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

导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古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言必信,行必果。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0、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3、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16、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1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9、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6、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27、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28、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2、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7、若人有眼大于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38、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3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雪梅中蕴含哲理的诗句

《雪梅》比较著名的是宋代诗人卢梅坡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雪梅中蕴含哲理的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雪梅中蕴含哲理的诗句: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雪梅》

年代: 宋 作者: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

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注释

①卢梅坡,宋诗人。生卒年不详。“梅坡”不是他的名字,而是他自号为梅坡。

②降(xiáng),服输。

③骚人:诗人。

④阁笔:放下笔。阁,同“搁”放下。评章,评议的文章,这里指评议梅与雪的高下。

【赏析】

古今不少诗人往往把雪、梅并写。雪因梅,透露出春的信息,梅因雪更显出高尚的品格。如毛泽东《卜算子咏梅》中就曾写道:“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雪、梅都成了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梅坡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磨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难怪诗人无法判个高低。诗的后两句巧妙地托出二者的长处与不足:梅不如雪白,雪没有梅香,回答了“骚人阁笔费评章”的.原因,也道出了雪、梅各执一端的根据。读完全诗,我们似乎可以看出作者写这首诗是意在言外的: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这首诗既有情趣,也有理趣,值得咏思。

鉴赏

这是宋代诗人卢梅坡咏物言志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通过对“梅”“雪”的评论,在比较中巧妙地写出各自的特色,并寓理于其中。

“梅雪争春未肯降”,这句是写梅雪在“争春”上互不相让。因为梅花在冬末春初开放,香气飘散,给人以一种春天不久要来临的感觉;而白雪几经降落,也意味着春天不远了。“未肯降”即不肯认输。

“骚人搁笔费平章”,这是指诗人要评价梅雪谁是报春使者,也需要放下手中笔,好好地权衡一番。“骚人”,即诗人:“搁”,放下:“平章”,评论。

一、二句意思:梅花和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要评论它们二者的高下,也需要搁下笔来好好地想一想,煞费一番心思了。

“梅须逊雪三分白”,这句作者从颜色角度来写,梅不如雪那样洁白。“三分”以实写虚,是“少许”的意思。这是梅的短处,恰是雪的长处。“逊”,逊色、差一点。

“雪却输梅一段香”,这句作者从气味角度来写,雪当然不具备梅花的香味。这是雪的短处,恰是梅的长处。“输”,这里作“差”讲。

三、四句意思:(看来)梅花在白的俏丽上要比雪差三分,而白雪在芳香上,却要输给梅花一段了。

一“色”一“香”,一“长”一“短”,堪称神思巧运:“骚人搁笔费平章”的难题,作者轻轻巧巧一笔即“盖棺”——其实是既“盖”又未“盖”,因为“色”与“香”是两个不同的角度啊!

对于咏物言志的诗,我们要从物中获得启示,联想到社会生活中的类似现象(即“由此及彼”)。读了这首诗,我们可以悟出这样一个哲理:一个人应看到自己的长处,也要看到别人的长处,还要看到自己不如别人的地方。

关于蕴含深刻哲理的经典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若人有眼大于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言必信,行必果。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古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

导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古诗中蕴含哲理的诗句,希望对你有帮助!

1、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2、言必信,行必果。

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8、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10、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

1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1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3、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14、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15、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

16、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17、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1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19、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20、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21、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

22、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4、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25、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26、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离别》)

27、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

28、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29、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3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3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32、沉舟侧畔千帆过,并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4、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

3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37、若人有眼大于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38、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3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0、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