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校园暴力的宣传标语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标语吧,标语肩负着“社教”的使命,在影响社会舆论和文化传播中,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起着不可忽视的导向作用。什么样的标语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反对校园暴力的宣传标语,欢迎阅读与收藏。

反对校园暴力的.宣传标语1

1、抓平安创建、保治安稳定、促社会和谐;

2、建设平安校园,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3、建设平安校园,打造平安生活;

4、扎扎实实抓创建,平平安安每一天。

5、人人创平安,平安为人人。

6、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7、建设平安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8、整治隐患,强化管理,努力营造安全生产生活环境;

9、营造校园安全氛围,创造温馨学习环境。

10、维护校园安全,营造和谐环境。

11、维护你我安全,共创和谐校园。

12、多一句文明用语,增一缕校园春风。

13、学海拼搏,需注意安全;寒窗苦读,应畅谈文明。

14、一起建和谐校园,互相帮助显爱心。

15、你我文明一小步,校园文明一大步。

16、安全与文明携手,健康与美丽同行。

反对校园暴力的宣传标语2

1、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情,也是最容易忽视的事情,但她却是最珍贵的事情。

2、健康生活,文明做人,平安校园,幸福一生。

3、树立文明新风,共建和谐校园;维护校园安全,创建平安环境。

4、好少年=文明+价值+爱心+力量

5、文明在于细节处理,安全在于未然防患。

6、坚持以人为本,共创美好校园。

7、留心捡起是的一片纸,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一块污渍 ,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8、关注生命、关注安全、关注稳定

9、创建“平安校园”,争做文明员工。

10、增强法制观念,提高防范意识。

11、共建安全稳定和谐美丽校园。

12、积小安为大安,平安建设铸心间。

13、为了师生员工的安全幸福,请积极参与校园平安建设。

14、师生携手共建“平安和谐校园”。

15、积极开展创建平安校园活动,给师生员工以正义感、安全感。

16、建设平安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17、建设平安校园,共创美好家园;

反对校园暴力的宣传标语3

1、老师是我们难求的知己,校园是我们温馨的家园。

2、健康——谱写人生之路;安全——唱响生命之歌;文明——点燃心灵之窗。

3、和谐校园,你我共建;平安校园,你我共享。

4、顺手捡起的是一片纸屑,纯洁的是自己的精神;有意擦去的是一块污迹,净化的是自己的灵魂。

5、真心真爱献出来,上下友爱创未来。

6、鸟儿因翅膀而自由翱翔,鲜花因芬芳而美丽,校园因文明而将更加进步。

7、让健康与我们相随,让懂事与我们相伴;让聪明与我们相拥,让可爱与我们相依。

8、增强师生防范意识,营造校园安全环境。

9、相亲相敬与相知,尽显和平真意义。

10、创建平安和谐校园,兴办人民满意教育。

11、和谐—唱响生命之歌;文明—点燃心灵之窗。

12、同窗同心同条船,并肩并行乐与悲。

13、同学相处是缘分,礼让三分解矛盾。

14、手中有爱花似锦,足下留情草如茵。

15、安全意识,时时具备不可忘;文明之道,刻刻铭记你我心。

16、校园暴力要不得,共建美好创和谐。

17、百善文明为先,万事安全为重。

反对校园暴力的手抄报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折射出的是学校法制教育的缺失,下面给大家整理了反对校园暴力手抄报模板,快来阅读吧!

反对校园暴力的手抄报1

反对校园暴力的手抄报2

反对校园暴力的手抄报3

最近在网上看到二则初中女生遭同学虐打的新闻,一则是打人女生怀疑被打女生背后说她坏话;一则是遭室友勒索而无钱被打......

这二则新闻的画面,相信很多人看后心里都沉重得喘不过气来!这样的伤害给孩子的成长和将来的人生带来的会是怎样的痛苦?

如何让孩子远离校园暴力的伤害,成了很多父母心里深深思考和忧患的问题,既要让孩子不被校园暴力案例吓到,又要让孩子相信生活的美好,这是个多么难的问题。一直都觉得,不能灌输给孩子太多负面的东西,以免让孩子生活在对善良的质疑中。但现在各种伤害的案件让我觉得,还是要让日渐长大的'孩子适当的了解一些不管是发生在校园还是社会上的伤害案,让孩子多一些警醒和防范,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就这二则新闻,我在上学路上轻描淡写地与女儿谈到初中女生遭受暴力伤害的事,女儿问是什么原因那俩女生受到的欺负?我说一个是被怀疑说对方坏话,一个是遭勒索而不敢告诉家人而被室友打。我说这二个原因是要让女儿明白,不要轻易道他人是非,不要传播道听途说的事情,如果无端的遭人怀疑,一定要解释清楚。当然了,有些时候不是你刻意去防范,就能保护好自己的,有时也会有你不犯人,别人也偏要欺负你。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我们都要反复交待孩子,一旦在学校或是社会上遭受到暴力的伤害,一定不能被对方的威胁所吓倒,先冷静下来机智化解,如不能也不要害怕,相信邪不压正。万一被伤害后一定要及时报警,或告诉老师,更要告诉爸爸妈妈,相信他们一定会帮你处理好。

当我们在担心孩子遭受到校园暴力伤害的时候,我们也要告诫孩子:

1:要和同学们处理好关系,不打同学小报告,不道他人是非,和同学发生冲突了,要及时消除误会。

2:慎重交友,多交良友,融洽的同学缘也会让那些品行不好的学生惧怕。

3:遇到被敲诈、勒索和殴打时要大声呼救,相信邪不胜正,做坏事的人其实也心虚。

4:平时不要炫富,以免给坏人有机可乘。

而家长自己要做的:

1:选择性地给孩子讲一些校园暴力伤害的案例,让这些事件对孩子有一个警醒的作用。

2:平时可以让孩子进行一些跆拳道、散打之类的训练强身健体,尤其女生。

3:家长平时要多和老师联系多沟通,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4:给足孩子安全感和信任感,让孩子在发生事情后能第一时间告知。

中学的孩子大都处于叛逆期的年龄,做事情较极端,完全不考虑后果,为了保护好自己,一定不要去惹那些品行不好的学生,不要用言语去挑战和激化矛盾。我个人希望,学校也要对那些有暴力倾向和品行不端的学生进行心理上的疏导和教育,不要等到发生了问题才去堵漏,因为这些学生老师肯定要了解得多一些。平时学校也要给同学们多灌输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告诉同学们遭遇到校园伤害一定要及时告知老师。如果学校在这方面做够了措施,相信也是可以避免一些悲剧的发生。

记得有一次,我和女儿在放学途中,四五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围着殴打一个男生,而那个男生只有抱头蹲在地上的份,旁边几个年迈的老人指责喊叫也不能阻止。我没有丝毫的犹豫,跑过去抱着那个被踢打的男孩,大声喝斥那几个打人的男生,我背上挨了好几拳他们才悻悻地住手,并威胁这个孩子改天再收拾他。我帮孩子擦掉嘴角的血,将瑟瑟发抖着哭泣的孩子送回了家,一再叮嘱孩子要告诉家长,不然这些孩子还会在路上拦住打他。总觉得有些时候,是我们家长没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信任,让他相信受到了伤害爸爸妈妈或老师是一定会帮助他的,所以有的孩子在挨打后受到威胁也不敢告诉老师和家长,以致让他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欺负。还有一种情况是当遭受到暴力伤害的孩子告诉了老师和家长,而老师和家长处理不得当,以致让孩子继续被变本加厉的伤害。

当高考正能量的余温还在温暖着人们的时候,当无臂男孩和脑瘫女孩的事迹还在感动着人们的时候,永新县“女初中生围殴女同学”的事件却又一次将校园暴力推进人们的视野。视频中,几个嚣张跋扈的妙龄少女表现出与这个年龄极为不匹配的言行举止,不堪入耳的脏话和不忍直视的暴力行为与她们的身份——“妙龄女学生”充满着浓浓的违和感。

校园,本应是宁静致远的一方净土,同窗情谊,在人们成长的过程中,独具意义。而一次又一次的欺凌侮辱、同窗相欺却让人们不禁忧虑:校园暴力的主体日渐“低龄化”的现状,到底是道德品质的淡漠还是心理健康的缺失?而面对一次又一次“万万没想到”的校园暴力,除了义愤填膺的指责谩骂、声讨人肉、平息事件不良影响等等,社会、学校、家庭、旁观者究竟真正应该做的是什么?

面对青少年施暴者和受害者双方的年龄特点,单单用法律去约束和解决校园欺凌问题或许并不是一个成功的途径。对于这个群体来说,更需要迫切解决的是心理建设和教育。

而在青少年世界观形成的关键过程中,老师、家长、社会必须责无旁贷的共同肩负起积极引导的职责。首先,创造良好的家庭文化环境,应该有选择有意识的利用身边的事情,将社会中可能存在的伤害和被伤害现象与孩子交流,把好杜绝校园暴力的第一关。

其次,创造全面的校园文化环境,杜绝学科教育与德育教育处于半分离状态,杜绝应试教育的升学任务目标化背景下的情商教育忽略化,学校应该提高对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塑造。从源头上尽可能的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对于已经发生的校园暴力,更多的不是善后学校的名誉,而是为欺凌者、受害者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帮助他们真正走出暴力的阴影。最后,作为“旁观者”,唏嘘哀叹也好,指责谩骂也罢,请将心比心,体谅当事人的压力和无助,少一些冷漠的围观,多一些仗义执言,少一些博人眼球的转发求关注,多一些停止传播、拒绝“人肉”的关爱,不要让网络效应成为校园暴力后续事件的二次伤害。

反对校园暴力手抄报资料

目前,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校园暴力的法律,正是由于校园暴力干预机制的滞后和犯罪成本低,使得国内校园暴力长期以来停留在道德层次,而没有上升为法律问题,这种现状导致出现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人人有责,但一旦出了问题却人人无责的局面。

宽严相济 及时疏导

从近几年发生的校园暴力事件的执法和司法过程来看,有时候可能会出现偏差,导致教育与惩罚的失衡。例如,执法者由于过度注重所谓教育原则而忽视了惩罚原则,从而放纵犯罪;司法者由于过度注重惩罚原则而忽略教育原则,导致青少年自暴自弃。

据多年工作在未成年人检察系统第一线后转型为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的程晓璐介绍,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同时,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接受矫治和教育。如果是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治安处罚。如果是初次违法,则不执行行政拘留。但如果不满十四周岁,则不予处罚,而由家长管教。

规定很多,但实际上法律规定的这些措施并没有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是被虚置了,比如责令父母严加管教,基本属于空话,有些父母根本不知道怎么管或者管不了;收容教养随着劳教制度的废除,执行场所没有解决,基本也被废止,名存实亡;而送专门学校,由于法律并没有规定为强制性措施,而是由监护人或原所在学校提出申请,经教育部门批准,因此,走进工读学校的“问题少年”很有限。对于不予刑事处罚的,公安机关至多口头训诫了之,起不了警示教育作用。

宽严相济,才能公平地体现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重刑主义和姑息方针都会戕害法律的严肃性和公平性。一些“熊孩子”的“恶”,并不比成年人之恶来得柔和。如果没有合适的“枷锁”对他们进行制约,很可能发展成更加严重的“恶势力”,但如果以暴制暴、法用重典也许会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

程晓璐解释,未成年人暴力犯罪,决不能简单批评几句,便一放了之,而应当秉着“宽容而不纵容”的原则,在刑罚之外规定专门的矫治措施。比如可以在上述法律规定的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规定具体的切实可行的惩戒措施,从而将上述法律条文真正激活,比如父母严加管教,可以规定对问题少年的父母在一定的期限内接受强制性的亲职教育,对问题少年开展假日生活辅导等;还有训诫程序应当“仪式化”,在公安或司法机关主持下,邀请被害方、社区工作者、律师、学校教师等参加,通过更加正式的方式对涉案青少年进行训诫,此外,涉事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要对被害人进行正式赔礼道歉,仪式结束后公安、司法机关再分别对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出具书面训诫书和告诫书,这样对他们起到的震慑作用更大。对于专门学校教育应当改为强制性规定,并且只针对严重暴力犯罪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对于轻微违法的未成年人只在社区和所在学校或观护单位接受教育矫治即可。

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和受害者具有特殊性,与一般犯罪相比具有自身的特性,而这样的特性决定了国家需要从管理机构、惩戒措施和保护措施方面,建立明确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专项规定。如韩国2022年出台的《校园暴力预防及对策法》,就规定了校园暴力对策委员会专门负责制定校园暴力预防和规制对策基本计划,负责评价相关对策实施效果。我国教育部今年计划起草的《校园安全法》,即从校园安全的角度对校园暴力事件及伤害事故起到法律规制作用,通过明确政府、学校、学生及家长的具体责任,遏制校园暴力事件。

在治理校园暴力的过程中,如何做到违法必究、执法必严,甚至根据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为他们制定量体裁衣式的细化规则,显得尤为重要。既坚持未成年人犯罪与成年人犯罪的区别对待,给予未成年犯罪人在正常环境下改过自新的机会,同时也要防止对未成年人只讲从宽而不讲从严的认识偏差。对那些主观恶性大、社会危害严重的未成年惯犯、累犯,理应在法治原则范围内予以必要的严惩。

填补法律漏洞 各方形成合力

首都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主任席小华,是青少年事务社工领域著名的学者和实践者。她认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是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不能仅仅归结于是一部法律的原因。确实目前我们未成年人法律保护体系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针对一些违法的严重不良行为缺乏有效保护措施跟进,这是立法部门需要密切关注并给予跟进的。但是关注青少年在成长中呈现出的教育需求并给予满足,才是预防校园欺凌现象的治本之举。

法律漏洞亟待解决的同时,各个方面需要形成一种合力。“一方面在立法上需要完善,比如台湾《少年事件处理法》把有可能触法或者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都列为少年事件,都需要在法律上给予明确的或者是惩罚或者是保护性处分的事件。”席小华解释,如果我们的法律健全,会让未成年人意识到违法行为并不能随意实施,当下实施的行为有可能会触法,有可能会面临不良的记录。但是现在我们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没有细致的规定。当然,我们仅靠立法并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如果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同伴教育、学校教育在这些方面都没有有效跟进的话,并没有给孩子一个全面的关注。比如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价值观、怎样跟别人友好相处、遇到矛盾和冲突怎么样通过理性的方式来解决等。其实这些都是教育的问题,并不是立法的问题。一方面立法需要完善,另一方面教育应该做到更有针对性!

很多未成年人司法领域的学者认为,从长远来看,我国应当借鉴域外少年司法制度和经验,建立独立的少年法,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建立专门性的少年司法制度,废除收容教养,专门规定针对问题少年的保护处分措施,将训诫、专门学校教育、责令家长强制亲职教育、假日生活辅导等都应当由专门的少年法院进行司法裁决,作出保护处分措施的决定。

虽说,法律对未成年人不用重典,但不代表“常典”可以荒废。无论何时,对未年人的保护要构建起一套系统的长效机制。只有法律的惩戒不落空、家庭和社会的管教不断层,多方形成“真空”,彼此形成合力,未成年人才能从最初对成人行为方式的模仿,逐渐理解法律和道德存在的意义,并逐渐树立起“犯法必被惩罚”的规则意识,从而产生对法律的敬畏。

无论是法律领域、教育领域还是社会层面,对于未成年人犯罪,一直在强调宽严相济,教育与惩罚并重。但是,这种教育和保护是具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超越了法律底线,必须为此承担法律责任,决不能以保护为名逃避法律责任的追究。

反对校园暴力,共建和谐校园优秀演讲稿

导语: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一些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行为联系在一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反对校园暴力的演讲稿,欢迎查阅与借鉴,谢谢。

反对暴力,共建和谐校园(一)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讲话的主题是《反对暴力,共建和谐校园》

校园,是培养人的地方,是文明的殿堂;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然而近来,却常常看到暴力事件的发生。很多同学总是出口成脏、恶语伤人,有些同学总是横行霸道,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欺负弱小,甚至打群架。这些现象给宁静的校园蒙上了一层阴影。党中央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要知道,没有和谐的校园,就没有安宁的学习环境;没有校园的和谐,就没有社会的和谐。 校园暴力主要有以下表现:

1、语言暴力。有的同学喜欢耍派头,总是盛气凌人、目空一切,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一开口就是“老子”、“我儿子”,把脏话都变成了口头禅,一说话就扯开嗓子喊,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存在。殊不知这些表现都显得很没有素质、很没有教养。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有的同学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就在初二75班,很多同学常常辱骂、欺负本班的张玉龙。

3、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常常因为“鸡毛蒜皮”的小纠纷,由口语辱骂升级到拳脚相加。

4、讲所谓的“义气”,用暴力手段争论长短。这类事件,往往由上述两种形式引发的,由个人与个人之间,升级到群体。如最近学校处分的那些同学。

5、有的同学喜欢耍派头、逞威风。他们总喜欢找别人的麻烦,看别人不顺眼,甚至是自己错了还摆出一副你奈我何的姿态,仗着自己有一帮所谓的“哥们”就横行霸道,一点点小事就打群架,甚至叫校外的人打架。

校园暴力不仅给同学们造成了身体上的伤害,更给纯洁的心灵烙下了深深的伤痕,也不可避免的影响了我们的学习,影响了我们的健康成长。同学们,面对校园暴力,我们该做些什么呢?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反对暴力,远离暴力,共建和谐校园,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健康成长。

1、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爱惜自己,不结交社会闲杂人员;尊重他人,对学校老师有礼貌、对我们的校卫和安保有礼貌、对同学有礼貌,不要粗口伤人,不要动手动脚,不要过度玩笑导致翻脸打架;学会跟同学和谐相处,包容他人,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得理不饶人、不要揭人短处、不要嘲笑他人、不要挑拨离间、不要搬弄是非,不做他人暴力帮凶,要拒绝与校外不良青年交往,抵制不良的引诱,做一名有文化、有修养、有礼貌、有智慧的学生。

2、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上学放学尽可能结伴而行。不要走僻静、人少的地方,要走大路。不要天黑再回家,放学路上不要贪玩,要按时回家。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和老师、家长、警察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发生事情后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大胆揭发坏人坏事,不要姑息养奸。

老师们、同学们,“校园是我家,安全靠大家”。让我们携起手来,从每一天、每一件事做起,全力共建“平安校园”;齐心共创“和谐校园”。

如何预防暴力伤害(二)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xx班的xxx。

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如何预防暴力伤害。

其实大家都知道,校园暴力可使大家的身心健康受到伤害。校园暴力不仅直接伤害了我们的身体,还会严重损害我们的心理健康,有些同学由此产生恐惧心理,难以集中精力学习,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有的甚至不能正常完成学业。

校园暴力还会使我们家长的工作生活受到影响。由于担心校园暴力发生在自己孩子身上,许多家长亲自接着孩子上下学,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有的家长不得不求助于相关法制机构。另外,校园暴力可使校园正常秩序受到破坏。校园暴力的存在和发生,使同学们不得不挤出时间和精力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既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给学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下面我和大家说说校园暴力哪几种表现形式

1、索要钱物,不给就软硬兼施,不给就威逼利诱。

2、以大欺小,以众欺寡。

3、为了一点小事就大打出手,伤害他人身体,侮辱他人性格。

4、同学们因“义气”之争,用暴力手段争短论强。

5、不堪受辱,以暴制暴,冲动报复。

6、侮辱女同学。

7、侮辱、恐吓、殴打教职员工。

以上就是常见的校园暴力,那么我们如果遇到校园暴力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又应该如何做才能更好的保护我们自己和有效的抵制校园暴力呢?我觉得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

(1)遭到校园暴力侵害的同学,应在学校、警方或家长的帮助下,制止暴力,绝不能逆来顺受或以暴治暴。

(2)与不法行为作斗争一定要讲策略,运用智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尽可能避免正面的直接搏斗,以免引起不必要的伤亡。必要时尽是满足对方提出的要求,与此同时一定要记住对方的体貌特征,及时报警,或向老师、家长寻求帮助。

(3)当有人,尤其是陌生人,约自己到校内、外偏僻地方去时,一定要坚决拒绝;当不法分子到来时,一定要想办法逃脱,并积极寻求帮助。

(4)要增加法制意识,当冲突发生后,要勇敢站出来,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现在,我再说说几个特殊的校园暴力的应急处理,同学们可以做以下参考。

(1)敲诈、勒索

什么是敲诈勒索呢?敲诈勒索是指以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实施威胁或者要挟,强行索取财物的行为,当我们遭遇敲诈、勒索怎么办?首先当遇到敲诈勒索时一定要保持冷静,尽量说好话,稳住对方,说明自己没带钱,避免正面冲突。要坚决拒绝其无理要求。一定要相信警方、学校和家庭都能为你提供安全保护。如果轻易屈服于对方,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也会为你招来无穷无尽的纠缠。如果无法脱身,可以借口身上没钱,约定时间地点再交,然后立即报告学校和公安机关。警方会及时采取行动抓捕坏人,他就再也不能伤害你了。另外,一定要向学校、公安机关报告。你越怕事,越不敢声张,不法之徒就越嚣张。如果发现其他同学补敲诈、勒索,要及时拨打110报警,并通知老师。

(2)抢劫、抢夺

如果遇到抢劫、抢夺,我认为我们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有防范意识。

②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大家最好结伴同行,相互帮助。

③身上不要携带太多的现金或贵重物品

④平时,不要花钱大手大脚,以免引起不良行为表青少年或犯罪分子的注意。

⑤设法脱身。实在无法与作案人抗衡时,可以看准时机向人多、灯亮的地方或宿舍区奔跑。

⑥麻痹对手。当自己处于作案人控制之下而无法反抗时,可先按作案人的要求交出部分财物。使作案人放松警惕,看准时机逃脱。

⑦及时报案。脱身后要及时报案,尽量准确描述作案人体貌特征,使犯罪分子尽早被绳之以法。

(3)绑架、劫持

绑架罪,是指利用被绑架人的近亲或者其他人对绑架人安危的忧虑,以勒索财物或满足其他不法要求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劫持或以实力控制他人的行为。预防绑架要做到:

1、 外出、上学和放学要尽量结伴同行,外出时要告诉家长,并说明返家时间,不要随意在外逗留。

2、如果有人突然来找你以“你家中出事了”或“你父母生病、出车祸”等等为由,要你离开学校或家中时,应首先设法与家人联系查证,并将此事告诉你的老师或邻居。

当我们遇到绑架、劫持怎么办?

如果不幸被绑架、劫持,要保持冷静,并想方设法摆脱歹徒的控制:

①遇到劫持,不要过分挣扎,以免犯罪分子对被绑架者进行身体伤害。要尽量拖延时间,记住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②如果被蒙上眼睛,要尽量将听到的线索默记在心里,如犯罪分子的谈话内容、他们互相之间的称呼等等,到达藏匿地点后,要尽量了解藏匿地点的环境特点,与犯罪分子周旋。尽量避免激怒犯罪分子。

③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寻求他人帮助,摆脱歹徒的控制。

在最后,我告诉同学们的是要远离暴力,平安上学来,平安回家去,遇到暴力问题时不要回避自己的心理问题,不要胆小怕事,要勇敢面对校园的不良风气,因为懦弱往往会助长别人对你的攻击行为,要用正气、凛然和大义的态度,努力降低自己受到人身攻击的概率。

我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打击侵害校园犯罪,加强自我防卫能力(三)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打击侵害校园犯罪,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教育和培养好青少年,是我们中华民族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根本大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是全党全社会共同的社会责任。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培养教育,为青少年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使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健康成长。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近几年来,侵害校园的案件以及学生犯罪时有发生,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学习、教学秩序。我们一方面对侵害校园的犯罪要进行严厉的打击,另一方面,也要加强校园治安环境的整治工作,提高自我防卫能力。

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

从主体因素上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脆弱;二是头脑简单,解决问题的方法偏激粗暴:三是贪图享受。从客观因素上看,一是家庭教育的误区;二是学校教育的失当;三是社会文化氛围消极方面的误导;四足缺乏社会救济措施;五是法制教育相对滞后:六是受社会经济负面效应的影响。

对学生来说,让犯罪远离校园,应从自身做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从而铲除校园犯罪滋生的土壤。许多案例表明,校园犯罪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条件,一定的气候,越是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学生纪律差的学校,发生的事件越多。学校犯罪事件又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偷偷摸摸的勾当,因此它只能在黑暗中进行。如果我们让阳光普照校园,那么参与犯罪者就不敢出现。阳光是什么,阳光就是学校的正气,就是全校同学的正气,这就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道理。

我们在打击侵害校园犯罪的同时,还应加强自我防卫能力:

1、提高法律意识,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你们要多学点法律知识,弄明白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只有明白了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才有可能自己不做违法犯罪的事,同时也有可能制止他人违法犯罪。

2、增强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为什么侵害校园犯罪屡禁不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同学们没有团结起来,缺少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勇气。面对犯罪分子的暴力威胁,竟然会束手无策,让他们得逞,原因是他们被犯罪分子的暴力所屈服。

3、掌握防卫方法。一是要看好自家门,宿舍门要随时关好,钱财要妥善保管;二是外出要请假,夜行要结伴,让同学老师知道你去哪里,或者遇到问题有个照应,防止犯罪分子袭击;二是同学们应该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青少年在哪些方面应受到保护。在受人欺侮,遇到危险或可能发生危险时,要主动、及时地与老师、家长、公安人员取得联系,积极争取学校、社会和家庭的保护和帮助。发生事情后要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要大胆揭发坏人坏事,不要姑息养奸。

总之,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是民主法制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国民素质的提高,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民主与法制的推进,这都寄希望于广大的青少年。为推进青少年的法制教育的深入开展,全社会都应当行动起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校园不容暴力(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是号参赛选手陈华旺。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校园不容暴力》。

校园本该是一方净土文明的殿堂。然而近年来一些十六七岁的花季少年越来越多地与暴力行为联系在一起。

如前段时间某市发生的打架杀人案件一中学两名学生黄某韦某,因晒衣服使用顶衣杆问题发生争吵打架,黄某在冲动愤怒中,用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韦某连捅数刀后逃逸,韦某最终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因伤势过重而死亡。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何几句口角演化成了一起刑事案件?究其原因有一下几点:

第一、学生自身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视自己的健康。中学生自杀、自残事件时有发生。加之青少年学生做事容易冲动部分学生法制观念淡薄使得他们在与他人发生矛盾后常常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

第二、家庭方面

曾有机构通过对2022多名未成年犯和1000多名普通未成年人的资料进行调查发现家庭暴力是未成年人产生不良行为的催化剂。

家庭暴力给孩子带来的不仅是皮肉之苦更多的是心灵的创伤和行为的扭曲,孩子极易产生不良的性格特征。同时,父母的暴力行为成为孩子的模仿对象,孩子学会粗暴、打斗、残酷。

第三、社会环境方面

在我国通过各种传播媒介,青少年可以十分方便地接触到暴力场面。影视作品中、游戏中的一些血腥、刺激场面使暴力虚拟化,潜移默化地教唆孩子们杀人,所以青少年犯罪的手段更加冷酷和残忍。

针对以上因素,我们应该如何尽量避免校园惨案的发生呢?我认为有一下几点:

1、加大正面宣传和教育力度。要让社会充分认识到校园暴力问题的严重程度以及危害,控制暴力文化的传播。

2、学校与当地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学校把发生在校内以及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可能引发暴力事件的因素都及时报告公安机关而公安机关配合学校进行宣传、教育。对于实施暴力侵害行为的及时依法给以惩处;

3、从小对未成年人进行责任意识的教育,加强在校学生自我保护方面的教育;

4、要抓好家庭教育家长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积极履行好监护责任尤其注重培养孩子善良的人格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孩子的爱心让他们学会给予和奉献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

校园暴力不仅给受害者的身体带来伤害,同时会产生许多不良的社会情绪,如恐惧和焦虑。所以,我们都应积极行动起来让暴力远离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