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在九江的旅游和诗文

唐代诗仙李白(701—762)“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从大唐开元十四年(726)至上元元年(760)的33年间,五次漫游庐山与九江,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文和遗迹。

李白第一次到九江于开元十四年(726),时年26岁。他游襄汉,上庐山,下金陵。

李白第二次到九江于天宝九年(750),时年50岁,5月由金陵至浔阳,再上庐山。他在《浔阳紫极宫感秋作》诗中吟道:“陶令归去来,田家酒应熟。”

李白第三次到九江为天宝十四年(756),56岁,为避安禄山叛乱,偕宗氏夫人隐居庐山屏风叠。

李白第四次到九江,于至德二年(757),57岁,2月,因“附逆永王”罪,逃奔彭泽,系浔阳狱中。11月长流夜郎。

李白第五次到九江,于上元元年(760),60岁,流放途中遇赦归来,复往浔阳,作《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李白对庐山的灵山秀水评价很高:“予行天下,所游览山水甚富,俊伟诡特,鲜有能过之者,真天下壮观也。”他认为“九江秀色可揽结”,曾一度打算“吾将此地巢云松”。

“一生好入名山游”的李白,以名山为良朋,熟悉山,理解山,以其谪仙之才,生花之笔,从各个侧面描绘了庐山的美。“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在诗中描绘了庐山之秀。在什么方位才能更好地纵览庐山秀色?“登临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诗人认为,登高才能见其壮观。他以南斗为背景,从宏观的角度,审视了庐山之美。“黄去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绘出了庐山的风云和山下的大江。“影落明湖青黛光”,“翠影红霞映朝日”,描写了庐山映照在鄱阳湖上的`倩影和庐山日出时的壮观景象。

五老峰前的三石梁瀑布与香炉峰瀑布遥遥相对。轻云薄雾流荡林梢,回崖沓嶂错落其间。诗人采用浓墨重彩的手法,描绘这幅美景。诗中使用了“青黛”、“金阙”、“银河”、“翠影”、“红霞”、“雪山”、“苍苔”、“白波”、“彩云”等词语,绘制了一幅悬挂于天地间的大幅匡庐山水画。

庐山不仅有静态的美,而且有动态的美,最令人神往的是凌空直下,气势磅礴的香炉峰瀑布,和“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开先寺瀑布。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飘逸奔放,想落天外,最能代表李白诗的风格。古人称此诗为“气象雄杰”、“古今绝唱”。其中“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两句在唐时即广泛传颂。前句写瀑布的宏伟气势,后句写瀑布在月光下的空灵景象,显示了造化的神功,苏轼说过:“帝遣银河一泒垂,古来唯有谪仙诗。”庐山的雄泉大瀑,只有李白的才气才足以表现其壮美。

李白前三次经九江登庐山,是在游山玩水,饮酒赋诗的悠然生活中渡过的。他第四次登庐山本来是隐居避乱,并打算在此安渡晚年,一个偶然事件,却使他卷入了复杂的政治旋涡。

天宝十四年(755)11月,安禄山以二十万之众反于范阳,铁骑滚滚,向南杀来,河北诸郡,望威瓦解。李白拉着宗氏夫人挤在潮水般的难民一起,向南奔亡。转辗来到庐山,隐居在屏风叠的一所道观里。他以五老为邻,以云松作伴,过着诗酒自娱的遁世生活。

李白虽然遁迹山林,仍密切关注着动荡不安的战局。当他听说安禄山攻陷东京洛阳,自称皇帝,国号大燕时,满腔怒火,奋笔疾书:“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想到自己一生漂泊,不被重用,当此国家存亡危急之秋,竟然隐遁山林,无所作为,悲凉之感油然而生:“大盗割鸿沟,如风扫落叶,吾非济代人,且隐屏风叠。”

随着判乱的平息,李白陶醉于实现“济苍生,安社禝”的理想时,李享和李璘兄弟之间展开了争权夺利的内战。永王璘一败涂地,在逃奔鄱阳途中被江西地方官吏所杀。李白向庐山逃亡的途中,在彭泽被抓,以“附逆作乱”罪关进了浔阳监狱。

亏得夫人宗氏拿着李白的申诉书四处奔走。幸得江南宣慰使崔焕和御史中函宋若思为李白推覆清雪,查明实属无辜,原准备释放出狱,谁知肃宗降旨:长流夜郎。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春,五十八岁的李白从浔阳出发,踏上了流放之路。夫妻二人在浔阳江边洒泪而别,翌年春,李白进入三峡,赶上朝庭大赦,李白乘坐一叶扁舟,“千里江陵一日还”,他又回到了浔阳。

暮年的李白多么渴望与共患难的老伴白头偕老,与女儿共叙天伦之乐。可是,笃信道教的宗氏夫人从李白在政治上的屡受打击中看破了红尘,决心到庐山拜李林甫的女儿、女道士李腾空为师,出家修行。李白无法改变老伴的主意,把她送到五老峰下的相辞涧挥泪告别。李白望着宗氏夫人在山恋间远去的身影,想起他俩“十载客梁园”的往事,想起她为自己出狱到处奔走操劳,不禁悲从中来,感情真挚地吟咏了如下的诗句: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

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

若恋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一往屏风叠,乘鸾着玉鞭。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

李白和汪伦的故事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桃花潭,在安徽省南部青弋江的上游(今泾县水车公社境内),是个风景幽美的地方。这里,一直流传着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

唐朝时候,桃花潭边,有一个出身贫寒的青年人,名叫汪伦。汪伦家贫读不起书,但很爱听诗书;每次到田里干活,经过村头的私塾,见老先生讲诗书,总是悄悄地在窗边听一会。当时,诗人李白已名扬天下,汪伦很喜爱他的诗。他常常想:要是我能亲眼见到李先生一面,那该是多么幸福啊!

这一年春天,李白从宣城的敬亭山下来到泾县城边的水西。当时,水西是泾县的风景胜地:翠竹亭亭掩古塔,泉水潺潺绕寺前。李白很喜欢这个地方,在此玩赏了数日,作了不少诗,还恋恋不想离开。

李白来到水西,不知怎么被汪伦知道了。他非常高兴,驾一叶小舟,顺着青弋江的碧波来到了水西。他上了岸,一眼就看到一个风流儒雅文士,站在古寺前观赏烟霞,浏览风光。他从旁边一个游客口中得知,这人就是李白。他欣喜地走上前去,倒身就拜:

“先生,久仰了!”

李白吃了一惊,定睛一看,原来是个布衣打扮、素不相识的'俊俏后生,他眨眨眼想了想说:

“年轻人,你找错人了吧?”

“没有,”汪伦咧开嘴笑了,“我找的就是你,李青莲先生。”

“哦,找我有什么事?”李白含笑问道,他觉得这青年人很有趣。

汪伦又打了一躬,说:“我叫汪伦。听说先生喜欢饮酒吟诗,今特来奉告,有一个好去处,不知先生可愿前往?”

李白一听,正中下怀,急忙问道:“在什么地方?快告诉我。”

汪伦指着闪闪发光的青弋江,说:“在这条江的上流,我就住在那里;那里有一个桃花潭,岸上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真的?”李白到泾县数日,还不曾听说有这么个好地方,于是他怀疑地问道:“果真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千真万确。”汪伦点点头,“不知先生可想去游一游?”

李白从汪伦那诚实的眼神中看出,这个青年人决不会撒谎,于是欣然应道:

“去,我一定去!”

“那好。先生,请上船吧。”

就这样,青弋江的流水,把李白送到了桃花潭边。

当时,桃花潭边是很荒凉的。二人弃船上岸。李白抬头看去,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但见潭水悠悠,野渡舟横。岸上只有一树桃花,孤零零地开着,桃花树边,有一个茅店,门前屋檐下,一根细竹竿斜挑着一面杏黄色的酒旗,在春风中“哗啦啦”地飘舞。

李白万万没想到这就是汪伦说的桃花潭。正想找他问个明白,汪伦却含笑不语,拉他进了小酒店,拣了个座位坐下,向店家要了一壶陈窖老酒,几碟山鲜野味,汪伦这才举起酒杯对李白说:

“先生,山野荒村,无甚招待,千万莫要见怪。”

李白也端起酒杯,呷了一口,疑惑地问:

“这就是你说的桃花潭?”

汪伦笑道:“是啊,这就是桃花潭。”

“你骗了我,”李白放下酒杯不悦地站了起来,“哪里有什么‘十里桃花,万家酒店’?”

“有啊。”汪伦依然微笑道,“我们刚才经过的地方,叫十里边山,这小店门前的那棵桃花,不是‘十里桃花’吗?”

“那‘万家酒店’呢?”李白又问道。

“先生,你看。”汪伦指着窗外那面迎风飞舞的酒旗说,“喏,那不写得清清楚楚。”

李白朝那酒旗瞅了一眼,上面果真写了“万家酒店”四个大字——

原来酒店主人姓万。

李白这才恍然大悟,“噗哧”一声,刚进口的酒喷了一地,他连连点头,“原来如此!”

汪伦这才把心底话儿全掏了出来:“先生,我是个山野鲁莽之人,平时很喜欢你的诗,也很想见你一面。这次听说你到了水西,一心想请先生到寒舍作客,又怕先生嫌我们家贫,不肯光临,因此想了这么个主意。晚生该死,欺骗了先生,请先生宽恕!”说罢,纳头便拜。

李白顿时被汪伦的一片诚心实意感动了,他双手扶起汪伦,深情地说:“你要早说明,我也会来的。我很喜欢你,我俩交个朋友吧。”

汪伦万万没想到这位闻名天下的大诗人,会同自己这样一个布衣平民交朋友,他激动地拉住李白的手,热泪滚滚而下,滴落在李白的衣袖上……

就这样,李白在桃花潭边住了十多日,受到汪伦和村人的热情款待。李白临走那天,汪伦恋恋不舍,唱着山歌为他送行。他很感动,诗兴大发,口占一首绝句《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船远了,他回过头来,看见汪伦还站在岸边,朝他不住地挥手,挥手……

李白和王维的送别诗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汉族诗歌。本文为李白和王维的送别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李白的送别诗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送别

寻阳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回,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送杨山人归嵩山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长留一片月,挂在东溪松。

尔去掇仙草,菖蒲花紫茸。岁晚或相访,青天骑白龙。

王维的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春归。

齐州送祖二

送君南浦泪如丝,君向东州使我悲。为报故人憔悴尽,如今不似洛阳时。

送李员外贤郎

少年何处去,负米上铜梁。借问阿戎父,知为童子郎。鱼笺请诗赋,幢布作衣裳。薏苡扶衰病,归来幸可将。

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送杨少府贬郴州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李白和杜甫的路

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

李白是那个用生命来追寻浪漫的李白,是那个迎风立于船头,狂笑高呼我本楚狂人的李白,是那个对天长吟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他天马行空,他豪放飘逸,他傲岸不羁,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他澎湃的激情,他飞扬的神采有一股震撼人心的力量,让人不自觉地被吸引,被感染,被打动。

杜甫,是那个诗录历史的杜甫,是那个宁苦身以利人的杜甫,是那个道尽人间悲欢离合的杜甫。他感时忧国,他绪密思深,他沉郁顿挫。他用诗冶炼苦难,他用诗书写血泪,他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杜甫和李白的殊途,其源于儒、道的殊途。儒家、道家作为中国文化史上最为重要的两种思想,千百年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文人。孔孟用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规范、人伦关系以及条条框框的做人原则为文人走向圣人之路铺好了砖石,追求的最终理想是修治齐平。老庄则剖析宇宙间自然万物的深层奥义,追求人与宇宙的契合无间,人与道的和谐统一,为文人走向仙人之路架好了云梯,探寻的是乌托邦般的无为而治。儒和道代表了中国文人两种不同的价值取向,前者深沉凝重,后者率性恣肆,分别造就了诗圣杜甫和诗仙李白。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时代选择激情,历史选择深刻,李白为时代所选,杜甫为历史所选。很难有标准来衡量两者之间的优劣高下,同样也没有标准来评判儒道两种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哪个更加深远,它们两者只是不同,这种不同造就的是两个同样伟大的诗人。

别林斯基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的根深深地伸向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因为他是社会、时代、人类思想和感情的代表。

李白和杜甫的伟大皆在于此。李白的'诗中,狂放、抑郁、希望、失望相互交织、冲突,他的狂笑长吟中笑出了吟出了他大济苍生、海县清一的抱负和人们无力笑出吟出的血泪。杜甫的诗中,理想、现实、黑暗、光明、愤慨、伤怀相互结合碰撞,他的记实之笔道出了他推己及人的兼济之心,压缩凝结了大众无力承载的苦难。他们是时代的歌者,是精神的创作者,是不朽的缔造者。他们的痛苦和幸福是社会和历史的痛苦和幸福,他们代表了社会、时代、人类的感情和思想。

李白曾叹古来圣贤皆寂寞,然而他其实并不寂寞。李白和杜甫在精神层面上达到了殊途同归的大同境界。尽管他们走的路并不相同,但他们同样怀着崇高的理想、执著的追求,以自己各自的方式不懈地奋斗着。

李白和杜甫的大同也是孔孟与老庄的大同,是儒道的大同,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追求真理、探究人生奥义的精神上的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