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印象写景散文

青海印象

来到青海,感受最深的,是高原阳光的炙烤和轻风的凉爽。

青海,面积约为72万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昆仑山横贯中部、唐古拉山峙立于南、祁连山矗立于北,高山、盆地、河谷相间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境内,雪峰终年皑皑,苍鹰盘旋于空,河流恣意纵横,湖泊星罗棋布,草原绵延起伏,柴达木盆地浩瀚无垠。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三江源”美誉、“中华水塔”之称。

青海的天空湛蓝而深邃,阳光刺在皮肤上有些灼痛,毡帽和丝巾成了一道屏障,也是一道风景;悠悠白云与蓝盈盈的天空形成鲜明的色差,层次极为清晰,可谓真正的蓝天白云;草原因地形变化波澜壮阔,有的平缓静如春水,有的顺山势绵延不断,似一波一波翻卷的波浪;羊群和牦牛在嫩绿肥美的草原上悠闲自在地游荡,不免就想起了“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句;高原溪水清澈透亮,潺潺不息,不知疲倦地滋润着万物生灵。

我们来青海湖,目睹世界海拔最高的湖光山色;到塔尔寺欣赏藏族气势宏伟的经堂殿宇;茶卡盐湖领略巧夺天工、造型各异的盐雕艺术和圣洁的盐海世界;贵德黄河岸边那座汉白玉雕像“黄河少女”恬静高雅,寓意着母亲河历经千峡万谷,奔流不息,水质碧清,纯洁得恰如少女般妩媚动人;门源的油菜花金黄灿灿,百里飘香,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格外耀眼夺目,西北的油菜花清新淡雅,使人耳目一新;国家地质公园鬼斧神工,千山万仞,蔚为壮观;日月山、坎布拉、黑马河等诸多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诱人心驰神往。

青海,地域广阔,人烟稀少,海拔落差大,地理位置特殊,气候呈多样性。山顶冰封雪盖,银装素裹,山间脚下却春夏分明,郁郁葱葱,生机盎然。特殊的自然环境,造就了独具丰韵的景观,倘佯其间,流连忘返。

贵德黄河清

当你来到贵德看见清澈见底的黄河时,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黄河冰清玉洁的水色,脑海中,黄泥裹砂一路向东奔去的黄河印象即刻被颠覆了,而只有你来到贵德亲临其境,才会产生如此强烈的感慨。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雪山融水,涓涓细流经百川、跨千峡,曲曲弯弯逐渐汇聚成波澜壮阔的母亲河。她不知疲倦、昼夜奔波,蜿蜒而来,轻盈恬静,就像一条玉带缠绕在青藏高原。

贵德位于青海省东部,隶属海南藏族自治州,是观赏黄河秀水的最佳地段。放眼望去,黄河水质清洁,碧绿如茵,宽阔而舒缓,微风拂来,不时会泛起阵阵涟漪。阳光洒在河上,波光粼粼,像是一面镜子。河中无浅滩杂草,水安详地流淌,绿荫覆盖的小岛,将河水分隔两侧任其流去,绿岛倒映水中也印下了蓝天白云,平添了黄河的美。河对岸黛绿的树林和灰褐色的山影自然鲜明,呈现了高原生态环境特有的地貌。岸边矗立的汉白玉雕塑“黄河少女”婷婷玉立、温柔幽雅,见证了黄河虽历经沧桑仍妩媚动人,美丽如初的少女时代。一架巨大的水车傲然挺立,吱吱呀呀地诉说着千百万年来人类刀耕火种的历史。人们用它汲取古老的黄河水灌溉田园、哺育后人,黄河儿女才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贵德及以上黄河水清如泉,犹以贵德闻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钱其琛到贵德视察时,看见黄河如此水清秀美,按耐不住惊奇的.心情,欣然挥毫赞誉“天下黄河贵德清”。

由此,贵德名扬天下,黄河也焕发了青春。

龙源湖

因亲戚居住在龙源湖公园附近,每年都要去上两三回,闲暇时总会去散步游玩,对龙源湖印象颇深。

龙源湖是焦作市乃至河南省最大的开放式园林,占地约1700亩,人工湖面700余亩,是市民娱乐健身游园标志性场所。自建成投入以来,市民蜂拥而至,声名鹊起,享誉豫西北。一些独具慧眼的开发商,也瞄准了这棵梧桐树,纷纷筑巢引凤。几年间,龙源湖周围高楼林立,如雨后春笋,商业用地不断增值,龙源湖这块风水宝地炙手可热,俨然成了豪门望族。

每次到龙源湖散步,都会因季节变化而感受不同。初春时节在湖边悠闲漫步,但见随风摇曳的万千细柳,倒映水中婆娑起舞,顺手牵弄嫩绿初染的柳枝,握一缕淡绿在手。和煦的阳光洒在湖面,微风轻拂,荡起阵阵细碎的波纹,把龙源湖妆扮得金光闪闪。

湖边矗立的电视塔高238米,设计精巧,独具匠心,集“雄、险、奇、秀”于一身,是焦作市标志性建筑之一。内设娱乐厅、会议厅、保龄球馆等,电梯可直达塔楼,焦作美景尽收眼底。塔前广场宽阔平坦,是娱乐休闲的好去处。

醒目的“夸父追日”雕像,高大健硕,他那执着坚定、永不停息的脚步,依然铿锵有力,仿佛仍在续写古老的神奇故事。看见这尊雕像,人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夸父为了黎民百姓的疾苦,翻山越岭,不辞劳苦,逐日而亡,化作山脉的传说。

三公里健身步道是龙源湖又一特色,步道环湖而设,柏油路面平整洁净,为健身者提供了绝佳的运动场地。在步道行走可领略沿湖景色,青翠的树林、嫩绿的草坪、艳丽的花朵、别具一格的人工建筑,令人心旷神怡,乐此不疲。人们从早到晚来此健身,既养眼养心又锻炼了体魄。

秋天里的龙源湖另有一番情趣。成熟的枝头挂满了淡淡的浅黄,有的已是枫叶飘红。草儿也不甘示弱,舒展叶片张扬浓浓的深绿,收获秋天的丰韵。这时你若来到龙源湖,一定会体验到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别有洞天的一番景象。

龙源湖在焦作市不仅著名而且富有,她把自身的华丽传递给了周边,带动了片区的强劲发展,一颗新星随着时代的节拍,正冉冉升起。

古城印象写景散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圣地,它承载着我们的梦想,它寄托了我们的追求;它是心之故乡,也是梦的向往。或为那独特的文化,或为那悠久的历史,或为那心中的信仰,或为一个曾经的诺言,我们竭尽全力,不畏艰难险阻,只有一个目的:在有生之年,踏上那片土地,感受那里的气息,领略那里的魅力。

对我而言,心中也有这样一个圣地。它就是有着南诏遗城,大理故都之称的大理古城。说来也有意思,初识大理,并不是源于某本旅游杂志,而是金老名作《天龙八部》。剧中,我知道了在彩云南国的某个角落,有一座古城。自此,心中便萌生了一游古城的念头,挥之不去。

七月,一年最热时节已过,但在故乡,依然骄阳似火。带着火一般的热情,在一个晴朗的下午,我只身来到新客运站。匆匆购得车票,一看是下午两点的车。离发车还有二十分钟,我于候车大厅寻得一座位,静坐等候。

两点,准时发车。当人们埋头大睡时,我却在欣赏沿途的风景。虽第一次去大理,但是先前我已知晓,此次大理之行第一站将是下关城,然后由下关城转大理。

高快在杭瑞高速上疾驶了三小时后,抵达下关。取包出站,我迷茫了:该到哪儿乘车呢?似乎是看到了我的迷茫,一些貌似司机的人朝我走来,叫我搭他们的车。说实话,像这样招徕生意的人,故乡还真不少,谁知道他们会不会乱收费呢,所以我只是谢绝。从车站售票员那里得知,车站就有发往古城的车,喜不自禁。

出门右转便是中巴车的始发地,一上车就出发了。中巴车一路向东北,渐渐远离了下关城区。郊外,公路两旁是漂亮的农家小宅,与小楼相印成趣的是水稻田和玉米地。水稻一片青绿,玉米却已抽穗。单看着早熟玉米,就知这片土地的不一般故乡玉米抽穗还要一个月。

二十分钟的车程不远,很快就可以看到高耸的城墙和高大的城门了。远见,城门上书有行书二字——博爱。大爱当及众生,博爱,一个不错的名字,难怪这里游人如织。

城门口下车,手握像素不高的手机拍照留念。城墙由一尺见方的青石砌成,显得庄严,肃穆,给人以帝王之都的霸气。墙外事一排柏树,我对植物的.了解甚少,说不出具体是哪种,姑且称其为柏树吧。

入得城来,主街为青石板铺就的大道。石板表面布满光滑印记,已有无数双脚从上面踏过。石板以它特殊的容颜来讲述古城的沧桑。街道两旁各种小店鳞次栉比,古董玉石,手工艺品应有尽有。小店没有高大明亮的橱窗,也没有彩灯装饰的招牌。商品优雅地摆放在木制柜台上,招牌不过是块横木以楷书书以XX店。而供人住宿的旅馆,依然沿用客栈这一称呼。

走在街上,可以看到往来行人不紧不慢;三三两两,也有单独出行的比如我。还有人推着自行车,车是古董级别的,装有小铃,前有行人时,耐心的车主会按铃,而不是大城市里汽车那刺耳的鸣笛,缓缓前行。

逛街的兴致来了,而天色却在变暗,住的地方还没着落呢。行至一街,两旁植有青柳,沿街,我听到流水之声。印象之中,只有丽江古城内才有溪流。此时听到,不禁一惊。循水声而去,我见一燕居客栈。木制大门不高,以扇半开,另一挂以木牌,写有燕居客栈。自语道:不用找了,就是这了。

入院,但见花草无数,梅,兰,竹,菊,金桂,青松错落有至。院子不大,花草栽植有序,丝毫不显拥挤。

见我,主人招呼我进屋坐。我自我介绍,点明来意,登记取得钥匙,主人带我看了房间。闲聊时,主人想我介绍了古城值得一去的苍山,洋人街,洱海,以及来时的博爱街。

洗漱完毕,打个电话给家人报平安之后,我匆匆睡去,得为明天出游养精蓄锐。

第二天,终其一天漫步古城领略,古城的沧桑悠久;参观洋人街,感受它的保罗万象;畅游洱海之畔,任心灵自由翱翔。

暮归,作《满江红》以记之:

故国神游,雄关道,步履悠悠。溪行处,水车轻转,娇柳如绸。燕居虽狭藏天地,古城既辽纳九州。莫辜负,自由少年身,且行游。青石街,古牌楼。

碧水间,小龙舟。愿乘风,览尽南国山水。霞光晚照惊丛雀,海波稍平落沙鸥。待从头,重走滇南道、携挚友。

我们常常这样计划:将来有一天,我一定要去什么地方。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计划一推再推,甚至取消,最终留下遗憾。朋友们,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阳正晴,向着心中的圣地出发吧!

梦幻青海写景散文

青海湖水

嗯。到青海去。

是该看看青海湖了。翻越日月山,穿过倒淌河,白云朵朵低垂,简直如圣洁雪山,在湖水尽头连绵起伏着。远远地望,是清风挥动手中画笔,在天边,白云堆积的山脚处,划出一条一条巨长蓝色光滑丝线,晶亮纤细,飘浮天边,一层层向上排列。

一滩湖水。我确信,那就是青海湖了。果然。

临近,面积逐渐扩大,湖面宛若巨大蓝宝石,闪烁迷人光泽。水误了我的眼,蓝色丝线不是云,而是浩淼湖水深处,荡漾的水波涟漪。高原日照,天空蔚蓝,深蓝湖水跳跃起伏波纹。奶白色云朵厚重,一半隐于湖中,一半悬于半空。立于湖岸,你不觉得是湖水,像坠在湖里湛蓝天空;像汹涌海水,一浪涌来,一浪又去,不停冲击岸边顽石、沙滩。掬一捧青海湖水,微香,微凉,微咸。青海湖水,宛如穿在云儿身上蓝色拖地长裙,柔软飘逸,款款走来,与我深情凝望。

青海湖水壮阔,适宜远望。

祁连山脉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断层陷落形成的高原湖泊,湖水澄碧,宛如戴在高原上一枚巨大翡翠。壮阔的绿,美得不可方物。绿草茵茵,铺向湖边。宁静之美。

环湖西去,人烟稀少,湖水柔美恰似清纯少女,禁不住赞叹。沿着伸向湖边葱绿草滩,赤脚一路小跑,飞奔而去。任何语言,在措温布面前苍白无力。大美无言。突然想到这四个字。云朵在湖上绽开洁净花朵,时明时暗,时开时合。刹那。碧绿间,飘荡灰黑色水带。湖水色泽变幻莫测。驻足。宽阔水域,一片蓝,一片绿,一片黑,一片白。蓝变绿,绿带黑,带白。湖水颜色丰富,光滑像巨大锦缎,随意铺在青海湖面。风儿越过,湖水轻轻摇曳。偶尔,云朵映在水上,湖面好像长满绿植,一丛丛,安静生长。

梦幻青海湖水。

继续一路向西,青海湖越绿,越蓝,越静谧,越清澈。很有张力的美。突然明白,人们从红尘深处,不远千里,风尘仆仆赶赴,为何跪拜在湖水面前泪流满面。唯有亲临,方能体会其深邃情感。与其说湖水是天空的眼泪,不如说,青海湖水是大地清澈明亮的眼眸。他以慈悲胸怀,收藏悲伤眼泪痛苦灾难,普度众生。

一枚深情湖水。

传说,文成公主远嫁松赞干布,唐王赐予映照家乡景象日月宝镜。路途艰辛坎坷,小公主思乡情重,取出宝镜看到遥望家乡美景,泪如泉涌。为肩负使命,她决然扔掉日月宝镜,变成青海湖水。

青海湖水神秘,因一个又一个动人传说吧。

见过烟波浩淼的太湖;镶嵌大小不一绿色岛屿的千岛湖;诗情画意的洱海;秀丽淡雅的西湖……任何湖水,的确比不过青海湖大美情深。他以博大胸怀,收藏仓央嘉措的忧伤。传说,情僧在被押解途中,连同他的诗歌、故事、传奇遗留在青海湖中。那颗蓝色泪滴,是他深情泪水。

年轻人背上行囊,四面八方而来,不辞辛苦,翻山越岭,端坐湖岸,追寻情僧身影,在圣湖面前倾诉、哭泣,不愿与人言的忧伤。

青色的海,厚重的湖。

一滩远离尘世繁华,隐居雪域高原,怀揣云水禅心,静心修行的湖。青海湖是西藏四大圣湖之一,人们对青海湖膜拜,不亚于布达拉宫。转海是青海湖地区民间信仰,历史传承,一千多年历史。佛教信徒沿顺时针方向,在380公里青海湖岸,风餐露宿,绕海一周,虔心磕头、祭拜、诵经,寄托美好希望,解除病魔苦难,保佑四季平安。舍弃恶习,保持良善之心。突然明白,为何在青海湖岸,飞奔而去刹那,不由自主,泪盈于眶。青海湖冥冥之中召唤我而去,倾听隐于心中清苦,助我释怀,还豁达喜悦之心。

湖水赐予深邃思想,收藏忧伤,慰籍人间过客。人们如我,静坐青海湖畔,从生命行囊里,抖落出满腹心事,洒脱超然而去。

绕湖而行,目不转睛望向或近或远圣洁湖水,深刻记忆,留存在人生书卷,在别后清浅时光中,慢慢阅读,涤荡心灵。

天空之镜

被誉为“天空之镜”的茶卡盐湖,历史上是商贾进疆、入藏必经之路,是柴达木盆地著名天然结晶盐湖,因其罕见奇景,是青海湖四大景色之一,必须,一定要赏。

茶卡,藏语意,盐池。茶卡两个字好,浓郁民族特色。接近茶卡盐湖,极目,隐约望见山脚遗落未融化的雪,晶亮刺眼的白。不是雪,是盐。盐湖已近。还真是。

接近盐湖,浩淼苍茫,湛蓝天空罩在茶卡之上,天地衔接天衣无缝,无压迫之感。裸露脚踝走进盐池,强烈日光照射的池水,水温恰好。行走白色盐粒铺就小路径直而去,四面洁白空旷,视野宽阔。像夏天降落“冬雪”的湖。

盐池背靠连绵起伏山脉,以青山为衣,白云为巾,视野开阔,晶莹透明。两条锈迹斑斑,落寞中掩饰不住昔日繁华狭窄铁轨,伸向盐湖深处。怀旧艺术之美。

放眼望去,盐湖像水,不均匀泼洒湖面,或裸露黄色土地,或张扬纯白洁净,或盐池显现浅黄。走至盐池深处,巨大湖面洁白晶莹,铺至眼前。云在天上,云在地上。你,不得不审视自己,轻轻擦去落满尘埃的心。寻觅到通透初心的自己。

行走茶卡,驻足圣洁之地,天蓝云白池晶莹。独坐,发呆,享受天地大美,面对此景,你,不得不裁剪一片天之蓝,湖之白,云之纯,装饰心灵空间。洁净身心,寻回明亮的自己。

犹记得,临行前,友突然问,旅行意义?行走途中我刻意追寻。在青海湖畔,在茶卡盐池,在旅途每一段路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

我在行走途中,天地大美里,忘记自己。一切,只剩下一个字——美。生活里的无奈、遗憾、纠结、隐痛,在行走中,无意识地从心里掏出来,扔掉。一切释然了。那个你,最自由,最真实,最轻松。

婉约卓尔山

“色若沃丹,灿若红霞。”这,就是卓尔山了。卓尔山。丹霞地貌,美丽的红润皇后,素有“东方小瑞士”之称。

初听卓尔两个字,冥冥中感觉像个小女子的名字。的确是。

相传,一个美丽仙女叫卓尔,下凡来到祁连游玩儿,恋上美景,爱上山神阿咪东索。年轻人的爱情触动龙王,受到天庭戒律严惩,将他们变成卓尔山和阿咪东索山。卓尔思念阿咪东索失去水分,日渐憔悴。阿咪东索心疼不已,无奈与冷龙王厮杀获胜,携冷龙王从景阳岭带来西流甘露滋润卓尔。从此,他们隔河相望,不离不弃。

卓尔山,女儿山,爱情山。

沿着弯曲山路盘旋而上,漫山遍野的美如展开手卷依次铺排。黄山归来不看山,但卓尔山要看。黄山伟岸,气势磅礴。卓尔山从宋词中走出,婉约唯美。山脉波浪起伏,山与山交错叠起。山坡块状色系,横着、竖着、弯曲着、斜放着,不拘泥于一种形式,活泼洒脱。金色黄、深绿、浅绿、浅白拼接着,是穿在卓尔身上民族的裙。一条绿,弯弯曲曲,像一条流动的小溪,伸进明亮的色里。鲜亮的色,顺坡而下,像开了闸的'瀑布倾泻。立于山间,醉在美里,人在景中,跌进画里。

卓尔山丹霞地貌精致。红艳艳的山,幽居山坡对面,像英俊的阿咪东索戴在卓尔指尖红色宝石。阳光倾泻,鲜艳夺目。山坡小坐,静静看,红色的山,披着一层若隐若现绿色薄纱,纱里的红,朦朦胧胧。

卓尔山,天境也。行走山中,看山景,更是看油画展,一幅又一幅,不间断。

油菜花海

进入青海,油菜花田不停飞进眼睛。这里铺一块,那里摆一块。漫山遍野的绿,嵌入金灿灿花田,不枯燥。

忽然,蜿蜒起伏的山脚处,成片油菜花海,呼啦啦扑过来,无边无际。大美!脚踏油菜花金黄锦浪行走,醉在一股股甜甜味道里。碧蓝天空下,半人高油菜花们,蓄积生命全部力量,高举起一团团明晃晃的金黄,紧锣密鼓,隆重盛开,像举行一场隆重盛大的典礼,场面极为壮观。

没有一种花,像油菜花轰轰烈烈,忘我率真地开。这美,放肆,张扬,霸道,无所畏惧。像两个人的爱情,不管不顾,爱得死去活来,山崩地裂。如若,疯狂的梵高在多好,定爱上这明亮的色,天上的蓝,山坡的绿,地上的黄。他会头顶炎炎烈日,迫不及待挥动手中画笔,定格油菜花的美。

车在山间盘旋行驶,油菜花海跌落山底。俯视,绝美。赏景。远近高低各不同。山是,水是,花儿也是。

草原情深

青海。青色的海。

青海湖如海,油菜花如海,草原更如海。一望无际大草原,连绵万里,高高低低,起伏似浪。无论走到哪里,走不出一泻千里的绿。绿多、黄多、白多、天蓝、云白。

羊群密密匝匝。一群群。遍布山坡的羊儿,宛如白色珍珠,撒进绿里。成群羊儿跃上高耸山坡,像数不清的小白点,不仔细看,难以辨别。山顶是羊,山腰是羊,山脚是羊。目不转睛地看。羊儿或静止不动凝视远方,或低头咀嚼青草,或什么也不做呆立不动。羊儿多,色也奇:犄角黑,身子白;身子白,头黑;头白身白,脖子黑……

马儿情深。

两匹棕色马驹头颈偎依,恩爱有加。有马儿在另一匹马身上轻轻亲吻。马儿们卧、站、凝视、呆立,千姿百态。

笨重牦牛着披肩,威风凛凛。或散居草原木乃伊般发呆,或慢腾腾不慌不忙闲散。

羊儿、马儿、牛儿不怕人。悠闲自在。它们不顾及路人感受,慢条斯理从公路穿越。没有任何车辆鸣笛,再急躁的性子,面对草原精魂,耐心等候。

山间小溪弯弯曲曲,淙淙地流,溪水清亮,溪声清脆。遇溪中鹅卵石,拼尽全力撞击,撞出大朵白花,水花四射,勇往直前流去。前行,前行……寻不到溪水源头,看不见尽头。

人们溪边小憩。

山坡上野花遍地。狼毒花、格桑花开满山坡。不知名字的紫色小花、黄色小花、白色小花铺了一山坡,又铺一山坡。野生的美。我躺在山坡上,看云,看天,闻草香。

草原人家,居住蒙古包里。

藏族小孩儿溪边玩耍,捡拾地上石块,扔进水中,水里顿时溅起水花。我走向幼小孩童。孩子眼神干净,友善。我向孩子微笑,他裂开小嘴,害羞跑到不远处,回过头来冲我咪咪笑。细细端详眼前幼儿,黧黑面容,两颊失去水分干裂。藏族母亲素朴,蒙古包前站立片刻,扭身钻进蒙古包中忙碌。

大美青海。青海大美。青海的美,连绵不断,自然,原始,素朴。喜欢,深深地喜欢。且让我裁剪沿途风光,装进记忆行囊,在漫长光阴里,滋养性灵。

安丰古街印象的写景散文

安丰,苏北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千年古镇,一座与苏南名镇风格迥异、文史内容独具特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据最早的文字记载,安丰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在明清时期,由于盐业极盛,曾经名冠“淮南中十场”之首。

安丰,濒临于黄海之滨的这一年轻而又古老之地,成陆于汉代,古称小淘浦、东淘,寄寓东去淘金之意。东晋时隶属于海陵郡宁海县,建镇在唐开元盛世。北宋年间,范仲淹在西溪任盐官,筑成捍海堰(今范公堤)后方更名为安丰。“安”寓安居乐业之意,“丰”寄丰衣足食之愿。

安丰古镇最繁华的地方,便是那条北起下灶星月桥、南至盐坝盈宁桥,南北蜿蜒的七里古街。古街,很古,好像一位饱尝人间苦难的母亲,岁月在它沧桑的脸上,刻下了无法磨灭的痕迹。它如一条舒缓流动的河,流淌着千百年历史的音韵,流淌着祖祖辈辈东淘人生命的乐章。到安丰,若不到明清古街逛一逛,乃是一大憾事!

当年,古街的周边,分布着“九坝十三巷七十二个半庙堂”,店行坊馆密布街旁,商贾宾客八方云集,小镇繁华至极。集聚成片的明清建筑,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花槛窗,街区气势恢宏。那些远近闻名的吴氏家祠、万氏古宅、郝氏古宅、鲍氏大楼、朱家大院、曹家大院、钱维翔故居、袁承业故居等,星罗棋布于九坝十三巷之中。

古街的两侧,一条条窄而深的小巷曲径通幽。千年烟雨,人间烟火与市井文化在街巷深处积淀,凝重的历史在街名巷名中刻下印记,如抬盐巷、盐仓巷、东坝巷、三仓坝巷等一大串巷名,都凝聚着盐文化的遗迹;而王家巷、汪家巷、江宁馆巷等一大串巷名,都以官贾等名门望族的姓氏、传说命名,无不彰显了其家族的历史辉煌。

安丰古街的居民住庭院、商贾开店铺、士绅居堂厢、文人处斋馆,和谐共生,各得其所。院呈四合,是晋商从中原带来的`聚财理念;墙立马头,是徽商从皖浙植入的安全要素。青砖小瓦,接榫勾灰,继承着秦汉风格的理性;轮廓参差,造型写意,依稀有隋唐造诣的浪漫。

现在,这条明清古街,只传承和遗存下南石桥大街和北玉街。在南石桥大街北头有一面“圣土和韵”广场组合式照壁,照壁题记短短156字甚为凝练隽永,真乃神来之笔,妙不可言。它攫取文化精髓,浓缩了千年历史,为人们探访古街、寻觅前踪导引指向。

古街中间用绛黄麻石板或青麻石板铺成,两边走道镶以青仄砖。经过时光反复碾滚,麻石街面已经被磨蹭得光滑发亮,有些已经参差不齐,凹凸不平,仿佛一头骆驼,驮着岁月残留的斑驳其实,古街就是一部千年的史卷,斑驳的麻石板、久远的青砖黛瓦就是史卷古老的扉页,刻录着古镇沧桑的故事。

石街信步,寻几阕明清古韵;闾巷悠游,拂千年唐宋和风。当我每次踏上这古老沉凝而印痕斑驳的街面,便如踟蹰在千年古街的历史沧桑里,感悟先民围海垒灶煮盐之源,感悟盐民文化的气息,脑海中便产生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思绪便忽然从古朴厚实的老街和斑驳的砖墙走向久远

质朴的民风,厚重的文化,在古镇合奏出独有的音节。这里曾经是沧海桑田,抓一把盐蒿,便嗅到了煮盐的柴火,便听到了海的声音。经过两千多年的淮南盐文化的熏陶,安丰这块沃土孕育出了一大批声名卓著的历史文化名人。明代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布衣诗人吴嘉纪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继王艮、吴嘉纪之后,安丰名人辈出,如名传大江南北的诗书画名流袁氏四竹(袁老竹、袁小竹、袁啸竹、袁义竹),近代辛亥志士三将军(周甘尘、丁朝中、曾鲁),享有“北徐(悲鸿)南戈”美誉的丹青圣手戈湘岚,荣获终身成就奖的当代世界三大汉语言学家之一的周法高,誉满全球的科学家钱维翔,开明人士钱乾,教育家侯湘石,先后继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的应慈、苇舫、真禅法师无一不是东淘文化的脊梁。

年少时,在古街上徜徉过。老街名店老铺甚多,买卖街市兴旺。最宜人的风景当属各行各业的店面商铺,人来人往之间摩肩接踵;最富有生活气息的就数各式各样的叫卖声了,或悠长或短促,或浑厚或高亢;夹杂着南来北往的过客,来也匆忙,去也匆忙清纯、古朴、厚实,这是我印象里古街老巷中最生动的画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