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的赏析

《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无多笑我,此篇聊当宾戏。

【前言】

《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词人在隐居瓢泉时期沽酒求醉,为此结识了住在清溪那边的赵国兴。赵国兴为此写了一首词赠给词人。本词就是词人对赵国兴的酬答之作。它在赞美赵的同时,对自己的衰老无趣和生命之愁作了更具体、更丰富的形容刻画,同时为自己的耽酒醉酒之情作出了深刻的解释。

【注释】

[1]元龙:陈登,字元龙。

[2]人间世:《庄子》中的篇名。

[3]万斛愁:极言愁之多。

[4]宾戏:即《答宾戏》,是东汉班固的一篇散文赋。

【赏析】

开篇趣起,打趣自己,说只要清溪对岸有美酒,就可以招致自己这个难致的“幽人”前来。接韵以“更觉”的措辞,将自己与赵国兴暗中对照,以突出赵的“湖海豪气”。意谓因自己这样容易被招致,就更觉得赵这个有四方之志的湖海之士气度不凡、当卧百尺楼头了。“自叹”以下,直到结韵,全都是自我抒情。“自叹”一韵,伤惋自己年老才凋,作诗赋词,难以称意。上片末韵,明承起韵沽酒之辞,写自己得酒即醉、醉归于东风中的情态。暗接“不如人意”的句意,表达他欲因酒而排遣此愁的意思。有趣的是,这里写词人的醉态,不出以正笔,而以“松竹如醉”的曲笔来写,这就写透了他醉态朦胧的情态。而诗意正在“松竹如醉”的形容中。

下片似写清醒时的思绪,其实是所谓“酒醉心灵”的思考产物。过片接上片末韵“东风”一词,写他对此春日美景若有所不足的遗憾感。此韵以“怎得”领起,表明所思所须实属不可得的用意。他所希望自己成为的,是庄周梦中那只栩栩然的物我浑一的`蝴蝶,他希望作这一只蝴蝶,来纵情邀游于花丛间,把花底当成是整个的“人间世”即整个的世界。这就泄露了他希望忘世兼忘我的心意。而具有这种忘我兼忘世之想的人,显然是因为所承受的过于沉重痛苦之故,他在寻找着一个不可得的解脱。“记取”一韵,表明了他之所以想做庄周梦中的蝴蝶的部分原因。是因为暮春的江上,总是风狂雨骤,横暴的风雨从来不爱惜春天的美景,而要将它匆匆送走。“记取”一词,表明这种时光之忧,是他一直萦结在胸的旧伤痛。在“风雨”一句中,词人的悲凉、无奈之情可感。在这两韵里,花与春天的意象具有隐喻的色彩,它们隐指美好无憾的时光。

同样,风雨也具有隐喻的色彩,它是作为破坏春天的对立面出现的,它是生命所不能把握的横暴力量的隐指。因为以上的隐喻色彩,所以尽管是写的自然春天的过程,也令词人产生了不能承受的“万斛愁”。这样无法称量的沉重愁恨,只有杯中酒才可以解除,因为它可以使人沉醉忘忧。而象征了富贵极盛的头上金貂,在此时光之优面前,则显得毫无意义———流逝的时光把金貂象征的富贵、把一切存在甩在自己的后面化为虚无。结韵关合全篇,以此词不过是一种《宾戏》的解释,把一切打空,用来回复赵知录。这样的结尾,固然表明了他的游戏态度,同时也更有深意。这深意就是,当词人反照自己的内心,发现了巨大的空虚和难以承受的痛苦时,他所去做的,不仅是以酒来沉醉忘情,更是要以排空一切的方式,来获得解脱。所以,这样的结尾,不是无聊的游戏,不是无意义的闲话,而是包容着一种压力和反压力的精神对抗的。

本词在章法上,打破上下片分段的词体常用格式,从上片第三韵就开始转为单纯写自己,是为变格;但变中有不变,如下片全为上片末韵引起,写自己春日归途上醉酒后的忧思与解脱。在表意上,全词似散而聚。所谓散,是指它头绪众多;既赞友人,又自叹衰老才枯;既写耽酒情状,又写耽酒的原因;既抒发好景不常的生命幽恨,又写忘世遣愁的心理需要。所谓聚,是指这么丰富的情意,曲曲折折地都可以用酒来收结:衰老才凋的闲愁可以用酒来打发,好景不常的生命大悲可以凭酒来遗忘,想做庄周梦中的那只蝴蝶而不可得的苦恼可以借酒来平息,乃至功名富贵终归无用的虚无之悲可以以酒来消除。

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赏析

《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作者为宋朝文学家辛弃疾。其古诗全文如下:

为沽美酒,过溪来、谁道幽人难致。更觉元龙楼百尺,湖海平生豪气。自叹年来,看花索句,老不如人意。东风归路,一川松竹如醉。

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记取江头三月暮,风雨不为春计。万斛愁来,金貂头上,不抵银瓶贵。无多笑我,此篇聊当宾戏。

【前言】

《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词人在隐居瓢泉时期沽酒求醉,为此结识了住在清溪那边的赵国兴。赵国兴为此写了一首词赠给词人。本词就是词人对赵国兴的酬答之作。它在赞美赵的同时,对自己的衰老无趣和生命之愁作了更具体、更丰富的形容刻画,同时为自己的耽酒醉酒之情作出了深刻的解释。

【注释】

[1]元龙:陈登,字元龙。

[2]人间世:《庄子》中的篇名。

[3]万斛愁:极言愁之多。

[4]宾戏:即《答宾戏》,是东汉班固的一篇散文赋。

【赏析】

开篇趣起,打趣自己,说只要清溪对岸有美酒,就可以招致自己这个难致的“幽人”前来。接韵以“更觉”的措辞,将自己与赵国兴暗中对照,以突出赵的“湖海豪气”。意谓因自己这样容易被招致,就更觉得赵这个有四方之志的湖海之士气度不凡、当卧百尺楼头了。“自叹”以下,直到结韵,全都是自我抒情。“自叹”一韵,伤惋自己年老才凋,作诗赋词,难以称意。上片末韵,明承起韵沽酒之辞,写自己得酒即醉、醉归于东风中的情态。暗接“不如人意”的句意,表达他欲因酒而排遣此愁的意思。有趣的是,这里写词人的醉态,不出以正笔,而以“松竹如醉”的曲笔来写,这就写透了他醉态朦胧的情态。而诗意正在“松竹如醉”的形容中。

下片似写清醒时的思绪,其实是所谓“酒醉心灵”的思考产物。过片接上片末韵“东风”一词,写他对此春日美景若有所不足的遗憾感。此韵以“怎得”领起,表明所思所须实属不可得的`用意。他所希望自己成为的,是庄周梦中那只栩栩然的物我浑一的蝴蝶,他希望作这一只蝴蝶,来纵情邀游于花丛间,把花底当成是整个的“人间世”即整个的世界。这就泄露了他希望忘世兼忘我的心意。而具有这种忘我兼忘世之想的人,显然是因为所承受的过于沉重痛苦之故,他在寻找着一个不可得的解脱。“记取”一韵,表明了他之所以想做庄周梦中的蝴蝶的部分原因。是因为暮春的江上,总是风狂雨骤,横暴的风雨从来不爱惜春天的美景,而要将它匆匆送走。“记取”一词,表明这种时光之忧,是他一直萦结在胸的旧伤痛。在“风雨”一句中,词人的悲凉、无奈之情可感。在这两韵里,花与春天的意象具有隐喻的色彩,它们隐指美好无憾的时光。

同样,风雨也具有隐喻的色彩,它是作为破坏春天的对立面出现的,它是生命所不能把握的横暴力量的隐指。因为以上的隐喻色彩,所以尽管是写的自然春天的过程,也令词人产生了不能承受的“万斛愁”。这样无法称量的沉重愁恨,只有杯中酒才可以解除,因为它可以使人沉醉忘忧。而象征了富贵极盛的头上金貂,在此时光之优面前,则显得毫无意义———流逝的时光把金貂象征的富贵、把一切存在甩在自己的后面化为虚无。结韵关合全篇,以此词不过是一种《宾戏》的解释,把一切打空,用来回复赵知录。这样的结尾,固然表明了他的游戏态度,同时也更有深意。这深意就是,当词人反照自己的内心,发现了巨大的空虚和难以承受的痛苦时,他所去做的,不仅是以酒来沉醉忘情,更是要以排空一切的方式,来获得解脱。所以,这样的结尾,不是无聊的游戏,不是无意义的闲话,而是包容着一种压力和反压力的精神对抗的。

本词在章法上,打破上下片分段的词体常用格式,从上片第三韵就开始转为单纯写自己,是为变格;但变中有不变,如下片全为上片末韵引起,写自己春日归途上醉酒后的忧思与解脱。在表意上,全词似散而聚。所谓散,是指它头绪众多;既赞友人,又自叹衰老才枯;既写耽酒情状,又写耽酒的原因;既抒发好景不常的生命幽恨,又写忘世遣愁的心理需要。所谓聚,是指这么丰富的情意,曲曲折折地都可以用酒来收结:衰老才凋的闲愁可以用酒来打发,好景不常的生命大悲可以凭酒来遗忘,想做庄周梦中的那只蝴蝶而不可得的苦恼可以借酒来平息,乃至功名富贵终归无用的虚无之悲可以以酒来消除。

《念奴娇》赏析

念奴娇

陈郁

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漫天漫地。不论高低并上下,平白都教一例。鼓动滕六,招邀巽二,一任张威势。识他不破,只今道是祥瑞。却恨鹅鸭池边,三更半夜,误了吴元济。东郭先生都不管,关上门儿稳睡。一夜东风,三竿暖日,万事随流水。东皇笑道,山河原是我底。

这是一首咏雪词。明是咏雪,实际暗喻奸相贾似道。

上片,描写贾似道的为人。

开头:“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漫天漫地。”大雪漫天,纷纷扬扬,比喻贾似道权势熏天,擅作威福。他“不论高低并上下,平白都教一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他又“鼓动”雪神(滕六),又“招邀”风神(巽二),“一任张威势”,善于虚张声势。从而,使人“识他不破”,误把败类当作“祥瑞”。短短几句话,把一个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欺天霸势,又伪装人民的“救星”的形象,活生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下片,抒情。以下雪贻误军机和东郭先生不屑迎合,暗示贾似道的专权误国,为正直的人和爱国者所不耻。

“却恨鹅鸭池边,三更半夜,误了吴元济。”吴元济,唐宪宗时蔡州节度使。据《通鉴》载:唐宪宗命大将李愬攻蔡州(今河南汝南),夜半大雪,李愬命士兵惊动城边鹅鸭池中的鹅鸭,引起一片叫声,用以掩盖行军的'声音,从而攻下蔡州,活捉了吴元济。作者用这个故事,比喻贾似道贻误军机大事。“东郭先生都不管,关上门儿稳睡。”东郭先生,传说他不畏冰雪,秉性正直。《初学记》卷二载:“东郭先生……贫寒,衣履不完,行雪中,履有上无下,足尽践地。”这两句是说,东郭先生,不屑与之迎合,只顾自己“关上门儿稳睡。”

末尾,“一夜东风,三竿暖日,万事随流水。东皇笑道,山河原是我底。”东皇,即太阳神。它象征着广大人民,人民像太阳一样,使冰雪融化,贾似道等朝廷的官宦显贵,不得人心,终归要失败!

陈郁,号藏一,理宗时,任东宫讲堂(太子上学之处)掌书。他的词婉转隐喻,但情调高亢,宣扬爱国思想,系南宋词坛辛派词人。

念奴娇赏析

《念奴娇》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

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

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

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

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

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念奴娇作品赏析【注释】:

原序:予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予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评析】

这是一首歌咏荷花的词篇,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从这首词里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独特的艺术构思、艺术想象与艺术手法,它代表了作者清刚冷隽与高雅峭拔的艺术风格。下面主要讲三个特点。

一是以少总多。所谓"以少总多",就是说,这首词里有着高度的艺术概括。本篇以优美而精炼的笔触描绘出荷花的风神及其个性。词中所写的荷花,非仅一时一地,而是作者把所见过的最美的荷花与池塘打总儿概括到一起,融汇成这首词的主题和形象。作者在词前小序中说,有三个地方的荷花给他的印象最为美好:一是武陵,二是吴兴,三是杭州。作者写这首词的地点可能是在"吴兴(《姜白石词编年笺校》将本词附于吴兴之后),但词中所咏却非止吴兴一地。它把三个地方的荷花巧妙地组织在一起,经过艺术加工,创造出一个新的意境:池塘中有小船,船行过程有鸳鸯相伴,船儿驶入人迹罕到的池塘深处,这里有美如仙女的荷花,使人神清气爽,醉意消失,在飒飒的雨声之中,播散出阵阵幽香,这幽香竟然凝结成迷人的诗句。直到日暮时分,诗人尚不忍离去,怕的是西风颇吹、红花凋谢。还有高柳、老鱼都在把作者深情挽留……美好的大自然对诗人无限深情,诗人对大自然也深情无限。词中很难分出哪里是人、那里是花了。词中也很难分出作者所在之处到底是武陵,还是西湖、吴兴了。

二是词中有人。之所以出现上述意境,是因为词中有人在。这"人"不光指作者,而是指作者把荷花以及自然中的一切都人化一了。看:"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看:"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然而真正被人化了的却是荷花。看!这荷花打扮得多娇艳:"水佩风裳无数。"在作者感到暑热时,她为你"翠叶吹凉",甚至还可洒下一阵"菰蒲雨",(这"雨"实际是传来耳畔的荷叶相互磨擦的响声)。不管是日晒,还是雨淋,她始终为你撑起一把翠绿的雨伞:"青盖亭亭。"假如你饮酒过量,微有醉意,那么她的笑脸会使你清醒:"玉容消酒"。不仅如此,她的微笑,她的舞姿,以及随之而散发出的清冷的幽香,霎时间便转化成诗句。词中有人,正是诗意之所在。

三是句中有味。词之感人,在于词中散发出一种诱人的"冷香"。"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是词中极富创造性的词句,充分反映出作者丰富而又独特的想象力。按常情分析,"嫣然摇动"怎么就会有"冷香飞上诗句"了呢?然而在词人看来,这"香"与"诗"却果真具有一致性。"香"是一种客观物质,是人们喜欢的一种气味,它直接作用于人的嗅觉,而诗却是诉之于视觉或听觉的。按常情,嗅觉与视觉是不会直接沟通的,因为我们不能用鼻子去欣赏诗词,分析诗词。但是,在文学创作中,特别是诗词写作中,由于感情的激烈活动,有时却可以产生五官中各种感觉器官的联想,视觉有时可以沟通味觉、嗅觉、触觉、听觉。从而开辟出"通感"的渠道,并借以形成创作活动与审美活动。欣赏音乐,可以在无形中看到画面,读诗,可以唤到某些香味,甚至以为这诗句就是由"香"组成的'。。红楼梦中黛玉读《西厢记》就有"余香满口"的感受。这就是视觉与味觉的通感。同样,"冷香飞上诗句",自然可以从味觉和嗅觉转化为视觉了。从"香"转为"诗句"是作者感情态度产生联想的产物,反过来,读者也会跟着作者再回味一次这种感情联想所带来的美感享受。这种美感享受正是这词"味"之所在。

前面,我们谈到姜夔词喜用"冷"宇、"香"字。其实,这"冷香"二字正好代表了作者的艺术风格。表面看,作者写词,总是那么冷冷的、淡淡的,然而却自有其迷人之所在。这迷人的地方,就是词中所散发的经久不散的"冷香"。用"冷香"二字概括美夔的词风,似比"清刚冷峻与高雅峭拔"更加贴切而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