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煤炭的阅读答案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我们有时需要做一些阅读题,这时最离不开的就是阅读答案了,阅读答案有助于我们领会解题思路,掌握答题技巧。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咏煤炭的阅读答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两句开篇点题,简要概括煤炭开采的过程,气势非凡,写出了煤炭所蕴藏的能量,亦即人的`才智。

B.后两句将煤炭彻底人格化,诗人把自己的感情和心愿完完全全融进煤炭,给了煤炭以生命和心志。

C.这首七言律诗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了煤炭的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了诗人的情怀。

D.于谦的这首托物言志的作品,作者句句运用比喻、拟人,语语双关,运笔自如,情感深沉,意蕴浑然。

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1.D

2.①心忧苍生、情寄社稷、忧国忧民的抱负。②公而忘私、无怨无悔、奉献牺牲的高风亮节。③历尽千辛万苦,痴心不改,不畏艰难、坚贞不变的决心。

【解析】

1.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D项,“句句运用比喻、拟人”错,这首诗并没有句句“拟人”。故选D。

2.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语进行分析。“爝火燃回春浩浩,藏蓄阳和意最深”,正面抒怀,说这里蕴藏着治国安民的阳和布泽之气。“意最深”,特别突出此重点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阳和”,“照破夜沉沉”,对照着写,显示除旧布新的力量。“铁石犹存死后心”,“铁石”句表示坚贞不变的决心,也正是于谦人格的写照。“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从煤炭进一步生发,即杜甫广厦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扩大之。末句绾结到自己出山济世,一切艰辛在所甘心历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前四句描写煤炭的形象,写尽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发,抒发诗人为国为民,竭尽心力的情怀。全诗以物喻人,托物言志。诗人一生忧国忧民,以兴国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确点出,其舍己为公的心志在后两句表现得尤为明显。综合全诗,诗人在诗中表达了这样的志向: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国为民造福之心,即使历尽千辛万苦,他也痴心不改,不畏艰难,舍身为国为民效力。

【翻译】

凿开混沌之地层,获得乌金是煤炭。蕴藏无尽之热力,心藏情义最深沉。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犹如是春风。熊熊洪炉之烈焰,照破沉灰色的天。钟鼎彝器之制作,全赖生成是原力。铁石虽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饱又暖和。不辞辛劳不辞苦,走出荒僻山和林。

简析

这首咏物诗,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现其为国为民的抱负。于写物中结合着咏怀。

咏煤炭(于谦)阅读练习题答案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试题】

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金:指煤。

B.阳和:春气融和,这里指煤炭燃烧时像太阳一样温暖。

C.乱如麻:烦乱如理麻,理也理不清。

D.共:和。

②《咏煤炭》中“铁石犹存死后心”一句诗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咏煤炭》和《朝天子·咏喇叭》两首都是咏物作品,但《咏煤炭》这首诗是托物言志,《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是借物咏怀。( )

B.《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 )

C.《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

D.《咏煤炭》中“洪炉照破夜沉沉”一句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 )

【参考答案】

①B。

②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民造福之心。

③A√。B√。C√。D×。

于谦《咏煤炭》阅读练习及答案

于谦《咏煤炭》阅读练习及答案1

咏煤炭于谦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咏煤炭》中托物言志,借以明志的名句是哪句?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分

2、“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两句诗写得好,请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抒发诗人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的爱国之情。

3、“爝火燃回春浩浩”形容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洪炉照破夜沉沉”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诗人用用比喻手法具体描写煤炭的能量之大。

于谦《咏煤炭》阅读练习及答案2

咏煤炭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朝天子·咏喇叭

王磐

喇叭,锁哪,曲儿小腔儿大。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军听了军愁,民听了民怕。

那里去辨甚么真共假?

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

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试题】

①对上面两首诗词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乌金:指煤。

B.阳和:春气融和,这里指煤炭燃烧时像太阳一样温暖。

C.乱如麻:烦乱如理麻,理也理不清。

D.共:和。

②《咏煤炭》中“铁石犹存死后心”一句诗的.意思是:

③判断下面对这两首诗词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咏煤炭》和《朝天子·咏喇叭》两首都是咏物作品,但《咏煤炭》这首诗是托物言志,《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是借物咏怀。( )

B.《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表达了于谦爱国忧民的思想及甘愿为国为民出力献身的高风亮节。( )

C.《朝天子·咏喇叭》这首散曲表面是吟咏喇叭,实际上是借物咏怀,讽刺和揭露了明代宦官狐假虎威、残害百姓的罪恶行径,表达了人民的痛恨情绪。( )

D.《咏煤炭》中“洪炉照破夜沉沉”一句写出炉火火势之大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给人们带来温暖,就像春回大地一般。( )

【参考答案】

①B。

②铁石虽然坚硬,但依然存有为民造福之心。

③A√。B√。C√。D×。

咏山泉阅读答案

《咏山泉》是唐代诗人储光羲的作品。此诗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咏山泉阅读答案,欢迎阅读!

【原文】

咏山泉

储光羲

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

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

这首诗中的“山泉”具有什么品格?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怎样的情怀?

【参考答案】

(1)这首诗在表现山泉得天地之声色,具满涧平池之能的同时,又表现了山泉恬淡自然、清高自守的品格。

(2)诗人借咏山泉表现了淡薄清高、任性自然的情怀。

【解析】

这是一首山水诗。作者储光羲以写田园山水诗著称,其诗多描绘农家生活、田园风光,抒写个人情怀、朋友情谊,笔调质朴、自然、生动。《咏山泉》可谓诗人吟咏山水的著名诗作。

作为一首较为工整的五律,此诗的内容组合与行文结构颇具特色,首联叙事点题,紧扣“泉”字,起得平和自然。静寂的深山里,一股清泉徐徐流动,给这僻远之所平添一活气;面对此番景象,诗人真想问山泉有无一个让人记得住的名字,可是无从知晓。其既惊喜又遗憾的.心情充溢于字里行间。颔联承接上文,从正面立意,描绘山泉的出俗形象。诗人从广阔的立体空间着笔,生动地摹绘出山泉的澄澈与灵动:它流淌在平地之时,恰似一面新亮的镜子将蔚蓝的天宇尽映水底。它飞泻于山下之际,又如潇潇春雨般泼洒半空,煞是壮观。此联取景清晰,摹象精致,对仗谨严,通过大胆的想象,细腻的刻画,把飘逸的山泉的形象描绘得生动可感。颈联从反面角度立意,转写山泉遭遇冷落的境况:尽管山泉清净而鲜活,可是当它流入深涧,水满溢出,分引到小池的时候,山泉原先的那种清澄和,那种灵气,被这窒息的环境遮盖了,仿佛有谁不愿意看到山泉的“映地”“飞空”。这些描写,意在为后文蓄势。尾联关合全诗,由叙而议,点明诗旨:山泉的“恬淡”无人关注,可它仍然年复一年,自洁自清,保持着一尘不染的秉性。

由此看来,《咏山泉》是一首别致的山水诗,其独特的艺术技巧可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媲美:全诗形象生动,画面清新鲜丽,诗人既泼墨渲染,又精雕细刻,把清泠丰溢的山间清泉逼真地展示于读者面前。《咏山泉》又是一首有所寄托的咏物诗——作品采用拟人手法,寓情于景,写山泉的“不知名”,说山泉的“无人问”。写山泉的“恬淡”,说山泉的“长自清”这一切,都在暗示人们:山泉即诗人自己,山泉的特点即诗人要追求的个性,其崇尚恬淡自然、飘逸出俗的高洁境界了了可观,耐人回味。总之,咏山泉与明心志的高度和谐统一,使此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削尽常言”(殷璠《河岳英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