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斯洛的经典语录3篇

关于马斯洛的经典语录(1)

二十世纪,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了人类需求的五个层次,马斯洛把人类需求由低到高依次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五类。生理需求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最基本的要求,包括饥、渴、衣、住、性的方面的要求。如果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的动力。安全需求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摆脱事业和丧失财产威胁、避免职业病的侵袭、接触严酷的监督等方面的需要,我们的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社会需求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友爱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伙伴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融洽或保持友谊和忠诚;人人都希望得到爱情,希望爱别人,也渴望接受别人的爱。二是归属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种归属于一个群体的感情,希望成为群体中的一员,并相互关心和照顾。尊重需求是指在我们的社会中,人人都有一种需要或欲望,要求对自己有一种坚定的、基础稳固的和通常是高度的评价,要求保持自尊和自重,并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别人的尊敬。自我实现的需求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具有不可超越和可超越的两面性。

首先是不可超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描述了人们从低到高,从最基本到最高的超我实现的追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之所以不可超越,是因为我们在实现某一样事物的过程中都是循序渐进的,做任何事情都不可以一蹴而就。我们不妨把马斯洛的五个需要看成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只有当我们满足了我们最原始最本能的生理需求的时候,我们才会去进一步思考我们其他想要获取的东西。当我们连最基本的吃都无法吃饱,不能够满足我们吃的需要时,我们必定是先解决我们目前最为迫切的需要,接着才会有下一个需要的出现。当然,在同一个时期,人们也许会有两个或以上的需要同时出现,我们还是会按照需要层次理论把低的需要满足以后才会去实现下一个需要。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需要占支配地位,这就意味着,我们实现各个需要的时候是有一定的程序和方式的,而且任何一种需要都不会因为更高层次需要的发展而消失。各层次的需要相互依赖和重叠,高层次的需要发展后,低层次的需要仍然存在,只是对行为影响的程度大大减小。因此,我们不能笼统的把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看成是一成不变的东西。从生理需求到自我实现,每一步都是缺一不可的,我们不可能为了实现自我的需要而放弃生理需要,五个需要层次理论都是相互联系的。人的需要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不断追求的过程,这符合的人类一般的发展规律,是客观的,通常情况下我们的需求也是一步步不断地往上升。当然,我们不排除有某些情况下需求会产生跳跃,如抗战时期的革命战士,他们在安全需求没有被满足的情况下就已经越级到自我实现的层次。但这种状态毕竟是少数,同时也有待我们不断的研究。可就目前而言,我们无法否定我们的需求是从低级到高级的一个过程,并且每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需求占主导地方,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无法超越的部分。

但是也有例外,当较低层次的需要还没得到适当的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也有可能出现,这是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的可超越部分。当一个人同时缺乏食物,安全和爱情,在这个时候缺乏食物的需要占有最大的优势,同时在这个时候这个人只会想着食物,食物成为他的重中之重,安全和爱情的需要暂时会被抛弃在脑后。另外有一句话也可以应用到这个原理当中,衣食足而知荣辱,这句话说的意思是当一个人吃饱了,穿暖了,然后才会懂得荣誉和耻辱,上面举的两个例子是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的不可超越部分,但是这并不就意味着马斯洛的需要五层次理论就不具有可超越的部分,现实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例如对于有一些人来说,自尊似乎比爱情更为重要,这个时候马斯洛的不可超越部分已经不适用,因为如果按照马斯洛的观点,当一个人的爱情还没得到满足,尊重的需要是不会出现的,但事实却却相反,有一些人把自尊看得比爱情还要重,尊重的需要在爱情的需要还没得到适当的满足,就已经出现,这也说明他觉得自尊的需要比爱情的需要更为重要,即使我的爱情需要没得到适当的满足,我也要我的自尊而不是爱情。2当一位母亲冒着生命危险冲进起火的房子,去救她的孩子的时候,她的安全需要在那里?在这个时候这位伟大的母亲已经顾不得自己的生命安全了,而是把救孩子看得把其它都要重,如果按照马斯洛的不可超越部分,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适当的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有可能出现,在她的生命安全得到满足之后才去救她的孩子,说不定她的孩子早就死了,那个时候这位母亲肯定会觉得很内疚,为什么我没去救自己的孩子,事实却是这位伟大的母亲顾不得自己的生命去救自己的孩子,尽管她的生命随时都会受到伤害,但是她已经把孩子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以上就是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的可超越部分。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共同规律。从人的需要出发探索人的激励和研究人的行为,抓住了问题的关键;指出了人的需要是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这一趋势基本上符合需要发展规律的。但是,马斯洛是离开社会条件、离开人的历史发展以及人的社会实践来考察人的需要及其结构的。其理论基础是存在主义的人本主义学说,即人的本质是超越社会历史的,抽象的“自然人”,由此得出的一些观点就难以适合开来。

在马斯洛看来,人类价值体系存在两类不同的需要,一类是沿生物谱系上升方向逐渐变弱的本能或冲动,称为低级需要和生理需要。一类是随生物进化而逐渐显现的潜能或需要,称为高级需要。人都潜藏着这五种不同层次的需要,但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来的各种需要的迫切程度是不同的。人的最迫切的需要才是激励人行动的主要原因和动力。人的需要是从外部得来的满足逐渐向内在得到的满足转化。

低层次的需要基本得到满足以后,它的激励作用就会降低,其优势地位将不再保持下去,高层次的需要会取代它成为推动行为的主要原因。有的需要一经满足,便不能成为激发人们行为的起因,于是被其他需要取而代之。高层次的需要比低层次的需要具有更大的价值。热情是由高层次的需要激发。人的最高需要即自我实现就是以最有效和最完整的方式表现他自己的潜力,惟此才能使人得到高峰体验。

人的五种基本需要在一般人身上往往是无意识的。对于个体来说,无意识的动机比有意识的动机更重要。对于有丰富经验的人,通过适当的技巧,可以把无意识的需要转变为有意识的需要。也就是说,层次需要理论忽略了人的复杂性与社会性,没有从辩证的角度出发,尽管如此,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对人类,特别在管理层面带来的价值是值得肯定的。

关于马斯洛的经典语录(2)

2、马斯洛和心理学家密特尔曼提出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人的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积极的心理状态。个体在这种状态下,能够与环境有良好的适应,其生命具有活力,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就可被视为心理健康。据此,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体可分为三个等级:一是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的完成与同龄人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二是轻度失调心理,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经主动调节或通过专业人员帮助后可恢复常态;三是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

1)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有充分的安全感如果一个人在正常的环境里疑神疑鬼,过分敏感,稍有不 顺心的事就感到大祸降临,对身旁的人不信任,产生不安全感, 这样的心理是不健康的. 有充分的自我安全感;对身体和自身能力充满信心,有战胜困难的意志和勇气,精力充沛,有规律的生活。

2)是否对自己有较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价自己的能力

在进行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时,能做到自知,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既不以自己在某些方面高于别人而自傲,也不以某些方面低于别人而自卑,面对挫折与困境,能够自我悦纳,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②能充分了解自己,并能恰当地估价自己的能力;(对自己的优点,缺点有客观实际的评价,能接纳自己甚至是身心的缺陷,不自卑,不自恋,自傲)

3)自己的生活和理想是否切合实际;

现实有时是残酷的,但关键是敢于改革现状.不断进取,要确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又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如果面对现实无能为力,萎靡不振,抑郁甚至于轻生,那就可 能发生变态的心理,也有人生活在优越的环境里心满意足,只顾享乐而不思进取,这对心理的健康发展也是十分不利的. ③生活理想切合实际;(能面对现实,把握现在,理想的目标是能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的,不会执着于不切实际的赌博或虚拟世界。)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 

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个体应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既要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要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④不脱离周围现实环境;(不会离群独居,能在大多数人能适应的地方生活,对周围环境的感受和反应适度,能顺应环境的变化。)

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人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就是指有健全统一的人格,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都是协调一致的。人格完善包括人格结构的各要素完整统一;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为中心把自己的需要、目标和行动统一起来。:与大多数人心理相一致⑤能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和谐;(人格,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通俗地讲就是与众不同的人的个性,心理健康的人其人格或者说其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与周围人相处是和谐的,能被周围的人理解和接纳。)

6)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能坚持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人的心理是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只 有通过具体的活动才能获得表现. ⑥善于从经验中学习;(这是人所具有的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最重要的能力:人能经验中通过学习,自我完善,自我成长,并能总结失败或成功的经验并应用于克服成长中遇到的困难,战胜挫折。

(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而深厚的人际关系,是事业成功与生活幸福的前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既有广泛而深厚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心朋友;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自明,不卑不亢;能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善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乐于助人,积极的交往态度多于消极态度,交往动机端正。⑦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对人际关系有很好的适应能力,他们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需要与情感,因而既能保持自己的立场与见解,又不会将之强加于人,更加不会己所不欲而施于人,在与人的交往中,感到快乐、分享感情,相互协调,建立和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否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 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富有朝气,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大部分时间里人的情绪是平稳的,并能对社会刺激自动作出适度的情感反应,不会沉浸在悲叹、抱怨或悔恨之中,在遇到生活中重大挫折或突发事件的时候人们能适度地渲泻情绪,并能对不良情绪进行自我控制,恢复正常的状态。)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的区别不在于是否有消极的情绪,而在于这些情绪持续的时间长短与其强度. 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⑨在符合团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健康的人能主动参加团体活动,能配合团体的活动,能在不妨碍集体其它成员的基础上适当地展示自已的个人魅力和发挥自己能力。)
⑩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懂得如何不违背社会规范并利用社会关系来满足自己个人的需求,而且能知足常乐,不过分贪婪或压抑自己的个人需求。通俗地说就是知道如何在不妨碍他人生活和不犯法的前提下满足需要达到自己的目的。)

事实上,不健康的心理可能是人的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发展性问题,随着个体的心理成长而逐渐调整而趋于健康。。

“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各项身体指标无异常,但与健康人相比,生活质量低、学习工作效率低、注意力分散、生活缺乏动力、学习没有目标、有些茫然不知所措,感觉生活没劲。躯体反映为睡眠质量不高,容易疲劳,身体乏力,食欲不振。尽管亚健康状态并非严重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引起高度重视,极易引发相应的心理问题。 上述十条标准,反映了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十个方面的要求,实际上完全符合这十条的人,不会超过15%,80%的人都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问题,其中5%的人有心理疾病,需要进行治疗。因此如果你有了心理上问题并不是很丑的事,这是80%以上的大多数人都有的,其实在发达国家,包括我国的台湾和香港,有心理问题看心理医生和做心理咨询是一种很体面的事,是一种追求高素质高品位生活的表现,在美国有一句很形象的话:“成功人士,都是左手牵着律师的手,右手牵着心理咨询师的手,才能走向成功”,为什么这么说呢?其中是很有道理的,在商品经济社会里,没有法律保护你,你就没有真正的人生安全,你的经营或财产就可能得不到有力的保障;没有心理咨询师帮助你,你就可能承受不了激烈竞争带来的心理压力和难于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甚至陷入感情困扰和人际冲突中不可自拔,从而享受不了轻松愉快的高品位生活,作为美国总统都有专门的心理咨询顾问小组,更何况凡夫俗子成天烦恼郁闷又怎能幸福呢?因此做心理咨询绝对不是什么丑事。心理咨询有两大作用:即心理保健作用和促进成长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防治心理疾病,促进潜能开发。

那么,如果你对照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发现自己有那么一条两条不能符合,这是不是就说明有了心理问题,或者说,是否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呢?

根据我们心理咨询中的实践,要分辨自己是否出了心理健康问题,患了心理疾病,只要把握住三条鉴别的原则就能基本判断我们的心理是否健康:
     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三个大原则是:
㈠首先看看你心理活动如感觉、知觉和认识,是否长时间与众不同?如果与众大大不同,更能说明问题:大家都看不到的你看到了,大家听不到的,你听到了,大家受得了的你受不了,大家快快乐乐的你愁眉苦脸,这就提醒你要注意你的主观感受与客观实际是否一致?!这是由于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所以任何正常的心理活动和行为,一定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与客观环境协调一致。比如,教室里同学讲话的噪音,如果大多数同学都若无其事,而你觉得特别难受,那就要省察一下自已难受的原因了,是因为情绪不好还是因为身体不好引起的,是偶尔如此还是经常如此,如果看到,听到大多数人看不到听不到的东西,很可能就是一种幻视幻听,是严重心理疾病的症兆,也可能是脑出血或脑损伤的缘故,所以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出现了这种情况,一定要去医院看病。
㈡其次要看看你的思维、言行举止和待人接物行为方式,神态动

作表现,是否经常与心不同?即与你的本来心愿不同。正常健康的人心理活动,如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行为,外在表现一般都能服从我们大脑的指挥,想笑想哭,大哭一场还是微微流泪,我们的动作前进后退,一般都能做到随心所欲,调节适当,但是,当你发现你有一些奇怪的行为,并非你的意愿,或者是你本来就认为没意义的事,却总是自动地去做,似乎你无法控制,如果你内心的诉求与实际行为不再协调时,或者经常出现行为或思想失控的情况,如大哭不止,情绪郁闷低落几个月,或者象蚊子咬了这样小小的刺激就受不了,你就要提高警惕你是否有了心理健康问题,这时候主动找心理医生做心理咨询,可以及早地帮助你预防和治疗心理疾病。
㈢第三个原则,看看你的身心状态,你的性格或者说个性是否变得与以往不同?一个健康的人,他的个性具有的相对稳定的特点,就象小说中的人物在我们的头脑中有鲜明的特征,比如《水浒传》的李逵,他的个性是憨直可爱,粗犷鲁莽,勇猛正直,我们不提这个人的姓名,只描述他的个性特征,很多看过这小说的人就能猜中是他,但如果李逵忽然变得,温柔体贴,多愁善感,象东方不败一样,我们就得认真思量李逵是否有了心理疾病。因为人格是一个人与众不同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如果在没有明显外在原因比如演员为了表演和模仿的需要,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是不会经常改变的,如果经常表现出性格的不稳定,甚至好象变了一个人,用专业术语来说吧就是一个人具有多重人格,如一个人昨天象林黛玉,今天象王熙凤,性格大变,她周围的人就会感到难以理解了,也就慢慢会疏远因为感到无法接纳你。而且人的身心状态也一样,健康的心态感觉是舒适的,安稳的,如果与以往的心态发生很大改变,就要格外引起注意,如感到比以前疲累,无趣味,更焦虑紧张或情绪更抑郁低落,或躯体痛疼不适,医生检查后又没有发现生理上的器质病变,这很可能与人的心理不健康有关。
    如果你自己或是你的亲友符合这三个原则中的任何一项,是否就能完全肯定有心理问题或者说有心理疾病呢?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心理学的临床实践发现,即使符合了上述三大原则之一,也不见得就一定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但是出现了这些异常的情况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并要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由于心理疾病的诊断有更具体的医学标准,心理疾病的诊断结论应该由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来下,其它任何人都不能随意给人贴上心理有病的标签,因为这不仅仅是不尊重人,更有可能给人带来心理负担和消极的不利影响。比如青少年的行为和个性变化,个别孩子奇装异服,行为乖张诡异,这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本身正处于学习和身心成长的阶段,因为具有能力的可发展性和个性的可塑性的特点,他们常常表现出的标新立异和怪异行为,往往是成长过程中的模仿和创造性的偿试行为,以及逆反心理的影响,一般过了一段时间又会恢复正常。
    那么,如果我们应用判断心理是否健康的三大原则,发现有人符合这三项原则之一,应该如何应付和处理呢,我们建议按影响人正常生活的轻重程度不同,视实际情况加以区别处理,有五种情况:
  ①心理问题:确实感到有点与众不同,或与心愿不同或与以往不同,但并没有严重影响他(她)的正常生活,人际关系和主观感受上没有很痛苦的感觉,只是一时不了解自己正在发生的变化,这种情况只是正常人遇到了心理问题,内心对发生的身心变化有所疑惑和苦恼,可以通过请教学校老师,进行相应的心理知识咨询,或网上查询,阅读相关书籍,与朋友交流沟通来解除疑惑。
  ②心理困惑:基本符合三项原则中的一项以上,对人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工作有所影响,个人常常因应对这种情况感到苦恼,通过主观努力能够忍受心身不适的状况,但没有很好的方法消除,而且情绪受到影响,如有点压抑,或持续紧张兴奋,在大部分时间能够坚持正常的人际交往,学习和工作。应对这种情况,与朋友、家长和老师多交流获得他们经验性的指导,一般有效,如果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则效果更好,心理咨询能帮助你有效地预防心身疾病,加强心理保健。
  ③心理障碍:完全符合三项原则中的其中一项以上,对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很大影响,主观感受到显著地不适感或痛苦感,常有伴发性的自动回避和退缩行为,须付出艰难的主观努力才能暂时克服其消极影响,且经常出现这种担心的状况,如在学生中出现的学校恐怖症,怕上学,怕到班上去,这就会给正常的人际交往,学习和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和困难。应对这种情况,应该积极主动的首选心理咨询,求助于心理咨询师,正视自己的问题,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服务。
  ④心理疾病:完全符合三项原则中的其中一项以上,对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有很大影响,主观感受到显著地不适感或痛苦感,确有超出常人对同样刺激的具体感受,如易激惹或与之相反表情淡漠,伴发自动的思维、行为等病态反应,主观努力已难于控制不适的症状,有强烈地求治愿望和行为。应对这种情况,应该积极主动的求助于专业心理咨询,接受专业的心理测验和诊断,接受多疗程的带治疗功能为主的心理咨询,有时还要根据需要,辅以药物进行治疗。
  ⑤精神疾病:完全符合三项原则中的其中一项以上,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已经不能顺利进行,主观感受到严重的不适或痛苦,或对现状和已患疾病缺乏自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行为明显异于正常人,本人却没有治疗愿望或不愿治疗,或有幻觉、妄想和失控情绪及行为,或离群长时间不理人,生活懒散,或过于热情热衷穿着打扮,种种异常,按临床精神疾病诊断标准,应积极送往医院精神科以药物为主进行治疗,或隔离实行住院治疗。待出院后,要坚持服药,在康复期间才能接受心理咨询稳固疗效。
    以上是根据心理健康判断三原则,按影响人正常生活和活动划分的五种层次的情况,建议,如果你有心理问题或心理困惑可以多和老师和同学,家长沟通,在他们帮助不大的情况下,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如果有心理障碍或者有轻度的神经症,可以直接求助于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接受专业的心理诊断,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如果出现自我难于控制的心理异常或出现幻听幻视等精神疾病症状,建议去医院精神科接受诊断和治疗。总之,我们要应用心理健康的十大标准来不断提高和完善我们的心理素质,我们要根据心理健康的判断三原则,来预防心理疾病,促进身心健康。









关于马斯洛的经典语录(3)

马斯洛需求理论在企业管理中的运用

专业班级

学号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当今社会,企业管理已经成为企业能否在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将就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对企业的管理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马斯洛理论企业管理需求员工

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爱和归属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在自我实现需求之后,还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但通常不作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必要的层次,大多数会将自我超越合并至自我实现需求当中。那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企业中怎么运用?

我们知道, 需要和动机是推动人们的行为的原因, 也是激励的起点和基础, 而马斯洛的学说正是着重研究需要的内容和结构以及它们推动人们的行为的理论。根据这一理论结合管理实践, 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对应生理的需要, 员工追求的是薪水、健康的工作环境、各种福利。企业方面则要注意员工收入的提高、休假、各种福利及身体保健方面的设施。对应安全的需要, 员工追求的是职位的保障和意外事故的防止。企业要有雇用保证, 建立退休金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及意外保险制度等。对应社交的需要, 员工追求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 组织内的和谐, 企业要通过建立协谈制度、利润分配制度、互助金制度及教育训练制度及成立各种业余的协会等。对应尊重的需要, 员工追求的是,地位、名分、权力责任及与他人相对的薪水高低。企业要通过人事考核制度,晋升制度, 表彰制度, 选拔制度及各种员工参与制度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应自我实现的需要, 员工追求的是能发展个人特长和才华的组织环境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企业要通过建立决策参与制度、提案制度、研究发展计划、劳资会议等手段, 为员工实现更高层次的需要提供活动的舞台。

1、生理需求

如果员工还在为生理需求而忙碌时,他们所真正关心的问题与他们所做的工作无关;当努力用满足这类需求来激励下属时,我们是基于这种假设,即人们为报酬而工作,主要关于收入、舒适等等,所以激励时利用增加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给予更多的业余时间和工间休息、提高福利待遇来激励员工。

2、安全需求

如果管理人员认为对员工来说安全需求最重要,就要在管理中着重利用这种需要,强调规章制度、职业保障、福利待遇,并保护员工不致失业。如果员工对安全需求非常强烈时,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就不应标新立异,并应避免或反对冒险,而员工们将循规蹈矩地完成工作。

3、归属需求

当归属需求成为主要的激励源时,工作被人们视为寻找和建立温馨和谐人际关系的机会,能够提供同事间社交往来机会的职业会受到重视。管理者感到下属努力追求满足这类需求时,通常会采用支持与赞许的态度,十分强调能为公式的人所接受,开展有组织的体育比赛和集体聚会等业务活动,并且遵从集体行为规范。

4、尊重需求

在激励员工时应特别注意有尊重需求的管理人员,应采取公开奖励和表扬的方式,布置工作要特别强调工作的艰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等,颁发荣誉奖章在公司的刊物上发表表扬文章、公布优秀员工光荣榜等手段都可以提高人们对自己工作的自豪感。

5、自我实现需求

重视这种需求的管理者要认识到,无论哪种工作都可以进行创新,创造性并非管理人员独有,而是每个人都期望拥有的。为了使工作有意义,强调自我实现的管理者,会在设计工作时考虑运用适应复杂情况的策略,会给身怀绝技的人委派特别任务以施展才华,或者在设计工作程序和制定执行计划时为员工群体留有余地。

在这方面,一些成功企业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摩托罗拉公司把" 对人保持不变的尊重" 作为企业的基本信条, 根据这一理念, 它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价格和个人自由;给予员工最大的信赖; 尽量满足员工的要求; 创造团结、和谐、乐观、向上的整体氛围, 从而创造了骄人的经营业绩。一些管理者还往往停留在给高薪、给房子、破格提职称等层次上, 殊不知, 这些措施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是能做到的。重要的是创造一个让人才受到尊重, 潜力和能力得到发挥, 创造性得以施展的氛围, 以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需要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1]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中国地质大学 [引用日期2015-6-3] 

[2]走近马斯洛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5-6-3] .

[3]刘烨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2008年

[4]吴照云 .市场营销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