火的洞,洞口大概有一本书那么大,在锅底下就是烧火的地方了;放柴火的洞下面还小洞,是用于存放灰的。

我总爱坐在灶前,拨拨这根木柴,动动那条木棍。看着火苗欢快地跳动着,我的心里也洋溢着快乐。“丫头,火快灭啦!”外婆笑着摸摸我的头。我才缓过神来。不好意思地搔搔后脑勺,冲外婆一笑。

我娴熟地用火钳夹起稻草塞进灶台,把一些快烧尽的木材拨到一边。那时的我力气小,只能夹起一些枯草,这时,外婆就会走过来,慈爱地用手轻轻抚去我满脸的灰黑,说:“小丫头,去洗洗衣脏手,我们要吃饭啦!”

每当我玩耍累了,只要看到自家的烟囱升起了袅袅青烟,伴着那声:“丫头,回---家---吃---饭---啦!”我就好像忘记了疲倦,飞奔回家。外婆总会宠溺地抚顺我的头发,一齐向里屋走去,一长一短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

冬天,雪花飞舞,一片银装素裹。灶台前温暖的火光闪耀,外婆把我搂在怀里,一遍又一遍讲着古老的童话,有时还从灶台里变戏法似地拿出一个煨得紫红的蕃薯。我银铃般的笑声传出了很远很远。

在外婆的炒菜声里,在跳动的火苗里,我慢慢长大了。

几何时,外婆家的土灶渐渐不用了,变成了煤气灶。煤气灶确实耐用又方便,还环保,不再需上山伐木,不再需烧灶台,也不再需觉得烧菜太麻烦了。

可是,每次回外婆家,我总觉得少了什么。看看外婆一手火舌着菜,一手加着调料,再看看厨房一角寂寞的.土灶,我发现这并没有多大变化的厨房里,只是少了我烧灶台的身影。

虽然少了烧灶台的乐趣,但是,煤气灶换土灶,外婆家的厨房显得整齐而洁净。傍晚时分,几缕淡淡的炊烟,山上的树木苍翠浓郁,几声清脆的鸟鸣传来,乡村更加宁静了。

以家乡为题的作文

金乡银乡,都不如自己的家乡!

——题记

相传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曾到一处人间仙境游玩。那里依傍江河,湖里种植着许多清涟的荷花。一到夏日,花苞争先恐后地盛开,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袅袅清香飘进小村庄。湖旁种植少数杨柳,正中了那四面荷花三面柳之说。荷叶有力地撑起,密密麻麻的,遮蔽了夏日的炎热。因有清澈的大湖,惊艳的荷花,碧绿的荷叶,所以此村庄命名为荷叶湖村。

不知是何等荣幸,我竟诞生在这人间仙境。从小便无忧无虑地生活在这欢乐之地。

儿时,最爱的莫属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老家的平台上玩耍。一到春日,平台上的小草便一一探出小绿脑袋,一眼望去,竟是春意盎然,如翠XX流,给色彩单一的天空增添了几分点缀。我爱在这软绵绵的绿毯上打滚,草儿尖尖的脑袋刺着肌肤,挺刺激的。我是伙伴们中最年幼的孩子,他们每次都比我会打滚。哨声一吹,他们一个个都缩成一个个圆嘟嘟的肉球,一瞬间便滚到终点,我斗不过他们便会逃跑,逃到那平台后面的"柳林江。夏日,柳林江的江水不多,可以任凭我们玩耍。江水清澈见底,有如金龙的鳞片,亮闪闪的。鞋子一拖,衣袖挽起,裙子拉起,抬起小脚直入江水,伙伴们却早已在水里等着我了,开了开几个玩笑,我们便闹了起来。把水一打,水花四溅。伙伴们也不甘示弱,扑着江水,打到别人身上。我幼小,他们都不咋欺负,倒是其他几个比我大的姐姐们,常常被大哥哥们欺负,闹着闹着,我们都累了。喘着气走到岸上,席地而坐,便想到当时的热闹场面,相视而笑,再看看自个儿身上,都早已是落汤鸡了!

家乡的村民都十分友善。在羊肠小道上遇到熟人,也会点头问好。要是我们这些小调皮鬼到了哪个伯伯家玩,伯伯伯母们便会很高兴地拿东西款待我们。不过最好吃的还是那芝麻茶——芝麻茶是我们家乡的特产,风俗已经流传许久了!

村民爱好饲养猫狗。说来的确,记得我诞生前几个月我家便迎来了一只小猫咪和小狗。到现在,喵咪已经生了一窝小喵咪了,而小狗呢!如若还在世的话,站起来应有我高了,或许比我还要高耶。只可惜,事实就是事实——两年前小狗便逝去了,足可惜的。别家的`小狗小猫都十分柔顺的,十分听话,且能看家呢!

冬日,雪花漫天飞舞,伶俐地落在村庄的每一个角落,随之不久,村庄都已披了一件洁白如雪的棉袄。银装素裹的,真是美极了。站在平台上放眼望去,天空与布满白雪的屋顶混为一体。而那依旧在小道上行走的人们所穿的彩色棉袄成了这雪白的天地中的点缀,如黑夜中闪烁的星星般,亮晶晶的。伸出手,接着那从天上飘下来的白色天使,心中怦然一动,大喜;又伸出脚去踏那厚厚的白雪,感觉真是爽极了!小河早已结冰了,如一面镜子,河边的杨柳也被冻住了。没有春日的生机;有的只是冬日的冰冷却不失柔美。四周的湖,天,地,屋都是纯洁的白,冰雪的,让人害怕,加上狂风怒号,无不让人感到肃杀。然而却又让人在那肃杀的天地中感得到温柔,春的生机。我想,明年的春天,应当很美吧!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的家乡甚是美丽,能在此等境地生活,我有说不出的惊喜与感怀,我爱我的家乡!

家乡虽屋金乡银乡那样金贵,但它的份量是不可掂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