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南风窗调研中国校园报告会

2024年“调研中国”第一场校园报告会15日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举行

日期:2024-10-16 浏览:35

2024年“调研中国”第一场校园报告会15日晚上6:30,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二校区主楼首层举行。

本场报告会的主题为《大学生短期支教对改善农村教育现状的效果调查——以贵州贫困地区多个短期支教点为例》。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志愿者投身到短期支教的行列,一些对短期支教行为的质疑也在网络上流传,针对这一话题,哈工大团队以短期支教的效果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地调研。他们选取了贵州省习水县、绥阳县、黔南州惠水县等10个地区进行为期18天的实地调研,受访对象囊括了十数支短期支教队伍、近五百名接受支教当地的学生和多名家长及教育部门领导。他们用调研所得的数据指出,短期支教行为在对于教育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师资不足、设备条件不足等问题起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并且对当地学生及家长教育观念的转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团队成员用精彩的演讲跟到会的观众分享了他们的调研成果,并且以生动有趣的心得分享赢得了现场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会上,南风窗杂志社向哈尔滨工业大学赠送了纪念牌匾,为调研团队成员颁发了活动证书。哈尔滨工业大学生命学院院长助理喻庆勇、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康赛出席了该场报告会。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高献忠、人文学院教授黄英以及南风窗杂志社执行副主编田磊为团队的报告作出了点评。

2024年“调研中国”第二场校园报告会17日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举行

日期:2024-10-18 浏览:38 2024年“调研中国”第一场校园报告会17日晚上7点,在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阶梯教室举行。

本场报告会的主题为《健康“守门人”的中国之路——基于北京市全科医疗发展现状的调研》。北京全科医生制度执行已有一年,实践效果到底如何?带着这一疑问,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调研团队以全科医疗发展现状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地调研。他们分别走访了北京东城、西城、海淀等区的13个医疗服务点进行为期15天的实地调查研,受访对象囊括了医生、护士、患者等200余人。他们用调研数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存在药品不全、开药周期短;医疗设施简陋;人力资源缺乏;双向转诊的尴尬等问题。全科医生也面临工作压力大、工资待遇低、医疗风险大等困境。

报告会以南风窗杂志社总编辑李桂文的致辞拉开序幕,并且向中国青年政治学院赠送了纪念牌匾,为调研团队成员颁发了活动证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王渭巍、友成基金会传播部主任刘世辉出席了报告会。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党委书记侯欣、北京大学教授卢晖临、南风窗杂志社执行副主编田磊以及友成基金会常务副理事长汤敏分别为团队的报告作出了点评。

2024年“调研中国”第三场校园报告会19日

在山东财经大学举行

日期:2024-10-22 浏览:35

2024年“调研中国”第三场校园报告会19日14:30,在山东财经大学(舜耕校区)五号楼第六会议室举行。

本场报告会的主题为“摊二代”的真实生活调研——以济南摊贩子女生活现状为例》。包括济南在内的多个大城市都存在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扎根于此,为城市的建设带来大量的劳动力,但对于其下一代的发展却一直缺少关注,针对这一情况,山财大团队以摊贩第二代的生活现状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地调研。他们选取了济南市内多个不同的地区进行为期15天的实地调研。他们通多个不同的案例指出,“摊二代”子女存在长期缺乏与父母的沟通,业余生活枯燥教育水平偏低等问题,更发现“摊二代”普遍比同龄人表现得内向、自卑、孤僻和叛逆。在会上他们更呼吁社会各界对“摊二代”的教育和心理问题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团队成员通过多个个案为到会的观众展现了一幅幅“摊二代”的生活场景,为我们分享了他们的调研成果,并且制作了生动灰谐的视频吸引了在场观众的眼球赢得了热烈的掌声。会上,南风窗杂志社为调研团队成员颁发了活动证书。南风窗杂志社执行副主编田磊为团队的报告作出了点评。

2024年“调研中国”第四场校园报告会23日

在华中科技大学举行

日期:2024-10-24 浏览:37 2024年“调研中国”第四场校园报告会23日晚上7点,在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一楼学术报告大厅举行。

本场报告会的主题为为《从“城市之肺”到“城市之泪”:对武汉填湖及其治理的调研》。近年来多个媒体曝光武汉的填湖事件,受到大众的日益关注,但是在政府严令禁止填湖的当下,武汉湖泊仍然在不断减少。带着这一疑问,华中科技团队以武汉填湖现状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地调研。在报告会中调研团队指出,巨大的利益驱动和低廉的填湖代价,让填湖行为屡禁不止。另外填湖一旦发生,复原的成本远高于填土的成本。责任单位拒绝整改,市水务局也没钱代挖,因而导致湖泊被填了就无法还原。

团队成员用详细的数据与到会的观众分享了他们的调研成果,会上,南风窗杂志社向华中科技大学赠送了纪念牌匾,为调研团队成员颁发了活动证书。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告系副主任李君华出席了该场报告会。华中科技大学工会副席、行政管理系主任徐顽强、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曾润喜、南风窗杂志社执行主编杨军为团队的报告作出了点评。

2024年“调研中国”第五场校园报告会25日

在兰州大学举行

日期:2024-10-27 浏览:1

2024年“调研中国”第五场校园报告会25日14:00,在兰州大学榆中校区图书馆昆仑堂学术报告厅举行。

本场报告会的主题为《兰州市城关区虚拟养老院运行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虚拟养老院符合中国传统居家养老文化,再加上较低的运营成本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虚拟养老院作为一个新生事物目前的运行现状如何?制约虚拟养老院发展和推广的因素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疑问,兰州大学团队以虚拟养老院运行现状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数据罗列以及对运行情况的了解,在报告会中调研团队指出:虚拟养老院存在服务单一,监管不足等多个问题,同时政策支持较少、资金的缺乏也制约了虚拟养老院的发展,兰州大学团队通过与国外的居家养老模式的对比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报告会得到校方的大力支持。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田中禾、南风窗执行主编杨军等,会上,南风窗杂志社向兰州大学赠送了纪念牌匾,为调研团队成员颁发了活动证书。兰州大学校长办公室副主任汪洋、兰州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安东平、兰州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吴国军、兰州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敏、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沈正虎出席了该场报告会。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单菲菲、南风窗杂志社执行主编杨军为团队的报告作出了点评。2024年“调研中国”第六场校园报告会29日

在苏州大学举行

日期:2024-10-30 浏览:1 2024年“调研中国”第六场校园报告会29日14:00,在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医学部学术报告厅举行。

本场报告会的主题为《衰落与再生:现代社会中的老行当——对江苏泰州、苏州的调研》。随着社会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行业的多元化,越来越多的老行当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危机。刺绣、烧金砖、板凳龙、锔碗、补锅、„„他们有的兴旺发展有的濒临消失。苏州大学团队关心着老行当的传承与发展,他们以老行当的发展现状作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地调研。通过数据罗列以及对运行情况的了解,在报告会中调研团队指出:老行当从业者存在工作时间长、收入不高、职业声望不高等问题,使得年轻人不愿接触老行当,大大的制约了传承与发展。同时老行当协会的加入对老行当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最后团队更针对现时情况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团队成员用精彩的演讲跟到会的观众分享了他们的调研成果,报告会中更穿插了精彩的相声表演,赢得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会上,南风窗杂志社向苏州大学赠送了纪念牌匾,为调研团队成员颁发了活动证书。苏州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新闻中心副主任孙宁华、南风窗杂志社执行主编杨军为报告会致辞,团委副书记肖甫青,社会学院党委副书记董娜,社会学院团委书记郝珺,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团委崔苏妍以及教育学院团委杨炯。出席了该场报告会。苏州大学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系副主任张明、南风窗杂志社执行主编杨军为团队的报告作出了点评。

2024年“调研中国”第七场校园报告会31日

在华东政法大学举行

日期:2024-11-01 浏览:1

2024年“调研中国”第七场校园报告会31日18:00,在华东政法大学松江校区尚法厅举行。

本场报告会的主题为《行动中的新社保法调研——从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社会保障“并轨”现状切入》。“外来从业人员综合保险”与“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并轨 已实施一年多了,新法实施过程中的困难与问题已经逐渐显现出来。华东政法大学团队从 “并轨”现状出发,通过调查普通民众、走访社保单位和公司企业,对“并轨”一年来的概况、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在报告会中调研团队指出:对“综保”转“城保”了解的外来人员远低于上海本地人,外来人员对城保的关注远低于本地人员,更有部分外来从业人员并不懂得如何使用。同时“并轨”政策的不完善,使得如护工、城建工人等部分基层人员的社保权益没有得到保障。最后团队更针对调研状况提出明确“并轨”工龄折算年限、完善对护工、城建工等基层人员的参保事宜等一系列的建议。

团队成员用详细的数据与到会的观众分享了他们的调研成果,更用谐趣的镜头向我们展示了一幕幕调研被拒的镜头,赢得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会上,南风窗杂志社向华东政法大学赠送了纪念牌匾,为调研团队成员颁发了活动证书。华东政法大学团委书记孙帅梅、南风窗杂志社执行副主编赵义为报告会致辞,华东政法大学教务处实践科科长杜东东、华东政法大学团委老师贾萍、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学工秘书张赟龙、南风窗杂志社上海联络处主任徐瑗南风窗杂志社发行部副总监赵东鸿出席了该场报告会。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方乐华、南风窗杂志社执行主编杨军为团队的报告作出了点评。

2024年“调研中国”第八场校园报告会2日

在重庆大学举行

日期:2024-11-03 浏览:36

2024年“调研中国”第八场校园报告会2日19:00,在重庆大学虎溪校区DZ126报告厅举行。

本场报告会的主题为《重庆市微型企业生存现状调查》。重庆从2024年6月起就率先推出了以财政资金直补微型企业的扶持政策。从官方统计的 数据和媒体报道来看,重庆市微企在政府扶持政策为微型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 部环境,微企发展的速度和质量都优于全国其他地区,得到广泛的认可。然而,重庆 市向微型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政策资源,这些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效率怎样?是否对 微企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有明显的改善?微型企业的高存活率的统计是否可信?带着这 些问题重庆大学团队从实地走访重庆市8个区县300多家微企,形成了一篇同名调研报 告。调研团队在报告会中指出:一方面创业贷款对微型企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微型企业协会等等的机构也从多方面帮助微型企业的良性发展,而另一方面微型 企业的生存仍然存在较大的压力和困难,企业利润普遍偏低,更有56%的企业处于持平或亏损状态。除此之外,微型企业还面临人才缺乏、管理不够完善、税收压力大、融 资环境存忧等内外部发展困境。最后团队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了一系列分别面向微型 企业和政府的改进建议。

团队成员用反问的方式勾起了到会观众对微企话题的关注,用详实的数据与到会的观众分享了他们的调研成果。会上,南风窗杂志社向重庆大学赠送了纪念牌匾。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学生办公室主任王丽娟、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李兴亮出席了该场报告会。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张鹏教授、新闻学院院长助理彭逸林、南风窗杂志社主笔石勇为团队的报告作出了点评。

2024年“调研中国”第九场校园报告会5日

在贵州大学举行

日期:2024-11-07 浏览:1

2024年“调研中国”第九场校园报告会5日19:00,在贵州大学花溪北校区逸夫楼经济学院518会议室举行。

本场报告会的主题为《游离于城市边缘——对贵阳“背篼”生存状态的调研》。在贵阳有一群数量庞大、特征明显且被贵阳市民所熟悉的农民工群体,称之为“背篼”。他们廉价的出卖着劳动力换取微薄的收入。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社会保障从来没得到体现„„贵州大学毅然走出了象牙塔深入到社会基层实地走访,对300多位背篼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形成了一篇同名调研报 告。调研团队在报告会中指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人均收入的4.1倍,对于家庭境况不好的农民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同村背篼工得到生活改善的示范效应等都给他们从事背篼的动机。另一方面调研团队指出背篼的就业方式主要是一种自发式行为,是一种无组织、分散化、独立的状态。同时背篼是名符其实的弱势群体,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住宿、治病等基本的生存问题也常常没法解决。“大病扛,小病拖,实在不行睡山坡”,是背篼们贴切的医疗现状写照。最后调研团队更总结到背篼们并没有融入城市,而是一种被城市“边缘化”的群体。这种“边缘化”可以说是排斥在城市主流关系网之外,无法获得正当的经济、政治、社会等资源。

报告会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不少没有座位的学生站着聆听了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会上,南风窗杂志社向贵州大学赠送了纪念牌匾,为调研团队成员颁发了活动证书。贵州大学经济学院党委副书记邓世荣、公共管理系教授靳永翥、公共管理系副教授邓元时、经济学院研究生科科长郑修丽出席了该场报告会。贵州大学经济学院院长王秀峰、公共管理系教授许鹿、南风窗杂志社主笔石勇为团队的报告作出了点评。

2024年“调研中国”第十场校园报告会7日

在中南大学举行

日期:2024-11-11 浏览:35 2024年“调研中国”第九场校园报告会7日15:00,在中南大学校本部管理楼阶梯教室一举行。

本场报告会的主题为《连片特困地区扶贫现状调查——以湖南省桑植县产业扶贫为例》。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央政府首次决定要对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的地区采取特殊政策,帮助农民脱贫致富。而桑植县正是扶贫项目实施地点之一,然而该地区并未因国家新出台的扶贫开发政策而增强,反而,在某些地区出现了较高的返贫率。究竟扶贫地区的发展现状如何呢?带着疑问中南大学团队深入桑植,对桑植的重点产业:烟草、茶叶、粽叶、中草药,进行了调研。试图对“为什么在国家给予这么多的优惠政策后,农民增收并不显著。先后走访了桑植县各乡镇并对300多位市民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形成了一篇同名调研报 告。调研团队在报告会中指出:桑植县的经济未能发展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在于劳动国民生产总值的外流,致使当地劳动力不足,同时居民表示不愿尝试种植新型作物如中草药等,同样的种植补贴,但中草药的收益期更长,致使当地农户不愿意尝试新型作物。另外道路交通的落后也成为制约当地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调研团队更结合调研所得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调研团队用多个视频的方式真实地再现了他们的调研情况,向与会观众分享了他们的调研成果。会上,南风窗杂志社向贵州大学赠送了纪念牌匾,为调研团队成员颁发了活动证书。中南大学学工部教师刘勇、教学管理中心主任黄玖祎出席了该场报告会。中南大学商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华东、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主任教授冯正强、中南大学商学院经济与贸易系教授傅沂、南风窗杂志社执行副主编赵义为团队的报告作出了点评。

2024年“调研中国”第十一场校园报告会1

2日在中山大学举行

日期:2024-11-14 浏览:36 2024年“调研中国”第十一场校园报告会12日19:30,在中山大学校本部熊德龙一楼讲学厅举行。

本场报告会的主题为《电子垃圾拆解业的光与影——以广东清远社区发展困境为例》。电子拆解业发展在我国的发展一直存在着种种的矛盾,一方面从电子废弃物中能提取多种稀有金属,能带来巨大的利益,另一方面电子垃圾中含有许多对人类有害的物质,影响人体健康。处理不当会产生大量的废液、废渣、废气,严重污染环境。在利润的驱使之下,清远出现大量的家庭作坊式的电子拆解户。而政府一直希望通过规划工业园对其进行取缔。实行至今现状况到底如何呢?带着疑问中山大学团队以电子拆解业现状为调研对象进行实地调研。他们选取了清远市多个乡镇进行了实地走访。并形成了一篇同名调研报告。调研团队在报告会中指出:家庭作坊式的电子拆解业使用技术非常原始,工人作业的条件也非常简陋缺乏基本的保障严重危险到工人的健康。但同时拆解业的高回报又吸引了大批拆解户进入,而政府推动的工业园由于税收成本高、回报期长,这使小拆解户情愿冒着健康的危险仍然选择以家庭作坊进行。最后调研团队更结合实地调研所得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调研团队用详实的数据生动的故事向与会观众分享了他们的调研成果。赢得了现场一次又一次热烈的掌声。会上,南风窗杂志社总编辑李桂文致辞并代表南风窗杂志社为调研团队成员颁发了活动证书。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党委副书记张斯虹、友成基金会友成新公益大学项目助理胡超逸出席了该场报告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导师夏循祥、南风窗杂志社主笔李北方、友成基金会友成新公益大学副主任张世霞为团队的报告作出了点评。

2024年“调研中国”第十二场校园报告会1

5日在香港大学举行

日期:2024-11-21 浏览:188 2024年“调研中国”第十二场校园报告会15日19:30,在香港大学主校区明华综合大楼6号演讲厅举行。

本场报告会的主题为《保障性住房居民的现状调查——以广州为例》。房价持续攀升,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需求难以有效得到满足,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作为政府解决市民住房难问题的重要举措,也因此成为社会各方关注的焦点。保障性住房的存续历史已逾二十年,不仅见证了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各种变化与调整,亦伴随着部分家庭经历了代际交替,在一些保障性住房小区已出现了人口杂化的现象。住在保障性住房的居民究竟是什么人群?他们的生活现状是怎样的?带着疑问香港大学团队以保障性住房居住现状为调研对象进行实地调研。他们选取了广州市多个地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并形成了一篇同名调研报告。调研团队在报告会中指出:保障性住房的推行切实解决了部分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使他们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梦想,但在走访中发现多数居民感觉到入住保障房后生活成本大幅上升,很多廉租房小区管理费比租金还贵。此外,当前缺乏住户的申诉沟通渠道,造成廉租房的评估主体缺乏监督和制约。另一方面住房过滤人口杂化的过程亦隐现了新的问题,尤其是“剩下来的穷人”与不断变换、向上流动的人群之间产生的隔膜。人口构成的杂化不利于小区形成良性的社会资本,人群流动频繁导致社交网络尚未稳定就已经分崩离析。

调研团队向与会观众分享了他们的调研成果。会上,南风窗杂志社向香港大学赠送了纪念牌匾,为调研团队成员颁发了活动证书。广州市低收入住房需求调查项目组成员谭建辉、香港大学通识教育部助理总监黄志淙、友成基金会友成新公益大学项目助理胡超逸出席了该场报告会。广东省房地产业学会学术专家委员会委员陈琳、南风窗杂志社主笔李北方、友成基金会友成新公益大学副主任张世霞为团队的报告作出了点评。

第2篇:报告会

创先争优的生动教科书——中央组织部举办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142 更新时间:2024/7/5 11:19:15

他贫穷,粗茶淡饭,衣着简陋,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他富有,两袖清风,表里如一,雪中送炭出手大方;他固执,执着造林,心无旁骛,老牛拉车不回头;他豁达,淡泊名利,安贫乐道,草帽挨乌纱,平凡铸伟大;对于家人的不理解,他说“忠孝难两全,家国难兼顾”;对于人们的不理解,他说“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

3月4日下午,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不时在中央组织部三楼报告厅响起。随着杨善洲先进事迹报告团5位成员饱含深情的讲述,这位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的感人故事,深深地打动了台下500多名在职干部和100多名离退休老干部的心。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和大家一起坐在台下听报告,他动情地说:“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党员干部的一本生动教科书。他用一生回答了入党为了什么、当干部干些什么、身后给人民和后代留下什么。杨善洲同志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给所有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留下了一面镜子,让我们对照自己应该如何为政、如何干事、如何做人。我们中组部的每一个同志,都要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坚定信念、牢记宗旨,无私奉献、创先争优,努力做一个让党和人民满意的组工干部。”

今年已经80岁的离休干部、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原局长丁才源说:“杨善洲的事迹让我这个和他差不多大岁数的离休干部很受震动。从他身上我领悟到,任何一名共产党员,即使离开了工作岗位,理想信念也不能离退休,创先争优的使命不能忘记。„小车不倒只管推‟,一定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最让我震撼的是报告会上放映的一张照片,拍的是当年中央领导到保山视察工作,杨善洲当时正在田里插秧,从照片上可以看出,他合影的时候还是一身农家装扮,连裤脚都还卷着。”中组部老干部局副巡视员赵庆感慨地说,“他这种亲民为民的作风,值得每个共产党员学习。”

“目前,全国组织系统正在深入推进„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杨善洲那种不比权力比能力、不比待遇比素质、不比名利比口碑的高尚情操,为我们组工干部们作出了榜样。”中组部干部教育局干部张晓冬说。

报告会上,大家热泪盈眶、深受教育;报告会下,大家见贤思齐、创先争优,以杨善洲同志为榜样,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争做党和人民满意的组工干部,在中组部机关正蔚然成风。

沉甸甸的责任

杨善洲说过这样一段话:“以前,乡亲们不止一次地来找我,让我多为家乡做一些贡献。我承诺过,就一定要兑现!只要我们有决心,就一定能把树种下去,而且一定能种活。”正是因为对乡亲们这份沉甸甸的承诺,杨善洲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郑重承诺,影响带动当地群众,做出了令组织满意、让群众称赞的大好事。

在当前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党员干部公开承诺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承诺,增强党员干部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强化服务人民群众的主动性,提高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效性。但是,有少数党员干部,把承诺当形式、走过场,致使人民群众失望、党员干部失信,其影响与危害不小。

古人说:“一诺千金。”承诺了,就要替党尽责,就要把承诺的事一一落实到位,给群众以交待。如果千千万万个党员都能把答应群众的事办好,群众必然增强对党的拥护爱戴,党的事业也必将长盛不衰。承诺了,就要为民负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糊弄群众的承诺必将被群众所识破,不践行诺言的党员干部也肯定会失去群众的信赖。作为党员干部,要像杨善洲老书记那样,郑重对待向群众许下的承诺,以事不干成誓不罢休的工作劲头,尽心竭力为群众谋利益;以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促进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自觉实践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

民谣见证民心

读了杨善洲的事迹后,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地保山关于杨善洲的民谣。这些民谣都记载着老杨的过往传奇故事,见证着一位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奉献精神。从甘于做一名庄稼汉、把家郎、孺子牛的咏叹,到不图名不图利、两袖清风的歌颂,皆为发自老百姓内心的声音。质朴的百姓用这样一种朴实、真切的顺口溜,来传颂杨善洲的事迹,并将杨善洲载入到历史的光荣簿上。

现实中,也有许多针对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或个别贪污腐败分子的民间顺口溜,但表达的都是对假、丑、恶的讽刺和憎恨。什么样的干部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什么样的干部将会为人民群众所不齿。被群众由衷歌颂的,必将是大爱无疆、无私奉献之人;被群众切齿痛恨的,必将是贪赃枉法的败类、腐蚀社会的蛀虫。

要想成为一名让人民群众时刻挂在嘴边、念在心里的党的好干部,杨善洲就是一面镜子,流传在当地民间的歌谣就是最好的教材。向杨善洲学习,要有一股不摆官样、敢穿草鞋到基层的朴实劲,多与群众打交道,多到基层解实情,甘当一名熟悉泥土地的庄稼汉型干部;时刻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想千方设百计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舍小家顾大家,不讲个人得失、不求名利地位,怀揣为党和人民服务一辈子的赤子之心,才能真正赢得民心。

留下精神财富

杨善洲同志六十年如一日对共产党人精神家园的坚守,令人无比敬重;他坚强的党性和崇高的人格,给人极大震撼。而他教育后代的做法,也应在这个时代引发众人思考。

提到官员的后代,人们往往联想到“官二代”。当前确有一些领导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的后代“谋福祉”。然而,这样的做法表面上给后代创造了优越的生存条件,实际上是用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误导后代,导致他们的人格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堵塞了拼搏进取的“康庄大道”,一味地信赖和享受父母铺好的路、搭好的桥,最终害了自己又害了子女。

在对待后代的问题上,杨善洲又是怎么做的呢?他担任地委领导20年,未帮妻女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不帮女儿找工作、不为外孙跑关系,退休后造林22年,创下了达3亿元经济价值的林场,却将其无偿移交给国家,甚至连国家发给他的奖金,都没给后代留下一分。身居地委书记职位,他没有给他的后代留下别墅,也没有留下存折,更没有留下“门路”,留下的只有一种令世人敬仰的崇高精神。

物质财富再多也是会消耗掉的,但精神财富却能够流芳千古,世代相传。杨善洲留给了后代比物质更加珍贵的做人做事的道理:凡事都自力更生,不依赖他人,不占公家便宜,哪怕是“顺风车” 也不搭,始终如一地坚守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也给为官者树

立了榜样:共产党的官就应该这样当,真正的共产党人永远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如一地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真正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是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以其为镜可知荣辱、明职责、立言行,激励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创先争优。

以杨善洲为镜可以知荣辱。杨善洲年过八十仍然为群众的利益操劳奔波、默默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对照杨善洲,深入检查自己,自觉克服“懒、散、庸、拖、贪、推”等现象,以扎实的作风维护党的形象,提高政府公信力。在工作岗位上,要对得住群众,在职一任就要造福一方;要对得住党的栽培,有一束光就要发一份热。

以杨善洲为镜可以明职责。杨善洲在领导岗位上,始终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退休后仍不褪色,二十二年如一日扎根荒山植树造林,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处处表现出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我们应当深刻理解当好新时期领导干部的内涵,从一点一滴做起,深入实际,真正做到把群众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

以杨善洲为镜可以立言行。杨善洲六十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忠于党的事业不懈怠,牢记党的宗旨不褪色。党员干部当以杨善洲为参照,不断加强修养,正确对待名利,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让自身的价值不断延伸和拓展。

学习杨善洲 无私做奉献 正确看待杨善洲的“穷”

当老伴问杨善洲凑钱还盖房子欠下的5万元债务时,杨善洲东拼西凑才拿出了9600元,“你一辈子就攒了这么点钱?”不仅是他老伴要问,很多人都要问:身为地委书记,9600元就是杨善洲一辈子的积蓄?杨善洲真的这么穷吗?2024年底,保山市委、市政府为其颁发特别贡献奖并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他只从奖金中留出4万元给让他愧疚一生的老伴。所以,从金钱上来衡量,杨善洲终归是穷的。

我们不能以穷论君子,但唯君子能固穷。这一生坚守清贫背后所需要的高尚精神与品质,杨善洲所拥有的比很多人都富有。他用清白和奉献让“贪”字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毫无立足之地,杨善洲的廉洁是这个时代难能可贵的一笔精神财富。

人生的舞台没有大小

杨善洲的一生有两个舞台,一个是从政的舞台,一个是退休后的舞台。在从政的舞台上,当有的人在想着如何进步时,“草鞋书记”正在地里种甘蔗;当有的干部纸上谈兵、发号施令时,“粮书记”正在稻田推广“三岔九垄”插秧法。在退休后的舞台上,当有的人躺在功劳簿上享清福时,“种树书记”在山上建毛毡房;当有的人牢骚满腹时,“富书记”将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捐献给国家。

当成功以金钱、地位为衡量标准时,杨善洲给我们上了一课,面对山枯水竭的大亮山,经过20多年的苦心经营,他让不毛之地变成了生命的绿洲。事实上,人生舞台并无大小,身居要职能出政绩,在普通岗位同样也能做出成绩;从政能出成绩,当普通百姓

也能干出一番事业。

有感于杨善洲的“不”

打开杨善洲的人生画卷,有着太多令人感动的“不”。林场修路时,有人主张请专业设计部门来做公路规划,为省钱买树苗他不同意;林场建起砖瓦房,职工们首先想到了杨善洲,可他死活不住;女儿要求找个好工作时,他说不行……而面对群众的贫穷和寒酸,他连声说对不住、不能不管,他常对地委一班人说,只要还有贫困和落后,就一天也不得安宁。

这么多“不”的背后,体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公与私泾渭分明的坚定立场;体现出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浩然正气。他给自己设定那么多的行为边界,锁定了那么多权力“阀门”,关闭了那么多欲望“禁区”,然而,他是自由的、幸福的、充实的,贫穷却很富有、简单却很充实、平凡却很伟大!

学习杨善洲 想想怎么做

近来,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的事迹在神州大地广为传扬,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虽然一个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的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倒下了,但他的感人事迹和高尚精神铸成的丰碑已矗立在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心中。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这充分表达了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杨善洲的人生,犹如一本内容丰厚的书,诉说着信仰对于一名共产党人的深刻影响。他60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根本宗旨,一心为民、无私奉献。担任县、地主要领导30多年,心血倾注于为人民群众办实事,没为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没让妻子和孩子“农转非”。退休后,主动放弃省城舒适的生活条件,带领群众历尽艰辛植树造林22年,建成约5.6万亩的大亮山林场,使昔日的荒山变成了绿洲。2024年4月,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交给国家。杨善洲的这些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折射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高度政治觉悟,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他的事迹真实生动,他的精神可感可学。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怀,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大公无私、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都值得党员干部认真学习。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杨善洲60年如一日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不动摇,忠于党的事业不懈怠,牢记党的宗旨不褪色,年过80仍然为群众的利益操劳奔波、默默奉献,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对群众满怀深情,经常拿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群众,而对自己和家人却始终严格要求,担任地委领导20年,从没利用手中的权力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时时处处表现出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他不仅是共产党员的典范,也是我们每个人做人做事的楷模,为党员干部立言、立行、立德提供了参照标准。党员干部当以杨善洲为标杆,自觉查看党性觉悟是否像杨善洲那样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理想追求是否像杨善洲那样志存高远、以才报国,干事作风是否像杨善洲那样严谨务实、刻苦钻研,创业精神是否像杨善洲那样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群众观念是否像杨善洲那样心系群众、服务人民,从而深刻理解当好新时期党员干部的标准要求,树立公仆意识,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让自身价值不断延伸和拓展。

杨善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昭示我们,对于党性的锤炼和考验,不一定非要经过战火的洗礼,和平时期也可以;真心为人民群众服务的,不一定非要成为大官,普通党员也

可以;赢得群众信任的,不一定非要办大事,办好日常生活小事也可以。他的人生历程,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强烈的责任意识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做出伟大的光辉的事业,进而实现由一个平常人到一个高尚的人、“大写的人”的超越,由一个一般党员到一个优秀党员、模范党员的超越,由一个普通干部到一个人民公仆、领导干部楷模的超越。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把平凡的事情做到极致就是不平凡,把普通的工作做得完美就是不普通,这种不平凡、不普通,就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体现。

“羊有跪乳之恩,鸟有反哺之义”。有人问杨善洲:“为什么你一辈子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变。再怎么艰苦困难都一如既往?”杨善洲平静地回答:“为了报恩。”感恩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基本觉悟。党员干部当像杨善洲那样,常怀感恩之心,经常问一问自己能够走上领导岗位到底是谁培养的,经常问一问自己手中的权力到底是谁赋予的,经常问一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能不能与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经常问一问军事斗争准备的神圣使命能不能肩负得起,始终铭记来自家人、战友、领导和组织等各方面的关爱与帮助,做到知恩思源、知恩思进、知恩思为,切实以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实际行动回报党的关怀,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辉煌,谱写军旅人生的新篇章。

第3篇:名报告会

四年级“名人名事报告会”教学设计

教材概述:

“名人名事报告会”是语S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七”口语交际,是对本单元“热爱杰出人物致敬”的深化和延伸。通过报告会的形式,让学生联系课文,根据自己搜集、筛选和交流,表达自己对杰出人物的崇敬之情。通过学生自己主持、学习和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不同杰出人物的事迹,感受他们的高贵品质,激发学生对他们的崇敬之情及向他们学习的精神动力。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具体地介绍名人事迹,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

2、认真倾听别人的介绍,能把握主意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3、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地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好名人事迹,并组织好语言;

2、主持人安排好介绍顺序;

3、“报告小能手”的物品奖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华儿女为了祖国的崛起,谱写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诗篇。那长征路上额小红军令我们感动,那机智勇敢的小兵张嘎令我们拍手叫好,那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令我们精神振奋,那为祖国夺下第一枚奥运金牌的许海峰令我们无比自豪!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令人崇敬的名人偶像,你们想不想把自己偶像的事迹与大家分享呢?

二、活动开展

1、主持人分别介绍自己的准备的名人事迹,其他同学评价,并与大家交流。

2、主持人1:请第一组成员作报告,并参与评价与互动。

3、主持人2:引荐第二组成员作报告,及时给予鼓励,提高活动气氛。

4、主持人3:引荐第三组成员作报告,随机应变。