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的优秀教学设计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了“《黄山奇松》的优秀教学设计”,希望能帮助到您。

《黄山奇松》的优秀教学设计篇1

学习目标:

1.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尝试在背诵的基础上学习当众介绍,做到自信,声音响亮。

2.理解课文,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里,感受黄山的奇美,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学会用心体会景色,掌握“写实+想象”的描写方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体会黄山奇松的“形、神、情”,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里,掌握“写实+想象”的写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梳理课文

1.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看奇松耸立,怪石罗列,云海浩渺,温泉清澈,并称为——(“黄山四绝”)。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可见,千百年来,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

2.黄山松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呢?用一个字来概括。今天,让我们透过文字,去欣赏黄山松,感受它的奇!

二、感受奇松,体会写法

1.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黄山松潇洒、挺秀的身影,课文选择了哪几棵松树来介绍的?

这三大名松中最有名的是(迎客松),描写最详细的也是它(出示)谁来读读?

2.仔细读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你能从哪里感受到迎客松的“奇”?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并用朗读来展现。

(1)迎客松奇就奇在它的姿态美。【板书:形】

当你在山上游览时,看到如此姿态的松树,你会做什么?

(观赏)你被这棵树深深地吸引,把你心中的感受读出来。

(合影)看来此时的你心中是满满的喜爱,你来读出它的奇。

(2)迎客松奇就奇在它饱经风霜,却仍然青翠,生命力顽强。

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八百年,当狂风大作时6767(出示)

迎客松就这样深深地扎根于黄山之巅,咬定——青山(不放松)

当积雪重压时6767(出示)是呀,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它还会经历什么样的磨难,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松树?(出示)

八百年的历史,八百年的风刀雪剑,这就是饱经风霜。尽管如此,迎客松仍然郁郁苍苍,生机勃勃,不屈不挠。【板书:神】

此时此刻,你的心中涌动着什么样的感受?

(3)迎客松奇就奇在像人一样,伸出手臂欢迎宾客,热情好客。

这是作者的——(联想),这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的样子,跟我们做欢迎光临的姿势差不多。现在,你觉得黄山松还只是松吗?

对,它就是人,是黄山的主人,像我们的朋友,它的`这个姿势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它的(热情好客),多么有情有意的黄山松哪!【板书:情】

所以,它成了黄山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当你来到黄山,看到这课姿态优美的松树,深深吸引,心生喜爱。(女生读)

看到松树饱经风霜仍郁郁苍苍,生机勃勃,深感敬佩。

(男生读)

因为喜爱,就想成为它,你就是迎客松——(指名读)

你也是迎客松——(指名读)

此时此刻面对中外游客,我们迎客松舒展双臂,热情地说:——

融入情感,展开想象,一棵树就有了名字,甚至有了丰富的情感。如此奇特的松,只有在——(黄山)!如此独特的情,也只有在——(黄山)!怪不得,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板书:情有独钟】

学到这儿,谁能完整地回答迎客松“奇”在哪里?

3.为了突出黄山松的“奇”,作者是怎样写的呢?

是的,作者先突出迎客松姿态的奇、生命力顽强的奇,【板书:写实】再展开想象,一下子让松树有了很多人情味,也就有了更多的奇特。

【板书:想象】

4.“陪客松”“送客松”也是这样描写的。(出示学习单一)

学程单一:

(1)默读描写陪客松和送客松的句子,用横线画出“写实”的部分,用曲线画出“想象”的部分。

(2)想想从哪儿感受到这两棵松的“奇”,并通过朗读来展现。

(3)小组交流,由组长安排好汇报形式。

(4)学习时间:5分钟

5.交流展示。

6.三大名松各有各的姿态,屹立在黄山不同的地方,在游客的眼中表达着不同的情感,展现着它们独有的风采。就让它们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吧!接下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练习背诵第二自然段。

学程单二:

(1)组内合理分工,独立练习背诵。

(2)组内合作,有能力的同学可以尝试在背诵的基础上,模仿导游的口气来介绍。

(3)学习时间:3分钟

7.交流展示。

第三板块:观看微课,迁移运用

1.(出示第3小节)黄山奇松千姿百态,引读——

从这里的省略号,你读懂了什么?

2.我们一起来看看其他的黄山松吧!(播放微课)

3.学生写作

4.交流,评价。

三、总结全文,延伸课外

1.多么奇特的想象,多么奇特的松树。难怪课文结尾这样写: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

2.为了凸显黄山松的“奇”,我们和作者一样,在写实之外加上丰富的联想,黄山松就有了生命和情感,成为我们所有人心中的情有独钟。

3.布置作业。

必做题: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修改课堂写话作业。

选做题:

查阅黄山怪石的相关资料,用上“写实+联想”的方法,介绍“黄山怪石”,融入自己的情感,写出你的情有独钟。

《黄山奇松》的优秀教学设计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

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三、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松”,它以“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闻名于世。我们还知道,人们对四绝之中的奇松特别有感情,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看看黄山奇松,好吗?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指名说,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划好了吗?谁愿意来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出示句子)

指导朗读:

⑴、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指名说)

⑵、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正如文中说它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这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是的,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

⑶、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⑷、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看看这三棵奇松,好吗?(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教师引读第二节。)

(三)、观看录像、升化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出示录像,教师范读第三节)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咱们再一起读一遍,好吗?

(四)、布置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学设计的准备工作,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郁郁苍苍”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3、观察图片,任选一种松树,仿照课文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卡片出示“天下第一奇山”),它以“四绝” 闻名于世,这“四绝”是指——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卡片出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我们还知道,这“四绝”中,人们最喜爱的是——黄山奇松,正如课文中说的一样,更是“情有独钟”(卡片出示“情有独钟”,齐读)。只要你来到黄山上,你就会看到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潇洒、挺秀的奇松。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观赏黄山奇松。告诉大家,要想看松,最好的去处就是曾被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好好地读读课文第二节,待会儿告诉大家?(学生自由读)

2、同学们,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3、下面请同学们再好好地读读课文,用横线划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用浪线划出描写陪客松的句子,用虚线划出描写送客松的句子。

4、请三位同学分别读一读。

5、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一边读一边想,在你的头脑中迎客松究竟是什么样的?

投影出示句子,指导朗读:

(1)同学们,你们在读的时候,头脑中出现了迎客松了吗?它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说)

(2)大家说得挺好,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映示迎客松)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

(3)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4)看着这棵姿态优美、枝干遒劲的迎客松,读了描写迎客松的这几句话,老师相信大家一定有什么话要说吧!或有什么问题要问吗!(指名说)

①课前,老师查了资料,黄山上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多少风吹雨打,所以文中说它饱经风霜(卡片出示“饱经风霜”),但它却仍然郁郁苍苍(卡片出示“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儿完全可以看出迎客松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大家试着读一读第一句话看能不能不要老师教,就能一下子把迎客松顽强的生命力给读出来。(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②知道为什么叫它迎客松吗?它如同好客的主人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实际上就写出迎客松的奇特所在。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

③指名读第三句。把这句话改一个说法,用上“不仅……而且……”。(迎客松不仅是黄山松的代表,而且成了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黄山上的松太多了,它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但是人们只要一提到黄山奇松,就不由地会想起——迎客松。迎客松就代表着黄山奇松。实际上这句话还清楚地告诉我们,迎客松不光代表着黄山奇松,它还象征着整个黄山。

投影出示:人们提到黄山就会想到________,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________。

同学们,现在这句话理解了吗?能读好吗?(指名读,注意“乃至”后适当加重语气。)

(5)同学们,迎客松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姿态是那样的独特,它代表着黄山奇松,更象征着整个黄山。我觉得咱们在读的时候不光要把迎客松的奇、美给读出来,还要把作者对迎客松的赞叹,喜爱之情给读出来。你们能用自己的朗读把作者的情感表现出来吗?大家试着再读一读。(自由读、齐读)

(6)同学们,你们愿意将迎客松永远留在自己的脑海里吗?怎么办?(指名说)下面,请同学们抓紧时间把这段话背下来,待会儿,咱们看看哪位同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写迎客松的几句话。

6、听你们背诵,真是一种享受。我觉得咱们已经来到了黄山,来到了玉屏楼下,迎客松就生长在这里。它旁边还有陪客松、送客松。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陪客松和送客松的部分。待会儿,咱们举行一场朗读比赛。告诉大家,要想读好这两部分并不难,只要你边读边在脑海里想象画面,眼前出现奇松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一定能够站到领奖台上。大家准备一下。(学生自由读)

(学生自由朗读,指名比赛朗读,师生评点。)

7、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下面我们再来观赏这三棵奇松。

引读:来到了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你举目望去,首先就会看到迎客松。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三、观看录像,升华情感。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

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再去看看其它的奇松好吗?

播放录像。

2、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最后一节吧!(齐读)

3、这段话主要讲了黄山上还有许多许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文中的省略号更能说明黄山奇松形态多,我们在读的时候再放慢速度,这样就更能把黄山奇松千姿百态给读出来。请同学们再一起读一遍。(齐读)

四、作业:

同学们,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如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峨眉山的秀丽。这些景色,黄山全有,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发出这样的感叹,他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投影出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黄山的风景的确令人着迷。同学们可以记下徐霞客的这句话,回去后还可以把黄山的奇松介绍给爸爸妈妈,说不定爸爸妈妈听了你精彩的介绍后,暑假就能带你到黄山去游玩呢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2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5单元的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是一组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其中《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在本单元中起着提纲挈领、举一反三的示范作用。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文章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

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每个自然段可以独立成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结构上,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本课计划安排二课时来完成,其中第一课时着重读准读通,扫除障碍,整体感知。第二课时精读品悟第二自然段,积累内化“精妙”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写作特色,发挥充分的想象。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会写本课六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

3、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5、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想象,用各种方式激起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3、为了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创造精神,教学活动中可将看图、看书、训练融入质疑、梳疑、解疑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动起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景色的优美,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教学难点: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四、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唤起情感的升华,从而让学生的心灵和文本发生思想的碰撞,进而能认识美、感受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五、教学方法: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奇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交流讨论,把握课文的内容,完成教学任务。

六、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

七、教学时间: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景。

1、孩子们,你们是否听说过过一句话:“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呢?能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去过五岳就不想去看其它山了,去过黄山就不想去看五岳了。

师:对,它说的就是享有“天下第一奇山”美称的黄山。(师板黄山)它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四绝”闻名于世,(多媒体画面(黄山四绝))人们对“四绝”之中的什么特别情有独钟?(师板:奇松)

2、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难怪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今天让我们再次进入这块美丽、神奇的土地,去触摸黄山松,去欣赏黄山松,去感受黄山松!看看黄山奇松到底“奇”在什么地方?

(二)、导读,感受奇松。

1、过渡:要想观松,最好的去处就是(玉屏楼),举目四望,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

(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读第二自然段,分别找出描写这三大奇松的句子,用( )表示出来。这三大奇松有什么特点?“奇”在哪里?

3、小组合作学习。

4、讨论交流。

(1)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师: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黄迎客松的评价很高: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过渡: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何奇之有呢?瞧,(多媒体展示画面)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结合资料,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交流:

生:奇在模样。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姿态优美遒劲

师:你能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遒劲这个词的吗?(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能读好这个词。看到“郁郁苍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读好这句吗?还奇在哪里?

生:奇在饱经风霜却生命力强

1、师:谁能说说“饱经风霜”这个词是什么意思?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时间长。(图文结合理解)

师小结:是啊,黄山上但凡尺把高的松树都生长了几十年,可想而知,这么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雨,风吹雨打!据说它已有1000多岁了。正如课文所说它饱经风霜,它顽强地活下来了,奇不奇?不仅如此,它还能长得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奇不奇?这本身就很“奇特”,大家能把迎客松的奇给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2、风撼不动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它还那么潇洒、挺秀,真是一棵奇树!再读。

3、它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经历了各种风风雨雨,所以读“饱经风霜”这个词时,稍慢一些,突出它的沧桑感。(指名读,男生齐读)

这棵迎客松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枝繁叶茂,长得蓬蓬勃勃,多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少年啊!(指名读女生齐读)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迎客松的奇还表现在哪里?”

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师: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 )的迎客松(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

对,它是我们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生机勃勃、热情好客的象征啊!

正因为这样,再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由此,我想到了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它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满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勃勃生机、热情洋溢读出来吗?(生读)师:这正是“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2)陪客松奇美

A、再被迎客松热情的迎上去之后,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陪客松)那他有奇在哪里呢?

出示:比喻句

师:从这个比喻中我们能感受到陪客松的什么特点?(抓“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师: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师:日暮降临,观赏完美丽的黄山风光,我们也该回家了。这时,谁又与你依依不舍地道别呢?(送客松)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天然盆景”)

师:盆景是什么意思?哦,它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可,送客松没有经过人工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却像盆景一样姿态优雅,你说奇不奇?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有一首诗写得好: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俨然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说些什么?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的挽留你,愿意读的站起来读。

师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姿态奇特,更奇在它们仿佛通了灵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在一起把读一读,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

(三)、观看黄山松图片集,升华情感。

1、孩子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让我们读读第三小节,看看善读书的你们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奇松数量多,千姿百态。

师:孩子你真会读书,从哪里读出来的可以分享一下吗?

师:黄山松的确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其它的黄山松吧!

4、结合欣赏到的图片,想象说话:

黄山松美丽的倩影一定深深地留在了你的脑海里,试着完成以下练习:

黄山松千姿百态,有的像( ),有的如同( ),有的仿佛(),有的状如()……

(四)、小结。

1、课文学完了,回顾我们上课前的问题,你有答案了吗?黄山松奇不奇?(改板书“?”为“!”)

孩子们: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更是展示着自己优美的身姿,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学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黄山后,写下了的名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了。读到这里相信大家不仅明白了黄山松“奇”在哪里,更为黄山松顽强的生命力所折服。

(五)、作业设计。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绍黄山奇松。让他们“无须跋山涉水,黄山胜境一览无余”。

2、黄山奇松真是别有情趣,请你任选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松树动起来、活起来。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文章致力描写黄山之松的姿态优美独特,富有情趣,重点介绍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充分展现了它们的奇特之处,饱含了作者对黄山奇松的赞美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集景色美、语言美、情感美于一体,令读者赏心悦目、心驰神往、浮想联翩。第一自然段概括点示了黄山“四绝”,突出了其中的“奇松”使人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黄山的三大名松,体现了“奇”的特点及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点明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强调其使黄山更加神奇秀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黄山松的奇美特点,培养学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与难点】

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并在读中感悟黄山松的奇与美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黄山之松的“奇、美”的特点,则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教学准备】

课件及相关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思学文,突出奇松。

1.导入语: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对黄山有了一定的了解。咱们班有去过黄山的同学吗?请去过黄山的同学谈谈感受。

2.我国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在浏览了黄山之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知道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发言)

3.他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请大家自由读读这段文字。(出示第一自然段课文)。这段话告诉我们黄山有“四绝”,他们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而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是情有独钟。

4.指导学生理解“情有独钟”。

(激思学文,突出奇松。即从徐霞客的名言入手,激起学生对这句名言的思考,从而认识到黄山的特别之处。接着让学生思考这段文字中“四绝”、“闻名于世”、“情有独钟”等词的意思,体会黄山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及人们对黄山奇松的钟爱之情,从而在教学一开始就突出奇松。)

二、激趣学文,感受奇松。

1.过渡语:黄山有“四绝”,人们为什么对奇松情有独钟呢?请大家自由读读下面的文字,想想黄山的奇松美在何处,又奇在哪里?

2.学生自读课文第二段。(出示课文)

3.思考:这段文字写的是什么?(三大名松)分别是迎客松、陪客松与送客松。

4.三大名松的名字在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请大家用笔圈出。(2次)

5.第一次集中出现,第二次是分别出现。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总分的写法)

6.出示总写的句子。理解“黄山绝胜处”的绝(与四绝的对比)。在这段文字中哪一个词与“绝胜”相对应。

7.出示写“迎客松”的句子。从哪些词可以看出“迎客松”的`美?(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从哪里又能感受到它的奇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正因为这样,所以人们把它称为了迎客松。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了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

8.同学们迎客松热情好客,陪客松又有什么特点呢?(出示句子)陪客松如同一个巨人站在你的身边,陪伴着你、保护着你,你的心里会是怎样的感觉?

9.在黄山松如其“人”,来到时有“人”相迎。游玩时有“人”相伴,就是离开也不会感受寂寞,因为还有“人”相送。它就是“送客松”。(出示句子)

10.找找送客松与迎客松的不同之处。(出示不同之处)

11.要想把描写送客松的句子读好,除了要读出它的特点以外,还得把送客松与游客依依惜别的样子读出来。(学生练习读,指名读。)

12.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三幅名松的照片,你能结合课文内容把他们区分开来吗?(出示三幅图片)

13.指导有感情地读。(配以图文)

14.听完了大家的朗读,老师还有一点疑惑。在这三大名松中为什么只有迎客松成为了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呢?(自由发言)

(激趣学文,感受奇松。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写三大名松的,语言优美风趣,比喻形象生动,教学中我既注重了让学生体验品味语言文字的之趣。同时还考虑到本环节的学习内容较多,部分学生的学习劲头有所减弱。为此我借助课件设计“看图识名松”的环节,以便调动起学习的学习兴趣。当然,图片的出示也有利于学生对三大名松进行直观的认识,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三大名松的奇美特点。)

三、激情学文,赞美奇松。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松是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的千姿百态的奇松,咱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录像)

2.出示第三自然段。(自由读)

3.这段话是说黄山的松树千姿百态。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或、有的)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省略号)发挥你的想象,黄山奇松除了如黑虎,似孔雀,还会像什么?(自由发言)

4.正是有了奇松的装点,才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东岳泰山比不上它,西岳华山比不上它,南岳衡山比不上它,北岳恒山比不上它,中岳嵩山也比不上它。难怪旅行家徐霞客会感慨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5.齐读第三自然段。(读出黄山的神奇与秀美)

(激情学文,赞美奇松。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在达成这一目标时,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借助于录像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黄山的神奇与秀美,激发学生对黄山的赞美之情。一是从课文中的语言文入手,体会黄山因松而更加神奇,因松而更为秀美,并且要求学生通过朗读将自己对黄山的赞美之情表达出来,从而达到以情学文。)

【板书设计】

迎客松 更加神奇

黄山奇松 陪客松 千姿百态

送客松 更加秀美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一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佳作。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山奇松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一.教材分析

《黄山奇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都是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美文。《黄山奇松》是本单元的首篇,课文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的赞叹之情。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条理清晰,重点突出。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动人姿态,写出了它们的“奇”,是全文的重点段;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全文按“总分结合,点面结合”的方式谋篇,是一篇陶冶学生审美情趣,提高学生语言素养的好教材。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

三.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添字、不错字,读出黄山松的奇与美。

2.能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课件等方法理解新词语“枝干遒劲、饱经风霜、绿色的巨人、天然盆景”的意思。

3.能抓住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借助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联系资料、课件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与美。

4.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抓重点词、句体会黄山松的“奇”,能仿照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的。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有关黄山的资料,预习课文,做好批注。

课前欣赏:黄山风景录像资料

六.学习教学过程:

一、揭题,扣“情有独钟”。

师:今天这节语文课陶老师想让同学们轻松点,我们去一个地方旅行,什么地方呢?

课件1:出示课题

读—黄山奇松

师:去的地方是黄山,我们班方雨晨的故乡就是黄山!咱们请方雨晨简单介绍一下她的故乡吧!

生:它是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它凭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号称天下第一山。

师:天下第一奇山。黄山有四绝是-----

生: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既不看怪石,也不看云海温泉,只观奇松,一起来读题---

生:黄山奇松

师:课件2:我们来看看这段文字。从这段文字中,你能感受到人们对哪样事物由衷的偏爱?是的,黄山奇松。看这个词最能表达我们对黄山奇松的钟爱----情有独钟(板书)

师:此时谁的脑海里会冒出一个大问号?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怪?

师:这个问题你可以换个方式问

生:黄山松为什么奇?生:什么是黄山奇松?

师:马上你读课文就知道了

生:黄山松奇在哪?生:什么是黄山奇松?

师:马上你读课文就知道了

师:你再说一遍

生:黄山松奇在哪?

师:是呀,黄山奇松奇在哪?这是一个大问题,同学们要记住。

二、整体读文,寻“情有独钟”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黄山奇松》——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指导。(师巡视过程中小声提醒了个别学生读书的姿势,初读给的时间足。)

师:同学们想进入黄山风景区,看奇松吗?那得先过好字词关,拿到一个生字词的入门券。

你会读么?自由读读看。(课件3出示生字词语)(生自由读生字词)生:什么是黄山奇松?

师:马上你读课文就知道了

誉为 陡崖 玉屏楼 宾客 屹立 卧

师:谁来读?

(指名读词)

师:非常好,词语的节奏感读得很好。你再来读。

师:全班一起用这个节奏读---

(生齐读生字词)

师:非常棒!“卧”这个字没有词,谁来给他组个词?

生:或卧

师:这是文中的,不是词。

生:卧薪尝胆

师:好一个卧薪尝胆。

生:卧室

师:卧室,你有你的卧室,还有吗?

生:卧倒

师:卧倒,一种姿态,很好!

师:这个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请詹青阳说说!

师:抬起头看老师写。范写:誉卧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写好字要先从整体上观察结构,再弄清楚部件,最后斜对笔顺。

师:光说不练假把式,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字描一描,写一写。(巡视,表扬)

师:请大家一起来看这个词念----(指玉屏楼)

(生齐读“玉屏楼”)

师:要是你们没学这篇课文,你绝不知道这个词,课文中“玉屏楼”在这句话中,一起念—

生:黄山最妙的观光处,当然是……黄山决胜处的玉屏楼了。

师:谁能通过这个句子了解玉屏楼

生:玉屏楼是被称为“黄山绝胜处”

师:的---

生:地方。

师:好,请把这个句子再读一遍。

生:黄山绝胜处

师:你知道“黄山绝胜处”是什么意思吗?

生:是黄山最妙的观光处。

师:你再说一遍。原来这个词语在这个地方呢!读--

生:黄山最妙的观光处

师:就是

生:黄山绝胜处

师:就是

生:玉屏楼

师:很好,我们读文章啊可以这样联系文章认真去读,词语你就能自己理解。

(用组词理解“卧”,用联系上下文认识“玉屏楼”理解“黄山绝胜处”,这才是真正的学语文。)

师:词语读准了,如果把这些词语放入文中,你还能读好吗?(能)

(课件4出示:自读要求)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你情有独钟的句子,品味品味黄山松奇在哪?,把自己情有独钟的理由说一说,也可以写在书的空白处。

(学生自读,教师巡视。这一过程教师更是给时充分。)

师:读好了吗?谁先来读出自己情有独钟的句子?黄山奇松“奇”在哪里?

师:请你读文中的语句。

生:黄山松奇在它的千姿百态……

师:为什么你能读得这么美呢?

生:因为我在读的时候,边读边想象黄山奇松的样子。

师:边读边想象,这是读书的一种好办法。来,让我们一起尝试着边读边想象。(生自由读):

师:非常好,这是你情有独钟的句子。说说你的理由。

生:黄山松千姿百态

师师板书-----姿态奇

师:还有谁想说说你情有独钟的句子?

生: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

师:哦第一节!理由是-----

生:生长环境之奇。

生3:生命力的顽强。

师:你从哪里读出?

生3:因为它生活在陡崖边,山顶上。

师:是啊,这就是黄山松的奇啊!(板书-----环境奇)

师:它不与其它松树一样随遇而安,黄山奇松生长的环境都是——(指着板书:山顶上)

都是——(指着板书:陡崖边)怪不得人们对黄山松情有独钟了。

三、品读课文,感“情有独钟”。

师:同学们,“奇松”,是黄山“四绝”之首,黄山无峰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七十二峰处处都有青松点染,如同一支支神奇的画笔,把五百里黄山抹上了生命的色彩。那课文有没有将所有奇松一一介绍呢?是的,并没有。所以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文章重点介绍了几大名松。这是我情有独钟的.地方。

师:我们一起到玉屏楼去看三大名松。

听范读,画出你最情有独钟的词。

出示填空:

这是一棵( )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姿态优美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充满生机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枝干遒劲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郁郁苍苍的迎客松。

生:这是一棵引人注目的迎客松。

师: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在哪?

生: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欢迎宾客的到来。

师:(出示迎客松图片)我们来欣赏

师:它的姿态优美主要--------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生读文)

师:同学们刚刚还填了一个“饱经风霜”,谁课前查字典了?请你说说从哪看出来?是什么意思?

生:经过暴风烈雨折磨的

师:这个“饱”就是充分,

生:充分的经过风霜

师:折磨、还有人说洗礼,就是经过了很多艰难困苦的磨练叫------

生:饱经风霜

师:再读

生:这是一棵饱经风霜的迎客松。

师:如果你就是这一棵迎客松,你就站在陡崖边,你经历了什么?

生:我经历了风吹日晒。

生:我经历了狂风与暴雪。

师:对,这就是“饱经风霜”(风霜读重)迎客松,你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霜雨雪、风吹日晒?

师:经过了洗礼,这棵迎客松你觉得它有多大的年岁?

生猜测

师:同学们猜得都差不多,老师这有资料请你来看看,你们把这首诗读读就知道。

生: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师:一千多年,可能经历过哪些呢?

生:暴雪、火灾、烈日炎炎。

师:这就叫“饱经风霜”。

师: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理解“姿态优美饱经风霜”这些词语的?

生:看插图。

生:读下文理解。

生:查字典词典。

生:联系生活

师:看,理解一个词我们有很多方法。这篇课文里,还有很多好词,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自己的方法去理解。

师:一个好词不能只求能理解,更重要是的会运用。学以致用才是聪明孩子会做的事。挑战一下吧!饱经风霜-------造句

1.爷爷那饱经风霜的脸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2.她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出现了一条条深深的皱纹。

3.大雨无情的下着,一颗颗豆大的雨珠从那饱经风霜的脸颊上流下来。

4.他终于见到了爸爸,而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始终挂着淡淡的微笑。

四、理清脉络

师:学习词语就要这样,不仅要理解,还要学会正确运用。作者就是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现了三大名松最显著的特点。更多的好句好词咱们下节课再去学习探讨,接下来,咱们回想全篇,文章在构思上采用了什么方法?

生:总分总

师:作者以总分总的方法来布局,脉络十分清晰。以后咱们写景类的文章也可以借鉴一下用“总分总”的方法来构思。细心的孩子还会从每一个自然段中发现作者的另一个巧妙写法。这节课咱们就不探讨了。

师:好了,孩子们这节课我们紧紧抓住“情有独钟”跟随作者游览了黄山。学会了本课的生字词。朗读了课文,知道了文章大意与构思。下节课我们在“黄山绝胜处”驻足停留,继续品味黄山奇松。

五、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向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2选一棵你印象最深或最喜欢的黄山奇松画下来。3.写一则有关黄山的公益广告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