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生产行为对组织管理分析报告

1 反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

既然反生产行为是一种破坏性行为,研究者自然非常关注这类行为的产生原因,综合国内外研究可以发现,导致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

组织因素中,研究发现工作压力是导致个体发生反生产行为的重要前因变量[3],具体来说,组织因素中又包括如低组织承诺、低工作满意度、组织不公平感等。当员工在工作中遭受诸如组织不公平感等,员工会产生愤怒、嫉妒等负性情绪,这些负性情绪会使个体在心理上产生压力感,员工为了消除这种心理上的压力感常常会实施一些行为,如破坏公司财物、掩盖他人工作所需的信息等。研究者还发现,组织不公平是工作场所中常见的压力情境之一,当个体知觉到工作场所中存在威胁自身利益的不公平事件或情境时,常通过实施一些破坏性行为(如各类反生产行为)来消除内心的不公平感或恢复公平感。

从反生产行为定义可以看出,是个体蓄意实施的行为。因此,个体本身的特征因素也是影响其是否实施反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者通过综合国外已有研究发现,控制点、归因风格、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核心自我评价等[4]都是影响个体实施反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控制点类型是影响个体实施反生产行为的重要变量,且个体在控制点量表上得分越高,越倾向实施反生产行为。简而言之,个体因素影响个体是否实施反生产行为及实施的程度。

2 反生产行为对组织管理的启示

鉴于反生产行为对组织发展的不利影响。近年来,管理者对这一现象加以重视,并力图从其产生的源头寻找解决措施,笔者认为,可从反生产行为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管理措施。

2.1 构建公平公正的组织环境,从外部降低反生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正如前文所述,工作压力是导致反生产行为产生的重要诱因,通过构建公平公正的组织环境,从外部降低引发个体产生不公平感或压力感的情境的可能性,进而降低个体发生反生产行为的.可能性。例如,从组织体系或制度层面来讲,管理者应当构建公平合理的制度,让制度一方面保障员工的合理行为;另一方面,也成为约束员工不良行为的重要手段;从微观层面或具体的管理措施方面来说,管理者可以增加员工表达意见的渠道或方式,这一方面可以促进良好组织氛围的构建;另一方面,当组织确实因为某些因素产生组织不公平或其他不良情境时,可以让员工有正向的缓解情绪或表达意见的方式,降低员工采取消极行为的可能性。

2.2 采取针对性措施,从内部降低反生产行为发生率

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任何外部环境因素只有被个体感知以后,才可能成为诱发个体产生破坏性行为。因此,有必要从个体本身特征入手去降低反生产行为发生的可能性。管理者可以通过对组织员工进行个性特征测量,建立并不断更新员工心理档案,通过这种方法,一方面可以根据个体的不同特征,从宏观层面引导个体在面对工作压力时正向表达意见,进而预防和减少产生破坏性行为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当员工确实存在工作压力或遭遇组织不公平待遇时,管理者可以根据员工自身特征,有针对性的采取缓解措施,以降低其实施反生产行为的可能性。

3 结语

反生产行为是影响组织及其员工利益的一类破坏性行为,需要受到管理者的关注和重视,需要管理者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从而维护组织及其成员利益。

【反生产行为对组织管理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